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吴晓波频道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出圈带火文旅产业,日本去年出生人口不足70万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6-05 00:54
OECD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 OECD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3.3%下调至2.9% 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8%大幅降至1.6% [1] - 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壁垒是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缓解贸易摩擦被视为重振投资的首要政策 [1] - 美国消费动力减弱 中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增速均出现放缓 [1] 美国贸易政策转向 - 美国政府通过取消优惠关税和加征关税强化财政收入 同时实施对内减税以刺激本土经济 [2] - 政策转向可能导致美国与国际社会经济联系减弱 但具体影响仍需观察 [2] 深圳AI终端产业扶持政策 - 深圳市推出六大类资助项目 最高补贴达2000万元 覆盖智能手机、VR设备等终端研发 [3] - 政策聚焦AI终端技术攻关和爆款单品奖励 申报系统将于6月13日开放 [3] - 深圳通过财政补贴和人才引进多维度支持AI终端产业 强化区域产业集群优势 [3][4]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经济效应 - "苏超"门票从10元被炒至最高500元 带动常州等地文旅消费 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 [5] - 赛事机制覆盖江苏多城市 结合网络热梗形成独特传播效应 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5][6] 美国财政部回购美债 - 美国财政部单次回购规模创100亿美元纪录 旨在平缓美债收益率曲线 [7][8] - 操作规模远小于美联储QE 主要传递市场信心而非大规模流动性支持 [8] 日本人口结构危机 - 2024年日本出生人口下降5.7%至68.6万 总生育率降至1.15历史新低 [9] - 东京生育率连续两年低于1 人口自然减少达91.9万人 老龄化加剧财政压力 [9][10] 蜜雪冰城受益外卖补贴 - 蜜雪股价创新高 高盛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2-3% 目标价升至597港元 [11] - 外卖补贴推动订单量翻倍 平价茶饮品牌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11][12] 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动态 - 三家事务所因涉信披造假主动注销证券业务备案 行业备案总数降至110家 [13][14] - 新规强化信息透明化要求 推动会计行业合规经营 [13][15]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涨0.42%至3376点 两市成交额1.15万亿 消费板块领涨 [16] - 固态电池、算力概念股活跃 市场热点扩散但3400点关口仍存压力 [16][17]
中美都在热议的“稳定币”是什么?
吴晓波频道· 2025-06-05 00:54
全球稳定币立法动态 - 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和确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关键程序性投票,可能在年底前完成立法[3] - 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成为全球首个对法币稳定币实施全链条监管的司法管辖区[3] - 英国发布稳定币发行、加密资产托管及公司财务稳健性监管提案,日本细化加密资产及稳定币监管调整,欧洲《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正式成为法律[4] 稳定币的定义与特征 - 稳定币是一种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1枚稳定币=1美元,用于交易而非投机[14] - 主流稳定币采用资产锚定机制,如USDT承诺1:1锚定美元,USDC曾因硅谷银行破产导致价格脱锚至0.878美元[15][18] - 稳定币市值合计近2000亿美元,USDT市值超1300亿美元,USDC市值超390亿美元[28] 美元与稳定币的霸权逻辑 - 全球95%以上稳定币锚定美元,其流通间接巩固美元霸权[21] - 稳定币发行方需购买美债作为储备资产,增加美元需求[24][25] - 美国立法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为美国注册实体,储备资产限定为美元、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32] 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布局 - 数字人民币由国家监管、央行背书,具备可追踪、强监管特性,探索跨境支付去SWIFT化[39][40] - mBridge项目联合多国央行建立新型国际贸易结算系统,"一带一路"试点强化人民币区域影响力[41] - 香港推出港元稳定币,跨境结算成本降至十万分之一,企业如京东、四方精创已布局测试[47] 稳定币市场影响与预测 - 稳定币交易量突破28万亿美元,超过Visa和Mastercard[29] - 渣打银行预测若美国法案通过,稳定币供应将增长近10倍,年吸纳4000亿美债,占外汇现货交易量10%[33] - 美元稳定币可能削弱其他国家央行政策效果,加剧财富外流至美国[35][37]
2025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不是远征,而是巷战
吴晓波频道· 2025-06-05 00:54
