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市值6000亿美的掌门人方洪波:我从来不加班,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
新浪财经· 2025-05-22 03:12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市场竞争从"三国"(美的、格力、海尔)演变为"四方"(加入小米),行业格局正在被打破[7] - 小米通过低价策略快速提升市场份额,2024年大家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1][10] - 美的旗下华凌和格力子品牌晶弘均推出更具性价比的空调产品参与价格战[1][10] - 2024年国内线上空调市场前三名分别为美的(25.38%)、格力(24.87%)、小米(13.44%),小米份额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11] - 线下市场仍由格力(32.73%)、美的(30.7%)、海尔(10.87%)主导,小米份额仅0.21%[11] 企业经营策略 - 美的集团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84亿元(+9.47%),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17.29%),均创历史新高[8] - 智能家居业务贡献营收2695.32亿元(+9.41%),占总营收66.20%,9个产品线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一[9] - 美的彻底清仓小米股票,累计套现超18.38亿元,获利约5.6亿元[7] - 小米在武汉建设智能制造基地,逐步从代工模式转向自主生产[10] - 美的学习小米的粉丝运营和DTC能力,高管活跃于自媒体[12] 价格战动态 - 小米大1匹新一级能效空调挂机国补后价格1279.2元,美的华凌大1.5匹同类型产品降至1199.2元[10] - 3-4月空调主销品价格持续走低,头部企业通过延保、免安装刺激需求[12] - 2024年"五一"期间空调全渠道零售额111亿元(+18.5%),零售量306万台(+19.5%)[12] - 预计2024年"6.18"空调全渠道零售额达427亿元(+10.3%),零售量1440万台(+12%)[12] 企业高层观点 -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表示"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不害怕",认为小米进入对行业是好事[3] - 方洪波质疑小米"大家电三年进前三"的目标,反问"想把哪家挤下去"[3] - 雷军回应称美的是优秀企业,两家应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产业发展[3]
快递小哥平均工资降至5670元,再低也会有人干?
36氪· 2025-05-21 20:00
行业平均工资数据 - 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2] - 邮政快递行业人员年均工资67973元,折合月均5670元,同比下滑0.1%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123193元,同比下滑4.7%,金融业135339元增长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387元增长0.1% [1][4] - 教育行业平均工资60719元增长8.9%,批发零售业67059元增长5.3%,住宿餐饮业54042元增长4.8% [1] 快递行业现状 - 快递业务量从2013年92亿件增至2024年1750亿件,快递小哥人数从300万增至400万,人均工作量增加5-6倍 [7] - 快递平均单价从2007年28.5元降至2024年8.0元,降幅72%,电商客户最低发货价低于1元 [7] - 当前派费普遍低于1元/件,扣除投递费用后单件净利仅0.2-0.3元,日送600件收入仍较低 [7] - 五年前派费1.5元/件,2024年降至0.8元/件,工作量翻倍但收入下降 [4] 行业竞争与劳动力市场 - 行业通过大数据优化考核指标,增加派件时效、揽收考核、服务指标等要求变相降低收入 [4] - 劳动力供给过剩导致议价权低,"即便收入再降仍有从业者涌入" [5] - 快递行业吸引力明显下滑,但业务量仍保持20%以上增速 [4][9]
价格战焦灼!顺丰4月单票收入探底,业务量增幅连续领跑 “通达系”如何应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23:45
