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

搜索文档
银龙股份(603969):老牌预应力钢材龙头,迈入快速成长新阶段
国投证券· 2025-04-19 21: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首次评级,6 个月目标价 7.65 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预应力钢材产品领域的民营龙头,发展历史悠久,产能全国布局,产品种类多样,推出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突出,行业地位稳固 2023 年起业绩迈入快速成长期,实现业绩连年高增 国内财政定调积极,基建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短期主营业务增长有需求和订单支撑,中长期受益于行业细分产品渗透率提升、海外业务布局和新能源投资等多元业务的业绩增厚 预计 2024 - 2026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31.12 亿元、36.76 亿元和 42.2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2%、18.1%和 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1 亿元、3.27 亿元、4.28 亿元,分别同比 40.6%、35.8%和 30.7%,对应 2024 - 2026 年 PE 分别为 21.1 倍、15.5 倍和 11.9 倍 [1][10] 各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预应力钢材制品民营龙头,迈入快速成长新阶段 - 公司为老牌预应力钢材制品制造商,主营高性能预应力材料、混凝土构件等产品,业务覆盖全产业链,产能规模约 60 万吨,位居国内前列,产品应用于多个代表性工程并出口海外,由地方性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龙头 [17] - 公司起源于 1978 年的模具厂,历经发展,产品矩阵丰富,多类产品位居行业领军地位 [18] - 公司主营产品多样,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传统基建和新能源等领域 业务延伸至上下游,开展轨交领域预制件产品研发和上游产线设备及模具研发供应,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长期发展优势 2015 - 2024H1 营收结构变化,预应力材料营收占比收缩,轨道混凝土制品业务营收占比提升,钢轨板材贸易业务收缩 [20][25][28][31] - 公司上市以来营收总体呈增长趋势,2015 - 2023 年 CAGR 为 8.83% 2023 年、2024 年业绩迈入连续快速增长期,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中位数同比增长 40% 2023 年起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改善,营收结构有望继续优化驱动盈利能力再提升 [33][36][40] - 公司为家族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前四大股东均为家族成员,合计持股比例为 39.67% 2023 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44][46] 公司亮点:技术和品牌打造竞争力,高价值产品 + 海外驱动成长 - 公司研发创新能力突出,掌握全技术体系,多种产品自主研发并主导参与标准规范,品牌力不断提升,产品用于多个重大项目,积累众多客户资源 在原材料、工艺和产品端均有优势,全国多点布局产能,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48][49][52] - 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扩大应用占比带动盈利提升 超高强钢绞线和高强度桥梁用缆索丝及钢绞线 2023 年研发成功后投入应用,实现销量高增和毛利率提升,有望带动预应力材料业务营收和毛利率进一步改善 [53][54][55] - 轨交混凝土制品为高毛利业务,营收占比呈提升趋势 公司在高铁轨道板领域全产业链优势突出,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打造多环节盈利点 产能全国布局,积极开拓多地区项目订单 2023 年混凝土制品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重回上升通道,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 [59][60][68][69] - 公司业务全球布局,形成预应力材料和铁路轨道产品两大主业出海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平均约为 30%,毛利率总体低于境内 未来将积极争取订单,考虑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有望参与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 [74][75] - 公司深入布局新能源领域,包括预应力材料产品生产销售和新能源项目投资运营 2023 年新能源领域预应力材料销量爆发增长 公司围绕京津冀参与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与主营业务形成协同,有望带动主营订单增长和创造新业绩贡献点 [78][79][82] 行业:铁路和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高价值产品应用比例有望提升 - 2025 年我国财政定调积极,为基建投资增长奠定资金基础 出口承压下,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大,铁路、路桥、水利等板块为拉动投资的重点细分板块,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84][85] - 2024 年我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额为 8506 亿元,同比高增 11.26%,2025 年仍有望保持较高规模 到 2035 年铁路建设需求长期释放 CRTSⅢ型高铁轨道板具有优势,预计 2025 - 2027 年市场空间分别为 16.88 亿元、24.00 亿元、32.3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6.18%、42.22%、34.72%,且在海外有市场空间 超高强度钢绞线性能和经济性优势明显,推广使用有望增强 [87][92][96][97][98][102] - 水利管理业投资自 2024 年起维持高位,2025 年水利建设投资有望持续增长,带动 PCCP 管用钢丝需求释放 2024Q4 至今,多家 PCCP 管材企业中标或签订合同订单规模总计为 21.37 亿元 [103][104][105] - 