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饰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49只A股封板 房地产行业涨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2:45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0.36%,A股总成交量783.11亿股,成交金额9344.7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3.50% [1] - 个股表现分化,2039只上涨(49只涨停),3115只下跌(6只跌停) [1] 行业涨跌幅排名 涨幅居前行业 - 房地产行业领涨,涨幅1.53%,成交额117.03亿元(较上日+26.74%),渝开发以9.94%涨幅领跑 [1] - 银行行业涨幅1.42%,成交额266.82亿元(+36.61%),民生银行上涨5.12% [1] - 石油石化行业上涨1.23%,成交额80.95亿元(+36.47%),*ST新潮涨幅5.08% [1] 跌幅居前行业 - 汽车行业跌幅最大(-0.93%),成交额389.36亿元(-16.50%),雷迪克下跌7.04% [1][2] - 国防军工行业下跌0.92%,成交额316.85亿元(-23.79%),北方长龙跌幅9.06% [2] - 电子行业下滑0.76%,成交额1036.63亿元(-10.88%),中京电子跌8.93% [2] 重点行业数据 - 非银金融行业成交额最高达491.20亿元(+6.01%),南华期货涨停 [1] - 电力设备行业成交额867.24亿元(-8.71%),科陆电子涨停 [1] - 医药生物行业成交755.06亿元(+8.28%),仟源医药接近涨停(+19.98%) [1]
【盘中播报】沪指涨0.34% 房地产行业涨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2:4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0.34%,A股总成交量550.19亿股,成交金额6489.8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50% [1] - 个股涨跌分布:2399只上涨(42只涨停),2749只下跌(4只跌停) [1] 行业涨幅排名 - 房地产行业领涨,涨幅1.24%,成交额88.46亿元,较前日增长37.10%,渝开发以9.94%涨幅领涨 [1] - 银行业涨幅1.19%,成交额153.25亿元,增长17.78%,民生银行上涨4.93% [1] - 石油石化行业上涨0.97%,成交额48.87亿元,增长16.65%,*ST新潮涨幅5.08% [1] 行业跌幅排名 - 国防军工行业跌幅最大(-1.24%),成交额225.22亿元,减少30.96%,北方长龙下跌8.13% [1][2] - 纺织服饰与汽车行业均下跌0.78%,纺织服饰成交额73.19亿元(减少14.13%),汽车行业成交额270.54亿元(减少19.82%) [1][2] 成交额变动显著行业 - 煤炭行业成交额4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2%,美锦能源上涨9.91% [1] - 商贸零售行业成交额132.51亿元,增长25.40%,赫美集团涨停10.12% [1] - 电力设备行业成交额591.42亿元,减少18.27%,科陆电子涨停10.02% [1] 个股表现亮点 - 医药生物行业仟源医药涨幅19.98%,带动行业上涨0.91% [1] - 基础化工行业上纬新材涨停20.02%,行业成交额362.64亿元 [1] - 通信行业长芯博创上涨20.01%,行业成交额329.81亿元 [1] 成交额领先行业 - 电子行业成交额699.61亿元(居首),但行业整体下跌0.48% [1] - 计算机行业成交额624.17亿元,下跌0.27% [1] - 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564.34亿元,增长12.52% [1]
lululemon的对手被卖了
投资界· 2025-07-10 11:21
核心观点 - 中国电商与品牌运营公司宝尊电商收购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的中国区业务,这是宝尊继Gap和Hunter后收购的第三个国际品牌 [4][9] - 中国公司正掀起全球经典消费品牌并购潮,安踏、雅戈尔、报喜鸟等企业通过收购国际品牌实现业务补足和规模扩张 [11][12] - 消费行业因具备抗周期属性在经济波动时期更受资本青睐,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成为并购主要方向 [14] 宝尊电商收购Sweaty Betty - Sweaty Betty创立于1998年,定位高端女性运动服饰,产品定价480-1180元人民币,被誉为"英国版lululemon" [6][7] - 2021年进入中国但水土不服,2023年关闭内地唯一门店,全年收入仅2.03亿美元 [8] - 宝尊电商2024年仍整体亏损,但品牌管理业务2025年Q1收入同比增长23.4%至3.9亿元,经营亏损同比收窄28.1% [9] - 此前收购的Gap和Hunter表现超预期,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9] 中国公司全球消费品牌并购潮 - 安踏收购MAIA ACTIVE、Jack Wolfskin等品牌,通过并购完成全球化布局 [11] - 雅戈尔收购法国奢侈品牌Bonpoint,报喜鸟收购Woolrich海外知识产权 [12] - PE机构参与并购,包括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或达百亿美元)、KKR收购大窑饮品等 [12] - 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多数股权,蓝池资本投资Golden Goose 12%股权 [13] 消费行业并购趋势 - 消费行业因抗周期属性在经济波动时期更受资本欢迎 [14] - 跨国公司中国业务成为并购主要方向 [14] - 行业洗牌持续但大消费领域保持活跃 [15]
八成受访消费企业今年拟引入或加大AI技术应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07:10
