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

搜索文档
美豆产区或东涝,西旱政策扰动仍未散去
国信期货· 2025-05-25 10: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蛋白粕方面,南美大豆影响渐弱,巴西升贴水或止跌企稳,美国天气或影响大豆生长,美豆出口和压榨有变数,CBOT大豆短期震荡,后期有上涨可能;6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增加,油厂开工高,豆粕累库加快,现货和基差或回落,连粕走势跟随美豆[1][124]。 - 油脂方面,美豆油6月或高位震荡回落,马棕油6月回落风险大,需出口和生柴政策提振;国内6月油脂供大于求,豆油累库加快,棕榈油和菜油库存或持稳,连棕油震荡偏弱,郑菜油震荡偏强,豆棕价差有望走扩[2][125][1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5月CBOT大豆震荡收涨,受中美会谈、USDA报告、生物柴油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豆粕市场弱于外盘,前期受进口大豆通关和菜粕替代影响,后期随美豆走高[4]。 - 5月国际油脂差异化走势,美豆油冲高回落,马棕油震荡走低;国内油脂跟随国际油脂,连棕油区间震荡偏弱,郑菜油区间震荡偏强[5]。 - 给出2025年5月国内外主要油脂油料期价变化数据[6]。 蛋白粕 - 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或四连增,南美供给压力大,市场交易重心将从南美向北美转移[9]。 - 阿根廷降雨影响收割和产量,但难改南美丰产格局;巴西大豆收获接近尾声,升贴水6月跌势或减缓,有望止跌企稳[10][15][19]。 - 25/26年度美豆供应下滑,库存降至2.95亿蒲,供给偏紧,容错率低;播种超前,但产区或东涝西旱,影响生长;出口变数大,压榨需求有变数;CBOT大豆短期震荡,后期有上涨可能[26][29][40]。 - 6月国内进口大豆集中到港,油厂开工率或高位运行,豆粕累库加快,现货和基差或回落;连粕走势跟随美豆,下方成本支撑明显[48][52][64]。 油脂 - 25/26年度美豆油产量和需求增加,库存回升;生物柴油政策不确定,需求前景或不及预期,6月美豆油高位震荡回落可能性大[66][69][74]。 - 5月马棕油产量增加,产大于需或延续,库存或回升至200万吨以上;6月产量可能小幅回落,出口或有回升;市场等待出口和印尼生柴政策提振,6月回落风险大[75][79][89]。 - 25/26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增长,库存微增,加菜籽产量预计增长,近强远弱格局延续[90][93]。 - 6月国内油脂供大于求,豆油累库加快,棕榈油和菜油库存或持稳;需求疲软,走势跟随国际油脂,连棕油震荡偏弱,郑菜油震荡偏强,豆棕价差有望走扩[94][100][123]。 结论及操作建议 - 蛋白粕方面,南美影响减弱,巴西升贴水或止跌,美国天气有溢价空间,美豆出口和压榨有变数,CBOT大豆短期震荡后期或涨;国内豆粕累库加快,现货和基差回落,连粕跟随美豆[124]。 - 油脂方面,美豆油6月或回落,马棕油6月风险大,国内油脂供大于求,连棕油偏弱,郑菜油偏强,豆棕价差走扩[125][126]。 - 操作上,豆粕低位买入或卖出看跌期权,棕榈油区间上限做空或卖出看涨期权,套利做多豆棕油价差、做空油粕比[127][128][129]。
突然火了!3家明星公司,H股股价超A股!
证券时报· 2025-05-24 22:09
近期,A股市场掀起一波赴港上市热潮,多家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而已经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则表现抢眼。 其中,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后股价一路攀升,H股价格甚至超越A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近期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的H股价格超过A股,使得AH股价格倒挂现象成为市场焦点。 3家公司H股股价超A股 近日,一度绝迹江湖的AH股价倒挂现象,又悄然露头。 本周相继登陆港交所的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表现吸睛,其中5月20日上市的宁德时代上市当日大涨16.43%,总市值达1.38万亿港元。截至5月23日收盘,宁德时代H 股价格为322.40港元,A股价格为266.99元,其H股价格已高于A股价格,AH股溢价率为-9.85%。 根据公告,宁德时代此次港股IPO的募资总额为356.57亿港元,约合328.85亿元人民币。其此次港股上市,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128天。 从募资规模来看,宁德时代是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基石投资者涵盖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基金、产业资本、 长线机构、保险资金及多策略基金等。参与认购的前三位机构投资者分别是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 ...
