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广核矿业(01164):存货成本记账方式导致上半年业绩承压,长协落地业绩增长可期
国信证券· 2025-08-29 20:33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4][6][13] 核心观点 - 存货加权平均成本记账方式导致上半年贸易业务亏损扩大,营业额同比减少58.4%至17.09亿港元,公司所有人应占亏损0.68亿港元[1][9] - 新签三年长协定价方案为30%固定价格+70%现货价格,其中2026-2028年固定价格分别为94.22/98.08/102.10美元/磅,固定价较上一周期提高超40%[3][13] - 天然铀供需偏紧支撑长期铀价,供给端新矿山投产准备时间长且部分项目减产,需求端全球核电复苏带动天然铀需求增长[3][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17.09亿港元(同比-58.4%),归母净亏损0.68亿港元(同比-159.7%)[1][9] - 天然铀贸易业务分部亏损2.62亿港元(同比增亏265.3%),谢、奥公司应占业绩3.06亿港元(同比-30.9%)[1][9]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4.8/9.5/10.9亿港元(原为6.3/9.5/11.0亿),同比增速39%/99%/14.4%[4][13] 生产与销售数据 - 谢、奥公司总采铀量1351吨(同比+1.2%),生产计划完成率110.3%,平均生产成本26.69美元/磅[2][11] - 包销量526吨,平均销售价格71.07美元/磅,平均销售成本72.85美元/磅[2][11] - 国际贸易交付812吨,单位销售成本68-74美元/磅,销售价格58-61美元/磅,形成价格倒挂[2][11] 库存与合同情况 - 截至6月30日持有天然铀库存1569吨,加权平均成本68.77美元/磅[2][11] - 已签订未交付销售量4564吨,加权平均售价80.52美元/磅[2][11] 行业与市场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天然铀现货价格整体下行,4月后反弹但仍低于上年水平[3][12] - 美国核能复兴法案计划2050年核电装机达400GW,捷克、日本等国上调核电指引[12] - 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强,叠加供需偏紧支撑铀价回归上升通道[3][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预测PE 42.7/21.4/18.7倍,当前股价2.55港元对应总市值193.82亿港元[4][6][13] - 2025-2027年预测ROE 11.1%/18.8%/18.3%,EBIT Margin 9.4%/11.7%/11.3%[5] - 可比公司紫金矿业、洛阳钼业、招金矿业2025年预测PE分别为15.2/15.0/24.4倍[14]
海吉亚医疗(06078):1H25承压但边际改善信号已现,前置投入驱动新增长,维持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8-29 20:2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吉亚医疗(6078 HK)维持"买入"评级 [1][2][3] - 目标价为18.00港元,较当前股价14.48港元有+24.3%的潜在上涨空间 [1][2][6]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业绩承压,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5%和34.5%至19.9亿和2.6亿元人民币 [6] - 业绩压力正在逐步出清,医保回款边际好转,现金流和资本配置改善提振股东回报 [2][6] - 前置产能和技术投入有望逐步驱动成长,2H25起业绩增速有边际改善机会 [2][6] - 艰难时刻或已过去,未来现金流和资本配置策略不断优化,行业环境有向好趋势 [6] 财务表现 - 1H25住院和门诊服务收入分别下降18.4%和11.1% [6] - 新开医院折旧摊销1H25同比增加1,600万元 [6] - 经调整净利润环比2H24增长30% [6] - 1H25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和资本开支同比分别+29.9%和-28.5% [6] - 自由现金流显著增长至2.1亿元,资产负债率相较2024年末降低9.7个百分点至29.2% [6] - 技术型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微创、介入手术量增长7.1% [6]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7年财务预测:2025E营业收入4,158百万人民币(较前预测-16.6%) [5] - 2025E毛利润1,160百万人民币(较前预测-23.0%),毛利率27.9%(较前预测-2.3个百分点) [5] - 2025E归母净利润509百万人民币(较前预测-31.6%),净利率12.2%(较前预测-2.7个百分点) [5] - 2026E营业收入4,615百万人民币,2027E营业收入5,157百万人民币 [5][15] 业务发展 - 新投用的德州海吉亚开始步入正轨,管理层预计2H25将实现单月盈利 [6] - 2H25-26年有多家在建医院投用,包括无锡、开元解化二期、曲阜新院区(2H25)及常熟(2026) [6] - 2025全年就诊人次有望接近500万(1H25 220万) [6] - 公司全面引入AI力量,拓展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构建智慧医疗体系 [6] 估值分析 - 给予公司0.8倍2026年目标PEG(与公司历史均值相当) [6] - 维持18港元目标价,对应17.1倍2026年市盈率,略低于历史均值 [6]
华润燃气(01193):上半年经营压力高于预期,短期估值下降风险仍在
