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数据点评(2024.12):财政:2024三大特征,2025三大方向
华金证券· 2025-01-26 16:16
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 - 安排5000亿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消费补贴,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新增1.5 - 2万亿[1] - 赤字率预计大幅提升至3.6% - 4.0%[1] - 专项债预计扩容至4.2万亿,8000亿左右用于保障房收储等[1] 2024年财政数据情况 -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万亿,同比增速达24.3%,带动全年累计同比增速至1.3%转正[2] - 12月非税收入7642亿,同比增长93.8%,对当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贡献22.2个百分点[2] - 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上行至9.5%,带动全年累计同比增速至3.6%[2] - 2024年土地出让金收入4.87万亿,累计同比 - 16%,为2021年峰值的55.9%[2] - 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反弹至4.9%,累计同比 - 12.2%[2]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月和2024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2.9%和0.2%[2] 2024年财政结构性特征 - 内需不足拖累税收,非税收入高增填补缺口[2] - 房地产调整,土地出让金收缩,基建投资盈亏平衡要求硬化[2] - 化债置换减轻企业负担,财政和经济循环改善需时间[2]
投资策略报告:持股过节
财通证券· 2025-01-26 16:00
特朗普新政影响 - 关税威胁或扰动出口,可能对中国征最高100%关税,2月1日起拟对加墨征25%关税,还威胁对中国加征10%关税[5][20] - 能源政策转向,退出《巴黎协定》,布油自1月16日至今下跌6%[5][20] - 欲干预联储决策,1月10日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见顶回落[6][21] - 扶持AI产业,未来四年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6][21] 国内政策动态 - “两新”政策加码,多部门促春节消费等政策落地[6][24] - 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10%,保险资金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A股[7][24] 2024年基金和北向持仓情况 - 资产配置上,4Q24基金仓位降至83.2%,港股、科创板配比提至14.4%、11.1%[7][25] - 行业配置上,电子、汽车等行业获增配,工业金属、地产等被减仓[7][25] - 内外资共识为加仓电新,减仓机械、通信[7][25]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进攻方向首选TMT、小盘等,人形机器人1月6 - 24日主题指数收益率达20% + [8][17] - 存在美国经济衰退、海外金融风险超预期、历史经验失效等风险[8][54]
策略专题报告:资本市场“压舱石”,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有何影响?
中泰证券· 2025-01-26 16:00
中长期资金入市现状 - 我国社保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低于15%,远低于政策规定上限与国际主流水平[1] - 截至2024年Q3,社保基金持有A股市值4599亿元,占全A总市值0.54%;2023年合计持有市值4081亿元,占总资产13.54%,占交易类金融资产26.60%[13] - 截至2024年Q3,财险公司股票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7.05%,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16.97%;人身险分别为7.55%、12.97%[24] 入市意愿低迷原因 - 我国股市波动大,保险资金风险厌恶程度高,对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占比保守[2] - 2010 - 2024年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0.66%,夏普比率0.06%,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7] - 管理人考核压力大,影响资金入市意愿,且长线资金占低使市场更投机、波动大[33] 国际经验 - 美国200家最大养老基金超半数用衍生品工具,另类领域平均配置达26%[34] - 2023年日本GPIF海内外权益与债券投资各占约1/4,合计接近50%,投资回报率22.67%[34][40] - 截至2024年3月,加拿大CPP基金总资产超6000亿元,过去一年年化收益率8.0%,10年年化收益率9.2%[44] 本轮政策影响 - 实施方案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10%,大型国有险企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A股[4] - 方案要求对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险企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4] - 预计2025年资本市场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与预期管理是重要工具[4] 未来增量政策 - 长线资金投资范围或扩大,投资工具或丰富[5] - 港股及海外资产投资渠道或拓展[5] - A股上市公司治理或深化,退市机制或持续完善[5] 投资建议 - 长线资金入市利好运营稳健、股息率高的央国企,以及券商、保险板块[6]
海外市场周报:美股进入季报关键期
德邦证券· 2025-01-26 16:00
