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风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从“华银电力”看省级火电企业转型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9-25 11: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双碳"目标推动国内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广阔 为传统电力上市公司带来转型机遇 [4][11] - 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电力系统调峰需求 部分电力公司体内火电装机以老旧中小型机组为主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经营压力相对较大 但伴随容量电价水平提升及新增优质火电装机的陆续投产 建议关注该类公司未来盈利变化 [4][50]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 碳中和承诺驱动能源加速转型 风 光装机容量快速扩张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73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22.7% 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1.00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54.2% 2020-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CAGR达27.4% [1][11] -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光装机占比达到45.9% 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末增加21.5个百分点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占比为18.1% 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增加10.6个百分点 [12] - 2025年2月"136号文"出台 新能源入市节奏加快 各省份"136号文"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由于各省份新能源发展节奏 燃煤基准价 电力供需水平等不同 未来其新能源项目收益表现或存在差异 [1][17] 火电新增投资持续与资产盈利分化 - 2022年后火电投资"回暖" 核准装机规模明显增加 2022-2023年国内火电核准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36.25GW 140.25GW 2024年核准量下滑至59.29GW 但2025年核准量再次出现回暖 上半年核准量达到32.49GW 同比增加127.81% [2][23]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带来调峰需求 风电日波动最大幅度可达装机容量的80% 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 在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 火电的功能将从电量生产转为兜底调节 [20] - 不同容量等级火电机组盈利表现分化 国内煤电机组主要容量等级分为30万 60万 100万千瓦级 百万千瓦级大机组或具备一定盈利优势 [2][27] 华银电力案例分析 - 公司为大唐集团旗下湖南电力平台 截至2025H1 公司发电装机规模716.37万千瓦 其中火电482.00万千瓦 风电73.79万千瓦 光伏发电146.58万千瓦 水电14.00万千瓦 [3][30] - 公司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93.03万千瓦 同比增长23.50% 2020-2024年CAGR达到42.70% [36] - 公司新能源装机集中于湖南省内 2024年公司风电平均上网电价约0.516元/KWh(剔除内蒙地区项目后平均上网电价约0.535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85元/KWh) 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0.427元/KWh 新能源整体平均上网电价约0.468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18元/KWh [41] - 公司在役火电机组容量等级均处于60万千瓦及以下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2022-2024年公司供电标准煤耗分别为311.72克/千瓦时 328.62克/千瓦时 334.94克/千瓦时 高于全国标准 2022-2024年公司火电机组平均负荷率约57.84% 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433 4036 3224小时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 公司把握火电核准窗口期 积极获取优质火电项目指标 旗下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正处于建设过程中 计划2026年3月投产 [4][49] - 公司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4146.80% 对应净利率为5.35% 同比增加5.07个百分点 [34]
同仁堂(600085):收入表现稳健,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
