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搜索文档
美国39%关税重击瑞士:“中立国模式”还能玩多久?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4 08:06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瑞士的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迫使瑞士重新思考其国际定位,面临向美国靠拢或与欧盟加强联系的选择 [1] - 瑞士被美国列为全球最高关税国家之一,其中立与特殊主义模式受到质疑 [1] - 美国对瑞士加征39%关税,瑞士媒体称此为“国家黑色一天”,主要因瑞美货物贸易逆差达480亿美元 [4] 瑞士企业的应对措施 - 咖啡机制造商Thermoplan考虑将生产外迁,因瑞士在15%关税下缺乏竞争力 [2][5] - 医疗器械制造商Ypsomed计划将部分美国市场生产转移至德国工厂,并加速在美建厂 [7] - 格吕耶尔干酪行业协会预计美国市场(占出口量三分之一)将部分萎缩 [7] 瑞士与欧盟关系的重新评估 - 瑞士正围绕是否加强与欧盟关系展开激烈辩论,可能最早明年进行全民公投 [9] - 分析人士认为关税风波可能推动亲欧派阵营,因欧盟协议吸引力上升 [10] - 瑞士自由民主党议员指出小国有被碾压风险,需重新调整地缘政治优先事项 [11] 瑞士经济与产业现状 - 美国是瑞士最大单一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包括手表、巧克力、医药和机床 [3][4] - Swissmem协会称39%关税是“恐怖场景”,可能导致数以万计就业岗位流失 [5] - 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曾受2008年美国法律冲击,近年金融业因丑闻蒙尘 [7]
佳禾智能: 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00:2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24年1月4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10,04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募集资金总额1,004,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10,088,444.39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93,911,555.61元 [1] - 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年产500万台骨传导耳机项目、年产900万台智能手表项目、年产450万台智能眼镜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 - 募集资金已进行专户存储,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确认 [1] 原募集资金使用及变更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募集资金已投入28,991.16万元,尚未使用70,400.00万元 [4][5] - 原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6年1月10日延期至2028年1月10日 [4] - 公司拟变更70,400.00万元募集资金及其利息收入、理财收益用于收购beyerdynamic GmbH & Co. KG全部有限合伙权益、BD GmbH全部股份及股东借款 [5][6] - 项目实施主体由江西佳禾电声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Cosonic International Pte. Ltd. [6] 变更募集资金原因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订单未达爆发式增长 [9] - 公司通过现有产能可满足短期订单需求,原募投项目尚未达到成熟建设条件 [9] - 原募投项目毛利率约10%,净利率约5%,而标的公司预测毛利率超50%,净利率超10%,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12] - 标的公司已连续经营多年,市场地位稳固,增长确定性高于原新建项目 [12] 新募投项目标的公司概况 - beyerdynamic GmbH & Co. KG成立于1960年,是全球知名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产品涵盖专业创作耳机、游戏耳机、无线音频设备等 [13][17] - 销售网络覆盖欧洲、美国、中国等全球主要市场,拥有100余家业务合作伙伴 [16][17] - 2025年1-5月营业收入26,114.47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67,657.07万元 [24] - 2025年5月末所有者权益6,151.48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217% [23] 交易定价及评估 - 标的公司全部合伙权益评估价值88,800.00万元,较账面所有者权益增值82,648.56万元,增值率1343.56% [26][27] - 交易初步收购价款为12,200.00万欧元,另包含股东借款14,843.55万元 [27][28] - 评估采用收益法为主,因更客观反映企业未来收益能力 [27] 战略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拥有Tesla技术、静电技术、高保真技术等核心音频技术及元器件自主开发能力 [15][31] - 收购将助力公司从ODM模式向"高端制造+品牌运营"双轮驱动转型,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3][30] - 标的公司全球化销售网络将完善公司欧美市场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 [16][17] - 双方技术整合可实现消费级与专业级音频产品优势互补 [15][31] 项目预期收益 - 标的公司预测2026年将带来8.92亿元营业收入,且未来持续增长 [12][31] - 预计毛利率超过50%,净利率超过10%,显著高于原募投项目 [12][31] - 交易将提升公司收入规模、盈利水平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30][33] 审议程序进展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变更议案 [36][37] - 变更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 [36][37] - 保荐机构招商证券对变更事项无异议 [37]
