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搜索文档
潍柴动力:战略新兴业务崛起,持续提升分红比例回报投资者
华夏时报· 2025-08-30 11: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 归母净利润56.4亿元 [1] - 中期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8元 上半年分红比例提升至57% [1] - 2021年以来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90亿元 [1] 多元动力业务进展 - 销售发动机36.2万台 其中高端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41% [2] - 大缸径发动机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73%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销量近600台同比大增491% [2] - 动力电池销量达2.32GWh同比增长91% 天然气重卡发动机市占率持续领先 [2] 新能源技术突破 - 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投产 首台搭载刀片电池技术产品下线 [2] - 重卡动力电池实现电量大、充电快、适配广技术提升 轻卡电池具备140kW电量、20C超快充及4500次循环寿命 [2] 整车与农业装备业务 - 陕重汽重卡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4.6%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超1万辆同比增长255% [3] - 出口重卡2.7万辆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 [3] - 农业装备出口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9% 新产品油耗降低15% 籽粒损失率降低75% [3] 海外业务表现 - 凯傲集团实现收入55亿欧元 净利润4790万欧元 新增订单62.1亿欧元同比增长22% [3] - PSI实现营业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 净利润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3] 战略转型方向 - 推进新能源、国际化、数智化、后市场、大缸径及非道路六大战略转型 [4] - 加强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纯电驱动系统等前沿领域研发 [4] - 扩大高端产品出口 保持天然气发动机市占率优势 打造多场景高端电池产品 [4]
潍柴动力上半年业绩稳健,拟每10股派发中期红利3.58元

华夏时报· 2025-08-30 11: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 [1] - 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3.58元,分红比例提升至57% [1] 动力系统业务 - 销售发动机36.2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12.5万台 [2] - 高端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41% [2] - 数据中心用发动机销售近600台,同比增长491% [2] - 新能源动力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7% [2] 重卡业务 - 陕重汽销售重卡7.3万辆,同比增长14.6%,市占率升至13.5% [3] - 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飙升255% [3] - 出口重卡2.7万辆,推出720马力天然气重卡新品 [3] 农业装备业务 - 潍柴雷沃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其中出口收入11.5亿元 [4] - 拖拉机、谷物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市占率均居中国市场第一 [4] - 智能制造基地投产,推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4] 海外业务 - 凯傲集团新增订单62.1亿欧元,同比增长22.2% [5] - 凯傲实现收入55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85亿欧元 [5] - 美国PSI业务营业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5] 战略规划 - 重点攻坚高端市场、新能源核心技术及海外突破 [5] - 推进燃气机优势扩大、大缸径发动机出海及新能源解决方案落地 [5]
总市值增长逾9万亿元!A股八月狂欢落幕:寒武纪等14只股票翻倍,牛市还能延续吗?
华夏时报· 2025-08-30 09:41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单月累计涨超8% 创业板指大涨24% 均创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1][3] - 科创50指数单月飙升28% 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1][3] - A股总市值单月增长超过9.3万亿元 从7月末的约94.83万亿元增至8月29日的约104.13万亿元 [1][4] - 8月29日收盘 上证指数涨0.37%报3857.93点 深证成指涨0.99%报12696.15点 创业板指涨2.23%报2890.13点 盘中一度突破2900点关口 [1][2] 行业板块表现 - 8月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银行板块下跌 单月跌幅为1.6% [5] - 通信板块单月大涨34% 电子、综合、有色金属、计算机板块涨幅居前 [5] - 电池、小金属、白酒、保险、军工装备板块涨幅居前 半导体、环保装备、教育、IT服务、通信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2] 个股表现 - A股5400多只股票中8月有超过4000只个股上涨 387只个股涨幅在30%以上 115只个股涨幅超过50% 14只个股单月涨幅实现翻倍 [5] - 涨幅前五个股为戈碧迦涨155%、开普云涨147%、赛诺医疗涨141%、吉视传媒涨134%、浙海德曼涨133% [6] - 寒武纪8月累计涨幅达110% 最新股价1492.49元/股 市值超6200亿元 成为A股价格最高个股 [6][7] - 8月仍有1300余只个股下跌 129只个股跌幅超10% 16只个股跌幅超过20% [7] - 跌幅前五个股为*ST高鸿跌51%、华蓝集团跌31%、ST应急跌27%、韩建河山跌26%、幸福蓝海跌26% [7] 市场流动性 - 8月29日A股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约2.83万亿元 较前一日缩量约1700亿元 为连续第13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2] - 市场交投情绪较为火热 板块轮动下资金仍在积极寻找机会 [1] 机构观点 - 流动性因素对股市驱动显著 预计将逐渐让位于基本面因素 [1]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速预期由负转正 结束连续四年下滑趋势 科技创新领域盈利弹性最为显著 [8] - 成长内部呈现从小盘成长向大盘成长切换特征 盈利改善预期兑现是下阶段市场主要驱动 [8] - 科技板块形成强大赚钱效应 传统消费白马股可能出现估值修复机会 [9] - 市场中长期有望持续上行 短期关注补涨方向如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 [9]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剥离副业忙自救,能否熬过血液制品转型关?
