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

搜索文档
汽车产业链股拉升,菱电电控、精进电动20%涨停,斯菱股份等大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4:14
汽车产业链股表现 - 汽车产业链股30日盘中大幅走高,菱电电控、精进电动20%涨停,斯菱股份涨近12%,金麒麟、兴民智通、嵘泰股份等均涨停,超捷股份、祥鑫科技涨近9% [1] 政策驱动因素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 [1] - 驾驶辅助(L2)方面: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 [1] - 自动驾驶(L3)方面: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1] - 工信部于4月中旬召开行业会议,进一步规范产业链公司对于辅助驾驶的宣发、测试、OTA升级等活动 [1] 行业影响分析 - 监管态度明确,对L2和L3设立了清晰的宣传界限和责任认定 [2] - 产业链公司已开始规范相关表述,例如华为调整表达为L2组合驾驶辅助,地平线将HorizonSuperDrive表达为城区辅助驾驶 [2] - 主机厂预计将进一步收敛软硬件架构以保证产品成熟度,并加速数据收集 [2] - 能够提升系统鲁棒性的激光雷达有望加速渗透 [2] - 功能边界明确、安全责任划分清晰的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有望获得更多资源投入 [2] 投资机会 - 智能驾驶研发进展领先的主机厂 [2] - 激光雷达头部供应商 [2]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仿真测试服务头部公司 [2] - 其他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 [2]
均胜电子(600699):重组夯实安全主业,智能化与机器人打开成长新空间
东北证券· 2025-04-30 13: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主业盈利能力改善,但海外业务重组一次性费用拖累表观利润;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毛利率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分业务看汽车安全系统和汽车电子系统各有表现 [2] - 汽车智能化全栈布局和机器人产业链取得重要突破,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558.64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9.60亿元,同比下滑11.33%;2025年Q1营收145.76亿元,同比增长9.78%,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1.08% [1] - 2024年整体毛利率16.22%,同比增长1.14pct,2025年Q1毛利率17.90%,同比增长2.39pct [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638.4/692.6/743.8亿元,归母净利润15.5/18.9/22.0亿元,对应EPS为1.10/1.34/1.56元,对应PE为14.68/12.01/10.34倍 [3] 业务情况 - 汽车安全系统2024年收入386.17亿元,同比增长0.23%,毛利率14.81%,同比增长2.27pct [2] - 汽车电子系统2024年收入166.00亿元,同比下降1.13%,毛利率19.71%,同比增长0.63pct [2] - 智能驾驶业务与Momenta合作开发全场景解决方案,获海外客户L2/L2++域控定点,2025年底量产;发布基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探索中央计算单元 [3] - 智能座舱业务包括鸿蒙座舱等产品持续放量,新获百万台级区域控制器项目订单 [3] - 新能源与车联网业务中,800V高压平台产品获全球车型订单130亿元,2025年启动交付,且5G - V2X进入量产周期 [3] - 机器人产业链方面,定位“汽车 + 机器人Tier1”,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研发嗅觉传感器,并与智元机器人达成合作 [3] 股票数据 - 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16.11元,12个月股价区间13.49 - 20.52元,总市值22,694.18百万元,总股本1,409百万股,日均成交量22百万股 [5] - 近1M、3M、12M绝对收益分别为 - 12%、 - 5%、 - 7%,相对收益分别为 - 9%、 - 5%、 - 11% [8]
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2025上海车展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成为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2] - 车展规模庞大,包括1300余辆展车、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展、193场新品发布会,凸显行业创新活力[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车展中心位,跨国车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8][9] 新车发布与产品创新 - 首发新车超过100款,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紧追猛赶,跨国品牌展现"更中国"战略[3] - 比亚迪展示多款首发新车包括腾势概念超跑、海狮06DM-i等,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3] - 奔驰全球首发基于VAN.EA纯电架构的概念车Vision V,宝马发布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及全新操作系统X[3] - 极氪、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示兆瓦级超充技术,极氪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华为产品最大功率1.44兆瓦[3] 智能化与安全趋势 - 车企在智能化宣传上更加克制,减少L2+++等夸大表述,转而强调安全性能[5][6] - 岚图CEO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的问题,呼吁正确引导用户认知[5] - 赛力斯发布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6] - 行业认为智驾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本届车展可能成为踏实发展智驾技术的新起点[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6%,显示海外需求旺盛[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建议加快海外本地化战略[7] - 跨国车企改变策略,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体现中国市场重要性[8] - 日产汽车宣布2026年底前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9]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车展与上海"五五购物节"联动,叠加各级补贴政策,促销优惠力度空前[10] - "汽车+"生态构建新消费场景,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10] - 跨界融合项目成为政策新导向和行业新趋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
