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季度AH配置展望:“共振”还是“跷跷板”
长江证券· 2025-10-17 13:11
AH溢价率分析 - AH溢价率指数触及120的历史低位,打破过去三年130%-140%的中枢区间[20] - 溢价率收敛主因成分股扩容,9月调整后成分股数量增至244只(新增44只),行业权重中金融、能源占比下降[41][44] - 溢价率受流动性差异、投资者结构、税收政策影响,但不宜作为港股择时指标[5][39] 基本面比较 - 港股中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恒生科技成分同比增速从2024年41.22%降至22.37%;A股全A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创业板指增速从4.05%翻倍提升[52][57] - 2025年预期EPS增速:科创50(65.75倍)和创业板指(30.16倍)显著高于恒生科技(24.89倍)[67][68] - 港股营收增速同比由负转正,恒生科技修复弹性较大;A股业绩边际改善更强[55][57] 资金面动态 - 南下资金三季度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超50%,近一年净流入非必需消费、金融、资讯科技、医疗保健行业均超1000亿港币[12][86] - A股流动性占优:7-8月两融交易活跃,新开户数265万户(同比增165%),证券结算资金余额同比增23%[77][80] - 居民存款增速与M2同比差收窄至1.0%(2022年6月以来最低),但资金流入理财规模更显著,前14大理财公司8月规模增2857亿元至25.02万亿元[73][76] 估值与配置性价比 - 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以中美无风险利率衡量)处于低位,外资配置性价比不足;恒生科技对南下资金风险溢价高于创业板指[12][100] - 预测市盈率:恒生科技(24.89倍)低于创业板指(30.16倍)和科创50(65.75倍)[68] - 港股成长板块(如生物科技、媒体)2025年盈利预期增速及上调幅度靠前[116][119] 四季度配置策略 - 建议均衡配置,从科技成长向消费、再通胀、红利板块切换,关注四中全会(10月)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政策窗口[7][106] - 港股红利板块因股息率息差优势吸引配置,优先顺序:AH两地上市→央国企→本地股[121][124] - 港股成长结构侧重软科技(应用软件占比超50%)、生物医药;A股成长以硬件制造为主,依赖流动性驱动[108][113]
全涨,航运港口,煤炭等高息板块居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10-17 11:26
全球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 - 美俄元首同意约两周内在布达佩斯再度会晤,尝试结束俄乌战争[1][8][11] - 中国对荷兰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欧洲车企召开紧急会议应对潜在停产风险[1][8][11] - 美国地区银行股因贷款欺诈事件重挫,标普地区银行精选行业指数暴跌6.3%[8][11] 主要股指表现 - 上证指数涨0.1%报3916.23点,深证成指跌0.25%,创业板指涨0.38%[1] - 香港恒生指数收盘跌0.09%报25888.5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18%[1] - 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65%,标普500指数跌0.63%,纳指跌0.47%[1] 中国经济数据 - 中国9月出口同比增长8.3%,进口同比增长7.4%,贸易顺差904.5亿美元[16] - 中国9月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2.3%[16] - 中国9月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8.4%,M1同比增长7.2%[16] 公司动态与IPO - 迈瑞医疗筹划赴港上市,可能筹集至少10亿美元[10] - 广和通H股招股,入场费4343.37港元,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12.53亿港元[10] - 惠理基金三只货币市场ETF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0] 行业与板块表现 - A股市场银行、保险行业全涨,航运港口、煤炭等高息板块居前[1] - 港股市场煤炭、银行走强,医疗保健整体反弹,大市成交额缩至2754.312亿港元[1] - 美国地区银行股暴跌,Zions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股价跌幅均超10%[8][11]
研究所日报-20251017
银泰证券· 2025-10-17 10:47
中美关系与外贸政策 - 中美经贸关系呈现“斗而不破”格局,边打边谈成为常态[2] - 中国商务部将加强政策储备并适时推出新稳外贸政策[2]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节奏存在分歧,市场预期10月降息25个基点可能性达97.8%[3] 产业趋势与增长数据 - 中国储能锂电池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165GWh,同比增长65%[4] - 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锂电池合计出货量430GWh,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30%[4] - 预计2025年储能锂电池全年总出货量达580GWh,增速超75%[4] -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达10053亿元[5] A股市场概况 - A股总市值105.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57万亿元[15] - 万得全A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4.82%[15] - 北证5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43.45%[15]
“十五五”专题研究系列之三:“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研究
中国银行· 2025-10-17 10:46