交银国际· 2025-08-29 20:02
投资评级 - 华润燃气(1193 HK)评级为"中性",目标价从20.4港元下调至16.50港元,较当前股价19.05港元存在13.4%下行空间[1][6] 核心观点 - 上半年盈利同比下滑30.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中单位数跌幅,主要因暖冬及工商业用气需求减弱导致零售气量同比下降0.9%[6] - 售气毛差同比改善0.01元至每立方米0.55元人民币,但经营费用上升导致燃气销售分部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4%[6] - 新增居民接驳量同比下降19%至83.1万户,综合服务收入因反垄断监管趋严同比下降18%[6] - 尽管业绩低于预期,公司仍将中期派息提高20%至0.3港元,并修改2025年派息政策为"全年派息额不下降"[6] - 公司明确全年回购3%股份(约6940万股)的目标,但上半年仅回购27万股,后续月均需回购1720万股[6]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1027亿港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5年收入小幅下降0.3%至1024亿港元[3] - 2024年净利润40.9亿港元,同比下降21.7%,预计2025年进一步下降7.3%至38.5亿港元[3] - 每股盈利从2023年1.79港元降至2024年1.79港元,预计2025年降至1.66港元[3] - 2025-2027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2.2%、14.3%和17.2%[3] - 市盈率从2024年10.6倍升至2025年11.5倍,市账率从1.07倍降至2025年1.03倍[3] - 股息率维持在4.9%-5.1%区间[3] 运营数据 - 2024年天然气总销量3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预计2025年增速放缓至1.1%[9] - 售气毛差从2023年0.51元/立方米提升至2024年0.53元/立方米,预计2025年维持0.55元/立方米[9] - 新增居民接驳量从2023年337万户降至2024年269万户,预计2025年进一步降至210万户[9] - 2025年管理层指引:销气量低单位数增长、新增接驳210-220万户、毛差同比上涨0.01元/立方米[10] 同业比较 - 新奥能源(2688 HK)评级"买入",目标价73.66港元,较现价62.75港元有17.4%上行空间[16] - 昆仑能源(135 HK)评级"买入",目标价8.85港元,较现价7.18港元有23.3%上行空间[16] - 华润燃气估值降至9.5倍2026年市盈率,相对同业折让反映较大的盈利波动性[6] - 华润燃气股息率接近6%,为同业最高水平[6]
安踏体育(02020):户外品牌引领增长,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
中泰证券· 2025-08-29 19: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户外品牌引领增长 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 主品牌稳健增长 FILA重拾动能 其他品牌收入同比+61.1%至74.1亿元 经营利润率+3.3pp至33.2% [4] - 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 2025年5月完成对德国专业户外品牌狼爪的收购 近期出资40%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拓展韩国时装业务 [4] - 2025H1收入385.44亿元 同增14.3%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 同增14.5% 符合预期 派息每股137港仙 派息率50.2%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39/155/173亿元(前值135/153/172亿元) [4] 分品牌表现 - 安踏主品牌收入169.5亿元 同比+5.4% 经营利润率+1.5pp至23.3% 受益于精细化运营 [4]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 同比+8.6% 经营利润率-0.9pp至27.7% 因策略性提升产品功能和鞋类占比导致成本上升 [4] - 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 同比+61.1% 经营利润率+3.3pp至33.2% 保持收入利润高增 [4] 渠道发展 - 线上渠道保持高增长 主品牌电商收入61.31亿元 同比+10.1% [4] - 线下直营业务收入94.13亿元 同比+5.3% 批发业务收入14.06亿元 同比-10.6% [4] - 持续推进"千店千面"战略 超级安踏 冠军店等新店型提升单店效率 截至2025年6月末 安踏成人/儿童 FILA/DESCENTE/KOLON SPORT门店数分别为7187/2722/2054/241/199家 [4] - 安踏殿堂级/作品集/冠军/超级安踏门店数量达77/62/97/69家 [4]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63.4% 同比下降0.7pp 主要受安踏及FILA产品组合及成本调整影响 其中安踏/FILA毛利率分别下降1.7/2.2pp [4] - 费用控制有效 员工成本/广告及推广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6.6%/2.6% 广告费用率同比下降0.9pp [4] - 经营溢利率26.3% 同比+0.6pp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股东应占溢利率维持在18.2% [4] - 平均存货天数上升至136天 