天风证券· 2025-09-25 08: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8]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5.62亿元同比增长1.38% 医药商业板块收入60.55亿元同比增长0.40%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53亿元同比增加19.38亿元 主要因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减少支出 [2] - 医药工业毛利率43.9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改善 [4] - 下调2025-2026年收入预测至198.83/217.25亿元 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35/19.39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4.93亿元同比下降0.06%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下降18.38% [2] - 医药工业前五名系列实现收入30.90亿元同比增长1.4% [3]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198.83亿元同比增长6.91% 归母净利润17.35亿元同比增长13.66% [6][7] - 预测每股收益2025-2027年分别为1.26/1.41/1.60元 [7] - 当前市盈率30.93倍 预测2025年市盈率27.21倍 [7][8] 战略举措 - 持续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 强化核心大品种全链条协同 [3] - 制定积极采购方案拓展采购渠道 有效控制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4] - 苏合香丸取得加拿大产品许可证 金钗石斛散获香港中成药注册证书 [5] - 国家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有望缓解原料紧缺问题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34.42元 每股净资产9.79元 [8] - 市净率3.58倍 预测2025年市净率3.38倍 [7][8] - EV/EBITDA倍数从2024年15.42倍降至2025年预测11.11倍 [7] - 总市值47,206.01亿元 流通市值47,206.01亿元 [8]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0925
天风证券· 2025-09-25 08:12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 年 09 月 25 日 晨会集萃 制作:产品中心 重点推荐 《策略|风险平衡式降息落地——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 美联储 9 个月后重启降息。这是美联储自 2024 年 12 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本次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表述较 7 月会议有一定变化。本次声明中美联储 删除了"尽管净出口的波动继续影响数据"的表述。美联储对就业市场的 表述较上次会议悲观。更新版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分歧依然较大。我 们认为由于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且通胀反弹弱于预期,目前美联储决策函数 或暂时向就业倾斜,今年后续两次 FOMC 会议大概率每次降息 25bp。1、 权益:A 股方面,9 月第三周三大指数基本维持平稳,其中中证 100 和创 业板指数单周分别涨 1.08%和 2.34%,但上证综指回落 1.3%。万得微盘股 指数 9 月第三周涨 1.8%。9 月第三周南向资金净流入 337.26 亿元。2、固 收:央行上周整体净投放资金 11923 亿元(含国库现金)。9 月第三周流 动性略显紧张,DR007 一度突破至 1.55%以上,9 月 18 日最高上探至 1.56% 附近。3、大宗商品:9 月第二周 ...
固定收益定期:商业银行增配国债政金债,广义基金增持地方债:2025年8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
天风证券· 2025-09-24 23: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8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显示,银行间杠杆率环比微升但低于往年同期,债券总托管规模环比增加,各券种和机构表现分化,商业银行增配国债政金债,广义基金增持地方债,同业存单延续净偿还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间杠杆率:环比微升,低于往年同期 - 8月末银行间市场杠杆率为106.88%,较上月末上升0.07pct,总体低于历年同期 [1][10] 托管数据总览 - 2025年8月,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174.54万亿元,环比增加15060亿元,中债登环比增加15382亿元、上清所环比减少322亿元 [2][12] - 分券种看,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中期票据贡献增量,企业债、短融超短融、定向工具、同业存单贡献减量 [12] 分券种:国债净融资增长,同业存单延续净偿还 利率债:商业银行增持国债、政策性银行债 - 2025年8月,国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261亿元,商业银行增持,广义基金减持 [14] - 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4438亿元,商业银行增持,广义基金、证券公司亦增持,境外机构小幅减持 [14] - 地方政府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5172亿元,广义基金增持,商业银行减持 [14] 信用债:商业银行继续增持中票 - 2025年8月,企业债托管规模环比减少353亿元,各机构基本均减持 [27] - 中期票据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044亿元,商业银行增持,广义基金亦增持,证券公司减持 [27] - 短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352亿元,广义基金、商业银行减持,境外机构亦减持 [27] - 超短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109亿元,广义基金增持,商业银行减持 [27] 同业存单:机构延续被动减持 - 2025年8月,同业存单托管规模环比减少3556亿元,各机构均减持,广义基金、商业银行为主要减持机构 [45] 分机构:商业银行增配国债政金债,广义基金增持地方债 - 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1530亿元,增持利率债、信用债,减持同业存单 [4][50] - 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1723亿元,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同业存单 [4][50] - 境外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988亿元,减持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 [4][54] - 保险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432亿元,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同业存单 [4][54] - 证券公司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20亿元,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同业存单 [4][54] - 信用社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19亿元,增持利率债、信用债,减持同业存单 [5][55]
电子:AI创新为主轴,顺周期+国产替代齐头并进
天风证券· 2025-09-24 21:45
电子行业投资策略研报核心观点总结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AI创新是行业核心主轴,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大板块将迎来修复与增长机遇,其中消费电子看好苹果产业链修复及AI硬件需求催化,半导体则受益于AI硬件带动的芯片需求及国产替代机会[2] 消费电子板块 苹果产业链修复与创新 - Apple 2025年9月15日发布Apple Intelligence新功能,硬件方面除了iPhone 17系列手机,亦有AirPods和Apple Watch等多款产品发布,看好果链创新周期及估值修复[2] - 相较于2023年,iPhone 2024年销量同比下降约1.47%,预期2025年销量同比上升约10.50%[7] - iPhone 17系列对产品线进行彻底重构,推出四款定位分明的新机型:iPhone 17标准版、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10] - iPhone 17 Air成为史上最薄iPhone,厚度仅5.6mm,全面转向eSIM设计,取消了物理SIM卡槽[10] - Pro系列回归一体成型的航空级铝合金机身,首次为iPhone打造VC均热板散热系统,搭载A19 Pro芯片,中央处理器性能最高提升40%[10] - 苹果多款硬件有望与AI融合,建议关注26年潜在新品项目落地情况:折叠iPad&iPhone,多模态AirPods&Apple Watch&homepod,Vision Pro二代,AR眼镜等[12] AI终端设备发展 - 大模型驱动AI眼镜多模态交互升级,自2024年初以来,国内外已有十余款主流AI眼镜产品实现上市销售[18] - 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预测,2030年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发展至上千亿元;根据IDC报告,2024年国内AI眼镜市场有望突破200亿元,预计到2030年规模达到1200亿元量级,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18] - Meta已拥有4款AI眼镜产品,价格覆盖379-799美元,场景涵盖日常使用与专业运动,形成全面的产品矩阵[19] - 第二代Ray-Ban Meta眼镜性能向Oakley Meta HSTN看齐,超广角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最高3024×4032像素照片拍摄,视频录制支持1200p 60帧/秒、1440p 30帧/秒及3K 30帧/秒三种模式[19] - Meta Ray-Ban Display采用右眼全彩单目显示屏设计,600×600像素的显示屏可提供20度视场角内容显示能力,刷新率为90Hz,峰值亮度为5000尼特左右[19] 半导体板块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Q2,A股电子行业配置比例为18.67%,保持全市场第一位置,配置比例环比25Q1下降0.07pct[38] - 根据WSTS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约6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41] - SIA预计2024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超1700亿美元,CSAID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销售额6460.4亿元(约909.9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占比超过50%[45] - 