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来到北方水乡,我错觉自己在江南|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8 11:48
历史上,这里曾是碧波千顷的东淀,宋辽时期便是边关贸易的"水陆码头"。北宋文人苏洵(苏轼之 父)在此为官时,不仅引入了南方的水稻莲藕,更带来了江南的营城理念与生活美学。清代,胜芳 凭借漕运之利跻身"直隶六大名镇",赢得了"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盛誉。 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的霸州,自古便是通衢要冲, 但它的底色,远不止于干戈与车马。置身于霸州胜芳古镇,会 颠覆你对北方的固有想象。霸州的基因里,镌刻着北方的雄 浑。历史上,北宋文人苏洵(苏轼之父)在此为官时,不仅引 入了南方的水稻莲藕,更带来了江南的营城理念与生活美学。 作者: 王雅洁 封图:东方IC 穿行在胜芳古镇的窄巷里,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的湿润与老槐树的清香,橹声欸乃,若不是耳边传来 的地道冀中乡音一再提醒,恍惚之间,会让人恍然置身于江南某个水乡古镇。 从北京出发,沿京德高速一路向南,车窗外的景致从峻峭的森林渐次变为平旷的田野。不过一小时 车程,当"霸州"的路牌映入眼帘时,一种与北方干燥气息迥异的湿润感便悄然袭来。 位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的霸州,自古便是通衢要冲,但它的底色,远不止于干戈与车马。 置身于霸州胜芳古镇,会颠覆你对北方的固有想象。 这里 ...
金价上涨的秘密: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格局正在巨变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5:30
黄金价格突破与市场背景 - 纽约期金主力合约在2025年10月7日盘中最高触及每盎司4000美元,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逾50% [1][2] - 黄金价格飙升并非由地缘冲突或通胀预期驱动,而是在美联储重启降息、美元指数显著走弱背景下发生,美元指数年内跌幅近10% [2] - 各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储备,私人部门积极配置黄金资产,推动黄金走出独立行情,资本市场以黄金之名向美元信用投下“沉默公投” [2]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全球外储占比在2025年一季度达2.12%(2463亿美元),位列第六,低于美元(57.74%)、欧元(20.06%)、英镑(5.12%)、日元(5.15%)和加元(2.63%) [3] - 2025年二季度中国企业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占比首次超过美元,2024年四季度68%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40%在与第三国交易中使用人民币 [5] - 人民币国际化逻辑正从“被动替代美元”向“主动参与全球货币体系重构”演化,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落地上海,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6][12][14]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 北向资金在2025年9月26日当日净流入超百亿元,近一周合计成交额1.45万亿元,境外投资者买入人民币债券、增持A股核心资产 [9] - 截至2025年8月末,已有1170家境外机构入市中国债券市场,持债规模约4万亿元,境外机构投资者债券回购业务获政策支持 [9][10] - 外资企业人民币结算使用率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40%升至第四季度的67%,流动性增强、清算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和制度环境友好是主要动因 [14] 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于2025年9月24日在上海正式启动,同步推出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三大业务平台 [14][15] - 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基础设施遵循“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旨在提升监管效率、结算透明度和价值流转智能化程度 [15][16] - 数字人民币通过国家信用支撑避免币值波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保留数字货币便利性,上海平台打通发行、流通和清算全链条,支持智能合约 [16] 人民币国际化挑战与应对 - 超过60%企业认为跨境人民币政策复杂且更新频繁,近50%企业将“资本流动障碍”视为主要瓶颈,增加合规成本与操作顾虑 [19] - 未来需在政策简化与流程优化、发展在岸衍生品市场、设计适配性金融产品三个层面攻坚,构建“人民币+数字货币”双轮驱动模式 [19][20] -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深刻金融改革、坚实基础设施、丰富资产体系、广泛国际协作及有效风险管控,支撑从“可选”资产向“不得不持、不得不用”硬通货转变 [20]
秦皇岛港蝶变|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5:30
港口工业旅游转型 - 港口工业旅游区开放后 将秦皇岛海岸旅游景区连成一片 形成从西向东的连续打卡点 [2] - 旅游区将原有工业设施改造为景点 如铁路花海 甲码头运煤船 乙码头吊机等工业遗址 [15][16] - 工作船码头改建为南山游艇帆船码头 拥有58个泊位 提供教育培训 赛事 观光等业务 [18] - 航标塔更名为海誓塔 维修车间改造为海誓花园婚庆场地 拥有专属海岸线和沙滩 [21] 港口历史与地理优势 - 秦皇岛港于1898年自开主权口岸 是北方唯一自开口岸 天然不冻良港且邻近北京 [6] - 港口邻近开平煤矿 煤炭通过津榆铁路运输下海 与铁路交汇推动从小渔村发展为大城市 [6][7] - 作为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终点站 港口有21个煤炭专用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 [4] - 2007年成为全球首个2亿吨煤炭输出港 年输出量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40%以上 [7] 煤炭运输业务现状 - 秦港股份2024年货物总吞吐量4.14亿吨 其中煤炭吞吐量2.08亿吨 秦皇岛港吞吐量1.8亿吨 [4] - 煤炭吞吐量连续两年下滑 受进口煤冲击 主产地减产 新能源发力等因素影响 [12] - 大秦铁路30年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 大部分为煤炭 是西煤东运关键通道 [8] 城市发展与交通格局 - 铁路线纵横交错分割城市 形成铁路跑城内 公路走城外的格局 影响市民通勤和下海 [9][10] - 京奉铁路改线贯穿市区 造成道南道北分隔 地道桥经常被淹 市民出行困难 [9] - 市区向西发展至小铁路区域 东西向通勤需等待火车经过 高速铁路建成后问题逐步解决 [9][10] 西港东迁战略转型 - 2006年提出西港东迁 将西港区生产功能转移至东港区 腾退400公顷土地和4.5公里海岸线 [12] - 东港区建设1.7公里海岸线综合性现代化港区 承接生产运输业务转移 距离大秦铁路更近 [12][13] - 2013年西港区停止运营 2018年港口旅游工业区开园 推动从能源输出向综合物流枢纽转型 [12][14]
四天四夜同台斗戏,流传五百年的婺剧也疯狂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5:30
婺剧行业概况 - 婺剧是浙江金华地区的地方戏,属于金华戏,用金华方言(吴语)演唱,已流行数百年[2] - 婺剧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六种声腔的合班,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15] - 在金华地区,婺剧比越剧更为古老和流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戏台[2][15] 婺剧演出形式与市场 - "斗台"是请两个戏班子同时唱戏,比拼舞台实力和体力,演出可持续数天数夜不停歇[2][10] - 一个小型婺剧团的演员约有40人,不包括司机、道具组、灯光组等后勤人员[16] - 一个婺剧团在某村演出三天三夜的费用至少为8万元,四天四夜两个戏班子的总花费可能达20万元[15] - 村镇经济发达,村里能人、企业家众多,请戏班子唱戏被视为光宗耀祖之事[16] 婺剧的现代化发展 - 现代婺剧演出有更美的舞台效果,使用幕布投影绝美背景,并配备电子字幕方便观者理解[15] - 演出信息传播方式从村民口口相传转变为通过公众号"戏曲大舞台"每日公布戏讯[3] - 婺剧不仅在农村流行,也走进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16] 婺剧演出生态 - 婺剧斗台演出带动周边商业活动,形成临时儿童游乐场、烧烤一条街、水果一条街等热闹集市[10] - 演员在高温环境下(晚上超过30度)穿着厚戏装卖力唱戏,比拼体力和耐力[10] - 乡村看戏环境较为原生态,观众行为随意,卫生条件不够理想[1][8]
