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行业跟踪周报:煤炭淡季开启,港口煤价震荡运行-20250914
东吴证券· 2025-09-14 16:4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煤炭淡季开启 港口煤价震荡运行 供强需弱下库存去化短期或面临一定压力 预计短期煤价维持震荡态势[1] - 关注保险资金增量 保费收入维持正增长且向头部保险集中 固收类资产荒依旧 叠加红利资产已经高位 预期更青睐于资源股[2] - 核心推荐动力煤弹性标的 建议关注昊华能源和广汇能源[2] 本周行情回顾 - 上证指数报收3,870.60点 较上周上涨43.76点 涨幅1.14% 成交金额4.88万亿元 较上周减少0.65万亿元 降幅11.84%[10] - 煤炭板块指数报收2,642.87点 较上周下跌3.77点 跌幅0.14% 成交金额382.09亿元 较上周减少57.44亿元 降幅13.07%[10] - 个股涨幅前五:ST大洲(+10.39%) 永泰能源(+3.47%) 电投能源(+3.15%) 晋控煤业(+2.65%) 甘肃能化(+2.02%)[12] - 个股跌幅前五:安源煤业(-5.33%) 山西焦煤(-1.42%) 中国神华(-1.05%) 盘江股份(-0.57%) 广汇能源(-0.40%)[12] 价格走势分析 - 港口动力煤现货价环比上涨1元/吨 报收680元/吨[1] - 产地动力煤价格涨跌互现:大同南郊5500大卡环比上涨6元/吨至560元/吨 内蒙古赤峰4000大卡环比下跌10元/吨至370元/吨 兖州6000大卡环比上涨10元/吨至910元/吨[15] - 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下跌:环渤海地区指数下跌5元/吨至675元/吨 CCTD秦皇岛港指数下跌2元/吨至675元/吨[17] - 国际动力煤价格稳中有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下跌1.52美元/吨至107.78美元/吨 南非理查德港下跌7.20美元/吨至86.50美元/吨 欧洲三港持平于102.50美元/吨[17] - 产地炼焦煤价格稳中有跌:山西古交2号焦煤持平于610元/吨 河北唐山焦精煤下跌20元/吨至1440元/吨[20] - 国际炼焦煤价格涨跌互现:澳洲峰景硬焦煤上涨4.5美元/吨至202美元/吨 澳洲主焦煤京唐港下跌10元/吨至1550元/吨[20] 供需与库存 - 环渤海四港区日均调入量161.36万吨 环比下降20.79万吨 降幅11.41%[1][25] - 环渤海四港区日均调出量158.34万吨 环比下降25.59万吨 降幅13.91%[1][25] - 环渤海四港区日均锚地船舶71艘 环比下降7艘 降幅8.82%[1][26] - 环渤海四港区库存2268.70万吨 环比减少2.3万吨 降幅0.10%[1][28] 能源市场联动 - 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环比上涨1.49美元/桶至66.99美元/桶 涨幅2.27%[24] - 荷兰TTF天然气价格环比上涨0.32美元/百万英热至11.24美元/百万英热 涨幅2.93%[24] - 国内主要航线平均海运费环比下跌0.17元/吨至29.63元/吨 跌幅0.59%[30]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动力煤弹性标的 按弹性顺序推荐产地自西向东的低估值标的[2][33] - 具体推荐昊华能源和广汇能源[2][33]
2025H1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保有数据点评:被动化趋势强化,固收集中度下滑
招商证券· 2025-09-14 16:31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5] 核心观点 - 被动化趋势强化 固收集中度下滑[1][2] - 股债双线复苏 百强销售机构非货保有规模10.2万亿 较24H2增长7.0%[2] - 指数型规模扩张支撑权益类保有增长 股票型指数基金1.95万亿 较24H2增长14.6%[2] - 固收类集中度下滑 25H1全市场CR4为13.8% 较24H2下降4.1个百分点 CR10为21.4% 较24H2下降6.9个百分点[2] 渠道表现分析 互联网系 - 蚂蚁头部地位稳固 非货规模1.6万亿 较24H2增长7.9% 权益规模8229亿 较24H2增长11.4%[5] - 大力发展股票型指数基金 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3910亿 较24H2增长22.2%[5][9] - 主动权益类保有规模分化 好买基金和基煜基金分别下降39%和20% 万得基金和肯特瑞基金分别增长39%和17%[9] - 基煜基金固收类保有规模2457亿 较24H2增长34.8%[9] 银行系 - 招商银行权益保有增长亮眼 权益规模4920亿 较24H2增长19.9%[10] - 固收类集中度下滑 整体银行固收保有规模较24H2增长3.1% 市占率下滑7.4个百分点至12.0%[10] - 指数产品持续增长 整体保有规模2667亿 较24H2增长38.8% 占权益类比重12.4%[11] - 主动权益类转增 整体保有规模1.9万亿 较24H2增长2.1%[11] 券商系 - 指数化趋势显著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1万亿 较24H2增长9.9% 占权益类比重76.7%[12] - 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位列前两席 保有规模分别增长4.7%和5.3%[12] - 固收类增长相对平稳 整体规模6770亿 较24H2增长16.1% 市占率3.6%[13] 市场结构变化 - 各渠道非货保有市占率均下行 互联网系市占率下滑3.9个百分点至13.1% 银行系下滑5.7个百分点至16.2% 券商系下滑2.2个百分点至7.7%[4] - TOP100中券商系57家 银行系24家 互联网系18家 其他系1家[4] - 银行系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速38.7%领先 互联网系16.0% 券商系9.9%[3] 投资建议 - 头部管理人和平台受益于市场声誉和规模效应 推荐关注公募子实力强劲的券商和规模效应显著的平台[13] - 具体标的包括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海通 东方证券和东方财富[13]
