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互联网
搜索文档
散户并非行情推动者!新旧资金正在接力,关注盈利改善兑现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15:46
市场行情驱动因素 - 本轮行情主要由产业趋势和业绩推动,并非散户主导 [2] - 充裕流动性是市场创新高的主要基底,居民存款搬家构成国内流动性改善的积极信号 [3]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将改善美元流动性并提振港股市场 [4] - 全球股市上涨源于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定价,A股并非独立行情 [7] - 增量资金来自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融资资金和私募交易活跃,外资关注度升温 [12] 市场走势判断 - 市场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处于合理区间,赚钱效应持续积累 [2] - 市场顶部判断意义有限,调整幅度不会太深,上行趋势共识增强 [3]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II,特点为资金驱动、赛道为王 [4] - 市场情绪和资金面未达全面过热,预计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5] - 股房性价比指标位于历史35.7%分位,对A股仍处适宜位置 [6] 行业配置主线 - 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等有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行业 [2] - AI链、创新药、军工、大金融仍是战略配置重点,内部适度高低切换 [3] - 关注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创新药、CXO、国产算力、机器人、AI Agent赛道 [4] - 重点关注通信、计算机、半导体、传媒、新消费、新能源、非银、有色等行业 [5] - 围绕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成长行业,布局水电、锂电设备等底仓 [6] 细分领域机会 - 化工板块短期利润兑现度提升,关注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 [2] - 跨境电商、通信网络设备、LED、锂电设备、医疗研发外包、氟化工、游戏、影视动漫、风电零部件等三级行业2025年盈利预测上修 [4] - 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内需领域机会显现,权重股修复刚开始 [8] - 关注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券商保险、新消费五大方向 [9] - 北证50新中枢预计处于1450-1650点,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及新股机会 [10] 科技与消费板块 - 投资主线包括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低估红利崛起 [11] - 消费板块处于低估值,利率下行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 [11] - 聚焦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等新技术方向,辅以大金融和新消费 [12] - 关注自主可控、军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主题机会 [12]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散户并非行情推动者!新旧资金正在接力,关注盈利改善兑现
券商中国· 2025-08-24 22:21
市场行情驱动因素 - 本轮行情主要由产业趋势和业绩推动,并非散户主导 [2] - 充裕流动性构成行情主要基底,居民存款搬家构成国内流动性改善的积极信号 [3] - 全球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推动全球股市同步上涨 [8] - 增量资金来自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增持,融资资金和私募交易活跃,外资关注度升温 [12] 行情特征与阶段判断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II,特点是资金驱动、赛道为王 [4] - 指数在科技成长主线引领下创新高,市场未整体过热,行业拥挤度多处于中等区间 [9] - 全市场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处于合理区间 [2] - 北证50突破1500点后新中枢预计处于1450-1650点 [10] 配置策略与行业聚焦 - 聚焦有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行业: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 [2] - 战略配置重点包括AI链、创新药、军工、大金融 [3] - 关注创新药、CXO、国产算力、机器人、国产AI Agent赛道 [4] - 重点关注通信、计算机、半导体、传媒、新消费、新能源、非银、有色等行业 [6] - 围绕"三优框架"构造长期组合: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水电、锂电设备 [7] - 关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内需相关领域 [8] - 五大布局方向: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券商保险、新消费 [9] - 投资主线可降维为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低估红利三个方向 [11] - 聚焦新技术新成长方向如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辅以大金融、新消费 [12] 板块轮动与机会挖掘 - 建议关注化工板块,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关注消费电子 [2] - 在景气赛道领域寻找低位新方向 [6] - 成长内部从小盘向大盘切换延续 [8] - 挖掘科技成长主线内部低位方向和尚未充分定价细分领域 [9] - 关注北交所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具备新型生产力稀缺性标的 [10] 港股投资机会 - 美联储降息预期改善美元流动性,叠加香港本地流动性压力缓解,看好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 [4] - 重视恒生互联网板块投资机会 [11]
