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健康(00241)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健康:费率改善带动FY24净利超预期增长,FY25净利有望维持高增速
浦银国际证券· 2024-05-29 11: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阿里健康"持有"评级,目标价4.0港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FY24收入同比增长1%至270.3亿元,增速平缓主要受FY23疫情相关产品销售高基数影响 [2] - 但在收入增速较缓下,公司经调整净利同比增长91%至14.4亿元,增长强劲,主要得益于自营业务中非疫情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履约费用率下降 [2] - 公司指引FY25收入增速≥15%,净利率将由FY24的3.3%提升至约5%,对应净利同比增速有望≥76% [2] 财务数据总结 - FY24收入/经调整净利分别同比+1%/+91% [2] - FY25收入增速≥15%,净利率提升至约5% [2] - 公司4-5月收入增长向好,预计中报可更明确看到收入增长回暖 [2] 行业对比 - 阿里健康FY24-26E收入复合增速13%,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5] - 阿里健康FY24-26E P/S估值1.5-1.3x,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相当 [5] 风险提示 - 未提及 [2]
阿里健康(0024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5-27 21:04
公司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27,026.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略增1.0%[1] - 公司淨利潤达到883.1百万元,同比增长64.6%[8] - 公司将持续为亿万家庭提供普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云药房”、“云医院”和“云基建”战略[27] - 公司在中国主要经营,一直保持稳健的流动资金状况,董事会密切监督流动资金状况以满足资金需求[54] - 公司全职员工人数为1,435人,员工成本为1,097.3百万元,公司政策为维持具竞争力的薪酬架构[56] 阿里健康业务 - 阿里健康醫藥電商平台天貓健康平台年度活躍用戶達到3億,同比增長28%[13]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3,739.2百萬元,同比略升0.6%[18]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來自個人護理、保健、按摩器材行業的收入同比增長超50%[19]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來自護具(器械)的收入同比增長68.3%[19]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在線庫存單位(SKUs)實現雙位數增長[18]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在線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保持穩定,累計會員數增長至7,700萬,ARPU同比增速17.2%[18]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來自護具(器械)的收入同比增長68.3%[19] - 阿里健康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達人民幣957.8百萬元,同比增長2.6%[22] - 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效率,新增慢病管理领域至23个疾病领域[23] - 碼上放心追溯平台业务稳健发展,与头部运营企业建立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链路[24] - 阿里健康基于电商积累的医疗品知识库创建大模型,提升客服用户满意度和准确度[25] 财务状况 - 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年度的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1,437,928千元,较2023年的753,615千元有显著增长[48]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079,832千元,较2013年的255,690千元有显著增长[49]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880,900千元,主要由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增加导致[50]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982,395千元,主要用于收购共同控制的附属公司和支付租金本金部分[51]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无借款余额,因此没有资本负债比率[52]
阿里健康(0024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19 17:59
业绩总结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收入达到约人民币12,956.0百万元,同比增长12.7%[1] - 期内利润约为人民币445.1百万元,同比增长172.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2,956,000千元,同比增长12.7%[4] - 毛利为2,868,668千元,同比增长24.7%[4] - 本期间利润为445,143千元,同比增长172.2%[4] 用户数据 - 天猫健康平台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服务于超过3.2万商家,人均年度健康品购买频次及消费金额持续攀升[2] - 线上自营店的用户会员数量已达7,700万,同比增长21.0%[2] - 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21万人[8] 未来展望 - 与全球藥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同探索数字化健康领域的长期价值[14] - 阿里健康将持續依託醫藥自營業務、天貓健康平台及新零售業務相結合的運營模式[25] - 阿里健康将基於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深度理解,深挖醫療健康服務場景,探索醫療健康服務創新模式[2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本集团持续升级迭代医疗健康服务体验,与本集团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医师、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21万人[3] - 与第一三共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在多个疾病领域持续为患者提供数字化的科普、预防、问诊、购药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提出提升健康服务消费,发展「互联网+醫療健康」[7] - 2023年10月,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现场检查指南》,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品生产全过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7]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已采纳股份獎勵計劃,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獎勵[55] - 公司已追溯性採用香港會計準則第12號(修訂本),对公司无任何影响[72]
阿里健康(0024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8 17:00
集团财务总体情况 - 报告期内集团总收入达约1295.6亿元同比增长12.7%[2] - 报告期内毛利约为286.87亿元毛利率为22.1%[2] - 报告期内期内利润约为44.51亿元同比增长172.2%[2] - 集团总收入为12956.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1295.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2.7%主要因医药自营业务及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快速增长[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86.866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4.7%[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为22.1%较2022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3607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主要因投资处置收益增加[24] - 2023年上半年收入1295.6万元销售成本1008.7332万元毛利286.8668万元[4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33.6078万元运营开支中履约124.8808万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86.9376万元行政开支16.9531万元产品开发开支31.9314万元其他开支及亏损10.5802万元财务费用0.2453万元[4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48.1271万元所得税开支3.6128万元期内利润44.5143万元[45]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为人民币3.30分摊薄为人民币3.29分[45]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83.0812万元[4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产品收入为10842508千元2022年为9627169千元[65]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提供服务收入为2113492千元2022年为1873400千元[65]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为11446663千元2022年为10081462千元[67]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1021241千元2022年为999769千元[67]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488096千元2022年为419338千元[67]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203859千元2022年为145827千元[68]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金为58156千元2022年为60846千元[68]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负债利息为2453千元2022年为3362千元[69]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商品成本9116014千元2022年同期为8200105千元[71]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提供服务成本967577千元2022年同期为925200千元[71]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利润扣除各项后为572590千元2022年同期为630303千元[71]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费用为36128千元2022年同期为10466千元[72]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445891千元2022年同期为162194千元[74]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3512923035股2022年同期为13508899419股[74]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以总成本27389千元收购物业及设备2022年同期为4753千元[76]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635381千元较3月31日的606627千元增加[77] - 