本周聚焦:25H1基金代销:指数化趋势明显,银行主动权益基金表现较佳,招行尤为突出
国盛证券· 2025-09-14 16:20
作为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我对提供的行业研报进行了详细研读,现将关键要点总结如下: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机会,同时红利策略预计仍有持续性[11] - 指数化趋势明显,银行在主动权益基金领域表现较佳,招商银行尤为突出[1][2] 25H1基金代销数据分析 - 2025上半年全市场非货币基金规模约16.4万亿元,较2024下半年增长6.3%[1] - 权益基金规模8.3万亿元(主动权益基金4.1万亿元,股票型指数基金4.2万亿元),债券基金及其他规模8.1万亿元[1] - 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长11.1%,表现优于主动权益基金的1.8%增长[1] - 银行非货币基金增长4.3%,但保有量市占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26.8%[2] - 银行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长38.7%,市占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6.4%,农业银行(+169.3%)、兴业银行(+97.9%)、中信银行(+57.4%)增长显著[2] - 银行主动权益基金增长2.1%,市占率提升0.14个百分点至45.9%,招商银行增幅达18.8%表现突出[2] - 银行债券基金及其他增长3.1%,市占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8%,邮储银行(+30.7%)和江苏银行(+248.3%)表现较好[2] 8月社融数据 - 2025年8月新口径下社融增速8.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7] - 剔除政府债券后的社融增速5.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7] - 8月单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7]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33亿元,同比少增4178亿元[7] - 企业债券融资净增加1343亿元,同比少增360亿元[7] - 政府债券净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少增2519亿元[7] 信贷与存款增长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8] - 企业贷款增加5900亿元,同比少增25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531亿元,同比少增4920亿元[8] - 个人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少增1597亿元[8] - 8月末人民币存款达322.73万亿元,同比增长8.6%[8] - 企业存款增加2997亿元,同比少增503亿元;个人存款增加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8] 货币供应与利率 - 8月M0、M1、M2增速分别为11.7%、6.0%、8.7%[9] - M2-M1剪刀差为2.8%,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9] - 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环比下降10个基点[10]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约3.1%,年初至今保持不变[10] 投资建议与重点关注 - 顺周期策略下关注宁波银行;红利策略下关注江苏银行、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11][12] - 关注具备可转债转股预期的上海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12] 重点数据跟踪 - 权益市场: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23266.26亿元,环比减少2768亿元;两融余额2.33万亿元,较上周增加2.66%[13] - 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17.94亿元,环比减少57.79亿元[13] - 利率市场:同业存单发行利率1.63%,环比增加1个基点;票据利率环比提升4-8个基点[1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为1.87%,环比增加6个基点[1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年初以来累计发行34138.42亿元[14]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大行科工港股上市,关注“骑行热”新消费趋势-20250914
