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用事业
icon
搜索文档
公用事业行业董秘观察:大众公用董秘赵飞薪酬高达200万元 为行业内最高
新浪证券· 2025-07-31 18:02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40.86亿元 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公用事业行业董秘平均年薪75.84万元 最高薪酬为大众公用董秘赵飞200万元 最低为大连热电董秘郭晶16.3万元 [1] - 薪酬分布中50-100万元区间人数最多 共74人占比55% [1] 年龄分布特征 - 公用事业行业董秘平均年龄47.77岁 50-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共57人占比42% [3] - 年龄最大为恒盛能源余国旭67岁 年薪84.95万元 年龄最小为甘肃能源戴博文33岁 年薪29.33万元 [3] 学历构成分析 - 硕士学历董秘70人占比53% 本科学历57人占比43% 大专及以下5人占比4% [5] - 行业对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硕士学历成为主流 [5] 任职模式特点 - 67%董秘身兼数职 共90人同时担任董事、财务总监或法律顾问等职位 [7] - 兼任高管平均年龄48.44岁 平均薪酬76万元 专职董秘平均年龄46.38岁 平均薪酬75.51万元 [7] - 兼任管理岗位的董秘通常获得更高股份激励 [7] 违规情况统计 - 8位董秘在2024-2025年出现违规并收到监管警示 梅雁吉祥胡苏平以4次违规居首 [9] - 梅雁吉祥2022年未披露关联交易 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多计营业收入1214.33万元 净利润少计116.24万元 [9] - 2023年净利润亏损1亿元但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 直至2024年3月16日才公布 [10] 年轻董秘薪酬比较 - 35岁以下董秘共4人 山高环能宋玉飞薪酬103.49万元最高 ST金鸿赵睿84.51万元 百川能源李思萌65.34万元 甘肃能源戴博文29.33万元最低 [11] - 年轻高薪董秘均具有卖方机构工作经历 宋玉飞曾任兴业证券投行部 赵睿曾在多家券商从事承销保荐业务 李思萌曾任方正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12] 卖方背景影响 - 卖方工作经验成为企业转型重要背书 财务、法律及资本市场经验有助于履行董秘职责 [13] - 卖方较高薪资水平使转型时可能获得更高薪酬 但需接受业务实效考核并面临更高沟通成本 [13] - 百川能源李思萌自2022年加入后年度薪酬逐年下滑 [13]
欧洲股市机会犹存?如何配置投资组合成关键
新华财经· 2025-07-31 13:31
今年以来,德国宣布了重大的财政政策重启。继多年紧缩政策之后,德国计划未来十年将GDP的约25% 用到基础设施和国防项目上。尽管执行过程中无疑会存在挑战,但这一大规模支出计划有望显著提振德 国乃至欧洲的经济增长,部分抵消关税冲击带来的影响。鉴于政府聚焦于具有即时和影响可见的当地投 资,或许最快在明年就可初见。 同时,欧洲的货币环境已释放出经济动能改善的信号,如通胀进一步回落,更多宽松政策有望推出。这 将支持当地经济增长,因为欧洲对短期利率极为敏感,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对更短期的浮动利率债务高 度依赖。有迹象表明,欧洲建筑业已开始回暖。 不过,还要警惕欧洲货币走强、利率维持高位等因素扰动。Nicolas Wylenzek提及,鉴于欧洲企业大部 分收入来自海外,美元走弱与欧洲货币走强将构成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尽管近期已降息、信用利差 收窄,但利率仍高于此前水平,从而推高了融资成本。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 随着投资者逐渐认识到欧洲地区的投资潜力再度显现,欧洲股市已从低迷中回 暖,部分股指出现战术性超买迹象。 "欧洲当地企业的盈利动能已明显优于跨国同业,"Nicolas Wylenzek进一步指出,除了受需求带动的 ...