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和里程连年增长,高强度桥梁缆索丝/钢绞线和混凝土用预应力钢绞线需求释放,包括新建桥梁需求和存量桥梁斜拉索更换需求 [109][110] 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预应力钢材龙头迈入快速成长期,全产业链拓展 + 海外布局驱动长期发展 - 预计公司主营业务营收持续增长,高附加值产品带动毛利率提升 2024 - 2026 年分别实现营收 31.12 亿元、36.76 亿元和 42.2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2%、18.1%和 1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1 亿元、3.27 亿元、4.28 亿元,分别同比 40.6%、35.8%和 30.7% [10][13] - 公司作为预应力钢材龙头全产业链布局,业务结构改善迈入快速成长期 给予公司“买入 - A”评级,2025 年 20 倍 PE,6 个月目标价 7.65 元 [10]
常熟汽饰(603035):2025年Q1营收高增长,新能源、全球化驱动新成长
国投证券· 2025-04-19 20: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7.64 元,2025 年 4 月 18 日股价 13.77 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新能源业务加速放量,新工厂爬产致能力承压,2025 年 Q1 营收维持高速增长,新能源与全球化将驱动公司未来高成长,维持“买入 - A”评级 [1][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 年年报情况 - 营收 56.67 亿元,同比 +23.23%,主要因核心客户奇瑞销量优及新能源客户放量,新能源车型供货 22.41 亿元,同比 +48.11%,占比 39.54%,同比 +6.64 pct [2] - 还原后综合毛利率 15.53%,同比 -4.92 pct,因新工厂前期爬产毛利率低;还原后期间费用率 10.70%,同比 -1.06 pct,因收入规模增长摊薄费用 [2] - 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 2.32 亿元,同比微降 0.79%;计提减值准备 1.21 亿元,同比增加 0.87 亿元;本部归母净利润 1.93 亿元,同比 -38.07%,净利率 3.41%,同比 -3.37 pct;天津常源模具工厂净利润 0.16 亿元,同比提升超 2 倍 [3] 2025 年 Q1 季报情况 - 营收 13.38 亿元,同比 +26.31%,环比 -30.74%,因核心客户奇瑞销量增长及新客户放量 [4] - 综合毛利率 14.96%,相比 2024 年减少 0.36 pct;期间费用率 11.42%,同比 +0.93 pct [4] - 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 0.35 亿元,同比 -37.45%,因豪华品牌销量一般;本部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净利率 3.93% [4] 未来成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客户持续放量,已拓展多家新能源客户,2024 年新增三大新基地逐步完工投产,2025 年金华、芜湖江北新基地将逐步投产 [5] - 海外市场拓展智能座舱,“ix - 2024”获海外客户好评,建立匈牙利基地,潜在客户报价推进中 [12] - 外饰件业务突破,实现从内饰到外饰业务突破,外饰业务进入宝马供应商体系,有望导入现有内饰客户 [12]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5.6/6.9/8.4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9.4/7.6/6.2 倍,给予 2025 年 12 倍 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7.64 元/股 [12]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46.0、56.7、69.1、83.7、100.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5.5、4.3、5.6、6.9、8.4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 [13][15]
开立医疗(300633):24Q4环比增长显著,静待招投标回暖带来后续业绩改善
国投证券· 2025-04-18 22: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 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41.08 元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但 24Q4 环比改善明显,25 年以来招投标同比持续快速增长,或迎来向上拐点,未来表观收入有望提振 [1][3] - 24 年设备招采在高基数下承压,公司核心条线均强于行业,得益于 24 年逆势扩张团队、加大投入,提升了市场地位和份额 [2]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可观,成长性突出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0.14 亿元,同比下降 5%;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同比下降 68.7%;扣非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下降 75.1% [1] - 24Q4 公司实现营收 6.2 亿元,同比下降 5.6%,环比增长 60%;归母净利润 3341 万元,同比下降 75%,环比由亏转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2420 万元,同比下降 80%,环比由亏转盈 [1]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 22.7%、21.4%、20.5%,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 256.6%、20.8%、21.2% [4] 业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超声实现收入 11.8 亿元,同比下降 3%;内镜 7.95 亿元,同比下降 6% [2] - 24 年超声行业招投标金额同比下降约 26%,内镜(软镜 + 硬镜)行业招投标金额同比下降约 27% [2] - 25Q1 超声行业招投标金额同比增长约 88%,内镜(软镜 + 硬镜)行业同比增长约 55%;开立 Q1 招投标金额整体同比增长约 130%,内镜同比增长约 60%,超声同比增长约 220% [3] 股价表现 - 股价(2025 - 04 - 15)为 31.87 元,12 个月价格区间为 25.11/43.47 元 [5] - 