东吴证券· 2025-09-14 16:20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大行科工作为折叠自行车行业龙头港股上市,受益于"骑行热"新消费趋势,业绩呈现高增长[1][5] - 折叠自行车行业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中高端产品渗透率及客单价双提升,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5][18][25] - 全球及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未来五年预计保持双位数复合增长,分别达11.8%和21.2%[5][24][29] 大行科工经营表现 - 2024年及2025年1-4月营业收入分别为4.51亿元和1.85亿元,同比增长50%和47%[5][10] - 同期归母净利润达0.52亿元和0.22亿元,同比增长50%和69%[5][10] - 毛利率稳定在33%,归母净利率维持在12%,显著高于同业巨大机械(净利率2%)和美利达(净利率6%)[5][13]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6.3%升至2025年1-4月11.2%,主因高端化及线上直销渠道占比提升[5][13][16] - 中端产品(建议零售价2500-5000元)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51%升至2025年1-4月68%,高端产品(5000元以上)占比稳定在10%[5][18][21] 行业竞争格局 - 大行科工2024年以36.5%零售额份额位居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一,全球市场以2.9%份额排名第二[5][23] - 国内主要竞争者包括迪卡侬(份额25.7%)、小布(Brompton,5.7%)等,全球市场头部企业为小布(份额6.2%)、迪卡侬等[5][23] 市场规模与趋势 - 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2021年达4084亿元,2022年回落至3803亿元,预计2024-2029年CAGR为11.8%[5][24][27]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中高端产品占零售额86.5%,2019-2024年高端和中端产品零售额CAGR分别为22.7%和17.7%[5][25][28] -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从2019年4亿元增至2024年17亿元,CAGR达31.6%,预计2024-2029年CAGR为21.2%[5][29][32] - 骑行运动渗透率提升及客单价上升驱动新消费趋势,契合城市通勤及休闲需求[5][30]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9月8日至14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0.85%,沪深300指数上涨1.38%[31][36] - 年初至今(1月2日至9月14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累计上涨7.06%,创业板指涨幅达41.04%[31][37]
2025年8月份金融数据点评:社融遇拐点,货币见活化
光大证券· 2025-09-14 16:20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在8月出现拐点 余额增速为8.8% 较7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 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提升 M2-M1增速剪刀差收窄至2.8个百分点 环比7月收窄0.4个百分点[4][37] - 贷款需求不足问题仍有待改善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6.8%[4][5] - 对公贷款发挥压舱石作用 8月对公贷款新增5900亿元 占新增贷款比重100% 其中对公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 同比少增200亿元[17] - 零售信贷增长乏力 8月居民贷款新增303亿元 同比少增1597亿元 1-8月居民贷款合计新增7110亿元 同比少增7290亿元 占新增信贷比重5.3%[24] - 票据利率中枢下移 信贷投放景气度偏弱 8月1M期票据转贴利率中枢0.66% 较7月下行37bp 6M期票据转贴中枢0.67% 较7月下行12bp[9][13] 贷款投放分析 - 8月贷款投放强度季节性回升但增量同比少增 需求不足问题突出 中采制造业PMI为49.4% 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 CPI同比-0.4% PPI同比-2.9%[5] - 1-8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3.5万亿元 同比少增9700亿元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测算8月信贷增速约7.8% 较7月回落0.2个百分点[5] - 