中国企业出海新趋势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25Q1同比激增42%,新能源汽车、AIoT、跨境内容平台贡献超60%增量[2] - 67%出海企业遭遇本土化"系统性狙击",涉及用工纠纷、合规审查、文化冲突等多维度挑战[2] - 当前出海面临全球秩序重构、产业格局变化、价值观冲突等全方位挑战,进入"能力、理念与文明出海"新阶段[4][6][7] 全球化3.0战略重构 - 全球化3.0核心矛盾:去全球化呼声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全球重组并存[10] - 联想集团通过"分布式制造"在11国建立30+工厂,形成美洲/欧洲/亚太本地化生产集群以应对关税风险[13] - 柬埔寨通过《新投资法》成为东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支点,CDC部长将解读其工业发展政策[16] 供应链韧性建设 - 全球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需构建多点布局、弹性调度能力[12] - 联晟智达CEO徐赫将分享联想"新型全球化"实践:以中国为根建立全球资源本地交付体系[14] - 建发股份风控中心总经理李智揭示企业如何构建主动型风险管理体系应对"黑天鹅"[15] 中小企业生态化出海 - 中小企业需从单打独斗转向"平台+生态"模式,蚂蚁数科将展示区块链技术激活全球资产流动性[18][21] - 日本专家津上俊哉将分享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经验,为中国提供"前路者"参考[20] - 哈萨克斯坦KAZAKH INVEST代表揭示中亚新兴市场投资机会,尤其中国-中亚政策互动加速背景下的机遇[21] 本土化与文化融合 - 德国中资工厂因加班文化差异遭遇强制断电,凸显文化认知错位风险[24][25] - 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探讨全球化组织进化,构建适应跨国业务的协同体系[26] - 正见品牌战略崔洪波解析中国品牌全球化定位重塑方法论[26] 峰会核心价值 - 发布《2024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并启动"全球商业文明之旅"[10] - 推出"千家万企"出海人才培养计划,华商出海联盟将发布人才发展报告[16] - 吴晓波压轴演讲"2025中国企业出海八大趋势",勾勒全球化机会地图[26][28]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领涨,近两百家中小银行撤并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6-04 08:49
点击上图 ▲立即加入 5月财新制造业PMI降至48.3 6月3日,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3,较4月前值50.4下降2.1%,为2024年10月来首次跌至临界点以下。标普全 球指出,当月制造业景气放缓,主要是新订单减少。新接业务量录得逾两年半以来最显著收缩,受访企业反映需求环境恶化,同时一定程度上也 是出口订单连续两月下滑所致。随着新业务量减少,制造业产出在19个月来首度录得下降。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5,比上月上升0.5%,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非制造业延续扩张。大型制造业企业PMI升至临 界点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延续扩张,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进出口指数均有回升。(华尔街见闻) |点评| 5月财新PMI和官方PMI一降一升,主要还是因为来自出口端的扰动。财新PMI的统计样本更侧重于东南沿海的中小型出口企业,而官 方PMI则更为全面,大型企业数量更多。5月中美贸易关系略有缓和,部分陷入停滞的美国出口订单重新恢复。贸易商们的信心略有修复,却仍 在担心后续两国贸易关系大概率还会有很多反复,出口新订单指数保持低位运行。 国内需求缓慢修复,主要集中在有" ...
韩国新总统李在明:在刺杀与诉讼中幸存下来的寒门政客
吴晓波频道· 2025-06-04 08:49
韩国总统选举背景 - 李在明以49.31%得票率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得票率41.3% [9][12] - 选举因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而提前举行 常规大选过渡期两个月被压缩至立即就职 [3][4] - 民调显示李在明胜选主因是选民对尹锡悦政府抗议而非政策认同 [7] 李在明个人经历 - 出身贫困农民家庭 13岁辍学打工 通过自学考取大学法学院并成为劳工权益律师 [13][14] - 2005年从政 历任市长 省长等职 2022年以0.73%劣势败选 [15][4] - 以强硬作风著称 曾多次绝食抗议 2024年遇刺颈部受伤 [15][19][22] 政治主张与挑战 - 提出增加家庭补贴 发展AI产业 削弱财阀控制 目标Kospi指数突破5000点 [40] - 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挑战 机构预测2025年GDP增速降至1% 青年失业率达6.8% [31] - 需处理政治分裂问题 韩国历任总统中6位遭政治清算 [40][41] 外交政策方向 - 对美采取务实态度 称"必要时可妥协但手握谈判筹码" 首通电话将致特朗普 [36][37] - 主张调整对华政策 承认无法承受疏远中国 拟放宽高科技产品限制 [38] - 对日态度冷淡 批评其历史认识不足 所属政党传统上对朝友好 [37][39] 经济贸易现状 - 韩国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 全球供应链关键参与者 [29] - 受特朗普加征50%钢铁铝关税影响 中美出口额同比均下降8% [32][33] - 半导体 汽车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38]
“苏超”刷屏,但其他省市难以复制
吴晓波频道· 2025-06-02 23:27