2025年6月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59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连续14个月同比增速超17%[45] AI芯片与算力需求 - 端侧AI SoC芯片公司受益于端侧AI硬件渗透率释放,25H1上半年业绩已体现高增长[2] - 存储涨价及AI服务器、PC、手机等带动存储容量快速升级,HBM、eSSD、RDIMM等高价值量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2] - 以AI眼镜为例,从"显示设备"向"交互终端"演进,其核心竞争力从传统光学硬件转向SoC的性能升级[50] - Ray-Ban Meta的主板芯片成本达99.1美元(占比57%),较Ray-Ban Stories(77美元,占比50%)大幅增加,凸显高性能SOC对AR/AI功能的关键支撑[50] ASIC产业发展 - Marvell预测数据中心定制化加速芯片市场规模5年内达到CAGR达45%[53] - Marvell所面向的数据中心市场23年市场规模约210亿美金,预测28年有望增长至750亿美金,复合增速达29%[53] - 博通表示谷歌、Meta、亚马逊都是公司AI定制芯片的大客户,其CEO表示,公司2027年超大规模客户的AI收入将达到600-900亿美元[53] -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中提出:到2027年,本市智算云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智算规模力争达到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53] 存储市场展望 - 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2025年第三季一般型DRAM价格季增10%至15%,若纳入HBM,整体DRAM涨幅将季增15%至20%[54] - NAND Flash市场供需失衡情况已明显改善,预估第三季NAND Flash平均合约价将季增5%至10%[54] - 具体价格预测:PC DDR4在3Q25预计上涨38~43%,Server DDR4上涨28~33%,Mobile LPDDR4X上涨23~28%,Graphics GDDR6上涨28~33%[55] 模拟芯片与国产替代 - 2024年模拟芯片企业在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与AI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60] - 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调查[60] 晶圆代工与封测 -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预估2025年全球半导体业资本支出将年增3%,达到1600亿美元[62] - 台积电2025年资本支出达380亿美元至4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62] - 中芯国际2025H1营收323.48亿元(yoy+23.1%),归母净利润23亿元(yoy+39.8%),毛利率21.9%(yoy+8.0pct),Q2产能利用率92.5%[64] - 华虹半导体2025H1营收80.2亿元(yoy+19.1%),Q2产能利用率108.3%[64] - 封测企业表现:长电科技2025H1营收186.1亿元(yoy+20.1%),通富微电营收130.38亿元(yoy+17.67%),华天科技营收77.80亿元(yoy+15.81%)[65] 海外算力投资 CSP资本支出与AI投入 - 海外CSP资本支出呈现集体攀升态势,在AI基础设施方面保持高强度投入[20] - 微软FY25Q3营收701亿美元(同比+13%),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18%),智能云部门表现强劲,AI服务收入增长贡献较大[22] - Meta FY25Q1营收423.14亿美元(同比+16%),净利润166.44亿美元(同比+35%),Meta AI的月活跃用户接近10亿,扎克伯格预计未来几年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22] - Alphabet(谷歌母公司)FY25Q1营收902.34亿美元(同比+12%),净利润345.40亿美元(同比+46%),谷歌云业务收入为122.60亿美元[22] - 亚马逊FY25Q1净销售额1556.67亿美元(同比+9%),净利润171.27亿美元(同比+64%),AWS销售额为29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公司计划在2025年投入约10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自研芯片和AI服务基础设施[22] AI服务器与芯片发展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AI服务器全年出货量将年增近28%,产值有机会提升至近2980亿美元[35] - GB300启动出货,英伟达业务端进展与资本市场表现形成共振,CoreWeave公司宣布率先部署GB300 NVL72[28] - TrendForce预估2025年GB200出货量破百万颗(占英伟达高端GPU4-5成),微软2024年四季度GB200订单增长3-4倍(超其他CSP总和)[28] - 英伟达推出首颗推理芯片GPU Rubin CPX,具备30 petaFLOPs的NVFP4计算能力、128GB的GDDR7内存,注意力机制加速性能三倍于GB300[31] - 搭载Rubin CPX的Rubin机架在处理大上下文窗口时的性能,较当前旗舰机架GB300 NVL72高出最多6.5倍[31] - AI服务器对于PCB需求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结构:GPU加速卡、GPU模组版以及CPU母版[35] - Prismark预测,从2023年到2028年,中国多层板、HDI板、封装基板和挠性板这四大核心产品品类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6%以上[35]
石油石化行业专题研究:化工大扩产,产能如何被消化?