票据融资新增531亿元 同比少增4920亿元 占贷款比重9% 1-8月票据贴现合计新增8778亿元 同比多增1181亿元 占新增贷款比重6.5%[7] 对公贷款结构 - 对公短贷新增700亿元 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增量均值-705亿元 1-8月对公短贷新增3.82万亿元 同比多增1.45万亿元 占新增贷款比重28%[17] - 对公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 同比少增200亿元 增量不及2020-2024年同期均值6233亿元 1-8月对公中长贷合计新增7.38万亿元 同比少增1.32万亿元[18] - 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8.6%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 -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 环比下行10bp 较年初下行33bp[20] 零售信贷表现 - 居民短贷新增105亿元 同比少增611亿元 居民中长贷新增200亿元 同比少增1000亿元[24] - 按揭贷款预估仍为负增长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 与7月持平[24][26] - 1-7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速4.8% 环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6] 社融结构变化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4][33] - 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36] - 未贴现票据新增1974亿元 同比多增1323亿元 表内外票据合计新增2505亿元 同比少增3597亿元[36] - 政府债新增1.37万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 占社融增量比重53%[36] - 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343亿元 同比少增360亿元 股票融资新增457亿元 同比多增325亿元[36] 货币与存款特征 - M2同比增速8.8% M1同比增速6% M1新增1713亿元 同比多增3829亿元[8][37][38] - 人民币存款新增2.06万亿元 同比少增1600亿元 月末增速8.6%[39] - 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 同比少增6000亿元 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40] - 8月末沪深两市成交额近2万亿元 两融余额2.26万亿元 较月初提升超2800亿元[40]
水产品价格坚挺,水产饲料有望维持高增
国盛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核心观点 - 水产品价格坚挺,水产饲料有望维持高增长[1][11][12] - 生猪养殖估值位于相对低位,关注龙头及低成本高成长标的[2][13] - 家禽养殖关注情绪修复后的价格反转机会[3][13] - 转基因品种审定落地,种植板块投资潜力值得期待[3][13] - 养殖配套领域龙头饲企有望替代中小饲企[3][13] 水产品与水产饲料 - 四大家鱼批发价维持高位:9月5日较8月8日月环比变化鲤鱼-1.2%/鲢鱼+0.8%/草鱼0.0%/鲫鱼-1.8%[1][11] - 四大家鱼年初至今(9月5日)涨幅:鲤鱼4.78%/鲢鱼6.99%/草鱼9.37%/鲫鱼7.00%[1][11] - 特种水鱼价格显著提升:斑点叉尾鮰+18.67%/生鱼+6.76%/加州鲈鱼+24.24%/牛蛙+22.81%(年初至9月5日)[1][11] - 特种水产品养殖量5年复合增速:蛙17.5%/鮰鱼11.3%/鲈鱼8.7%/鳜鱼7.4%/南美白对虾4.8%[2][12] - 2024年养殖产量数据:生鱼59.55万吨/鳜鱼53.98万吨/鲈鱼93.85万吨/南美白对虾84.01万吨/黄颡鱼62.77万吨/河蟹89.44万吨/蛙30.94万吨/鮰鱼52.62万吨/大黄鱼29.26万吨/鲳鱼33.16万吨[2][12] - 消费升级背景下高端水产饲料需求持续向好,预计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12] 生猪养殖 - 本周全国瘦肉型肉猪出栏价13.22元/kg,较上周下跌3.4%[2][13][14] -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16.84元/头,外购仔猪头均盈利-161.93元/头[7][18] - 出售仔猪毛利11.37元/头,较上周减少30.26元/头[7][18] - 猪肉平均批发价19.88元/kg,较上周上涨0.2%[5][14] - 白条猪肉平均宰后均重88.7公斤,周环比上涨0.3%[8][20] - 15kg仔猪全国市场价27.27元/公斤,周环比下降6.6%[9][20] - 关注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德康农牧、神农集团、巨星农牧、新希望、立华股份等标的[2][13] 家禽养殖 - 白羽鸡毛鸡价格7.02元/公斤,较上周下跌2.1%[3][13][29] - 鸡产品平均价8.65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6%[3][13][29] - 肉鸡苗价格3.25元/只,较上周下跌4.4%[3][13][24] - 