行业赛道分布 - 候选品牌集中在九大赛道 其中颜值经济占比最高达23.6% 包含时尚珠宝 美妆护肤 医美等细分领域 [1] - 食品康养赛道占比18.1% 涵盖保健品 餐饮连锁等 运动户外与服饰占比13.1% 智能消电占比12.7% [1] - 体验经济占比12.2% 消费科技10.5% 兴趣消费7.2% 宠物经济占比最低仅2.5% [1] - 近300家入围品牌覆盖28个细分领域 包括AI服务 谷子经济等新兴方向 [10] 品牌成立时间 - 成立10年以内的品牌占比最高达36.86% 10-30年品牌占比40.25% 合计超七成品牌属于"00后品牌" [13] - 成立50年以上的品牌仅占8.47% 其中百年品牌仅3.39% 海外品牌在50年以上区间占主导地位 [13] - AI服务和AI硬件领域的新锐品牌表现突出 成立时间普遍在3年以内 [13] 区域分布特征 - 上海以30%的占比成为品牌总部最集中城市 其次是北京18.5% 广东16.4% 浙江12.2% [6] - 上海外资品牌占比达31% 在美妆 酒店文旅等赛道领先 杭州以AI服务 宠物用品见长 [14] - 北京消费科技品牌占比超50% 深圳智能消电品牌占比20% 厦门户外运动品牌占比近70% [14][15] 四大核心趋势 - 健康生活意识驱动养生与运动消费 户外运动和保健品领域品牌占比最高 [11] - AI技术深度赋能产品升级 智能家电实现康养功能 AI玩具具备情感交互能力 [11] - 体验经济中酒店文旅品牌最集中 文旅消费形成"旅行+"跨界新场景 [12] - 情绪价值推动兴趣消费 谷子经济 IP周边等品类因社交需求扩大市场空间 [12] 七大细分趋势 - 美妆行业功效导向显著 医研共创模式兴起 防晒和洗护垂类增速突出 [16] - 户外运动消费细分加剧 传统服饰品牌加速布局 社群运营成关键要素 [18] - 新中式养生受90后追捧 药食同源理念普及 即食型养生零食受青睐 [19][20] - 沉浸式旅游结合体育赛事 1元门票带动7-8元综合消费 AI技术赋能景区服务 [21] - 潮玩经济价格带上移 300元以上大娃受宠 包挂饰拓展消费场景 [22][23] - 企业出海呈现品牌 文化 服务三维度 泡泡玛特等潮玩品牌海外收入年增超100% [25][26] - 87%企业看好AI+消费前景 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客服成为最普及应用场景 [27][28]
复盘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如何催生产能出清主升浪
长江证券· 2025-07-09 23:23
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供给端出清,第一阶段行情起于政策预期,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配合;策略应对关注自然出清和政策出清两条主线 [2][8][9] 政策背景 - 市场竞争“内卷化”核心症结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阻碍产业创新升级,近期政策密集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关注底部供需格局改善行业 [8] 历史经验 - 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类似案例,政策推动出清行业第一阶段行情源于政策预期,第二阶段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修复现金流与负债表,如煤炭、钢铁、水泥 [8] 宏观与行业背景 - 上一轮产能过剩(2011 - 2016年)集中在上游资源行业,本轮源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集中在中下游领域 [9] - 上一轮产能过剩周期,行业从企稳到反转财务指标改善顺序为: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资本开支增速拐点、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拐点→收入增速拐点→库存增速拐点、毛利率拐点→ROE拐点、产能利用率拐点 [9] - 上一轮底部供给端出清失败行业特征:政策节奏、力度和精准性有限;行业格局分散,自律性和协同性差,过剩产能难退出 [9] 策略应对 自然出清 - 延续《出清的信号—从产能周期看行业比较》筛选方式,上游关注需求侧指标,中下游侧重供给侧指标,关注农业化工、通用机械、制药、零部件及元器件等行业 [10] 政策出清 - 关注年初以来多次发布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的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汽车、水泥等 [10] 相关政策梳理 - 2025年多个行业出台“反内卷”政策,如中央财经委部署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多行业发布倡议书、开展整治行动等 [17]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 从财务领先指标看,部分行业指标率先改善或处于底部,可能率先迎来供需格局改善,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维度指标打分筛选得出 [32][33][34]
荟萃国际(控股)(08041.HK)7月9日收盘上涨14.29%,成交222.4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09 16:46
市场表现 - 7月9日荟萃国际(控股)股价上涨14.29%至0.8港元/股 成交量288万股 成交额222.42万港元 振幅10.0%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70.73%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99.15%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20.38%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营业总收入2679.59万元 同比增长19.77% [1] - 归母净利润-194.1万元 同比减亏27.3% [1] - 毛利率16.04% 资产负债率58.73% [1] 行业估值 - 纺织及服饰行业市盈率平均值-13.96倍 中值3.72倍 [1] - 公司市盈率-1387.22倍 行业排名第64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FAST RETAIL-DRS 0.36倍 浙江永安1.34倍 大人国际3.36倍 杉杉品牌3.72倍 其利工业集团3.87倍 [1] 业务模式 - 通过SaaS解决方案为B2C全球销售中的电话分销商和翻新商提供支持 [2] - 运营香港唯一二手移动电子商务B2B平台Wakephone 计划扩大规模以抓住绿色消费市场机遇 [2] - SaaS解决方案促进全球二手电话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交易 [2] 股权变动 - 2025年7月3日CorePoint Labs International Group增持900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5.81% [3]