华夏时报· 2025-08-30 09: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08亿元 同比增长12.51% [1][2] - 归母净利润2.25亿元 同比下降28.68% [1][2] - 毛利率53.01% 较上年同期下滑14.02个百分点 [1][2] 利润下滑原因 - 绿十字评估增值存货转销及资产折旧摊销影响净利润5226万元 [2] - 白蛋白及静丙产品受市场供需变化导致价格下降及成本上升 [2] - 生化药业务受集采影响收入同比下降14.36% [4] - 出售博雅欣和80%股权较首次挂牌价折价25.8% 形成前期增资损失 [5] 浆站布局与采浆能力 - 截至2025年初浆站数量增至21个 分布在7个省自治区 [2] - 2024年采浆量达630.6吨 同比增长10.4% [7] - 绿十字中国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56.98吨 同比增长9.5% [7] - 每新增浆站可带来年均15-20吨血浆采集量 [2] 产品市场动态 - 静丙集采价较历史价格下降约12.59% [3] - 进口白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攀升至69% 三级医院超70% [8] - 核心产品白蛋白 静丙 纤原实现产销平衡 [4] - 凝血因子产品Ⅷ因子迅速上量 PCC基本实现满产满销 [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制品四巨头净利润跌幅均超20% [3] - 生物药集采平均降幅达30%-50% 部分品种超50% [4] - 区域联盟集采形成隐形集采压力 广东河南等地要求报市场最低价 [3] 研发与产能建设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471.89万元 占营业收入4.44% [9] -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正式获批上市 预计提升吨浆产值约15% [8] - 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预计2027年投产后自动化率提升至90% [9] 战略转型举措 - 聚焦血液制品主业 非血液制品业务仅剩新百药业一家子公司 [1] - 先后转让天安药业 复大医药 博雅欣和等非核心资产 [1][5] - 血液制品主业收入占比从56%跃升至98%以上 [6] - 通过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布局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 [9]
破局行业逆风期!伊利2025上半年业绩亮眼,战略落地与全球布局双线告捷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创历史纪录 [2] - 稳居亚洲乳业第一,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2] 液体乳业务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 [3] - 常温酸奶、常温乳饮料、高端白奶三大核心品类市场份额全面提升 [3] - 全品类覆盖与精细化运营巩固基础乳品赛道龙头地位 [3]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 -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居行业第一 [4]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跃居全国第一 [4] - 成人奶粉与婴幼儿奶粉实现"大满贯" [4] - 羊奶粉营收增速超30%,市场份额升至34.4%,稳居全球销量与销售额双第一 [5] - 通过战略性收购澳优和"牛羊并举"战略构建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 [5] 国际化进展 - 海外业务中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6] - 香港市场:金领冠婴幼儿奶粉全面登陆 [6] - 沙特市场:Cremo冰淇淋覆盖3000个销售点,月销量近50万支 [6] - 美国市场:洛杉矶旗舰店运营,安慕希、优酸乳等品牌受欢迎 [6][8] - 全球布局涵盖新西兰一体化乳业基地、欧洲创新中心等资源 [8] - 通过本地化深耕与全球化协同构建全产业链竞争壁垒 [9] 非乳业务拓展 - 健康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推出伊刻活泉系列新品 [10] - 布局牛肉市场、餐饮烘焙原料、茶饮及西餐乳品供应等高潜力领域 [13] - 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新增长曲线,提升抗风险能力 [13] 战略合作与创新 - 与同仁堂合作首创药食同源养生乳品赛道,"欣活"品牌表现突出 [5] - 通过体育营销(FIBA亚洲杯)提升中东市场影响力 [6] - 坚持产品创新、渠道升级、用户运营三位一体策略 [5]
客运发送量创历史新高,国铁集团上半年盈利15.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30
