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

搜索文档
亿晶光电6年亏34.5亿负债率92.8% 控股股东所持2亿股拟全部被拍卖
长江商报· 2025-05-28 07:23
控股股东股份拍卖 - 控股股东唯之能源所持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将被司法拍卖 占其持股比例100% 占公司总股本16 90% [2][3] - 截至5月26日收盘 公司股价2 86元/股 唯之能源持股市值达5 72亿元 [2][3] - 若拍卖成功 唯之能源将不再持股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将变更 对股权结构、生产经营和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2][3] - 此前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 62万股曾两次流拍 后于5月9日被司法扣划至深圳禾勤投资 持股比例由21 52%降至16 90% [4][5][6] 债务与担保风险 - 唯之能源自身无债务违约 但因对外担保涉及7起诉讼 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9 69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34 53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20 90亿元 [7][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 08亿元 同比下降39 50% 净利润亏损5314 27万元 同比收窄 [11]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从2021年末的66 44%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92 81% [13][14] 行业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光伏行业因产能扩张与需求错配导致竞争加剧 产业链价格下跌 公司常州5GW PERC电池和滁州7 5GW TOPCon电池已停产 组件产能利用率仅40% [9] - 公司当前拥有5GW PERC电池、7 5GW TOPCon电池及10GW组件产能 停产电池不影响组件订单采购 但需待行情好转恢复生产 [9]
做“造钟师” 与时代脉搏共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9
基金经理周云的投资理念 - 周云是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募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拥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和12年投资管理经历,现任东方红新动力混合基金、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混合基金等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1] - 周云秉持"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的理念,致力于成为长期主义者而非短期投机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时代脉搏共振 [1] - 周云的价值投资理念经历了从"形似"到"神至"的认知进化,早期以低估值为抓手做逆向投资,后来在原有框架中纳入动态评估企业竞争优势和市场周期规律两个新维度 [2][3]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周云的投资策略可概括为"顺大势,逆小势",顺产业变革之大势,逆市场情绪之小势 [4] - 2021年三季度周云前瞻性地指出"双碳"政策将使大部分周期行业进入供给收缩、盈利能力上升的阶段,并将此纳入投资视野 [4] - 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新动力混合基金在2015年9月采用逆向投资策略,2016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九个百分点 [5][6] - 2024年初在市场恐慌抛售时发行的东方红智享三年持有混合基金,一年后累计单位净值攀升至1.1591元 [6] - 2015-2024年期间,东方红新动力有8年获得正收益,9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016-2024年期间,东方红京东大数据有7年获得正收益,8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7] - 周云任职以来东方红新动力和东方红京东大数据的回报率分别达到178.04%和197.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涨幅仅19.36%和13.66% [7] 长期主义实践与风险控制 - 周云是全市场管理偏股型基金超9年的500余位基金经理中,年化收益率超10%的近两成之一 [7] - 截至一季度末,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新动力和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年化收益率分别达11.30%和12.0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93%和1.39% [8] - 在周云管理期间,两只产品的最大回撤幅度均未超过27% [8] - 截至2024年末,周云个人持有旗下产品份额超150万份,属于基金经理持有100万份以上基金数量仅占7%的践行者之一 [8]
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这一化工品价格飙涨5万元/吨,涨幅已翻倍
华夏时报· 2025-05-23 21:07