天风证券· 2025-09-24 21:1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2019-2025E年中国石化行业处于集中投产期,多种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增速超过10%/年,虽导致竞争加剧和开工率下滑,但表观消费量仍实现高速增长[1][11][13] - 终端出口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支撑需求,2023-2025年纺服/家具/文体等行业出口价格年降幅2%~7%,但塑料/橡胶/汽车等出口量保持10%以上增速[2][15][16] - 进口替代和出口扩张消化产能,2020-2024年乙烯/PX自给率提升19pct/18pct,分别对应消化949/855万吨产能,占同期新增产能的41%[3][19] - 新兴市场(东盟、非洲)需求崛起,2020-2024年中国对巴西/越南/印尼化学品出口CAGR达17.7%/12.9%/13.7%,高于行业总体8.9%的增速[25][26] - 欧洲和日韩石化产能退出,欧洲2023-2024年关闭1100万吨产能,日韩PX/乙烯负荷率从2019年高点下滑至2024年的61-79%[27][30][31] - 内需温和复苏,2024年社零增速3.5%,2025年1-8月达4.6%,其中国补政策拉动家电/家具零售增速达28.4%/22%[35][36] - 新能源和新兴消费驱动需求,2021-2024年太阳能装机/动力电池产量AAGR为33%/123%,外卖市场2015-2024年CAGR达28%[37][39] 产能与需求分析 - 2019-2025E年乙烯/PP/PX/PTA产能年化增速达16%/14%/20%/14%,但开工率从2020年94%/88%/81%/87%下滑至2024年84%/77%/76%/80%[11][12][14] - 2020-2024年乙烯/丙烯/PX表需年化增速达10.4%/8.8%/8.5%,芳烃链中纯苯/PA6增速达14.5%/12.4%[13] - 行业整体累库有限,2025年7月底成品油/甲醇/PTA等库存处于5年分位值中低位,仅LDPE/LLDPE明显累库[34] 投资建议 - 政策驱动行业:炼油、乙烯、PX、甲醇、炼油副产品(石脑油、石油焦等),推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宝丰能源[42][43] - 市场机制主导行业:涤纶长丝、PTA、己内酰胺,推荐桐昆股份、新凤鸣、恒逸石化[43][44]
长春高新(000661):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天风证券· 2025-09-24 20: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长春金赛药业与ALK-Abelló A/S达成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协议 引进3款产品并获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益至2039年12月31日 [1][2] - 合作产品包括2款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和1款过敏原诊断皮肤点刺试剂盒 具体为安脱达®皮下注射制剂 安刺®皮肤点刺试剂盒和ACARIZAX®舌下片 [2] - 金赛药业将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 注册里程碑4000万欧元及销售里程碑1.05亿欧元 并承担主要临床开发和营销费用 [2] - 中国尘螨过敏患者人群全球最大 但当前接受脱敏治疗患者不足100万人 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3] - 合作有望与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横向拓展产品线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6亿元/141.92亿元/151.61亿元(2025年前值194.88亿元 2026年前值204.25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亿元/25.45亿元/28.09亿元(2025年前值64.24亿元 2026年前值63.86亿元) [3] - 2025年预计EPS为5.86元/股 2026年6.24元/股 2027年6.88元/股 [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E 85.74% 2026E 85.81% 2027E 85.90% [11] - ROE呈下降趋势:2025E 9.60% 2026E 9.62% 2027E 9.53% [11]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20.5元 [5] - 市盈率:2025E 20.58倍 2026E 19.31倍 2027E 17.50倍 [4] - 市净率:2025E 1.98倍 2026E 1.86倍 2027E 1.67倍 [4] - EV/EBITDA:2025E 11.18倍 2026E 10.11倍 2027E 9.25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407.94百万股 流通A股股本399.62百万股 [6] - A股总市值49,156.47百万元 流通A股市值48,154.74百万元 [6] - 每股净资产55.98元 资产负债率18.75% [6] - 一年内股价波动区间79.76元至135.50元 [6]
战争步入智能时代,全领域全产业链演变加速