相对收益 1M 为 15.1%、3M 为 16.8%、12M 为 - 23.7%;绝对收益 1M 为 9.0%、3M 为 15.9%、12M 为 - 17.8% [7]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 主营收入 2023A 为 21.2 亿元、2024A 为 20.14 亿元、2025E 为 24.7 亿元、2026E 为 30 亿元、2027E 为 36.15 亿元 [10] - 净利润 2023A 为 4.54 亿元、2024A 为 1.42 亿元、2025E 为 5.08 亿元、2026E 为 6.13 亿元、2027E 为 7.44 亿元 [10] - 每股收益(元)2023A 为 1.05、2024A 为 0.33、2025E 为 1.17、2026E 为 1.42、2027E 为 1.72 [10] - 市盈率(倍)2023A 为 30.3、2024A 为 96.8、2025E 为 27.2、2026E 为 22.5、2027E 为 18.5 [10] - 市净率(倍)2023A 为 4.4、2024A 为 4.4、2025E 为 3.8、2026E 为 3.3、2027E 为 2.9 [10] - 净利润率 2023A 为 21.4%、2024A 为 7.1%、2025E 为 20.6%、2026E 为 20.4%、2027E 为 20.6% [10] - 净资产收益率 2023A 为 14.4%、2024A 为 4.6%、2025E 为 14.0%、2026E 为 14.8%、2027E 为 15.5% [10]
兆驰股份(002429):大力发展LED全产业链,业绩经营稳健
国投证券· 2025-04-18 19: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给予 25 年 12 倍 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 5.5 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3.26 亿元,同比增长 18.4%,归母净利润 16.02 亿元,同比增长 0.89%;扣非归母净利润 15.85 亿元,同比增长 3.71% [1] - 2024 年全球 LED 芯片市场规模约 2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9%,LED 产业在更多应用场景提高渗透率,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全球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 2.3 亿台,同比增长约 2%,全球电视 ODM 市场整体出货总量达 1.12 亿台,同比增长 5.7%,公司 TV ODM 和 LED 全产业链双轮驱动,业绩稳步增长 [2] - 公司在 LED 产业链深度布局,光通信行业可提供相关产品,客户视角和产业链垂直发展角度都有协同优势,增强行业周期低位韧性,有更大弹性成长空间 [3] - 预计公司 2025 年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241.88 亿元、273.33 亿元、306.1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76 亿元、24.55 亿元、28.37 亿元 [4] 财务数据总结 主营收入与净利润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171.67 亿元、203.26 亿元、241.88 亿元、273.33 亿元、306.1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5.88 亿元、16.02 亿元、20.76 亿元、24.55 亿元、28.37 亿元 [13] 每股收益与市盈率 - 2023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35 元、0.35 元、0.46 元、0.54 元、0.63 元;市盈率分别为 12.5 倍、12.4 倍、9.6 倍、8.1 倍、7.0 倍 [13] 市净率与净利润率 - 2023 - 2027 年市净率分别为 1.3 倍、1.3 倍、1.1 倍、1.0 倍、0.9 倍;净利润率分别为 9.3%、7.9%、8.6%、9.0%、9.3% [13] 净资产收益率 - 2023 - 2027 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0.7%、10.1%、11.7%、12.4%、12.7% [13] 成长性指标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4.2%、18.4%、19.0%、13.0%、12.0%;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42.2%、17.2%、11.4%、18.8%、16.8%;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38.6%、0.9%、29.5%、18.3%、15.6% [14] 利润率指标 - 2023 - 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18.8%、17.2%、17.6%、18.0%、18.2%;营业利润率分别为 10.0%、9.9%、9.3%、9.7%、10.2%;净利润率分别为 9.3%、7.9%、8.6%、9.0%、9.3% [14] 运营效率指标 - 2023 - 2027 年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 136 天、130 天、106 天、83 天、65 天;流动营业资本周转天数分别为 106 天、126 天、124 天、125 天、119 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分别为 316 天、302 天、292 天、272 天、292 天 [14] 投资回报率指标 - 2023 - 2027 年 ROE 分别为 10.7%、10.1%、11.7%、12.4%、12.7%;ROA 分别为 6.2%、6.0%、7.1%、8.7%、8.1%;ROIC 分别为 14.4%、14.3%、14.4%、18.9%、19.3% [14] 费用率指标 - 2023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2.2%、1.3%、1.6%、1.8%、1.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3%、1.4%、1.2%、1.2%、1.2%;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1%、4.5%、3.8%、3.7%、3.6%;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4%、0.1%、0.3%、0.3%、0.3% [14] 偿债能力指标 - 2023 - 2027 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3.0%、43.7%、40.2%、31.1%、37.6%;负债权益比分别为 75.5%、77.6%、67.4%、45.1%、60.2%;流动比率分别为 2.01、2.18、1.96、2.87、2.42;速动比率分别为 1.67、1.78、1.59、2.29、2.02 [14] 分红指标 - 2023 - 2027 年 DPS 分别为 0.11 元、 - 、0.09 元、0.09 元、0.08 元;分红比率分别为 30.2%、0.0%、20.1%、16.8%、12.3%;股息收益率分别为 2.4%、0.0%、2.1%、2.1%、1.8% [14] 业绩和估值指标 - 2023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0.35 元、0.35 元、0.46 元、0.54 元、0.63 元;BVPS 分别为 3.27 元、3.51 元、3.93 元、4.38 元、4.93 元;PE 分别为 12.5 倍、12.4 倍、9.6 倍、8.1 倍、7.0 倍;PB 分别为 1.3 倍、1.3 倍、1.1 倍、1.0 倍、0.9 倍 [14]
