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缆 - 2025 年三季度因重点海外项目收入确认加速,净利润超预期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Ningbo Orient Wires & Cables Co Ltd,603606.SS)[1][4] * 行业为中国公用事业(China Utilities)中的电线电缆及海洋工程领域,核心业务与海上风电项目密切相关 [4][6][9]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3Q25净利润为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53.1%,环比大幅增长129.6% [2][6] * 9M25净利润为9.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营收为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 [2] * 3Q25毛利率为22.6%,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环比大幅提升6.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6] * 业绩强劲增长主要源于广东等重点海上风电项目(如青州5和7、帆石1和2)的收入确认加速,特别是500kV出口电缆订单(总额41亿元人民币)[6] * 海底电缆和高压陆地电缆业务在3Q25收入达15.9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9.4%,该板块毛利率估计从1H25的25.0%大幅扩张至3Q25的34-35% [6] * 9M25净利润已达到摩根士丹利对2025财年盈利预测的86%,因此全年业绩存在超预期风险 [6] 订单与业务构成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公司总订单储备高达196亿元人民币 [2] * 其中海底电缆和高压电缆订单为117亿元人民币,包括新获得的三山岛5-6项目500kV海底电缆和浙江项目等,总额23.7亿元人民币 [2] * 海洋工程订单为39亿元人民币,中低压陆地电缆订单为39亿元人民币 [2] * 海底电缆、高压电缆及海洋工程的合计订单储备在2025年10月达到157亿元人民币,较2025年8月的146亿元人民币增长,远高于2024年10月约5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6]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增持”(Overweight)评级,目标股价为69.63元人民币,较当前股价有约5%的上涨空间 [1][4] * 行业观点为“具吸引力”(Attractive)[4] * 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分析法,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7.4%,终端增长率为2% [7] 潜在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包括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超预期、海底电缆平均售价上涨、海底及陆地电缆毛利率优于预期 [9] * 下行风险包括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海底电缆价格跌幅超预期、原材料成本意外快速上涨 [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当前市盈率为25.7倍(基于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2.57元人民币)[4] * 摩根士丹利预计公司2026年每股收益为2.57元人民币,2027年将增长至3.08元人民币 [4]
华新水泥 - 2025 年三季度业绩大幅超预期;前三季度股息超预期利好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大中华区水泥行业[5][68] * 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Huaxin Cement Co) A股代码600801 SS H股代码6655 HK[1][5][7][70] 核心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达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1% 环比增长3.5% 超出市场预期[2] * 公司2025年前九个月净利润为2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2] * 摩根士丹利对华新水泥A股的目标价为22.90元人民币 较2025年10月24日收盘价20.66元有11%的上涨空间[7] * 预计市场将对强劲的第三季度业绩作出积极反应[1][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水泥发货量及单位毛利(GP/t)的增长 以及新合并的尼日利亚水泥业务的贡献[2]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以约7.74亿美元对价收购了Lafarge Africa(尼日利亚水泥业务)83.81%的股权 标志着其进军西非市场的重要一步[4] * 估计尼日利亚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为华新水泥贡献了约1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该业务在2025年第四季度的全面合并预计将提供额外的盈利支持[4] 成本控制与股息政策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SG&A)得到良好控制 同比仅温和增加1.04亿元人民币至约10亿元人民币 费用率为11.3% 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3] * 公司宣布首次进行前三季度分红 每股0.34元人民币 派息率相当于前三季度盈利的35% 相比之下2024财年每股分红0.46元 派息率为40%[5] * 此次分红意味着A股股息率为1.6% H股股息率为2.3%[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重申对华新水泥A股和H股的增持(Overweight)评级 理由是其海外扩张带来的高盈利可见度以及吸引人的估值[1][5] * 估值方法采用贴现现金流模型 股权成本为13.1% 无风险利率2.7% 风险溢价7.3% Beta值1.4 永续增长率为2%[9] * 对水泥行业的整体看法为与大市同步(In-Line)[7] 潜在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湖北和云南的需求超预期 有助于吸收供需宽松的影响 停产和环保限产力度超预期[10][12] * 下行风险:贵州市场基本面疲弱影响西南和华中地区的定价环境 海外业务增长慢于预期[11][13]
