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
搜索文档
我希望东哥赢,但东哥很难赢
虎嗅· 2025-04-27 11:02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 某团占据70%市场份额 几乎形成一家独大局面 [7][8] - 行业经历从百团大战到二分天下再到一家独大的演变过程 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 [17][19] - 某团未完全挤压竞争对手饿了 部分出于规避反垄断监管考虑 [8] 外卖业务盈利模式 - 外卖业务单笔订单利润率极低 20元订单抽成6元 扣除骑手和运营成本后平台收益可能为负 [11] - 盈利主要依赖低频高额订单 200-300元订单可获利40-50元 均摊后每单利润约0.7元 [12][13] - 规模效应显著 每增加1000万单可使成本下降20% 某团2024年外卖业务利润158亿 占总利润44% [16][22] 基础设施与成本结构 - 需投入巨额固定成本 包括服务器集群和研发中心 某团曾连续亏损7年 2021年再次亏损 [14] - 智能调度系统"超脑"累计投入20-30亿 形成技术壁垒 新竞争者需至少3年建设期 [35] - 饿了因单量不足导致每单亏损2元 与某团形成明显成本差距 [13][16] 核心商业模式 - 外卖作为流量入口 主要盈利来自到店业务 包括团购券 酒店 医美等 利润率达30-50% [23][25] - 2024年公司总利润358亿 到店业务贡献超过56% 年活跃用户7.7亿 人均贡献约20元 [22][24] - 商业模式类比菜鸟驿站 用低利润业务引流 高利润业务变现 [27][28] 行业竞争壁垒 - 需同时具备硬件投入能力和持续补贴能力 某滴 某音等巨头尝试后均未能突破 [19][29] - 新进入者需承受长期亏损 某团前期亏损7年 饿了2023年亏损近100亿 [10][14] - 市场份额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单量差距直接转化为成本劣势 [16][21] 消费者与商户生态 - 行业存在三方挤压现象 平台 商家 骑手均承受压力以维持终端低价 [31][32] - 终端价格已接近极限 新竞争者难以通过降价策略获取份额 [38] - 预制菜占比提升反映成本压缩已传导至供应链端 [31] 新竞争者挑战 - 某东重点进攻一二线城市 但三四线市场作为某团基本盘难以撼动 [36] - 预测某东最多可获得10%份额 主要来自饿了而非某团 [34] - 某东可能改善骑手福利(如社保)和食品安全(后厨评级) 但难改价格体系 [37] 行业发展趋势 - 基础设施型企业或需平衡盈利与社会责任 过度压榨可能影响长期发展 [40] - 到店业务面临某音等跨界竞争 战场延伸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26] - 规模效应持续强化 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17][20]
比亚迪(002594):Q1业绩表现亮眼 强势新品周期已开启
新浪财经· 2025-04-26 22:40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业绩亮眼,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规模效应与战略布局助力盈利提升,虽受价格调整影响部分指标有波动但净利率逆势提升,公司开启新品周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获“强烈推荐”评级 [1][2][3][4] 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703.60亿元,同比+36.35%,环比-38.02%,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100.38%,环比-39.03%,扣非归母净利润81.72亿元,同比+117.80%,环比-40.74% [1] 销量与单车指标 - 2025Q1新能源汽车销量100.1万辆,同比+59.81%,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2025Q1单车收入17.0万元,同比-2.9万元,环比-1.0万元,单车净利(扣除比亚迪电子)0.87万元,同比+0.20万元,环比-0.06万元 [2] - 2025Q1单车毛利3.4万元,同比-0.95万元,单车费用2.3万元,同比-1.01万元 [2] - 2025Q1方程豹+腾势+仰望合计5.3万辆,同比+36.5% [2] - 2025Q1海外销量20.6万辆,同比+110.5%,海外销量占比20.6%,同比大幅提升5.0pct [2] 盈利指标 - 2025Q1公司毛利率20.1%,同比-1.8pct,环比+3.1pct,归母净利率5.4%,同比+1.7pct,环比-0.1pct,扣非归母净利率4.8%,同比+1.8pct,环比-0.2pct [3] - 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13.7%,同比-3.1pct,环比+4.1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为-1.1%,同比-1.0pct,环比-1.2pct [3] 新品与展望 - 2月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功能,3月发布超级e平台技术,核心三电全维升级 [4] - 新品汉L及唐L全系采用天神之眼B并标配激光雷达,支持高快领航和城市领航等功能,钛3主打城市轻越野系列,订单热度持续超预期 [4] - 展望2025Q2,新品释放+政策支持+出口向好,智驾版车型上量有望带动订单与市占率再创新高,销量与业绩环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营收10018.32、12085.46、13678.70亿元,归母净利润607.49、722.82、830.09亿元 [4]