主要受狼爪业务并表及存货增加影响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9,199/87,632/96,254百万元 增长率12%/11%/10%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906/15,539/17,327百万元 增长率-11%/12%/12% [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4.95/5.54/6.17元 [3] - 预计2025-2027年P/E 17.6/15.7/14.1倍 P/B 3.2/2.7/2.3倍 [3] 财务比率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62.2%/62.6%/62.8% 净利率17.6%/17.7%/18.0% [7] - 预计2025-2027年ROE 20.2%/18.6%/17.4% ROA 11.5%/11.2%/10.8% [7] - 预计2025-2027年资产负债率36.3%/33.3%/30.5% 流动比率2.4/2.8/3.2 [7]
绿城服务(02869):业绩表现靓丽,盈利能力提升
中泰证券· 2025-08-29 19: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2.9亿元同比增长6.1% 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22.6% [4][6]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源于毛利率上升及费用管控优化 [6][9] - 在管面积达5.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3% 储备面积3.4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9% [8] - 回购注销2003万股提升每股收益及股东回报 [9] 财务表现 - 2023-2027年营收预测:174.11/185.28/196.95/214.69/231.89亿元 增速17%/6%/6%/9%/8% [3] - 2023-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05/7.85/9.26/10.78/12.41亿元 增速11%/30%/18%/16%/15% [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9.47%同比提升0.24个百分点 [6] - 销售费用率1.52%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6.38%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 [6] 业务结构 - 物业服务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10.2% 毛利率15.3%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6] - 园区服务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6.0% 毛利率26.6%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6] - 咨询服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0.6% 毛利率33.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6] 规模发展 - 在管面积净增0.55亿平方米至5.36亿平方米 [8] - 主动优化储备项目结构应对潜在交付风险 [8] - 通过深耕核心城市持续拓展管理项目 [8] 股东回报 - 累计回购1717万股耗资6495万港元 [9] - 合计注销2003万股提升每股收益 [9] - 2024-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0.19/0.25/0.29/0.34/0.39元 [3]
泡泡玛特(09992):2025年半年报点评:多元化IP矩阵表现亮眼,海外市场高增势能延续
华创证券· 2025-08-29 19:43
投资评级 - 强推(维持)评级,目标价381.56港元,当前价324.40港元 [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调整后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均超业绩预告 [1] - 多元化IP矩阵表现亮眼,头部IP辐射效应显著,海外市场高速增长 [1][7] - 产能瓶颈逐步打开,新材料、新工艺优化生产效率,支撑长期增长动能 [7] - 基于业绩表现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1.33/156.09/197.37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归母净利率33.9%,同比提升11.6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23.99亿元(同比+148.5%),归母净利润111.33亿元(同比+256.2%) [3] - 毛利率从2024年66.8%提升至2025年预测值71.2%,净利率从24.0%提升至34.4% [8] - 每股盈利从2024年2.33元升至2025年预测值8.29元 [3] IP生态与业务亮点 - 围绕10个核心IP推出近20款毛绒玩具,包括LABUBU-前方高能、SKULLPANDA-光织园等热门系列 [7] - 13个艺术家IP收入过亿,其中THE MONSTERS营收48.1亿元,MOLLY营收13.6亿元,SKULLPANDA营收12.2亿元 [7] - 授权IP销售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19%,联名哪吒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广受好评 [7] - 已推出乐园、珠宝、快闪等多元业态,IP衍生空间广阔 [7]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55.9亿元,同比+439.6%,占比提升至40.3% [7] - 美洲市场收入22.6亿元(同比+1142%),受益电商渠道增长1977.4%及零售网点从10家扩至41家 [7] - 亚太市场收入28.5亿元(同比+258%),零售店从39家增至69家 [7] - 欧洲及其他市场收入4.8亿元(同比+729%),门店18家 [7] - 中国市场收入82.8亿元(同比+135%),线下/线上渠道分别增长117%和212% [7] 产能与效率提升 - 毛绒玩具月产能达3000万只,为去年同期十倍以上,但仍处于"追产能阶段" [7] - 新材料、新工艺、新制造逐步投入,有望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 [7] 估值与预测 - 当前市盈率35.7倍(2025年预测),预计2026年降至25.4倍,2027年降至20.1倍 [3] - 目标价基于2025年42倍PE,较当前股价有17.6%上行空间 [3][7] - 总市值4356.51亿港元,每股净资产10.56元 [4]
星盛商业(06668):派息提升,稳健运营
平安证券· 2025-08-29 19:20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3][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下降9.4% 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下降2.5%[4] - 同店客流同比增长4.4%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1.4% 在营项目持续提升客户吸引力与销售成效[7] - 整体毛利率52.3%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主要系整租模式毛利率明显改善[7]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同比增长4.2% 2024年派息率提升至80%[4][7] - 期末在手现金13.68亿元 现金充裕[7] - 商业地产存量竞争下出租率92.5%处于较高水平[7] - 公司为轻资产模式下纯商业运营服务稀缺标的 已形成完整且成熟的运营模式和产品体系[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84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645百万元同比增长1.5% 2025E预计657百万元同比增长2.0%[6] - 2024年净利润154百万元同比下降9.7% 2025E预计158百万元同比增长2.5%[6] - 2024年毛利率46.2% 2025E预计46.5%[6] - 2024年净利率23.0% 2025E预计23.1%[6] - 2024年ROE12.4% 2025E预计12.3%[6] - 2024年EPS 0.15元 2025E预计0.16元[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7.7倍、7.5倍、7.3倍[7] 业务运营 - 截至2025H1合约面积约265万平方米 开业面积约165万平方米[7] - 已开业项目27个 筹备中项目17个[7] - 2025H2计划开业新项目包括深圳星河·WORLD COCO Park(二期)、深圳光明星河COCO City、南京星河COCO City[7] - 公司以大湾区和长三角为核心发展区域[7] 关联方情况 - 关联方星河控股"三条红线"保持常绿[7] - 获得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评定的双AAA主体信用评级 评级展望稳定[7] - 星河控股深耕大湾区30余年 拥有众多优质商场、写字楼、酒店等核心地段持有型物业[7] - 当前年均租金收入约30亿元 发展基石稳固[7] 估值指标 - 当前P/B为0.9倍[6] - 股息率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9.6%、9.8%、10.1%[10]
理想汽车-W(02015):2季度收入和盈利大致符合预期,但3季度指引逊预期
交银国际· 2025-08-29 19:20
投资评级 - 中性评级 目标价80 84港元 较当前股价88 15港元存在8 3%下行空间 [1][7] 核心观点 - 2季度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总收入环比增长16 7%至人民币144 46亿元 汽车毛利率19 4% 环比微降0 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11亿元 Non-GAAP净利润15亿元 [7] - 3季度指引显著低于预期:收入指引248-262亿元(环比下降38 8%-42 1%) 交付量指引9-9 5万辆(环比下降37 8%-41 1%) 月均销量仅3-3 2万辆 [7] - L系列基本盘面临压力:老款L系列清库存导致短期需求不稳 下半年将面临问界新M7的竞争 可能对L6/L7销量构成负面影响 [7] - 新车型支撑有限:i8车型预计3季度交付8000-10000辆 但体量不足以抵消L系列下滑对营收和利润的冲击 [7] 财务数据 - 收入预测调整:2025年预期收入下调至1231 9亿元(同比下降14 7%) 2026年预期1427 1亿元(同比增长15 8%) [6][7] - 盈利预测大幅下调:2025年每股盈利预测从4 29元下调38 5%至2 64元 2026年从5 44元下调44 2%至3 04元 [6][7] - 利润率承压:2025年预期毛利率19 5%(较2024年20 5%下降1个百分点) 净利率4 3%(较2024年5 6%下降1 3个百分点) [6][13] - 现金流压力:2025年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为-71 88亿元 较2024年159 33亿元大幅恶化 [13] 估值指标 - 当前市值2944 62亿港元 对应2025年预期市销率1 2倍 [1][6][7] - 估值倍数:2025年预期市盈率30 6倍 市账率2 07倍 [6] - 历史股价表现:52周高位128 7港元 低位71 9港元 当前股价较200日均价105 06港元低16 1% [4] 同业对比 - 在交银国际覆盖的整车厂中 理想汽车是唯一获得"中性"评级的企业 其他同业如比亚迪(1211 HK)、小鹏汽车(9868 HK)均获"买入"评级 [10]