潜在增速预测 - "十五五"时期基准情形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区间为4.5%-5.3%,乐观情形下可提高至5.1%-5.8%[3][6] - 采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基准情形下"十五五"时期年均潜在增速为5.29%,乐观情形下为5.79%[20][23] - 采用改进的收敛法测算,基准情形下"十五五"时期年均潜在增速约为4.49%,乐观情形下约为5.11%[36][38] 增长驱动因素 - 资本要素年均拉动GDP增长2.09个百分点,但传统资本存量增速预计将降至5.5%左右[11][20] - 劳动要素因就业人数减少年均下拉GDP增速0.08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就业人数降至4.52亿人[15][16][20] - 全要素生产率在基准情形下年均拉动GDP增长3.28个百分点,乐观情形下可达3.78个百分点[20][23] 政策建议方向 - 需多措并举减缓潜在增速下行速度,包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保持适度投资[39][40] - 应大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实际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率收敛[41][42] - 需平衡总量和结构关系,加快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体系[44][45] - 应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并构建新发展模式,以寻找新增长空间[47][48]
3Q25集团有机增速恢复正增长,客流提升贡献增量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6 23:38
集团整体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总收入约580亿欧元,有机增速同比下降2%[1] - 3Q25集团单季度有机收入同比增长1%,较上半年-3%有所改善,增速由负转正[1][2] - 汇率因素在第三季度带来约-5个百分点的拖累,主要影响欧洲及日本旅游消费[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时装皮具业务有机增速为-2%,较第二季度的-9%明显收窄[2] - 美妆香水和腕表珠宝业务均录得+2%增长[2] - 精选零售业务增长+7%,主要受益于Sephora流量与客单价同步提升[2] - 葡萄酒与烈酒业务增速转正至+1%,香槟补库是主要拉动因素[2]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业务在3Q25恢复至中高个位数增长,表现优于集团整体[3] - 美国与中东地区的本地消费同步恢复,美国市场修复主要来自流量回升而非价格调整[3] - 欧洲市场因旅游消费放缓及汇率影响,成为三季度唯一仍为负增长的主要区域[3] - 日本市场虽受高基数影响同比下滑,但较二季度有显著改善[3] 主要品牌动态 - Louis Vuitton通过创意活动与新品推出强化品牌吸引力,上海旗舰店开业后客流量显著[4] - Dior男装与女装由新创意总监推出首秀,零售端反馈积极[4] - Tiffany维持双位数增长,标志性产品占比提升至整体的约60%[6] - Christian Dior在香氛、彩妆与护肤三大品类均维持增长[5] 管理层展望与风险 - 管理层预计4Q25增长节奏将更平缓,因同比基数更高[6] - 2026年创意更替、门店翻新及零售创新的效果有望在上半年开始反映于销售表现[6] -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消费情绪波动、汇率波动等[7]
每日复盘:2025年10月16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煤炭板块走强-20251016
国元证券· 2025-10-16 22:42
A股市场表现 - 市场冲高回落,上证指数微涨0.10%至3916.23点,深证成指下跌0.25%至13086.41点,创业板指上涨0.38%至3037.44点[2][7] - 市场成交额19486.6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17.27亿元,全市场1176只个股上涨,4171只个股下跌[2] - 行业表现分化,煤炭板块领涨2.49%,银行和食品饮料分别上涨1.41%和0.98%,钢铁和有色金属跌幅居前,分别为-2.12%和-2.04%[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542.90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出284.47亿元,大单净流出258.43亿元,小单资金净流入510.19亿元[3] - 南向资金净流入158.22亿港元,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分别流入86.72亿港元和71.50亿港元[4] - 主要宽基ETF成交额变动不一,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增加1.76亿元至26.78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减少8.14亿元至38.36亿元[3] 全球市场 - 亚太股指涨跌互现,恒生指数下跌0.09%,日经225指数上涨1.27%,澳洲标普200指数上涨0.86%[4] - 美股三大指数分化,标普500上涨0.4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66%,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04%[5] - 热门科技股中,特斯拉上涨1.38%,苹果上涨0.63%,英伟达下跌0.11%[5] 宏观经济与政策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3760亿元,开展2360亿元逆回购操作[13]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13] - 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政策储备,适时推出新的稳外贸政策[13]
周报:假期海外资产动荡,中美关税摩擦2.0开启-20251016
首创证券· 2025-10-16 22:39
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事件 - 美国联邦政府于10月1日停摆,预计关门时长超过15天的概率为49%[17] - 日本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主张宽财政宽货币,日元加息进程或受阻[9] - 国庆假期期间伦敦金现货价格上涨4.73%至突破40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上涨1.05%[9] - 9月美国新增ADP就业人数为-32,000人,较前值-3,000人大幅下调[56] 中国市场表现与消费数据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1.6%;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0%[25] - 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3%,其中公路出行占比92.41%[25] - 假期全国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4.2%[30] - 假期日均电影票房收入22,940.07万元,同比下调23.7%;日均观影人次626.05万,同比下调15.9%[33] 中美贸易摩擦与市场影响 - 10月10日特朗普宣布拟对华加征100%关税,但12日态度缓和;中方对稀土、电池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41][43] - 本轮关税摩擦与4月相比,市场估值更高(如科创50市盈率从44.9倍升至78.0倍),但市场反应更温和[44][46] - 10月底APEC会议及11月关税停火截止日是重要观察窗口[56] 资产价格与市场趋势 - 国庆假期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日经225涨6.24%,纳斯达克涨1.69%;节后A股首日沪深300涨1.48%[9][37] - 全球股市共振延续,沪深300与MSCI全球指数相关性达0.75;AI叙事推动科技板块热度[34][38] - 10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继续降息,受就业数据疲弱及政府停摆影响[56]