2023年9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3458787千元较3月31日的3714047千元减少[80] - 2023年9月30日应收阿里巴巴集团附属公司款项约208017千元较3月31日的192106千元增加[78] 天猫健康平台相关 - 天猫健康平台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服务超3.2万商家较2022年9月30日增加逾4000个[3] - 天猫健康平台服务品类拥有超6400个SKUs较去年同期增加超1600个[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运营的天猫健康平台服务品类拥有超6400万个SKUs较去年同期增加超1600万个[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运营的天猫健康平台服务超3.2万商家较截至2022年9月30日增加逾4000个[9] 线上自营店相关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线上自营店用户会员数量达7700万同比增长21.0%[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线上自营店用户会员数量达7700万同比增长21.0%[6][10] 专业人员签约相关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与集团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21万人较同期末增加超3万人[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与集团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21万人较同期末增加超3万余人[6][12] 小鹿中医相关 - 小鹿中医已在全国签约合作医馆逾500家[3] - 小鹿中医调剂中心达到100家覆盖26个省和直辖市[3] - 小鹿中医已在全国签约合作医馆逾500家注册中医师超11万名药品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调剂中心达100家覆盖26个省和直辖市[14] 业务发展相关 - 集团进一步深化与全球药企战略合作[10] - 集团在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5个城市为用户提供绿箱子送货上门增值服务[11] - 码上放心平台已与400多家头部药企达成合作关系并和100多家头部药企围绕追溯码拓展合作[15] - 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项目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在16个省57个县超870个乡镇开展70场义诊联动113家医疗单位[16] - 公司秉承5年内成为服务5亿人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公司愿景[17] 成本与开支相关 - 报告期内履约支出为12.48808亿元较同期增加2.74317亿元[25] - 报告期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8.69376亿元较同期增加1048.6万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7.5%降至6.7%[26] - 报告期内行政开支为1.69531亿元较同期减少380.7万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1.5%降至1.3%[27] - 报告期内产品开发支出为3.19314亿元较同期减少467.2万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从2.8%降至2.5%[28] 利润分配与合资联营相关 - 报告期内应占合资公司利润为158.8万元同期为1995.2万元[29] - 报告期内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977.9万元较同期减少978.8万元[30] - 报告期内集团利润额为4.45143亿元同期经重述后为1.6350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42473亿元同期为3.51587亿元[31] 现金流量相关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9745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为109.17171亿元[34]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9.10177亿元[36] - 报告期内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9.79406亿元[37] - 报告期内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011.2万元其中支付租赁本金1669.6万元支付回购股票款1358.7万元[38] 人员与雇佣相关 - 2023年9月30日全职雇员人数为1547人(2023年3月31日为1560人)报告期内总员工成本为5.726亿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6.303亿元)[42] 投资相关 - 2023年9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约为4.084亿元(2023年3月31日余额无)[43] - 报告期内集团无重大投资无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公司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44] 财务报告相关 - 报告期按照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49] - 编制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采纳的会计政策与编制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基本一致[50]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费用为806千元2022年为1533千元[56]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806千元2022年为1533千元[56] - 报告期内中期业绩未经审核已由审核委员会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阅[86]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已采纳不逊于标准守则的证券交易守则董事均确认遵守[83] - 报告期内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条文除特定角色兼任及管理资料提供情况[82] - 公司认为特定人员兼任主席和CEO可确保领导一致提高决策效率[82] - 公司按业务需求不定期向董事会提供业务资料并召开特别会议[82] - 董事会成员包括不同类型董事人员[87] 股份相关 - 2023年5月及6月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以1502万港元(1358.7万元人民币)购买318万股公司股份用于履行股份奖励[84] - 报告期内除特定情况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84] 财务状况变动相关 - 自2023年7月13日发布年报以来除已披露情况外集团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85] 报告发布相关 - 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给股东并在相关网站登载[87]
阿里健康(0024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13 17:01
公司业务发展 - 阿里健康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指导方向,持续推动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5] - 阿里健康形成了从看病、购药到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模式,天猫健康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接近3亿人,人均年度健康品消费金额持续攀升[5] - 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秉持合规合法原则,将有温度的、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带给每一位用户[5] - 阿里健康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下,积极投身防疫、抗疫前线,配合各地政府精准投放药品物资,服务百姓购药需求[7] - 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持续优化线上解决方案,提升传统医疗资源服务效率,服务慢病患者近900万人,同比增加35.2%[7] - 阿里健康与各省市藥監體系深度合作,推进藥品掃碼追溯,发布中文醫學術語集,为未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医学健康应用奠定基础[7] - 阿里健康推出“安心行动”,提供发热问诊、关爱专科、慢病守护、用药咨询、码上放心等五项安心举措,为用户提供专业支持和安心陪伴[8] - 阿里健康构建“5年内,成为服务5亿人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愿景,打造以数据采集与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与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新版图[8] - 公司已服务逾2.8万个商家,倉儲物流方面持续完善智慧供應鏈體系[11] - 公司与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医师、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万人,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40万次[11] - 公司醫藥電商業務持续推进全品类、全场景的醫藥服務平台建设[12] - 阿里健康与全球知名药企展开战略合作,共建19大“健康关爱中心”,为患者提供数字化的全链路全场景服务[15] - 阿里健康持续提升医疗健康专业服务体验,与近20万执业医师、药师和营养师合作,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40万次,业务收入达人民币933.5百万元,同比增长45.7%[19]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为26,763.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11] - 公司醫藥自營業務收入达到人民币23,591.6百万元,同比增长31.7%[1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过1.3億[11] - 公司醫藥自營用戶会员数量已达7,500万,同比增长47.4%[11] - 天貓健康平台的年度活躍用戶已近3億,人均年度健康品消费金額持续攀升[11] - 毛利为人民币5,701,334,000元,同比增长38.8%,毛利率为21.3%[33] - 本集团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33,486,000元,同比增长45.7%[32] 资金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917,171,00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无借款余额,因此没有资本负债比率[48] - 公司于2023年3月31日无重大或潜在负债,也没有抵押任何资产以获取银行贷款[49] - 公司在中国主要经营地点审慎管理流动资金,保持稳健的流动资金状况[50] - 公司表示除少量现金外,大部分现金及银行存款以港元、人民币和美元计价,未采取外汇对冲政策[51] 股权结构及治理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57.05%的股份[106] - 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持有本公司33.73%的股份[109] - Uni-Tech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持有本公司5.75%的股份[110]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登记股份及相关股份中的权益或淡仓[102] - 公司已向公众发行股本中至少有25%由公众持有[170] - 公司核数师在过去三年未发生变动,将提请股东大会续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核数师[171] - 公司董事未涉及任何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中的权益,也未涉及其他利益冲突[168]