赛事概况 - "苏超"即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516名球员代表13座地级市组建球队参赛,以城市荣誉为核心目标 [5] - 赛事以"十三太保"地域竞争文化为基础,将民间互不服输的调侃转化为绿茵场上的竞技释放点 [5] - 前三轮场均观众破万人,徐州、盐城等地超2万人,超过同期中甲联赛,直逼中超水平 [8] - 社媒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8.2亿次,网络直播累计吸引1300多万人次观看 [8] 流量密码 - 玩梗出圈是首要爆点:徐州vs宿迁被称为"楚汉争霸",南京vs南通争夺"真南哥"称号,苏州vs无锡围绕太湖与机场展开调侃 [11][12] - 积分垫底的"太湖三霸"(苏州、无锡、常州)被戏称为"太湖三傻",常州队因三连败遭遇"拆字游戏"调侃 [16] - 城市间共识性梗点:如"输谁都不能输南京"体现对省会的不屑,县级市球迷反向支持对手表达对地级市的不服 [18] 运营模式 - 由省体育局、13市政府等联合主办,采用"官方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的非盈利框架,有冠名赞助和保险保障 [24] - 规则设计强化地域归属感:球员以业余群体为主,每队限3名职业球员,通过户籍/学籍/社保等条件确保城市代表性 [26] - 赛事激活闲置场馆资源:常州奥体中心、盐城体育场等基础设施被重新利用,降低办赛成本 [27] - 形成"足球+城市IP+文旅"生态链:镇江景区夜游人数增长200%,常州推出9.9元套餐带动品牌销量翻倍,扬州融入非遗展示 [27] 成功基础 - 地理条件:全省86%平原覆盖率,13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内,高铁1-2小时通达实现高频城际赛事 [29] - 人口经济:人口密度790人/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域第一,13市全入围全国GDP百强且经济差异度全国最低 [29][32] - 文化基因:苏南吴文化、苏中江淮文化、苏北楚汉文化长期并存形成竞争氛围 [30] - 足球基础:13市中有7个曾拥有职业足球经历,职业联赛俱乐部数量仅次于广东 [33] 行业启示 - 创新性融合行政动员力、市场活力与地域文化认同,规避职业化对资本的依赖陷阱 [37][38] - 构建"体制、市场、文化"三元协同模式,为后发地区提供差异化破局思路 [39] - 证明体育活力根植于地域认同与市井烟火,职业化受阻时可转向本土化创新路径 [39][41]
2025年谈出海,一线实战派们总结了九大关键词丨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6-02 23:27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1-4月累计出口金额达477亿美元 [2] - 全球短剧应用第一季度内购收入近7亿美元 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2] - 跨境电商、游戏、专利、商旅服务等领域实现全面出海扩张 [2] 全球化趋势与挑战 - 产业生态、数字化链路与本土化战略加速碰撞 贸易保护主义与跨文化管理成为主要挑战 [2] - 出海竞争进入"深水区" 需聚焦深度本地化与可持续全球化 [2] - 逆全球化背景下需以价值创造为目标 满足所在国市场、税收和就业需求 [7] 专家核心观点 战略方向 - 全要素出海成为新特征 涉及合规、供应链、组织、品牌等系统性重构 [4][5][6] - 需平衡美国与非美市场关系 动态调整出海策略 [6] - 从"产能迁徙"转向"文明共生" 构建供应链优势与生态协同 [8][11] 关键能力 - 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与谦卑态度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能力 [8] - 建立海外信任体系是当前短板 需强化跨文化沟通与本地关系网 [10][11] - 日本企业经验显示 融入当地社区是长期成功关键 [6] 行业动态与峰会聚焦 - 2025年出海关键词从"坚持"转向"突破" 反映企业厚积薄发态势 [10] - 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聚焦"共融共建" 探讨创新模式与本地化路径 [11] - 1500+企业将参与峰会 覆盖智造、电商、医疗等多领域 [2][11]
“以旧换新”带货1万亿,中国何时能步入“消费者社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6-02 01:52
中美经济转型对比 - 美国正推动制造业回流 通过提高钢铁和铝关税至50%来保护本土产业[1][3] - 中国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 2024年相关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4][40] - 两国呈现相反的发展路径:美国向"生产者社会"回归 中国向"消费者社会"转型[1][4] 消费者社会特征分析 - 消费者社会以消费需求为核心 个体身份认同基于消费能力与品牌符号[10][12] - 典型表现包括灵活就业兴起、即时满足需求、符号消费盛行[11][14] - 美国消费贡献率达GDP的73.6% 服务消费占比46.5% 均显著高于中国44.5%的水平[24] 美国消费型社会剖析 - 1920年代起完成转型 广告营销理论(如4P)和信用体系推动消费民主化[18][19] - 制造业空心化严重 1970年代后产业外迁导致供应链体系瓦解[30][31] - 家庭刚性支出占比83.2% 医疗消费占服务支出25% 形成债务依赖[33][34] 中国生产型消费模式 - 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2023年上海计划工业增加值占GDP25%[39] - 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2.85亿台 汽车销量3143.6万辆 产销规模全球领先[39]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产业链总产出2万亿元 乘数效应显著[40] 历史政策联动效应 - 2009年汽车购置税减免推动销量增长46%至1364万辆[40] - 2014-2019年节能补贴淘汰落后产能1.2亿吨 行业集中度CR10达65%[41] - 2020-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从5%升至35% 智能家电专利增长120%[41]
出去旅游,怎么感觉吃得都差不多?