行业竞争格局 - 顺丰4月业务量达13.35亿票同比增长29.99%增速为四家公司最高但单票收入同比下滑13.91%至13.49元创历史新低 [1][3][6][7] - 圆通业务量26.93亿票同比增长25.27%在"通达系"中领跑韵达申通业务量分别为21.74亿票和20.92亿票增速分别为13.41%和20.98%竞争激烈 [1][4][6] - "通达系"通过规模效应维持收入增长但普遍面临单价下行压力需平衡市场份额与价格战风险 [1][10]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顺丰4月速运物流业务收入180.03亿元同比增长11.85%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59.12亿元同比增长14.20%合计收入239.15亿元同比增长12.42% [3][4] - 圆通韵达申通快递产品收入分别为57.55亿元41.51亿元41.18亿元同比增长16.32%5.84%16.39% [4] - 通达系单票收入持续下滑圆通韵达申通单票收入分别为2.14元1.91元1.97元同比下降7.14%6.83%3.9% [7][8] 战略与技术投入 - 顺丰通过产品矩阵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渗透多元场景管理层目标为经济件业务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以填充时效网络空余产能 [6] - 智能化与无人车技术成为行业重点顺丰领投L4自动驾驶公司韵达申通圆通均在枢纽自动化无人车配送等领域加大投入 [8][9] - 专家指出行业将加速整合企业需转向"规模与利润并重"模式差异化服务与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变量 [1][10] 市场反应 - 四家快递公司股价均上涨顺丰涨幅超6%表现最佳 [2]
快递行业当下怎么看?价格战阴霾下,如何投资布局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快递行业、物流行业 - **公司**:申通、圆通、顺丰、运达股份、中通、韵达、极兔、京东物流、德邦、海控、达达快送、菜鸟速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整体表现与增速 - 今年快递行业经历两波行情,头部公司注重市场份额和增速致连续两季度估值下滑,目前板块预期低但跌幅接近底部 [2] - 一季度行业增速 21.6%,4 月回落至 20%以下,前四月累计增速超 20%,通达系公司增速 20% - 25%以上,今年仍重视市场份额,差距不明显 [1][3] - 七八月份增速或回落至 15%,头部公司可能以价换量提高产能利用率,加速行业竞争和格局转型 [4][14] 价格战情况 - 3 月传言价格战,官方数据显示 3 月环比 2 月小幅上涨,4 月环比 3 月略有下降,总体稳定,但 A 股上市公司月报显示直营和加盟制公司价格大幅下降,总部补贴加盟商应对竞争,加盟商抢份额动力不足 [1][5] - 传统产粮区价格下降不多,中西部及华北地区价格低且建量增长迅速,部分省份增速达 30% - 40% [1][6] 公司表现 - 申通价格稳定性好,加盟商韧性强,4 月单票收入增长 19%高于行业平均,圆通和顺丰 4 月单票收入分别增长 30% [1][7] - 运达股份成本控制效果显著,每票成本达 0.62 元历史最低,快递公司通过优化核心成本、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无人车等应对价格竞争 [1][8] - 圆通和中通派费稳健,网络稳定,韵达、申通及极兔等公司单票派费下降明显,申通一季度派费环比未降,验证平衡利润与增速策略 [1][9] - 中通和圆通资本开支强劲,其他公司维持或略降,预示 2025 年后市场份额或变化,单票现金流普遍下降或成行业格局变化拐点 [1][10][11] 业绩与市场反应 - 顺丰和申通一季度利润正增长约 15% - 20%,其他公司下滑,引发市场对淡季业绩恶化担忧 [4][13] - 顺丰 2025 年上半年预计同比增速 30%,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业绩提升得益于单票收入结构变化和激励机制 [22] 行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今年快递行业格局预期向好,电商平台需求端变化影响电商快递,价格战烈度后续进程取决于单票收入规模增速回落时间节点 [12] - 全链条成本降本空间有限,价格战影响可能由总部或加盟商承担,6 - 7 月行业增速下降时尾部公司压力增加 [15] - 行业处于需资本支出投入关键时点,长期应选头部公司如中通和圆通,今年关注其六七月份或年底至明年表现 [16][17] - 今年推荐关注直营快递公司如京东物流和顺丰,新规推动指数或 ETF 定价,发改委反内卷建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头部品牌公司可能获政府补贴 [18][19][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顺丰同城业务增长受益于外卖大战及闪购平台角逐,承接达达部分订单及京东外卖兜底配送任务 [23][24] - 顺丰主要增量来源非通达系主要客群,而是阿里菜鸟客户群,未对通达系造成直接影响 [25]
降价已无法抢到业务量,通达兔快递出清提速?
