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大股指今日涨收,小米SU7事故引发智驾安全担忧-2025-04-03
大同证券· 2025-04-03 16:03
行情表现 - 4月2日三大股指早盘低开后震荡上涨,午后涨幅收敛回落,收盘前小幅上涨翻红,上证指数涨0.05%收报3350.13点,深证成指涨0.09%收报10513.12点,创业板指涨0.13%收报2104.63点[1] - 两市量能下降至0.97万亿,申万Ⅰ级行业多数上涨,纺织服饰、美容护理上涨,国防军工、有色金属领跌[1] - 沪深上涨家数2633家,平盘家数203家,下跌家数2293家,上涨家数占比51.34%,涨停家数48家,跌停家数19家,两市成交量809.18亿股,两市成交额9744.93亿元[4] 当日要闻 - 3月29日小米SU7事故引发智驾安全担忧,4月2日A股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大涨,神通科技一字涨停,美湖股份涨超7%,机科股份涨超6%,港股速腾聚创高开7%,美股禾赛科技隔夜暴涨17%[3] - 美国贸易代表探讨对部分国家征收低于20%关税可能性,特朗普将于美东时间4月2日下午3时公布对等关税,关税宣布后立即生效[3]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部署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多项机制[3] 风险提示 - 需警惕外部政策扰动对市场情绪的冲击[2]
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八大估算
华创证券· 2025-04-03 16:03
关税加征情况 - 美国整体关税率因互惠对等关税提高18.2%,剔除232条款涉及产品后约提高13.9%[3][19] - 细分区域中,柬埔寨、越南、伊拉克等加征关税率较高,中国大陆加征34%[3][19] - 美国对150个贸易伙伴税率加权平均约35%,本次加征18.2%,还有16.7%加征空间,对中国再加征空间不大[4][26] 对通胀影响 - 美国关税税率提升18.2%,对短期通胀提升幅度约0.7 - 1.6个百分点,中值约1.2个百分点[4][30] - 特朗普关税或使中国出口增速下降3.5 - 11个百分点,对PPI拖累0.7 - 2.2个百分点[5][36] 财政收入与GDP影响 - 特朗普关税预计带来财政收入约3499 - 5035亿美元/年,未来十年累计约3.5 - 5.0万亿美元[6][40] - 对美国GDP拖累约0.2 - 1.5个百分点,对欧元区GDP影响约 - 0.06% - - 1%[9][46] 对中国出口和GDP影响 - 今年累计对华加征54%关税,对中国出口冲击或为 - 7% - - 11%,全年出口增速或为 - 2% - - 3%[10][11][61] - 对中国实际GDP冲击或在 - 0.25% - - 0.9%区间[13][70] 后续关注点 - 关注行业关税加征、各国与美国谈判及贸易伙伴反制和关税升级风险[14][77] 海外机构预期 - 总量经济层面悲观,担忧“滞胀”冲击,认为当下策略有谈判空间,对东盟加征关税影响纺织服装制鞋业[15][78]
特朗普对等关税点评:关税靴子落地,出口行业影响面面观
招商证券· 2025-04-03 16:03
关税事件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10%“最低基准关税”,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1] 各地区税率 - 欧盟对等税率20%,英国10%,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均加10%[2] - 日本、韩国、印度分别为24%、25%、26%,东盟部分国家税率17%-49%,中国对等税率34%,非洲部分国家税率30%-47%[3] 行政令内容 - 行政令一:4月5日起征10%基准关税,4月9日对贸易逆差大国征更高对等关税,部分商品不受互惠关税约束,加墨、中国有特殊规定,关税持续至贸易问题解决,特朗普有权调整关税[4][5][6] - 行政令二:5月2日取消中国低价值商品免税待遇,不同进口方式有不同关税规定,维持对中国20%关税[7] 对中国行业影响 - 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国防军工受影响偏小,医药生物、电子、通信、计算机受影响偏大[8] 中国出口增速预测 - 维持54%关税,2025全年出口增速预测在[-5.9%,-4.9%]区间;上调10%,在[-7.4%,-6.4%]区间;下调10%,在[-4.5%,-3.5%]区间;下调20%,在[-2.0%,-2.0%]区间[8][9] 后续影响和可能动作 - 3 - 5年维度下美国实际GDP累计总额较基线下降6.68%,全球下降2.33%,关税是负和博弈[11] - 3 - 5年维度下美国CPI指数较基线上升3.53%,部分国家有通缩效应[12] - 行政令显示部分国家有谈判空间,特朗普后续关税手段可能更复杂[12]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解读:美国经济滞胀风险加大,中国经济“以内补外”
国信证券· 2025-04-03 15:42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内容 - 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征收较高对等关税,其他国家征收10%基础关税,基准和对等关税为叠加征收,部分商品可豁免对等关税[2] - 加征34%对等关税后,美国对中国累积关税达54%,考虑2018 - 2019的301关税,累计对华有效关税约66%[2] 对美国经济影响 - 加征关税带动制造业回流“理想化”,美国制造业就业及产出水平低,会增加经济滞胀压力[3] - 加征关税增加进口成本助长通胀,美国核心CPI通胀高于3%,商品通胀或成新一轮通胀主力支撑[6][9] - 加征关税冲击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收支失衡、财富效应走弱,消费强劲难延续[9] 对美国货币政策影响 - 关税增加影响通胀,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路径长,美联储大概率延后降息,市场对今年降息幅度预期未明显调整[15] 对中国经济影响 - 2018年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负面拖累2.9个百分点,本次负面影响或更大[17] - 最糟糕情形下,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渐降至零,出口同比增速较2024年回落7.3个百分点,2026年较2025年再回落7.3个百分点;乐观情形下,2025年出口同比或回落约2.9个百分点[22] - 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或使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回落2.9 - 7.3个百分点,中间值约5.1个百分点,中国或“以内补外”,加大内需政策刺激力度[23]