华润置地(01109):2025H1业绩点评:积极拿地,经常利润贡献超六成
东北证券· 2025-08-29 19:1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949.2亿元(同比+19.9%)[1][2] - 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16.2%)[1][2] - 核心净利润100.0亿元[1][2] - 毛利率24.0%(同比+1.8个百分点)[1][2] - 拟派发中期股息0.20元/股[3] 开发业务表现 - 开发业务收入743.6亿元(同比+25.8%)[2] - 销售金额1103.0亿元(同比-11.6%)但排名稳居行业前三[2] - 一线城市销售占比46%(同比+8个百分点)[2] - 新增投资项目18个总金额447.3亿元权益金额322.8亿元拿地强度40.6%[2] - 土地储备4119万方[2] - 开发业务毛利率15.6%(同比+3.2个百分点)[2] 经常性业务表现 - 经常性业务收入205.6亿元(同比+2.5%)占总营收21.3%[3] - 核心净利润60.2亿元贡献占比60.2%(同比+8.7个百分点)[3] -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104.2亿元(同比+9.9%)出租率97.3%[3] - 零售额1101.5亿元(同比+20.2%)经营利润率65.9%[3] - 商业REITs总市值突破百亿上市以来累计上涨52.2%[3] 财务健康状况 - 在手现金1202.4亿元[3] - 净有息负债率39.2%[3] - 加权资本成本2.79%(较去年底下降32个基点)[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834.8/2877.6/2989.9亿元[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7/267.4/298.5亿元[4] - 对应PE分别为7.8X/7.5X/6.7X[4] 市场表现 - 收盘价30.48港元总市值2167.8亿港元[6] - 12个月股价区间19.12-33.10港元[6]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38%相对收益-5%[9]
连连数字(02598):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稳定币布局开启新篇章
国元国际· 2025-08-29 19:1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连连数字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3.90港元 较现价11.25港元存在23.6%上行空间[1][6][14] - 采用分部估值法 支付业务给予2025年8倍PS 增值服务业务给予16倍PS 目标市值约153亿港元[6][14] - 当前总市值125.71亿港元 每股净资产2.65港元[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7.83亿元 同比增长26.8% 毛利率提升至51.8%[3][9] - 上半年净利润15.1亿元 主要包含出售连通股权产生的近16亿元处置收益 核心经营性利润同比大增85%至6300万元[3][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19.6/23.7亿元 同比增长22.4%/21.9%/20.8%[6][7][1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0.99/0.85亿元 2025年高盈利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收益[6][7][14] 核心业务运营数据 - 数字支付业务总支付额(TPV)达2.1万亿元 同比增长32.0% 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790万家[3][9] - 境内支付业务TPV达1.87万亿元 同比增长27.6% 收入2.1亿元 同比增长24.6%[4][10] - 全球支付业务TPV达19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4.0% 收入4.7亿元 同比增长27.0% 费率降至0.24%[4][11] -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8959万元 同比增长34.2% 涵盖数字化营销、运营支持等生态服务[5][12]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持有全球65项支付牌照 在七大核心市场完成牌照布局 形成显著牌照壁垒[14] - 已获批VATP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 计划加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应用[5][12][13] - 通过拓展B2B及服贸业务推动全球支付增长 同时围绕支付客户构建增值服务生态系统[11][12][13] - 稳定币业务(发行、兑换、托管)及未来NFT、DeFi探索将开启新收入来源和估值空间[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