江丰电子:靶材业务稳步增长,半导体零部件加速放量-20250418
国投证券· 2025-04-18 14: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87.50 元,2025 年 4 月 17 日股价 71.20 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研发投入增加,费用管控优化,超高纯靶材和精密零部件业务表现良好,布局静电吸盘国产化有望带来新增长 [1][2][7][8]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025 年 42 倍 PE,对应目标价 87.50 元/股,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36.05 亿元,同比 +38.57%;归母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 +56.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 +94.92% [1]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为 28.17%,同比 -1.03 pcts,期间费用率为 17.21%,同比 -0.83 pcts,全年研发费用 2.17 亿元,连续 3 年复合增长率达 32.06%,研发费用率超 5% [2] 业务情况 - 超高纯靶材:2024 年业务收入 23.33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64.73%,同比 +39.51%,产品进入全球领先的 3nm 工艺制程,多种靶材领域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多家知名企业核心供应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7] - 精密零部件:2024 年业务销售额大幅增长,全年收入 8.87 亿元,同比 +55.53%,产品覆盖半导体核心工艺环节,可量产超 4 万种零部件,完成 85%以上行业产品覆盖,未来有望受益于国产化加速和产能释放 [7] 新业务布局 - 2025 年 1 月公司与韩国 KSTE INC.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引进静电吸盘生产技术及采购生产线实现独立量产,全球半导体设备用静电吸盘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国产化率不足 5%,进口替代需求迫切 [8] 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7.56 亿元、61.85 亿元、79.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3 亿元、7.37 亿元、9.8 亿元 [9] 交易数据 - 总市值 18,892.11 百万元,流通市值 15,701.10 百万元,总股本 265.34 百万股,流通股本 220.52 百万股,12 个月价格区间 41.2/87.22 元 [4] 收益表现 - 相对收益 1M 为 3.3%、3M 为 3.3%、12M 为 61.0%,绝对收益 1M 为 -2.3%、3M 为 2.2%、12M 为 66.8% [5]
奥来德:OLED8.6代线升级在即,设备材料双轮驱动-20250418
国投证券· 2025-04-18 14: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给予25年30倍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23.65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来德作为OLED行业设备和材料双轮驱动公司,虽受行业转型期影响部分业务有波动,但行业开工率提升、8.6代线升级在即,且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推出新品,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增长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 - 26.04%;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 - 40.71%,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 - 73.23% [1] 行业及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OLED行业开工率稳步提升,全球智能手机和可折叠手机OLED面板合计出货量8.58亿片,同比增长27%,下游需求拉动OLED材料市场需求,行业8.6代线升级在即 [2] - 2024年公司有机发光材料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7.05%,其他功能性材料营收0.23亿元;蒸发源设备营收1.69亿元,同比下降15%;2025年2月公司成功中标京东方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中标金额6 - 7.5亿元 [2] 公司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5亿元,材料研发推动GP、RP、BP升级迭代,加速RD、RH产线应用,新申请发明专利111项,新增67项发明专利授权 [3] - 设备方面成功研制8.6代蒸发源设备,推出MicroOLED蒸镀机,在钙钛矿电池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钙钛矿蒸镀机设备 [3] 投资建议及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7.57亿元、11.95亿元、17.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2.92亿元、3.86亿元 [4] 公司快报交易数据 - 总市值3775.81百万元,流通市值3650.06百万元,总股本208.15百万股,流通股本201.22百万股,12个月价格区间13.35/39.0元 [5]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 - 涵盖2023A - 2027E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成长性、利润率、运营效率、投资回报率、费用率、偿债能力、分红指标、业绩和估值指标等多方面财务指标 [10]
