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很快会到2%以内,而人民币未来降息幅度会小于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18 10:45
美联储降息决策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至4.25%,此为9个月以来首次降息[2] - 降息力度符合市场预期,但被视为货币政策拐点,预示未来1年至1年半内将持续且力度较大的降息周期[3] - 降息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0845,纽约黄金报3744美元/盎司,美股小幅上涨,美元指数报96.22,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4%[3] 降息动因与背景 - 降息主要原因为美国就业数据不理想,失业率反弹至4.3%,旨在防止经济下滑,尽管通胀率尚未回落到2%以内[3] - 美国当前利率处于历史高位,30年期房贷利率高达6.3%,抑制经济活力,高利率与疫情后货币放水带来的高通胀有关[3] - 美联储暂停降息9个月以观察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此次降息也受到政治因素推动,为应对中期选举并期望利率尽快回落至2%以内[3] 未来利率路径与全球影响 - 预计美联储在今年内至少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更可能进行两次各25基点的降息,后续议息会议安排在10月28-29日及12月9-10日[4] - 美联储降息周期对全球资产价格构成利好,包括美股、加密货币和黄金[4] - 降息将缓解中美利率倒挂局面,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市场预期中国LPR利率可能在下周一(9月22日)降息10至15个基点[4] 对主要货币与市场的影响 - 港币因联系汇率制度,降息幅度将与美元同步,而人民币因利率倒挂,未来降息幅度预计小于美元[4] - 美联储降息利好中国股市、楼市及经济,其中港股和香港楼市因港币降息幅度更大而受益更显著[5] - 由于美元降息节奏快于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缓慢升值通道,年内可能重返7以内,明年有进一步升值空间,前提是双方达成贸易协议[5]
投资稳进派 为何偏好固收+?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22:37
市场环境与投资者行为转变 - 低利率环境成为新常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破1%,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75%附近 [1] - 投资者偏好从纯固定收益产品转向寻求收益增强,对“固收+”基金需求激增 [1][2] - 全市场“固收+”产品规模已突破1.55万亿元,呈现明显扩容态势 [2] - 资管新规推动净值化转型和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彻底改变了投资者的心态 [2] “固收+”产品策略与定位 - “固收+”基金是通过多资产动态配置来兼顾风险管理和追求收益平衡的一类产品 [3] - 产品策略已从简单的股债混合发展为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精细化管理 [3] - 根据权益资产比例和波动特征,策略可分为低波动、中波动和高波动三种类型,以满足多元需求 [3] - 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投资者在低利率时代保持在场、攻守兼备 [2][3] 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 权益资产整体被看好,Wind全A指数从阶段底部涨幅已超50%,但沪深300指数仍处于历史合理估值区间 [4] - 债券资产凭借票息安全垫属性,压舱石配置价值明显,宏观基本面和流动性仍利好债市 [4] - 下半年经济预计保持稳中有进,财政政策或将加快,货币政策可能更积极,债券利率预计稳步下移 [5] - 后市股市行情大概率需要依靠盈利驱动而非风险偏好驱动 [5] 具体投资机会与方向 - 结构上看好创新药及上游科研服务、有色金属、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和通信行业 [5] - 对出海方向保持高度关注,同时关注大金融优质股份行和券商的重估机会 [5] - 居民理财边际搬家的趋势初显,可能会强化其财富效应 [5] 公司产品表现与解决方案 - 公司多只“固收+”基金表现亮眼,例如嘉实稳怡近1年收益率达10.49%,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2.45% [7] - 嘉实稳宏A近1年收益率位列银河证券同类排名前6%(29/495) [7] - 嘉实多利债券A近1年收益率达9.75%,位列同类排名前10%(43/495) [7] - 公司结合投研平台多策略、多资产配置能力,为客户打造了持续可靠的“固收+”产品体系 [6][8]
投资稳进派,为何偏好固收+?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7:58
市场环境变化 -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破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75%附近 纯债资产收益中枢下滑 [1] - 低利率环境推动投资者从纯固定收益产品转向多元资产配置 存款到期资金转向债基和固收+产品 [1][2] - 资管新规推动净值化转型 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彻底改变投资者心态 2025年成为低利率感受强化年 [2] 固收+产品发展态势 - 全市场固收+产品规模突破1.55万亿元 呈现明显扩容态势 [2] - 产品策略从简单股债混合升级为多资产多策略精细化管理 按权益比例分为低中高波动三种类型 [3] - 权益市场回暖提供重要拉动 去年反弹以来固收+中权益部分活力尽显 投资者信心增强 [2] 资产配置观点 - 沪深300指数处于历史合理估值区间 全A指数从阶段底部涨幅超50% 结构分化明显但未全面高估 [4] - 债券资产具备票息安全垫属性 宏观基本面和流动性仍利好债市 各期限利率预计稳步下移 [4][5] - 看好创新药及上游科研服务 有色金属和全球竞争力电子通信行业 关注大金融优质股份行重估机会 [5] 产品业绩表现 - 嘉实稳盛近1年收益率5.81% 超出业绩比较基准2.45% [7] - 嘉实稳宏A近1年收益率7.36% 银河证券同类排名前6%(29/495) [7] - 嘉实稳福A近1年收益率7.80% 超出业绩比较基准7.19% [7] - 嘉实稳怡近1年收益率10.49% 超出业绩比较基准2.45% [7] - 嘉实多利债券A近1年收益率9.75% 银河证券同类排名前10%(43/495) [7] - 嘉实多元债券近1年收益率9.88% 超出业绩比较基准5.10% 成立以来收益率达154.5% [7]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将资金分为活钱、余钱和长钱三类 中长期投资目标可关注相应风险收益特征的固收+基金 [6] - 需做好资金规划和仓位管理 拉长投资时间耐心持有 避免因短期净值波动追涨杀跌 [6] - 固收+基金通过多资产动态配置实现进可攻退可守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更为适用 [4]