药明康德_初步点评_2025 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上调 2025 财年营收指引;聚焦新订单动态与临床 CRO 业务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药明康德 (WuXi AppTec Co) 港股代码2359 HK A股代码603259 SS [1] * 行业为医药研发外包 CRO/CDMO [1][2][4] 核心观点和论据 强劲的财务业绩与上调指引 * 第三季度营收达1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3% 或按持续经营业务计算增长197% 超出预期 [1] * 调整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 净利润率达35% 超出预期 [1] * 业绩超预期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至498% 原因包括运营效率提升 无锡化学业务产能利用率提高 后期临床和商业化项目增长 以及利润率更高的TIDES业务贡献 [1] * 管理层将2025财年营收指引上调至435-440亿元人民币 此前为425-435亿元人民币 持续经营业务营收增长指引上调至17-18% 此前为13-17% 并预计调整后净利润率将改善 [1] 新订单与订单储备动态 * 第三季度持续经营业务的新订单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同比增长37% [2] * 订单储备总额增至5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12% 较2025年上半年末的567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 主要驱动力可能来自小分子药物开发与生产 该业务在第三季度新增4个商业化项目和3个三期临床项目 [2] * TIDES业务的订单储备在九个月内增长171% 较上半年488%的增速有所放缓 可能由于基数较高 [2]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公司于10月24日与高瓴签署协议 拟以28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出售其在中国境内的临床研究服务业务 包括CRO和SMO [4] * 该业务在2025年前九个月占公司总营收的35% 占总净利润的07% [4] * 此次出售是继早前处置美国ATU和医疗器械测试业务后的又一举措 反映了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 [4]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第三季度资本开支为147亿元人民币 前九个月总计357亿元人民币 [3] * 全年资本开支预算下调至55-60亿元人民币 此前为70-80亿元人民币 原因是某些项目的结算周期长于预期 [3] * 因此 自由现金流指引被上调至80-85亿元人民币 此前为50-60亿元人民币 [3] * 管理层重申致力于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3]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关注点与潜在风险 * 投资者关注点包括早期阶段项目的复苏情况 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如关税 生物安全法 最惠国待遇 美国近岸外包 以及进一步的资产处置计划 [8] * 下行风险包括 美国营收或中国以外营收被排除在外的立法情景 国内外同行带来的定价压力 监管和融资风险 基于成功率的业务发现模式的不确定性 以及新业务增长慢于预期 [9] 估值与目标 * 对港股的12个月目标价为1096港元 基于18倍远期市盈率 对A股的目标价为1056元人民币 基于港股目标价换算并考虑5%的A/H股溢价 [9] * 当前股价为11050港元 相对目标价有08%的下行空间 当前A股股价为10381元人民币 相对目标价有17%的上行空间 [10] * 投资评级为中性 Neutral [10]
科士达_2025 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_预计 2026 年依托在途新产品(HVDC),数据中心产品销售将实现更高增长;重申买入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深圳科士达科技(Shenzhen Kstar Science & Tech,股票代码 002518 SZ)[1] * 行业涉及数据中心产品(如不间断电源UPS 高压直流HVDC)和储能系统(ESS)以及太阳能逆变器 属于中国工业技术与机械行业[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强劲的第三季度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14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 超出预期13% [1]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EBIT)为20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2% 超出预期26%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 超出预期5% [1] 数据中心产品增长动力强劲 * 第三季度数据中心产品销售额为90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2] * 管理层对2026年实现更高的同比增长充满信心(高盛预期2026年增长35% 对比2025年预期增长19%)[1][2] * 增长动力包括:国内新客户(如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快手 京东)订单增加 海外新客户(包括用于北美数据中心的高功率UPS)以及新产品(如中压直流产品和800V HVDC产品)的潜在发货 [1][15][19] * 海外市场贡献了第三季度该部门超过50%的销售额 同比增长高于国内市场 [2][15] * 公司已开始向北美数据中心项目的新客户发运第一批高功率UPS ODM订单(单机功率500 600kW) 潜在第二批订单价值是第一批的3 4倍 预计2026年发货 [15] 储能系统业务高速增长 * 