阿里健康(0024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5-23 22:2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财年总收入达到约人民币26,763.0百万元,同比增长30.1%[2][5] - 公司总营收为26,763.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7] - 公司2023年收入为26,763,016,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19][20] - 公司2023年收入为26,763,016千元,同比增长30.1%[46]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267.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57] - 公司2023年毛利为5,701,334,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8%,毛利率为21.3%[19][24] - 2023年毛利为5,701,334千元,同比增长38.8%[46] - 公司2023年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751,369,000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394,259,000元人民币[32]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人民币534,263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亏损人民币265,941千元[34]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751,369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亏损人民币394,259千元[34] - 2023年净利润为534,263千元,相比2022年亏损265,941千元实现扭亏为盈[46]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95分,相比2022年每股亏损1.97分显著改善[46] - 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533,407千元,相比2022年亏损265,555千元有显著改善[68] 医药自营业务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约人民币23,591.6百万元,同比增长31.7%,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3亿[3] - 医药自营用户会员数量达7,500万,同比增长47.4%[3]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23,591.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7] - 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3亿,同比增长2,000万人[7][9] - 医药自营用户会员数量达7,500万,同比增长47.4%[7][9] - 公司2023年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为23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57] - 公司2023年销售产品收入为22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58]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人民币933.5百万元,同比增长45.7%[4] - 公司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40万次,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万人[4] - 公司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近900万,同比增长35.2%[4] - 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万人[7]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人民币9.335亿元,同比增长45.7%[1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2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万余人[13] - 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超过40万次[13] - 本财年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已近900万,同比增长35%[14] - 公司2023年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9.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57] - 公司2023年提供服务收入为4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58] 物流与供应链 - 公司已实现22地39仓的配送网络,其中药品仓28个[3] - 公司已实现22地39仓的配送网络,仓储物流效率大幅提升[7][10] - 履约支出为2,907,137,0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12.3%[26] 用户与市场 - 天猫健康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近3亿,服务超过2.8万个商家[3] - 天猫健康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近3亿,服务商家超过2.8万个[7][11] - 天猫健康平台孵化了10个规模超50亿的赛道,包括彩色隐形眼镜、血糖用品等[12] - 公司持续提升7×24小时的科室化用药指导能力,用户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7][10] - 公司通过“云基建”、“云药房”和“云医院”为亿万家庭提供普惠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7] - 小鹿中医已拥有注册中医师超过10万,报告期内服务近百万患者[15] - 码上放心平台已与300多家头部药企达成合作关系[15] - 公司已与超过7,000家公立和民营体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4] - 公司累计帮助培训心血管介入医生3,744名,累计线上学习时长超过86,000小时[16] - 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平台项目已覆盖15个省31个县,累计通过义诊筛查等覆盖超过14,000名儿童[17] - 公司将持续扩大疫苗服务供给,提升疫苗接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18] 成本与支出 - 2023年销售商品成本为18,814,630千元,同比增长28.5%[65] - 2023年提供服务的成本为2,031,341千元,同比增长17.9%[6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768,675,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27] - 产品开发支出为677,822,000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29] - 2023年本年度税项支出总额为16,731千元,同比增长24.6%[66]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917,171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10,547,851千元有所增加[35]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55,690千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424,363千元有所下降[36]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532,436千元,主要由于定期存款增加和收购活动[38] - 公司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1,278千元,主要用于支付租赁本金和回购股票[39] - 公司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917,171千元,同比增长3.5%[49]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833,765千元,同比增长3.5%[49]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5,437,444千元,同比增长12.8%[49]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173,707千元,同比增长7.6%[50] - 应收账款中应收阿里巴巴集团附属公司款项为人民币192,106,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62,165,000元大幅增加[72] - 应收账款总额为人民币578,083,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501,700,000元增长15.2%[73]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从2022年的人民币26,720,000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28,544,000元[73] - 应付账款总额为人民币3,714,047,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3,528,597,000元增长5.3%[73] - 应付账款中应付阿里巴巴集团附属公司款项为人民币843,047,000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492,580,000元减少43.5%[73] 其他财务信息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30,442千元,同比增长57.6%[63] - 2023年政府补助金为83,033千元,同比增长9.8%[63] - 2023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为47,917千元,相比2022年的162,062千元大幅下降[63] - 2023年视作出售联营公司权益的收益为41,474千元,相比2022年的381,392千元大幅下降[63] - 公司2023年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4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报告期末期股息[45]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的受托人在2022年10月以总代价90,000,000港元购买25,258,000股公司股份[76] -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朱顺炎自2020年3月16日起兼任两职,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助于确保领导一致性和决策效率[74]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5] - 公司年度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初步业绩公告中的财务数据相符[77]
