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交所&新兴成长行业周报:2024年1-7月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全新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
国海证券· 2024-09-24 07:32
1. 2024年1-7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 1. 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速腾聚创表现亮眼。速腾聚创以26万颗的装机量稳居市场首位,市场份额达到37%,凸显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卓越能力。[10][11] 2. 华为技术以19万颗的装机量和26.4%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巩固了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地位。[10][11] 3. 禾赛科技和图达通以15万颗和近11万颗的装机量,分别占据了21.1%和15.3%的市场份额。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了市场对高端激光雷达的需求。[10][11] 4. 前四大激光雷达供应商共占据了市场超过99%的份额,这一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表明,头部企业在激光雷达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10][11] 2. 高精地图市场格局逐渐清晰,高德持续领跑 1. 高德以57.8%的市场份额和33万套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凭借其在地图数据采集、处理及更新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以及在导航和出行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稳居行业领头羊地位。[12][13] 2. 腾讯以18.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依托强大的互联网生态和数据处理能力,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力。[12][13] 3. 朗歌科技、四维图新和中海庭分别以17.1%、15.7%和5.5%的市场份额居于后三位。[12][13] 4. 前五大供应商共占据了超80%的市场份额,高精度地图市场的高集中度一方面体现了头部企业在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高精度地图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12][13] 3. ADAS市场前视一体机方案占据主流,博世优势显著 1. 博世凭借153.8万套的装机量和22.5%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ADAS市场的领先地位,充分彰显了其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14][15] 2. 电装和采埃孚两家公司同样表现出色,分别实现了67.7万套和55.1万套的装机量,市场份额为9.9%和8.1%。[14][15] 3. 前视一体机方案因其在提升行车安全性和增强驾驶辅助功能方面的显著优势,仍是ADAS市场的主流选择。[14][15] 4. ADAS市场将继续扩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竞争,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14][15] 4. 智驾域控市场走向合作定制化,智驾域控芯片选择更加多元 1. 德赛西威以34.2万套的装机量和23.3%的市场份额,成功超越长期竞争对手和硕/广达(特斯拉),成为智驾域控市场的领头羊。[16][17] 2. 华为技术、伟创力(蔚来)和比亚迪等供应商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装机量增长,体现了智驾域控市场向合作定制化的发展趋势。[16][17] 3. 英伟达凭借其Drive Orin系列芯片,以90.6万颗的装机量和36.6%的市场份额占据智驾域控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特斯拉的自研FSD芯片也表现出色。[16][17] 4. 除了英伟达、特斯拉等传统芯片巨头外,地平线、黑芝麻等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智驾域控芯片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16][17] 5. 全新岚图梦想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 全新岚图梦想家采用了鸿蒙智能座舱以及华为乾崑智驾,在外观内饰设计、综合产品实力等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18][19][20] 2. 全新岚图梦想家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配备了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雷达在内共27个高精度智驾传感器。[18][19][20] 3.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系统基于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实现了从单纯"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显著提升,使车辆更加智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18][19][20] 4. 全新岚图梦想家具备智慧泊车、遥控泊车、离车即走等多项智能功能,无论对于新手司机还是专业老司机都非常友好。[18][19][20]
新消费研究之咖啡系列报告:从海关进出口贸易看中国咖啡市场变化
民生证券· 2024-09-24 07:0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H1 中国咖啡进出口规模均较 2023 年有显著增长,且净进口量呈常态化增长趋势 [4][5][6][7][9][10] 2) 咖啡进口以生豆为主,占比呈上升趋势,达到 81% [14][15] 3) 咖啡出口以生豆为主,占比维持高位,达到 71.3% [16][17] 4) 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哥伦比亚、越南等咖啡原产大国,出口国家更为多样均衡 [18][19][20][21][22][23][24][26] 5) 江苏、上海和福建为主要进口区域,云南为主要出口区域 [27][28][29][30][31][32][33][34] 6) 头部连锁企业烘焙工厂的建立显著拉动当地咖啡进口 [35][36][38][39] 7) 国内咖啡行业下游的兴起,尤其是现磨咖啡的快速增长,是驱动上游进口增长的根本力量 [40][41][42][43][44][45] 8) 速溶咖啡仍占据主导地位,有望稳健增长 [46][47][48] 根据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进出口规模及趋势 - 2024H1 中国咖啡进出口规模均较 2023 年有显著增长,进口量达到 2023 年全年的 72.59%,出口量达到 2023 年全年的 1.17 倍 [4][5][6] - 中国咖啡净进口量呈常态化增长趋势,2024H1 净进口量达 10.99 万吨,同比增长 86.86% [7][9][10] 进出口贸易结构 - 咖啡进口以生豆为主,占比呈上升趋势,2024H1 达到 81% [14][15] - 咖啡出口以生豆为主,占比维持高位,2024H1 达到 71.3% [16][17] 贸易区域分析 - 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哥伦比亚、越南等咖啡原产大国,三者合计占进口规模的 74.17%、进口金额的 61.61% [18][19][20][21][22][23] - 出口国家更为多样均衡,贸易伙伴 Top3 为越南、德国及美国 [24][26] 国内进出口区域分析 - 江苏、上海和福建为主要进口区域,合计占进口规模的 60%以上 [27][28][29][30] - 云南为主要出口区域,占出口规模的 69.99%、出口金额的 61.16% [31][32][33][34] 头部企业带动作用 - 瑞幸、星巴克等头部连锁企业烘焙工厂的建立,显著拉动当地咖啡进口,尤其是生豆进口 [35][36][38][39] 下游行业驱动 - 国内咖啡行业下游的兴起,尤其是现磨咖啡的快速增长,是驱动上游进口增长的根本力量 [40][41][42][43][44][45] - 速溶咖啡仍占据主导地位,有望稳健增长 [46][47][48]
策略周思考:筑底反弹后,该关注什么?
