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船舶:周期上行期重组优质资产,全球造船龙头兑现提速
东吴证券· 2024-12-23 21:34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船舶"买入"评级,维持评级 [2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受益于船舶行业周期上行和优质资产注入,未来盈利空间将持续扩大 [232] - 船舶行业周期上行可持续至2030年,中国船舶制造业份额已提升至全球第一,受益于产业链完整度、原材料成本和汇率等比较优势 [2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中国船舶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2023年船舶建造量占全球份额19% [232] - 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定位为集团旗下的船舶总装上市平台,经历数轮资产注入、重组整合,目前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造船企业 [149] - 中国船舶控股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四大船厂,业务分造船(军、民)、修船、海工和机电设备四个板块 [14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总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13%,扣非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60%,销售毛/净利率分别为9%/4% [232] - 2021年起,公司新签订单量价齐升,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历史订单计提减值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净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20] - 2023年起,公司轻装上阵,迎来盈利拐点,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13%,扣非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60% [232] 行业周期分析 - 船舶行业以十年为维度周期波动,本轮船周期启动自2021年,当前仍维持较高景气度 [232] - 2024年1-11月全球新造船订单6033万CGT,同比增长36%,较过去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长37%,船价位于历史峰值99%点位 [232] - 需求侧,船舶更新替换和环保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供给侧,船厂产能扩张更为谨慎,本轮上行周期持续时间更长 [23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79/10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41/21/15倍,维持"买入"评级 [232]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5/938/1048亿元,同比增长10%/14%/12% [244] 风险提示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 [232]
华康医疗:申购分析: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
华金证券· 2024-12-23 20:23
转债分析 - 华医转债发行规模为7.5亿元,期限6年,发行与主体评级为A+/A+,转股价为22.48元,到期补偿利率为12.5%,纯债价值为84.32元,总股本稀释率为24.01%,流通股本稀释率为39.57% [49] - 转债下修条款为15/30,85%,强赎条款为15/30,130%,均为市场化条款 [49] - 预计上市首日转股溢价率为28%左右,对应价格为117.27元~129.62元 [103] 公司简介 - 华康医疗是一家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净化系统研发、设计、实施和运维,以及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销售 [51] - 公司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国内大中型公立医院,如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孝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51] - 公司控股股东为谭平涛,持股比例为44.23%,实际控制人为谭平涛及其配偶胡小艳,合计控制公司51.75%的股份 [41] 行业分析 - 医疗净化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集中度较低,领军企业较少 [9] - 我国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为6.72%,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医疗卫生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54] - 医疗净化系统市场规模每年约为312.68亿元,华康医疗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为4.32%,2024年9月末在手订单金额为25.01亿元,市场占有率约为8.00% [64] 财务分析 - 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5.72%,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下降67.31% [66] - 公司流动比率为1.97,速动比率为1.63,资产负债率为44.17%,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80,存货周转率为2.69 [69] - 2024年1-9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数,主要由于存货余额增加14,554.20万元,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18,246.53万元,以及员工薪酬上涨 [93] 募投项目分析 - 智慧医疗物联网云平台升级项目总投资5,026.63万元,建设周期2年,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74] - 洁净医疗专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33,008.79万元,包括光谷人民医院医疗专项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工程 [17] - 洁净医疗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3,189.94万元,建设周期2年,预计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70% [100] - 耗材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0,806.76万元,建设周期2年,鄂西分仓和鄂东分仓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8.52%和20.28% [75]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2,000.00万元,用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18]
莱伯泰科:科学仪器领军企业,引领半导体ICP-MS国产替代
西南证券· 2024-12-23 19:12
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莱伯泰科是国内实验分析仪器领军企业,ICP-MS成功突破半导体行业,业绩弹性大 [90] - 实验分析仪器市场国产替代加速,莱伯泰科确定性受益 [91] - 内生外延构筑业绩护城河,公司中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92] 国内光谱仪器市场 - 2023年国内光谱仪器市场规模约90亿元,进口品牌占比约70% [5]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谱仪下游需求占比:学校45%、科研院所18%、环境部门10%、检测机构9%、医疗卫生机构8%、其他10% [5] 国内质谱仪市场 - 2023年我国质谱仪年需求超18000台,ICP-MS占比约15% [14] - 2024年1-10月,我国质谱仪进口数量为10151台 [14] - 国产ICP-MS在半导体分析领域与海外企业仍有差距,但在环境监测、医疗临床等领域已初具竞争力 [16] 莱伯泰科公司概况 - 莱伯泰科是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和洁净环保型实验室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8] - 公司产品线覆盖实验分析仪器各类主要产品,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 [9] - 公司致力于实验室建设领域20年,提供实验室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及实验室耗材 [10] 莱伯泰科产品研发 - 公司推出多款高端产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6] - 公司正大力研发新的分析测试仪器、样品前处理产品等,旨在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32] 莱伯泰科半导体领域突破 - 公司ICP-MS成功进入半导体行业,广泛应用于硅材料、电子湿化学品、光刻胶等多个半导体生产环节 [39] - 公司通过绑定专用行业头部客户深度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切入高端通用市场 [39] 莱伯泰科医疗领域突破 - 公司LabMS 3000的自动进样器具有自动稀释功能,大大减轻了前处理工作 [43] - ICP-MS具有高灵敏度和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充分满足医用ICP-MS需求 [43] 莱伯泰科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46、0.61、0.82亿元,EPS为0.69、0.91、1.21元 [49]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46、35、26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3.6% [49] - 给予公司2025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40.9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9]
锦泓集团:Teenie Weenie品牌IP资产丰富
天风证券· 2024-12-23 17:5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16][22][23] 核心观点 - Teenie Weenie 品牌拥有丰富的 IP 资产 包括 18 只拟人化小熊角色卡通形象及其背后的家族故事 公司通过深度挖掘与加工这些 IP 资产 与头部供应链和经销商进行授权合作 实现 IP 资产的授权与变现 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长点的突破 [11][13] - Teenie Weenie 品牌面向 Z 世代消费群体及儿童 在经典复古学院风格之外 融入更多潮流设计元素 提供蕴含学院风以及户外 运动 休闲等时尚高品质服饰 产品线包括女装 男装 童装 配饰及 IP 授权产品等 [14][15] - 公司持续对 Teenie Weenie 品牌 IP 资产进行开发和推广 迭代设计出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审美的小熊家族卡通和潮玩形象 延续开发小熊家族系列故事 短视频的创作 