父母代鸡苗价格44.15元/套(8月第三周),周环比下跌1%[10][24] - 父母代种鸡养殖利润0.5元/只,较上周减少0.15元/只[14][35] - 屠宰利润-0.37元/只,较上周增加0.21元/只[15][35] - 817鸡苗平均价0.58元/只,较上周上涨9.4%[16][40] - 817肉杂鸡平均价8.49元/公斤,较上周上涨2.4%[17][40] - 白羽鸡关注益生股份、圣农发展、禾丰股份、仙坛股份、民和股份[3][13] - 黄羽肉鸡关注立华股份[3][13] 大宗农产品价格 - 玉米现货价2366.08元/吨,较上周上涨0.1%[18][45] - CBOT玉米收盘价428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上涨1.5%[19][47] - 小麦现货价2426元/吨,较上周持平[20][50] - CBOT小麦收盘价521.7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下跌0.5%[21][52] - 粳稻现货价2904元/吨,较上周持平[22][52] - CBOT糙米收盘价1165美分/英担,较上周下跌1.9%[23][55] - 大豆现货价4043.68元/吨,较上周上涨0.9%[24][54] - CBOT大豆收盘价1045.2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上涨1.1%[25][56] - 豆粕现货价3079.43元/吨,较上周上涨0.2%[26][62] - 一级豆油现货价8566.67元/吨,较上周下跌0.3%[27][69] - 菜粕现货价2712.63元/吨,较上周上涨1.4%[28][65] - 进口四级菜油现货价10105元/吨,较上周上涨1.8%[29][71] - 24度棕榈油现货价9396.67元/吨,较上周下跌0.6%[30][66] - BMD棕榈油收盘价4445林吉特/吨,较上周下跌1.0%[31][68] - 柳州白糖现货价5935元/吨,较上周持平[32][74] - NYBOT11号糖收盘价15.8美分/磅,较上周上涨1.4%[33][76] - 国产鱼粉现货价10975元/吨,较上周上涨1.9%[34][78] - 进口鱼粉现货价11806.52元/吨,较上周上涨2.3%[35][80] 板块表现与个股 - 本周农业板块上涨4.81%,跑赢沪深300指数3.4个百分点[8] - 生猪养殖板块上涨7.63%[2][9] - 涨幅前三个股:众兴菌业、邦基科技、立华股份[8][9] - 跌幅前三个股:十月稻田、安德利、驱动力[8][9]
交付:光模块下一步看什么?
国盛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4] 核心观点 - 光模块行业正处于AI算力驱动的黄金发展期 核心矛盾已从需求端转向交付能力 行业面临产能扩充 良率爬坡和客户认证三大挑战[1][3][7] - 800G光模块2024年起量约750万支 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1800万支 1.6T光模块2025年开始应用约270万支[5] - 高速光模块存在显著供给缺口 预计到2027年800G光收发器产能将低于市场需求40%-60% 2029年1.6T收发器供应缺口达30%-40%[5] - 投资逻辑转向"交付能力定胜负"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创新 快速量产能力和完善质量体系更具订单兑现确定性[7] 需求分析 - AI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251亿美元 2028年有望增长至2227亿美元[5] - 全球数据中心加速升级扩容 推动数据中心内部和之间对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光通信需求[5] 制造瓶颈 - 光模块生产涉及光学耦合 封装 可靠性测试等多个精密环节 从客户下单到出货周期较长[3] - 光学耦合是封装中工时最长 最易产生不良品的步骤 单模光纤耦合需要透镜进行聚焦[5] - 封装需使用玻璃或陶瓷等非有机材料电介质实现可靠密封[5] - 可靠性测试包括发射光功率 接收灵敏度 眼图 消光比 误码测试 高低温老化测试 交换机兼容性测试和光纤端面检测[5] 重点公司推荐 - 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 SZ) 新易盛(300502 SZ)[7][10] - 光器件企业:天孚通信(300394 SZ) 仕佳光子 太辰光 长芯博创 德科立 东田微[7] - 液冷环节:英维克(002837 SZ) 东阳光[7] - 算力产业链:沪电股份(002463 SZ) 工业富联 寒武纪 海光信息等[8] 市场表现 - 通信板块本周上涨3.3% 量子通信细分板块表现最优上涨11.8%[17][20] - 金信诺上涨30.819%领涨板块 科华数据上涨25.527% 三维通信上涨22.443%[19]
新能源就近消纳迎发展新机,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