国信证券· 2024-09-23 22:03
市场企稳反弹,但情绪未出现明显改善 - 近一周市场企稳反弹,交投情绪未出现明显改善[6][7] - 全市场涨幅平均值、中位数分别达到1.16%、0.86%,市场赚钱效应整体较强[6] - 但成交额视角下,三季度以来的缩量博弈格局仍在延续,流通市值换手率同样距离近250日底部不远[7][8] 战略资金加仓意愿显著增强 - 9月20日单日战略资金加仓成交额突破190亿,剔除沪深300ETF份额合并影响后的宽基份额边际变化回升至7月中旬来的最高水平[8][9][10] - 全周中证1000、创业板战略资金加仓额分别占年初以来的5.77%、3.92%,战略资金近期对双创及中盘成长加仓意愿显著增强[8][9] 红利资产如期企稳 - 指数维度看,红利资产企稳反弹,当前拥挤度不高[17] - 中证红利、上证红利指数中报ROE(TTM)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总资产净利率进一步下行,增速低于季节性,分子端的疲弱导致资金进入红利板块的意愿不强[17][18] - 但核心宽基ETF战略资金注入、基本面相对全A其他资产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潜在股息收益率提升后,仍可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红利资产思路[17] 关注降息周期下的受益线索 - 美联储在9月FOMC会议选择降息50bps,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75%-5.00%,点阵图指引今、明年各4次降息[31] - 从会议后至今市场对后续降息路径预期边际变化看,11月再降50bps的概率从9月19日会后的37%提升至9月23日的53%,且12月可能继续降息[31] - 降息周期的A股风格中,成长存在动能,资金偏好大盘,利率敏感+基本面提振的科技行业或占优[32][33][34][35]
扒窃对手商业数据,创始人获刑隐退幕后,元光科技:高度依赖“车来了”APP,港股IPO是起点还是终点?
北京韬联科技· 2024-09-23 21: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元光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公交信息时序分析服务的公司 [1] 2. 元光科技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公交数据,导致创始人被判刑并退出管理层 [5][6] 3. 元光科技高度依赖"车来了"APP带来的广告收入,受疫情影响营收和利润出现波动 [2][3][6] 4. 随着互联网巨头进入实时公交信息领域,元光科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10][11][12] 5. 虽然时序数据分析应用广泛,但元光科技难以跨行业拓展业务,陷入行业依赖的困境 [13][14] 报告内容总结 一、违法抓取同行数据 - 元光科技通过旗下开曼群岛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主营"车来了"APP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服务 [2] - 公司创始人邵凌霜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公交数据,因此被判刑并退出管理层 [5][6] 二、因高度依赖车来了APP,疫情曾带来明显影响 - 公司毛利率、经调整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较为稳定,但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 [6][7] - 公司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维持在合理水平,自由现金流较为充沛 [7][8][9] 三、巨头林立,空间受限 - 随着互联网巨头进入实时公交信息领域,元光科技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已跌至行业第三 [10][11][12] - 虽然时序数据分析应用广泛,但元光科技难以跨行业拓展,陷入行业依赖的困境 [13][14]
自诩行业领先,市占率不足1%!金陵体育:上市七年仅赚3亿,李老板沉迷短线交易和违规减持
北京韬联科技· 2024-09-23 21: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金陵体育是一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春荣、李剑刚、李剑峰等人,合计持有公司57.4%的股份 [4][5] 2. 公司实控人存在多次违规减持和短线交易的行为,期间套利近3.2亿元 [7] 3. 公司营收多年停滞不前,上市7年仅赚3亿元,远不及实控人通过减持获得的收益 [11][12][21] 4. 公司竞争力有限,市占率不足1%,议价能力较弱,毛利率下滑 [13][14][15] 5. 公司募投项目收效甚微,扣非净利率持续下滑至3.3% [16][17][18][19] 报告分类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金陵体育是一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春荣、李剑刚、李剑峰等人 [4][5] - 公司实控人存在多次违规减持和短线交易的行为,期间套利近3.2亿元 [7]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营收多年停滞不前,上市7年仅赚3亿元,远不及实控人通过减持获得的收益 [11][12][21] - 公司竞争力有限,市占率不足1%,议价能力较弱,毛利率下滑 [13][14][15] - 公司募投项目收效甚微,扣非净利率持续下滑至3.3% [16][17][18][19]
A股投资策略周报:美国经济若确认“硬着陆”,下个风险将是“债务违约”