并对 TeenieWeenie 的 IP 资产进行再培育 公司携手跨界品牌及产品联名 不断提升 Teenie Weenie 品牌 IP 资产的价值和影响力 [19][20][21]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7 亿 52 亿 59 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2.9 亿 3.4 亿 4.0 亿 对应 EPS 分别为 0.83 元/股 0.97 元/股 1.15 元/股 PE 分别为 11/10/8x [22]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3.50% 11.18% 12.3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3.02% 16.40% 18.24% [26] -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 EBITDA 分别为 5.51 亿 5.74 亿 6.46 亿元 EV/EBITDA 分别为 6.06x 4.93x 5.14x [26] 财务数据 - 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45.45 亿元 同比增长 16.5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 2.98 亿元 同比增长 316.76% [26] - 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为 69.20% 净利率为 6.55% 资产负债率为 40.12% [2] - 2023 年公司每股收益为 0.86 元 市盈率为 10.99x 市净率为 0.97x [26]
顺丰控股:H股获调入沪、深港通名单,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群益证券· 2024-12-23 17:08
公司基本信息 - 产业别为交通运输 [1] - 股价 (2024/12/20) 为 40.25 元 [1] - 深证成指 (2024/12/20) 为 10646.62 点 [1] - 股价 12 个月高 / 低为 47.88/31.42 元 [1] - 总发行股数为 4986.19 百万股 [1] - A 股数为 4788.73 百万股 [1] - A 股市值为 1927.46 亿元 [1] - 主要股东为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51.38% [1] - 每股净值为 16.83 元 [1] - 股价 / 账面净值为 2.39 [1] - 股价涨跌:一个月 -2.2%,三个月 7.7%,一年 6.0% [1] 产品组合 - 时效业务占比 44.0% [3] - 经济业务占比 9.9% [3] - 快运业务占比 13.1% [3] - 冷运及医药业务占比 3.8% [3] - 同城配业务占比 2.9% [3]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占比 23.2% [3] 投资评级及核心观点 - 投资评级为"买进" [4][16] - 核心观点:公司 H 股调入沪、深港通名单,国际及供应链业务回暖,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4][6][12]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4-2026 年净利润分别为 97 亿元、112 亿元、128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8%、+15%、+14% [4] - EPS 预计为 2.0 元、2.3 元、2.7 元 [4] - A 股市盈率预计为 20 倍、17 倍、15 倍 [4] - H 股市盈率预计为 16 倍、14 倍、12 倍 [4] 国际及供应链业务 - 2024 年国际货运市场回暖,7-11 月合计实现收入 323.9 亿元,同比增长 25.0% [6] - 3Q2024 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67.4 亿元,同比增长 21.6% [6] - 公司全货机机队扩展至 88 架,包括 B737、B747、B757、B767 等机型 [6] H 股调入沪、深港通 - 公司 H 股自 2024 年 12 月 23 日起调入沪港通及深港通证券名单 [12] - H 股价格略微下跌 1.0%,A/H 比价为 126% [12] - 内地投资者投资门槛降低,有望提升 H 股交易流动性 [12] 机构投资者 - 基金持股比例为 10.5% [15] - 一般法人持股比例为 72.8% [15] 近期评等 - 2024-06-27 评等为"买进" [9] - 2024-08-29 评等为"买进" [9] - 2024-10-11 评等为"买进" [9] 目标价 - A 股目标价为 46.5 元 [10] - H 股目标价为 39.5 港元 [10] 财务数据 - 2024F-2026F 年营业收入预计为 279234 百万元、306578 百万元、345551 百万元 [21] - 2024F-2026F 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 9746 百万元、11184 百万元、12763 百万元 [21] - 2024F-2026F 年 EPS 预计为 2.02 元、2.32 元、2.65 元 [24] - 2024F-2026F 年 A 股市盈率预计为 19.89 倍、17.33 倍、15.19 倍 [24] - 2024F-2026F 年 H 股市盈率预计为 15.76 倍、13.73 倍、12.03 倍 [24]
领益智造:首次覆盖报告:精密制造领军企业,AI引领成长新周期
