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苹果(AAPL)
icon
搜索文档
电子行业2025年度中期策略:端侧AI继续升级,ASIC需求景气高企
湘财证券· 2025-07-04 21:52
报告核心观点 大模型技术迭代推动电子行业创新,端侧AI落地加速使终端渗透率有望提升,算力ASIC需求强劲,建议关注端侧AI、ASIC产业链相关公司,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5][6][7][8] 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推动电子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消费电子增速放缓,AI技术快速发展 - 传统消费电子终端进入存量或低速发展,智能手机、PC销量稳定,TWS进入低速增长,电子元器件高成长需求来自新兴领域 [15] - XR行业有望成熟,但目前VR/AR销量增速较低 [16] - ChatGPT发布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模型吸引全球参与,压缩技术为端侧部署奠基,引发AI硬件创新潮 [19][21] 大模型不断迭代,压缩技术为端侧部署奠定基础 - GPT系列迭代性能提升,谷歌推出多模态大模型Gemini并不断升级 [22] - 大模型因数据和算力要求难部署在移动设备,压缩技术可将其转化为紧凑版本,通过剪枝、知识蒸馏、量化和低秩分解实现压缩,降低存储需求和计算复杂度,使大模型易部署到边缘设备 [26][29] 边缘AI具有低成本、高性能、隐私安全等优势 - 边缘AI在边缘设备进行AI计算,相比云端AI成本低,能让应用开发商更经济地打造应用 [30] - 边缘AI可靠性高、时延低、体验好,还具有隐私安全性高的优势 [32][33] 端侧AI落地加速,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谷歌和华为推出AI OS,系统级AI提供优质体验 - 华为发布HarmonyOS 6.0开发者版本,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Mate 70系列首发九大AI功能,鸿蒙原生智能可提供跨应用操作和第三方应用AI能力 [34][35] - 谷歌发布Pixel 9系列手机,深度集成AI技术,展示了安卓系统对标苹果与华为的AI能力,后续安卓手机AI功能有望提升 [36][37] - 谷歌和华为展示系统级AI应用价值,为AI终端行业树立标准,后续厂商有望跟进 [37] 龙头厂商发布端侧AI产品,推动端侧AI加速发展 - 微软发布Copilot+PC,为AI PC树立高标准,新增多项AI功能,提升硬件配置要求 [40][41] - AMD和英特尔推出新品处理器,OEM厂商推出搭载相关芯片的AI PC新品,预计2025年AI PC将放量出货,渗透率大幅提升 [42][44] - 小米等大厂纷纷发布AI眼镜,AI眼镜集成多种功能,具备多种交互方式和AI功能,有望替代传统眼镜,市场空间广阔 [45][49] 消费电子有望迎来换机周期,硬件配置有望升级 - AI功能加持下,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3 - 2027年高级AI PC销量复合增速约为115%,AI手机销量复合增速约为32% [52] - AI终端硬件升级需求大,包括DRAM、散热、电池等,PCB规格也将升级,单机价值量和用量有望提升 [62][72] 算力ASIC需求强劲,芯片定制业务迎来历史机遇 ASIC具性价比优势,科技公司倾向自研ASIC - ASIC相比GPU性价比高,可针对特定任务优化,提升运算效率、降低功耗和采购成本,北美云厂商积极布局,OpenAI租用谷歌TPU标志着ASIC获顶级AI厂商认可 [75][76] 国内外大厂纷纷自研ASIC,ASIC需求强劲增长 - 云计算/互联网厂商为应对AI工作负载扩大和降低对英伟达等依赖,积极投入ASIC开发,北美和国内厂商均有行动 [81][83] - Marvell上调全球ASIC市场规模预期,2023 - 2028年复合增速达53%,定制化芯片是AI基础设施未来 [84]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端侧AI、ASIC产业链相关公司,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端侧AI板块关注瑞芯微等,ASIC板块关注芯原股份等 [8][89]
一周热榜精选:非农抹杀7月降息概率,大而美法案闯关成功
金十数据· 2025-07-04 21:45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行情回顾 美元指数本周整体走势震荡,本周料将小幅收跌。周初,美指最低下行至96.37,上半年累计下跌超过10%,创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随着强劲的美国非农 数据抹消7月降息可能性,美元一度重回97关口。截至发稿,美元指数在97附近徘徊。 现货黄金本周大幅走高,一度累计上涨超过100美元/盎司,主要得益于美元走弱、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度升温、贸易谈判不确定性以及大而美法案引发的财政 风险担忧等因素。尽管强非农打击降息预期,黄金仍仅稍微回调。截至发稿,现货黄金在3335美元/盎司附近徘徊。 非美货币方面,欧元汇率持续表现亮眼,年内已累计上涨近14%,本周最高触及1.1830。分析认为,投资者在美国政策波动中寻求避险,大举转向欧洲资 产。欧央行副行长担心,欧元突破1.20会带来复杂问题。 国际原油整体录得上涨,本周一度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包括中东风险缓和及8月增产预期交织、伊朗与国际机构合作中断、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等 等。据了解,欧佩克+正在讨论8月增产41.1万桶/日,尽管这可能加剧石油过剩和价格下行压力。 美股方面,三大指数震荡上行,其中标普500指数 ...
