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A股并购新图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增长新航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21
并购市场政策与趋势 -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后至2025年7月中旬全市场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200单政策推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并购六条"明确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提升监管包容度提高支付灵活性与审核效率等要求 [1] - 2025年下半年A股并购重组市场值得期待因交易模式不断创新科创并购持续活跃强链补链优质未盈利资产标的频现 [1] 并购市场特点 - 交易模式创新表现为定向可转债差异化定价灵活设置业绩承诺安排等方案降低并购成本提升交易成功率 [1] - 科创并购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交易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 [1] - 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交易频现亏损资产接受度提升支持多元化评估方法助力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增强 [1] 上市公司收购动因分析 - 2024年至2025年7月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总量超250单产业集团战略整合案例包括海尔集团收购上海莱士华润集团收购长电科技等 [2] - 地方国资机构通过收购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区域产业规划促进地方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2] - 私募投资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如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政策影响与展望 - "并购六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A股并购市场在活跃度模式创新与产业导向等方面实现突破 [2] - 并购重组有望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实体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农业银行宣布,9月1日起对满足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08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实施方案明确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2] 银行响应 - 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财金〔2025〕80号文件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
250%溢价并购后股价跌停,卤味第一股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07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煌上煌8月12日开盘后迅速跌停,收盘价14 35元/股,总市值缩水至80 28亿元,4 6万手封死跌停板 [1] - 此前5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上涨,8月5日至11日累计涨幅达20 94% [1] - 市场资金转向或与公司高溢价并购公告有关 [1] 并购交易细节 - 煌上煌拟以4 947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溢价率约250%(以立兴食品2025年6月末净资产为基准) [1]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2025-2027年立兴食品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8900万、1亿元,三年累计需完成2 64亿元 [2] - 立兴食品当前盈利水平显著低于承诺目标,2024年及2025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221 75万元和4188 3万元 [2] 标的公司基本面 - 立兴食品为冻干食品龙头企业,拥有37条生产线,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 [2] - 产能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2024年营收4 15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2 51亿元 [2] - 产品已进入大型知名商超并持有军工订单 [1] 收购方财务与战略背景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 39亿元(同比减少9 44%),归母净利润0 4亿元(同比大跌42 86%) [2] - 2025上半年业绩部分回升,归母净利润0 77亿元,但营收仍同比下降7 19%至9 84亿元 [2] - 此次为8个月内第二次收购尝试,2024年12月曾筹划收购展翠食品但最终终止 [2] - 公司称与立兴食品合作早有基础,2021年曾通过子公司共同研发冻干锁鲜技术粽子产品 [3]
内地餐企寻路国际化:到香港,边开店边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49
内地餐饮企业出海香港趋势 - 高额店租和人力成本是内地餐企投资香港的主要挑战,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仍选择以香港为跳板进军海外市场[1] - 截至2024年7月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创造1.9万个新增职位,餐饮企业是主力[1] - 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超50家餐饮及款待企业进入香港,其中30家以上来自中国内地[1] 香港市场吸引力 -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股集资近900亿港元暂列全球首位[2] - 香港多元消费群体和国际旅客流量可验证产品市场接受度,本地人才具备国际运营经验[4] - 香港人追求新奇感,贴近大众消费水平且侧重体验的品牌更具潜力[4] 品牌案例与扩张策略 - 大榕树下2024年7月在香港青衣城开设首店,凭借高性价比和丰富口味快速吸引消费者[3] - 蜜雪冰城2023年进入香港后已在核心区设立8家门店,2024年3月港股上市,全球门店达46479家覆盖11国[6] - 乐凯撒披萨通过设计香港特色玩偶和调整菜单实现本地化,成功拓展国际市场[5] 资本运作与行业动态 - 沪上阿姨2024年登陆港交所,绿茶集团同期启动港股招股[7] - 边开店边上市成为内地品牌全球化重要举措,香港门店可充当旗舰店展示品牌价值[7] - 蜜雪冰城2023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583亿元,同比均增长21%+[6] 市场挑战与应对措施 - 租金高企和港人北上消费加剧竞争,部分品牌如萝卜向南、柠濛濛等已关闭香港门店[7] - 2024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1503万人次同比增16%,香港入境旅客2400万人次[8] - 香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菜单调整协助品牌适应市场,建议与本地厨师合作创新菜式[8] 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 -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协助1300+企业入港,包括630家内地企业和113家美国企业[9] - 香港联合内地商界开发中东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平衡投资组合[9] - 香港在帮助内地企业出海和引进外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8]