阿里健康(0024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22 16:33
财务业绩 - 收入约为人民幣11,500.6百萬元,同比增長22.9%[4] - 醫藥自營業務收入達到約人民幣10,081.5百萬元,處方藥業務收入增長46.2%[4] - 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2億[4] - 實現扭虧為盈[4] - 醫藥自營業務收入達約人民幣10,081.5百萬元,同比增長24.2%,其中處方藥業務收入增長46.2%[7] - 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2億,較去年同期增加超3,000萬人[7] - 報告期內,阿里健康的醫藥自營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00.81億元,同比增長24.2%[20] - 醫藥電商平台業務收入為9.99億元人民幣[21] - 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為4.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9%[22] - 毛利為23.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23.0%,毛利率為20.0%[23] - 履約費用占醫藥自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7%,較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25] - 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8.59億元人民幣,較同期下降12.7%[26] - 經調整後利潤淨額為3.50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經調整後虧損2.83億元人民幣[31][33] - 報告期內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為人民幣5.04億元[36] - 報告期內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人民幣7.37億元,主要用於定期存款增加和收購活動[37] - 報告期內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人民幣1,601萬元,主要用於支付租賃本金[38] - 公司於2022年9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人民幣112.55億元[35] - 公司無借款餘額,無資本負債比率[38] - 公司外匯風險較小,主要資產負債以人民幣計值[40] - 公司於2022年9月30日的全職員工人數為1,581人,總員工成本為人民幣6.30億元[41] 股權激勵 - 與本集團簽約提供在線健康諮詢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營養師合計近18萬人[5] - 已獲授權在天貓平台承接管理或開設近1.4萬家品牌旗艦店[6] - 自營業務深度運營了17大「健康關愛中心」,覆蓋心血管、皮膚、腫瘤等疾病領域[8] - 建成亞洲最具規模之一的數字化單體藥品倉杭州塘棲倉,日均最大發貨能力可達到100萬單[9] - 天貓醫藥平台供給側品類不斷豐富,合作商家數和SKU持續保持增長,已服務於逾20,000個商家[10] - 在廣州、遼寧等地取得醫保雙通道資質,進一步提升藥品的可及性以及參保人員就醫購藥的便捷性[11] - 與簽約提供在線健康諮詢服務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營養師合計近18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萬餘人[12] - 服務的慢病用戶人數已達到730萬,同比增長46%,人均用藥時長和用戶復購率亦持續快速攀升[13] - 持續為用戶提供包括中醫、體檢、核酸檢測、問診、掛號、疫苗等在內的線上線下一體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12] - 「小鹿燈」兒童重疾救助平台在報告期內擴充救助病種,覆蓋了221種先天疾病和上百種後天疾病[16] - 阿里健康將繼續秉承長期主義價值觀,通過互聯網和科技創新手段為用戶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17] - 公司於2022年6月15日向高級管理人員授予了1,290,125份認股權和516,05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8] - 公司於2022年6月15日向高級管理人員授予了283,250份認股權和113,30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8] - 公司於2022年6月15日向高級管理人員授予了1,062,750份認股權和425,10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2022年特別授權項下仍有涉及合共399,780,299股相關股份的股份獎勵可授出[4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授出的認股權和受限制股份單位合計為5,106,875股和1,299,942股[48] - 公司授予員工的認股權和受限制股份單位總數分別為10,807,500份和59,019,688份[49] - 公司於2022年6月15日新授予4,707,625份認股權和67,205,35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9] - 公司於2022年9月15日新授予5,823,302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9] - 公司聯屬公司的員工獲授的認股權和受限制股份單位總數分別為500,000份和924,600份[49] - 公司在2022年3月31日和2022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認股權和受限制股份單位分別為10,807,500份和59,019,688份,以及500,000份認股權和924,60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9] - 公司在報告期內已行使2,313,500份認股權,已失效或取消的認股權和受限制股份單位分別為312,500份和10,389,445份[49] - 公司在報告期內已歸屬14,632,826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9] - 公司聯屬公司的員工在報告期內已失效136,90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已歸屬276,050份受限制股份單位[49] - 公司使用二項式模型估算認股權的公允價值,需要對預期波動率、預期股息收益率、行權倍數、無風險利率和預期放棄率等輸入值進行估計,存在主觀性和不確定性[51] 股東結構 - 阿里巴巴集團持有本公司57.05%的股份[60] - Perfect Advance Holding Limited持有本公司22.96%的股份[60] - 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本公司22.96%的股份[60] - 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持有本公司33.73%的股份[60] - Uni-Tech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持有本公司5.75%的股份[60] 融資及投資 - 本公司於2020年8月完成配售新股籌集資金約10,000百萬港元[63][64] - 配售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發展醫藥健康產品全渠道業務及醫療健康服務、進一步發展數字基建及創新業務[65] - 未動用的配售所得款項淨額預計將於2024年3月31日至2027年3月31日期間全部使用完畢[65] - 本公司於報告期內未購買、贖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證券[62] - 公司於2022年10月通過受託人以9,000萬港元購買2,525.8萬股公司股份[43] 其他 - 天貓醫藥平台服務品類擁有超過100萬SKUs,服務於超過2.7萬商家[4] - 杭州塘棲倉日均最大發貨能力可達到100萬單[4] - 為有健康需求的用戶提供全面的互聯網綜合健康管理解決方案[6] - 秉承讓醫療健康普惠可及的初心,持續在大健康領域鞏固夯實既有優勢業務基礎[5] - 通過不斷豐富非藥品類供給,以及趨勢品類的打造,服務的非藥用戶數量同比顯著增長[8] - 阿里健康自主開發的「碼上放心」追溯平台業務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已與300多家頭部藥企達成合作關係[15]
阿里健康(0024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05 17:13
业务发展与行业趋势 - 阿里健康作为行业排头兵,在报告期内提质增效、快速发展[4] - 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健康行业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迎来更大发展空间[4]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政策为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健康发展提供支持[4] -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和《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为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提供新指引[4] - 阿里健康将依托领先的数字技术和数字运营能力,以"云基建"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为亿万家庭提供普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4] 业务运营情况 - 阿里健康自营药品次日达配送服务量占比达到76%[5] - 阿里健康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约人民币670.2百万元,同比增长98.9%[5] - 小鹿中医拥有注册中医师7.6万人,同比增加36%,近40%的医生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累计服务近1000万患者[6] - 阿里健康与熙牛医疗打造的「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帮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旗下四个临床院区核心信息系统全部上「雲」[8] - 阿里健康在MSCI(明晟)ESG评级结果由BBB级提升至A级,为中国内地同行业最高水平[8] - 