佳禾智能: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4 00:23
核心观点 - 佳禾智能拟变更2024年可转债募集资金用途 将原用于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项目的未使用资金70,400万元及其收益用于收购德国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beyerdynamic GmbH & Co KG(BD KG)的全部有限合伙权益、其普通合伙人BD GmbH的全部股份及股东借款 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实现战略转型 [1][6][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24年1月4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10,040,000张 每张面值100元 募集资金总额1,004,000,000元 扣除发行费用10,088,444.39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93,911,555.61元 [2] - 原募投项目包括年产500万台骨传导耳机项目、年产900万台智能手表项目、年产450万台智能眼镜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 - 截至核查意见出具日 募集资金已投入28,991.16万元 剩余未使用资金70,400万元 [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专用账户已注销 [4] 原募投项目使用情况 - 年产500万台骨传导耳机项目计划投资26,588.64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24,143万元 截至核查日尚未投入 [7] - 年产900万台智能手表项目计划投资56,799.76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51,248.16万元 截至核查日尚未投入 [7] - 年产450万台智能眼镜项目计划投资34,000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24,000万元 截至核查日尚未投入 [7][8] - 三个项目最初计划2026年1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后延期至2028年1月10日 [5] 变更原因分析 -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原产品订单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8][9] - 公司通过现有生产基地产能即可满足短期订单需求 [9] - 原项目毛利率约10% 净利率约5% 而标的公司预测毛利率超50% 净利率超10% [10] - 原项目建设周期长且收益不确定性大 标的公司已连续经营多年且增长势头良好 [10] - 收购符合公司高端化、品牌化、全球化战略 可实现"高端制造+品牌运营"双轮驱动 [10][11] 新募投项目交易细节 - 收购标的为BD KG全部有限合伙权益、BD GmbH全部股份及股东借款 [6] - 实施主体由江西佳禾变更为Cosonic International Pte Ltd(佳禾国际) [6] - 交易定价采用收益法评估 标的公司全部合伙权益评估价值88,800万元 较账面净资产6,151.44万元增值82,648.56万元 增值率1343.56% [21][2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标的公司股东借款余额14,843.55万元 [19][23] - 初步收购价款定为12,200万欧元 最终价格将根据交割时现金、债务及营运资本情况调整 [23]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BD KG成立于1960年 是全球知名高端音频设备制造商 产品线涵盖专业创作耳机、游戏耳机、无线音频设备等 [11][14] - 拥有Tesla技术、静电技术、高保真技术等核心音频技术 具备麦克风、喇叭等元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 [12] - 销售网络覆盖欧洲、美国、中国等全球主要市场 拥有100余家业务合作伙伴 [12][13] - 2024年度营业收入67,657.07万元 2025年1-5月营业收入26,114.47万元 [19] - 2024年度净利润6,408.75万元 2025年1-5月净利润1,268.81万元 [19] 战略协同效应 - 技术协同:整合双方消费级与专业级音频技术 强化上游元器件开发能力 [12][27] - 制造协同:公司自动化规模制造优势可满足BD KG产品需求 [12] - 品牌协同:提升公司品牌业务收入规模及运营能力 享受成熟品牌溢价 [12] - 渠道协同:借助BD KG成熟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拓展欧美市场 完善全球布局 [13][28] - 预测标的公司2026年将带来8.92亿元营收 且未来持续增长 [10] 资金安排与审批程序 - 交易资金主要来源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不足部分由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24] - 变更事项已获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31][32] - 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 [31][32] - 需取得中国政府境外投资备案、外汇登记等审批程序 [29]
左手锐步右手MUSINSA?安踏多品牌布局为何“绯闻”不停
36氪· 2025-08-13 19:19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 - 安踏与锐步的收购传闻被广泛报道,但安踏方面回应"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未否认也未承认 [1][4] - 锐步母公司ABG集团明确否认出售传闻,声明目前或未来均无剥离计划,并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球零售额100亿美元 [4] - 锐步被ABG收购时交易金额达25亿美元,当时安踏集团年营收493.3亿元,李宁营收225.7亿元 [2] 安踏与MUSINSA的合作模式 - 安踏与韩国时尚电商MUSINSA以合资公司形式合作,MUSINSA持股60%并掌握经营权,安踏持股40% [7] - 合作架构显示安踏缺乏经营话语权,目前处于投资阶段,尚未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7] 安踏多品牌战略布局逻辑 - 2009年收购FILA弥补高端品牌与时尚板块空白,现已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8] - 