市场表现 - 上周全球股市涨多跌少,恒生科技指数领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标普500和纳指涨跌幅分别为+2.2%、+1.7%和+1.7%,欧洲市场三大主要指数表现分化,亚太地区涨多跌少[1] - 上周华尔街大行财报亮眼,本周奈飞、台积电等科技股财报增强市场信心,奈飞四季度营收102.5亿美元,净利润18.7亿美元,付费会员数量突破3亿,新增超1900万,台积电四季度营收268.8亿美元[3] 重要事件 - 1月20日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签署系列行政命令,涉及经济、移民、外交等多领域,废除拜登政府近80项政策,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计划对加墨进口商品征25%关税等[3] - 1月24日日本央行加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由0.25%上调至0.5%,为2024年来第三次加息,幅度为2007年2月以来最大[3] 配置策略 - 建议增持美债与美股XBI等小盘成长板块对冲美股大盘波动[2] 风险提示 - 海外通胀反弹超预期、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局势超预期[2][52]
资金面系列报告之三:被动基金引领,个人资金潜力凸显
光大证券· 2025-01-26 16:00
资金类型与规模 - 企业法人资金总量规模最大,占比约47%,公募和散户规模分别约8万亿和11万亿,占比14%和20%[14] - 2024年公募资金规模增加13872亿元,9月单月扩张13257亿元,个人投资者11月小单净买入超10000亿元[1][18] - 截至2024年底,北上资金持股22098亿元,私募5230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23344亿元,社保4219亿元[14][15][18][26][33] 被动基金情况 - 截至2024上半年,被动型基金占公募整体规模68%,ETF占比38%,较上年增16个百分点[41] - 机构倾向宽基指数ETF,沪深300指数ETF占比78%,个人倾向科创50及主题ETF[54] - 被动型基金有稳定超额收益,2024年ETF正收益占比86%,主动基金为68%[63] 主动基金情况 - 牛市超一季度后主动基金规模占比上升,新成立份额行情上行半年后达高位[83] - 2019 - 2021年牛市,主动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141%,后期显著跑赢被动基金[86] 个人资金特点 - 市场赚钱效应峰值时,散户开户数增加延迟,持续高位超2 - 3季度[93] - 小单散户流入持续性强,两融资金对行情敏感且流入持续,市场情绪高位超半年[97][101] 风险提示 - 经济增长或政策进度不及预期致A股表现不佳,资金政策变化,历史规律失效[4][109]
中长期资金入市点评:增量资金短期或达2000亿,年度或数千亿
上海证券· 2025-01-26 13:47
政策推进 - 2024年9月底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2025年1月22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实施方案,1月23日证监会等相关领导介绍方案情况[3] 资金增量 - 新规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若股票不涨或下跌,公募需增持5000亿以上股票;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新增保费可用于A股投资的约2800亿[4][7] - 非银互换便利两次操作合计1050亿元,优质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600亿,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带来增量资金1650亿以上[1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第一批500亿运行良好,第二批拟定1000亿,春节前先批500亿[13] - 短期股市增量资金550亿非银互换便利、600亿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以及1000亿险资试点发起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可能达2000亿;年度公募与大型国有险资带来增量资金可达数千亿[16] 考核与投资 - 以全国社保基金为榜样,在公募、险资推广长考核周期,全国社保基金考核周期5年以上,投资A股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1.6%[8] - 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比例约四六开,未来可能优化比例,提高投资力度和灵活度[10] 基金改革 - 2025年起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为投资者节省数百亿费用,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等,引导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9] 其他方面 - 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截止2024年底达5.03万亿,2025年1月22日又增加5700亿,支持14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14] -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已有26家外资控股或外商独资金融机构获批成立,截至2024年底,866家QFII获投资资格,外资通过两渠道共持有A股约3万亿[15]
美股市场速览:软件与互联网表现强势
国信证券· 2025-01-26 13:47
市场表现 - 本周美股进一步上涨,标普500涨1.7%,风格上大盘成长>小盘成长>大盘价值>小盘价值[3] - 18个行业上涨,5个行业下跌,1个基本不变,强势行业有媒体与娱乐(+4.4%)等,弱势行业有汽车与汽车零部件(-3.9%)等[3] 资金流向 - 本周美股资金进一步流入,标普500成分股本周估算资金流为+69.9亿美元[4] - 18个行业资金流入,6个行业资金流出,流入行业有软件与服务(+22.3亿美元)等,流出行业有汽车与汽车零部件(-11.8亿美元)等[4] 盈利预测 - 本周标普500成分股动态F12M EPS预期较上周提高0.2%[5] - 16个行业盈利预期上升,5个下降,3个基本不变,上修幅度领先的有能源(+0.8%)等,下修幅度较大的有材料(-0.9%)等[5] 关键个股 - 科技巨头中英伟达本周涨3.6%,苹果跌3.1%;消费医药中礼来涨8.2%,开市客跌0.4%;传统工业中通用电气涨7.6%,埃克森美孚跌3.3%;金融地产中安博涨8.6%,伯克希尔哈撒韦跌1.0%[36] - 盈利预测调整方面,英伟达本周EPS预期上调0.8%,苹果上调0.1%;开市客上调0.2%,麦当劳下调0.2%;通用电气上调4.2%,埃克森美孚下调0.4%;安博上调3.2%,伯克希尔哈撒韦持平[39]