3674点突破!牛市无阻?四大ETF选品策略
新浪基金· 2025-08-13 17:20
大势研判 - 上证指数于8月13日强势突破3674点历史高点 但短期需回踩确认并消化市场分歧资金 直接单边向上概率较低[4] - 市场波动或加大 中期对市场表现仍较为乐观[4] 投资策略 - 国内经济数据显示经济降速但仍有韧性 结构性出口和消费及部分行业反内卷支撑股市风险偏好延续[6] - 海外流动性在美国降息预期下保持较好水平 前提是本周CPI数据不超预期[7] 热点与方法 - 7月进出口数据及CPI和PPI均在预期范围内波动 无显著超预期因素[9]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资本开支增幅不大 但在全行业开支缩减背景下意义显著[9] - 风险偏好提升托底小盘成长 散户资金通过存款搬家和两融高企入场 小盘交易拥挤度未达历史高位[9] - 内部政策积极推进反内卷和生育政策 外部关注特朗普关税战进展[9] 行业机会 - 金融科技ETF(159851)及券商ETF(512000)被列为牛市逻辑标的 券商ETF规模达250亿元[10]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及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体现补涨逻辑[10] - 国防军工ETF(512810)作为大国重器代表被推荐为网格交易标的[10]
国泰海通策略首席方奕: A股港股科技股下半年都会再有新高,两类新资产亮点纷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5 18:21
市场展望 - 中国市场在下半年还有新高,包括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1][4][23] - 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降是推动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将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市场 [2][6][7][8][11] - 历史上2014-2015年和2019-2021年股市表现较好的年份均受益于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3][6] 无风险利率影响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面临无风险收益率降低,导致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市场兴趣提升 [2][6][8][11] - 类似现象曾在1998年日本和2011年美国出现,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下降,股市表现增强 [5][8][10][11] - 当前中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债券价差和票息利率降低,投资者需寻找新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 [11][12] 资本市场改革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以投资者为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回报 [13][15][16] - 新规包括退市、减持、信息披露违规追责、财务造假重罚等措施,制度完善力度为30年来罕见 [14][15] - 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体系,首次强调投资者回报与融资功能并重 [15][16] 行业与资产机会 - 新兴科技是主线,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国防军工等 [24][26][27] - 周期和金融是黑马,推荐券商、银行、高速公路运营商等稳定类别公司 [7][25][27] - 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类公司如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有机会 [27] - 新消费领域如港股互联网、传媒、零售、化妆品、国潮品牌等表现活跃 [24][26][27] 市场结构分析 - 港股过去三年调整75%,创业板指调整65%,风险计价已充分 [21] - 上证指数从2635涨至3600,但除金融板块外多数权重股仍处于低位 [21][22]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活力上升 [24][26]
国泰海通|策略:明确政策立场:贴现率降低,股市中国红——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点评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07 23:01
政策立场与市场影响 - 一揽子金融政策密集发布,政策力度强、覆盖面宽,包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稳定资产价格,表明决策层锚定经济发展目标和稳定资本市场的明确立场 [1] - 政策举措形成连贯可预期的前景,降低股市风险溢价,中国股市贴现率进入系统性下移的走廊 [1] - 积极的金融政策推动股市无风险利率降低,投资中国股市的机会成本快速下降,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1]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支持 -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下调10bp和25bp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降低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 [2]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有望扩大流动性投放并降低融资成本 [2] 资本市场改革与资金入市 - 央行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并使用,政策工具便利性提高 [3]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扩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保险资金入市力度将明显扩大 [3] - 证监会表态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明确市场稳定底线 [3] 行业配置建议 - 金融与高分红板块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和增量入市,推荐券商、保险、银行 [3] - 新兴科技成长板块关注具备产业趋势且外需敞口较低的港股互联网、传媒游戏、国产算力、医药 [3] - 顺周期板块关注国内供需偏紧的地产链、有色、化工、汽车、化妆品 [4]