国盛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新政平衡成本分摊 绿电直连有望迎发展新机[5][10] - 储能政策频出 容量补偿机制尚有完善空间 重视调节性电源价值[5][10] - AI+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布 重视电力+AI投资机会[5][10] 本周行情回顾 - 上证指数报收3,870.60点 上涨1.52%[1][55] - 沪深300指数报收4,522.00点 上涨1.38%[1][55] - 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报收3077.52点 上涨0.90% 跑输沪深300指数0.49个百分点 位列30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19位[1][55] - 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上市公司超半数上涨[1][55] 新能源就近消纳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 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5][10] - 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5][10] -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5][10] - 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原则 就近消纳项目公平承担输配电费 系统运行费等费用[5][10] - 项目实行按容(需)量缴纳输配电费 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 输配环节的电量电费[5][10] - 项目使用公共电网时视同工商业用户 暂按下网电量缴纳系统运行费 逐步向按占用容量等方式缴费过渡[5][10] - 暂免缴纳自发自用电量的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5][10] - 未接入公共电网的项目 不缴纳稳定供应保障费用[5][10] 储能政策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5][10] - 2025-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5][10]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5][10] - 《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提出研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5][10] - 要求综合考虑发电机组类型 出力特性 厂用电率 检修停机等因素 科学评估各类型机组及新型储能的容量系数[5][10] AI+能源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5][10] - 到2027年 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5][10] - 到2030年 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立绿色 经济 安全 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5][10] - 电力领域包括电网与水电各5项 火电与新能源各4项 核电3项典型场景建设路径[5][10] 行业数据表现 - 火电煤价下跌至681元/吨[11] - 9月12日三峡入库流量同比上升33.59%[8][30] - 9月12日三峡出库流量同比上升198.15%[8][30] - 硅料价格上升至50元/KG 主流硅片价格上升至1.45元/PC[40] - 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较上周下跌6.21%[48] - 周成交量176.47万吨 周成交额1.08亿元[48] - 最高成交价66.14元/吨 最低成交价61.95元/吨[48] - 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62.07元/吨[48] - 大宗协议交易周成交量356.34万吨 周成交额2.25亿元[48] - 截至2025年9月12日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09亿吨 累计成交额487.01亿元[48] 投资建议 - 推荐布局低估绿电板块 推荐优先关注低估港股绿电以及风电运营商[6] - 建议关注新天绿色能源(H) 龙源电力 中闽能源 吉电股份等[6] - 建议关注火电板块:华能国际 华电国际 宝新能源 申能股份 建投能源 浙能电力[6] - 建议关注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青达环保 华光环能[6] - 建议关注水核防御:长江电力 国投电力 川投能源 华能水电[6] - 建议关注核电板块: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6] 重点公司业绩预测 - 浙能电力2024A EPS 0.58元 2025E EPS 0.51元 2024A PE 8.90 2025E PE 10.06[7] - 皖能电力2024A EPS 0.91元 2025E EPS 0.94元 2024A PE 8.00 2025E PE 7.81[7] - 国电电力2024A EPS 0.55元 2025E EPS 0.42元 2024A PE 8.20 2025E PE 12.16[7] - 华能国际2024A EPS 0.65元 2025E EPS 0.81元 2024A PE 10.90 2025E PE 9.57[7] - 新集能源2024A EPS 0.92元 2025E EPS 0.93元 2024A PE 7.00 2025E PE 6.81[7] - 青达环保2024A EPS 0.75元 2025E EPS 1.71元 2024A PE 42.80 2025E PE 16.99[7] - 新天绿能2024A EPS 0.40元 2025E EPS 0.55元 2024A PE 20.00 2025E PE 14.53[7] - 华光环能2024A EPS 0.74元 2025E EPS 0.81元 2024A PE 29.70 2025E PE 19.99[7]