第三季度储能系统销售额为3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9% 主要受SolarEdge订单恢复和自有品牌在欧洲工商业应用出货增长推动 [16] * 2025年前三季度 储能系统销售中住宅和工商业应用各占约50% [16] * 管理层目标是在2025年全年实现至少翻倍的销售增长(对比高盛预期的120%同比增长)并对2026年增长(高盛预期50%同比增长)持乐观态度 原因包括积极的需求前景和近期来自SolarEdge的新订单(规模约10万个住宅电池包 对比2025年上半年实际发货4万个) [1][16] 太阳能逆变器业务表现平稳 * 第三季度太阳能逆变器销售额为1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 主要由海外市场驱动 国内需求逆风持续 [17] * 该部门贡献有限(预计占2025年全公司销售额的14%)且盈利能力较低(预计2025年毛利率约20%) 预计不会对整体盈利产生重大拖累 [17] 盈利能力与财务预测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8%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1] * 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中心产品毛利率上升约2个百分点 尽管国内利润率下降 但受更高的海外销售贡献推动 [19] * 高盛将2025年至2030年每股收益预测平均上调8% 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4850元人民币(此前为4620元人民币)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重申买入评级 [1][18][20] 其他重要内容 新产品开发进展 * 为阿里巴巴的巴拿马电源解决方案进行的认证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 [19] * 800V HVDC产品处于内部研发阶段 将很快开始小规模现场测试 可能最早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向欧洲新客户发货 [19] * 其他新产品如固态变压器和DC DC模块也在内部开发中 [19] 财务指标与估值 * 公司市值约为228亿元人民币 [4]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营收分别为53283亿 70740亿 89617亿元人民币 [4]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4元 173元 235元人民币 [4]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92%上升至2027年的221% [10]
歌尔股份-2025 年三季度符合预期;因受益于 XR 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涉及的公司是歌尔股份有限公司(GoerTek,002241 SZ)[1][24][26] * 行业涉及消费电子、声学组件、智能硬件、扩展现实(X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以及人工智能(AI)智能眼镜 [1][8][13][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财务表现与预期** * 公司第三季度收入为人民币306亿元,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4%,比花旗预期(CitiE)和市场普遍预期(BBGe)分别高出17%和11% [2][7] * 毛利率为12 8%,同比提升1 5个百分点,但比花旗预期低0 4个百分点,比市场普遍预期高0 5个百分点 [2][7] * 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10%,与花旗预期一致,但比市场普遍预期高出12% [2][7] * 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同比增长5%,比花旗预期高6%,但比市场普遍预期低5% [2][7] * 智能硬件业务可能因AI眼镜产品上量而超预期,声学组件和智能音频设备出货符合预期,但研发投入增加有所抵消 [2] **2 增长驱动与前景** * 公司将从iPhone的MEMS麦克风升级和2025-2026年AI智能眼镜的起量中受益 [1][3] * 预计AI智能眼镜是下一个增长驱动力,可能从美国AI眼镜客户处获得份额提升,并受益于中国智能眼镜客户的产量提升 [3][13] * 尽管苹果从2024年起增加了第三家供应商,但AirPods的出货量趋于稳定,整体份额损失将被市场总容量(TAM)增长所抵消 [27] * 在AR/VR产品方面,尽管Meta增加了第二家EMS供应商,公司仍将受益于Meta出货量的复苏以及2025年新款低价版本的推出 [27] **3 目标价与估值调整** * 基于第三季度业绩,将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上调1%-6% [1][3][16] * 新的目标价设定为人民币38 0元(原为34 0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P/E)28 2倍,这比其5年平均水平高出1个标准差,以反映其新兴XR业务将开启新的上升周期 [1][3][28] * 预计股价总回报为15 4%,其中股价上涨回报为14 2%,股息收益率为1 3% [4] **4 风险因素** * 主要下行风险包括:VR/AR渗透率低于预期;以及竞争/平均售价(ASP)压力比预期更激烈 [2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生产声学组件和配件产品 [26] * 花旗对歌尔股票维持买入(Buy)评级 [1][27] * 报告包含了2023年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摘要,例如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人民币38 24亿元,每股收益为1 088元 [5]
汇川技术_2025 年三季度略低于预期,受电动汽车板块拖累;因工业自动化板块或持续表现优异而维持买入