国金证券· 2024-09-23 21:0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美联储超预期的 50bps 降息幅度暗示美国"硬着陆"风险正在增大。[9][10] 2. 国内 9 月降息未兑现,市场波动率或再度趋于上行。[9][10] 3. 美国政府债务杠杆率及利息支出占比均创出历史新高,甚至堪比"欧债危机"水平。[11][12][13][14] 4. 倘若美国经济"硬着陆"确认,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或有下调压力,令美债违约风险抬头。[22][23][24][25][26][27][28] 5. 维持"大盘价值防御"策略,建议①银行底仓;②黄金+创新药"进攻";③非周期类潜在持续的高股息行业。[32] 报告分类总结 美国经济及政策分析 1. 美联储超预期降息 50bps,暗示美国"硬着陆"风险增大。[9][10] 2. 美国政府债务杠杆率及利息支出占比创新高,或引发主权信用评级下调。[11][12][13][14][22][23][24][25][26][27][28] 3. 倘若美国经济"硬着陆"确认,或导致美债违约风险抬头。[22][23][24][25][26][27][28] 国内经济及政策分析 1. 国内 9 月降息未兑现,市场波动率或再度上行。[9][10] 2. 通过降低负债端成本,来对冲资产端下行压力或是当下最直接有效的激活经济活动回暖、信用回升的手段。[9][10] 投资策略建议 1. 维持"大盘价值防御"策略,建议①银行底仓;②黄金+创新药"进攻";③非周期类潜在持续的高股息行业。[32] 2. 大宗品仅保留"黄金",创新药有望受益于美联储宽货币。[32]
市场分析:银行通信行业领涨 A股小幅上涨
中原证券· 2024-09-23 19:03
A股市场走势综述 - A股市场周一低开高走、小幅震荡上涨,沪指收于2748.92点,涨0.44%。[3][7] - 创业板市场周一震荡回落,成指全天表现弱于主板市场。[3] - 盘中银行、通信服务、电池以及黄金等行业表现较好,多元金融、光伏设备、风电设备以及航空机场等行业表现较弱。[7] - 两市成交金额553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7]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 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较低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4] - 新国九条发布推动市场走向成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振信心,下半年宏观调控预期增强。[4] - 从央行表态来看,逆周期调节预期增强,经济有望企稳回升。[4]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但后续降息力度有待观察。[4] - 建议短线关注银行、煤炭、通信服务、医疗服务以及计算机设备等行业的投资机会。[4]
资金跟踪系列之一百三十七:ETF净申购规模扩大,两融与北上活跃度回升
民生证券· 2024-09-23 18:02
宏观流动性分析 - 美元指数继续回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加深,通胀预期有所回升 [1][2][3][4] - 离岸美元流动性边际有所宽松,国内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偏紧,期限利差(10Y-1Y)有所收窄 [5][6][7][8] 市场交易热度和流动性 -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有所回升,房地产板块的交易热度处于80%分位数以上 [9][10][11][12] - 市场流动性指标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阶段高点,煤炭、石油石化、有色等板块的流动性指标均处于历史90%分位数以上 [13][14] 行业调研热度 - 电子、医药、计算机、通信、农林牧渔、有色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军工、纺服、有色、煤炭等板块的调研热度环比上升较快 [15][16][17] 分析师预测变动 - 分析师同时上调了全A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农林牧渔、银行、医药、煤炭、汽车等板块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均有所上调 [18][19][20][21][22][23][24] - 沪深300、上证50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创业板指、中证500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 [24][25] - 大盘/小盘价值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上调,中盘成长/价值的24/25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 [28][29] 北上资金动向 - 北上资金活跃度有所回升,主要净买入计算机、食品饮料、有色、非银、农林牧渔、家电等板块,净卖出电子、通信等板块 [30][31][32][33][34] 两融动向 - 两融活跃度回升至8月中旬以来的高点,主要净买入化工、计算机、军工、通信、有色等板块,净卖出食品饮料、传媒、银行、房地产、电子、汽车等板块 [35][36][37][38][39][40][41][42][43] 基金持仓变动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有所回落,主要加仓煤炭、家电、汽车、银行等板块,主要减仓有色、TMT、农林牧渔、化工、食品饮料、轻工等板块 [41][42][43][44][45][46][47][48][49] - 主动偏股基金的净值表现与小盘成长、大盘/中盘价值的相关性上升,与大盘/中盘成长、小盘价值的相关性回落 [44][45] - 个人投资者净申购基金,与医药、科技、军工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申购,与消费、金融地产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赎回 [50][51][52][53][54][55]
市场日报:三大指数尾盘拉升 沪指微幅收红