江丰电子(300666):靶材业务稳步增长,半导体零部件加速放量
国投证券· 2025-04-18 14: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87.50 元,2025 年 4 月 17 日股价 71.20 元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研发投入增加,费用管控优化,靶材和零部件业务表现良好,布局静电吸盘国产化有望带来新增长 [1][2][7][8]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基于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趋势和公司龙头地位,给予 2025 年 42 倍 PE 并维持“买入 - A”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收 36.05 亿元,同比 +38.57%;归母净利润 4.01 亿元,同比 +56.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4 亿元,同比 +94.92% [1]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28.17%,同比 -1.03 pcts,期间费用率 17.21%,同比 -0.83 pcts,研发费用 2.17 亿元,连续 3 年复合增长率 32.06%,研发费用率超 5% [2]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7.56 亿元、61.85 亿元、79.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3 亿元、7.37 亿元、9.8 亿元 [9] 业务情况 - 超高纯靶材:2024 年业务收入 23.33 亿元,占总营收 64.73%,同比 +39.51%,产品进入 3nm 工艺制程,成为多家知名企业核心供应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7] - 精密零部件:2024 年业务收入 8.87 亿元,同比 +55.53%,产品覆盖半导体核心工艺环节,未来有望受益于国产化加速和产能释放 [7] 新业务布局 - 2025 年 1 月与韩国 KSTE INC.合作引进静电吸盘技术和生产线,全球半导体设备用静电吸盘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国产化率低,进口替代需求迫切 [8] 财务指标预测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呈现增长趋势,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利润率指标总体向好,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报率有望提升 [11][12]
盾安环境(002011):Q4冷配、汽零收入快速提升,减值转回增厚业绩
国投证券· 2025-04-18 14: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6.47 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效提振国内空调和新能源汽车销量,Q4 盾安汽车热管理业务和制冷配件业务收入增速回升 [1] - 盾安是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制冷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3]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实现收入 126.8 亿元,YoY + 11.4%,归母净利润 10.4 亿元,YoY + 41.6%,扣非归母净利润 9.3 亿元,YoY + 13.2%;Q4 单季度收入 33.4 亿元,YoY + 13.8%,归母净利润 4.0 亿元,YoY + 100.2%,扣非归母净利润 3.0 亿元,YoY + 52.2% [1] - 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1.10/1.25/1.49 元 [3] 业务分析 - Q4 制冷配件收入同比快速提升,2024Q4 盾安截止阀、四通阀、电子膨胀阀销量 YoY + 28.0%/+51.6%/+64.9%;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有望带动上游制冷零部件需求提升 [2] - Q4 汽车热管理收入高速增长,2024H2 盾安汽车热管理收入 5.5 亿元,YoY + 62.9%;盾安已进入比亚迪、上汽、吉利等供应体系,有望受益于下游客户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 [2] 费用与盈利分析 - Q4 毛销差为 15.9%,同比持平;管理费用率同比 + 0.7pct,研发费用率同比 + 0.2pct [2] - Q4 归母净利率为 11.9%,同比 + 5.1pct,主要因前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后续拓展高毛利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3] 现金流分析 - Q4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6.0 亿元,YoY - 46.0%,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YoY - 11.0%,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YoY + 61.3% [3] 财务指标分析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预计从 113.8 亿元增长至 184.2 亿元,净利润从 7.4 亿元增长至 15.9 亿元等多项指标呈现变化 [8] - 各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变化 [9]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涵盖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表预测及成长性、利润率、运营效率等多方面指标分析 [12]
中微公司(688012):24Q4营收延续高增,新品进展亮眼