2016-2017年与迪桑特、可隆成立合资公司,填补专业运动与户外运动市场空白 [8] - 2023年收购狼爪品牌,完善高端专业户外装备产品线,与偏向户外生活的可隆形成差异化布局 [8] - 收购战略旨在弥补区域权益限制(仅获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权益)和防范合作变数风险 [8] 潜在收购标的的战略价值 - 锐步在健身、女子篮球和高尔夫领域的产品优势可弥补安踏产品线空白 [10] - 锐步可帮助安踏构建高端产品线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 [10] - MUSINSA的设计能力可弥补本土运动品牌美学短板,可能通过联名合作拓展女性运动市场 [11] - MUSINSA作为时尚电商独角兽,其设计优势可与安踏在体育领域形成协同 [11] 全球化扩张战略考量 - 通过收购获取市场渠道、完善产品线并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快速切入新兴领域的方式 [12] - 需避免品牌同质化导致的内部资源竞争和管理压力,参考李宁、特步及阿迪达斯收购锐步未达预期的案例 [14] - 应转向战略协同型收购而非规模扩张,重点补充健身、女性运动等细分赛道,长期需提升自有品牌技术壁垒与全球化运营能力 [14]
观点指数:文旅集团营收平均规模为16.07 营收平均增速-11.53%
财经网· 2025-08-13 10:44
行业现状与分化态势 - 文旅行业正经历明显的结构性调整,不同领域呈现分化态势,在线旅游OTA业务保持增长,传统文旅企业普遍面临增长放缓 [1] - 文旅集团营收平均规模为16 07,营收平均增速-11 53%,平均净利润率-0 4%,净利润率增速-185%,反映出重资产运营模式适应能力不足 [1] - 地方文旅营收平均规模仅1 04,营收平均增速-19%,平均净利润率-42 0%,净利润率增速-355%,对"门票经济"依赖和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1] OTA平台表现优异的原因 - OTA平台通过"生态协同+全球化+供应链创新"模式创新实现增长 [1] - 数字化能力帮助OTA平台精准匹配供需、优化服务体验、创新产品组合,在行业调整期逆势增长 [1] 传统企业转型方向 - 行业分化本质是模式迭代速度差异,传统企业需从"资源依赖"向"产品创新+运营提效+生态协同"转型 [2] - 转型路径包括:借助在线平台对接流量资源、深耕在地文化打造差异化IP、引入数字化工具优化运营体系 [2] - 需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全球化、体验化"转型的趋势才能突破困境 [2]
春风动力不断完善产品矩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3 0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 [1] - 归母净利润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亿元,同比增长60.84% [1] 业务板块表现 全地形车 - 上半年实现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 [1] - 出口额占行业74.05%,持续领跑行业出口榜单 [1] - 核心优势在于性价比与供应链效率,通过技术升级提升溢价 [1] 摩托车 - 实现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3.03% [2] - 内外销协同发力,引领高端市场 [2] 电动两轮车 - 极核电动实现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652.06% [2] - 技术迭代是业绩爆发的重要驱动力,聚焦高端电动出行领域 [2] - 通过渠道拓展提高产品市场可达性 [2] 战略布局 - 围绕"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战略方向推进发展 [1] - 启动"年产300万台套摩托车、电动车及核心部件研产配套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 [2] - 生产基地将与墨西哥、泰国等海外基地及国内基地形成全球产能网络 [2] 产品与技术 -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动力、操控性能 [1] - 推出限量版、定制化车型,强化品牌调性 [1] - 布局智能互联功能,满足高端用户对科技感的需求 [1] - 极核电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2]
中美贸易战胜负几乎已定,人民日报向世界宣布喜报,特朗普钦点继任者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03
中国经济增长5.3%,美国仅1.25%- 这组数字一公布,华尔街的交易大厅里静得出奇。 人民日报罕见发文向全球通告这一"喜讯",而特朗普却在任期过半时就匆忙指定了接班人万斯。 这场持续数年的贸易博弈,真正的赢家到底是谁?美国的如意算盘为何打得如此响亮,结果却如此打脸? 5.3%对1.25%,这组数字让华尔街沉默了 数字从来不会撒谎。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这组对比数据时,全世界都看到了答案。 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5.3%,这个数字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亮眼,制造业和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反观美国,同期GDP增长仅为1.25%,消费支出和投资双双放缓,经济活力明显不足。这种巨大差距,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说明了什么。 更让人玩味的是,就在这组数据公布后不久,人民日报发文向全球通告。 "中国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增量区",这句话不是吹牛,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前言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在为每月5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沾沾自喜,殊不知这点钱在中国58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心里都明白,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 特朗普当初拍胸脯说要通过关税平衡贸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结果呢?美国企业成本飞涨,老 ...