投资策略周报:从总量到结构:理解消费今年以来的领涨-20250524
开源证券· 2025-05-24 15:5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核心主线是“消费+科技”,4月以来和年初以来消费均领涨,细分板块中个护用品、动保等涨幅领先,推荐消费细分行业包括服装鞋帽、汽车等 [1][10][17] - 从财政扩张、地方债压制缓和等角度解释消费领涨原因,并给出行业配置“4+1”建议 [2][32] 各部分总结 消费领涨情况 - 4月以来(尤其是对等关税实施后)和年初以来,市场领涨细分板块以消费为主,个护用品、动保、饲料等品种涨幅领先,自2.12春季策略展望推荐服装鞋帽、汽车等消费细分行业 [1][10] 消费领涨原因 消费预期差1:财政即便是弱扩张,社零也有更高弹性 - 社零增速弹性对财政支出周期敏感,财政支出下行时社零弹性减弱,上行时社零弹性上行,2025年财政支出进入(弱)扩张周期,预计社零有更显著向上弹性 [2][17] - 2025年中央财政赤字率预计从2024年的3%左右提升到4%左右,支出力度明显上行;地方政府债务政策转变,投融资能力增强,虽GDP目标增速仍为5%左右,但社零弹性将强于GDP弹性 [21] - 社零增速整体与房价相关性不强烈,但房价与“服务CPI”相关性紧密,2025年财政支出扩张带来社零弹性,但房价上行弹性弱限制服务CPI弹性 [22] - 财政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就业创造和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消费,以社会保障与转移支付直接传导和基础设施等间接传导两种形式实现 [25][26] 消费预期差2:地方债对消费的压制的缓和 - 地方债务对消费存在压制,债务压力越高的省份,社零下行幅度越显著,化债工作开启后消费将获得内生性复苏驱动力 [2][27] - 高债务负担省份社零细分消费项中,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拖累显著的细分项有望明显反弹 [27] 财政线索:财政边际扩张的方向 - 即便消费政策刺激力度弱,凭财政扩张和化债支持,消费复苏依然可期;历史上获财政边际支持扩张的方向,在财政扩张中获显著超额收益 [3][31] - 从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5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政策支持向消费和科技倾斜,尤其消费维度提及服务消费,财政对消费边际支出将持续扩张带来超额收益指引 [3][31] 投资建议 - 公募新规后机构投资者对“组合管理”重视程度将大大提升,大变局下“变”关注地缘风险溢价下行品种,“不变”关注国内确定性和预期差 [4][32] - 行业配置“4+1”建议:“内循环”内需消费、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成本改善驱动、出海结构性机会、中长期底仓 [4][32]
理解消费今年以来的领涨——从总量到结构
开源证券· 2025-05-24 15:20
消费领涨情况 - 4月以来和年初以来,市场领涨细分板块以消费为主,个护用品、动保、饲料等品种涨幅领先[1][10] 消费领涨原因 - 财政支出从2023 - 2024年收缩周期进入2025年弱扩张周期,预计社零在2025年有更显著向上弹性,2025年财政赤字率预计从2024年的3%左右提升至4%左右,GDP目标增速仍为5%左右[2][21] - 地方债对消费的压制缓和,化债工作开启后,高债务负担省份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细分消费项有望明显反弹[2][27] - 从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5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政策支持向消费和科技倾斜,财政对消费边际支出将持续扩张[3][31] 投资建议 - 行业配置“4 + 1”建议,包括“内循环”内需消费、科技成长自主可控 + 军工、成本改善驱动、出海结构性机会、中长期底仓[4][32] 风险提示 - 宏观政策超预期变动放大市场波动[33] - 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恶化风险[34] - 测算的定价模型基于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35]
左手造车,右手造芯:小米的双线突围与长期主义
搜狐财经· 2025-05-24 08:19
新品发布 - 小米举行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发布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均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 [1] - 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雷军称其满载先进科技、豪华和空间舒适性 [1] 汽车业务表现 - 小米SU7上市一年两个月累计交付25.8万辆,4月交付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3] - 小米SU7在中大型轿车销量榜中超过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型 [3] 