宝尊豪赌Sweaty Betty:中国瑜伽红海中的第三条道路与生死时速
新浪证券· 2025-07-09 16:16
公司战略与收购动态 - 公司完成对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的收购,交易金额在4000万至5000万美元区间,延续其"抄底国际品牌"的并购路径 [1] - 这是公司继2022年底接手GAP大中华区业务、2023年收购英国雨靴品牌Hunter之后,在品牌管理领域的第三次重大收购 [1] - 公司2023年3月启动战略重组,将业务划分为三大板块:宝尊电商(BEC)、宝尊品牌管理(BBM)和宝尊国际(BZI) [2] 财务表现与业务转型 - 公司2021年亏损2.2亿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6.53亿元,2023至2024年持续未能止血 [2] - 品牌管理业务(BBM)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4%至3.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经营亏损收窄28.1%至0.21亿元 [2] - 公司将增长归功于GAP与Hunter两个品牌的超预期表现,强化了对"收购-重组-本土化"模式的信心 [2] 收购标的分析 - Sweaty Betty创立于1998年,定位高端女性运动服饰,训练紧身裤定价750-1180元,与lululemon处于同一价格带 [3] - 该品牌在中国市场运营两年后收缩,官方社交媒体自2022年下半年停更,中国内地唯一门店于2023年3月关闭 [3] - 全球业绩连续下滑,2023年营收2.03亿美元(-3.6%),2024年进一步跌至1.99亿美元(-2.4%) [3] 市场竞争格局 - lululemon稳坐高端瑜伽市场金字塔尖,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同比激增21%,远超全球7%的平均增速 [4] - 安踏集团2023年10月收购本土瑜伽品牌MAIA ACTIVE,后者以"亚洲版型"和大众价格切入新一线市场 [4] - 北美新贵Alo Yoga以比lululemon贵约20%的售价进入中国市场,首家门店计划落地上海顶级商圈 [4] 品牌历史问题与改造策略 - Sweaty Betty首次入华失败暴露三大硬伤:渠道策略失衡、产品本土化缺失、母公司战略摇摆 [5] - 公司采取"成本管控+本土改造"双轨并行策略,将Sweaty Betty团队直接并入GAP中国体系 [5] - 产品端计划组建本土设计团队,针对中国女性体型开发亚洲定制版型,并利用"小单快反"供应链加速迭代 [5][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开创国际品牌入华第三条道路:通过收购运营权,以本土团队主导产品、渠道与营销,同时保留国际品牌基因 [7] - 模式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模效应与资源复用,一个团队同时运作GAP、Hunter、Sweaty Betty三大品牌 [7] - 以GAP改造为例:本土团队接手后主导设计,2024年逆势新增51家门店,拉动BBM业务增长 [7] 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 品牌管理业务仍处亏损状态,2025年一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0.21亿元 [8] - 公司管理层设定2025年实现品牌管理业务盈亏平衡的目标,Sweaty Betty的成败将直接决定这一目标 [8] - 差异化定位可能成为破局点,如聚焦普拉提、Barre等新兴健身领域,或强化"英伦时尚"基因 [8]
首创证券:“质价比”消费和“情绪”消费需求并存 纺织制造龙头壁垒深厚
智通财经· 2025-07-09 12:45
行情回顾 - 纺织服饰板块年初以来上涨5.5%,跑赢沪深300指数7.3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 [1] - 服装家纺板块上涨0.67%,纺织制造板块受美国关税政策预期影响下跌4.75% [1] - 纺织服饰板块市盈率(TTM)为25.54,略高于2020年1月以来历史平均 [1] - 服装家纺板块市盈率(TTM)为26.54,略低于历史平均 [1] - 纺织制造板块市盈率(TTM)为20.12,低于历史平均 [1] - H股主要运动及制造龙头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1] 纺织制造板块 - 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纺企成本改善但上游定价承压 [2] - 内需受益于国补及新消费趋势增长稳健 [2] - 出口受关税博弈预期反复影响月度数据波动 [2] - 美国需求具备韧性,库销比较为良性 [2] - 东南亚承接中国纺织链产业转移,纺织制造龙头已布局全球产能 [2] - 龙头企业在交期、客户关系、响应速度等方面建立核心壁垒 [2] 品牌服饰板块 - 消费需求分层,"质价比"消费和"情绪"消费需求并存 [3] - "质价比"消费助力多渠道发展,奥莱业态凭借"大品牌+小价格"凸显经营韧性 [3] - IP衍生品行业体现"情绪"消费需求,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快速发展 [3] - 中国IP行业仍处发展早期,未来空间广阔 [3] - 户外运动行业展现高增长潜力,向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 龙头企业实现多品牌布局,竞争优势凸显 [3] 投资主线 - 产品、业态、渠道符合"质价比"消费需求的企业 [1] - 业务领域契合"情绪"消费导向的企业 [1] - 估值水平较低、竞争壁垒较强、与大客户强绑定的行业龙头 [1] - 产能释放、新业务及新品类拓展方面具备边际变化的公司 [1]
从中国“乔丹”母公司来的高管能将始祖鸟和萨洛蒙带向何方?