当你站上了道德制高点
信息平权· 2025-04-21 15:59
京东的战略意图与竞争分析 - 京东通过"内部视频泄露"和"二选一反抗信"等事件制造热点和营销造势 显示其"网感"提升 并抓住对手舆论弱点进行攻击[1] - 京东面临电商白热化竞争和美团即时零售配送网络的威胁 主动出击可能是其战略选择 京东定位高端品牌 但交易频次是零售平台中最低的[1] - 零售行业核心在于周转率和交易频次 高频业务(如外卖)可带动低频业务(如闪购) 对低频业务构成威胁[1] 美团的核心优势与挑战 - 美团外卖业务年收入约1600亿 营业利润约350亿 日均外卖6000万单 单均利润1.4元 闪购日均1500万单 单均利润0.3-0.4元[1] - 美团护城河包括用户、商户和配送网络的双边规模效应 但配送成本因反垄断和社保政策趋于刚性 压价空间有限[1] - 美团占据80%市场份额 缺乏竞争导致平台抽佣加剧 可能损害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利益[2] 京东进军外卖的可行性分析 - 京东外卖需在骑手、商户和用户三方面建立规模 骑手供给不是问题 但商户和用户网络需大量投入 美团和饿了么已烧千亿打造双边网络[2] - 京东外卖面临商户覆盖不足的问题 例如无法找到星巴克等常见商户[2] - 外卖行业规模效应门槛高 单量密度不足可能无法盈利 京东需权衡补贴投入与潜在收益[3] 行业格局与终局思考 - 零售行业容纳多样性 但外卖用户频次高、心智粘性强 可能难以像电商一样出现多垂类并存[3] - 理想终局可能是单一高效即时配送网络 平衡商家、骑手、消费者和平台利益 但需防止平台抽成过高损害生态系统[3] - 京东的介入可能起到校准分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3]
中通快递-W(02057):2024单票净利0.26元/票,聚焦平衡长期利益
华福证券· 2025-04-14 17: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规模效应强,有强大且平衡的加盟网络,行业需求修复下坚持优质经营策略,在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间审慎决策,考虑经济复苏缓慢导致低价值或亏损件比重显著提升,下调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新增27年归母净利预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报点评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8亿元,同比+15.3%;归母净利润88.2亿元,同比+0.8%;24Q1 - Q4分别实现营收99.6、107.3、106.8、129.2亿元,同比+10.9%、+10.1%、+17.6%、+21.7%,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5、26.1、23.8、24.5亿元,同比分别 - 13.0%、+3.3%、+1.3%、+10.7% [2] 量价成本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快递件量340.1亿件,同比+12.6%,市占率19.4%,同比 - 3.4pp;24Q4单季度实现快递件量96.7亿件,同比+11%,市占率18.8%,同比 - 3.5pp;24Q4散件日均件量突破700万单,较23年同比增长近50% [3] - 2024年公司单票快递业务收入1.20元,同比+2.5%;24Q4单票快递业务收入1.24元,同比+11%,快递核心单票收入提升0.13元 [3] - 2024年公司单票快递业务成本0.68元,同比 - 6%;单季度看单票运输加分拣成本下降了约6分 [3] 盈利及现金流情况 - 2024全年公司实现毛利润137.2亿元,同比+18%,净利润88.9亿元,同比+1.5%,实现调整后净利101.5亿元;24Q4实现毛利润37.6亿元,同比+20.2%,净利润24.5亿元,同比+10.7% [4] - 公司全年实现单票净利0.26元,同比 - 10.5%;2024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4.3亿元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下调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至101、117亿元(前值121、140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13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38,419|44,281|50,438|55,861|61,446| |增长率|9%|15%|14%|11%|10%| |净利润(百万元)|8,749|8,817|10,109|11,672|13,309| |增长率|28%|1%|15%|15%|14%| |EPS(元/股)|10.88|10.96|12.57|14.51|16.54| |市盈率(P/E)|11.9|11.8|10.3|8.9|7.8| |市净率(P/B)|1.7|1.7|1.5|1.3|1.1| [5] 基本数据 - 日期为2025 - 04 - 11,收盘价139.40港元,总股本/流通股本(百万股)为804.47/592.17,流通市值(百万港元)为82,548.49,每股净资产(港元)为82.70,资产负债率(%)为32.13,一年内最高/最低价(港元)为219.00/123.70 [6]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涵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合计、营业总收入等项目在2024A - 2027E的情况,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财务比率数据 [11]
分众传媒为何收购新潮?