芯片研发突破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CPU采用10核架构,GPU为Immortalis-G925,跑分超300万 [5] - 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SoC的企业 [5] - 小米芯片研发历时11年,从2014年澎湃项目立项开始,经历多次挫折后最终成功 [5][7] 芯片研发投入 - 玄戒项目计划至少投入10年、500亿元资金,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 [8] - 团队规模达2500人,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突破60亿元 [8] 芯片行业挑战 - 3nm芯片整体设计和开发费用接近10亿美元 [12] - 大芯片业务生命周期短,需在一两年内卖出上千万台才能回本 [12] - 过去十几年里大芯片领域可能死掉了上百家公司 [12] 战略意义 - 芯片自主可逐步实现手机成本可控,提升利润率,促进迭代研发 [14] - 芯片业务将强化汽车、家电及物联网业务竞争力,构建自研芯片+人车家生态护城河 [14] - 小米成为从"性价比"到"技术溢价"转型的生动写照 [16] 行业背景 -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2800万销量,90亿元销售额 [18] - DeepSeek发布R1惊艳全球 [19] - 宇树科技机器人登陆春晚 [20] - 电影《哪吒2》票房达68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21]
南向资金本周继续净流入 红利板块成避风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4 05: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本周累计上涨1.1%,恒生科技指数微跌0.6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36% [1] - 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189.59亿港元,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62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近1.5倍 [1][3] - 恒生AH股溢价指数回落至131.88点,A股相对H股溢价收窄至31%,较2024年高点61%显著下降 [3] 资金流向与行业偏好 - 银行板块本周净流入71.96亿元,医药生物、通信板块分别获48.59亿元、32.87亿元净流入 [1] - 建设银行单周吸金57.2亿港元,美团-W、中国移动分别获36.25亿港元、22.49亿港元净流入 [2] - 外资在港股比重仍超60%,但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从2020年9月的8%提升至20%,成交额占比超20% [3] 机构观点与配置策略 - 红利资产成为资金"压舱石",电讯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因稳定现金流和抗周期性跑赢大盘 [4] - 华泰证券建议关注AH股溢价收窄标的及科技消费板块,认为科技+消费成长性标的估值仍被低估 [3] - 民生证券指出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等非美外资,港股国际化进程加速 [4] 个股与政策动态 - 腾讯控股、盈富基金、小米集团-W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呈现资金净流出态势 [2] - 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以推动金融创新 [2] - 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国际机构在港设立办公室,显示长期战略布局 [4]
赴港上市热潮涌动 AH股价倒挂或“小荷才露尖尖角”
证券时报· 2025-05-24 05:07
A股赴港上市热潮 - 近期A股市场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多家头部企业启动H股发行计划,已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表现抢眼 [1] -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后股价一路攀升,H股价格甚至超越A股 [1] - 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的H股价格超过A股,AH股价格倒挂现象成为市场焦点 [1] AH股价倒挂现象 - 宁德时代H股价格为322.40港元,A股价格为266.99元,AH股溢价率为-9.85% [2] - 比亚迪和招商银行的AH股溢价率分别为-5.23%和-3.51% [3] - 药明康德、亿华通、赤峰黄金、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等公司A股相较H股溢价率在10%以内 [3] 宁德时代港股IPO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总额为356.57亿港元(约328.85亿元人民币),是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2] - 