天津蒸饼里的快乐密码|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津蒸饼作为传统面食,体现了天津“反精致”的生活哲学,其核心在于不追求外观惊艳但讲究内在妥帖与实在 [9][10] - 蒸饼是解读天津城市快乐密码的关键,其平凡外表下包裹着千年历史、市井烟火和本地人特有的豁达生活态度 [10][34][35] 行业与产品特点 - 产品形态定义为用发面蒸的带馅扁圆形面食,与普通豆沙包不同之处在于豆沙需用炒色白糖并佐以桂花酱,馅料乌黑发亮,且需按压成型并夹出花纹 [23] - 产品价格亲民,单个售价约5元,具有饱腹暖心的特点 [30] - 馅料种类多样,既有遵循古法的豆沙、红果馅,也有具本土特色的甜咸馅,以及迎合年轻人的创新水果馅和巧克力馅 [21] 生产工艺与技术 - 真材实料是秘诀,坚持用老肥发面,夏季发酵四小时,冬季需六小时 [14][17] - 豆沙馅制作讲究,红小豆需浸泡整夜,蒸制两小时后过筛去壳,再用白糖、桂花酱文火慢炒四十分钟 [14][18] - 炒馅功夫考验火候,过犹不及,按压成型力道需恰到好处,太重易露馅,太轻则花纹不显 [19] - 部分传统馅料如甜咸馅、红果馅仍坚持手作,豆沙馅为提升效率已采用机器包制 [14] 市场表现与消费者需求 - 典型商户销量增长显著,例如李师傅的蒸饼从2009年第一天仅卖出50个,增长至目前每天平均能卖约500个 [14] - 消费群体覆盖老中青三代,既有从小吃到大、注重味道传承的老顾客,也有成为年轻人新宠的创新口味产品 [16][21] - 本地消费者更认可家门口无招牌的小推车产品,体现了对随意性市井烟火的偏爱 [8] 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 蒸饼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宋代为其黄金时代,“卓花”工艺与今日花纹相似度高 [24][25][26] - 蒸饼因宋仁宗名讳曾改称炊饼,在天津经由漕运发展吸收南北技艺后形成独特面貌 [23][28] - 产品造型的扁圆源于“蒸瘪”谐音,花纹不仅为美观,亦有让热气穿透面皮的功能性作用 [23] 社会价值与城市精神 - 蒸饼所代表的不追求精致、讲究实在、包容创新的特点,与天津抑郁症患病率全国最低的研究发现相呼应,是城市生活智慧的缩影 [30] - 通过日常饮食传承了“嘛钱不钱的,乐和乐和得了”的豁达生活态度,构成了城市精神健康的根基 [30][35]
去世界泳装之都旅游,有点高兴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文章核心观点 - 兴城通过低成本、高创意的文旅策略,成功将影视剧带来的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热度,并探索泳装产业与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式,为同类工业小城的转型提供了参考思路 [2][4][21] 城市定位与产业基础 - 兴城是辽宁省葫芦岛下辖县级市,以泳装产业为支柱,是国内最大泳装生产基地,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5% [2] - 截至2024年末,当地泳装产业年产量达2亿件(其中出口1.4亿件),产值达150亿元 [2] - 城市拥有集“城、泉、山、海、岛”于一体的自然资源,是东北地区旅游疗养胜地 [2][6] 旅游热度与业绩表现 - 今年1-8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46.2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8%;旅游收入55.18亿元,同比增长16.17% [3] - 2025年“十一”假期期间,兴城在马蜂窝平台热度较去年同期提升71.38%,假期前五天当地酒店几乎满房 [4] - 过去一年半为满足新增旅客需求,全市新增近8000张床位 [4] 流量引爆与承接策略 - 2024年春季电视剧《乘风踏浪》的播出意外带火兴城,当地文旅局在4天内紧急复原主要拍摄场景以承接流量 [7][8] - 确立“高兴兴城”定位,以橙色和微笑符号作为情绪价值载体,低成本打造“微笑路”等网红打卡点,获得超亿次网络曝光 [10][11][13] - 线上邀请100多位旅游垂直领域达人定制攻略,线下创造情境式实景演出、光影秀和“晨游路线”等新体验场景 [13][14] 游客结构优化与产业协同 - 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拉长至近2天,平均年龄下降10岁,成功吸引年轻客群 [17] - 泳装产业与文旅相互促进,高端品牌“范德安”在古城开设门店,将非遗“满绣”融入设计,单件泳装售价可达3万元 [19] - 东北亚国际泳装博览会选址古城举办,泳装从出口商品转变为游客可现场体验的城市名片 [19] 未来发展目标与挑战 - 发展目标分为三步:从“旅游热点小城”到“旅居小城”,最终吸引人才“永居” [21] - 推动“大文旅”概念,联合多部门带着泳装、多宝鱼、花生等本地特色产品共同进行城市推介 [21] - 泳装产业面临挑战,包括85%高端面料需从南方采购、印染利润流失、多数企业以代工为主、销售依赖外部电商平台等 [20]
