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信证券(002736)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获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新浪财经· 2025-08-22 21:09
股权变更与监管核准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通过换股方式取得万和证券2,183,877,825股股份 占其总股本96.0792% [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准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1] 股份发行与资产购买 - 国信证券向7家机构发行总计628,314,683股股份 用于购买相关资产 [1] - 发行对象包括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347,731,432股) 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157,198,746股) 深业集团(49,635,777股)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22,522,843股) 深圳远致富海十号投资企业(21,642,013股) 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21,099,811股) 海口市金融控股集团(9,483,061股) [1] 整合方案与时间安排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1] - 需在一年内制定并上报具体整合方案 明确时间表推进整合工作 [1]
调研速递|药易购接受国信证券等1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项战略规划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8-22 20:58
公司战略规划 - 坚定院外市场与医药产业互联网发展道路 以全渠道供应链为核心 数智创新技术为驱动 在工业、商业、终端和消费者等多端发力 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 [3] - 构建以医药+科技、平台+生态、自营+赋能为核心定位的SBbC生态体系 成为科技大健康领域产业链主导企业 [3] 渠道布局 - 致力于打破上游厂商至医药终端壁垒 依托全渠道供应链与数智技术驱动 [3] - 线下TOC业务通过加盟模式实现软扩张 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形成连锁药店集群 [3] 投资方向 - 与专业投资机构、国有平台公司共同设立见素易购基金 [3] - 参与投资川渝高竹新区广易兴(重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设立中) [3] - 借助专业机构资源发掘优质企业和项目 向上获取优质产品话语权及定价权 向下布局创新型医药销售渠道 打造产品销售闭环 [3] TOC业务进展 - 成立四川药易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加大对互联网医药零售项目及线下渠道投资孵化 [3] - 线上TOC业务控股的重庆药大麦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亿元 达2024年全年收入77.73% [3] - 线上TOC业务参股的玉鑫中医世家2025年上半年收入0.55亿元 获拼多多十大国民健康品牌认证 [3]
“国信+万和”正式获批!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2 20:56
交易核准与股权结构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核准深圳投控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并对换股方式取得96.0792%股权无异议[1] - 国信证券通过发行合计6.29亿股股份收购七家股东持有的万和证券股权 其中向深圳资本运营集团发行3.48亿股 向鲲鹏股权投资发行1.57亿股 向深业集团发行4963.58万股[1][4] 交易方案与定价调整 - 交易总对价为51.92亿元 收购标的为万和证券96.08%股份 交易完成后万和证券将成为控股子公司[4] - 发行价格因2024年度分红实施从8.6元/股下调至8.25元/股 计算公式为8.60元-0.35元(每股现金红利)[4] - 因发行价格调整 发行股份数量从原6.04亿股增加至6.29亿股[4] 交易进程时间线 - 2024年8月21日国信证券首次公告拟发行A股收购深圳资本运营集团持有的53.0892%万和证券股权[3] - 2024年12月6日披露完整收购预案 扩展至收购七家股东合计96.08%股权[4] - 2025年6月19日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通过该交易 确认符合重组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4]
又一券业并购获证监会核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20:48
交易核心进展 - 证监会批准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申请并核准其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同意国信证券通过换股方式取得万和证券96.0792%股份(对应21.84亿股)[1] - 国信证券向七家机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包括向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发行3.48亿股、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发行1.57亿股、深业集团发行4963.58万股等[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被核准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1] 监管要求与整合安排 - 证监会要求国信证券严格按申请文件执行交易 规范办理股份发行手续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 - 要求万和证券与国信证券实现风险隔离 规范关联交易并防范利益冲突[2] - 国信证券需在一年内提交具体整合方案并明确时间表 有序推进整合工作[2] - 采用分步推进策略 交易后万和证券成为控股子公司 双方业务初期并行经营[3] - 万和证券将调整业务范围 仅保留特定区域经纪业务及高度协同业务 其他业务整合至国信证券或过渡期内处置[3] 行业战略意义 - 并购体现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是继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的重要案例[2] - 整合推动深圳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加速市属国有金融资产战略性重组[3] - 提高深圳市属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及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 - 国信证券长期扎根深圳 整合可形成业务发展合力 万和证券依托深圳国资资源积累高质量客户群体[2] - 通过业务赋能提升万和证券净资产收益率 实现协同效应并对国信证券形成资本补充[3]
