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搜索文档
美妆已死,医美当道?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6 21:05
全球美妆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美妆市场规模为4410亿美元 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7% 但2024-2030年增速预计降至5% [3] - 区域分化加剧 地缘冲突、市场饱和、消费者价值敏感度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4] - 中东和非洲以11%增速领跑全球 新兴亚太地区(如印度)成为美妆巨头新目标 [12][13]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美妆市场占全球15% 2019-2024年复合增速3% 但2021-2024年出现-3%负增长 损失454亿元 [7] - 2024年国内化妆品零售额4357亿元 同比下滑1.1% 亚太区成为6家美妆巨头的业绩拖累区域 [9] - 未来增速预计1%-4% 取决于地缘政治和消费意愿恢复情况 [10] 品类增长机会 - 护肤仍为第一大品类(41%) 但2019-2024年香水香氛以8%增速最高 预计2024-2030年继续以4-6%领跑 [17][18] - 高端美妆下滑明显 中国2021-2024年复合增长-3% 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2024年仅增2.7% [20] - 健康相关品类崛起 44%消费者半年内身体护理花费超35美元 41%服用过美容补充剂 [24] 企业战略调整 - 联合利华在印度半年投资7个品牌 高丝收购印度DTC护肤品牌 欧莱雅投资中东香水品牌 [14] - 雅诗兰黛中国两次涨价致亚太区销售下滑超10% 伊索激进涨价引发消费者不满 [28] - 品牌竞争转向差异化价值 如Charlotte Tilbury中端定价奢华品质 珀莱雅功效对标大牌 [31]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真实价值 美妆增长引擎从价格转向销量 [26][27] - 年轻群体转向情绪溢价型消费 LABUBU雕塑拍出108万元高价 [33] - 行业跨界融合加速 美妆与医美、大健康的边界正在重构 [24][34]
造纸工厂因污染被整治、董事会换届延期,晨鸣纸业雪上加霜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20:09
公司概况 - 晨鸣纸业成立于1958年,在山东、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建有多个生产基地,旗下文化纸、铜版纸、白卡纸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3] - 2021年公司营收达到330.2亿元的历史高点,扣费净利润17.44亿元,此后业绩进入下滑通道 [3]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266.1亿元、227.3亿元,扣费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42亿元、-72.02亿元,三年合计亏损95.05亿元 [3] 债务情况 - 截至2024年11月18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18.20亿元,另有5.74亿元对子公司担保逾期 [3] - 2025年3月31日新增16.56亿元逾期借款及10.34亿元新增逾期担保 [3] - 控股股东晨鸣控股持股8.19亿股(占比27.87%),被累计轮候冻结30.41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370.9% [12] 主业经营 - 2024年白卡纸业务营业收入45.53亿元,毛利率-12.91%,较2022年的90.61亿元和13.63%大幅下滑 [5] - 造纸行业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凸显,主要纸品价格承压下行,白卡纸价格因供需失衡出现大幅下滑 [5] 金融业务 - 2013年起布局财务公司、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业务,2025年拟对山东晨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增资50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融资租赁款、应收保理款和应收债权转让款合计计提减值损失高达46亿元 [7] 关联方风险 - 利得资本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基金财产等,其时任法定代表人李兴春同时是晨鸣纸业执行董事 [8][9] - 利得资本旗下"利得盈""利丰盈"等产品底层资产含有晨鸣纸业及子公司应收债权,产品总期限60个月,业绩比较基准5% [11] 环保问题 - 黄冈晨鸣浆纸因设施设备老化、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无组织废气未有效收集处理,拟投入1.3亿元进行污染防治 [13] - 已停止新鲜原料木片收购,对重点区域进行防渗处理,优化升级石灰窑静电除尘系统 [13] 应对措施 - 已落实展期、降息的金融负债占整体有息负债规模的84%,正在加快沟通剩余部分 [14] - 盘活处置现有资产,加大上海大楼等物业资产处置力度,组建资产管理中心提高处置效率 [14]