虎嗅· 2025-04-14 10:14
文章核心观点 - 分众传媒以83亿元估值全资收购新潮传媒引发行业讨论,从市场集中度、规模效应等角度分析此次并购及梯媒行业终局形态,认为合并后分众集团优势更明显,市场表现值得看好 [1][3] 公司对比 - 分众传媒成立于2002年,股东有江南春、阿里等,产品多样,覆盖国内外城市,员工5309人,点位多且分布在核心区域,目标4亿城市新中产,以KA客户为主,2023年收入119.04亿、利润48.3亿 [3] - 新潮传媒成立于2007年,股东有京东、张继学等,产品以智能屏为主,覆盖100个城市,员工高峰6000人、2023年底1600人,点位覆盖社区多,目标2亿中产消费人群,早期区客为主现KA+区客并重,2023年收入22亿 [3] 市场集中度 - 评估行业前景常用“市场规模”,但对企业制定战略参照意义有限,“市场集中度”是关键指标 [4][5] - 市场集中度用CR表示,如CR2指行业前2家市占率,值越高集中度越大 [6] - 商业环境中行业最后剩下企业数量一般为1家、2家、3家、7家或无数家 [7] - “指数级规模效应”行业最后剩1家,竞争要点是掌握先发优势;电梯广告行业剩2 - 3家,因企业无法吃下所有点位且规模效应不能无限扩张 [9][10] 规模效应 - 规模效应有指数、线性、对数增长3种曲线,不同曲线代表不同竞争态势影响行业终局 [13] - 指数增长曲线如微信,最后一家独大;线性增长曲线如抖音、淘宝,规模与效应线性上升;对数增长曲线初期规模效应随规模增加而加大,达到阶段后下降,电梯广告行业属此类 [16][17] - 电梯广告行业规模效应链路为电梯点位增多带来触达用户、签约广告主等能力提升,降低单个点位成本,还存在隐形规模效应即技术对人群分析更精准增加单点位收入产出 [19][20] - 电梯广告行业会触发“双边网络且同边负效应”,客户和点位有限,同边存在负向竞争,限制规模效应释放,分众和新潮进入巷战后点位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21][22][25] 世纪并购 - 分众并购新潮被称“世纪并购”,因规模大且是竞争双方在“囚徒困境”下的最优解 [27] - 电梯广告领域分众和新潮吃下超80%市场份额,一般行业双寡头格局会长期存在,但直接合并存在反垄断监管、投资人利益博弈、内部仇视等问题 [29][30] - 此次收购成功因新潮愿意“让步”,CEO张继学为实现梦想甘心屈居第二,成为分众首席增长官 [32][33] - 合并后分众集团一家独大,规模效应曲线上扬,获得更深行业护城河,吸收人才,在AI时代赢面更大 [34][35]
京东物流(02618):预计Q1收入再提速,利润稳健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11 18: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25Q1公司营业收入46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7亿元,下调25E - 27E调整后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3.07/91.66/105.13亿元(原预测为84.69/93.73/107.96亿元) [6] - 25年公司业务重心转向收入增速及投入,25Q1收入有望稳健增长,快递业务量、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及海外布局将扩张,网络质量和服务时效将提升 [6] - 2024年公司调整后净利率达4.3%,盈利能力达历史较高水平,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张,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释放,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6] - 下调盈利预测但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收入增速较高、利润稳健增长,中长期利润率有提升空间,市值对标顺丰控股H仍有上涨空间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营业收入 - 2023 - 2027E分别为166,625、182,838、204,215、225,948、247,880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27%、9.73%、11.69%、10.64%、9.71% [3] 调整后净利润 - 2023 - 2027E分别为2761、7917、8307、9166、10513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8.79%、186.75%、4.93%、10.34%、14.70% [3] 每股收益 - 2023 - 2027E分别为0.44、1.25、1.31、1.45、1.66元/股 [3] 净资产收益率 - 2023 - 2027E分别为5.73%、14.31%、13.23%、12.86%、12.96% [3] 市盈率 - 2023 - 2027E分别为24、8、8、7、6 [3] 市净率 - 2023 - 2027E分别为1.3、1.2、1.0、0.9、0.8 [3]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10日收盘价11.38港币,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668.38,52周最高/最低16.84/7.46港币,H股市值756.07亿港币,流通H股6,643.88百万股,汇率1.0764(人民币/港币) [4] 