通胀与薪资增长强劲,日本央行鹰派加息
中邮证券· 2025-01-26 13:47
加息决策 - 1月24日日本央行以8比1投票将政策目标利率从0.25%上调至0.5%,符合市场预期[1][10] 加息原因 - 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外部环境和工资趋势条件取得进展,企业将继续加薪,海外经济总体稳定[2][10] - 工资上涨使CPI回升,2025财年受日元贬值等影响,日本央行预计全年CPI约2.5%[2][10] - 12月日本CPI同比增速从2.9%升至3.6%,高于3.4%的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增速从2.7%升至3%,符合预期[2][13] 市场反应 - 加息决议公布后日元升值,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行长发言偏谨慎后日元回吐部分涨幅[2][14] 后续加息预测 - 植田行长称下次加息更多依赖价格变化,预测下次加息时间有挑战,预计年内还有2次加息,时间点可能在6月和12月,“春斗”薪资谈判结果大幅走强则加息时间可能提前[3][14] 风险提示 - 日本政治局势动荡,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日元大幅快速贬值可能增加提前加息压力[4][17]
2024年财政数据分析:收支持续改善,年底或有余粮
中国银河· 2025-01-26 12:01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12月财政收支进一步改善,8月后广义财政收支掠过“洼地”,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持续加码[1][11] - 2024年一、二本账合计收入累计增速为 -1.9%(前值 -4.2%),支出累计增速为 2.7%(前值 1.4%)[13] 一本账情况 - 支出完成进度 99.7%,中央财政全年实际支出增速 6.5%,超额完成年初 2%的预算增速,地方实际增速 3.2%,完成年初 3%的增速目标[2][14] - 收入完成进度 98.1%,税收全年累计增速 -3.4%(年初预算目标 3.6%),2025 年地方两会多地下调预算财政收入[2][17] 二本账情况 - 支出完成进度 84.4%,全年支出增速 0.2%,较年初 18.6%的目标增速差距大,9 月后支出力度显著改善[3][18] - 收入完成进度 87.7%,全年收入增速 -12.2%,未实现年初 0.1%的正增长目标,年底土地收入累计增速降幅大幅收窄[3][21] 预算平衡情况 - 2024 年二本账约有 1 万亿元已收未支,部分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剩余或结转至 2025 年使用[4][7][25][28] 税收情况 -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全年累计增速为负,消费税实现 2.6%的正增长,但较年初 7%的预算有差距[8][29] - 非税收入年底增速抬升至 25.4%,土地收入全年累计增速 -16%,地方两会大多降低 2025 年收入目标增速[8][31] 支出端情况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向经济转型和民生转向,基建四项支出合计累计增速延续回升趋势[9][36] - 2024 年 9 月底后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由负转正,1 - 12 月累计增速 0.2%(前值 -2.6%),与化债政策有关[9][39]
2024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12月财政中的“不平凡”
民生证券· 2025-01-26 12:01
2024年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支出284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090亿元,比上年下降12.2%;支出10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0.2%[3] 12月财政“不平凡”表现 - 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冲高至93.8%,带动12月公共财政收入规模创新高,使2024年公共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目标的98.1%[4] - 12月出口货物退税同比增速达245.2%,验证“抢出口”现象,后续增速大概率回落,11月中旬政策调整或减少约668.7亿元出口退税规模[4] - 企业所得税连续两个月两位数增长、个人所得税连续三个月正增长,12月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速分别为6.8%、14.8%,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速为81.7%[5] - 地产相关税同比增速从11月的 -5.0%转正至1.3%,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速转正至0.7%,带动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冲高,但2024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仅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87.7%[5] 财政展望与风险 -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财政支出发力将延续[7] - 关注全国两会期间财政相关动态,届时将公布2024年财政决算案和2025年财政预算案[7] - 存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等风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