周富裕的焦虑,周黑鸭的“鸭”力
36氪· 2025-06-16 18:04
创始人回归与公司变革 - 创始人周富裕于2023年底开始频繁介入公司管理,2024年6月正式宣布回归并兼任执行总裁 [2][3][6] - 回归后通过行动教育机构进行公司架构调研,重构权力格局,引发持续大半年的内部人事动荡 [3][7] - 打破职业经理人汇报机制,采取微观管理方式,包括业绩对赌政策和高管策略挑战 [7][8] 业绩表现与经营困境 - 2024年公司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滑15.03%),毛利下滑3.2% [2][19] - 2023年未达2亿元净利润目标,四季度出现亏损 [6] - 单店营收从2019年210万元降至2023年59万元,2024年通过关店提升至66万元 [16] 渠道策略调整 - 2024年关闭785家门店(加盟店656家+直营店129家),总数从3816家减至3031家 [16]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19年1255家增至2023年3816家,2023年特许收入7.83亿元(占营收28.5%) [10][12] - 新开自营交通枢纽门店租金水平较高,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9.89亿元 [16] 品牌焕新与跨界尝试 - 2024年5月启动品牌焕新,更新包装设计和店铺装修,增加DIY体验区等年轻化元素 [22][24][25] - 推出"经典+创新"双轮驱动产品战略,保持甜辣卤味同时开发创新品类 [26] - 跨界布局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和复合调味品"嘎嘎香"系列 [20][21] 海外拓展计划 - 2025年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27] - 面临口味适配、法规差异、本土竞争等挑战 [28] 职业经理人体系变迁 - 2019年张宇晨推行"直营+特许经营"模式,门店从1255家增至3816家 [8][10][12] - 职业经理人频繁更迭,2018年朱于龙离职,2024年张宇晨辞职 [8][3]
广州半数国企换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7:40
广州市属国企人事变动 - 2024年以来广州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26家企业中有13家出现董事长变更,占比达50%,远高于2022年、2023年的零星变动[1][3] - 新任一把手以70后为主,普遍具备专业对口背景(如冯兴亚工商管理背景契合广汽集团)和政企复合经历(如李明曾任水务局副局长)[5][6] - 典型履历包括:陈强在城投体系深耕20年主导广州塔等项目[4],李水江从基层余泥渣土管理岗位晋升至建筑集团董事长[6] 国企战略转型方向 - 广州轻工集团通过资本运作拟入主代工企业泰慕士,并组建广州国际贸易集团推动"外贸服务+产业链出海",2025年目标实现资本外延突破[9] - 越秀集团资产规模达11385亿元,2024年聚焦"稳经营、促转型",与广州城投计划在地产、金融等领域协同合作[11] - 广药集团与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物流供应链、老字号焕新等八大领域推进"两业融合"[12] 新领导层管理举措 - 广州水投集团李明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水务基础设施市场化开放,并优化科技人才考核体系[10][11] - 广州轻工集团林虎强调线上营销对时尚消费产业的关键作用,2023年已部署科技创新与"爆品"战略[9][10] - 多家国企强化跨界合作,如城投与越秀开展新能源协同、广药与公交集团探索跨境产业协同[11][12]
高溢价跨界并购!果链巨头加码汽车智能装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3:12
收购交易概况 - 博众精工拟以现金4.2亿元收购上海沃典70%股权,交易完成后上海沃典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 - 上海沃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6亿元,较2024年末净资产1.33亿元增值约352% [3] - 交易带来约3.6亿至3.62亿元商誉 [3]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上海沃典是工业智能自动化系统集成商,专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智能输送系统、自动化检测与智能物流单元 [3] - 已与宝马、奔驰、小米、吉利等知名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73万元、3857万元,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64万元,呈现持续增长 [3] - 业绩承诺期内(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85亿元,年均需超6000万元 [5] 收购战略与协同效应 - 公司旨在构建涵盖3C、新能源和汽车领域的多元化业务格局 [4] - 上海沃典的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与公司现有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业务存在协同效应 [4][5] 公司现状与资金情况 - 博众精工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66%,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滑0.8%,归母净利润亏损超3000万元 [5] - 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约12.02亿元,短期负债约12.3亿元,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债 [5] - 公司表示并购不会对资金流动性造成问题 [5] 市场反应 - 公告次日(6月16日)午盘股价报25.41元/股,涨幅1.36%,总市值113亿元 [6]
融禧生物「新纪元 她力量」战略发布会在长沙启幕 跨界赋能打造家庭幸福生态
金投网· 2025-06-16 11:15
通讯员 阎军 6月13日 长沙——由长沙融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新纪元 她力量」2025战略发布会 暨行业盛典今日在长沙大汉华美达酒店盛大开幕。来自全国美业领域的1200余位行业领袖、品牌代表及 从业者共聚一堂,围绕美妆产业升级、女性经济赋能、家庭生态构建及美容师职业价值重塑等议题展开 深度探讨,共绘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活动现场,融禧生物联合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组委会、湖南省化妆品行业协会中尚超媒董事长、世界 旅游文化小姐国际赛事机构秘书长李云鹏,中尚超媒总裁、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赛区秘书长彭延 欣、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赛区执行秘书长、湖商精英会会长阎军、2024世界文化旅游大使中国区 冠军杨若晨正式启动「新纪元 她力量」全国巡礼长沙站。通过"赛事IP联动+创业扶持+文化论坛"模 式,打造"美丽产业-文旅经济-社会责任"跨界生态闭环。融禧生物创始人郭融表示,战略将以"外在焕新 与内在成长并重"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为女性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提升提供多元路径。 「融耀杯」技能大赛启幕 重塑美容师职业价值 首届「融耀杯」美容师技能大赛以"淬艺成光 形神共赋"为主题,首创"健康评估+东方技法+场景叙 事 ...
加快构建智能经济形态
广州日报· 2025-06-16 06:21
智能经济形态转型 - 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形态[1] - 智能经济强调人工智能的经济功能,核心是"智能融进生产",形成以大数据、超级计算、算法、人工智能为支柱的新经济架构[1] - 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前瞻性产业布局,需从深层次规律理解智能经济内涵[1] 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变革 - 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推动"体能经济"向"智能经济"转换,提升经济效益[2] - 数据驱动"物质型"生产转向"功能型"生产,促进规模化经济向个性化经济转型[2] - 数据作为"智能工具"渗透各领域,带动绿色、智能、泛在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催生新业态[2] 人机协同的生产关系重构 - 智能经济以协同为主要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智能终端实时互动建立物理空间联动体系[3] - 人工智能提炼海量信息为商机,变革资源配置,推动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能[3] - 生产端实现"数在算、机在干、云在看"的智能化变革,产品端满足微粒化需求[3] - 服务业加速智能化转型,智能服务体系取代人工服务,数据价值实现形式多样化[4] 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 - 人工智能等技术以跨界融合为引擎,突破地域/组织界限,与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深度交织[5] - 产业发展突破行业限制,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跨产业协同,形成生态化发展[6] - 数据虚拟性打破物理时空限制,发挥网络效应推动要素高效匹配,释放"乘数效应"[6] 共创分享的商业模式 - 智能经济是共享型模式,注重功能使用而非载体拥有,通过智能技能集成提供高层次服务[7] - 平台企业聚合多元主体构建生态体系,推动供给从单一产品向"一站式"解决方案转变[7] - 需支持人工智能工具研发,创新大数据利用手段,夯实创新创业基础[8]
这家巨头“爱上”美容美发?