年轻人的国风审美,救了这个贫困县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曹县经济转型背景 - 曹县从依赖劳务输出的传统农业县转型为以农村电商为引擎的新型县域,转型时间仅十几年 [1][4] - 2005年曹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人,人均月务工收入仅700元至800元,全年劳务收入17亿元,占当年GDP总值56.5亿元的30% [3] - 2005年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41元,在菏泽9个县区中排名垫底 [3] 电商产业发展历程 - 曹县电商起点始于大集镇,该镇与安蔡楼镇的行政村几乎全民从事电商,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全覆盖的"双子星" [3] - 2008年安蔡楼镇青年费敬开设全县首家摄影服饰淘宝店,开创"电商跑单"模式 [6] - 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任庆生夫妇开设网店,首笔订单为40套影楼服饰,每套成本不足20元,售价60元,带来千元收入,相当于夫妻俩之前一年收入 [7] - 2010年底丁楼村演出服装网店发展至14家,2011年突破100家,并带动周边村庄加入 [8] - 丁楼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电商前的千元左右提升至6万元 [9] 汉服产业崛起 - 曹县演出服市场竞争加剧后,部分商家转向汉服赛道错位竞争 [13] - 2021年5月"山东菏泽曹县666"网络梗走红,为汉服产业带来大量关注 [18] - 2020年疫情导致演出活动减少,当地演出服企业被迫转型汉服市场 [18] - 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同比增长21.28% [20] - 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全县拥有汉服相关企业2753家、网店15405个、从业人数近10万人 [20] 直播电商模式创新 - 2019年商家李字雷在抖音发布汉服主题短视频,一度进入全国涨粉榜前十 [18] - 2021年建立曹县首个汉服直播基地"有爱云仓",采用"线上直播+线下批发"模式,半年内盘活当地汉服市场 [18] - 直播基地提出"只要会说话就能直播"口号,主播中80%-90%为当地村民,每日工作至少4小时,日收入达500元-600元 [19] - 基地免费提供直播培训,而市场费用通常需5000元-6000元 [19]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 - 曹县汉服电商产业直接带动约35万人创业就业 [20] - 当地形成5公里内完备产业链,涵盖制版、布料、染色、剪裁到成衣等环节 [9] - 不同年龄段村民均可在产业链中找到岗位,年轻人从事设计运营,六七十岁老人参与剪裁布条等工序 [20] - 丁楼村长期务工的外来人员达三四千人,约九成年轻家庭在县城拥有住房 [21] 基础设施与消费升级 - 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道路拓宽、路灯绿化、宽带入户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1] - 多数村民建起新房并购置汽车,宝马、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多次进村举办展销会 [21]
闽南博饼|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0:43
2008年,博饼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 闽南文化的标志性名片之一。 作者:叶心冉 封图:图虫创意 每逢中秋临近,厦门的大街小巷总会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那是骰子撞击瓷碗所发出的清脆声响, 这便是独属于闽南人的中秋节庆方式——博饼。 第一次玩博饼的人可能会被桌上的热闹绕晕:六颗骰子在红釉大碗中碰撞,停下时的点数组合对应 着一套完整的"科举体系"——从"一秀"到"状元"。要想成为一个老练的博饼玩家,避免骰子投完 后不知道自己所对应的彩头,则要花上时间记一记博饼的玩法。 这其中,"红四点"无疑是绝对的主角。最基础的"一秀"是一颗红色四点,"二举"则是两颗红四 点,往上的"三红"是三颗红四点,"对堂"需骰子点数恰好排成1至6的顺子。 "四进"则是四颗相同点数,但四颗红四点除外,为什么呢?因为四颗红四点就是激动人心的"状 元"啦!不过,"状元"不止这一个骰面组合,像五颗相同点数、五颗红四点,乃至六颗红四点,都 属于"状元"序列,且等级依次递增。 在博饼游戏中,比如十人围坐一桌争抢奖品时,"状元"礼通常只有一份。这就意味着,若有多位 玩家都掷出了不同形态的"状元",就需要通过比较状元骰面等级来决定大奖花落 ...