阿里健康通过「醫蝶谷一起學」项目培训420多家县级医院近万名基层医生[8] - 阿里健康通过「小鹿燈」平台帮助重疾患儿及其家庭[8] - 阿里健康发起线上义诊,数千名医生积极响应服务居家患者[8] - 阿里健康上线「防疫专区」,方便用户购买慢病用药、常用药、防护用品等需求[8] - 天猫医药平台合作商家数达到2.6万家,SKU数量大幅增加至超过4,400万[5] 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到人民币20,577.6百万元,同比增长32.6%[10]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7,911.1百万元,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05.2%[13] - 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1亿[13] - 下半财年经调整亏损淨额较上半年显著收窄[10] - 自营药品次日达配送服务量占比达到76%[14] - 与本集团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近16万人[11] - 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达30万次[11] - 天貓医药平台服务品类超过4,400万个SKUs,服务商家超过2.6万[10] - 与上百家知名药企形成深度合作[14] - 已实现与数千家品牌方的深度合作[14] 医保及检测服务 - 公司持續發展醫保線上渠道支付,已在23個城市上線多模式、多支付方式的線上線下醫保購藥試點[18] - 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達約人民幣670.2百萬元,同比增長98.9%[19] - 服務的慢病用戶人數已達到650萬,同比增長119%[20] - 公司所展開的檢測服務已服務於近300萬用戶,並與數千家疫苗接種機構展開合作[21] - 公司的掛號成功率持續穩步提升,號源已經覆蓋了近6,000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的覆蓋率超過80%[21] - 小鹿中醫已擁有註冊中醫師達到7.6萬,已累計服務近1,000萬患者[21] 社会责任与创新 - 公司「碼上放心」的追溯平台合作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200%[22] - 公司發起的「醫蝶谷一起學」基層醫生培訓項目已覆蓋超420家縣級醫院的近萬名基層醫生[23] - 「小鹿燈」兒童重疾救助平台已覆蓋11省17縣,3,000多名患兒已經過初篩[23] - 公司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抗疫義診活動,並向一線醫護人員捐贈防疫物資[23] 财务数据 - 收入同比增长32.6%,达到人民币20,577,616,000元[28] - 醫藥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5%,達到人民幣17,911,088,000元[29] - 醫療健康及數字化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8.9%,達到人民幣670,196,000元[33] - 毛利同比增長13.6%,達到人民幣4,107,993,000元[34] - 毛利率下降至20.0%,主要由於較高毛利的醫藥電商平台業務收入佔比下降、醫藥自營業務毛利率降低以及處方藥業務快速增長[34] 未来发展规划 - 本集團將持續拓展新用戶和新品類,提升醫療健康專業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便捷的購物體驗和專業醫藥服務[26] - 本集團將致力於以「雲基建」為基礎,「雲藥房」為核心、「雲醫院」為引擎,為億萬家庭提供普惠便捷、高效安全的醫療健康服務[26] - 本集團將不斷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探索與實踐,提升醫療健康專業服務能力[26] - 本集團將持續在醫療服務本地化領域的探索,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26] 财务分析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加121.6%,主要由于视作出售联营公司权益的收益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收益[35] - 履约费用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约0.6个百分点,反映了公司在仓储、物流及客服等方面运营效率的提升[3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加62.1%,主要用于天猫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大药房品牌建设、线上B2C药品销售市占率提升以及创新业务运营人员投入[37] - 行政开支同比增加34.6%,主要由于业务增长导致管理人员成本、后台支持和专业费用增加[38] - 产品开发支出同比增加72.0%,主要用于医药自营业务精细化运营、用户体验、处方药合规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39] - 应佔联营公司亏损同比增加,主要由于部分联营公司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度推迟以及处于转型或成长阶段[40] - 经调整后虚损净额为3.94亿元,主要由于医药自营业务利润率下降、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品牌建设和创新业务投入[40,41,42]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48亿元[4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24,363,000元[4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幣1,872,308,000元[4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幣58,628,000元[49] - 于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借款余额,无资本负债比率[5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全职员工人数为1,849人,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幣1,303.2百万元[51] 重大事项 - 报告期内,集团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53] - 集团致力推广环保业务实践,鼓励节约资源[55] 公司治理 - 本集團已獲得相關規管機構簽發對其中國業務營運屬重大的所有牌照、批准及許可證[57] - 本公司於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並無購買、贖回或出售本公司任何上市證券[58] - 本公司於2020年8月完成配售新股份,籌集所得款項淨額約為99.64億港元[59][60][61][62][63] - 本集團計劃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發展醫藥健康產品全渠道業務及醫療健康服務業務、進一步發展數字基建及創新業務[62][63] - 本集團預計將於2024年3月31日至2027年3月31日期間悉數動用未動用的配售所得款項淨額[62][63] - 本集團將持續密切關注市場及經濟環境的未來發展,以優化資源運用及動用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的時間表[63] 关联交易 - 阿里健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與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簽訂雲計算服務協議,年度上限為人民幣170百萬元[94] - 根据2022年委託服務框架協議及2023年委託服務框架協議,本集團向淘寶集團提供商戶相關外包及增值服務[96] - 根據2022年平台服務框架協議及2023年平台服務框架協議,本集團通過阿里巴巴控股相關主體營運的在線銷售平台營銷及銷售產品或服務[97] - 根據2022年代理協議及2023年代理協議,本集團收取來自阿里媽媽及其聯屬公司的激勵費用[98][99] - 根據2022年物流服務框架協議,公司與杭州菜鳥訂立協議,由菜鳥集團向公司提供物流服務[100] - 根據2022年共享服務協議,阿里巴巴服務供應商向公司提供共享服務[103] - 根據2021年至2023年框架技術服務協議,天貓主體向公司提供藍帽子技術服務[104] - 根據2022年框架技術服務協議,天貓主體向公司提供軟件技術服務[105] - 根據2022年供貨及採購框架協議,本集團於阿里巴巴集團運營的平台及店舖向其供應及/或採購多項產品[111] - 根據2022年廣告服務框架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向本集團提供廣告服務[113] - 根據2022年軟件服務框架協議,本集團向淘寶集團提供軟件服務[114] 结构性合约 - 公司通过结构性合约维持对营运公司的有效控制权并获取其经营业务的所有经济利益[124] - 营運公司弘雲久康和阿里健康河北的注册资本分别为人民幣4,000万元和1,000万元[119] - 弘雲久康共有11家附属公司,主要从事网络医院服务、健康相关技术服务等业务[122] - 根据独家服务协议,营运公司委托公司附属公司阿里健康(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并支付服务费[125] - 根据借款协议,公司附属公司阿里健康(中国)向营运公司的注册所有人提供免息贷款,用于向营运公司注资[127] - 根据股权质押协议,营运公司的注册所有人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健康(中国),作为履行合同义务和偿还贷款的担保[128] 风险管理 - 本公司已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81] - 本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支持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184] - 本公司遵循稳健的风险偏好原则,将业务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有机结合[184] - 本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分为治理层、管理层和执
阿里健康(00241)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17 20:00
