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碳酸锂日评:国内碳酸锂7月供给预期偏松,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量环比增加-20250703
宏源期货· 2025-07-03 1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碳酸锂产与年存量处高位而供需受制约,但国产与进口矿厂价格升高,国家或引导碳酸锂库存产品出清,建议投资者轻仓逢低试多主力合约,关注58000 - 62000附近支撑位及66000 - 70000附近压力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期货市场情况 - 2025年7月2日,碳酸锂近月、连一、连二、连三合约收盘价分别为63980.00元/吨、64060.00元/吨、63700.00元/吨、63700.00元/吨,较昨日分别变化1000.00元/吨、1220.00元/吨、1120.00元/吨、1120.00元/吨 [1] - 活跃合约成交量为540435.00手,较昨日增加142048.00手;持仓量为325574.00手,较昨日减少1102.00手;库存为23180.00吨,较昨日增加240.00吨 [1] - 近月 - 连一价差为 - 80.00元/吨,较昨日变化 - 220.00元/吨;连一 - 连二价差为360.00元/吨,较昨日增加100.00元/吨;连二 - 连三价差为0.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 基差(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 - 碳酸锂活跃合约收盘价)为 - 2310.00元/吨,较昨日减少830.00元/吨 [1] 锂矿及锂盐现货价格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为632.00美元/吨,较昨日增加7.00美元/吨;锂云母(Li2O:1.5% - 2.0%)平均价为740.00元/吨,较昨日增加20.00元/吨;锂云母(Li2O:2.0% - 2.5%)平均价为1275.00元/吨,较昨日增加20.00元/吨 [1]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为61650.00元/吨,较昨日增加350.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为60050.00元/吨,较昨日增加350.00元/吨;两者价差为1600.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 电池级氢氧化锂(56.5%粗颗粒/国产)平均价为57670.00元/吨,较昨日减少50.00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56.5%微粉型/国产)平均价为62820.00元/吨,较昨日减少50.00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电池级碳酸锂价差为 - 3980.00元/吨,较昨日减少400.00元/吨 [1] 其他锂电材料价格情况 - 六氟磷酸锂(99.95%国产)平均价为51550.0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 [1] - 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负极材料、电解液、钴现货等价格有不同程度变化 [1] SMM碳酸锂库存情况 - 2025年6月26日,冶炼厂库存为59032吨,较上周增加407吨;下游库存为40635吨,较上周增加269吨;其他库存为37170吨,较上周增加1260吨;合计库存为136837吨,较上周增加1936吨 [1] 行业重要资讯 - 特斯拉宣布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将在美国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市完工 [1] - 哈里梅顿获Goothane能源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地额和直提喔(DLE)项目合同,项目预计每年生产约8.3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2] -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与湖北武汉经开区签约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武汉基地四期项目,计划新建6条生产线,规划年产能到40万套动力电池PACK,明年上半年投产,满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 [2] - 中科能原复展(三宁)有限公司与大连金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20亿建设的10WF超固态动力电池与馆销馆创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未来三年产值过百亿并推动主体产业上市 [2] - 中矿资源旗下全资公司中矿锂业对年产2.5万吨锂盐生产线进行综合技术升级改造,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高纯锂盐项目,总投资额1.00亿元,停产检修及技改约6个月,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合计拥有年产7.1万吨电池级锂盐产能 [3] 行业供需情况 - 供给端:天齐锂业下降林布什题厂3万吨湿矿项目或于25年01月投产后总产销约达201万吨/年;国产进口矿价格升高但处低位,或使国内7月生产进口量环比减少;中国碳酸锂产能利用率升高,广东浩海锂电000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于25年1月投产,紫金矿业式银炭路每电池级碳酸锂3.57吨产销将于2年12月建成投产,7月生产量或环比增加 [4] - 需求端:国内锂盐厂生产积极性提高,但下游正极材料厂刚需采购为主 [6] - 库存方面:中国碳酸锂社会(冶炼厂、贸易商、下游)库存量较上周增加;中国氢氧化锂(冶炼厂和下游)7月库存量或环比增加;中国磷酸铁厂库存量较上周增加;中国三元材料厂库存量较上周增加;中国储能电芯用生产出货与库存量或环比减少;中国动力电芯用生产出货与库存量或环比增加 [4][5][6] - 生产利润方面:中国锂辉石与锂云母及盐湖产锂盐一体化季度现金生产成本分别为50000、61700及17500元/吨左右,生产利润为正;外购锂辉石和锂云母精矿现金生产成本分别为60000元/吨左右,生产利润为负;中国氢氧化锂冶炼厂日度生产成本为53000 - 69900元/吨,生产利润有正有负 [4]
7月3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7-03 12:16
南京商旅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00万元至900万元 同比减少67.40%至78.27% [1] - 预计扣非净利润550万元至850万元 同比减少17.34%至46.52% [1] - 主营业务为商业贸易和旅游 成立于1992年6月 [1] - 所属行业为商贸零售–贸易Ⅱ–贸易Ⅲ [1] 吉宏股份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2亿-1.19亿元 同比增长55%-65% [2] - 预计扣非净利润1.06亿-1.13亿元 同比增长68.16%-79.62% [2] - 预计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至0.31元/股 [2] - 主营业务为包装业务生产、设计和销售 成立于2003年12月 [2] - 所属行业为商贸零售–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 [2] 筑博设计股东减持 - 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483.95万股 占总股本3% [3] - 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及相关咨询 成立于1996年3月 [3] - 所属行业为建筑装饰–工程咨询服务Ⅱ–工程咨询服务Ⅲ [3] 安杰思股东减持 - 2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4%股份 