【环球财经】英国经济学家:美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
新华社· 2025-08-12 21:43
新华财经北京8月12日电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日 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将美国从全球化大势中孤立出来,造成的恶果将由 美国消费者承受。 罗思义说,美国滥施关税,分裂了全球经贸体系,将自己排除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美国占全球贸易的比 重本就有限,"如果其他国家团结起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不可能得逞"。 罗思义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很难实现迫使企业赴美建厂的目的,因为美国制造业现状不佳,产 出水平不见起色。 "真正关键的是美国民众的反应。"罗思义说,"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颠覆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推行的全球化 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美国民众会认同这种做法吗?还是会意识到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糟进而用 选票反对?问题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政治领域,美国中期选举对特朗普政府将是一场大考。"(记者: 高文成;视频:王沛) (文章来源:新华社) 罗思义说,对美国国内而言,关税的直接后果是推高物价,这对美国消费者是一种变相征税。绝大多数 行业和消费者都会因生产或生活成本上升而受损。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关税"有害",因为他们 切实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 他还说,关 ...
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春风动力上半年净利增长41.35%
中证网· 2025-08-12 19: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0% [1] - 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 - 扣非净利润9.51亿元同比增长38.38% [1] 业务板块表现 - 全地形车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 [2] - 摩托车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 [2] - 电动两轮车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激增652.06% [3] 市场拓展 - 全地形车出口额占行业总出口额74.05% [2] - 全球经销网络新增130家累计突破3000家 [2] - 电动两轮车覆盖核心城市100%二线及以上城市门店占比超70% [3] - 电动两轮车成功进军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5.49亿元占营业收入5.57%同比提升19.86% [4] - 新增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外观专利24项 [4] - 累计持有有效专利1812项其中发明专利169项 [4] 产品创新 - 四轮车领域推出X10泥浆版ABS版U10PROU6EV等新品 [4] - 两轮车在150cc至750cc全排量段补充新品 [4] - 电动车推出AE7EZ4MO1等系列新品 [4] 品牌与产能建设 - 通过葡萄牙全球新品发布会墨西哥CFMOTODAY等活动强化品牌 [5] - 国内形成杭州重庆株洲生产基地高效联动 [5] - 海外强化墨西哥泰国基地供应能力 [5]
集团高管下场增持,长安汽车迎“强援”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2 15:52
公司高管增持计划 - 长安汽车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共19名董事及高管计划自8月12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 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70万元 每人增持金额不低于30万元 [1] - 增持主体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和中国长安汽车现任全体董事及高管 如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和董事赵非 [1] - 此次增持为首例央企集团高管集体增持下属上市公司股票的案例 打破了以往仅上市公司高管参与的惯例 [2] 公司股权结构与业务布局 - 中国长安汽车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 资产总额达3087亿元 由117家分子公司组成 成为继一汽、东风后的第三家汽车央企 [2] - 长安汽车持有中国长安汽车35.04%的股份 是核心子公司之一 业务侧重整车研发生产销售 旗下品牌包括长安汽车、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等 [2]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三年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产品 [2] 产销业绩表现 - 2025年1-7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约156.6万辆 同比增长4.1% 其中海外销量约34.9万辆 [2] - 截至7月底 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年内累计销量达53.17万辆 同比增长52.34% [2] - 中国长安汽车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1469亿元 产销规模达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2] 战略发展规划 - 中国长安汽车未来以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为三大战略主线 计划未来10年研发投入2000亿元 [3] - 目标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规模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 力争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