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小再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可及性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8
普惠金融政策与实施方案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1][2] - 方案引导银行机构深化普惠金融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的供给格局 [2] 普惠金融覆盖与信贷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9.98万亿元,一季度增加4098亿元 [2] - 农村贷款余额38.75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一季度增加1.95万亿元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发放精准帮扶贷款2.85万亿元,带动服务脱贫人口超5000万人 [4] "三农"领域金融支持与创新 - 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活体抵押模式(如按"鱼"授信)拓宽涉农抵押物范围,降低融资成本 [3] -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可持续的金融体系破解"三农"短板 [3] - 湖北金融机构针对脐橙产业链推出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实现金融资源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8] 数字化与普惠金融可及性 - 数字金融通过全天候、全覆盖的线上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性 [5] -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是主要挑战,需通过政策性资金带动商业资金投入,并加强大型金融机构对农村中小机构的技术输出 [6]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精准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合并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为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6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7] - 支农支小再贷款通过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投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与小微企业发展 [7][8] 金融资源与产业协同 - 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资源向富民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链"贷动"农民致富,如柑橘产业链信贷支持 [8] - 普惠信贷政策加速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与特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8]
央行重磅!降准降息,房地产有新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6-28 18:24
货币政策基调与调整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但表述从一季度"择机降准降息"调整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强调政策整体灵活调整 [5]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 [5] - 当前货币宽松紧迫性不强,预计二季度GDP增长约5.2%,下半年只需增长4.7%即可实现全年目标 [5] - 降准降息受内外掣肘:外部汇率压力暂缓,内部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突出 [5] 结构性政策工具与重点领域支持 - 有效落实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 [6]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6] - 预计下半年围绕科技、消费、外贸、楼市、股市等领域继续创设或优化政策工具 [7]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包括各类专项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PSL利率等 [1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11] 房地产市场政策 - 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盘活力度,巩固市场稳定态势 [9] - 优化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政策,提升系统性有效性,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9] - 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3.8%,部分一二线城市交易活跃 [9] - 5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一二三线城市分别收窄0.4、0.4和0.5个百分点 [9]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11] 国内大循环与增量政策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11]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11]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合并使用5000亿元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再贷款,总额度8000亿元 [11] 汇率政策 - 二季度例会不再强调"三个坚决",改为"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12] - 人民币存在"慢贬快升"特征,当前或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 [12] - 保持汇率稳定可强化人民币作为亚洲和全球南方货币锚地位,避免出口大幅波动 [12]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央行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7 19:50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 [1]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 风险隐患较多 新增"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挑战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 针对性 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1][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 [3]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1][8] - 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8]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全面下调 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长期性工具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阶段性工具 [6]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1]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1] 债券市场改革 - 完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做市商考核 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 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 [4] - 促进债券市场功能增强 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转型提供支撑 [4] 政策实施重点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 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 支持扩内需 挖掘新动能 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农村商业银行发力“支农支小”
经济日报· 2025-06-16 07:09
增强"三农"金融供给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将达到3万亿元 [2]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承担浙江省二分之一的农户贷款和四分之一的涉农贷款,长兴农商银行春耕贷款总额7.3亿元,新昌农商银行为石斑鱼产业链提供1亿元专项授信 [2] - 天津农商银行制定春耕备耕专项信贷政策,建立信贷业务"绿色通道",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春耕备耕领域 [3]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计划全年投放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不低于500亿元,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专班服务机制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3] 提升服务"小微"质效 - 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5]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5]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实施"民营小微金融滴灌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承担浙江省四分之一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 [6] - 北京农商银行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授信超4000户合计金额超200亿元,其中小微外贸企业授信近300户金额超23亿元 [6] 创新服务转型发展 - 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线上线下协同展业新模式 [7] - 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通过"银税互动"为广西日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0万元贷款 [7] - 浙江鹿城农商银行推出"科创贷""知产"质押贷产品,赣昌农商银行以知识产权质押向江西泽境智能科技发放400万元贷款 [8] - 专家建议农商行应用金融科技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探索特色产品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惠及面 [9]
为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18
货币政策与信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海北州分行通过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2025年一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 01%,同比下降24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 94%,同比下降23个基点 [1] - 2025年一季度全州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 36亿元,覆盖5175户农牧户和28家涉农小微企业 [1] 涉农贷款与产业支持 - 截至3月末海北州粮食生产贷款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贷款余额48 44亿元,其中种业振兴贷款余额1 53亿元 [2] - 涉农贷款余额84 86亿元,同比增长3 7%,农牧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68 57亿元,同比增长4 6% [2] - 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牦牛/白藏羊产业链经营贷、马铃薯/油菜产业贷、整村授信"村村贷"等特色产品 [2] 财政与金融协同机制 - 配合财政局对14户小微企业给予支小支农贷款贴息,对8家银行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对1家担保机构给予降费奖补,累计补贴605 67万元 [3] - 联合财政局等举办2场政银企对接会,促成融资合约3933万元 [3] - 联合金监局对12家金融机构开展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优化金融服务质效 [3]