各减持不超过162.27万股 [4] - 主营业务为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研发生产 成立于2010年12月 [4]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耗材 [4] 经纬辉开股权收购 - 拟收购诺思微12.44%股权 交易总价1.49亿元 持股比例将增至34.56% [4] - 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模组和电磁线研发生产 成立于1999年3月 [4] - 所属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 [4] 聚辰股份股东减持 - 4股东拟询价转让198万股 占总股本1.25% [5]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研发设计 成立于2009年11月 [5] - 所属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5] 天际股份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475.28万股 占总股本3% [6] - 主营业务为六氟磷酸锂及小家电产品 成立于1996年3月 [6]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6] 贝达药业新药获批 - 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获批上市 用于HR+/HER2-乳腺癌治疗 [7] - 主营业务为创新药生产销售 成立于2003年1月 [7]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7] 海南高速资产收购 - 拟现金收购交控石化51%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9] - 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及文旅 成立于1993年8月 [9] - 所属行业为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住宅开发 [9] *ST摩登风险警示 - 申请撤销ST但将继续实施*ST 因2024年财务指标触及退市风险 [10] - 主营业务为高级男装品牌运营 成立于2002年7月 [10] - 所属行业为纺织服饰–服装家纺–非运动服装 [10] 宁德时代股份回购 - 累计回购664.1万股A股 占总股本0.1508% 耗资15.51亿元 [11] - 主营业务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 成立于2011年12月 [11]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11] 立讯精密H股上市 - 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细节尚未确定 [13]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及汽车零组件 成立于2004年5月 [13] - 所属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13] 瑞康医药高管变动 - 副总裁李喆被实施留置措施 由证券事务代表代行职责 [13] - 主营业务为医药配送及数字医疗 成立于2004年9月 [13]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医药商业–医药流通 [13] 长春高新新药获批 - 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 [13] - 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 成立于1993年6月 [13] - 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13] 国芳集团股东减持 - 实控人方面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45%股份 其中张国芳减持不超过1% [15] - 主营业务为百货连锁零售 成立于1996年4月 [15] - 所属行业为商贸零售–一般零售–百货 [15] 光洋股份股东减持 - 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922.76万股 占总股本1.65% [16] - 主营业务为汽车精密零部件 成立于1995年4月 [16] - 所属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6] 智信精密股东减持 - 董事拟减持不超过99万股 占总股本1.86% [17] - 主营业务为自动化设备研发 成立于2012年3月 [17] - 所属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 [17] 新宙邦高管减持 - 董事及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6.88万股 [18] - 主营业务为电子化学品研发 成立于2002年2月 [18] - 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 [18] 国安达股东减持 - 实控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62万股 占总股本0.9956% [19] - 主营业务为自动灭火装置研发 成立于2008年1月 [19] - 所属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 [19]
亿纬锂能冲刺港交所:董事长刘金成夫妇控股40%,身价41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02
公司上市申请 - 亿纬锂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 - 本次H股发行最高价格为每股H股[编纂]港元,另加1.0%经纪佣金及其他相关费用 [1] - H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 [2] - 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 [2] - 实际控制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身价为410亿元,较去年增加约35亿元,全球排名625位 [5] 财务表现 年度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3.04亿元、487.84亿元、486.15亿元 [2] - 2022-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36.72亿元、45.2亿元、42.21亿元 [2]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9%、16.6%、17.4% [2] - 2024年研发开支达29.42亿元,较2022年的21.53亿元增长36.6% [3] 季度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 [4]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 [4]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51亿元大幅改善 [4]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刘金成拥有丰富的电池技术、新材料和商业管理经验 [7] - 刘金成于2001年12月加入公司,2002年9月起担任董事长 [7] - 拥有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士、武汉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 [7]
