陈兴宏观研究

搜索文档
工业品价格增速或有回踩——4月经济数据前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30 19:03
经济增长 - 预计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主要因制造业PMI回落至49%,产需双双回落,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同步下降 [2] - 4月汽车半钢胎和全钢胎开工率同比继续下降,化工行业开工率同比降幅走扩,但六大发电集团耗煤同比增速因低基数有所上升 [2] - 预计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2%,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上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 [2] - 4月水泥价格同比略有上升,螺纹钢累计产量同比降幅收窄,支撑基建投资增速 [2] - 42城地产销量累计同比降幅持续走扩,预计房地产投资额累计降幅略微下降 [2] - 乘联会乘用车批发和零售销量累计同比由升转降,预测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将有所下降 [2] 消费与贸易 - 预计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3月社消零售增速创2024年以来新高至5.9% [2] - 3月必选消费品增速上行至8.1%,可选消费品增速上行至8.7%,消费表现明显改善 [2] - 4月前20天乘联会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为12%,上海车展新车上市预计为新能源市场带来增长动能 [2] - 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14.4% [2] - 预计4月出口同比增长3.5%,进口同比增长-7%,贸易顺差约为976亿美元 [2] - 4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比增速上行,但因高基数和关税等原因,出口有所回落 [2] - 4月前20日韩国出口同比增速显著下行,铁矿石价格下行明显,影响进口需求 [2] 货币与通胀 - 预计4月新增信贷7500亿元,新增社融1.05万亿元,M2增速7.3% [3] - 3月新增社融5.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 [3] -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增加9853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84万亿元 [3] - 4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高出8000亿元以上,企业债净融资规模回升 [3] - 预计4月CPI同比增长-0.3%,PPI同比增长-2.7% [3] - 4月肉蛋蔬果价格环比和同比改善,但原油价格走低,CPI同比增速或再次走低 [3]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有色月均价格同比转负,钢铁和原油月均价格同比降幅走扩 [3] 历史数据 - 2023年GDP同比5.4%,工业增加值4.6%,社会消费品零售7.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0% [4] - 2023年出口-4.7%,进口-5.5%,贸易顺差8221亿美元 [4] - 2023年CPI 0.2%,PPI -3.0%,M2 9.7%,人民币贷款新增227431亿元 [4] - 2025年3月工业增加值7.7%,社会消费品零售5.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2% [4] - 2025年3月出口12.4%,进口-4.3%,贸易顺差1026亿美元 [4] - 2025年3月CPI -0.1%,PPI -2.5%,M2 7.0%,人民币贷款新增36400亿元 [4]
哪些行业更抗冲击?——4月PMI数据解读【陈兴团队 • 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30 19:03
制造业PMI表现 - 4月全国制造业PMI录得49.0%,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各分项均较上月下降[2][3] - 生产指数下降2.8个百分点至49.8%,新订单指数下降2.6个百分点至49.2%,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外需相对内需明显走弱[8] - 大型企业PMI下降2个百分点至49.2%,中型企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48.8%,小型企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48.7%,均位于历年同期低位[4] 制造业PMI下降原因 - 前期"抢出口"导致基数较高,外部环境变化(美国加征关税),季节性转淡[2]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农副食品、酒饮料茶、医药等行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3.0%以上,出口依赖度高的纺织和纺服行业表现较差[2] 价格与库存 -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降2.8个百分点至47%,出厂价格指数下降3.1个百分点至44.8%,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减弱[10]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47%,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至47.3%,均位于历年同期中低位[10]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4%,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1.5个百分点至51.9%,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6.4个百分点至60.9%[12]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1%,航空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12]