5000亿利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作
搜狐财经· 2025-05-24 09:46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于5月23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对冲当月1250亿元到期量后实现净投放3750亿元 [1] - 这是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作MLF,也是自4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实施超3000亿元大额净投放 [1] - 3月、4月央行分别对MLF进行2000亿元、5000亿元净投放,5月3750亿元净投放规模印证政策连贯性 [1] - MLF持续加量伴随买断式逆回购缩量,4月MLF净投放5000亿元同时买断式逆回购规模减少5000亿元形成对冲 [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通过"降准+MLF"组合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1] - 5月7日央行推出一揽子政策包括降息降准,MLF持续加量续作是政策落地的延续 [2] - 操作模式反映央行在满足商业银行中期流动性需求同时调整短期资金投放节奏,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2] - 中长期流动性大额净投放将为后续信贷扩张和社融增长提供支撑,市场将进入"宽信用"阶段 [3] 市场环境与展望 - 5月政府债供给节奏加快,买断式逆回购到期9000亿元,MLF到期1250亿元 [2] - 展望6、7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均为1.2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压力持续 [2] -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国内稳增长政策需持续发力 [3] - 需加强结构性工具与总量工具协同,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实体经济 [3]
货币政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4
宏观政策基调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大类共10项金融政策举措,包括降准、降息和创设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1] - 一揽子金融政策旨在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促进经济合理运行 [1] 流动性供给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降准有助于优化银行负债结构、节约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2]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以支持"两重""两新"消费和投资 [3] 融资成本调控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均下调10个基点 [4] - 首次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4] - 结构性降息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150亿元至200亿元 [5] 结构性货币政策 - 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是对前期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扩容升级 [6]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8000亿元 [7]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7] 政策工具创新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5.9万亿元,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3% [6] - 未来可能扩大工具规模、完善政策要素或创设新工具 [7] - 稳外贸专项再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有望出台 [7]
“适度宽松”基调稳市场稳预期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31
货币政策措施概述 - 近期公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包含10项货币政策措施 分别从总量、价格、结构三方面发力 政策超预期、力度大、工具组合多 在关键时点稳住市场预期 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尽管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表现亮眼 但扩内需促消费仍需更多努力 [1] 降准与降息措施 - 降准措施覆盖大中型银行 并阶段性调降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 降息方面不仅下调政策利率 还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首次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2] - 通过降准调整市场流动性结构 减少短期流动性工具滚动续作 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增强负债稳定性 弱化高息揽存动力 压缩非银机构资金空转套利空间 [2] -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叠加LPR下降 降低居民住房消费支出 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创设并加力实施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既有数量增加又有价格优惠 首次全面下调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长期性工具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阶段性工具 [3] - 余额5.9万亿元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成为重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结构性降息有利于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激励 引导信贷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3] - 新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释放服务消费和养老市场活力 [3] - 政策工具从消费供给端发力 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未来与财政及行业政策配合将产生更多协同效应 [3]
央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普惠金融应在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4:28
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方向 - 普惠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通过创新政策推动社会各阶层共同发展 实现金融服务广泛覆盖和深度渗透 [1] - 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 农民 城镇低收入人群 贫困人群和残疾人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2] 普惠金融成功的六大进展标准 - 基础金融服务普及化 每个乡镇都有银行机构 银行服务覆盖乡村 [2] - 经营主体融资便利化 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 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持续性提高 [2] - 金融服务乡村发展强化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健全 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 - 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健全化 金融知识普及程度提高 [2] - 金融风险防控强化 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能力提升 [2] - 普惠金融配套机制完善化 信用信息共享质效提升 配套法律制度体系完善 [2] 货币政策与信贷产品创新 - 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对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 农户发放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 并下调再贷款利率 [3] - 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优化贷款政策 降低门槛 提高额度 支持女性青年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3] - 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 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尽职免责 绩效考核等改革提升积极性 [3] -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手段提升精准获客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3] 数字技术与金融消费者保护 - 数字银行用户达4.3亿 覆盖超过4亿中小企业 [4] - 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推进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4] - 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畅通投诉渠道 及时化解纠纷 [4]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等交叉领域 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4] - 推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结合 支持普惠群体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增强防灾保障能力 [4] - 推动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结合 加大对养老领域信贷支持 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4]
如何看待货币政策的“超常规”调整?
财经网· 2025-05-15 16:02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自5月15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阶段性地降为零,促进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 [1] - 自5月8日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2]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 [2] 结构性政策增量扩张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3]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信贷 [3]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配合"两新""两重"政策提振服务需求 [3] 资本市场支持政策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合并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总额度8000亿元 [4]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违约风险 [4] - 提出创设CDS工具对冲科创领域高风险,为"科技板"债券市场和民企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落实4月份政治局会议内容,针对外部冲击加大带来的负面影响 [5] - 一季度国内经济实现5.4%的超预期增长,央行兑现"适时降准降息"预期 [5] - 政策目标包括提前应对未来负面压力增大,以及通过稳市场实现稳预期 [5] - 未来政策重心在于稳增长,通过结构性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期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