2025年A股及公募REITs申购3月报:新股发行提速,REITs认购热度创新高-2025-04-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03 14:12
新股市场 - 25年3月A股发行新股14只,环比增9只,募资79亿元,环比升104.6%,询价新股平均募资率85%[2][6] - 新股首发PE平均21倍,环比回升22%,相对可比公司PE平均折价46%,折扣幅度环比收窄3.1pct[16] - 沪深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227%,较1月降29pct,网下2亿元A类产品无锁定部分收益146.8万元、收益率0.73%[2][37][45] - 3月上会4个IPO项目并通过,8家注册生效,华润新能源拟募资245亿元[58][64] REITs市场 - 25年3月2只REITs询价,网下初步询价认购倍数平均128.8倍,发行价处询价区间78%分位,环比升14pct[2][68][76] - 25年以来REITs上市首日、第4日“零破发”,1 - 3月首日平均涨幅27.3%,0.5/1亿元资金网下收益95.72/191.44万元,收益率1.91%[2][86][90] - 截至25年3月底,12只拟上市REITs排队,6只拟扩募[93] 风险提示 - 需警惕新股/REITs发行审核节奏、制度调整、投资者参与度波动等风险[2][95]
永安期货日报-2025-04-03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04-03 13:42
市场行情 - 上证指数涨0.05%报3350.13点,深证成指涨0.09%,创业板指涨0.13%;恒生指数跌0.02%报23202.53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3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07%;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56%,标普500指数涨0.67%报5670.97点,纳指涨0.87%[1] - 港股大市成交2165.98亿港元,外盘欧洲三大股指收盘全线下跌[1] 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起步10%的对等关税,中国、欧盟、日本分别被加征34%、20%和24%关税,贸易逆差最大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面临更高税率,10%对等关税4月5日生效,更高关税4月9日零时零一分执行[1][6][12] - 美国把钢铁、铝、铜和黄金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6][12] 企业动态 - 正力新能全球发售1.215亿股H股,集资约9.28亿元,基石投资者认购7509.1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99%[10] - 立讯精密考虑今年香港上市,预计筹集20亿至30亿美元;中伟股份计划来港上市,计划集资4亿至5亿美元[10] 行业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走强带动电机行业涨幅居前,港股半导体行业拉涨,电讯、保险、科技涨幅居前[1] 企业经营 - 零跑汽车3月交付3.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54.65%,首季累计交付87552辆,同比增长162.05%[13] - 俄铝与主要股东签再生铝材销售合约,涉783万美元[13] 企业资本运作 - 南方航空101亿人民币可转债转股已换逾16亿A股,占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约10.56%[13] - 郑煤机斥6亿人民币回购3912万A股,占总股本2.19%[13] 企业股权变动 - 天工国际1亿人民币增持天工工具1%股权,持股升至90.6%[13] - 上海复旦A股股东拟减持A股上限1%换购内地ETF基金份额[13] 企业合作 - 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就合并展开深入讨论,若重组成功将超越比亚迪成内地第一、全球第五大车企[13] 企业股份出售 - 空中巴士折让近一成悉售中航科工持股,价值约11.2亿元[13] 经济数据 - 中国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0,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0;美国2月个人收入环比0.8%,个人支出环比0.4%等[16]
每日市场观察-2025-04-03
财达证券· 2025-04-03 13:29