中伟股份推进回购已耗资6.62亿 加码全球产业链境外营收占44.5%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4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1895.19万股占总股本2.02% 累计成交金额6.62亿元 最高成交价41.21元/股 最低成交价30元/股 [1][4] - 回购计划自2024年11月启动 拟投入5亿至10亿元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 [4] - 公司自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6.82亿元 2024年每10股派现3.6元 现金分红3.3亿元 2024年度整体分红率超40% [4] 市场表现 - 2021年11月股价最高151.9元/股 2024年2月最低25.76元/股 2025年7月2日收盘32.95元/股 较最高点下跌近八成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股东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为第六大股东 截至3月底机构持股合计5.87亿元占流通股64.57% [5] 行业地位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市占率20.3%连续5年行业第一 四氧化三钴市占率28%连续5年行业第一 [1] - 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出货量外销排名第一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73亿元/402.23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5.43亿元/19.47亿元/14.67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7.87亿元同比增长16.09% 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18.88% [7]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境外收入178.8亿元占比44.5%同比增长27.1% [2][8] - 已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聘请安永香港作为审计机构 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3][9] - 客户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等全球锂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 [6]
欣旺达赴港上市加速出海战略 净利连增12年海外收入占比42%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36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宣布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1][3][4] - 赴港上市目的包括提升国际品牌形象、综合竞争力及助力长远发展,可能涉及募资加快海外市场布局[4] - 截至公告日,具体上市细节尚未最终确定,相关议案已获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4]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稳定,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42.74%和41.83%,金额达204.56亿元和234.31亿元[8] - 已在印度、越南、匈牙利等国布局生产基地,并在美国、法国、德国设立营销机构[7] - 2023年7月投资19.6亿元在匈牙利建设首个海外动储电池制造工厂,2024年3月获批在泰国投资108亿元建设电池生产设施[5][6] - 动力电池业务客户包括德国大众、沃尔沃、日产等国际整车厂商,2018年首个海外客户为法国雷诺[5] 业务表现与增长 - 2024年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304.05亿元,同比增长6.52%,手机数码类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9][13] - 动力电池出货量25.29GWh,同比增长116.89%,收入151.39亿元,同比增长40.24%[13] - 储能系统装机量8.88GWh,同比增长107%,累计出货16.67GWh,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1][8]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2.89亿元,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7%和21.23%[13]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4年研发投入33.30亿元,2011-2024年累计达111.10亿元[2][12] - 研发人员8389人,占员工总数15.45%,在手机数码类、笔记本类及汽车动力类锂电池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2][13] - 开展电动汽车电芯及BMS、储能电芯及系统、氢能技术等研发,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12] 资产规模与财务表现 - 总资产从2011年上市时的14.73亿元增长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903.24亿元[2] - 归母净利润连续12年增长,从2013年0.81亿元增至2024年14.68亿元[2][13]
广东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全球化战略加速 - 广东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提速,加速在海外市场布局以巩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地位 [1] - 亿纬锂能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和全球产能布局 [1] - 新宝股份和伊之密等公司也在深化全球化战略,海外市场收入实现显著增长 [2][3] 亿纬锂能国际化布局 - 亿纬锂能已在全球拥有8个生产基地及两个在建基地,销售覆盖7个国家及地区,售后服务覆盖18个国家及地区 [1] - 公司计划通过H股上市募集资金建设匈牙利生产基地(30GWh动力电池产能)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第三期项目(38GWh储能电池产能) [3] - 公司采用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致力于全球绿色发展 [2] 新宝股份海外业务表现 - 新宝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68亿元,2024年Q1海外市场收入29.72亿元,同比增长15.77% [2] - 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于2024年Q2量产,并对印尼子公司增资5000万美元以扩大产能 [4] - 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知名、具有竞争力的电器企业 [4] 伊之密全球化进展 - 伊之密2024年营业收入50.63亿元,同比增长23.61%,其中海外市场收入13.95亿元,同比增长27.54% [3]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通过巴西、泰国技术服务中心及美国HPM项目扩建推进本土化战略 [4] - 公司目标是成为成型装备领域世界级企业 [3] 海外产能扩张 - 亿纬锂能匈牙利项目预计2027年投产,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GWh [3] - 新宝股份印尼基地二期项目已量产,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 [4] - 伊之密通过全球布局提升敏捷服务体系,包括墨西哥、土耳其子公司 [4]
博力威: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问询函相关问题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36