“南沙金融30条”施工图出炉 88项举措推动政策加快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49
政策背景与实施方案 - 广州市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四部门公布《实施方案》,细化"南沙金融30条"的88条具体举措,涵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特色金融服务、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五大方面 [1] - "南沙金融30条"是国家继2014年"南沙金改15条"、2022年"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后给予南沙的第三项金融专项政策 [1] - 广州南沙将举行专项政策宣讲暨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大会,全面解读政策机遇 [2] 政策三大核心亮点 - 突出"立足湾区":聚焦创业创新,提出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推动"险资入穗"等举措 [3] - 突出"协同港澳":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化、现代化、数字化,包括跨境支付优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至消费、旅游、医疗等场景 [5][6] - 突出"面向世界":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如构建数字资产跨境规则体系、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4][8] 重点产业支持措施 - 数字产业:推动数据交易所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数据金融产品,研究香港与南沙数字资产跨境互认规则 [4] - 高端制造与海洋产业: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高端制造、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3] - 青年创业:完善港澳青年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提供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 [4] 跨境金融与市场互联互通 - 跨境支付:扩展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至南沙网点,优化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5][6] - 跨境信用融资:鼓励南沙与港澳银行合作利用企业征信信息,试点银行内部数据跨境流通 [6] -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资金结算政策,构建跨境保险、股权投资便利化制度 [7] 特色金融发展 - 绿色金融:创新低碳服务,发展数字金融、航运金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管中心 [7] - 国际金融合作:争取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 [8] - 金融开放试点: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 [8] 南沙金融业现状 - 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8%,落地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形成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 [7] - 集聚广期所等重大平台,稳居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 [7]
联合医疗机构创新尿裤,Babycare:不惜成本,不打价格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33
母婴行业市场动态 - 母婴行业近期利好政策不断,包括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 - 华西证券指出育儿补贴政策短期内将提振生育意愿,利好母婴消费品和月子中心,长期则利好早教及少年培训机构 [4] - 生育补贴政策将系统性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短时间内有望刺激母婴类消费,公司积极响应政策推出价格补贴活动 [5] - 国内现存母婴生活护理相关企业33.07万家,近十年注册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年注册9.41万家同比增长10.78% [5] 公司战略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与上海和睦家医疗共建"屁屁研究中心",从医疗场景出发推动建立"观察—预防—干预"的科学育儿闭环 [1][3] - 公司于2021年发起研究中心,联合医学专家和材料科学巨头推进婴童尿裤产品创新 [1] - 公司在纸尿裤领域围绕透气、干爽、柔软等6个技术象限进行突破,几乎重新设计了所有零部件 [2] - 公司联合德国汉高、美国3M等国际材料巨头,将实验室前沿材料技术带到实际产品中 [2] 供应链与质量控制 - 公司对生产全链路标准化强管控,实行审核验厂、体系辅导、现场稽核、抽检送检等闭环管控 [3] - 纸尿裤核心原材料需经过560多项物理/化学指标监测,成品还需进行超百项性能测试 [3] - 合格成品会被抽检送至第三方德国实验室再检测,形成内外双重检验闭环 [3] - 公司已建立起详尽的溯源机制,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真伪、溯源 [3] 渠道布局与市场拓展 - 公司已完成"现场"(线下门店+母婴零售连锁+连锁商超)、"近场"(美团闪购、朴朴超市等)、"远场"(天猫、京东、抖音、私域)布局 [6] - 公司进军日本市场已进驻8000多家线下门店,包括阿卡将本铺、西松屋、松本清、7-11等 [6] - 公司在中东阿联酋已开出4家门店,未来还会进一步拓展 [6] - 公司表示不会参与价格战,而是坚持不惜成本打造好产品的策略 [6] 行业需求与产品趋势 - 新生代父母更注重科学和精细化育儿,对纸尿裤品质要求更多更精细,推动消费升级 [1] - 新生儿皮肤娇嫩,表皮厚度仅为成人的1/3-1/2,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 [2] - 研究表明选择超吸水、高透气、柔软的纸尿裤可将尿布皮炎发生率降低50% [2] - 社交平台上关于红屁屁求助帖的讨论热度超过200万,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1]
持仓量创新高!全球最大黄金ETF持仓超过960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29