公司经营业绩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860亿元 净利润盈利15.5亿元[2] - 资产负债率62.91% 较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2] -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 同比增长5.5%[9] 客运业务发展 - 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6] - 单日发送旅客峰值达2311.9万人次(5月1日)[6] - 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 旅游客流达6.2亿人次(占总发送量29.9%)[5] - 银发旅游专列计划全年开行超2000列[5]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6] 货运业务进展 - 发送货物19.8亿吨 同比增长3.0%[7] - 日均装车18.24万车 同比增长4.0%[7] - 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 同比增长18.1%[7] - 物流总包合同运量达12.3亿吨[7] 国际班列运营 - 中欧和中亚班列开行1.7万列 同比增长8%[7] - 发送集装箱153万标箱 同比增长5%[7]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74.6万标箱 同比增长77%[7] 铁路网络建设 - 上半年投产新线301公里[9]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多条线路进入联调联试阶段[8] - 新藏铁路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950亿元[8] - 中吉乌铁路全线开工 中老铁路客运量1007万人次(+1.7%) 货运量1260万吨(+25.9%)[9] 技术创新突破 - 新增投用复兴号动车组83组[5] - 沪昆高铁杭长段、京哈高铁京沈段实现350公里/小时高标运营[5] - CR450动车组开展400公里/小时样车试验[9] 行业前景预期 - 2025年计划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4.9% 货物发送量增长1.1%[3] - 2025年春运客流量同比增长6.1% 全年计划投产新线2600公里[3]
华泰证券2025年中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每10股派息1.5元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2.19亿元同比增长31%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49亿元同比增长42% [1] - 中期派息每10股1.5元 [1] 主营业务发展 - 股权主承销14单主承销金额4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 - A股IPO主承销规模行业排名第二 [1] - 审核类重组项目首次披露数量行业第一 [1] - 承销科技创新债券108只规模371亿元 [1] - 承销绿色债券27只规模69亿元 [1] 私募与资管业务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32只报告期内实施投资项目15个 [2] - 资管新发ABS产品77只行业排名第一 [2] - 助力发行公募REITs总规模47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2] - 地方政府债券实际中标金额128亿元行业排名第一 [2] 国际化布局 - 新加坡子公司获新交所主板保荐人资质 [3] - 美国子公司获非美国主权债经纪经销商资格 [3] - 新加坡子公司取得印度资本市场投资资格 [3] - 港股IPO保荐项目9单位列市场第二 [3] - 海外研究标的覆盖量同比增长125% [3] - 海外研报数量同比增长96% [3] 数字化转型 - 落地集异构算力大模型运营管理及应用开发于一体的大模型平台体系 [4] - 推动智能投研投顾投行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建设 [4] - 聚焦对内提质增效与对外优化服务两大目标 [4] - 推动AI从问答式向执行式演进 [4] - 推进智能工具与专业服务深度协同 [5]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来伊份谋求新突围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1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40亿元,同比增长8.21% [4] - 归母净利润-5068.3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4] - 扣非净利润-5661.32万元,同比下降536.91%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39.54万元,同比下降78.68% [4]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32.61%,同比下降8.67个百分点 [6] - 净利率-2.27%,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 [6] - 第二季度毛利率30.21%,同比下降10.73个百分点 [7]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4.20% [9] 业务结构变化 - 直营门店收入下降78.69%至8.75亿元 [8] - 加盟店收入增长78.71%至7.22亿元 [8] - 电商业务收入增长23.29%至1.80亿元 [8] - 特殊团购渠道收入下跌28.08%至8558.97万元 [8] 门店运营状况 - 门店总数2979家,净减少106家 [8] - 直营门店减少90家至1395家 [8] - 加盟门店减少16家至1584家 [8] - 2024年全年净减少门店600家 [8] 行业竞争环境 - 零食量贩品牌以低价+散称模式快速扩张 [5] - 零食集合店对传统品牌造成严重冲击 [5] - 消费端倒逼产业端创新与升级 [11] - 高端品牌零食仍存在市场空间 [11] 战略转型举措 - 积极布局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等第二增长曲线 [9] - 加强单品品牌化建设(来吃鸭、居司令、嗨吃无骨等) [9] - 坚持不降价策略,注重产品价值提升 [13] - 探索外部渠道合作模式 [13] 增长驱动因素 - 新业务渠道拓展与新模式业务收入增加 [4] - 加盟扩张带来销售与管理费用下降 [5] - 创新产品表现良好 [5] - 电商业务明显增长 [5] 面临挑战 - 直营门店店数及收入同比下降 [5] - 新业务毛利结构与传统业务存在差异 [7] - 上游成本提升侵蚀利润 [7] - 门店租金提高与销售费用增加 [9]