化工品涨价潮 - 双季戊四醇价格从2024年8月的3.2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2月的5万元/吨,截至5月22日市场均价达7.6万元/吨,高端型号突破10万元/吨,价格翻倍 [2][4] - 价格上涨受多重因素驱动: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PCB需求旺盛、大厂搬迁导致供给收缩 [2][4] - 行业库存水平较低且产能集中度高,湖北宜化产能搬迁预计造成较大供给缺口 [4] 行业供需格局 - 2024年全球季戊四醇产能47.8万吨(境外23万吨/境内24.8万吨),境内产量19.43万吨,开工率78.35% [3] - 双季戊四醇为单季副产品,提取量仅占单季产量的3%-5%,产量提升受限于单季装置产能 [3] - 环保政策下中小产能退出,湖北宜化正升级改造宜昌4万吨/年内蒙2万吨/年装置,并新建3万吨/年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 [4] 下游应用与需求 - 双季戊四醇衍生物作为PCB固化油墨的固化剂,可提升油墨硬度、耐磨性及固化速率,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4] - PCB固化油墨由光敏剂、感光树脂等组成,双季衍生物兼容性好,广泛应用于高端PCB材料 [4] 主要生产企业 - 湖北宜化产能6万吨/年(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中毅达4.3万吨/年(国内第二),金禾实业2万吨/年,云天化1万吨/年 [6] - 中毅达全资子公司赤峰瑞阳主营季戊四醇系列产品,2024年亏损1408万元,2025年一季度扭亏 [6] 资本市场表现 - 中毅达股价2025年3月10日至5月20日上涨312.9%,公司提示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游资炒作风险 [2][6] - 游资席位国泰宜昌沿江大道、东莞证券南京分公司等频繁现身龙虎榜 [7][8] - 中毅达商誉账面价值1.6亿元(净资产8100万元),若子公司赤峰瑞阳盈利不及预期可能计提减值 [7]
上银新能源基金清盘:三年亏53%,规模缩水超80%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18
基金清算情况 - 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4月20日完成清算,剩余财产净值约2670万元将按份额比例分配[1] - 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4月,累计亏损53.43%,规模缩水至清盘线以下[1] - 清算结束日2025年4月28日基金净资产为26,696,746.98元,期间清算净收益324,763.54元,净赎回855,188.43元[2] 业绩表现 - 2023年净值下跌46.19%,成为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亏损冠军[3] - 2024年净值跌至0.507元,全年亏损1.09%,同类排名2784/4112[3] - 截至2025年5月16日累计亏损53.43%,年化回报-22.01%[3] - 2025年收益-8.15%,业绩基准-7.72%[6] 行业背景与投资策略 - 2022年成立时聚焦光伏、锂电等新能源细分领域,但随后遭遇行业剧变[3] - 2023年光伏产能过剩、储能价格战加剧、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新能源指数全年跌幅超30%[3] - 重仓股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股全年跌幅均超20%[3] 基金管理与人事变动 - 首任基金经理施敏佳2023年12月离任,接任者郑众无公募管理经验[3] - 郑众独立管理后业绩持续下滑,其管理的上银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A任职回报-2.6%,排名行业后50%[8] 公司业务结构 - 上银基金2265亿元管理规模中债券与货币基金占比超98%,权益类产品仅占1.16%(26.26亿元)[8] - 2025年新发4只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均未突破1亿元[8] - 旗下58只产品中有10只合并规模低于5000万元,"迷你基"问题突出[9] 行业趋势 - 2025年全市场已有90只基金清算,新能源、医药主题基金占比超三成[8] - 光伏产业链产能出清未触底,锂电材料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行业盈利预期持续下修[8]
卧龙新能: 卧龙新能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5-22 23:18
证券代码:600173 证券简称:卧龙新能 上市地:上海证券交易所 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摘要 交易对方 住所 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 浙江卧龙舜禹投资有限公司 人民西路 1801 号 独立财务顾问 二〇二五年五月 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 声 明 一、上市公司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重组报告书及其摘要的内容真 实、准确和完整,并对重组报告书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 责任。 如本次交易因涉嫌所提供或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在案件调查结论明 确之前,本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暂停转让其在上市公司拥有权 益的股份。 重组报告书及其摘要所述事项并不代表上交所等主管部门对于本次重大资 产重组相关事项的实质性判断、确认或批准。 本次交易完成后,本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本公司自行负责;因本次重 大资产出售事项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请全体股东及其他公众投资者认真阅读有关本次交易的全部信息披露文件, 若对 ...
金发科技,又成立一家新公司!