2025-10-27 08:5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300124 SZ)[1] * 行业涉及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零部件、智能机器人及智慧能源管理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3Q25财务表现略低于预期 * 3Q25营收为人民币111.53亿元,同比增长21%,但较预期低2% [1] * 3Q25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分别为28%/10%/12%,同比分别下降2/1/2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下降2/2/3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电动汽车板块及去年同期的一次性补贴人民币1.36亿元 [1] * 3Q25净利润为人民币12.86亿元,同比增长4%,较预期低8% [1] 工业自动化板块保持强劲势头 * 1-3Q25工业自动化营收达到人民币131亿元,同比增长20%;3Q25营收为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27% [3] * 增长动力来自终端市场复苏(如纺织、硅产业)、间接出口加速(1-3Q25贡献约人民币10亿元,占该板块7%,同比增长50%以上)、海外市场成功渗透以及持续的本土替代 [3] * 3Q25工业自动化毛利率改善,得益于高毛利率的PLC和伺服产品组合提升以及供应链优化措施 [8] * 管理层指引4Q25及2026年增长将较3Q25放缓,但维持1-3Q25约20%的同比增长势头 [2][10] 电动汽车零部件板块增长放缓 * 1-3Q25电动汽车零部件板块营收为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39%;3Q25营收为人民币53亿元,同比增长22% [11] * 增长放缓主要受第一大客户理想汽车自6月开始的销售疲软趋势拖累 [12] * 3Q25汇川汽车(Inovance Automotive)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为14.4%/3.8%/4.5%,同比分别下降2.9/3.9/1.7个百分点,反映了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持续价格压力 [12] * 管理层仍维持2025年全年30%的增长目标,3Q25获得超过20个新平台设计胜利 [14] 新业务发展: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管理与数字化 * 公司新设立了智能机器人和智慧能源管理业务群 [2] * 智能机器人业务在发布产品一个月后,已获得一位人形机器人客户的电机和驱动器订单 [16] * 公司长期认为AI赋能的运动控制将定义下一代工业机器人 [17] * 智慧能源管理业务将利用海外渠道拓展销售,并探索结合双碳倡议和工业知识的园区级能源管理 [18][19] * 在工业软件领域,公司开发了iFA、InoCube和IFG等平台,并看到传统MES架构向数据驱动平台转变的结构性颠覆机会 [20] 财务目标与风险 * 公司目标长期净利率达到13-14% [22] * 销售和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预计维持在15-16%,以保障长期增长 [22] * 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工业自动化市场份额增长慢于预期、利润率趋势弱于预期、电动汽车零部件板块发展慢于预期以及制造业资本支出/自动化需求放缓 [23][26] 其他重要内容 * 海外营收贡献虽小但正在增长,长期目标占总销售的20-30% [9] * 公司在海外发达市场面临品牌认知和产品开发周期的挑战,但在发展中国家进展更快 [9] * 对汇川技术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微调至人民币82.1元,基于3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23][27]
万华化学_业绩回顾_2025 年三季度净利润触底回升,虽弱于预期;维持买入
2025-10-27 08:5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万华化学集团 (Wanhua Chemical Group, 600309SS) [1] * 行业为中国先进材料与建筑 (China Advanced Materials & Construction) [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 * 3Q25 净利润为 3035 亿元人民币 同比转为正增长 (+4% 同比) 但环比下降 (-02% 环比) 低于高盛预期 8% [1] * 3Q25 总收入为 53332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6% 环比增长 11% 超出高盛预期 10% [9] * 3Q25 毛利率为 128% 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 [2] * 3Q25 营业利润率为 83% 同比上升 01 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 10 个百分点 [18] * 3Q25 营业利润为 442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7% 环比增长 27% 略低于高盛预期 2% [18] * 净利润低于预期主要受弱于预期的毛利率和不利的汇率变动影响 若剔除财务费用中的汇兑影响 息税前利润基本符合预期 [1] 业务板块表现 * 聚氨酯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 3% 环比下降 1% 销量同比增长 10% 平均售价同比下跌 12% 但环比保持稳定 [9][18] * 石化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 9% 环比大幅增长 31% 销量同比增长 33% 平均售价同比下跌 18% 但环比上升 14% [9][18] * 精细化学品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 17% 环比下降 1% 销量同比增长 30% 平均售价同比下跌 10% 环比保持稳定 [9][18] * 所有业务板块销量均实现强劲增长 平均售价虽同比下跌但已开始呈现环比改善或企稳的迹象 [9]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 * 3Q25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 649 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28% 环比下降 35% 但仍覆盖当期净利润的 21 倍 [18] * 3Q25 资本开支为 672 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31% 环比下降 15% [18] * 净负债率从 2Q25 的 878% 环比下降至 3Q25 的 663% [18]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基于 3Q25 业绩 将 2025E-27E 