吴晓波频道· 2025-06-01 00:41
行业趋势 - 中国连锁餐厅占比从2019年15%增长至2024年22%,2025年有望达24%,相当于每五家餐厅中有一家连锁店[16] - 美国餐饮连锁率高达60%,日本超50%,麦当劳、星巴克和Chipotle三大巨头总市值达3769亿美元占上市餐饮企业七成[16] - 中国TOP20餐饮品牌门店总数超21万家,占据连锁市场11%份额[32] 消费者行为 - 28.2%消费者不在乎品牌只重产品,20.6%偏好大品牌,23.8%认为品牌代表质量,27.4%倾向小众个性门店[7] - 32.2%消费者多数选择已消费餐厅,35.8%半尝鲜半复购,29.6%会尝试价格合适的新店[10] - 46%大众点评必吃榜商户为烟火小店,超500家小吃摊主经营年限达5-10年以上[47] 餐饮巨头特征 - 全球门店超5000家:百胜集团5万家,麦当劳4.2万家,蜜雪冰城4.6万家,瑞幸咖啡2万家[18][20] - 麦当劳2023年采购35亿磅土豆,蜜雪冰城计划五年内向巴西采购40亿元农产品[21] - 产品标准化程度极高:海底捞番茄锅底熬煮时间精确到分钟,麦当劳薯条炸制7分钟必须出售,肉饼重量精确至47.32g[22] 中国餐饮连锁化 - 湘菜头部品牌实现60%-70%菜品标准化,部分门店仅20%使用预制食材但60种菜品均用预制酱料[32] - 重庆萍姐火锅三年扩张至270家千平米大店,朱光玉火锅通过直播五年达243家门店[36][38] - 网红餐饮模式批量复制:全国涌现大量"X姐"火锅、"山XX"酸汤火锅及复古街区风格门店[38] 市场分化 - 连锁品牌通过中央厨房和数字化实现规模化,中小门店依靠现做现卖和地域特色构建护城河[50] - 餐饮行业从营销主导转向产品、性价比、服务场景等精细化竞争[44] - 未来餐饮生态可能呈现"大象"(巨头)与"蚂蚁"(小店)共生格局[49]
在宁波港,抢不到去美国的船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5-31 01:03
中美关税战暂缓后的外贸形势 - 5月12日中美关税战暂缓后90天内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至10% 刺激对美出口快速恢复 [8] - 5月底海运舱位基本售罄 运价上涨幅度超过40% [8] - 宁波舟山港2024年上半年美国贸易占比17.3% 为最大贸易国 [2]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现状 - 货代企业面临"货多船少"困境 浙江外代国际物流需求1025TEU但仅能提供333TEU [13][16] - 跨境电商企业无忧达一周出货量达平时月规模1500-2000条高柜 [18] - 4月美国航线装载率仅30%-40% 部分运力转移至南美/中东等航线 [19] 海运市场数据变化 - 5月5日至14日中国对美集装箱订单量从5709TEU增至21530TEU 增幅277% [22] - 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滑21%至330.24亿美元 积压待运货物达18万-54万TEU [22][23] - 东南亚航线CCFI运价指数同比上涨58.65% 宁波至东南亚运价从200美元涨至1000美元 [33][34] 企业应对策略分化 - 部分企业加速消化库存 宁波服装厂三分之一已停产或转移海外 [42][43] - 跨境电商利用终端定价权实现利润增长 深圳玩具商4月提价后销量利润双升 [26] - 东南亚中资工厂订单饱和 柬埔寨服装厂年产能达800-1000万件为国内两倍 [29][32] 海运运力恢复预期 - 两周内美线运力从37.7万TEU增至56万TEU 增幅50% [36] - 业内预测6月运力或恢复100% 但美东航线往返周期85天致短期缺口难补 [37][38] - 宁波拟对合理涨价船公司提供泊位便利 以缓解舱位紧张 [48] 长期行业趋势 - 中国制造业需通过产业升级保持竞争力 高关税下仍有产品因竞争力强实现盈利 [55][56] - 中低端产业向海外转移趋势持续 但东南亚工厂80%原材料仍需从中国采购 [59][60] - 行业预估当前红利期可持续5-10年 需建立多元市场布局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