36氪· 2025-05-20 19:28
行业表现 - 顺丰业务量增速连续两月领跑 4月业务量达13 35亿票 同比增长29 99% 收入180 03亿元 同比增长11 85% [1][2] - 圆通业务量26 93亿票 增速25 27% 收入57 55亿元 增速16 32% 逐渐拉大与韵达 申通的差距 [2][5] - 韵达业务量21 74亿票 增速13 41% 收入41 51亿元 增速5 84% 申通业务量20 92亿票 增速20 98% 收入41 18亿元 增速16 39% [2][5] - 四大快递单票收入继续下滑 顺丰单票收入13 49元 同比下滑13 91% 圆通2 14元 下滑7 14% 韵达1 91元 下滑6 83% 申通1 97元 下滑3 90% [2][5] 顺丰增长驱动 - 同城业务与快递业务深度协同 "最后一公里"配送订单在"五一"假期同比增长102% [2] - 即时消费 生鲜零售 "线上下单+线下履约"等模式快速普及 推动同城即时配送需求爆发 [2] - 一体化解决方案强化竞争优势 "轻装出行" "即购即寄"等新型消费习惯形成规模效应 [3] - "文旅热" "夜经济"等消费IP与快递服务深度融合 催生寄递需求结构性增长 [3] 行业竞争格局 - 圆通日均业务量近9000万票 韵达日均7200万票 申通日均7000万票 圆通在淡季巩固优势 [5] - 价格战持续激烈 但降价对业务量拉动效果减弱 影响网点稳定性 可能引发监管关注 [5] - 电商快递同质化导致价格战长期存在 行业出清节奏加快 [5] - 四五月份网点普遍面临考验 停摆现象增多 加盟商转让网点困难 甚至免费赠送 [5] 资本市场表现 - 快递企业市值普遍较低 顺丰2200亿元 中通1200亿港元 京东物流800亿港元 圆通450亿元 韵达200亿元 申通160亿元 [7] - 通达系市值长期低于全年营收 市盈率不及其他行业 [7] - 中通快递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 为首家获此资格的中国快递企业 有望提升估值并带动板块修复 [7]
千味央厨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千味央厨 - 行业:速冻米面行业、食品生产行业、餐饮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餐饮需求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餐饮需求平稳,春节后市场情绪略有改善,虽无显著复苏迹象但较去年积极,价格竞争激烈但降价策略收敛 [2][3] - 2 月因补货和团餐需求表现较好,3 月需求回落,四五月份环比改善,短期波动对全年影响不大 [4] 公司价格竞争策略调整 - 公司调整费用结构,减少直接价格补贴,转向扶持经销商经营质量,反映行业从价格战向品牌和质量发展转变 [2][5] 大 B 端和小 B 端情况 - 大 B 端产品上新意愿略积极,2025 年一季度增长 7%;小 B 端受竞争影响下滑近 4%,下滑原因是去年基数高和竞争激烈 [2][6][7] - 大 B 端价格稳定,利润相对稳定,量增加盈利提升;小 B 端一季度投入费用多,量价面临压力 [8] 速冻米面市场竞争 - 速冻米面市场价格战或已见底,部分企业终端成交价回升,价格战始于 2023 年底,2024 年二季度加剧,2025 年春节后趋于冷静 [2][11][13] - 头部企业转向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不再持续降价 [2][14] 小企业影响 - 小企业频繁进出食品生产行业,加剧低价竞争,但对主流企业影响有限,2025 年主流企业回归核心业务 [2][17][18] 渠道情况 - 渠道净利率因产品结构调整有所改善,但增速放缓;经销商净利率相比往年下降,经销商资源集中度提高,下游渠道呈现分化趋势 [2][19][22] 2025 年公司规划 - 产品价格预计稳定,逐步收缩价格竞争政策,将费用投入经销商发展,全年收入目标小幅增长,净利率目标维持稳定并争取向上增长 [2][23][24] - 大 B 端市场重点关注海底捞等中式连锁餐饮,拓展西式快餐客户;小品类重点开发团餐市场,增加烘焙类和预制菜类产品 [2][27][29] - 预计 2025 年原材料成本保持平稳,油脂和面粉价格上涨风险不大 [4][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百胜客户方面力争稳住并略有提升,今年一季度百胜客户已稳中有不到 1%的增幅 [26] - 海底捞 2025 年新品突破主要集中在原有产品的更新迭代 [28] - 公司目前重点推广的小 B 端产品包括全熟蛋挞、纯素派、包子和米糕,将在团餐场景中广泛应用 [29]
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5-19 20:56