大同证券· 2024-09-23 16:3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20日三大指数早盘震荡走低,午盘小幅回升,午后再度回落,尾盘触底反弹震荡上行,沪指微幅收红,深指、创指收绿,两市量能在5000亿之上,申万Ⅰ级行业多数下跌 [1] 行情回顾 -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03%,收报2736.81点;深证成指跌0.15%,收报8075.14点;创业板指跌0.64%,收报1536.60点 [1] - 申万Ⅰ级行业多数下跌,房地产、计算机、有色金属领涨,美容护理、医药生物、电力设备领跌 [1] 当日要闻 - 北京优化房地产政策,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加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健全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机制,优化商品住宅用地交易规则,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 [2] - 9月20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7.06关口,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7.0600,随后升破至7.0527,较前一交易日升值超百点,中间价报7.0644,上涨339个基点;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至7.0556,较前一交易日升值同样超百点 [2] - 2024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与前一期持平 [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日涨跌幅为0.03%,深证成指为 -0.15%,沪深300为0.16%,创业板指为 -0.64%,科创50为 -0.48%,北证50为 -0.30% [3] 市场表现 - 市场强弱方面,上涨家数1638只,平盘家数233只,下跌家数3477只 [4] - 赚钱效应方面,涨停家数61只,跌停家数6只,上涨家数占比30.25% [4] - 沪深成交方面,两市成交量669.02亿股,两市成交额5747.48亿元 [4] 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前五的是房地产(1.59%)、计算机(1.53%)、有色金属(1.41%)、家用电器(0.83%)、银行(0.75%) [6] - 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前五的是美容护理( -1.58%)、医药生物( -1.32%)、电力设备( -1.20%)、国防军工( -1.19%)、环保( -0.90%) [6] 股票评级 - 强烈推荐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基准指数20%以上 [8] - 谨慎推荐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基准指数10% - 20% [8] - 中性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股价波动相对市场基准指数 -10% - +10% [8] - 回避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基准指数10%以上 [8] 行业评级 - 看好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市场基准指数 [9] - 中性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跟随市场基准指数 [9] - 看淡指预计未来6 - 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基准指数 [9]
产业经济周观点:2024上半年医疗器械出海复盘及展望
华福证券· 2024-09-23 16: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2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7][8] 2. 美国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比23.7%,出口额同比微增4.5%。[8][9] 3.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88.2亿美元,其中俄罗斯位居首位,但受货币结算不畅影响,同比下降5.8%。[8][9] 4. 中东市场的崛起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在医疗设备和高端产品领域。[10] 报告内容总结 1. 医疗新观察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2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7] -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是最大的出口细分赛道,出口额为103.95亿美元,同比微增2.5%。一次性耗材类产品出口额增幅最大,同比上涨8.55%,达48.81亿美元。[7] - 美国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比23.7%,出口额同比微增4.5%。[8][9] -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88.2亿美元,其中俄罗斯位居首位,但受货币结算不畅影响,同比下降5.8%。[8][9] - 中东市场的崛起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在医疗设备和高端产品领域。[10] 2.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 - 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涨幅领先,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跌幅较大。[11][12] - 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估值水平较高,中药II和医药商业估值较低。[11][12] - 线下药店、医院和疫苗涨幅领先,其他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和医院估值较高。[12][14] 3. 医疗产业热点跟踪 - 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10项重点任务。[15] - 研究发现小分子GSDMD激动剂DMB能够激活GSDMD,促进肿瘤细胞焦亡,增强抗肿瘤免疫。[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