国元证券· 2024-12-23 16:30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变革是长期趋势,2025年苹果创新大年有望带动供应链景气度显著提升 [18] - 公司将受益于AI带来的端侧部件升级创新,特别是在散热、电池、快充等环节 [18] - 公司从原材料逐步向功能件、结构件、核心器件、模组件、组装等方向延伸,带动产品价值量显著提升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情况 - 公司前身为2006年成立的领胜电子,2018年通过反向收购江粉磁材实现上市,2019年收购赛尔康涉足充电器业务,2020年光伏产品量产,2021年收购浙江锦泰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33] - 公司下游应用主要以消费电子类为主,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为72% [33] - 公司主要产品为精密结构件、功能件及模组,2023年收入占比约68%,充电器及模组业务占比约20% [33] 公司看点 - 公司积极布局AI终端硬件创新领域,深度绑定北美大客户,有望受益于下游客户硬件创新带来的单机价值量和料号数量的提升 [92] - 公司布局了iPhone、Mac、可穿戴等全产品系列,也是大客户最主要的原装充电器供应商 [69] - 公司有望凭借核心供应商优势,延伸至更多新项目和新产品 [69] 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29.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0/0.42元,给予"买入"评级 [92] 核心逻辑变化 - 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全面,目前在印度、越南、美国、巴西、土耳其等地具有产能储备,并逐步稳健扩张,具备本地化配套优势和产品交付能力 [39] AI带来端侧部件升级创新 - 公司在VC散热板方面可提供铜、不锈钢、纯钛等不同材质方案,不锈钢超薄VC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已被多款中高端手机机型搭载并已实现量产出货 [30] - 随钢壳电池凭借可拆卸、小尺寸、提升带电量等优势,或成为部分消费锂电池的进化方向,公司的钢壳结构件业务有望获取更多份额 [30] - 公司作为原装充电器模组供应商,ASP也会不断受益于充电功率的持续升级 [30] 精密结构件向模组配套升级 - 公司上市以来从原材料逐步向功能件、结构件、核心器件、模组件、组装等方向扩展与延伸 [9] - 公司利用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优势,带动模组业务的发展并增强其垂直整合的能力 [41] - 公司选择紧密绑定全球优势客户,目前也对折叠屏、XR等方向进行广泛布局,新项目的布局和落地或不断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31] 汽车和光伏领域长期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 随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装机量需求规模有望不断扩大,公司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6] - 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年越南工厂开始量产,并与德国整车厂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协议,预计2025-2029年提供22亿元收入增量 [8] - 公司最早从2019年开始布局光伏储能赛道,2023年美国工厂光伏产品实现量产,带动光伏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 [82]
建发股份:收购优质资产股权,股东回报确定性提升
广发证券· 2024-12-23 15:52
公司投资评级 - 建发股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当前价格为10.37元,合理价值为10.58元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发股份计划向控股股东建发集团收购建发房产10%股权,完成后建发股份将持有建发房产64.654%的股权,本次收购对价30.66亿元,对应PB估值1.07x,估值合理,充分考虑并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2] - 建发房产是公司两大房地产业务平台之一,2023年实现销售金额1889亿元,占股份整体销售规模比例达82%,2024年前11月实现全口径销售1164亿元,同比-29%,全国排名第7,新增拿地370亿元,金额口径拿地力度32%,新增项目主要分布于杭州、厦门、上海等核心城市,具备持续发展动力 [2] - 公司承诺24-25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且每股分红不低于0.7元,参考12月20日收盘价对应股息率6.75%,股东回报确定性提升 [2] - 预计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维持公司合理价值10.5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3] 盈利预测 - 2022年营业收入8328.12亿元,2023年7636.78亿元,2024年预计6730.66亿元,2025年预计6123.07亿元,2026年预计5799.9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7%、-8.3%、-11.9%、-9.0%、-5.3% [4] - 2022年归母净利润62.82亿元,2023年131.04亿元,2024年预计34.92亿元,2025年预计40.97亿元,2026年预计47.1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109%、-73.4%、17.3%、15.0% [4] - 2022年EPS为2.13元/股,2023年4.45元/股,2024年预计1.18元/股,2025年预计1.39元/股,2026年预计1.60元/股 [4] 财务比率 - 2022年ROE为10.7%,2023年18.9%,2024年预计4.7%,2025年预计5.2%,2026年预计5.7% [4] - 2022年EV/EBITDA为2.9x,2023年3.3x,2024年预计8.6x,2025年预计9.4x,2026年预计9.6x [4]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75.1%,2023年72.6%,2024年预计73.5%,2025年预计74.9%,2026年预计76.4% [11] - 2022年净负债比率为13.0%,2023年17.5%,2024年预计50.2%,2025年预计59.6%,2026年预计69.8% [11]
九安医疗:立足iHealth系列,展望O+O互联网医疗