深度丨新加坡养老金都投些什么?——养老金融系列之五【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9 11:25
新加坡养老金体系核心观点 - 新加坡养老金体系采用"三支柱"模式,以中央公积金(CPF)为核心,占比91%,第二支柱占比不足1%,第三支柱占比8% [2][8] - 中央公积金是强制性完全积累型养老储蓄计划,覆盖养老、医疗、购房等多方面保障,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 [6][13] - 中央公积金资金主要投资于新加坡政府特别债券,占比96.4%,由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GIC)进行长期投资管理 [34][39] 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 第一支柱中央公积金会员人数420万,占新加坡总人口70%,活跃会员217万 [11] - 第二支柱包括民政事务-投资计划和雇员储蓄退休及保费基金,规模仅39亿新元 [28] - 第三支柱包括补充养老金计划和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规模495亿新元,参与人数167.5万 [32] 中央公积金账户结构 - 中央公积金分为普通账户、特殊账户、保健储蓄账户和退休账户,55岁以下会员有三个账户,55岁以上合并为退休账户和保健储蓄账户 [14][17] - 各年龄段公积金分配比例不同,35岁以下雇员60%进入普通账户,66-70岁老年人63%进入保健储蓄账户 [18] - 截至2024年三季度,CPF基金账户总规模5935亿新元,普通账户1839亿新元,特殊账户1565亿新元 [18] 养老金资产配置 - GIC实际配置中债券和现金占比39%,股票30%,私募股权18%,房地产13% [43] - 民政事务-投资计划债券配置56%,股票40%,提供四种风险等级的投资计划 [46][48] - 特定职业养老金债券和债基占比66%,股票和股基占比32% [50][52]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 "以房养老"产品包括屋契回购计划和乐龄安居花红计划,屋契回购计划已有1.3万住户参与 [61][63] - 长期护理保险从自愿性乐龄健保计划发展为强制性终身护保计划,形成多层次筹资机制 [65][69] - 寿险行业深度达7.4%,主力产品为终身寿险与储蓄险,2023年新增寿险保费超50亿美元 [70][74]
深度 | 关税冲击下,各行业的“喜”与“悲”—— “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五【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8 13:15
行业比较 - 电子和机械设备对美敞口更大,电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规模超1387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比重27.9%,交运设备关税税率最高,加征后达168% [4][5] - 电子与轻工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美国短期难以找到第三方替代,电子行业美国进口依赖度达22.8%,轻工制造出口规模823亿美元 [5][9] - 家用电器和电子海外收入比重超35%,但毛利率处于中下水平,美容护理与食品饮料毛利率近50%,主要依靠国内市场 [7] 电子行业 - 电子行业营收对美敞口较大,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3.2%,成本传导为主要机制,关键设备材料进口受限导致采购成本上行 [15] - 美国对我国电子行业关税税率从顶点152%回落至65%,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重点商品被豁免 [13] - 产业政策推动国产替代,财政支持加速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消费端政策补贴提振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需求 [17] 机械设备行业 - 机械设备行业营收对美敞口大,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4.2%,关税税率从10%升至155% [19][21] - 短期利润下降可能加速行业整合重组,长期不利于技术升级,国内设备更新政策前置推出,城市更新政策扩大总需求 [21][23] - 产业升级加速,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推进,上游高耗能产业加强能耗约束推动绿色化设备需求 [23] 交运设备行业 - 交运设备行业营收对美敞口较小,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仅1.9%,但供应链受阻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25][28] - 美国加征关税涉及油车规模更大,进口非电动车规模达1769亿美元,电动车仅296亿美元 [27] - 国内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内需,"一带一路"市场拓展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出口,2024年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30][31] 化工行业 - 化工行业营收对美敞口不大,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1.7%,但产业链传导可能拖累盈利,关税税率从12%升至112% [32][34] - 政策推动去产能与绿色转型,"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地产、汽车等下游需求回升 [35] 有色金属行业 - 有色金属行业营收对美敞口中等,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2.4%,关税政策通过下游终端需求间接影响 [37][40] - 新能源领域为消费增长点,光伏、风电、电动车需求支撑,供给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动再生金属产业发展 [41] 钢铁行业 - 钢铁行业营收对美敞口非常小,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仅0.6%,关税税率从18%升至163% [43][47] - 