长安汽车今年海外销量目标百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3:0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安汽车在智能化、合作、海外市场布局等方面有积极进展和规划,同时行业呼吁规范驾驶辅助功能宣传,公司将根据风险和可持续性做优化调整 [1][2][3][4]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智能化走在世界前列,智能驾驶行业正从技术竞速转向理性沉淀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呼吁企业规范驾驶辅助功能营销宣传,落实用户告知义务 [1] 公司智能化发展 -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认为应尽快出台汽车智能化相关标准,车企不应过度夸大驾驶辅助功能 [1] - 朱华荣表示大数据不成熟,需根据用户需求做安全冗余解决驾驶辅助技术和产业问题 [1] - 长安汽车在2025上海车展展示多款数智汽车及空中交通、仿生机器人等领域成果,目的是探索未来机会 [2] - 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谭本宏称若发现机会点会推进技术预研和商业化搭载 [2] - 长安汽车规划到今年年底完成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2] - 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投入超500亿元用于相关领域 [2] 公司合作情况 - 长安汽车在智能化转型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共创”,与华为合作进一步深化 [2] - 阿维塔和华为合作从HI模式升级为HI PLUS模式,合作范围扩展至多领域 [2] - 华为有300多人入驻阿维塔为后续旗舰车型作准备 [2] 公司海外市场布局 - 朱华荣认为全球化是车企优胜劣汰关键因素之一 [3] - 长安汽车已建成9个海外工厂,泰国工厂5月投产 [3] - 长安汽车将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与中国市场同等战略高度,全球布局市场容量从3000万辆扩展到5000万辆 [3] - 朱华荣认为人才本地化决定公司未来成本,海外市场员工60%为本地人 [3] - 朱华荣实施“5+2”方案并推出第二套方案加速海外市场本地化 [3] - 2024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49.6%,2025年计划实现海外销量100万辆 [3] 公司应对策略 - 谭本宏表示虽全球经济不确定,但公司目标不变,会根据风险和可持续性优化调整 [4]
合资新势力出牌:日产豁出去,丰田支棱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9 23:00
2025上海车展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主导趋势 - 2023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首发76款首次超越燃油车(58款),标志行业电动化转折点[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已建立领先优势,智能化成为新竞争焦点[6] - 合资车企加速转型,日产将2026年前新能源车型投放计划从8款增至10款,日产品牌占比提升至9款[28] 日系车企战略调整 日产汽车 - 东风日产N7以11.99-14.99万元定价颠覆中高端市场,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10,138台)[15][21]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追加100亿人民币投入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24][27] - 采用Momenta智能驾驶方案和本土化NISSAN OS系统,整车本土化率达87%[19][46] 丰田汽车 - 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研发周期仅18个月,智能化系统成本降18%,电池成本降12%[43][46] - 实施"更中国"战略:雷克萨斯国产化(2027投产)、中国高管任命、ONE R&D研发体系[45] - 2024年在华销量177.6万辆(同比降6.9%),但bZ系列采用埃安平台实现14万元顶配定价[47][46] 本田与马自达 - 本田S7/P7降价6万元至19.99万元,仍采用自有云驰W架构,车机保留争议性竖屏设计[52][53] - 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顶配价14.5万元,年推1款新能源车保持产品节奏[60][6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系三强(丰田/日产/本田)在华总销量较2020年峰值下降30%,电动化滞后是主因[58] - 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中国供应链:Momenta智能驾驶、华为座舱、宁德时代电池成标配[9][46]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本土化研发速度(如日产24个月周期)和定价策略成关键胜负手[12][23] 产品创新方向 - 日产品牌强调"中国定义全球"战略,N7/Frontier PHEV将反向出口海外市场[33] - 智能座舱成为差异化重点:丰田鸿蒙系统、马自达26.45英寸5K屏、日产超级车机系统[35][65][19] - 设计更贴近中国偏好:横屏车机(丰田bZ4改进)、实体按键适度回归、科幻感灯语交互[19][52]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0:21
行业概况 - 2024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 2万辆和3143 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 7%和4 5%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 7万辆和2756 3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5 2%和5 8%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 6万辆 同比增长35 5% 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0 9% [2] - 整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带来客户结构持续调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2 2%来自于上汽集团以外的整车客户 [8] 公司业务布局 - 主要业务涵盖汽车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新能源等 各类产品具有较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2] - 加快布局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照明、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新赛道业务领域 [4] - 在智能座舱领域 延锋公司首发XiM25智能座舱展车 已实现客户项目量产配套 并获得沃尔沃、宝马、大众等整车客户配套定点 [5] - 在智能底盘领域 上海汇众加快向"一体化智能底盘集成平台"转型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已获多家新能源整车客户项目定点 [5] - 在电驱动系统领域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新获奇瑞汽车、零跑汽车、智己汽车等定点 [7]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8 52亿元 同比增长0 15%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 91亿元 同比下降7 26% [63]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 00元(含税)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5 22亿元(含税) 占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7 70% [5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 12亿元 同比增长1 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 76亿元 同比下降4 25% [69] 战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聚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打造核心主业 形成软硬兼备的集成能力 [21] - 公司新获取业务的全生命周期订单中 新能源汽车相关车型业务配套金额占比达75% 国内自主品牌配套金额占比超过50% [8] -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实现"减负增效" 不再主导从事汽车配套制动壳体/支架、转向节等铸铁类制造业务 [8] 运营管理 - 通过建立与核心整车客户供应链策略的精准调整与快速响应机制 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9] - 通过制定"精益降本地图" 从生产制造、采购供应、技术研发等环节全面落实降本目标 [9] - 2024年完成57家企业、共计165个项目的数字化工厂建设 [9]
华阳集团(002906):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产品持续放量
国信证券· 2025-04-29 19: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67][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阳集团2025Q1营收同比增长25%,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持续放量支撑收入高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受部分新产品线价格下降、客户年降、成本低减滞后、产能扩充投入期等因素影响 [1][7] - 公司净利率环比提升0.6pct,毛利率下降受会计政策变更、客户年降价格传导时间差、产品销售结构变化等影响,公司采取多种举措改善盈利能力;四费率稳中有降 [1][19][25] - 公司与华为、小米等深度合作,产品持续升级,客户结构优化;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发展良好,订单额大幅增加 [2] - 维持收入预测,小幅下调利润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125.2/154.3/190.3亿,净利润8.5/11.0/14.2亿 [3][67] 各部分总结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加25.03%,环比减少24.95%;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加9.27%,环比减少16.71% [1][7] - 2025Q1毛利率18.2%,同比-2.7pct,环比-0.8pct;净利率6.3%,同比-0.9pct,环比+0.6pct;四费率为12.6%,同比-0.9pct,环比+2.3pct [1][19][25]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125.2/154.3/190.3亿,净利润8.5/11.0/14.2亿 [3][67]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8.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94%,占营业收入的8.19%;研发人数2643人,同比增长13%,研发人员占比33.5% [28] - 拥有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多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多地协同的研发基地,涉及多个核心技术领域 [28]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有效专利988项,其中发明专利427项;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28] 汽车电子业务 - 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2024年实现高增长 [32][39] - 产品技术快速迭代,推出多功能融合产品,如舱泊一体域控、舱驾一体域控、VPD产品等 [40][41]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大客户数量增多,前五大客户分布均衡;2024年在新势力车企及合资、国际车企客户取得重要进展,订单额大幅增加 [43][46] - 与高通、华为、芯驰科技等开展合作,推进融合创新 [50][51][53] 精密压铸业务 - 主要为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精密加工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要应用领域 [57] - 技术取得新进展,产品从小件往中大件延伸,新能源三电系统等零部件项目订单额大幅增加 [60] - 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表现,荣获客户认可;加速国内外布局,新产能陆续投产 [61][62] 投资建议 - 短期核心看点在于智能座舱,长期新增成长曲线自动驾驶,后续丰富订单量产有望持续超越行业 [67]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对应PE分别19/14/11x [67][68]
星宇股份(601799):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车灯产品量价双升