【盘中播报】沪指跌0.92% 钢铁行业跌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2:4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下跌0.92%,A股总成交量613.13亿股,成交金额8352.5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68% [1] - 个股涨跌分布:1553只上涨(其中38只涨停),3740只下跌 [1] 行业涨跌幅排名 涨幅前三行业 - 通信行业涨幅1.27%,成交额506.97亿元,较上日增长26.53%,领涨股鼎通科技上涨13.77% [1] - 计算机行业涨幅0.93%,成交额664.64亿元,较上日增长4.83%,领涨股数字认证涨停(20.00%) [1] - 电子行业涨幅0.79%,成交额1142.17亿元,较上日增长12.36%,新股N鼎佳涨幅达466.40% [1] 跌幅前三行业 - 钢铁行业跌幅3.54%,成交额127.92亿元,较上日减少8.00%,领跌股安阳钢铁下跌6.72% [1][2] - 煤炭行业跌幅2.84%,成交额64.99亿元,较上日增长10.32%,领跌股安泰集团下跌5.62% [1][2] - 房地产行业跌幅2.58%,成交额119.51亿元,较上日增长26.64%,领跌股城建发展下跌4.67% [1][2] 其他重点行业数据 - 机械设备行业微涨0.03%,成交额599.41亿元,方盛股份领涨16.36% [1] - 医药生物行业微跌0.05%,成交额880.55亿元,灵康药业领跌5.74% [1] - 国防军工行业下跌0.11%,成交额347.81亿元,博云新材领跌6.21% [1] - 电力设备行业下跌1.15%,成交额587.75亿元,三晖电气领跌9.06% [1] - 有色金属行业数据缺失,中矿资源为领涨(跌)股但未标注涨跌幅 [2] 极端个股表现 - 新股N鼎佳单日涨幅达466.40%,成为电子行业最大亮点 [1] - 轻工制造行业新股C悍高单日跌幅18.81%,为全市场最大跌幅个股 [1]
美国加州州长Newsom寻求向加利福尼亚州应对野火的基金追加180亿美元资金。其中一半的资金将来自加州电力消费者,另外一半由众多公用事业公司提供。
快讯· 2025-07-31 05:49
美国加州州长Newsom寻求向加利福尼亚州应对野火的基金追加180亿美元资金。 其中一半的资金将来自加州电力消费者,另外一半由众多公用事业公司提供。 ...
华通热力分析师会议-20250730
洞见研报· 2025-07-30 23:22
报告核心信息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华通热力,所属行业为公用事业 [16] - 接待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谢凌宇 [16]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中企规划院、大秦基金、深圳市前海国金、江苏银行、中投万方北京、北京国投泰康信托投资、北京信融恒、北京天襄、金泰资本、北京三和宏信、北京青青园中葵咨询 [17] 主要内容资料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提升原因 - 公司主营业务为热力供应,具有较强季节性特征,供暖季主要为每年第一、四季度,收入也集中在这两个季度,而企业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支出在全年分布相对均匀 [23] 当前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 供热行业正经历快速革新,市场化竞争加剧,智能化、绿色化供热成为必然趋势 [23] - 节能减排仍是供热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力度,推动供热系统的升级和改造 [23] - 清洁供热成为行业导向,供热工程能源结构正面临转型,未来将加大新能源耦合传统能源的力度,实现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绿色供热模式 [23] - 智慧供热系统加速落地,数字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能力将决定企业长期优势 [23][24] - 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热力与综合能源公司提供了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持,供热企业将探索零碳供热技术,结合碳捕获技术、蓄热技术等实现清洁高效供热 [25] 供冷新技术相关情况 - 公司综合能源通过多种能源耦合形式,提供供热、供冷、热水等综合能源业务,供冷冷源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冷或空气源等多种新能源耦合形式,具有更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环保优势,已掌握供冷相关技术且有项目提供冷热联供服务,供冷项目执行市场调节价格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5] 公司融资费用变化及原因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总成本和财务费用显著下降,主要是公司加强融资管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26]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生物科技指数ETF涨0.7%,半导体ETF涨0.7%,全球航空业ETF跌0.8%。
快讯· 2025-07-30 21:41