经营业绩分析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5%,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0.97亿元,主要受下游企业去库存、原材料价格下降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因素影响 [1]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收入同比下降7.15%,销量增长24.84%但销售均价下降25.62%,导致收入下滑 [7] - 储能电池收入同比下降72.48%,主要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导致销售均价大幅下降85.73% [11] - 锂电芯收入同比增长51.51%,销量增长78.97%,主要受益于大圆柱电芯市场需求增长 [13] 行业趋势 - 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加权均价2024年下降20%至115美元/kWh,行业竞争加剧 [3] - 中国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2024年预计增长12.5%至9GWh,受益于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 [4] - 便携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龙头企业华宝新能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5.82% [6] - 欧洲户储市场遇冷,2024年新增装机下降11%至10.8GWh,派能科技收入同比下降39.24% [6] 产品表现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2024年毛利率提升2.31个百分点至18.24%,主要因单位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售价下降幅度 [8] - 消费电子类电池销量增长36.45%,但销售均价下降30.59%,毛利率提升2.08个百分点至17.45% [9] - 储能电池毛利率提升1.54个百分点至20.35%,主要因便携储能产品占比提升 [11] - 锂电芯毛利率从-9.71%提升至9.48%,主要因大圆柱电芯规模效应显现 [13] 同行业比较 - 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7.07%,平均毛利率微增0.11个百分点至22.25% [14]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48%,表现弱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毛利率提升1.41个百分点至16.57% [14] - 与天能股份相比,公司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毛利率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因产品结构差异 [15] - 与欣旺达相比,公司消费电子类电池收入变动趋势不一致,主要因产品细分结构不同 [16]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7.13亿元,其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79.66% [31] - 对客户A13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50%,金额4,867.40万元,主要因该客户经营困难且回款缓慢 [39] - 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平均占比88.09%,公司剔除A13影响后占比92.22%,与行业基本一致 [37] - 公司对部分客户收紧信用政策,如将客户A13信用期从发货45天变更为款到发货 [35]
让锂电与机器人的结合为更多产业赋能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22
锂电企业跨界机器人行业的背景与逻辑 - 锂电巨头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正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构建技术创新生态,从电池工厂延伸到机器人实验室 [1] - 机器人行业的核心痛点之一是续航不足,锂电企业凭借电池技术积累可提供高能解决方案 [2] -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充放电效率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亿纬锂能已接洽人形机器人头部客户并完成样品交付,展现技术实力 [2] 技术协同与产业优势 - 机器人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需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及安全稳定性 [2] - 中国锂电企业长期技术沉淀有望开发出更适配机器人需求的产品 [2] - 上游锂电材料企业正探索机器人专用新型电池材料,推动研发投入 [4] - 中游锂电企业可与机器人本体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深度合作优化制造环节 [4] 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意义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55%、2030年超70%,行业增速可能放缓导致锂电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3] - 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带来庞大市场需求,为锂电企业提供新增长点 [3] - 新能源与人工智能技术交汇将构建锂电与机器人协同的创新生态 [3] - 下游机器人广泛应用将反哺锂电池制造,赋能更多行业转型升级 [4]
21社论|优化市场出清机制 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2:16
当前,我国需进一步完善企业退出制度,避免由"入口畅、出口不畅"问题导致的不合理竞争现象。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 退出制度。此外,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出清机制,鼓励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兼并,提高有关产业集中度, 推动市场有效出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因此,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同时,需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 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才能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在短期内,应该尽快对供需平衡问题突出的行业实施限产 减产措施,避免价格继续下行;中期内,要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鼓励兼并重组,最终实现供需关系的高 质量动态平衡。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 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改善供需问题的关键是规范政府行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刺激重复投资,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有的地方政府进行"内卷式输血",导致市场失灵。这些错误的做法短时 间内能够刺激产能扩张,但却同时也抑制了落后产能的退出, ...