DT新材料· 2025-05-20 22:07
金发科技生物基材料布局 - 国高材新材料(广东)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由金发科技旗下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全资控股,专注生物基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已开发多元化生物基产品矩阵,包括基础型生物可降解材料(PBS、PBAT、PLA)、高性能特种工程材料(生物基PA5T、LCP)及化学可回收PBT [2] - 吹膜级全生物基高韧材料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满足连接器、光伏、锂电等行业需求 [2] - 1万吨生物基BDO已于3月投产,10万吨改性树脂项目建设中,形成"细胞工厂—单体制备—树脂合成—改性应用"一体化产业链 [2] 全球生物基材料行业动态 - OECD预测2030年全球生物基化工产品占比将达35% [3] - Braskem将其巴西生物乙烯工厂产能由26万吨提升至27.5万吨,累计生产超120万吨生物基PE [3] - HS晓星先进材料成功将植物基原料制成100%生物丙烯腈并聚合成聚丙烯腈 [3] - 山西煤化所与泸天化签约"生物质基长碳链α-烯烃合成"中试项目 [4] - 利夫生物与德福伦实现全生物基聚酯BioFleax™ PEF短纤规模化量产 [5] 国际化工巨头生物基进展 - 巴斯夫推出全球首个生物质平衡聚醚砜产品Ultrason® E 2010 BMB,碳足迹降低50% [6] - LG化学推出环保生物基尼龙Earthyle™,基于糖提取赖氨酸制成,年产生物基丙烯酸100吨 [7] - 万华化学发布全球首款生物基1,3-丁二醇,建成万吨级生物基1,3-丁二醇装置 [8] - Zeon与横滨橡胶合作建设生物基乙醇转化丁二烯中试装置,2026年投产 [9] - 三井化学与南亚塑料合作开发生物质基丙酮及双酚A产品 [10] 生物基材料技术突破 - 国高材开发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薄膜,解决进口替代难题 [1] - 创新研发实验室智慧测试设备"测迅达",打破国外自动化测试系统垄断 [1] - 多款产品获TÜV德国莱茵全球首批再生塑料化学回收认证 [1] - 烟台万华节能开发生物基无铜海洋防污涂料,具广谱高效低毒特性 [6] - 赢创推出生物基配方质量平衡法产品,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50% [4][5]
磁谷科技: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0 21:37
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概述 - 磁谷科技拟向控股子公司致和能源增资1,800万元人民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800万元,关联方羲和聚能增资200万元人民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200万元 [1] - 增资后致和能源注册资本将从1,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资本实力显著提升 [5] - 羲和聚能书面放弃部分优先认缴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1] 关联方基本情况 - 关联方羲和聚能为有限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公司控股股东吴宁晨,其持股比例85.71% [2] - 羲和聚能成立于2025年5月12日,注册资本350万元,尚未开展业务 [2] - 过去12个月内公司与关联方交易未达3,000万元或总资产1%以上,无需股东大会审议 [2] 交易标的情况 - 致和能源成立于2024年1月29日,主营磁悬浮ORC余热发电设备研发,注册资本1,000万元 [4] - 2024年资产总额1,589.90万元,负债804.37万元,净利润亏损214.46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5万元,净利润亏损88.22万元 [6] 增资目的与行业背景 - 增资用于满足磁悬浮ORC余热发电设备研发资金需求,该技术可提升机组效率30%以上并减少维护成本 [4] - 行业受益于"双碳"政策推动,低品位热能技术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 [5] - 增资后公司将持有致和能源85%股权,关联方持股15% [7] 交易定价与协议安排 - 增资按每注册资本1元定价,总增资额2,000万元对应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元 [8] - 协议规定磁谷科技增资1,800万元,羲和聚能增资200万元,均以货币资金一次性出资 [9] 审议程序 - 董事会以7票同意通过议案,关联董事吴立华、吴宁晨回避表决 [10] - 监事会以2票同意通过议案,关联监事王莉回避表决 [10] - 独立董事认为交易符合公平原则,未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1]
万德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顺利召开 深耕专用精细化学品领域,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全景网· 2025-05-16 21:31
公司概况 - 万德股份是国内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的主要生产商,并提供柴油抗磨剂、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咪唑啉、破乳剂、稠化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1] - 产品服务于油品调和、石油炼制、油田开采等领域,已形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国际石油企业为主的客户体系 [1] - 2024年是万德股份上市的第一个完整年度 [1]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7亿元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3063.46万元 [2] - 扣非净利润2590.58万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 [2]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881.54万元 [2] 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实现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2.44% [2] - 国外市场实现收入2.05亿元 [2] - 公司不断强化产销协同,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完善营销机制,优化营销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全年研发支出1286.77万元,研发支出强度2.44% [2] - 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新申请且已受理专利7项,发表专业论文3篇 [2] - 公司获批成立的西安市绿色微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西安市工程研究中心 [2] - 公司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备案企业名单 [2] - 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2] 未来发展策略 - 未来将在双碳政策驱动下,围绕低碳绿色发展的新生态 [3] - 伴随数智技术应用的新场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要求 [3] - 秉承"创新、和谐、责任"的企业文化,坚持"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理念 [3] - 继续在专用精细化学品领域深耕细作,以微通道连续反应技术成套解决方案作为主攻方向 [3] -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精细化学品提供本质安全、智能高效、低碳清洁的系统解决方案 [3]