医药行业周报:PD1/VEGF/IL-2潜力可期,建议继续关注上海谊众-20250914
华源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PD1/VEGF/IL-2三抗机制互补性强 上海谊众在研的YXC-001通过整合PD-1、VEGF与IL-2三重靶点于单一分子 具备更高机制整合度与体内协同效率 治疗策略高度可行 有望在疗效一致性、药代动力学协调性与免疫激活精准性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5][34] - 中国医药产业已完成新旧增长动能转换 创新替代仿制 出海能力提升 创新药显著打开增长新曲线 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传统药企完成创新转型 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等以全球First-in-class姿态崛起[5] - 需求端老龄化加速 心脑血管、内分泌、骨科等慢性疾病需求提升 银发经济长坡厚雪 支付端医保收支稳健增长 医保局推动商业保险发展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5] - AI浪潮下医药行业有望释放新成长逻辑[5] - 2025年医药行业在创新药带领下反弹显著 中国创新药作为未来10年产业趋势投资机会明确 医疗消费和医药制造业绩有望在2025H2-2026H1触底反弹 估值或将进一步修复[51] 板块市场表现 - 9月8日至9月12日医药指数上涨1.03% 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0.47%[5] - 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26.80%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11.88%[35] - 本周上涨个股263家 下跌个股220家 涨幅前五为振德医疗(+41%)、浩欧博(+28%)、济民健康(+26%)、康为世纪(+23%)、奥精医疗(+20%) 跌幅前五为悦康药业(-18%)、迈威生物-U(-14%)、易瑞生物(-14%)、上海谊众(-13%)、益方生物-U(-12%)[5][36][37] - 细分板块本周表现:医疗器械II(+2.2%)、医药商业II(+1.4%)、医疗服务II(+0.5%)、中药II(0.0%)、生物制品II(-0.2%)、化学原料药(-1.1%)、化学制剂(-2.8%)[40] - 细分板块年初至今表现:医疗服务II(+46.9%)、化学制剂(+46.9%)、化学原料药(+35.2%)、生物制品II(+20.9%)、医疗器械II(+15.5%)、医药商业II(+3.9%)、中药II(+1.7%)[40] - 截至2025年9月12日申万医药板块整体PE估值40.60X 在申万一级分类中排第11 处于历史相对较低位置[44] 靶点机制分析 - PD-(L)1通路控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 PD-1/PD-L1活性负责癌症中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毒性分泌 阻断PD-1/PD-L1途径已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焦点[5][9][11] - VEGF是一类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 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并诱导形成异常肿瘤血管 刺激血管形成 参与肿瘤生长全过程 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5][13][14] - IL-2/IL-2R信号通路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复杂 既可促进Tregs扩增抑制抗肿瘤免疫 也能促进CTL和NK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 由于双重作用 IL-2(R)疗法开发需要更精准策略[5][25] 重点关注公司 - 创新药主线关注标的:A股信立泰、热景生物、上海谊众、康弘药业、华纳药厂、前沿生物、福元医药、昂利康、一品红、泽璟制药、科伦药业、恒瑞医药 港股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博泰、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5] - 业绩边际改善关注标的:CXO及产业链(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百普赛斯等)、昆药集团、马应龙、开立医疗、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海泰新光、麦澜德等[5] - 集采边际改善关注标的:医疗耗材(南微医学、微电生理、爱博医疗、心脉医疗等) 药品(人福医药、恩华药业等)[5] - 制造出海关注标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美好医疗、海泰新光等[52] - 国产替代关注标的: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54] - 老龄化及院外消费关注标的:昆药集团、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华润三九、同仁堂、马应龙、羚锐制药、盘龙药业等[54] - 