房价都在跌,偏偏这里在涨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0:43
定边县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定边县新开盘商品房均价普遍突破5000元/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的不足4000元/平方米上涨逾25% [5] - 定边县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案例显示一套房产在几天内从不到37万元升值至42.8万元,短期涨幅显著 [2][3] - 当地优质小区单价已突破7000元/平方米,独栋别墅价格从2022年的50万元一套上涨至80万-100万元 [10][15] 与主要城市市场对比 - 2025年9月西安二手房均价为12234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0.1%,自2022年二季度约1.6万元/平方米的历史峰值下跌近四分之一 [5]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在2025年8月环比全线回落,定边县房价走势与一、二线城市普遍下跌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5][21] 房价上涨驱动因素 - 婚房需求强劲,当地婚嫁标准包括独栋别墅、新车、彩礼等,总花费可达160万元,推高购房标准 [11] - 学区政策要求“提前一年落户”,为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家长需提前购房,催生学区房需求 [12] - 农村人口持续向县城集中,陪读家庭涌入加剧了购房和租房需求 [13][14] - 改善型需求旺盛,特别是带院子的独栋别墅等稀缺房源价格攀升迅速 [15][16] 市场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 当地中介行业迅速扩张,五年内从几乎为零发展到二十多家中介公司,市场热度显著 [18] - 未来一两年内多个新项目将集中交付,新房批量上市可能改变供需关系,对价格支撑构成挑战 [20] - 有市场参与者认为当前房价上涨过快且不合理,预期价格在未来两年可能出现回落 [19]
安阳识骨记:三千年文明的当代回响|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 安阳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守护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明密码甲骨文,见证着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 [1][3] - 甲骨文从1899年被发现至今,其研究和保护工作已从传统学术考证发展为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现代学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7][21] - 古老的甲骨文正通过文创产品、主题商业等创新形式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实现古今对话,使文明记忆在当代延续 [20][23][26] 甲骨文发现与研究历程 - 1899年王懿荣发现中药龙骨上的刻画符号,并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带字龙骨,开启甲骨学研究 [5][7] - 1908年罗振玉首次考证出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并断定此处为殷墟,1928年开始科学发掘,九年间出土有字甲骨24,918片 [7][8][9] - 迄今殷墟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已发现甲骨文字约4300个,其中经过考释能够确识的字约1500个 [11][13] 甲骨文内容与价值 - 甲骨文构建起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田猎、农业、天文、医药等商代社会各方面 [11] - 著名牛肩胛骨刻有93个工整秀丽的甲骨文字,记录商王武丁时期的祭祀狩猎活动,笔画间朱砂历经三千年依然可见 [9][10] - 甲骨文字是对实物的忠实描绘,如车字包含车轮、车轴、车辕等完整结构,记载的天文现象与现代推算结果吻合 [11] 古今融合与创新应用 - 当地居民与文物比邻而居,考古研究人员是周边餐馆的常客,形成地上与地下对话的独特城市气质 [16][18][19] - 甲骨文文创产品如系列徽章广受欢迎,其中梦字(描绘人卧床休息)最受欢迎,相关工作室营收不菲 [20] - 年轻创业者研发甲骨文表情包,主题轻食咖啡店营业至晚9点,古老文字成为社交媒体时尚符号和年轻人寻找内心平静的载体 [23][25] 技术革新与研究进展 - 数字化技术正彻底改变甲骨文研究方式,人工智能算法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以往需数月的手工拼合工作 [21] - 技术作为工具可快速匹配断裂面形态特征,但文字内容释读和历史背景解读仍需研究人员的专业判断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