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128天,基石投资者涵盖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基金、产业资本等 [2] - 参与认购的前三位机构投资者分别是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 [2] AH股整体溢价情况 - 恒生AH溢价指数从2024年2月的161.36点震荡走低,5月23日收于131.88点 [4] - 恒生国企指数今年以来升7.04%,反映H股表现比A股更为出色 [4] - AH板块中溢价率超过50%的公司比例从73.33%降至66.01%,超过100%的比例从38%降至30.07% [4] 个股表现 - AH板块中今年以来H股累计涨幅超过100%的有荣昌生物、赤峰黄金、山东黄金和山东墨龙 [5] - 这些个股对应的A股累计升幅在43%至93%之间,溢价率均有所下降 [5] - 安德利果汁以265.22%的溢价率居于榜首,其次是弘业期货和中石化油服 [5] 机构观点 - 瑞银认为AH股折让短期内有望收窄,目前AH股溢价约30%,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 [6] -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AH价差仍有收窄空间,港股上涨弹性有望好于A股 [7] - 开源证券表示AH溢价率仍有下行空间,在"AI+"赋能下有望回到2016-2019年的相对低位 [7]
每日机构分析:5月23日
新华财经· 2025-05-23 23:07
星展集团:新加坡核心通货膨胀将在今年剩余时间保持温和 美国银行:美国消费者信用卡支出在5月初出现放缓 澳新银行预测显示,截至2025年底,印度央行预计将会实施三次降息操作;鉴于目前印度的通胀压力并 不显著,而经济增长却显得疲软,这可能会推动印度央行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倘若 2025年第一季度的GDP数据未能达到预期,印度央行可能不得不下调本财年6.5%的经济增长预期。 美国银行指出,美国消费者信用卡支出从3月同比增长1.1%放缓至4月下半月的同比增长1%。5月前两 周,支出增长持平,没有同比增长;鉴于征收关税和相应的价格上涨导致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分析 师继续密切关注消费者的反应。 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认为,美国消费增长的减缓可能引发经济步入"停滞"阶段,尽管衰退或许可以避 免。企业界预期消费者需求将会减弱,并已经开始减少招聘人数。 预计裁员的步伐将加快,新的招聘活动也将减少,特别是在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开始生效之后,消费者 支出从高于平均水平转向低于平均水平。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消费疲软是影响美国经济前景的主要风险,物价上涨可能 导致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如果美国 ...
铜出现“上海溢价”,关税隐忧令全球面临高成本
36氪· 2025-05-23 17:33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将对铜征收关税,美国制造商和贸易商加快进口铜。最大消费国中国面临短 缺,不得不高价进口。承担"上海溢价"成本的不仅仅是中国。 铜流通的扭曲也在推高国际价格…… 铜的全球市场正在发生异变。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将对铜征收关税,美国制造商和贸易商加快进口铜。最大消费国中国面临短 缺,不得不高价进口。与国际指标相比、中国进口价格较高的"上海溢价"的扩大反映出美国关税带来的 全球高成本化。 将中国的铜锭现货(即时合约)进口价格与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价格进行比较, 成为衡量中国与世界需求的强弱的指标。 目前,中国的价格每吨比LME高出90美元左右,处于溢价状态。创出约1年零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被认为是中国实际需求企业以较高价格买入进口铜的佐证。 从有色金属来看,未被征收关税的铜受到美国抢搭末班车需求影响,流通出现混乱,推高了中国等世界 的铜价格。像铝那样被征收关税后,成本由美国承担的倾向被认为增强。与没有关税、资源能高效流通 的全球相比,成本将变得更高。 铜和铝等有色金属是被广泛产业使用的经济晴雨表。铜也被称为"铜博士"。不过,暂时或将成为关税带 来的高成本的指标。 原因 ...
花旗:稳定美国国债需要更高的期限溢价
快讯· 2025-05-23 15:46
金十数据5月23日讯,花旗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市场可能需要更多的期限溢价才能使美国国债 企稳。鉴于美国同比通胀可能上升,花旗坚持减持美国国债。不过,花旗表示,美国利率下跌的时机很 难预测。收益率曲线变陡也是一种全球现象,而不仅仅是由美国国债推动的。 花旗:稳定美国国债需要更高的期限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