投资稳进派,为何偏好固收+?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7:50
低利率如同一把双刃剑,开辟了一片理财新场景。 随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破1%、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到1.75%附近、纯债资产收益中枢下滑、股 票市场回暖……很多偏好稳中求进的投资者在热衷攒"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的 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寻求收益"加"法,旺盛的需求令"固收+"基金重回C位。 "最后一笔高息定期存款到期之后,我基本上不买纯固定收益类产品了,现在除了留一部分活期,其 他都转到了债基和固收+产品,未来几年我需要安家置业,投资决策奔着这个目标去。"一位90后投 资者"十二月"表示。 投资稳进派求稳求进,如何"+"才能靠得住?理财新"+"法正在成为新赛道。围绕新环境下的稳进投 资求解之道,嘉实基金近期举办了一场"固收+"投资策略分享会,联动多位基金经理、财经大V、稳 进派投资者展开分享和交流。 01 稳进投资者转身,固收+产品需求激增 作为稳进投资派的一员,"十二月"在经历市场几轮牛熊后深刻意识到,个人想实现精准择时、资产动 态搭配难度不小,固收+基金成为她追求收益和平衡风险的省心之选。 像"十二月"这样的投资者正越来越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固收+产品规模已突 破1 ...
理财规模跟踪月报(2025年8月):8月理财规模平稳增长-20250915
华源证券· 2025-09-15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8月理财规模平稳增长,2025年8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2.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0.25万亿元,与季节性规律一致,7、8月理财规模合计增量高于2022 - 2024年同期 [4] - 8月理财公司纯固收理财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相对平稳,2025年8月理财公司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为2.81%,下限为2.23%,低利率时代下限可能走向2.0% [4] - 近两年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下行较快,预计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4计息负债成本率将降至1.65%以下,未来五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逐年下行,支撑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 [4] - 阶段性明确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接近1.8%,对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建议银行自营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9月美联储或降息,未来半年降准降息可期,10Y国债收益率或重回1.65%左右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理财规模走势 - 截至2025年8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2.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0.25万亿元,处于历史最高位 [7] - 2025年各月理财规模有增有减,8月增量与2021 - 2024年8月平均增量一致,7、8月合计增量高于2022 - 2024年同期 [4][7] - 2024年理财规模增量3.15万亿,24Q2增量较大,4 - 7月增量同比多增1.6万亿元 [9] 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 2022年初以来,理财公司当月新发人民币固收类理财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震荡下行,2025年8月上限为2.81%,下限为2.23%,预计下限将降至2.0%左右 [13] - 2024年初以来,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明显下行,2025年8月小幅下行,截至9月7日为1.27%,货币基金为1.11%,后续货币类产品收益率或进一步下降 [16] - 2025年3月下旬债市好转带动纯固收类理财平均当月年化收益率回升,8月债市调整但该收益率为2.49%,受影响较小 [20] 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与债券投资建议 - A股上市银行整体25Q2计息负债成本率1.72%,季度环比下降8BP,较高点23Q4下降45BP,预计25Q4降至1.65%以下,未来五年负债成本逐年下行 [4][20] - 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建议降低债券投资收益预期,银行自营需适应净息差收窄,债券投资占比或长期上升 [23] - 截至8月末,10Y国债收益率接近1.8%,对银行自营有配置价值,建议银行自营抓住债市调整窗口加大政府债券配置力度,9月美联储或降息,未来半年降准降息可期,10Y国债收益率或重回1.65%左右 [4][24]
低利率时代怎么投资?这场固收 + 圆桌论坛,三大嘉宾讲透了!