东吴证券· 2024-12-23 15: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iHealth 品牌在美国站稳脚跟,三联检上市坐实龙头地位。2024 年是正式摆脱新冠扰动的一年,对于九安医疗来说是新的起点,此次三联检产品上市的销售情况再次坐实了公司在美国的龙头地位,未来随着新产品的获批,有望借助 iHealth 品牌及渠道能力再次打出好的成绩 [3] - CGM 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借助品牌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4]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09/15.40/17.34 亿元,EPS 分别为 3.07/3.14/3.5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85/13.56/12.05 倍。九安医疗与可比公司相比估值较低;同时用 DCF 模型为公司进行估值,计算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应为 344.47 亿元。公司 2024 年三联检获批,iHealth 借助疫情打响美国家用医疗品牌,未来 CGM 产品上市后可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成长可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九安医疗:专注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 - 九安医疗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公司旗下品牌"iHealth"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医疗产品品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样化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涵盖 IVD 产品、血压、血糖、体温、血氧等多个生理参数的监测设备。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推出了糖尿病诊疗照护"O+O"的新模式,并通过硬件与软件结合的方式,提升慢性病管理的效率 [35] - 九安医疗自 2007 年成立以来,凭借在医疗健康设备与体外诊断(IVD)领域的持续创新,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子品牌 iHealth 诞生于 2010 年,九安医疗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iHealth Labs,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手机连接的电子血压计,并通过其创新性、易用性和技术优势迅速打开了美国及全球市场 [38] 2. 传染病检测市场持续扩容,家用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 传染病检测市场持续扩容,家用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全球传染病检测市场规模已超过 17 亿美元,高发病率以及辅助诊断功能的不断驱动,使得全球传染病市场持续扩大 [70] - POCT 偏好日益增长,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护理点诊断能够快速提供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促使多家企业专注于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此类即时诊断工具 [46] - 后疫情时代,多联检测增强产品竞争力。九安医疗凭借在新冠检测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抓住呼吸道疾病检测领域的增长机遇,推出了甲流、乙流和新冠三合一检测产品,以满足市场对多联检、快检产品的需求 [47] 3. 公司亮点 - iHealth 品牌通过疫情,品牌力持续提升,在美国站稳脚跟。iHealth 品牌在美辨识度高,深入消费者心智。进入后疫情时代,iHealth 试剂盒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增长依然稳定,多次蝉联美国亚马逊工业与科学品类销售排行榜冠军 [63] - 三联检产品填补市场空白,线上线下渠道发力,抓住流感季多病源检测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公司将在秋冬季流感季线上线下渠道联合发力,提升市场份额。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及流感季节性爆发,市场对多重呼吸道疾病检测产品需求上升,公司推出的新冠、甲型流感、乙型流感联合检测产品(即三联检)填补了市场空白 [65] - CGM 产品情况:CGMS 是公司核心业务,具备揭示隐匿性高低血糖的能力,代表血糖监测新趋势 [91]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09/15.40/17.34 亿元,EPS 分别为 3.07/3.14/3.5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85/13.56/12.05 倍。九安医疗与可比公司相比估值较低;同时用 DCF 模型为公司进行估值,计算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应为 344.47 亿元。公司 2024 年三联检获批,iHealth 借助疫情打响美国家用医疗品牌,未来 CGM 产品上市后可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成长可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 - 关键假设:抗原检测类业务预计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1%、3%、17%;互联网医疗业务预计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50%、50%、50%;其他类业务预计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103%、20%、20% [139]