碳酸锂湖南企业调研
国投期货· 2025-07-02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回收环节和锂云母作为成本最为敏感的供应链环节,目前处于压力最大阶段,行业加速洗牌 [1] - 行业整体对长期前景乐观,但可能干扰行业周期正常进行,若无政策托底,实际出清时间和价格下方空间可能更漫长 [1] - 应加强期货服务产业力度,帮助企业度过周期 [1] 各公司及行业情况总结 碳酸锂贸易企业A - 2011年5月成立,2015年转向新能源,现主要产品为碳酸锂、氢氧化锂和矿,2025年目标销售5万吨碳酸锂,营收30 - 40亿元 [2] - 有专业期货团队,期现深度协同,价格风险管理采用期现结合,可锁定基差,交割灵活 [2] - 下游包括磷酸铁锂等,客户遍及全国,长协比例降至30% [2] - 锂辉石加工费1.8 - 2万元/吨,原料依赖包销或现货采购,无自有矿山,盐湖季节性不明显 [2] - 企业对供应过剩有共识,生产成本较此前降低 [2] - 能为下游匹配合适原料,4月需求尚可,5、6月回落,市场直接采购量不足,下游处于负反馈使锂价下跌 [3] 某高校B - 固态电池路线不成熟,处于4 - 5级水平,产业发展可能是中国式固态,周期5 - 10年出成果,耗锂量或无明显提升,可能先在3C板块应用,全固态电池有挑战,未彻底解决安全问题 [4][5] - 钠电池难取代锂电,作为补充,可应用于对充放电速度、输出功率要求高的领域 [5] - 锂矿渣处理方式有将微量锂元素做成卤水销售或固化用于建筑领域,铍铊处理复杂有毒,建材消纳多,危废处理成本三四千,一般处理成本一两千 [6] - 磷酸铁锂路线提升空间有限,三元安全性提高,但仍以磷酸铁锂路线为主 [7] 锂电池回收企业C - 总部在长沙,有多地产能规划,去年产三千吨,今年一千吨,四月以来停产,回收市场停滞 [8] - 废电池来源不稳定,需竞标,铁锂回收90%停产,三元40% - 50%停产,原料和碳酸锂价格倒挂,黑粉靠外采 [8] - 湿法产线成本1.5 - 1.8万元,破碎产线成本1000 - 1500元,能源成本占一万,人力三四千 [9] - 磷酸铁锂回收产能规划超250万吨,实际原料不超50万 [9] - 提高废料利用,尝试和大厂合作,做委托加工单,今年套保无机会 [9] 正极材料企业D - 产能利用率Q1达93%,市场占有率29%,二季度行业整体55% [9] - 磷酸铁锂价格受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大,成本从80%降至60%,长协和客供比例动态调整 [9] - 下半年预期乐观,七八月减量,三季度不看好,新产品供不应求,高压实密度产品占比提高 [10] - 交易所交割难大规模接仓单,因下游对磁性物质颗粒有要求且交易所指标不包含 [11] - 原料库存正常,按需采购,货源充足,采购策略多元 [11] - 对全年需求预期乐观,7 - 8月需求不看好,三季度需求或下滑,企业满开工 [11] 电池生产企业E - 受日企风格浸染,运营管理精细化,早期为日本汽车技术路线配套,现沿用镍氢电池,消费类产品同比增长超20%,开工率基本全满,下游需求增长16% [12] - 江西基地规划3万吨产能,2023年7月首期1万吨投产,2024年产量约6000吨,2025年预计8000吨 [12] - 目前锂矿外采比例约50%,2025年碳酸锂生产成本预计7万/吨,未来或降至6万/吨,降本目标4万/吨 [13] 电池回收企业F - 行业废料倒挂问题常见,产能过剩,梯次利用项目无意义,仅头部湿法厂开工,市场主题是降本 [14] - 触发减产因素复杂,回收行业倒挂两年,今年才减产停产,耒阳基础设施问题增加成本 [14] - 库存全部套保,快速销售,产品符合广期所标准,去年做很多交割业务 [14] - 预计明年公交车等三元电池废料报废期集中,比亚迪计划找回收商去东南亚回收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