国信证券股价上涨3.03% 收购万和证券获监管批文
搜狐财经· 2025-08-22 20: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最新股价14.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44元 [1] - 开盘价14.48元,最高价15.08元,最低价14.46元 [1] - 成交量63.35万手,成交金额9.3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371.87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入3772.32万元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综合性证券公司,业务涵盖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领域 [1] - 总部位于深圳,系深圳国资体系内规模最大券商 [1] 战略并购与业务整合 - 证监会核准公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1] - 核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1] - 通过换股方式取得万和证券96.0792%股权 [1] - 计划5年过渡期内完成业务整合,将跨境业务作为万和证券战略发展方向 [1]
证监会,批了!券业又一并购拿下批文
券商中国· 2025-08-22 20:20
并购交易获批 - 证监会于8月22日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核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交易正式注册生效 [1][2] - 国信证券通过换股方式取得万和证券21.84亿股股份 占万和证券总股本的96.0792% [2] - 国信证券向7家机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包括向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发行3.48亿股 向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发行1.57亿股 向深业集团发行0.50亿股 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发行0.23亿股 向深圳远致富海十号发行0.22亿股 向成都交子金融控股发行0.21亿股 向海口市金融控股发行0.09亿股 [2] 交易进展与调整 - 交易从首次筹划到获批历时一年 2024年8月2日首次透露 2024年9月披露预案 12月获国资委批复及股东大会通过 2025年4月进入交易所审核 6月19日上会 从受理到批文耗时4个月 [3] - 发行价格因2024年度分红派息从8.6元/股调整至8.25元/股 发行股份数量从6.04亿股增加至6.29亿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6.14% [3] - 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 双方需在一年内制定具体整合方案并办理股权变更手续 [1][2]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万和证券2024年营收5亿元 归母净利润5239.09万元 2025年1-5月营收1.61亿元 归母净利润仅13.92万元 [4][5] - 盈利能力弱主要因自营投资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下降 [5] - 国信证券2024年营收201.67亿元 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 [4] 整合战略与风险 - 交易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股权整合 旨在将万和证券打造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等领域区域特色券商 [4][5] - 整合涉及分支机构调整 万和证券保留海南区域经纪业务 其余业务整合至国信证券 双方分支机构将按区域重新划分 [6] - 存在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效果不达预期风险 [5] 分支机构优化 - 万和证券分支机构从51家降至46家 裁撤比例达12% [7] - 国信证券2024年起加大分支机构裁撤力度 2024年底10天内裁撤18家 2025年7-8月裁撤21家营业网点 [6] - 双方在海南网点较少 国信证券有1家分公司 万和证券有1家分公司和1家营业部 绝大多数网点在海南以外 [6]
证监会批复同意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核准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新浪财经· 2025-08-22 18:55
证监会批复与股份发行 - 证监会同意国信证券向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47,731,432股股份 [1] - 向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发行157,198,746股股份 [1] - 向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49,635,777股股份 [1] - 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2,522,843股股份 [1] - 向深圳远致富海十号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发行21,642,013股股份 [1] - 向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1,099,811股股份 [1] - 向海口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9,483,061股股份 [1] 股权收购与控制权变更 - 核准国信证券成为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 [1] - 核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 [1] - 国信证券通过换股方式取得万和证券2,183,877,825股股份 占万和证券股份总数96.0792% [1] 交易执行与合规要求 - 国信证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需严格按照报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申请文件执行 [1] - 需按规定办理发行股份相关手续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最高目标价14.03美元 国信证券授予文远知行(WRD.US)“优于大市”评级