每股收益预测下调 1-6% 主要因毛利率假设降低 [21] * 将估值基准年滚动至 2026E 并将目标 EVEBITDA 倍数微降至 95 倍 以反映盈利能力预期下调 [21] * 12 个月目标价小幅上调至 8000 元人民币 此前为 7800 元人民币 [1][21] 投资主题与风险 * 公司在全球聚氨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023 年估计收入份额为 25% 是该高度整合的供应链中过去四十年来唯一重要的中国新进入者 [24] * 公司有望受益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复苏 聚氨酯供应链的供需动态相对有利 且公司控制着 2025E-27E 全球约 80% 的新增供应 [25] * 长期看好公司在高附加值特种化学品领域建立强大地位的能力 [25] * 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全球经济活动恶化影响需求 特种化学品产品组合扩张不及预期 油价意外上涨推高成本 以及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持续 [2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市场市值约为 19299 亿元人民币 (271 亿美元) 企业价值约为 28133 亿元人民币 (395 亿美元) [5] * 高盛维持对万华化学的买入评级 [1][3] * 公司 3Q25 的运营费用为 239 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 10% 环比上升 3% 得益于良好的销售管理费用控制 [18]
晶盛机电-2025 年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2025-10-27 08:5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晶盛机电(Jingshe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300316 SZ)[1][3][4][6] * 行业为中国工业(China Industrials)[4][62] 核心财务表现与观点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对摩根士丹利的投资论点影响为“基本不变”(Unchanged | In-line | Largely unchanged)[1][3] * 第三季度收入为24.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 [2][6]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 [2][6]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9.2%,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但环比第二季度上升8.6个百分点,原因包括高毛利产品(如晶体生长炉)占比提升及太阳能材料利润率略有改善 [2][6] * 尽管运营费用基本持平,但资产/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1.02亿元人民币,导致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至10.1% [2][6] * 第三季度合同负债同比下降55%,较第二季度末的同比下降62%略有收窄 [6] * 业绩下滑主要受太阳能设备和材料业务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持续拖累 [6] 估值与投资评级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减持”(Underweight)评级,目标价为19.00元人民币,较当前股价有55%的下行空间 [4] * 估值方法为采用1.5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该市净率倍数低于行业平均的2.0倍,原因是公司对材料业务敞口较大,在下游太阳能产品价格处于历史底部时面临更高的毛利率压力 [4][7] 潜在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晶体生长炉升级速度快于预期 材料产品销售额高于预期 半导体和碳化硅领域设备量产快于预期 [9] * **下行风险**:晶体生长炉升级速度慢于预期 材料产品销售额低于预期 半导体和碳化硅领域的新产品竞争力不及同行 [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截至2025年10月24日的市值为551.05亿元人民币,稀释后流通股为13.1亿股 [4]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公司2025年全年每股收益为-0.02元人民币,2026年为-0.10元人民币 [4]
洛阳钼业 - 2025 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税率显著降低
2025-10-27 08:5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Greater China Materials(大中华区材料业)[4][68] * 公司:CMOC Group Ltd(洛阳钼业),股票代码 3993 HK(港股)和 603993 SS(A股)[3][4][70]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19%,超出市场预期[1] * 公司2025年前九个月净利润为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1] * 第三季度铜产量为189,806吨,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4%[2][7] * 第三季度铜销量为197,696吨,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1%[2][7] * 第三季度钴销量为4,825吨,环比大幅下降78%,但仍贡献了约3.83亿元人民币的毛利润[2][7] * 第三季度有效税率显著降低至27.5%,对比第二季度的37%和去年同期的42.8%[7] * 财务费用大幅降低至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归因于外汇收益,对比第二季度的4.44亿元和去年同期的8.16亿元[7] 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 * KFM二期建设计划已公布,建设期2年,目标于2027年投产,满产后将带来每年10万吨的额外铜产量[2] * KFM二期项目总资本开支为10.84亿美元[2] * 