格隆汇· 2025-09-12 15:11
论坛背景与看点 - 论坛主题为低利率时代下的固收+投资策略,旨在解答投资者在存款利率跌破1%和A股慢牛行情下面临的两难困境 [1] - 固收+产品凭借债券打底力争稳健、权益增强博取收益的特性,成为理财新选择,论坛直击未来利率走向、产品择时与挑选等核心痛点 [2][3] - 三位嘉宾分别从资产配置、宏观经济和实操视角进行分享,为普通投资者理清低利率时代的稳健投资逻辑 [3] 宏观趋势与利率走向 - 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速达5.3%,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基本无虞,但下半年存在下行压力,地产下行周期尚未走完,销售面积需从当前8亿平方米降至6亿平方米,按每年降10%计算至少还需2年 [5] - 短期(1-2年)利率大幅涨跌概率小,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率在1.6%-1.8%区间震荡,若美联储下半年连续降息,中国央行可能跟随降息10个基点,届时10年期国债或回到1.7%以下 [5] - 建议风险极度厌恶型投资者选择纯债,追求兼顾稳健与收益的投资者可将固收+作为优选,尤其在慢牛行情中有望控制风险的同时把握市场机会 [5] 固收+产品配置逻辑与案例 - 天弘永利债券B成立17年累计收益167.31%,历史平均年化收益5.83%,近1年收益8.78%,近5年收益27.67%,同类排名均在前5% [6] - 当前固收+配置逻辑需抓住两点:债券底仓收益虽低(1%-2%)但作为压舱石可先获取票息,权益增强需关注A股估值未到高位的长期机会如科技和新产业,但应避开短期过热板块并用稳健结构控制回撤 [6] - 产品股票仓位保持偏高,但会将涨幅过高资产换为下跌敢加仓的标的,以应对波动且不踏空趋势,推荐天弘永利债券用于追求稳健增值,天弘安康混合风险更低适合长期配置 [6][7] 投资者实操建议与避坑指南 - 固收+是配置型资产而非波段工具,建议资金闲置1年以上再购买,长期持有(1-3年)有望享受稳健收益 [8] - 选择产品时优先看回撤,最大回撤控制在3%以内,再看基金经理管理年限如姜晓丽管理13年业绩可验证,注意不同固收+产品股票仓位差异大(20%-30%),需选择自身能承受的产品 [8] - 天弘永利B自2008年4月18日成立以来历史十五年正收益,近1年最大回撤仅-1.74%,且54天完成修复,即使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投资者买在短期最高点,最大亏损幅度也有限并能快速回本 [10] 低利率时代理财核心总结 - 资产配置方面不建议将钱全存银行,可用纯债+固收+构建低波底仓,再用小部分资金参与权益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10] - 产品选择优先考虑历史长期业绩稳、回撤小、基金经理管理久的产品,关键在于选对产品并长期持有,不被短期波动打乱节奏 [10]
债市熊陡与分化交织,短期扰动延续后市待明确指引
新浪财经· 2025-09-11 19:55
一创固收:股市大涨,资金好转中短下行,长端难言企隐 今日日内振幅较宽,机构分歧较大。资金边际好转带动下,中短端收益率小幅下行,长端和超长端仍难 言企稳,收益率小幅上行,曲线显著走陡。 财通证券:中国步入低利率时代债市高波,复盘日债QE路径觅参考 财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已步入低利率时代,债市高波震荡特征显现。复盘日本QE政策脉络及日 债利率波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日本QE历经五阶段,从1999年零利率到2024年取消负利率与YCC,呈"加码-调控-退出"特征。QE下日 债利率长期低于2%,分三阶段波动:2001-2013年宽幅震荡,2014-2020年YCC压制,2021年至今随政 策退出上行。 低利率下日债波动核心由宽财政预期、货币宽松转向、基本面回暖驱动,海外利率与风险偏好亦有影 响。 对比日本,当前中国财政力度与海外QE阶段存在差距,基本面待提振且化债持续推进,央行需配合财 政发力,债市虽有波动但无系统性走熊风险,建议以配置思维把握利率高点,同时需警惕经济超预期复 苏、财政发力加码等风险。 浙商银行FICC:利空扰动债市熊陡,后市盼明确指引 现券方面,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下行0.75B ...
这只新型固收+,4种增强策略互补,很特别!