国投证券· 2025-04-18 10: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234.27 元,2025 年 4 月 17 日股价 191.50 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中微公司营收高增得益于多款新型设备量产突破并形成重复性订单,但净利润受研发投入高增和 23 年出售股票高基数影响同比下滑;24Q4 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1] - 公司持续大力投入研发,加深平台化布局,新设立超微公司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 [2] - 刻蚀设备持续领先,LPCVD 产品拓展顺利,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拟投建成都基地发力关键设备 [3][9]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025 年 60 倍 PE,对应目标价 234.27 元/股,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 [10] 财务数据总结 整体财务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收 90.65 亿元,同比 +44.73%;归母净利润 16.16 亿元,同比 -9.53%;扣非归母净利润 13.88 亿元,同比 +16.51%;24Q4 营收 35.58 亿元,同比 +60.11%;归母净利润 7.03 亿元,同比 +12.24%;扣非归母净利润 5.75 亿元,同比 +25.53% [1]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41.06%,同比 -2.75 pcts;专用设备/备用备件/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39.80%/48.18%/58.30%,同比 -2.92/-0.13/+4.62 pcts [2] - 24 年期间费用率 25.28%,同比 -0.74 pcts;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28%/5.31%/15.64%,同比 -2.57/-0.17/+1.57 pcts [2] 未来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117.71 亿元、152.62 亿元、186.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3 亿元、34.02 亿元、45.41 亿元 [10] 产品业务总结 刻蚀设备 - 2024 年销售额约 72.77 亿元,同比 +54.72% [3] - CCP 刻蚀设备 24 年生产付运超 1200 反应台,逻辑领域 Primo SD - RIE 进入客户端且初步电性验证通过,存储领域 Primo UD - RIE 取得大规模应用 [3] - ICP 设备 24 年累计装机量达 1025 反应台,近四年年均增速超 100%,8 英寸和 12 英寸深硅刻蚀设备在成熟市场获重复订单,在 12 英寸 3D 芯片和欧洲客户产线获验证和认证机会 [3] 薄膜设备 - MOCVD 设备 24 年销售额约 3.79 亿元,同比 -18.03%,正开发新一代氮化镓功率器件 MOCVD 设备,预计 2025 年付运验证 [4] - LPCVD 为先进存储和逻辑器件开发的 6 种设备已进入市场,24 年收到批量订单约 4.76 亿元,全年销售约 1.56 亿元 [9] 公司发展规划 - 拟于 2025 - 2030 年投资 30.5 亿元建设成都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2025 年开工,2027 年投产,2030 年实现年销售额 10 亿元目标,面向高端逻辑及存储芯片领域,布局 CVD、ALD 等关键半导体设备 [9]
中国建筑(601668):信用减值、费用率增加致业绩承压,现金流和分红比例同比提升
国投证券· 2025-04-18 09: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国建筑“买入 - A”评级,6 个月目标价 6.49 元,对应 2025 年 PE 为 5.5 倍 [5][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建筑 2024 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业绩受信用减值和费用率增加影响承压,但现金流和分红比例同比提升,业务结构优化,新签合同有增长,预计未来营收和净利润将增长 [1][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2.19 万亿元,同比下降 3.5%,归母净利润 461.87 亿元,同比下降 14.9%;单四季度营收 5606.07 亿元,同比下降 5.67%,归母净利润 64.84 亿元,同比下降 38.89% [1][2] - 2024 年销售毛利率为 9.86%,同比提升 0.03pct,期间费用率 4.95%,同比增加 0.24pct,计提资产 + 信用减值约 200.904 亿元,同比增加 57.88 亿元,销售净利率 2.87%,同比下降 0.38pct [3]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57.74 亿元,同比增加 43%,Q4 经营性净现金流 927.83 亿元,同比增长 238.85% [3] 业务情况 - 各业务营收及增速分别为房建 1.32 万亿元(yoy - 4.5%)、基建 5509 亿元(yoy - 1.0%)、房地产开发与投资 3062 亿元(yoy - 0.8%)、勘察设计 108 亿元(yoy - 7.9%) [2] - 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房建 7.4%(同比 + 0.1pct)、基建 10.0%(同比 + 0.2pct)、房地产开发与投资 17.3%(同比 - 0.9pct)、勘察设计 21%(同比 - 0.3pct) [3] - 2024 年新签合同 4.50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其中境外新签合同 2213 亿元,同比增长 19.0% [4][9] - 房建新签合同 2.65 万亿元,同比下降 1.4%,工业厂房/教育设施新签合同分别增长 16.0%/4.2%;基建新签合同 1.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1%,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新签合同分别同比增长 85.6%/76.3%/8.6% [9]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2855.7 亿元、23815.6 亿元和 24720.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5%、4.2%、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5.4 亿元、508.8 亿元和 530.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10%、4.83%和 4.17%,动态 PE 分别为 4.7、4.4、4.3 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