收入与增长 - 公司2021年中期总收入为人民币93.577亿元,同比增长30.7%[5] - 医药电商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129.3百万元,同比增长31.1%[7]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8,119.0百万元,同比增长34.5%[8] - 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7.3%[8]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0.7%,达到人民币93.577亿元[23][24]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5%,达到人民币81.189亿元[25]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2%,达到人民币10.102亿元[26]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28,464,000元,同比增长13.9%[27] - 公司2021年中期收入为9,357,715千元,同比增长30.6%[80]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国内地收入为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97]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香港收入为3.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6%[97]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总收入为9,357,715千元,同比增长30.6%[101]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为8,118,994千元,同比增长34.5%[101]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1,010,257千元,同比增长9.2%[101]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为228,464千元,同比增长13.9%[101] - 销售产品收入为7,664,374千元,同比增长34.2%[103] - 提供服务收入为1,693,341千元,同比增长16.6%[103] - 银行利息收入为85,029千元,同比增长37.0%[104] - 政府补助金为32,494千元,同比增长123.0%[104] 业务发展 - 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81.19亿元,其中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127.3%[5] - 公司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9000万[5] - 自营次日达时效由上财年末的50.1%提升至60%[5] - 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14万人,较上财年末增加8万余人[5] - 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超25万次[5] - 公司已覆盖数千家社区医院接种点,积累了数量庞大的活跃家庭健康管理者用户[5] - 公司正式收购小鹿中医,依托核心中医资源继续在互联网中医领域深耕[5] - 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9,000万[8] - 次日达配送时效由上财年末的50.1%提升至60%[9] - 慢病用户人数达到500万,同比增长170%[10] - 已服务于逾2.5万个商家,较半年前增加3,000个[11] - 库存数量超过4,000万个SKUs,较半年前快速增加700万个[11] - 实现18个城市“网上下单买药、医保线上支付、快递配送到家”的便捷购药服务[12] - 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约人民币2.285亿元,同比增长13.9%[13] - 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14万人,较上财年末增加8万余人[13] - 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超25万次[13] - 医鹿APP月活跃用户数超过200万[15] - 挂号成功率同比提升74.2%[14] - 已与超过5,500家公立和民营体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6] - 码上放心追溯平台业务从药品生产领域进一步渗透到流通领域[17] - 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平台已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23个重点县域优先开展出生缺陷救助[18] - 患者援助小程序已覆盖药品项目27个,帮助上百位罕见病患者找寻并申请境外药物[18] - 公司正式并购小鹿中医,推动互联网中西医协同服务平台建设[19]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打造更多创新业务模式[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医+药+险”的构建,形成互联网医疗的服务闭环[21] - 公司联合零氪科技推出肿瘤数字化创新医疗服务,提升疾病治疗与服务水平[20] - 并购小鹿中医产生收入人民币28,649,000元[27]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非流动资产在中国内地为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9%[99]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非流动资产在香港为1.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1%[99]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的营销服务收入为367,814千元,同比增长172.4%[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收入为70,995千元,同比增长3,445.3%[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杭州菜鸟的物流及仓库服务收入为138,861千元,同比增长35.6%[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支付宝的支付服务收入为32,512千元,同比增长4.9%[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天猫主体的技术服务收入为405,610千元,同比增长8.9%[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淘宝控股的技术服务收入为127,470千元,同比增长65.8%[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向淘宝控股提供的外包及增值服务收入为51,005千元,同比增长8.4%[142] - 阿里健康与阿里妈妈续签2022年代理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5] - 阿里健康与阿里巴巴控股续签2022年共享服务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5] - 阿里健康与阿里巴巴控股续签2022年平台服务框架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5] - 阿里健康与阿里云续签2022年云计算服务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7] - 阿里健康与菜鸟集团续签2022年物流服务框架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7] - 阿里健康与支付宝续签2022年支付服务框架协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止,为期一年[147] - 阿里健康与天猫主体续签2021年至2023年框架技术服务协议,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止,为期三年[147] - 阿里健康与天猫主体续签技术服务协议,收取目标业务II软件服务费总额的50%[148] - 阿里健康与淘宝控股续签技术服务协议,收取药品销售交易软件服务费的40%和非药品销售交易软件服务费的50%[148] - 阿里健康与杭州心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及采购框架协议,期限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49] - 阿里健康与口碑(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签订口碑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49] - 阿里健康与淘宝控股续签委托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50] - 阿里健康与淘宝中国续签溯源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50] - 阿里健康与淘宝控股续签软件服务框架协议,期限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150]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26.0%下降至20.0%[2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同比增长170.5%,达到人民币3.863亿元[2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长93.4%,达到人民币9.837亿元[23] - 产品开发支出同比增长40.7%,达到人民币3.227亿元[23] - 毛利为人民币1,870,775,000元,毛利率为20.0%,去年同期为26.0%[2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386,364,000元,同比增长170.5%[29] - 履约支出为人民币979,811,000元,同比增长30.7%[30]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983,714,000元,同比增长93.4%[31]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70,531,000元,同比增长19.2%[32] - 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322,750,000元,同比增长40.7%[33] - 应占合资公司利润为人民币1,329,000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5,694,000元[34]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人民币25,714,000元,同比减少22.6%[35] - 公司报告期内亏损为人民币231,568,000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278,554,000元[36] - 经调整后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82,850,000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435,759,000元[36] - 公司2021年中期毛利为1,870,775千元,同比增长0.6%[80] - 公司2021年中期期内亏损为231,568千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78,554千元[80] - 公司2021年中期全面亏损总额为399,745千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5,373千元[81] - 公司2021年9月30日非流動資產總值為5,032,092千元,较2021年3月31日增长42.2%[82]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流動資產總值為14,626,145千元,较2021年3月31日增长3%[82]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流動負債總值為5,352,252千元,较2021年3月31日增长57.4%[82]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淨資產為14,048,468千元,较2021年3月31日下降1.6%[83] - 公司发行新股筹集资金人民币8,918,584千元[84] - 公司行使认股权获得人民币59,978千元[84] - 公司收购少数权益支出人民币41,249千元[84] - 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99,745千元[85] - 公司股权激励代价为人民币17,796千元[85] - 公司回购股份支出人民币16,519千元[85] - 公司行使期权获得人民币6,200千元[85] - 公司注销一间附属公司支出人民币4,790千元[85] - 公司综合储备为人民币13,987,753千元[85]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542,032千元[88]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341,079千元[88]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0,816千元[89]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917,967千元[89]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046,333千元[89]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应占合资公司亏损为1,329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25,714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利息收入为85,029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股权激励费用为182,975千元[87] - 