新浪财经· 2025-07-09 11:31
高层人事变动 - 亚玛芬体育大中华区总裁姚剑将调任至德国户外品牌狼爪担任全球业务总裁 马磊接任亚玛芬中国总裁职位 [1] - 马磊曾担任中乔体育总经理 更早前在滔搏体育和阿迪达斯担任高管 拥有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运营经验 [1][2] - 亚玛芬体育表示目前处于上任静默期 年内不计划推动高层采访 [1] 公司业绩表现 - 亚玛芬体育收入从2020年24.4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51.83亿美元 大中华区收入从2.02亿美元增长至12.98亿美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户外表现部门(萨洛蒙)收入增长14.7% 门店数量同比增加75%至243家 技术服饰部门(始祖鸟)门店数量220家 同比增长16% [5] - 2025年第一季度昂跑净销售额增长43% 亚太区增长130.1% Hoka收入增长23.6% [5] - 公司预测2025年全年收入增幅15%-17% 功能性服饰部分预计增长20%-22% 户外表现部门将处于中低增速 [8] 品牌发展战略 - 亚玛芬体育通过将运动、时尚和高端生活方式结合的运营方式 在中国市场成功打造始祖鸟和萨洛蒙品牌 [3] - 公司正将类似策略应用于Peak Performance和Wilson品牌 希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3] - 萨洛蒙面临增长瓶颈 2024年四个季度均为单位数增幅 公司正通过在下沉市场开设新店寻找增量 [5][8] - 始祖鸟保持强劲增长 2024年最低单季度增幅为23% [5] 市场环境分析 - 高端运动品牌稀缺性下降 消费者回归理性 户外运动热潮已持续3-5年 接近周期节点 [7] - 市场竞争加剧 营销举措被过度重复使用 尚未出现新趋势 扶植小品牌难度增加 [8] - 中乔体育拥有庞大代理商体系 覆盖6269家门店 但销售额增长有限 2019-2021年仅增长4.8% [8]
一场正在发生的中国工厂“大迁徙”
搜狐财经· 2025-07-09 10:31
在浙江诸暨,一家原本只做外贸订单的袜子小工厂,如今也开始在1688上架商品,甚至尝试起了直播带货。镜头前,老板娘操着一口略带口音的普通话, 熟练地展示着不同材质、款式的袜子。 评论区也不时跳出"一件也发吗?""可以定制吗?"的提问。——在这片原本属于批发商的B2B阵地上,越来越多像这样深居产业链上游的中国工厂,正在 越来越近距离地接触普通消费者。 不同于抖音直播间高清的画质和精细的打光,1688的直播往往就在工厂现场。老板娘背后是挂满各种花色袜子的展示板,地上则堆着成袋的袜子,各色成 品随意摆放,没有布景、没有滤镜,这些画面无一不在告诉客户:这里就是工厂,这就是出厂价。 工厂货走向台前 十年前,大部分工厂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消费者视线里。哪怕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所谓的欧美大牌,实际都是Made in China。消费者认品牌买单,而工厂 则被层层渠道隔在市场之外。 在那个时代,工厂和消费者之间隔着长长的渠道链条:品牌商、总代理、区域分销、终端门店……每一个环节都是信息的折叠层。 品牌负责和消费者对话,渠道掌握市场路径,而工厂的角色只是生产。很少有人会在意一双鞋、一件衣服究竟是哪家工厂生产的。 如今,这一幕正在被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