行业ETF表现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0.69%至134.78美元 成交量2.47万股 总市值107.0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04% [1][2] - 半导体ETF上涨0.68%至294.90美元 成交量14.18万股 总市值34.86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77% [1][2] - 公用事业ETF上涨0.51%至85.01美元 成交量51.40万股 总市值123.41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90% [2] - 区域银行ETF上涨0.45%至61.86美元 成交量44.52万股 总市值51.6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90% [2] - 日常消费品ETF上涨0.27%至81.41美元 成交量91.38万股 总市值137.76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82% [2] - 银行业ETF上涨0.24%至57.66美元 成交量1.92万股 总市值44.6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41% [2] - 金融业ETF上涨0.23%至52.92美元 成交量153.48万股 总市值589.0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27% [2] - 医疗业ETF上涨0.19%至134.68美元 成交量31.54万股 总市值257.7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25% [2] - 可选消费ETF上涨0.09%至224.83美元 成交量5.04万份 总市值282.3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70%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05%至95.95美元 成交量1591股 总市值13.4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43% [2] - 科技行业ETF下跌0.04%至264.00美元 成交量9.07万股 总市值839.6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92% [2] - 网络股指数ETF下跌0.13%至269.77美元 成交量3619股 总市值179.1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94% [2] - 能源业ETF下跌0.63%至88.39美元 成交量45.08万股 总市值221.3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84% [2] - 全球航空业ETF下跌0.82%至24.05美元 成交量6.64万份 总市值7575.75万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13% [1][2]
策略研究·点评报告:7月政治局会议对A股市场的投资指引
银河证券· 2025-07-30 21:05
宏观政策 - 7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更积极,强调政策连续性、灵活性和前瞻性[2][5]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财政政策加快债券发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并支持小微企业[6][7] 产业政策 - 内需首位,培育服务消费,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深化改革反内卷,助力外贸,防风险突出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就业优先[2] A股市场展望 - 近期A股表现积极,后续政策助力稳健运行,中长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A股有重估空间[2][16] - 配置关注反内卷、科技成长、高股息资产、大消费板块[2][17] 各主题分析 - 反内卷涉及领域广,6月底以来指数向上,后续是政策主线[18][19] - “两重”建设8000亿项目清单下达,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带动相关板块,指数7月21 - 29日涨24.01%[23][25] - 大消费1 - 6月社零同比增5.0%,政策刺激下市场有望回升,部分行业估值有修复空间[31][36] - 新质生产力关注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多数指数年初至7月30日上涨,部分产业估值有投资价值[39][45] - 房地产政策托底见效,销售降幅收窄,价格止跌,融资缓解,市场底部盘整需政策加力[46][55]
中叶私募:如何评估加息对股市的具体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41
资金流向与市场流动性 - 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美债和美股吸引力增强,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新兴市场股市资金供应减少[1] - 2015-2018年加息周期中新兴市场股市普遍表现不佳,资金大量流向美国[1] - 加息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紧,资金从股市流向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直接影响股票市场供需关系[3] 企业成本与盈利能力 - 加息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高负债率企业如房地产行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3] - 企业利润减少导致投资者盈利预期降低,但科技巨头可通过创新和市场拓展对冲成本上升影响[4] 行业表现分化 - 银行等金融机构受益于加息,可从更高贷款利率中获得更多利息收入,2022-2023年加息周期中美国银行股表现强劲[5] - 科技、医药等成长性板块承压,加息增加融资成本抑制增长前景,2022年美国科技股表现不佳[6] - 