天风证券· 2025-09-24 20:43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1] 核心观点 - 战争步入智能时代 AI驱动全领域全产业链演变加速[2] - 人工智能加速杀伤链闭合 自上而下战略性重视AI产业发展[2][4] - 2024年全球军事AI和分析市场规模达到1040亿美元 预计2025-2034年CAGR为13.4%[2] - 军工AI体系分层建设 基础设施空间广阔[2] - AI技术催化装备体系无人智能化变革[2]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美国国防部积极与科技公司对接发展军用AI 硅谷科技公司国防订单持续增加[2] - 2023年1月美国国防部更新《自主武器系统指令》 将人工智能武器系统包含其中[19] - 2024年风投背景的国防科技资金达到30亿美元 增长11%[19] - 我国军队信息化主线明确 2024年4月信息支援部队成立[25] - 2025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部署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25] -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5] 技术发展与应用 - DeepSeek v3模型输入费用为每百万Token 0.27美元(缓存未命中)0.07美元(缓存命中) 输出费用为每百万Token 1.10美元[9] - 杀伤链闭合时间从海湾战争的80-101分钟缩短至2020年"项目融合"军事演习的20秒内[15] - 2018年美军提出"马赛克战"概念 从传统"以消耗为中心"转向"以决策为中心"[18] -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三化融合"发展战略(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18] - F35战斗机软件代码用量达2950万行 是F16战斗机(23.6万行)的125倍[58] 产业链投资机会 基础层(算力基础设施) - 截至2025年3月底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48EFLOPS(FP16)[34] - 全球连接器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106.4亿美元 预计2033年达207.44亿美元 CAGR为7.7%[37] - AI服务器电源模组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325亿美元[43] - 建议关注:景嘉微、复旦微电、紫光国微、成都华微、品高股份、中航光电、航天电器、陕西华达、菲利华、新雷能等[3][34][37][40] 技术层(软件与算法) - 军工软件产品采购方式更为灵活 定价体系更为开放[3] - 军事AI大模型包括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 在情报侦察、作战决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8] - 物理AI技术加速具身智能应用 帮助集群作战装备形成战斗力[54] - 建议关注:中科星图、航天宏图、拓尔思、能科科技、索辰科技、格灵深瞳、观想科技、科思科技等[3][49][56] 应用层(装备与系统) 航空领域 - 无人机复材用量提升 部分先进无人机型号碳纤维质量占比有望达60%-80%[86] - 有人-无人协同战斗编队中无人机数量约为有人机的2-6倍[87] - 建议关注:中航高科、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碳纤维) 光启技术、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 中航机载、晶品特装、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国科天成(机载系统) 洪都航空、航天电子、中航沈飞、中无人机、航天彩虹(总装) 航发动力、航发科技、宗申动力(航发)[3][86] 地面装备 - 美国计划到2030年60%的地面平台实现智能化 俄军计划至2025年无人作战系统比例提高到30%以上[97] - 地面无人系统包括无人车系统、机器狗、机器狼等[98] - 建议关注:内蒙一机、晶品特装、建设工业(无人装备) 光电股份、中光学(传感器) 能科科技、科思科技(智能系统)[3][101] 海洋装备 - 水声通信是水下远程信息传输的唯一形式 声呐性能是任务完成度的决定性因素[102] - 海底检测网价值量占比:传感器与传感器搭载平台45% 线缆22% 接驳盒18% 安装15%[106] - 建议关注:中国海防、长盈通、中科海讯(电子水声) 湘电股份、中国动力(电力推进) 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无人平台)[3][107] 市场空间与增长预测 - 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41亿元增长至2029年693亿元 CAGR达33.6%[79] - 电子对抗市场规模从2024年19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47.6亿美元[73] - 全球军事AI和分析市场2025-2034年CAGR为13.4%[2]
食品饮料周报:预制菜概念驱动餐供表现居前,关注双节催化-20250924
天风证券· 2025-09-24 20:43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核心观点 - 预制菜规范化概念驱动餐饮供应链短期表现居前 西贝预制菜舆论事件催化加速预制菜标准出台 利好品牌预制菜企业 [5][16] - 娃哈哈预计2026年用"娃小宗"品牌替代"娃哈哈" 此举或利好农夫山泉等竞品市场份额提升 [5][17] - 白酒板块当前PE-TTM为19倍 处于近10年维度6.99%的合理偏低位置 龙头酒企股息回报已较为可观 [3][14] - 继续看好符合"降本增效"(成本下行+内控效率提升)和"市占率提升"(高成长赛道+拓品类+拓渠道)的强α公司 [5][16] - 推荐三大投资主线:景气度延续条线 H2潜在业绩弹性条线 品类空间条线 [5][16][22] 市场表现复盘 - 9月15日-19日食品饮料板块涨跌幅-2.53% 跑输上证综指(-1.30%)和沪深300(-0.44%) [2][23] - 子板块表现:预加工食品+0.32% 软饮料+0.07% 保健品+0.05% 啤酒+0.03% 零食-1.28% 调味发酵品-2.08% 乳品-2.36% 其他酒类-2.76% 白酒-2.95% 烘焙食品-3.49% 肉制品-3.64% [2][23] - 个股涨幅前五:千味央厨+17.59% 日辰股份+11.45% 味知香+10.79% 交大昂立+10.05% 燕京啤酒+2.55% [26][27] 白酒板块 - 白酒板块周跌幅2.95% 表现弱于食品饮料整体及沪深300 金徽酒(-5.95%) 古井贡酒(-5.74%) 迎驾贡酒(-5.24%)跌幅靠前 [3][14][30] - 酒企已陆续开始双节备货 