产能调控力度或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过剩,海外矿山布局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49] 纺织服装行业 - 纺织服装行业营收对美敞口不小,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2.5%,关税或加剧价格竞争,税率从18.2%升至163.2% [51][53] - 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与跨境电商发展,离境退税优惠吸引海外消费者 [55] 农林牧渔行业 - 农林牧渔行业营收对美敞口较小,若对美出口全部消失,对行业总营收影响约0.9%,关税提升进口价格利好国内农产品 [58][60] -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能农机补贴力度加大,粮食产量目标1.4万亿斤 [61] 医药行业 - 医药行业受关税影响有限,医疗器械对美出口依赖度24.1%,但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较高,医保采购封顶价缓冲关税冲击 [66][68][70] - 原料药和仿制药可能受关税影响较大,创新药因授权模式几乎不受影响 [68] 地产链 - 建材行业玻纤出口或受冲击,对美出口份额约12%,水泥直接影响较小 [73] - 地产作为内需支撑,政策发力有望止跌回稳,收储存量房及降准降息或进一步支持楼市 [74]
产销率仍在同期新低——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7 16:08
3月工业经济表现 - 3月规上工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较上月回升,主因生产大幅改善[2][13] - 工企利润增速录得2.6%,较上月上行3个百分点,但环比增速低于近五年中位数,改善基础待夯实[2][6] - 营收利润率升至4.97%,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微升至85.37元/百元营收[13] 行业分化特征 - 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3月增速达14.3%,拉动整体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11] - 装备制造业显著回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受"两新"政策带动利润保持高位[11] - 消费品行业分化:可穿戴设备、家电利润高位,但汽车业显著回落,家具行业降幅大[4][11] 库存与经营压力 - 名义库存增速持平于4.2%,实际库存增速升至6.9%(剔除价格因素)[5][15] - 超三成行业主动去库:烟草、有色冶炼、专用设备去化明显,部分中游和下游行业仍在补库[5] - 企业经营压力高企:产销率创十年同期新低,资产负债率创同期新高[4][17] 企业类型差异 - 私营企业利润改善明显,股份制企业同步回升,国企及外商企业利润回落[6] - 两年平均增速仅私营企业改善,其他类型均下滑[6] 外部影响因素 - 基数走低推动3月利润回升,但后续基数走高叠加外部冲击或使利润承压[2] - 稳增长政策需加码显效,补库进程依赖促消费政策落地[4][5]
室外出游热度高——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15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6 18:36
外需: 4月出口或回落,关税不确定性对出口仍有支撑。 ①关税对外需影响初步显现,4月韩国前20天出口增速回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等出口数量指标有所下行。但考虑到关税不确定性仍在,部分转口贸易或仍带来抢 出口需求,将对外需有一定支撑。 核 心 内 容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金、铜震荡上升,原油区间震荡。 内需: 房销售走弱、车持平上月,室外出游热度较高。 ①房销售走弱、车持平上月,家电销售均价同比增速跌多涨少。4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走扩,二手房价升量减。商品消费中,乘用车零售增速持平上月,批发有所 回升,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轮胎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导致半钢胎开工回落;本周家电价格多有上行。 ② 本周商圈人流指数和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上升,一线城市至海口的航班均价转为上行。不过,电影市场表现仍旧惨淡,持续位于历年同期低位。五一假期临近, 建议关注假期消费情况。 生产: 产能调控需加强,传统基建有望加速恢复。 ①由于4月以来多地错峰生产执行力度减弱,竞争加剧,本周水泥价格续降,企业库容比续升,终端需求暂弱,本周水泥发运率继续回落。 ②本周石油沥青开工率继续上行,同比回正,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续升,同时水泥基建直供量超过去年 ...
守底线,有预案——4月政治局会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5 17:51
报 告 正 文 有"底线思维",有"预案"。 会议将国际经贸斗争与国内经济工作并列,强化底线思维以应对外部冲击,当下已经提前做好各类预案和储备政策, 当然这不代表所 有储备政策都要马上出台实行。 会议认为应对外部冲击的抓手是"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即稳定发展国内经济。具体提出"四稳", 其中稳就业和稳企业在前,这 也是经济从供给端对应的思路 ,而稳市场和稳预期在后。 政策力度加大,态度更加积极 。 从 未来部署 来看, 一方面 ,政策力度加大。会议提到政策要加强 超常规逆周期 调节,以抵消" 外部冲击 "。 另一方面 ,态度 上更加积极,更注重政策出台的 时机和效果 ,需要根据实际经济和国际形势变化 及时推出、用好用足 相关政策。 货币创设新工具,财政节奏有望加快。 货币政策方面, 央行工具箱继续丰富,后续将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工具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 科技创新、消费和外贸 领域。此外,货币政策仍将适时降准降息。对于适时,我们理解仍是关注美联储降息时点,并综合考虑实体供给约束。 财政政策方面 ,会议提到要加快地方政府 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年初至今,政府债发行的主力是普通国债和用于化债的置换 ...