恒星科技(002132) - 002132恒星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5-05-14 15:3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有金属制品和化工制品两个业务板块,在河南、内蒙及广西拥有4个实体制造基地 [2] 业务板块产品及应用 金属制品板块 - 产品包括镀锌钢丝及镀锌钢绞线、钢帘线、胶管钢丝、预应力钢绞线、金刚线等 - 应用于电力电缆、特高压工程、汽车轮胎、橡胶软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水坝、风机塔筒及光伏太阳能用晶硅片切割等领域 [2] 化工制品板块 - 产品为有机硅及其相关产品 - 应用于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皮革造纸、化工轻工、金属和油漆、医药医疗、军工等行业 [2] 2024年经营状况 金属制品 - 镀锌钢丝及镀锌钢绞线、钢帘线、胶管钢丝、预应力钢绞线合计生产66.06万吨,销售68.51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78%和21.55%,产品营业收入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2] 化工制品 - 有机硅及其相关产品生产9.05万吨,销售8.64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0.41%和46.80%,毛利率得到提升 [2][3] 行业趋势及公司规划 有机硅行业 - 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我国有机硅产品生产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受上下游供需状况影响,市场需求增速和产品价格有周期性波动 - 短期内行业面临一定困难,但在世界能源危机和国家“双碳”政策驱动下,有机硅材料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 公司有机硅产品中长期会考虑引进应用端可行项目,以公司公告为准 [3] 金矿进展 - 公司全资子公司永金矿业已获得龙头山金矿的采矿权,相关方正在对其进行详查工作,有进展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鑫磊股份(301317) - 2025年0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7:16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增长 19.12%,净利润同比下降 15.43%,主要受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27.73%,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36.75% [2] -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 1317.47%,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 516.73%,主要系本期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 [3] - 第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69.40%,但同比仍下降 24.36%,Q4 增长受益于暖通设备订单集中交付,同比下滑因上年同期基数较高 [3] - 2024 年暖通板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5.26%,暖通业务板块收入主要来源于新产品销售收入 [3] - 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约 35% [4] - 2024 年暖通空调设备营收占比提升至 33.04%,营业收入为 25,573.68 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27.58% [4][5] 公司应对措施 - 未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改善盈利能力 [2] - 未来通过合理规划融资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保障公司现金流流动性 [3] - 未来均衡订单排期,平滑季节性波动 [3] - 2025 年重点布局磁悬浮控制算法、高温热泵技术的研发,通过引入高端技术人才和产学研合作以及多项战略合作等方式开展磁悬浮相关技术的研究 [3] - 以“磁悬浮 +”技术平台为核心,2025 年目标持续扩大暖通产品在数据机房、医院、酒店、工业制冷、农业养殖等下游领域的拓展 [4] - 欧洲市场通过本地化服务团队 + 定制化产品的方式巩固现有客户,加速东南亚及中东新兴市场的持续拓展 [4] 公司技术优势 -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拥有研发人员 171 人,设有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省鑫磊流体机械研究院 [4] - 在磁悬浮产品制造领域形成完善成熟的技术体系,掌握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全面掌握磁悬浮离心压缩机的主机和电机的设计、生产和加工工艺 [4] - 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已取得 330 项境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7 项,拥有包括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轴承、高速永磁电机及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 [4] 公司业务项目 - 控股的内蒙古子公司负责相关热泵项目开展,整体项目收益率保持正常水平,热泵项目符合“双碳”政策导向,政策风险可控 [4] - 暖通空调设备产品分离心机、螺杆机、涡旋机 3 大平台,共 8 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酒店、数据中心等领域以及家庭、北方区域集中取暖等场合 [5] 公司战略规划 - 2025 年借助募集资金确保投资项目稳步实施,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5] - 持续做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梯队建设,为未来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 [5] - 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实力、排名行业前列的流体动力设备生产和服务企业 [5] 公司利润分配与市值管理 - 2024 年度拟以公司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账户的股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3 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6] - 重视市值管理和股东回报,坚持关键技术领先,聚焦磁悬浮核心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自有品牌,提升市场份额,实现稳健经营业绩 [7] - 与全体股东共享经营发展成果,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 138,718,293 元人民币,未来落实“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保持现金分红政策的一致性、合理性和稳定性 [7] - 关注资本市场表现和估值水平,通过多元化方式与投资者保持日常沟通,通过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等汇报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解答问题 [7] - 对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其他市值管理方式保持关注,如有相关事项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