国元证券:每日复盘-20250704
国元证券· 2025-07-04 20:4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4日A股冲高回落,上证指数涨0.32%,深证成指跌0.25%,创业板指跌0.36%,市场成交额14283.65亿元,较上日增加1187.78亿元,1197只个股上涨,4160只个股下跌[2][13]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金融>稳定>消费>0>成长>周期,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大盘成长>中盘价值>中盘成长>小盘成长,基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2][18] - 行业中银行涨1.85%、综合金融涨1.13%、传媒涨0.72%靠前,有色金属跌1.49%、基础化工跌1.38%、轻工制造跌1.14%靠后[2][18]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7月4日净流出336.46亿元,超大单净流出118.79亿元,大单净流出217.67亿元,中单净流出14.69亿元,小单净流入319.80亿元[3] - 南向资金7月4日净流入66.83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30.04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36.79亿港元[4] ETF资金流向表现 - 7月4日上证50、沪深3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日增加,华夏上证50ETF等成交额分别为15.97亿、42.41亿等,较上日变化+9.60亿、+14.92亿等[3][27] - 7月3日主要宽基ETF资金主要流入科创50ETF,流入金额5.47亿元[3][27] 全球市场表现 - 7月4日亚太主要股指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0.64%,恒生科技指数跌0.33%,日经225指数涨0.06%,澳洲标普200指数涨0.08%[4] - 7月3日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上涨,德国DAX指数涨0.61%,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55%,法国CAC40指数涨0.21%,美股三大指数普遍上涨[4] 风险提示 - 报告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5][35]
Deepseek爆火之后的现状如何?
傅里叶的猫· 2025-07-04 20:41
DeepSeek R1发布与市场影响 - DeepSeek R1于2025年1月20日推出,性能与OpenAI推理模型相当,但定价极具颠覆性,输入/输出token价格仅为10美元,引发全球AI市场震动 [3] - 低价策略导致行业价格战,OpenAI输出token价格下降8美元以上,迫使旗舰模型价格调整 [3] - 据Reuters报道,DeepSeek低成本策略导致美国科技股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投资者重新评估AI巨头估值 [4] 技术进步与强化学习 - 模型通过强化学习(RL)显著升级,编码领域表现突出,SWE-Bench显示性能提升同时成本降低 [5] - 2025年5月29日发布的R1-0528升级版通过增加计算资源和算法优化,AIME 2025测试准确率从70%提升至87.5%,每题平均token使用量从12K增至23K [5] - 性能提升伴随延迟增加和吞吐量降低,牺牲部分用户体验以实现低成本 [5] 用户使用趋势 - 第三方托管平台使用量激增,自发布以来增长近20倍,但自托管模型用户增长乏力 [6] - 移动应用曾短暂超越ChatGPT成为Apple App Store榜首,但直接用户增长随后放缓,更多用户转向第三方托管服务 [6] - 2025年2月至5月,月活跃用户从6.147亿降至4.362亿(-29%),而ChatGPT同期增长40.6%至54.92亿 [14] token经济学与性能对比 - 通过高批量处理降低每token成本,但导致高延迟和低吞吐量,自托管模型用户体验较差 [7] - 关键性能指标对比显示DeepSeek R1延迟高、吞吐量低(64K上下文窗口),每token成本0.01美元,与Parsail相当但性能落后 [9] - Microsoft Azure提供中等性能,每token成本0.015美元,平衡价格与体验 [9] 硬件与计算限制 - 低成本策略依赖高批量处理,减少推理资源使用,目标为扩大全球影响力而非盈利 [10] - 中国推理模型规模化受出口管制限制,R2延误传闻与管制相关,但训练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10][16] - R1-0528在编码领域进步显著,显示中国AI训练技术仍强,推理规模化需克服硬件和政策障碍 [10] 竞争格局与行业动态 - 用户转向腾讯元宝、字节豆包等第三方平台,导致DeepSeek官方工具使用量下降 [15] - 出口管制对训练影响有限,R2延迟可能涉及审查要求等非硬件因素 [16] -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本地GPU产能预计从2kwpm增至10kwpm,2027年达26kwpm,晶圆良率逐步提升 [21]
曝苹果要做云服务,叫板谷歌亚马逊,负责高管离职,项目生死不明
36氪· 2025-07-04 20:17