国信证券· 2025-04-29 19: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星宇股份处在起点高、弹性大、持续时间长的车灯赛道上,产品智能化、客户新能源化和全球化,有望实现车型订单、海外工厂和新产品释放带来的业绩共振 [67][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3.22亿,同比增加32.68%,扣非净利润3.13亿,同比增加34.83%;营收30.95亿,同比增加28.28%,营收表现超越乘用车行业12.17pct [1][7] - 2025Q1公司毛利率18.83%,同比+0.27pct,净利率为10.41%,同比+0.35pct;四费率为8.74%,同比-0.42pct [1][12] - 预计25/26/27年营收163.2/203.2/255.4亿元,归母净利润17.0/22.2/29.8亿元 [3][68] 产品情况 - 2024年前照灯等产品销量有不同变动,车灯产品均价203元,同比+25%,预计前灯2024年在国内市占率16% [2] - 行业上车灯技术趋向电子化、智能化,前照灯向ADB等功能发展,后组合灯向贯穿式发展,小灯中室内氛围灯成新增长点 [28] - 公司加强新技术开发应用,如迭代智能前照灯等,还通过产业链协同拓展能力圈 [31] 订单情况 - 2024年承接69个车型新品研发项目,实现40个车型项目批产,优质新项目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3][53] 客户情况 - 客户涵盖多家国内外车企,持续加大新能源车型项目开拓力度 [55] - 2024年获大众、蔚来、理想、奇瑞等车企相关奖项,激励全球化业务布局与发展 [55][56][57] 产能情况 - 塞尔维亚星宇产能逐步释放,注册成立墨西哥星宇和美国星宇,完善海外布局 [3][61] - 2024年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获多项荣誉,成果得到肯定 [66]
利空突袭!刚刚,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4-29 18:18
保时捷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亿欧元,同比下降1.7%,低于市场预期的89.8亿欧元 [4] - 营业利润7.6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0.6%,不及市场预估的8.382亿欧元 [4] - 公司下调2025年业绩预测,预计全年销售回报率降至6.5%,低于此前至少10%的预期 [6] - 全年营收预期从390-400亿欧元下调至370-380亿欧元 [6] - 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预期从19%-21%下调至16.5%-18.5% [6] 股价表现 - 欧洲股市开盘后股价一度大跌超7%,收盘跌幅仍达5.2% [5] - 市值1203亿欧元,市净率0.88 [6] 中国市场表现 - 一季度在华交付量仅9471辆,同比暴跌42% [2] - 中国市场占全球销量比例从30%降至13.25% [2] - 2024年保时捷中国交付量5.69万辆,大幅下滑28% [9] - 中国从连续八年最大市场跌至第三大市场 [9] - Taycan 4纯电动车型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仅1.4万辆,同比下跌50% [9] 北美市场表现 - 一季度北美交付量20698辆,同比增长37%,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9] - 美国成为保时捷最大销售市场,但完全依赖欧洲进口 [6] - 美国25%进口汽车关税对销量造成巨大压力 [6]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面临比亚迪等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 [2] - 中国消费者偏好转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 [9] - 极氪001 FR、小米SU7 Ultra等高性价比车型抢占50万元以上市场 [9] - 公司否认"在华停售电动汽车"和"不将小米当对手"的传闻 [9] - 计划推出全新纯电动Cayenne车型 [9] - 已更换主要董事会成员并在德国裁员以降低成本 [7] 宏观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扰乱全球汽车行业 [6] - 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车企也在调整美国市场策略 [7] - 宏观经济形势充满挑战 [6]
亿纬锂能江吉兵:大圆柱电池如何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8:0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发展 -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竞争关键 亿纬锂能作为全球领先锂电池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大圆柱电池领域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2] - 公司提出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方案 在不改变壳体设计情况下通过材料变化实现整包差异化表现 为电池标准化提供新思路 [2] - 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产能错位"核心问题 方形电池定制化程度过高导致成本增加 [5] 大圆柱电池技术优势 - 大圆柱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通过化学材料体系升级实现原位升级 简化生产流程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大圆柱电池可将超级增程车型纯电续航从150-20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 并在零下30℃实现25分钟超充 [7] - 大圆柱电池采用三元材料体系 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无法达到的性能 同时解决低温充电难题 [7] 亿纬锂能竞争优势 - 公司在圆柱电池领域拥有20多年研发生产经验 掌握全极耳技术等关键工艺 [9] - 具备从电芯到系统的完整研发制造能力 形成研发闭环确保技术创新产业化 [9] - 选择大圆柱电池作为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细分市场优势 [9] 市场应用与国际化 - 已与一汽 长安 宝马 蔚来 江淮等企业开展合作 部分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10] - 计划从中高端市场(C级/D级车)切入 目标渗透率10%-30% 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市场 [12] - 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特性更贴合国际市场需求 可降低海外建厂风险 适应长研发周期 [13] 技术创新与安全 - 开发蛇形管双侧液冷 浸没冷却等多代液冷技术 提升散热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13] - 独创全域发泡技术 膨胀率1:5的发泡胶形成多孔介质结构 提升低温性能和碰撞安全性 [14] - 大圆柱电池磕碰能量标准达300-1000焦耳 远超国标150焦耳 采用定向泄压技术5秒内快速散热 [16] 行业发展趋势 - 圆柱电池与方形电池将在不同领域并存发展 企业需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 [12] - 大圆柱电池具有更高回收价值 三元材料在生命末期仍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16]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 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大圆柱电池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