再论景气线索与关税应对策略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科技、服务类消费、贵金属、交运、大金融(银行、保险、券商)、农产品、食品加工、农业化工、精细化工、稀土磁材、军工航天装备、医药、港股互联网、AH股白电、商用车、锂电、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文旅、家居、传媒出版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科技产业布局**:宏观波动下是加速布局科技产业趋势的机会,情绪低迷时布局可抓住未来反弹机会,推荐关注AI、机器人、自动驾驶及恒生科技指数,这些领域贝塔特征强;年度策略主线有AI机器人(含自动驾驶)、新消费及出清方向(港股互联网、AH股白电、商用车、锂电龙头),新增配置农业化工等行业;长期资金适合布局供给端出清行业如港股互联网等[1][3]。 - **2025年重点关注行业**:关注服务类消费龙头及股东回报提升的企业;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关注业绩预期上修方向,如贵金属、交运、大金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这些行业1 - 3月业绩预期上修,高频中观数据和工业增加值利润指向这些部门,将成3 - 5月市场交易主线[1][5]。 - **资本开支对科技行情的作用**:资本开支是推动科技行情的重要引擎,从过往行情看都以资本开支加速为起点,目前资本开支刚开始不久,未来趋势仍在,需技术进步打开估值空间和资本投入催化行情;今年1 - 2月DeepSeek出现后,政府等部门投入资本开支将推动科技行业发展[6]。 - **对美出口敞口归零影响**:业绩冲击预计在20% - 40%之间,可能造成个股2 - 3个跌停,悲观情绪大部分已计价,不必过度演绎全面衰退,可参考港股计价方式,关注央行政策调整和中美关系缓和[1][7]。 - **五月市场行情及投资方向**:整体市场方向不清晰,四月已交易关税应对等因素,六七月政策预期升温前政策端不受关注,关税冲击波下降;五月可围绕两条线索布局,一是中美关系缓和带来部分出口链反弹,特别是对美科技类产品,二是全年推荐的科技主线,包括AI机器人、自动驾驶、新消费及白马变红马的个股龙头[8]。 - **年度策略**:年度策略无变化,有三条主线,AI机器人(含自动驾驶)是主线中的主线,新消费趋势不变,出清方向包括港股互联网等;新增农业化工等配置;补充白马变红马需具备自由现金流等条件,范围缩小到部分消费类股票[9][10]。 - **关税冲击应对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逆势而行,参考2018年经验,采用自主可控和扩内需预期强跑等策略;第二阶段柳暗花明,计算出口敞口归零业绩冲击,参考港股计价,关注央行政策调整预期;第三阶段不变应万变,发展自主可控方向,如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及AI等领域[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新消费是重要主线但标的池较浅;补充的白马变红马股票需具备自由现金流、有股息和回购条件,范围缩小到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等消费类股票[4][10]。
策略聚焦|两个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3 16:25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有两个关键时点,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有交易性机会,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有配置性机会,配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1]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或出现新一轮主题交易性机会 - 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主题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是4月风险落地后最适合的交易机会 [3] - 端侧AI是最可能带动行情的方向,后续产品推陈出新或提振市场预期,二季度关注字节跳动、小米、Rokid相关大会带来的交易机会 [4] - 资金或来自前期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以及部分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回流,A股“高切低”和减仓持续4周,港股科技巨头估值优势不再,南下资金流入减弱 [5] 年中有望迎来中美周期同频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性机会 - 足够大的外部压力才能催生超预期的内需刺激,复盘2013年以来政策阶段,外部压力加大时会催生总量刺激 [7] - 年中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可能出现2013年以来第四次总量型政策刺激,7月政治局会议有望出台相关政策 [8] - 中美经济、政策周期有望迎来2021年以来首次同步,共振上行周期将带来核心资产战略性配置机会,市场将迎来风格切换 [8][9] 配置上继续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 科技领域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等,端侧AI可能成带动行情主线方向 [11] - 关注新能源等相对滞涨品种,结合短期政策预期催化 [11] - 供给端出清领域关注铝、钢铁和面板,消费领域关注线下新零售 [11] - 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等细分环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