公司2025年铜产量指导目标中点为63万吨,2025年磷酸盐产量指导目标为115万吨[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股票"增持"评级,行业观点为"具吸引力"[4] * H股目标价格为18.60港元,较当前16.20港元的股价有15%的上涨空间[4] * 估值方法采用DCF模型,假设WACC为10.7%,显性预测期后年收入增长率为2%[8] * A股目标价格基于对H股溢价9%并考虑汇率(港元/人民币0.92)进行推导[9] 潜在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2025年金属价格强于预期;2025年铜产量超出公司指引[11] * 下行风险:铜产量大幅低于公司指引;钴价因工业和国内电动汽车需求疲软而走弱;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其他金属价格涨幅远低于预期[11] 其他重要信息 * 摩根士丹利在披露中指出,其与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所覆盖公司存在业务关系,可能存在利益冲突[5][17][19][20][21][22] * 摩根士丹利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是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证券的流动性提供者/做市商[61]
亿纬锂能(买入)-储能业务利润率或逐季回升_重申买入,目标价上调至 91 元人民币
2025-10-27 08:31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EVE Energy Co Ltd (300014 CH),主营业务为锂一次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产品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等领域[11] * 行业: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消费电子电池行业[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与运营亮点**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或环比增长9%至168亿元人民币,主要由出货量强劲增长驱动(同比增长49%或环比增长20%)[1] * 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或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至13.7%,但若剔除给予关键客户的一次性返利影响,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季度毛利率环比基本稳定在17-18%,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在第三季度恢复至约12%[1] *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或环比增长140%至12.1亿元人民币,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和一次性减值影响,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1%或环比增长30%至14.6亿元人民币[1] * 储能业务贡献了第三季度非消费电池出货量的60%[3] **管理层指引与未来展望** * 管理层预计第四季度毛利率将环比恢复,其中储能业务毛利率预计环比扩张约3个百分点至约15%,支撑因素为强劲的需求和高产能利用率[2] * 对于2026年,管理层预计储能行业毛利率将稳定在约15%,考虑因素包括新产品渗透带来的销售结构改善,但会被新建设产能的爬坡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所抵消[2] * 马来西亚工厂预计于2025年12月首次投产,匈牙利工厂预计于2027年中启动[2] * 研报将公司2025至2027财年盈利预测上调3-12%,以反映储能需求及价格的更好前景[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研报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62元人民币上调至91元人民币,意味着较2025年10月23日收盘价78.49元有16%的上行空间[3][5] * 新的目标价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得出,对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板块采用2026年预测市盈率25倍(此前为20倍),对消费电池板块采用2026年预测市盈率20倍(此前为15倍),并计入其对思摩尔国际30%持股的最新市值[3][12] * 目标价对应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3.66元人民币的25倍市盈率,该股目前交易于2026年预测市盈率21倍[3] * 看好公司作为全球强劲储能需求的主要受益者,原因包括储能业务贡献提升、储能电池均价上涨带来的盈利上行空间(因前期利润率较低)以及马来西亚电池工厂先发优势带来的海外市场机遇[3]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因激进产能扩张导致供应过剩;国内外电池制造商加剧价格竞争;中国对电子烟市场实施更严格的政策监管[12][17] **环境、社会及管治** * 公司为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领域供应电池,电池是推动全球汽车电气化以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部件[13] * 储能电池有助于提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率,对环境友好,公司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推动者之一[13] **财务预测摘要** * 营收预测:2025财年691.14亿元人民币,2026财年925.76亿元人民币,2027财年1107.32亿元人民币[4][9] * 归一化净利润预测:2025财年49.67亿元人民币,2026财年74.97亿元人民币,2027财年98.4亿元人民币[4][9] * 每股收益预测:2025财年2.43元人民币,2026财年3.66元人民币,2027财年4.81元人民币[4][9] * 净资产收益率预测:2025财年12.6%,2026财年17.0%,2027财年1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