高壁垒行业关注标的:麻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国药股份等) 血制品(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54] - AI主线关注标的:制药(晶泰控股、泓博医药) 大数据模型(润达医疗、美年健康、金域医学、医脉通、阿里健康、华大基因) 医疗设备(鱼跃医疗、三诺生物、联影医疗、开立医疗、华大智造)[54] 上海谊众专项分析 - 公司2024年收入1.74亿元同比减少51.83% 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下降95.68% 2025H1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31.48%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10.13%[26] - 在研三抗YXC-001整合PD-1、VEGF与IL-2三重靶点于单一分子 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PD-1受体解除免疫抑制 结合IL-2受体刺激T细胞增殖 抑制VEGF活性阻断肿瘤血管形成[30] - 临床前药效试验显示对比K药等单抗及双抗类药物具有抑制肿瘤优势 抗VEGF可"解除外部抑制" IL-2可"内部激活" 机制协同作用明显[31] 投资组合建议 - 本周关注组合:信立泰、热景生物、前沿生物、上海谊众、中国生物制药[5][55] - 九月关注组合:恒瑞医药、信立泰、科伦药业、康弘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信达生物、三生制药、上海谊众、前沿生物[5][55]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消费电子旺季来临,关注国产OLED材料放量-20250914
光大证券· 2025-09-14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消费电子旺季来临,iPhone 17系列全系配备OLED屏幕,华为、小米等厂商陆续发布新品,有望拉动智能手机出货回暖[1][21] - 柔性OLED渗透率稳步提升,2025H1全球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2.98亿片,同比增长4.9%,渗透率达27.4%[2][22] - 国产OLED面板厂商市场份额增长,2025H1中国大陆OLED智能手机面板总出货量约2亿片,全球占比50.9%,其中柔性OLED全球份额达62.3%[2][23] - OLED材料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中国大陆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预计达74亿元,同比增长30%[3][25] - 建议关注OLED产业链标的,包括奥来德、莱特光电、瑞联新材、万润股份、濮阳惠成、八亿时空[3][28] 行情回顾 - 过去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上涨1.38%,基础化工板块上涨2.4%,位列所有板块第10位[9] - 化工子板块涨幅前五:碳纤维(+7.7%)、氯碱(+4.7%)、磷肥及磷化工(+4.4%)、氟化工(+4.3%)、锂电化学品(+4.1%)[11] - 涨幅居前个股:东方铁塔(+31.79%)、天际股份(+28.80%)、*ST亚太(+27.62%)、厦钨新能(+26.78%)、ST泉为(+26.33%)[15] - 跌幅居前个股:奇德新材(-14.95%)、嘉亨家化(-12.38%)、中科电气(-10.58%)、领湃科技(-10.54%)、长江材料(-9.84%)[16] 产品价格跟踪 - 周涨幅前五品种:醋酸华东(+3.49%)、赖氨酸98.5%(+3.05%)、甲醛江浙地区(+2.71%)、高温煤焦油山西(+2.66%)、双酚A华东(+2.50%)[18][19] - 周跌幅前五品种:苏氨酸(-8.14%)、电池级碳酸锂(-3.85%)、维生素B6(-3.51%)、顺酐江苏(-3.31%)、维生素E(-3.03%)[19][20] 行业动态 - iPhone 17系列全系搭载6.3-6.9英寸OLED屏,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最高刷新率120Hz[21] - 2025H1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10.9亿片,同比增长1.6%,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2.98亿片,同比增长4.9%[22] - 国产面板厂商出货量:京东方7100万片(+10.3%)、天马4320万片(+15.6%)、TCL华星4100万片(+8.6%)[23] - OLED材料企业业绩:奥来德OLED材料营收2.57亿元(+22.0%)、莱特光电OLED材料营收2.76亿元(+30.0%)[24][25] 子行业动态 - 化纤板块:涤纶长丝市场价格下跌,企业库存承压[30] - 聚氨酯板块:聚合MDI市场缓跌后上行,成交有所好转[30] - 钛白粉板块:生产商库存减少,成本压力推动涨价意愿[30] - 化肥板块:秋肥订单执行中,下游采购意愿低迷[31] - 维生素板块:维生素E价格下滑,维生素C厂家停报或提价[31] - 氨基酸板块:赖氨酸工厂挺价意向明显,供应量减少[31] - 制冷剂板块:市场稳中推涨,企业报价坚挺[32] - 有机硅板块:市场稳中小涨,下游接受度有限[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