市场表现 - 4月3日市场几乎平收,成交额9927亿,较上一日减少约1500亿,行业过半数上涨但涨幅不大,成交量萎缩接近年内最低[1] - 4月2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微幅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974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578亿[3] 资金流向 - 4月2日,上证净流入47.86亿元,深证净流入71.29亿元,主力资金流入前三为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IT服务,流出前三为电力、半导体、航空装备[4] 消息面 - 国家发改委将从三方面推进信用信息开发利用,还将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关键数据“上链”[5][9] - 央行将依法推动证券、保险领域的金融信用信息归集共享[6] - 四部门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含9个城市及30个项目[8] 行业动态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推进建立健全跨国跨境电力交易机制,推动港澳纳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9][10] - 奇瑞集团3月销售汽车21.48万辆,同比增长18.3%,新能源汽车销售6.22万辆,同比增长125.4%[11] 基金动态 - 一季度公募基金分红1696次,同比增长24.71%,分红金额675.88亿元,同比增长46.34%[12] - 3月发行新基金133只,合计发行份额超千亿份,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达近一年高位[13][14] 买方观点 - 银华基金建议培养长期投资理念,设定明确目标和策略,进行组合投资实现被动择时[15]
《大国博弈》系列第八十一篇:特朗普升级全球关税战,对华后续军棋推演
光大证券· 2025-04-03 12:47
贸易脱钩 - 4月2日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对全球商品征10%基准关税,对中国、欧盟、印度等分别加征34%、20%、26%对等关税[2][3] - 4月9日起特朗普将对中国额外征54%关税,加上上任前已加征的平均19%关税,美国对华关税税率超70%[2][13] - 对等关税征收范围豁免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及铜铝、汽车等品类,全球基准关税4月5日生效,对等关税4月9日生效[12][13] 科技脱钩 - 2025年1月13日美国发布AI芯片出口限制措施,公众有120天反馈期,5月中旬生效前特朗普政府或修改规则[17][22] - 特朗普可能在监管、封锁及应用领域扩大对中国芯片限制,如加强出口审查、加大处罚、冲击传统芯片等[24][25] 金融脱钩 - 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审查是否终止“中美税收协定”,若终止,6月起中美投资成本攀升,中国向美国投资成本抬升更明显[27][30]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超预期回落,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33]
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多大?
东吴证券· 2025-04-03 12:39
对等关税政策内容 - 4月5日生效对全球额外加10%基准关税,4月9日生效对等关税,部分商品不受约束或获豁免[2][9] - 对全球普遍加征10%基准关税,特定国家加征10%-49%不等关税,加征范围和幅度超预期[2][10][11][12] - 对中国额外加征34%税率,累计加征54%,美国对中国平均关税税率达64.66%,结束小额进口关税豁免[2][12][14] 市场反应与展望 - 市场对10%基准关税反应乐观,后因特定国家高额关税扭转预期,交易更多是衰退而非滞胀[2] - 后续关注他国对美降低关税、承诺对华加征关税两个豁免/延期条件,预计最终落地有效关税幅度降低,中美谈判更波折[2][22] 政策动机与目标 - 动机是兑现“铁锈区”选民承诺和为减税政策提供依据[17] - 目标是解决贸易失衡与不平等、增加财政收入、作为外交谈判工具、保护国家经济和技术安全[23] 对全球贸易体系影响 - 《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案》使全球贸易额减少,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下滑[27][29] - 最惠国关税待遇是多边贸易体系基石,美国对等关税挑战该原则,或使多边贸易转向双边或区域贸易[37][39] 对中国经济影响 - 本次加征对等关税或使美国进口关税加权税率提升16.7%,考虑前期加征可能扩大到26.4%,全球贸易收缩25.1%[4][41] - 中国累计被加征54%关税,预计对美出口下滑31.5%,整体出口下滑4.6%,拖累今年GDP增速约1.5%[4][43] 风险提示 - 《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案》久远,测算可能有误差[4][44]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高,警惕加大对华关税措施[4][44] - 关税影响主要在出口端,国内需求回升或对冲部分GDP增速拖累[4][44]
A股历次IPO放开的影响
华创证券· 2025-04-03 11:46
IPO现状 - 2024年A股IPO数量100家,较23年313家下降68.1%;募资总额673.5亿元,较23年3565.4亿元下降81.1%[3] - 截至25/4/1各板块在审企业共173家,较24年同期549家下降67.4%,较一个月前159家增长8.8%[3] IPO暂停/收紧影响 - 2000年以来7次IPO暂停/收紧多数发生于市场连续下跌中,暂停前60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均值达15.2%,暂停后60个交易日跌幅仅为0.7%,成交额变化不大[9] IPO重启/放松影响 - 2000年以来6次IPO重启/放松多数发生于市场连续上涨或企稳后,重启前6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均值达5.2%,重启后60个交易日下跌5.2%,120个交易日重新上涨3.1%,长期影响有限[19] 资金面影响 - 2010年至今IPO募集金额约占A股资金流出额的16%,2024年仅占12%,再融资占56%、产业资本净减持占13%[20]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货币政策或与市场预期偏离[22] - 相关测算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22] - 历史经验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在未来失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