为何M1增速跳升?:——9月金融数据点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22:29
货币供应与财政活动 - M1同比增速跳升1.2个百分点至7.2%[1][4][28] - 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显示财政支出力度增强[2][8] - 企业存款单月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受益于财政支出[2][8] 信贷市场表现 - 新增信贷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主要受企业部门拖累[4][20] - 居民贷款新增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消费贷贴息政策效果有限[2][10][20] - 企业贷款结构以短期为主,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7.8%[3][12] 社会融资规模 -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8.7%[1][3] - 新增社融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主要因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元[4][23] - 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少增3457亿元,拖累社融增速[3][16] 政策展望与经济指标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启动,旨在撬动更多信贷与社会资本[3][18] - PPI连续两个月回暖至-2.3%,但企业投资态度仍观望[3][12]
大浪淘沙:香港中小市值股票专题报告
国元国际· 2025-10-16 22:05
港股中小市值股票特点 - 市值100亿港元以下的公司数量占比高达77.5%,但其总市值仅占港股主板市场的3.5%[16] - 2025年第三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约2860亿港元,其中80%的交易集中在200只蓝筹股,中小市值股票成交额占比仅为20%[16] - 截至2025年8月8日,港股小盘股PE和PB分别为9.2倍和0.8倍,较恒生指数的14.8倍PE和1.1倍PB存在显著折让[17] 估值折让原因 - 港股市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2020年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达56.5%,外资合计持有近三分之二的港股市值,偏好高流动性大盘股[27] - 券商研究资源严重向大市值蓝筹股倾斜,中小市值股票研报覆盖稀缺,例如部分小市值公司2022年至今研报数量为0[29][32] 投资潜力与机会 - 2024年以来涨幅5倍以上的股票均来自初始市值低于300亿港元的中小市值股票,如泡泡玛特涨幅1178%[35][36] - 在牛市阶段(如2001-2007年、2020-2021年),小盘股因弹性大、流通盘小,更易获得超额收益[41] - 中小市值公司私有化案例中,要约价较停牌前股价溢价显著,如复星旅游文化私有化溢价约95%[44] 市场环境改善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上升118%,港股通日均成交占比跃升至44.9%,内资定价能力增强[48] - 2025年8月港股实施最低上落价位调整,长期有助于提升中小盘股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48]
市场分析:金融汽车行业领涨,A股小幅上行
中原证券· 2025-10-16 19:41
市场表现 - 2025年10月16日A股市场冲高遇阻,上证综指收于3916.23点,微涨0.10%,深证成指收于13086.41点,下跌0.25%[8] - 创业板指数表现强于主板,上涨0.38%[8] - 沪深两市全日成交金额为1948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8] - 超过七成个股下跌,煤炭行业涨幅最大达2.49%,银行行业上涨1.41%[10] 估值与成交 - 当前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为16.00倍,创业板指数为48.45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上方[3] - 两市成交金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19489亿元的成交额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3] 行业表现 - 表现较好的行业包括煤炭(涨2.49%)、银行(涨1.41%)、食品饮料(涨0.98%)和通信(涨0.87%)[10] - 表现较弱的行业包括钢铁(跌2.12%)、有色金属(跌2.04%)、综合(跌1.79%)和综合金融(跌1.62%)[10] - 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行业为汽车整车、银行、综合和通信设备[8] 后市研判 - 市场预计短期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适合中长期布局[3] - 二十届四中全会临近政策预期升温,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对市场形成支撑[3] - 因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三季报多数行业盈利增速预计出现反弹[3] - 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增量资金[3] 投资建议 - 短线建议关注汽车整车、通信设备、银行以及航运港口等行业投资机会[3] - 投资者应保持适度谨慎,避免盲目追高,在结构优化中把握市场机会[3] 风险提示 - 海外超预期衰退可能影响国内经济复苏进程[4] - 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4] - 国际关系变化带来经济环境变化[4] - 海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