搜狐财经· 2025-09-11 02:12
最近的看点在于,新品推陈出新,增强收益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时髦"。 比如中欧的多资产团队,业内也算颇有名气了。最近他们有只新品很有趣——中欧优利,主打低波策略固收+。构造上,虽然还是延续经典的债券(不低 于80%)+权益(5%-20%)模式,然而,增强策略做了升级——不仅有A股、可转债,同时可投港股、ETF。多种资产类别,多元策略的融合,还挺切合 现在的市场审美的。 这种迭代的新玩法,让固收+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元资产的优势,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增加的。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附近徘徊已久。低利率时代,投资者对固收+类产品的兴趣更为浓厚。 低利率时代,投资者转向"固收+" 固收+产品中,二级债基现在是主流品种。二级债基可以参与股票二级市场,一般股票仓位不超过20%,是股市环境转好时的一种产品选择。 根据wind数据,过去一年(截止9月3日),二级债基指数上涨10.42%,沪深300指数上涨37.53%。而过去5年,二级债基指数上涨2.75%,跑赢沪深300 (沪深300下跌1.55%)。二级债基指数曲线,过去10年看,总体是比较平滑的。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绝对收益导向,而且追求目标收益约束下的最小化回撤和波动。 图 ...
流动性和机构行为系列之二:存款和非银资金搬家能持续多久?
西部证券· 2025-09-10 18: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财、固收+、权益等产品对资金吸引较大,2025 年以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净值增速显著下降,固收类理财规模仍增长,保险预定利率调降后吸引力边际降低,权益类、混合类基金资产净值高速上涨 [1] - 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涨往往互相促进,本轮存款搬家与多种因素有关,7 月存款搬家加速,后续或持续 [2][30] - 中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非银机构往往调整配置结构,中国债券型、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 2025 年以来有所下降,后续或继续降低 [3] - 短期来看,随着权益市场波动、利率水平变化,非银机构资金搬家或将阶段性减缓,可从股债比价、10 年期国债利率与政策利率利差、30 年期 ETF 规模和 TL 持仓多空比等视角观察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固收+、权益等产品对资金吸引较大 - 非权益资产对资金吸引力降低,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降至较低水平,债市赚钱效应下降但相对定存仍有优势,保险预定利率调降后吸引力减弱 [12][17][18] - 资金边际或更多进入权益市场,权益基金资产净值高速增长,股市对资金吸引力较大,低利率时代权益资产性价比更高,后续资金边际或更多进入权益市场 [22][25] 存款和非银资金搬家能持续多久 - 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涨往往互相促进,本轮存款搬家与多种因素有关,7 月存款搬家加速,后续存款搬家或将持续 [30][36][37] - 中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非银机构往往调整配置结构,非银资产配置调整是低利率时代的典型特征,中国债券型、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 2025 年以来有所下降 [41][49] - 短期来看,非银机构资金搬家何时会阶段性减缓,可从股债比价、10 年期国债利率与政策利率利差、30 年期 ETF 规模和 TL 持仓多空比等视角观察 [4][52][57]
直播预告 | 低利率时代,投资大咖教你如何用固收+如何顺势而为?
格隆汇· 2025-09-08 14:14
论坛背景与主题 - 低利率时代存款利率跌破1% 银行储蓄收益持续下降推动投资者寻求替代方案[1] - 固收+策略通过债券打底保障稳健性 权益增强博取收益 成为理财新选择[1] - 论坛聚焦宏观趋势 资产配置 产品挑选与实操技巧 解答低利率时代投资困惑[1] 嘉宾阵容与分享内容 - 天弘基金姜晓丽将分享大类资产配置方向与明星产品天弘永利债券B配置解析[2] - 国盛证券熊园将解读国内宏观经济趋势 存款利率走势及稳健理财替代方案[2] - 望京博格将研判2024-2025权益市场行情 热门板块及普通投资者固收+配置策略[2] 产品业绩表现 - 天弘永利债券B成立17年累计收益达167.31% 历史平均年化收益5.83%[1] - 截至2025年8月18日 近一年收益率8.78% 近五年累计收益27.67% 近十年累计收益72.24%[1] - 产品在同类债券型-主动债券开放型基金中排名持续前5%[1][6] 论坛安排与形式 - 活动时间为9月9日下午1:30至15:00 通过支付宝APP天弘基金财富号线上直播[2] - 流程包含嘉宾主题演讲与QA互动环节 现场回应19个投资者核心问题[3] 历史业绩数据 - 产品完整年度业绩显示2009至2024年间有12年实现正收益 最高年度收益为2015年的15.50%[6] - 2022年出现唯一负收益-1.51% 2024年上半年收益率为6.13%[6] - 业绩比较基准显示产品在多数年份超越基准表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