深度 | 特朗普怎样对医药“动刀”?—— “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四【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1 22:24
核心观点 - 特朗普医药新政延续减少政府干预理念,计划对医药行业加征关税,可能影响全球医疗行业格局及我国医药企业 [2] - 美国医疗体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药品监管及医保扩面(1960-1982)、支付方式改革(1983-1992)、成本控制与全过程监管(1993-2013)、医保扩围与监管信息化(2014至今)[3] - 美国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达16.7%(2023年),人均医疗支出约1.3万美元,政府及强制性计划占比超八成 [10] - 我国医疗体系发展与美国2000年相近,政府支付比例与美国《平价医疗法案》前相似,未来或提高政府支付率 [12][14] 美国医疗政策变迁 - 1962年通过"科沃夫-哈里斯修正案"强化药品安全监管 [3] - 1965年成立Medicare和Medicaid,覆盖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 [3] - 1983年实施DRG预付费制度控制医疗费用 [3] - 1984年Hatch-Waxman法案简化专利流程,延长保护期 [3] - 2010年通过《平价医疗法案》(ACA)扩大医保覆盖 [3] - 2021年FDA发布首个AI/ML医疗软件监管指南 [3] 特朗普与拜登政策对比 - 特朗普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放松监管,降低药品价格,削减医疗支出 [16][17] - 拜登主张加强政府干预,扩大ACA覆盖,增加医疗投资,严打医疗欺诈 [17][19] - 特朗普任期医疗保险支出占比稳定(约17%),拜登任期逐年上升 [20] - 拜登任期医疗行业就业更好,新增岗位更多 [22] - 特朗普任期美股医药指数表现优于拜登(生科工具与服务累计涨182.1% vs 0.2%)[24][25] 特朗普新政影响 - 对内可能削弱ACA,缩小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患者自付比例 [28] - 放松监管利好美国生物科技及仿制药公司 [32] - 推动医药制造回流,可能对药品加征关税,涉及规模近3000亿美元 [34][35] - 美国医药进口依赖欧盟(53.2%)、东盟(8.2%)、中国(4.9%)[35] 对中国医药行业影响 - 我国医药出口主要面向美欧(美国23.3%,欧盟22.1%)[41] - 医疗器械受对等关税影响较大,部分产品关税达154% [44][45] - 仿制药出口(美国第二大市场)比创新药更易受关税冲击 [47] - 美国限制技术转让和投资,如《生物安全法案》针对药明康德等企业 [49] - 国内推动"天枢计划"(投入50亿元)加速国产替代 [51]
深度 | 汇率是货币宽松的掣肘么?【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1 16:07
核 心 观 点 近日,在对等关税政策超预期的冲击下,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国内债市也涨回年初水平。那么,汇率对 于利率究竟有何影响?更进一步地,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制约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么? 汇率对利率有影响么? 汇率和利率本质上并不存在直接的推导关系,历史上 人民币汇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多 数时候呈反向关系,即汇率贬值时期往往债市走牛的概率较高。 不过,汇率贬值和利率下行并不一定同时出 现, 短周期内汇率和利率呈正向关系的情况也曾出现过, 持续时间大多都在一个季度以内,汇率和利率很快 仍将回归反向变动,一般出现在汇率和利率反映的经济预期分化或中美关系变化等背景下。根本上,国内利率 水平与货币政策操作密切相关,是对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的反映,而汇率仅阶段性影响货币政策节奏,不至于 扭转市场利率的走势。 汇率是货币宽松的掣肘么? 回顾历史上的三轮人民币贬值周期,央行货币宽松并未暂停。相较于降息直接带 来资本外流而言,降准对汇率的影响相对中性,故在历次贬值周期内,央行对于降息更为谨慎。具体来看,央 行在两轮人民币走贬时期同时采取降准和降息,而在2018年至2019年的人民币贬值周期内,央行并未调降过政 策利率, 主要的区别 ...
出口数量指标下行——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14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19 23:41
生产: 制造业或延续"抢出口",传统基建恢复仍缓。 ①本周制造业用工量价双双季节性回升,但同比超过去年同期,或反映出制造企业"抢出口"趋势仍在延续。 核 心 内 容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金、铜震荡上升,原油区间震荡。 内需: 房、车销售走弱,服务消费表现分化。 ①房地产、汽车销售均回落,家电销售均价下行。4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走扩,二手房销量增速也有回落,3月 70城新房、二手房价格各线城市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商品消费中,乘用车零售增速由升转降,批发有所回升, 家电价格下行。 ②随着天气转暖,室外游玩需求增多,本周商圈人流指数和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双双转升。不过,电影市场 表现仍旧惨淡,上周电影票房位于历年同期低位,同时上周酒店入住率和可售房间均价双双下行,均不及去年 同期。 外需: 出口数量下行,美计划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 ①4月关税影响或初步显现,集装箱吞吐量和离港船只载重等出口数量指标有所下行,但考虑到关税政策朝令 夕改,部分转口贸易或仍带来抢出口需求。 ②美计划对所有停靠在美的中国制造船舶根据所载货物量收取费用,具体行动将分半年后和三年后两个阶段执 行。 ②本周螺纹钢产量增速转降,库存低位续降,价格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