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业务收购支出为742,068千元[88]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应占合资公司利润,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05]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应占东方口岸利润,而去年同期为利润[106]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31,771,000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利润人民币283,431,000元,亏损显著增加[113] - 公司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17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0.022元,表现下滑[113]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为人民币496,403,000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人民币326,766,000元增长52%[115]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应收票据为人民币36,055,000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3,437,000元增长168%[115]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935,429,000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268,105,000元增长53%[119]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应付票据为人民币1,708,858,000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184,311,000元增长44%[119]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13,489,819,792股,较2021年3月31日的13,487,965,042股略有增加[120] - 公司2021年9月30日的股本为人民币118,875,000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人民币118,859,000元略有增加[12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行使的认股权总数为1,854,750份,较去年同期减少84.6%[122] - 公司于2020年8月12日成功配售498,753,118股新股份,所得款项总额为10,000,000,000港元[1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认股权为15,533,000份,加权平均剩余合约为6.96年[124]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为73,930,000个,平均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1.26元[124]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股权激励费用总额为人民币182,975,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8%[129]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60,811,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129]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58,448,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2%[129] - 公司于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行政开支为人民币42,616,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1.4%[129] - 公司资本承担中,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投资注资金额为57,800千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67,500千元减少65.5%[130] - 公司收购International AIQING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的总代价为163,417,000美元(约人民币1,053,222,000元),其中已支付122,886,000美元(约人民币792,018,000元),剩余37,769,000美元(约人民币243,408,000元)将在条件达成后支付[131] - 收购International AIQING时确认的可识别资产净值为264,452千元,商誉为788,770千元[132] - 收购International AIQING的现金代价为930,205千元,或然现金付款为105,221千元,替代奖励为17,796千元[132] - 收购International AIQING后,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为公司贡献收入28,649千元,综合亏损为1,752千元[135] - 公司收购广州中白力德门诊部有限公司的总代价为2,200千元,其中已支付440千元[137] - 收购广州中白力德门诊部有限公司时确认的可识别资产净值为241千元,商誉为1,959千元[138] - 公司于2020年4月9日向Ali JK Nutritional发行860,874,200股股份,支付8,075.0百万港元代价,按每股15.08港元计算,公允价值为12,982.0百万港元[139] - Ali JK ZNS集团自收购以来,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公司贡献收入87,193,000元,综合利润52,316,000元[139] - 中白收购事项自收购以来,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为公司贡献收入600,000元,综合亏损524,000元[139]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阿里巴巴集团的营销服务收入为367,814千元,同比增长172.4%[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阿里云的云计算服务收入为70,995千元,同比增长3,445.3%[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杭州菜鸟的物流及仓库服务收入为138,861千元,同比增长35.6%[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支付宝的支付服务收入为32,512千元,同比增长4.9%[142] - 公司2021年中期报告中,来自天猫主体的技术服务收入为405,610千元,同比增长8.9%[142] - 公司2021年
阿里健康(0024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6-29 20:00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排頭兵[5] - 公司目標擴展到「互聯網+預防+治療+保健」的更廣闊領域[5] - 公司將擴展到更廣泛的「互聯網+院內+院外服務」[5] - 公司將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紮根進生命科學最前沿[5] - 公司计划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成为每个家庭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9] 业务表现与增长 - 天貓醫藥平台GMV達到人民幣1,232億元[6] - 天貓醫藥平台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2.8億[6] - 醫藥自營業務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13,216.3百萬元[6]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15,518.5百万元,同比增长61.7%[11] - 天貓醫藥平台醫療健康相關類目商品交易總額(GMV)为人民币1,232亿元,同比增长47.5%[11] -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收入达到人民币13,216.3百万元,其中自營藥房藥品收入佔比达到64.8%[11] - 天貓醫藥平台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2.8亿,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年度活躍用戶數超過5.2亿[11] - 自營藥品次日達配送服務單量佔比由去年同期34.9%提升至50.1%[11] - 公司医药电商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5,181.5百万元,同比增长63.2%[13] - 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同比增长86.1%,药品收入占比提升至64.8%[13] - 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8,100万[14] - 天猫医药平台GMV达到人民币1,232亿元,同比增长47.5%[16] - 天猫医药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2.8亿,同比增长9,000万人[16] - 天猫医药平台服务商家超过2.3万个,库存数量超过3,300万个SKUs[16] - 公司自营业务在100座核心城市实现次日达,药品次日达配送服务单量占比提升至50.1%[14] - 公司推出“慢病福利计划”,用户人均本平台用藥時長同比提升24%[14] - 公司“30分鐘送達、7*24小時送藥”服务覆盖近30个城市[17] - 公司在超过300个城市推出一小时达“急送藥”服务[17] - 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60,000人,同比增加近18,000人,其中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超过46,000人[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超18万次[1] - 报告期内,来自各终端的医疗健康服务GMV增长迅速,但受部分业务由自营转平台的影响,医疗健康服务收入达人民币284.1百万元,同比增長12.4%[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医鹿APP月活跃用户数量在不使用互联网线上用户增长的常规流量采买手段情况下,上線半年來已經穩定超過百萬[1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已与超过3,000家公立和民营体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1] - 报告期内,公司所开展的核酸检测预约服务已覆盖超过180个城市[2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医蝶谷一起学”帮扶平台已覆盖青海、四川、陕西、云南等19个省份,切实帮助超过120家医院的1,200多名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累计培训医生近2万次[2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在国家重点要求追溯品种(集中采购中标品种、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企业的覆盖率已超过98%,其中疫苗生产企业的覆盖率达到100%[24] - 