合并利润表 营业总收入 - 2022 - 2027E分别为137402、166625、182838、204215、225948、247880百万元 [7] 营业总成本 - 2022 - 2027E分别为127302、153942、164139、182425、201546、220365百万元 [7] 销售费用 - 2022 - 2027E分别为 - 4062、 - 4999、 - 5686、 - 6126、 - 6778、 - 7436百万元 [7] 管理费用 - 2022 - 2027E分别为 - 3157、 - 3353、 - 3335、 - 3676、 - 4067、 - 4462百万元 [7] 研发费用 - 2022 - 2027E分别为 - 3123、 - 3571、 - 3571、 - 3676、 - 4067、 - 4462百万元 [7] 其他收益 - 2022 - 2027E分别为 - 268、1094、1563、990、1050、1109百万元 [7] 投资收益 - 2022 - 2027E分别为 - 13、16、9、4、10、8百万元 [7] 资产减值损失 - 2022 - 2027E均为 - 51百万元 [7] 营业利润 - 2022 - 2027E分别为 - 814、1619、7716、9343、10588、12310百万元 [7] 利润总额 - 2022 - 2027E分别为 - 814、1619、7716、9343、10588、12310百万元 [7] 所得税 - 2022 - 2027E分别为276、452、628、1869、2118、2462百万元 [7] 调整后净利润 - 2022 - 2027E分别为866、2761、7917、8307、9166、10513百万元 [7]
创维数字业绩暴跌58%:价格战硝烟下的扩张困局与转型契机
金融界· 2025-04-07 14:5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6.93亿元,同比下降18.20%,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减少58.34%,扣非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减少63.85% [2] - 智能终端业务营收65.58亿元,占总营收75.43%,同比下降16.59%,毛利率降至16.11%,同比减少4.7个百分点 [2] - 专业显示业务营收17.15亿元,占比19.73%,同比下降28.76% [3] - 国内销售占比58.51%,国外销售占比41.49%,海外市场订单量保持增长但未能抵消国内下滑 [2][3] 行业挑战 - 智能终端市场面临价格战与需求疲软双重压力,行业进入红海竞争阶段 [2] - 技术迭代加速带来产品升级与成本控制双重压力 [2] - 8K机顶盒首次进入运营商市场,10G PON、Wi-Fi7及FTTR产品需求增长,中标中国移动超7500万台网关集采项目 [4] 扩张战略 - 拟投资9.32亿元建设惠州产业园二期项目,连同一期总投资达22.7亿元,相当于近五年净利润总和 [4] - 扩张旨在通过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全球议价权,项目包括数字厂房、智慧园区及智能终端生产线 [4] - 欧洲市场XGPON+WiFi网关实现批量商用,显示海外布局成效 [4] 多元化转型 - 汽车显示系统营收12.27亿元,同比增长24.90%,服务20多家车企并获得42个新项目定点 [6] - 为吉利银河E8打造45英寸8K无界智慧霸屏,打破日韩技术垄断 [6] - XR终端和AI眼镜产品线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AI眼镜进入量产筹备阶段,预计2025年上市 [8] - 预计2025年与集团关联方交易额达5.87亿元,涵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 [8] 未来展望 - 公司需平衡当下业绩与长期投资关系,通过差异化竞争、降本增效和品牌建设突围 [8][9] - 集团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布局为公司提供更广阔应用场景,但协同效应存疑 [8] - 行业龙头地位与"双千兆"网络建设提速为公司带来技术突破机会 [4][9]
海天味业:强者恒强,盈利能力改善-20250403
平安证券· 2025-04-03 1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报显示全年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12.75%,扣非归母净利润60.69亿元同比增12.51%,2024Q4营收65.02亿元同比增10.03%,归母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增17.82%,拟每10股派8.6元含税 [4] - 成本下行叠加规模效应使毛利率显著提升,2024年毛利率37.00%同比升2.26pct,净利率提升0.66pct至23.63% [7] - 产品矩阵持续丰富各品类有效增长,酱油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8.87%,蚝油营收46.15亿元同比增8.56%,调味酱营收26.69亿元同比增9.97%,其他业务收入增16.75%至40.86亿元 [7] - 