美的与小米的竞争关系 -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次回应与小米的竞争,表示战术上重视小米但战略上不害怕,同时强调公司需向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向下控制成本以应对小米的市场蚕食[1] - 小米大家电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50%,2025年通过低价策略进一步抢占市场,美的旗下华凌采取低价策略进行狙击[1] - 美的与小米从十年前的战略合作转为全面竞争,小米已进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多个家电领域,美的通过学习小米模式精简产品线但未跟随进入汽车和彩电行业[3] 空调市场竞争格局 - 空调市场已成为家电行业竞争焦点,2025年因天气变热和以旧换新政策(允许每位消费者购买三台享受补贴)刺激需求[5] - 小米通过自建武汉智能制造基地强化产业链控制,并采取激进低价策略(大1匹新一级能效空调挂机补贴后1279.2元),美的旗下华凌以更低价格(大1.5匹新一级能效变频空调补贴后1199.2元)反击[5] - 线上空调市场格局变化:美的(25.38%)、格力(24.87%)、小米(13.44%)居前三,小米份额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华凌(7.6%)和海尔(6.77%)紧随其后[6] 市场数据与竞争态势 - 2025年"五一"期间空调全渠道零售额111亿元(同比+18.5%),零售量306万台(同比+19.5%),预计"6.18"零售额达427亿元(同比+10.3%),零售量1440万台(同比+12%)[9] - 线下市场格力(32.73%)、美的(30.7%)、海尔(10.87%)主导,小米仅占0.21%[8] - 格力通过子品牌晶弘参与价格战(大1匹一级变频空调补贴后低至1379元),行业预计"6.18"竞争将集中在格力、美的、海尔和小米之间,三线品牌生存压力加大[8][9]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今年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
第一财经· 2025-05-19 20:20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市场从"三国"(格力、美的、海尔)演变为"四方"竞争格局(新增小米)[7] - 线上市场前三名:美的(25.38%)、格力(24.87%)、小米(13.44%)[8] - 线下市场前三名:格力(32.73%)、美的(30.7%)、海尔(10.87%)[9] - 小米线上份额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线下份额仅0.21%[8][9] 价格战态势 - 小米大1匹空调国补后价格1279.2元,美的华凌大1.5匹空调国补后1199.2元[7] - 格力晶弘大1匹空调国补后1379元,天仪系列线上价格1831.2元[9] - 头部品牌价格已与三线品牌相当[9] - "五一"空调全渠道零售额111亿元(+18.5%),零售量306万台(+19.5%)[10] - 预计"6.18"全渠道零售额427亿元(+10.3%),零售量1440万台(+12%)[10] 企业战略动向 - 美的采取双轨战略:向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向下拼成本应对小米[3][5] - 美的精简SKU,减少冗余产品型号[5] - 小米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超50%,建设自有智能制造基地[3][7] - 小米目标三年内成为大家电领域头部企业[5] - 格力通过子品牌晶弘参与性价比市场竞争[9] 市场驱动因素 - 空调成为家电第一大品类,以旧换新政策允许每人购买3台享受补贴[7] - 价格战叠加旺季需求,3-4月主销品价格持续走低[10] - 头部企业通过延保、免安装刺激需求释放[10] - 行业库存较同期偏高,竞争加剧[10] 企业历史关系 - 十年前小米与美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相互参股并推出"美米"空调[4] - 小米后续自主进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领域[5] - 美的未跟随小米进入汽车和彩电领域[5]
新车看点丨不可避免的价格战,零跑C10延续“普惠”战略