格隆汇· 2025-08-22 18:36
公司评级与估值 - 国信证券首次覆盖文远知行并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设定最高目标价14.03美元 较当前股价9.1美元存在54.2%上涨空间 [1] - 公司估值基于43-46倍2025年市销率(PS)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6.09亿元 同比增长68.7% [1] - 预计2026年营收13.00亿元 同比增长113.5% [1] - 预计2027年营收20.66亿元 同比增长58.9% [1]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L4级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先行者 [1] - 持续受益于Robo-X行业加速发展趋势 [1]
存款搬家进A股?机构:仍是起步期
36氪· 2025-08-22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已进入萌芽阶段 主要受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和低利率环境驱动 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可观增量资金 资金流向呈现"先稳后权"特征 [1][2][6][11] 存款搬家的原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2%-0.3% 部分定期存款利率跌破2% 加剧居民收益焦虑 [2] - 资本市场回暖形成赚钱效应 上证综合指数较2024年低点上涨25% 与历轮存款搬家前规律高度吻合 [2][3] - 资金从银行体系转向非银机构 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形成跷跷板效应 [1][2] 资金潜在规模 - 超额储蓄规模超过30万亿元 其中2022年后形成的5万亿元更易转化为投资资金 [6]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 假设5%-10%寻求更高收益 流出规模达4.5-9万亿元 [6] - 2025-2026年约4.6万亿元超额储蓄到期 若平均分配至四类资产 股票市场年增量资金约7000亿元 [6] 对A股市场的影响机制 - 存款搬家是股市上涨的结果而非原因 历史数据显示股市平均先上涨14个月才引发资金流入 [9] - 资金流入存在明显滞后性 距离股市低点通常间隔4-7个月 需赚钱效应持续显现才会触发 [9] - 存款入场后放大赚钱效应 历史案例显示资金加速流入后指数进一步上涨8.1%-48.3% [10]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达1.8 处于历史高位 显示财富向股市转移空间广阔 [10] 资金流向路径 - 短期主要流向稳定型资产 银行理财 货币基金 保险产品预计承接约70%资金 [11] - 权益类资产初期占比约25% 随着市场回暖和政策支持 比例将逐步提升 [11] - 资金主要通过"固收+"等资管产品间接入市 既满足稳健收益需求又实现股市资金流入 [13] 触发条件 - 四大条件均已具备:存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上证指数上涨25%赚钱效应显现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13] - 资金流入节奏加快 2024年下半年起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明显增长 保险公司投向股票资金同比高增 [14] - 新增存款中一线城市居民占比提升 财富管理意识更强 高利率定期存款集中到期促资产重配置 [14]
存款搬家进A股?机构:仍是起步期
财联社· 2025-08-22 17:10
存款搬家的原因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推动居民寻求更高收益资产 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 2%-0 3% 部分定期存款利率跌破2% [3] - 资本市场回暖是核心驱动力 上证综合指数较2024年低点上涨25% 赚钱效应激活居民配置意愿 [3][4] - 历史出现五次明显存款搬家周期 低利率与资本市场表现共同作用 当前2024-2025年周期符合规律 [3] 潜在资金规模测算 - 超额储蓄规模超过30万亿元 其中2022年后形成的5万亿元更易转化为投资 [7] - 2025年预计90万亿元存款到期 假设5%-10%寻求高收益 流出规模达4 5万亿-9万亿元 [7] - 2025-2026年约4 6万亿元超额储蓄到期 若平均分配至四类资产 股票市场年增量资金约7000亿元 [7] 对A股市场的影响机制 - 存款搬家是股市上涨的结果而非原因 历史显示股市先涨103 4%-159 5%后资金才流入 [8] - 加速搬家往往对应牛市中后期 2009年与2014年案例显示间隔1-4个月需警惕行情尾声 [10]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例处1 8历史高位 表明财富向股市转移空间广阔 [10] 资金流向路径 - 短期主要流向稳定型资产 银行理财 货币基金 保险产品承接约70%资金 [12][13] - 长期权益类资产占比提升 政策导向增强市场吸引力 如202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14] - 资金通过"固收+"等间接方式入市 兼顾稳健收益与权益配置 5万亿元流出资金不会集中进入股市 [14] 存款搬家的触发条件 - 四大条件均已具备:存款利率历史低位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股市赚钱效应初现25%涨幅 政策引导资金入市 [17] - 资金流入节奏渐进 2024年下半年起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与保险资金投向股票显著增长 [17] - 一线居民财富管理意识强 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 若市场持续向好则资金流向趋势延续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