渠道网络深度优化全国化布局更均衡,各区域营收均衡增长,南部区域增速最快达12.88%,线上渠道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39.78% [7] - 调整业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04亿、77.40亿、84.63亿元,EPS分别为1.26元、1.39元、1.52元,对应4月2日收盘价PE分别约为32.4、29.3、26.8倍 [9] 财务数据总结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E流动资产从328.42亿增至516.68亿,非流动资产从80.16亿降至49.49亿,资产总计从408.58亿增至566.17亿 [10] - 2024 - 2027E流动负债从89.86亿增至106.53亿,非流动负债从4.71亿降至3.95亿,负债合计从94.56亿增至110.47亿 [10] - 2024 - 2027E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从308.95亿增至450.21亿 [10] 利润表 - 2024 - 2027E营业收入从269.01亿增至350.11亿,营业成本从169.48亿增至217.07亿 [10] - 2024 - 2027E净利润从63.56亿增至84.78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63.44亿增至84.63亿 [10]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E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9.5%、10.2%、9.1%、8.2%,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11.3%、11.0%、10.5%、9.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8%、10.4%、10.5%、9.3% [11] - 获利能力方面,2024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37.0%、37.6%、37.8%、38.0%,净利率分别为23.6%、23.6%、23.9%、24.2% [11]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3.1%、21.0%、20.3%、19.5%,流动比率分别为3.7、4.2、4.5、4.9 [11] - 营运能力方面,2024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7、0.7、0.6、0.6,应收账款周转率均为117.9(除2024年111.0) [11] - 每股指标方面,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1.14元、1.26元、1.39元、1.52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23元、1.44元、1.65元、1.78元 [11] - 估值比率方面,2024 - 2027E P/E分别为35.8、32.4、29.3、26.8,P/B分别为7.4、6.5、5.7、5.0 [11]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从68.22亿增至99.18亿,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37.76亿、 - 0.09亿、 - 0.09亿、 - 0.09亿,筹资活动现金流从 - 40.02亿降至 - 32.09亿 [12] - 2024 - 2027E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 9.56亿、50.17亿、62.31亿、67.00亿 [12]
【农夫山泉(9633.HK)】24年逐渐走出阴霾,期待25年包装水份额回升——2024年年报点评(陈彦彤/汪航宇/聂博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31 14:59
业绩概览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96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121.23亿元,同比+0.4% [3] - 24H2营收207.23亿元,同比-6.7%,归母净利润58.84亿元,同比-6.7% [3] - 24年归母净利润率28.3%,24H2为28.4%,均同比持平 [7] 分品类表现 包装饮用水 - 24年营收159.52亿元,同比-21.3%,24H2营收74.22亿元,同比-24.4% [4] - 24H2市占率环比回升,但同比跌幅扩大,主因2月负面舆情余波、主动降库及绿瓶水促销 [4] - 24年经营利润率31.2%,24H2为30%,分别同比-5.1/-6.1pcts,受绿瓶促销及规模效应弱化拖累 [6] 即饮茶 - 24年营收167.45亿元,同比+32.3%,24H2营收83.14亿元,同比+12.8%,增速环比放缓因23H2高基数(23H2同比+104.8%) [4] - 24年经营利润率45.2%,24H2为46.2%,分别同比+0.8/+0.9pcts,受益东方树叶收入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 [6] 功能饮料与果汁 - 