黄金价格波动 - 纽约期货黄金8月11日重挫2.8%至3400美元/盎司以下,伦敦现货黄金下跌1.42%至3350美元/盎司附近 [1]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黄金期货价格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至3524.1美元/盎司,但特朗普澄清后市场仍波动 [2] - 分析师认为关税不确定性消除后市场可能疲软,但美国降息预期对黄金有利 [2] 黄金ETF持仓 - 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持仓量创历史新高达到964.22吨,8月增加11吨 [1][2] - 二季度全球黄金ETF流入量达170吨,亚洲地区贡献70吨,与北美73吨流入量持平 [3] - 上半年全球黄金ETF需求总量达397吨,创2020年以来最高上半年纪录 [3] 黄金需求趋势 - 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1249吨同比增长3% [3] - 中国市场二季度黄金需求245吨环比下滑10%但同比增长28%,创2013年以来二季度新高 [3] - 上半年中国黄金总需求518吨同比增长5% [3] - 二季度金条与金币投资总量307吨同比增长11%,中国需求激增44%至115吨 [3] 央行黄金储备 - 全球央行二季度增加黄金储备166吨,95%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 [4] - 中国央行7月末黄金储备7396万盎司,连续9个月增持,7月增加6万盎司 [4][5] - 增持黄金主要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增加避险需求,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需求上升 [5] 金矿公司业绩 - 8家金矿公司中报预告全部预喜,3家预增超100% [6] - 西部黄金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3-1.6亿元同比增长96.35%-141.66% [6] - 山东黄金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5.5-30.5亿元同比增长84.3%-120.5% [7] 黄金市场展望 - 上半年美元金价涨幅26%跑赢多数资产,下半年可能在窄幅区间震荡 [6] - 宏观经济环境高度不确定可能为黄金提供支撑,地缘政治恶化可能推动金价走高 [6]
多只科创芯片ETF大涨;股票ETF持续“吸金”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7:57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综指上涨0.5%,深证成指上涨0.53%,创业板指上涨1.24% [1] - 日经225、科创50与创业板指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2.15%、1.91%与1.24% [3] - 近5个交易日日经225、创业板指与中证1000走势排名靠前,涨跌幅分别为5.35%、2.82%与2.59% [3] 板块表现 - 通信、电子与煤炭今日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2.24%、1.88%与1.01% [5] - 国防军工、钢铁与建筑材料走势排名靠后,日涨跌幅分别为-1.03%、-0.83%与-0.46% [5] - 近5个交易日通信、综合与电子走势排名靠前,涨跌幅分别为4.08%、3.97%与3.87% [5] ETF市场资金流向 - 8月11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入45.94亿元,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入10.70亿元 [2] - 8月以来7个交易日中6个为净流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入合计超过123亿元 [2] ETF分类表现 - 股票型风格指数ETF表现最优,平均涨跌幅为0.75%,商品型ETF表现最差,平均涨跌幅为-0.25% [7] - 股票型ETF涨幅前三为科创芯片ETF富国(4.37%)、科创芯片ETF国泰(3.71%)和科创芯片50ETF(3.58%) [10][11] - 债券型ETF涨幅最高为国开债券ETF(0.01%),商品型ETF涨幅最高为豆粕ETF(0.76%) [11] ETF成交情况 - 股票型ETF成交额前三为科创50ETF(55.30亿元)、A500ETF基金(47.11亿元)和A500ETF华泰柏瑞(42.52亿元) [13][14] - 债券型ETF成交额最高为短融ETF(102.93亿元),跨境型ETF成交额最高为香港证券ETF(139.92亿元) [14][15] - 行业指数ETF成交额最高为证券ETF(19.93亿元),主题指数ETF成交额最高为科创芯片ETF(34.18亿元) [15]
重点转向AI/AR?歌尔1亿美元支持收购境外显示厂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04
交易结构 - 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香港歌尔泰克拟向英国公司Haylo Labs Limited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的附股权收益权有息借款,期限五年 [2] - 资金将用于Haylo收购Plessey Semiconductors Limited的100%股权并对其增资,以购买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 [2] - 交易设置特殊收益条款:若五年内Haylo或Plessey发生被收购或IPO上市,歌尔除收回本息外,还可额外获得交易总价值或上市市值25%的收益分成 [2] 战略意图 - 此次投资是歌尔加码AI/AR领域的关键一步,Plessey是全球Micro-LED领域内较为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与国际知名的AI智能眼镜和AR增强现实产品厂商具有良好合作关系 [2] - 投资旨在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与行业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支持公司相关业务的未来发展,同时获得投资收益 [7] - 投资Plessey补齐了歌尔在AR终局微显示方案Micro-LED的能力版图,进一步巩固其在XR赛道的核心卡位 [11] 技术布局 - Plessey的Micro-LED业务具有较好发展潜力,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财年实现7272万美元营收和280万美元净利润 [5] - Micro-LED是新型显示技术的后起之秀,以微米量级的自发光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在一些性能上展现出对OLED的全面超越 [5] - 歌尔不仅通过本次交易介入下一代Micro-LED技术,同时也持有当前主流技术Micro-OLED的龙头企业视涯科技的股权 [11] 客户关系 - Plessey与Meta合作深厚,2020年Meta获得Plessey AR显示屏技术的独家授权并承诺包销其全部产能 [7] - 歌尔与Meta关系紧密,2020年拿下Meta Quest 2的独供大单,并深入参与客户VR设备的研发、设计及生产环节 [7] - Haylo的实际控制人David Hayes是原WaveOptics Ltd的董事长,歌尔过去曾对WaveOptics进行投资,并与David Hayes及其团队深度合作 [3] 业务转型 - 歌尔以VR/MR/AR、智能可穿戴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业务占比最高,去年营收达572亿元,占据半壁江山 [8] - 2021年公司以VR/AR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营收占比达41.94%,超过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成为第一业务,到2023年底该业务占比已达59.56% [8] - 2024年歌尔称AR增强现实产品以及衍生的AI智能眼镜产品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会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及相关精密零组件业务 [9]
“真金白银”力挺A股!近半月4家公募启动自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3:26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近期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3只权益基金,合计金额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至少1年以上 [2] - 近半个月内已有4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自购,包括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均选择权益类基金作为投资标的 [2] 行业自购数据 - 2025年以来共有127家基金管理人实施自购,涉及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等 [3] - 公募年内自购股票基金净申购金额超过15亿元,混合型基金净申购金额超过8亿元 [3] 市场信号解读 - 多家基金公司同期自购释放出机构对当前市场估值合理性的认可信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