当前整体消费场景仍相对承压 核心高端酒批价短期略向下 [3][14] - 茅台(原/散)批价分别为1770元/1755元 较上周变动-20元/-25元 普五(八代)批价840元 国窖1573批价840元较上周+5元 [50] - 预计25Q3板块业绩端仍或承压 重点关注双节宴席市场恢复程度 [3][14] 啤酒板块 - 啤酒板块周涨幅+0.03% 青岛啤酒股份+2.7% 燕京啤酒+2.6% 华润啤酒-3.6% [4][15] - 2025年1-8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2683.3万千升 同比下降0.2% 8月产量358.3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4][15] - 中长期看 随着后续促消费政策落地 有望带动啤酒销量和升级速度修复 [4][15] 黄酒板块 - 会稽山周跌幅6.32% 古越龙山周跌幅3.15% [3][14] - 2025年上半年代州黄酒产值2.63亿元 同比增长14.3% [3][14] - 近3年代州黄酒总产能由1.8万吨提升至13万吨 [3][14] - 黄酒单品铺货&动销已进入验证期 [3][14] 大众品板块 软饮料 - 软饮料板块周涨幅+0.07% 农夫山泉+4.0% 东鹏饮料+1.5% 康师傅控股-5.5% [17] - 娃哈哈品牌切换短期内或对渠道信任和市场接受度带来考验 饮料市场或面临新一轮竞争格局演变 [17] 休闲食品 - 休闲食品板块周跌幅-2.15% 零食板块-1.28% [18] - 绝味食品因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18] - 西麦食品计划三年内做到中国有机燕麦头部品牌 布局礼品渠道和药食同源粉类产品 [18] 调味品 - 调味品板块周跌幅-2.08% 日辰股份涨幅居前 [19] - ST加加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9] - 25年调味品部分企业有望享受成本红利 利润弹性有望释放 [19] 餐饮供应链 - 预加工食品周涨幅+0.32% 烘焙食品周跌幅-3.49% [19] - 随着促消费政策落地 行业需求有望回暖 带动估值修复 [19] 乳制品 - 乳品板块周跌幅-2.36% [20] - 2025年9月18日生鲜乳主产区平均价3.03元/公斤 同比+0% 降幅持续缩窄 [20] - 预计产能端有望在Q3加速去化 [20] 保健品 - 保健品板块周涨幅+0.05% 交大昂立+10% ST春天+2% 百合股份+1% [21] - 仙乐健康泰国产业园奠基 建成后年产能将达24亿粒营养软糖 [21] - 长期看好中游代工企业集中度提升&研发及成本优势凸显 [21] 板块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20日食品饮料板块动态市盈率21.5倍 位于一级行业第22位 [31] - 子板块估值:其他酒类56.99倍 保健品44.33倍 零食34.60倍 软饮料29.53倍 调味发酵品28.93倍 [31] - 预制加工食品本周估值涨跌幅最大(+0.33%) 肉制品本周估值涨跌幅最小(-3.63%) [31] 行业数据跟踪 产量数据 - 2025年1-8月啤酒产量2683.3万千升 同比下降0.2% [4][15] - 8月啤酒产量358.3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4][15] 成本数据 - 2025年9月18日生鲜乳主产区平均价3.03元/公斤 同比+0% [20] - 白砂糖 猪肉 大豆 棕榈油 大麦 瓦楞纸 聚酯瓶片等原材料价格均有跟踪 [41][42][44][46][49] 渠道数据 - 卤制品门店:绝味食品10725家 紫燕食品5315家 周黑鸭2551家 [73] - 休闲食品门店:赵一鸣5854家 来伊份2934家 良品铺子2262家 零食有鸣1821家 三只松鼠220家 [73]
政策与大类资产配置周观察:风险平衡式降息落地
天风证券· 2025-09-24 19:14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9月1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 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当前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就下 阶段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战略指引。通话是务实、积极、建设性的。 国内外政策导向分析 上周(9.15-9.19)海外政策聚焦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关于TIKTOK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 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美联储9个月后重启降息。 上周(9.15-9.19)国内政策主要聚焦于《求是》发表总书记文章《纵深推进全 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李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 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货币财政方面,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招标操作 并开展6000亿元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央行召开党委会总结全系统深入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资本市场方面,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债券购回业务优 化新规;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产 业方面,商务部等部委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关于加 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