功能饮料24年营收49.32亿元,同比+0.6%,24H2营收23.82亿元,同比-2.6%,增速放缓因23H2高基数(23H2同比+34.7%) [5] - 果汁24年营收40.85亿元,同比+15.6%,24H2营收19.71亿元,同比+6.6%,主因产品升级 [5] - 果汁经营利润率24.9%,同比-1.9pcts,受水果季节性因素影响产能利用率 [6] 财务指标 - 24年毛利率58.1%,24H2为57.3%,分别同比-1.4/-1.6pcts,主因绿瓶水促销、包装水销量降及果汁原料成本上涨 [6] - 24年销售费用率21.4%,24H2为20.3%,均同比-0.4pcts,物流费率下降对冲广告促销开支 [6] - 其他收入及收益21.29亿元,同比+15.6%,增厚净利润 [7] 未来展望 - 包装水25年策略聚焦"绿瓶+红瓶"组合,绿瓶补贴或收缩,红瓶推新包装/规格促增长 [9] - 即饮茶25年增速或放缓,但通过供应链建设、营销投入及新品巩固无糖茶龙头地位 [9] - 25年整体营收有望在低基数下实现双位数增长 [9]
​达势股份(达美乐中国)正式盈利,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增14倍
财富在线· 2025-03-31 10:08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首次突破5.5万亿元人民币 在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持续快速增长[1] - 比萨行业作为品牌化、连锁化较高的细分赛道 具有广阔前景 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1] - 餐饮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 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 对方便快捷、质量稳定且品牌知名度高的餐饮需求增加[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达43.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1.4%[1][2] - 归母净利润为5,519.5万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2023年为净亏损2,660.3万元人民币[1][2] - 经调整净利润达1.31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1,394.2%[1][2] - 每股基本利润为0.42元人民币 2023年为每股基本亏损0.22元人民币[1][2] - 门店层面经营利润为6.2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8.7% 利润率提升至14.5%[2] - 经调整EBITDA达4.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4.1% 利润率提升至11.5%[2] 门店扩张 - 2024年新开门店240家 较2023年的180家增加60家[3] - 近90%新门店位于1.5线及三线城市 逐渐进入下沉市场[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门店总数达到1,008家 其中上海和北京371家 新增长市场637家[3] - 2024年新进驻10个城市 截至年底门店遍布中国大陆39个城市[4] - 2025年计划开设约300家门店 截至2025年3月14日已增开86家门店 另有26家在建 62家已签约[8] 市场表现 - 新增长市场总营收26.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增77.0% 占总营收比重从49.4%提升至61.8%[5] - 成熟市场总营收16.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8%[5] - 连续30个季度录得同店销售正增长 2024年同店销售增长2.5%[6] - 按2024年比萨销售额计算 公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5] - 按门店数量计算 中国市场是达美乐比萨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三大市场[5] 运营效率 - 单店日均销售额13,126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3%[6] - 新增长市场新门店平均投资回报期为12个月[7] - 会员人数达2,450万人 较2023年底增加990万人[7] - 会员贡献收入占比从59.2%提升至64.5%[7] - 新门店创下达美乐全球门店首30天销售额最高纪录 沈阳门店达1,100万元人民币[4] 发展前景 - 公司门店扩张加速 单店模型持续优化 规模扩张带来成本费用摊薄及盈利能力非线性改善[8]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增持达美乐比萨超100万股 增持幅度约87%[8] - 股价较IPO发行价46港元累计上涨超130% 截至2025年3月26日报108.00港元[9] - 国家政策加码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 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