苹果考虑推出开发者云服务 - 公司过去几年曾考虑推出面向开发者的云服务 与亚马逊 微软 谷歌等云巨头直接竞争 [2] - 此举是公司从消费电子硬件向业务版图扩张的关键一步 但项目状态因高管离职尚不明确 [2][12] 自研芯片技术优势 - 云服务项目纳入"ACDC计划" 已推出私密云计算服务 利用Mac芯片处理AI复杂请求 [3] - 内部测试显示 Mac芯片服务器在Siri文本转语音 Apple Wallet交易等场景性能优于英特尔芯片 节省成本 [3] - 自研芯片在AI推理计算领域具有成本优势 可使开发者云服务成本低于主流厂商 [4] - Dragonfruit webAI等公司已利用苹果芯片开展AI业务 公司还开源了MLX框架支持开发者 [5] 差异化AI策略 - 公司年支出约70亿美元租用亚马逊 谷歌云服务进行AI训练 避免积压英伟达芯片库存 [7] - 相比其他科技公司大规模采购英伟达芯片 公司更依赖外部云服务进行AI训练 [7] 服务业务新增长点 - 开发者云服务可能成为服务收入新引擎 当前App Store佣金和谷歌搜索协议面临监管挑战 [9] - 计划由开发者关系团队对接云服务用户 延续其开发者生态运营模式 [11] 项目现状与挑战 - 项目主要支持者云服务高管迈克尔·阿博特已于2023年离职 2024年上半年讨论状态不明 [12] - 若落地将由Adrian Perica负责运营 但跨界消费业务到企业服务存在挑战 [12] 战略意义 - 成功落地云服务可能重塑公司在AI与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格局 成为弯道超车契机 [13] - 项目面临从消费业务转型和关键人员流失的双重不确定性 [13][14]
AAPL SHAREHOLDERS: The Apple Inc. August 19 Class Action Deadline is Approaching – Contact BFA Law if You Suffered Losses (NASDAQ:AAPL)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04 20:08
诉讼背景 - 苹果公司及其部分高管因涉嫌违反联邦证券法被起诉 案件由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受理 案件编号为Tucker v Apple Inc et al No 5:25-cv-05197 [1][2] - 诉讼指控苹果在iPhone 16产品周期内对Siri高级AI功能的交付能力作出虚假陈述 实际缺乏功能性原型 [3][4] 股价影响事件 - 2025年3月7日苹果宣布无限期推迟多项Siri AI功能 导致股价次日下跌5%(11.59美元/股 从239.07美元跌至227.48美元) [5] - 2025年6月9日全球开发者大会未发布Siri新功能 被媒体评价"令人失望" 股价次日下跌1%(2.47美元/股 从203.92美元跌至201.45美元) [6] 涉诉技术领域 - 诉讼焦点集中在苹果AI数字助手Siri的功能开发进度 该功能自2011年10月推出后成为公司智能设备业务的核心组件 [3] - 行业分析指出苹果在AI领域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 本次诉讼涉及的技术真实性争议可能影响其智能设备市场竞争力 [6] 律所背景 - 代理此案的Bleichmar Fonti & Auld律所曾为特斯拉董事会案件追回9亿美元 为Teva制药案件追回4.2亿美元 [9] - 该律所2023年被ISS SCAS评为全美前五大原告律所 其律师团队获得Law360和Thompson Reuters的行业荣誉 [8]
Apple scores big victory with 'F1,' but AI is still a major problem in Cupertino
CNBC· 2025-07-04 20:00
苹果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上月有两项重要发布:人工智能进展和首部大片《F1》上映 [2] - 《F1》首周末票房超过1.55亿美元并获得好评 [2] - 人工智能进展在WWDC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但反响平平 [2] 服务业务表现 - 《F1》的成功展示了公司在长期项目投资和营销方面的能力 [3][6] - 公司通过Apple TV+逐步建立好莱坞人脉和娱乐行业记录 [4][5] - 服务业务自2016年起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利润引擎 [8] - 电影业务虽只占服务业务一小部分但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9][10]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苹果智能功能推出延迟且功能未达预期 [12] - Siri改进计划推迟至2026年且缺乏实质性更新 [13] - 相比竞争对手在AI助手集成方面进展缓慢 [16] - 考虑使用Anthropic或OpenAI技术替代Siri引擎 [19] 市场竞争态势 - 安卓阵营在AI领域快速推进 [18] - 前设计主管Jony Ive与OpenAI合作开发新硬件 [17] - 竞争对手如Meta、Google和微软在AI人才争夺上投入巨资 [22][23] - 公司近期未宣布重大AI人才引进 [23]
折叠屏供应链“等待苹果”
经济观察报· 2025-07-04 19:51