公司自主开发的“码上放心”追溯平台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节奏,加快药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24] - 公司与菜鸟网络于2021年四月宣布联合推出“医药溯源全球物流服务”,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中国出口药品的全程追溯[24]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55.18亿元,同比增长61.7%[29] - 毛利为人民币36.17亿元,同比增长62.1%[28] - 毛利率保持不变,为23.3%[28] -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32.16亿元,同比增长62.5%[30] - 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9.65亿元,同比增长67.9%[31]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4.06亿元,同比增长151.6%[28] -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4.40亿元,同比增长919.4%[28] - 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人民币6.31亿元,同比增长198.5%[28]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4,085,000元,同比增长12.4%[32] - 数字基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2,930,000元,同比增长34.0%[33] - 毛利为人民币3,617,249,000元,同比增长62.1%,毛利率为23.3%[34] - 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405,828,000元,同比增长151.6%[35] - 履约支出为人民币1,619,459,000元,同比增长47.5%,履约费用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2.3%[3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1,222,008,000元,同比增长69.1%[37]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93,595,000元,同比增长33.5%,行政开支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为1.9%[38] - 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423,632,000元,同比增长67.5%[39]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2,449,000元,同比减少88.9%[40] - 应占合营公司亏损为人民币11,556,000元,同比减少9.3%[41] - 公司2021财年利润为人民币3.4268亿元,而上财年亏损人民币1569.6万元[43] - 公司2021财年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人民币6.30663亿元,同比增长198.5%[43]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348.4%[46] - 公司2021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427亿元,同比增长72.9%[48] - 公司2021财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9.61484亿元,主要用于购买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50] - 公司2021财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9.22408亿元,主要来自配售事项所得款项[51]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其他流动财务资源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288.2%[46] - 公司2021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49.70351亿元,主要来自经营和融资活动[48] - 公司2021财年股权激励费用为人民币3.96959亿元,同比增长43.3%[45] - 公司2021财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人民币5295.6万元,而上财年无此项收益[45] - 公司无借款余额,资本负债比率为零[52] - 全职员工人数为1,033人,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934.7百万元[53] - 公司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54] - 弘云久康的收入为195,003千元,占本集团收入的1.26%[136] - 弘云久康的资产为1,006,593千元,占本集团资产的5.67%[136] - 阿里健康河北的资产为87,812千元,占本集团资产的0.5%[136] 服务体系与质量管理 - 公司通過「互聯網電商平台+用藥服務」解決正品好藥可及性的痛點[6] - 公司建立嚴格的醫藥電商商家管理體系、高效合規的GSP藥品倉儲和配送供應鏈體系、全面的藥品質量追溯體系、嚴謹的安全用藥AI系統、全面合規的藥師諮詢和醫生複診開方系統等一系列醫藥電商服務體系[6] - 公司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健康品服務平台,以及藥品銷售金額最大的線上藥品零售商[6]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公司将深入改造本地醫療健康服務的履約和反饋環節,逐步實現「互聯網醫療信息社群+醫藥健康服務」的完整閉環服務系統[7] - 公司將繼續在醫療行業數字化方面投入,從最基礎的醫學知識圖譜等底層工作開始,為醫療健康行業的互聯互通打造解決方案[7] - 公司战略投资零氪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数字医疗新基建[25] - 公司与熙牛医疗科技合作,打造“未来医院”信息系统项目[25] 用户与市场 - 「醫鹿」APP的月度活躍用戶數达到100万[7] - 全國人民每天在線上搜索醫療健康相關問題的搜索量接近5,000万[7] 财务与投资 - 公司2021财年利润为人民币3.4268亿元,而上财年亏损人民币1569.6万元[43] - 公司2021财年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人民币6.30663亿元,同比增长198.5%[43]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348.4%[46] - 公司2021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427亿元,同比增长72.9%[48] - 公司2021财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9.61484亿元,主要用于购买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50] - 公司2021财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9.22408亿元,主要来自配售事项所得款项[51]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其他流动财务资源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288.2%[46] - 公司2021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49.70351亿元,主要来自经营和融资活动[48] - 公司2021财年股权激励费用为人民币3.96959亿元,同比增长43.3%[45] - 公司2021财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人民币5295.6万元,而上财年无此项收益[45] - 公司无借款余额,资本负债比率为零[52] - 全职员工人数为1,033人,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934.7百万元[53] - 公司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54] - 公司2021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427亿元,同比增长72.9%[48] - 公司2021财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9.61484亿元,主要用于购买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50] - 公司2021财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9.22408亿元,主要来自配售事项所得款项[51]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其他流动财务资源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288.2%[46] - 公司2021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49.70351亿元,主要来自经营和融资活动[48] - 公司2021财年股权激励费用为人民币3.96959亿元,同比增长43.3%[45] - 公司2021财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人民币5295.6万元,而上财年无此项收益[45] - 公司无借款余额,资本负债比率为零[52] - 全职员工人数为1,033人,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934.7百万元[53] - 公司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54] - 公司2021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427亿元,同比增长72.9%[48] - 公司2021财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9.61484亿元,主要用于购买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50] - 公司2021财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9.22408亿元,主要来自配售事项所得款项[51] - 公司2021年3月31日的现金及其他流动财务资源为人民币116.36769亿元,同比增长288.2%[46] - 公司2021财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人民币49.70351亿元,主要来自经营和融资活动[48] - 公司2021财年股权激励费用为人民币3.96959亿元,同比增长43.3%[45] - 公司2021财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人民币5295.6万元,而上财年无此项收益[45] - 公司无借款余额,资本负债比率为零[52] - 全职员工人数为1,033人,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934.7百万元[53] - 公司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54] - 公司2021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09427亿元,同比增长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