国际金融报· 2025-06-15 22:28
在人口出生状况变化、电商和实体门店抢单的市场环境中,母婴行业龙头公司孩子王正遭遇挑战。或基于此,孩子王近年来频繁发起收购…… 近日,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孩子王",301078.SZ)发布公告称,拟受让关联方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五星控股")持 有的江苏星丝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星丝域")65%股权。另外,拟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星丝域现金收购珠海市丝域实业发展有限公 司(下称"丝域实业")100%股权,转让价格为16.5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丝域实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AI制图 交易两步走 具体来看,孩子王的此次收购分为两个步骤。 2024年以及2025年1月—3月,丝域实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3亿元、1.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2664.85万元。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1月—3月,丝域实业营收分别为6.19亿元、6.89亿元、7.23亿元、1.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 1.86亿元、1.83亿元、2664.85万元。 对于本次交易,公司指出,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在会员运营、市场布局、渠道共享、产业协同、业态拓展等方面充 ...
知识驱动创新模式和难点
搜狐财经· 2025-06-14 22:12
知识驱动创新的跨界应用与突破 - 知识驱动的创新是资源到价值转换的核心,通过将专业知识跨界应用实现突破 [2] - 京都陶瓷从电视机零件扩展到汽车刀具、民用刀具及医疗领域,利用陶瓷技术解决心脏瓣膜排斥反应问题 [2] - 和勤公司凭借电力行业知识切入电信发射塔领域,实现10亿规模增长 [3] - 福特受屠宰场流水线启发开发汽车组装线,麦当劳和Aravind眼科医院通过跨界模仿开创行业新模式 [3] 知识驱动创新的三大难点 知识产业化周期过长 - 新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应用周期长,影响创新效率 [4] 多知识融合的挑战 -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知识割裂,阻碍深入发展 [5] - 比尔·盖茨整合流行病学、生物学和导弹技术团队,提出针对性灭蚊方案 [5] - 地平线公司面临互联网与汽车行业人才文化融合难题,需解决组织协作问题 [6] 社会配套设施依赖 - 华为通过IBM流程改造实现产品标准化,从30亿规模2000种型号中优化管理复杂度 [7] - 流程改善需持续探索更短路径,依赖认知与技术进步 [8] 模仿与知识创新策略 - 日本企业"守破离"理论强调先复制再突破最后创新,与华为"僵化-优化-固化"模式一致 [8][9] - 中国企业过去依赖测绘模仿西方技术,现需转向需求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 [9]
钛白粉企业“跨界”受挫 项目被接连叫停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29
项目终止与资金调整 - 中核钛白拟终止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投建的"水溶性磷酸一铵资源循环项目"及"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16.66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 终止原因包括下游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需求增速放缓及行业盈利水平低于预期 [3][7] - 2021年定增计划募资70.91亿元,实际募得净额52.49亿元 [3] 项目进展与行业动态 - 磷酸铁项目原承诺投资33.85亿元(调整后25.24亿元),累计投入13.09亿元,已建成10万吨产能并投入运行 [4] - 钛白粉行业多家企业(如龙佰集团、金浦钛业、惠云钛业)曾跨界布局磷酸铁锂项目,但近期相继暂缓或终止 [4][5][6] - 惠云钛业终止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原计划投资6.3亿元,已投入3031万元) [6] - 金浦钛业磷酸铁项目完成65%建设进度后暂缓 [6] 市场供需与竞争分析 - 2024年国内磷酸铁产量202.76万吨,同比增长47.87%,但价格同比下降20.67%(年均价下跌2358元/吨) [8] - 2025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预计达575万吨,全球需求仅267万吨,过剩超300万吨 [8] - 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原材料(磷、铁)供应紧张且成本攀升,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8] 原材料价格与供应 - 磷矿石2024年产量11353万吨,但因品位下降及流通量有限,价格维持高位 [9] - 磷矿、硫酸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且整体上涨,加剧生产成本压力 [8][9] 公司战略调整 - 中核钛白称终止项目为优化资源配置,剩余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及战略发展 [9][10] - 决策基于当前市场环境,旨在避免资源错配和潜在亏损风险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