核心观点 - 苹果预计2026年入局折叠屏市场 可能重新定义行业规则和价值分配 [1][4] - 当前折叠屏市场呈现"冷热并存"局面:全球增长放缓但中国高端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6][7][8] - 行业期待苹果解决硬件痛点并带来软件生态革命 推动折叠屏从小众走向主流 [19][20][23] 市场现状 - 2024Q1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同比仅增9% 远低于此前三位数增速 2025年可能出现首次年度下滑 [7] - 中国高端机市场逆势增长:5000元以上机型占比从2020年11%升至2024年27% 销量达7840万部 [7] - 中国折叠屏渗透率从2023年2.5%提升至2024年4.2% [8] - 用户痛点集中在折痕/质量/价格/轻薄度等方面 出现"尝鲜后回归直板机"现象 [6] 供应链技术 - 铰链零件数超180个 公差需控制在±0.005mm 钢材强度要求从1500MPa提升至2300MPa [13] - 屏幕模组报价1100-2200元/套 铰链系统报价350-1200元 合计占BOM成本30-40% [14] - 柔性OLED/UTG超薄玻璃等核心材料良率仍被国际龙头掌控 [14] - 国产供应链已全面布局:立讯精密提供多类模组 维信诺探索三折形态 深天马展示Z形态概念机 [15] 苹果入局影响 - 预计2025Q4开案 2026Q4量产 初始出货数百万部 [3] - 可能采用非晶态金属玻璃铰链/钛合金机身/硅碳负极电池等技术解决现有痛点 [21] - 行业期待其通过iOS生态协同构建"MacBook-Vision Pro-折叠iPhone"生产力闭环 [20] - 供应链合作模式或转向JDM(联合设计开发) 品牌与供应商共担研发风险 [22] 未来形态争议 - 乐观预测:三折/卷轴形态将随技术成熟逐步量产 [24] - 保守观点:形态演进应聚焦显示空间与便携性平衡 而非单纯增加折叠次数 [24] - 关键分歧在于苹果能否实现"颠覆级"的折痕控制和生态联动 [24]
AI日报丨重大调整!消息称英特尔将放弃面向代工客户的18A节点,直接采用14A
美股研究社· 2025-07-04 19:47
AI快报 - CoreWeave首次从戴尔科技获得英伟达新款高端AI芯片GB300 NVL72 [3] - 英特尔AI服务器系统可支持OpenAI等客户开发和部署更大更复杂的AI模型 [4] - 英特尔新任CEO考虑对晶圆厂代工业务进行重大改革 重点发展14A工艺以吸引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 可能面临数亿至数十亿美元资产减值 [5] - 摩根士丹利认为英特尔此举短期影响微乎其微 维持"持股观望"评级 目标价23美元 [6] 自动驾驶行业 - 中国L2+及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从2022年7.2%跃升至2024年18.7% 城市NOA预埋装载率超83% [8] - 中端车型(15-30万元)占乘用车销量超50% 成为渗透主力 推动行业从"功能验证"转向"规模化落地" [8] - 英伟达在高端智驾SOC芯片领域统治力有望延续 地平线机器人-W在中低端市场有望扩大份额 [8] 七巨头日报 - 英伟达市值达3.92万亿美元 一度有望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股价上涨2.4%至160.98美元 [10] - 微软市值约3.65万亿美元 苹果市值约3.17万亿美元 [11] - 英伟达市值超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总和 也超过英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和 [12] - 甲骨文在星际之门项目中角色扩大 将提供4.5千兆瓦数据中心容量 股价上涨5%至229.98美元历史新高 [13][14] - 星际之门项目每年可为甲骨文带来300亿至600亿美元收入 需要1800亿至2250亿美元资金投入 [15]
前五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微降 机构预计二季度将小幅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9:43
从国内外品牌占比来看,国内品牌手机出货占比超八成。据中国信通院披露,2025年5月,国产品牌手 机出货量为1917.7万部,同比下降24.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9%;国产品牌上市新机型36款,同比 下降25.0%,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2.3%。 7月4日,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最新"成绩单"出炉。 中国信通院最新研究显示,2025年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371.6万部,同比下降21.8%,2025年1- 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1.18亿部,同比下降2.8%。 其中,2025年5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252.6万部,同比下降21.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智能手 机上市新机型27款,同比下降30.8%,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69.2%。 2025年1-5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9亿部,同比下降4.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2.3%;智能手机上市 新机型143款,同比增长2.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70.8%。 该机构称,华为预计将成为第二季度中国市场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并有望重登销量榜首。苹果方面, 苹果5月份的销量增长得益于iPhone 16系列的促销活动,尤其是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