韦尔股份:AI眼镜涌现,传感器龙头有望受益
群益证券· 2024-12-23 15:11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韦尔股份(603501.SH) "买进"评级 [3][11][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提升,以AI眼镜为代表的AIOT智能硬件不断涌现,图像视觉作为AI眼镜的优势将大幅提升AI硬件的使用体验并丰富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将有十数款AI眼镜问世,韦尔股份作为国内图像传感器的龙头企业,在低功耗、小尺寸、高分辨率领域具有优势,有望在AI眼镜浪潮中受益 [3] - 2024年有望成为AI眼镜元年,包括Rokid、Snap、Meta、百度、Looktech、雷鸟创新、闪电科技、XREAL等品牌都发布了智能眼镜相关产品。同时,三星、OPPO、vivo、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项目。韦尔股份作为国内图像传感器的龙头企业,在超小型低功耗图像传感器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有望在AI眼镜浪潮中受益 [13]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别:电子 [1] - 股价(2024/12/20):104.01元 [1] - 上证指数(2024/12/20):3368.07 [1] - 股价12个月高/低:123.75/75.67元 [1] - 总发行股数:1216.07百万股 [1] - A股市值:1264.83亿元 [1] - 主要股东:虞仁荣(27.44%) [1] - 每股净值:18.44元 [1] - 股价/账面净值:5.64 [1] - 股价涨跌:一个月4.7%,三个月19.9%,一年-3.6% [1] 机构投资者占流通A股比例 - 基金:13.1% [2] - 一般法人:23.4% [2] 3Q24 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9.1亿元,YOY增长25.4%;实现净利润23.8亿元,YOY增长544.7%,EPS1.98元 [4] - 第3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8.2亿元,YOY增长9.5%,继续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0.1亿元,YOY增长368.3%,环比增长25% [4] - 公司1-3Q24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至29.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4] 产品组合 - 半导体设计:86.5% [6] - 元器件代理销售:13.5% [6]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6年净利润分别为33.9亿元、45亿元和56.2亿元,YOY增长510%、33%和25%,对应EPS分别为2.79元、3.7元和4.63元,对应当前24-26年PE估值分别为37倍、28倍和22倍,给予"买进"评级 [16] 目标价 - 目标价:140.00元 [11]
首发经济下谷子消费正热,百联股份给出旧百货新解法
兴业证券· 2024-12-23 14:32
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增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百联股份通过"商业+X"跨界融合模式,推动老旧百货转型,聚焦次元文化,打造年轻力项目百联ZX创趣场,成功吸引Z世代消费者,为后续老旧百货项目改造提供可复制模式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谷子经济市场爆红,商贸企业积极布局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谷子经济正逢其时,首发经济中的新产品发布、新业态推广等均会涉及到谷子经济中的IP衍生品 [40] - 二次元市场引发消费热潮,谷子经济加速扩张,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689亿元,2029年有望达到30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 [66] - 商贸零售企业积极布局谷子经济,大悦城、百联股份、新世界、中百集团等通过引入谷子集合店、打造谷子专属购物街区、改造谷子商贸体,并高频举办相关次元策展、快闪等活动,挖掘年轻客群消费力 [15][43][60] 2. 聚焦次元文化,百联股份ZX线给出旧百货新解法 - 百联ZX创趣场是国内首座聚焦次元文化的商业体,位于黄浦区南京东路340号,建筑面积11152.85㎡,经营面积5466㎡,于2023年1月正式开业,共六层,涵盖多种IP周边、主题餐厅、游戏体验区 [4][63] - 百联ZX创趣场引入的二次元品牌包括TAMASHII NATIONS、MEGA HOUSE、Animate等,首店比例接近60%,次元IP数量超过300个 [64][77] - 百联ZX创趣场2023年开业当年吸引会员人数20万人,接待顾客950万人,销售额高达3亿元,年销售坪效约为54884.74元/㎡ [17][90] - 百联ZX造趣场将于2024年12月28日开业,由五角场商圈的悠迈生活广场升级改造而来,预计经营面积约为9000~12000平方米,开业当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6.5亿元,贡献营收3952~9879万元 [6][102]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95元、0.27元、0.32元,2024年12月13日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2.8倍、45.8倍、38.0倍 [7][24] 4. 风险提示 - 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项目改造进度及落地效果不及预期,二次元相关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8][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