观察者网· 2025-05-19 18:56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2026款零跑C10正式上市,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12 28万—14 28万,延续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组合模式 [1] - 公司采用"价格屠夫"策略,将800V高续航纯电车型价格打入13万元级,通过极致性价比塑造全方位竞争力 [3] - 增程版采用28 4kWh电池组+50L油箱组合,CLTC综合续航1190km,纯电续航210km [4] 技术升级与性能表现 - 纯电版搭载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16分钟完成30%-80%快充,匹配74 9kWh电池,CLTC续航605km,百公里加速5 9秒 [4] - 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底盘结构,搭载大陆One-Box制动系统和博世华域DP-EPS转向系统,提升动态响应与操控精度 [6] - 配备LMC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可在500ms内应对爆胎风险,支持动态转向辅助和高速预稳定控制 [6] 智能化与座舱配置 - 智能座舱搭载高通SA8295P芯片和Leapmotor OS 4 0 Plus系统,支持3D灵动桌面、智慧分屏及双AI大模型(DeepSeek和通义千问) [8] - 辅助驾驶采用"激光雷达+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路线,配备28个感知硬件和高通骁龙8650芯片(等效算力200TOPS) [8] - 升级PSS 12扬声器7 1环绕声场、50W风冷无线快充及中控饰条装饰 [10] 安全与电池技术 - 采用AI BMS大数据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确保电池单体热失控后48小时无蔓延,CTC电池首批通过新国标 [12] -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电池包配合全域800V平台,强化安全与续航表现 [4][12] 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 公司认为行业已进入深度红海竞争阶段,产品战略围绕价格战破局设计,复刻比亚迪式增速 [1][3] - 短期市场表现亮眼:三四月新势力销量第一、1-4月出口销量第一,但需构建全生命周期护城河 [3]
奥迪开始卖13万了
投资界· 2025-05-19 11:46
销量见顶与价格战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一口价"模式提升燃油车价格竞争力 奥迪A3新款价格降至13万元左右[3] - 奥迪A3两厢版和三厢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6 59-20 59万元和16 99-20 99万元 但实际限时一口价降至12 18-15 98万元 降幅达4-5万元[5][6] - 北京地区奥迪A3低配版裸车价下探至12 49万元(需100%贷款) 中配版落地价约15 2万元(含税险)[6][7] - 上海车主反馈A3L中配不含利息落地价16万元 杭州车主两厢中配含利息总价16 2万元[7][8] - 2025年1-4月奥迪A3月销量维持在4500-5700辆区间 较2019年巅峰期(月均约7700辆)显著下滑[1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奥迪A3于2014年率先实现国产化 2017年后面临宝马1系/奔驰A级国产化竞争 终端价曾跌破15万元[9][10] - 2021年第四代A3上市指导价20 31万元起 2024年中期改款后降至16 59万元起 轴距加长50mm[11] - 2025年1-3月紧凑级轿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1 1% 新能源车对10-15万元燃油车市场形成替代[14][15] 奥迪战略转型 - 2025上海车展推出PPE平台纯电车型(A6L e-tron/Q6L e-tron)和PPC燃油平台A5L 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方案[17][18] - 新车型采用E³ 1 2电子架构 支持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 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19] - Q6L e-tron预计定价36-43万元 市场普遍认为超过40万元将缺乏竞争力[19] - 公司计划通过本土化技术合作(华为/Momenta)重塑产品力 2025年被定位为"产品大年"[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