八位董监高集体降薪背后,硕世生物称要“先活下去”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09
公司高管降薪 - 8名董监高自愿降薪 降幅5%至50% 名誉董事长和董事长兼总经理降薪50% 自2025年8月15日起生效 [2][4] - 降薪理由为支持公司优化运营成本 提升管理效率 增强持续竞争力 实现稳健发展战略目标 [4] - 2024年上述8位高管税前报酬总额合计超千万元 董事长房永生和王国强在降薪前年薪分别为206.43万元和243.99万元 [4][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6亿元 同比下降1.0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9.26万元 同比下降86.35% [2][3] - 2022年营业收入55.35亿元 2023年降至4.03亿元 2024年继续下滑至3.49亿元 出现断崖式回落 [5] - 业绩下滑主要由于体外诊断行业集采导致产品价格承压 以及自产检测试剂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导致毛利率下降 [3] 行业竞争环境 - 体外诊断行业竞争激烈 集采政策在全国深度落地导致产品价格承压 多家企业面临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3][6] - 行业龙头迈瑞医疗体外诊断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64.24亿元 同比下降16.11% [6] - 技术门槛降低和资本涌入导致企业数量增多 同质化竞争加剧 常规检测领域价格战频发 [7]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六方面工作重点: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智能制造转型 持续国际化战略 强化精细化运营 重视投资者回报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6] - 海外业务体量较小 短期内难以带来量上的突破 但海外子公司有希望发力 [6] - 行业未来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政策对国产替代的支持可能为中高端领域带来机会 [7] 高管历史薪酬 - 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时期 时任董事长房永生和副董事长王国强税前报酬分别为1800万元和1550万元 [5] - 2023年起公司连续两年出现营收下滑和业绩亏损 高管薪酬此前已大幅下调 [5]
「寻芯记」优必选、宇树、智元纷纷采购!H20对华出货尚未恢复,英伟达瞄准中国机器人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8-29 22:07
H20芯片对华销售情况 - 2026财年第二季度未向中国客户销售H20芯片 [2][3] - 受益于1.8亿美元H20库存释放 向中国以外客户销售H20收入达6.5亿美元 [3] - 美国政府8月允许向特定中国客户出售H20 但公司尚未基于许可证出货任何产品 [3] - H20芯片因安全漏洞问题被国家网信办约谈 公司否认存在后门风险 [3] 中国市场替代趋势 - 国产GPU厂商(华为/天数/摩尔)已具备H20替代能力 H20主要应用于大模型推理场景且性价比优势减弱 [4]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盈利超10亿元 营收同比暴涨4347.82% 体现国产替代红利 [4] - 专家认为即便H20恢复销售 中国市场采购量有限 受性能限制和国产替代影响 [4] 机器人业务布局 - 推出Jetson Thor开发者套件和模组(售价3499美元) 获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等企业采用 [5] - 优必选评价Jetson Thor融合具身智能与边缘计算能力 银河通用已部署至自研机器人Galbot G1 Premium [5] - 与银河通用在仿真、具身智能生态建设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5] 财务表现分析 - 2026财年Q2收入467.43亿美元(同比+56% 环比+6%)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59% 环比+41%) [6] - 数据中心收入410.96亿美元(同比+56%)游戏业务42.87亿美元(同比+49%)汽车业务5.86亿美元(同比+69%) [6] - 收入增速创两年新低 增长态势趋于平缓 [2][6] - 历史对比显示增速放缓:2025财年Q2至2026财年Q1营收同比增速从122%降至69% 净利润增速从168%降至26% [8] 业务展望 - 预计2026财年Q3收入达540亿美元(±2%)未计入对中国市场H20出货 [8] - 专家预测未来3-5年营收增幅可能降至30%-40% 但通过机器人和软件新领域布局可保持龙头地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