消费必需品、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因稳定现金流和低利率敏感性表现抗跌,2015-2018年消费必需品板块成为避险选择[7]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偏好 - 加息被视为紧缩信号,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资金转向债券等安全资产,导致股市整体估值下降[8] - 激进加息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情绪,2022年美联储加息期间全球股市大幅波动[9]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加息反映经济向好但过快加息可能导致增长放缓,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降[10] - 国内政策对冲可缓解加息影响,2018年中国通过降准等政策对冲美联储加息,A股表现稳定[10] 汇率因素 - 加息导致美元走强,不利出口型企业但利好进口型企业,2022年美元走强期间A股外资流出明显[11] - 美元走强引发人民币贬值压力,虽支撑出口型企业盈利但降低外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意愿[11] 历史案例分析 - 2015-2018年加息周期中A股金融、消费等大盘股表现较好,科技等成长股承压[13] - 2022-2023年加息周期中A股受多重冲击,科技股和成长股表现不佳,防御性板块相对稳定[14]
申万宏源杨成长:以产业新特征为锚 重塑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价值
产业投资价值定义与特征 - 产业投资价值衡量企业在产业链生态中的协同能力、技术潜力与长期发展前景,是产业投资人评估决策的核心依据[1] - 与金融投资不同,产业投资更聚焦企业可持续演进的技术路线、产业生态嵌入能力及重构产业链的系统性价值[3] - 具有战略导向和长期性特征,强调实物产出能力、工艺水平及功能性角色,而非短期财务表现[3] 产业格局变革与机遇 - 数字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重塑产业关系,上市公司需主动识别并重新定义产业角色与战略定位[2][4] - 四大机遇:数字经济赋能、新需求特征把握、网络枢纽价值转化、传统与新兴产业轮动[5] - 产业边界模糊化,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可衍生高端新兴业态,新兴产业也可能因创新停滞沦为"新传统产业"[18][19] 数字经济生态重构 - 数字经济形成"核心技术企业—转化平台—应用场景"三段式生态,传统产业可通过应用场景嵌入实现价值跃升[6][7] - 制造业应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场景,服务业需落地智慧门店/数字化供应链,医疗教育领域加速远程诊疗/智能教学升级[7] - 传统企业需重塑数字化叙事体系,将应用场景案例融入投资者沟通以提升估值认可度[8] 新需求驱动逻辑 - 供需关系从单向线性转向"需求引领+供给创造"动态平衡,终端产品(如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需求成为产业链核心牵引[9][10] - 配套类企业需主动绑定终端链主,提升快速响应与协同创新能力,在核心部件领域构建技术壁垒[10][11] - 消费需求向个性化/情绪价值转型,案例显示泡泡玛特通过IP社交化创造新需求,传统消费品需突破标准化思维[11][12] 流量价值转化路径 - 能源/交通/电信等网络枢纽型企业需将基础设施流量转化为数字化增值能力,如物流调度/智慧用能服务[14][15] - 关键节点企业应融入多式联运/智能充电网络/5G算力枢纽,通过流量深度开发形成规模效应[15][16] 产业轮动与创新策略 - 传统产业需打破标签束缚,案例显示餐饮业通过预制菜/智能厨房可跃升为新兴业态[17] - 新兴产业需警惕"传统化"风险,光伏行业同质化表明持续创新(如储能/量子技术)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18][19] - 华为案例证明长期技术投入构建护城河的重要性,新兴企业需在前沿领域保持战略定力[20]
222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9:25
南向资金港股通持股概况 - 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整体持股比例达18.24%,合计持股市值55994.41亿港元,占总市值13.77% [1] - 222只个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135只持股比例在10%~20%,98只在5%~10%,75只在1%~5%,25只低于1% [1] - 持股比例最高个股为中国电信(74.69%)、绿色动力环保(69.97%)、中国神华(66.91%) [1] AH概念股特征 - 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占比56.31%(125只),持股比例10%~20%的个股中AH股占比14.81% [1] 行业分布特征 - 医疗保健业、工业、金融业为南向资金高比例持股(>20%)集中行业,分别有43只、35只、32只个股 [2] - 电讯业龙头中国电信持股量达103.66亿股(74.69%),工业股绿色动力环保持股占比69.97%,能源业中国神华持股占比66.91% [2] - 公用事业、金融业、医疗保健业多只个股持股比例超50%,如天津创业环保(64.57%)、弘业期货(63.78%)、白云山(62.70%) [2][3] 重点个股数据 - 非必需性消费领域广汽集团持股56.95%,浙江世宝持股60.36% [3] - 医疗保健业复星医药持股62.21%,荣昌生物持股55.09%,康龙化成持股51.88% [3] - 金融业东方证券持股59.92%,中州证券持股59.20%,HTSC持股53.82% [3] - 工业股中远海能持股59.20%,第一拖拉机股份持股52.70%,中国铁建持股52.4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