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0:00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 [1] - 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会议释放八大关键信号,涵盖经济判断、政策延续性、结构性支持、扩内需、产能治理、外贸外资、地方债务化解、资本市场等 [2][3][5][7][9][10][12][13] 信号一:对上半年经济判断积极 下半年继续巩固 -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到5.3%,好于市场预期,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 [2] - 当前经济运行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贸易冲突等深层次问题,将持续到"十五五"时期甚至更长时间 [2] - 商业周期处于去库存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需针对性增量政策激活经济 [2] 信号二:政策要注重延续性 也要能够灵活调整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3] - 增量政策随时在路上,形势平稳时"隐而不发",形势有变时"果断出击" [4] - 可能措施包括追加预算、降准降息、取消房地产限制举措、纾困外贸企业和就业群体等 [4] 信号三:落实落细存量政策 更侧重结构性支持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调已出台政策的传导和落实效果 [5] -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新增专项债发行超过2.2万亿,达到目标的49% [5] - 货币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结构性工具向小微企业倾斜 [5] 信号四:扩内需重在促消费 高度重视服务消费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7] - 服务消费附加值高、就业带动效应强,能够稳定就业、扩内需 [8] - 服务消费呈现差异化供给扩大价格上升的定价逻辑,有助于稳定就业并提高居民收入 [8] 信号五: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优化市场竞争秩序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9] - 传统产业严控新增产能,鼓励错峰生产或自愿减产;新兴产业提高创新支持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9] 信号六: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10] - 及时纾困救助外贸行业,稳企业稳就业,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11] - 助力外贸企业开拓非美海外市场,打通优质商品的出口转内销渠道 [11] 信号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12] - "有力"体现政策决心,"有序"强调风险可控,"有效"聚焦"真转型" [12] 信号八: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 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改善市场投资回报预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 [13] - 增强包容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 [14]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工作,怎么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0:00
未来五年规划及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1] - 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强调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和提高资金效率,货币政策未提"降准降息"但要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 - 会议明确要释放内需潜力,包括提振商品消费、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10] 财政与货币政策执行方向 - 下半年政策重心为"抓落实"与"稳预期",优先落实存量政策如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已发行5550亿元,进度42.7%)和专项债(已发行2.2万亿元,进度49.1%) [5][7]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可能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投放流动性,必要时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领域 [6] - 财政储备工具包括动态调整预算、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至服务消费、推动国资收益上缴财政专项用于社保等 [7][8] 服务消费成为内需提振核心 - 服务消费呈现差异化供给扩大带动价格上涨的循环逻辑,有助于稳定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2] - 二季度消费对GDP贡献率达52.3%,但补贴依赖性强,需转向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1] - 政策建议包括:服务消费补贴倾斜、优化休假制度、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加强文娱医疗供给、完善消费权益保护 [15] 基建与民间投资协同发力 - 高质量推动"两重"(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需破除市场壁垒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剩余额度7450亿元,专项债剩余2.2万亿元,将成为下半年扩投资关键抓手 [7] - 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投资-经济质效提升的良性循环 [12][13]
美元直线拉升,黄金跳水!特朗普称将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0:00
美联储利率决议 - 美联储预计将连续第五次会议维持利率目标区间在4 25%~4 5%不变 [1] - CME数据显示7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97 4%,9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63 7%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决议前数小时再次呼吁降息 [3][9] 金融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1% [4][11] - 美元指数突然拉升,现货黄金跌破3300美元,跌幅0 99%至3292 975美元 [5][6][8] - 美国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达3 0% [8]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整体下跌1% [11] - 新东方开盘跌超10%,Q4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73 7%至710万美元,主因6030万美元商誉减值 [13][14] - 新东方2025财年营收增长13 6%至49亿美元,Non-GAAP经营利润率11 3%,2026财年收入指引为51 5亿~53 9亿美元(同比+5%~10%) [15] - 理想汽车、蔚来等汽车股跌幅超3% [16] 国际经贸政策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导致印度汇率跳水 [17][18] 其他经济事件 - 美国商务部公布Q2 GDP数据后,黄金盘中振幅达1 31% [8] - 新东方核心教育业务(剔除东方甄选)营收同比增速达18 7% [14]
从80万台智启新篇章:传祺MPV家族的「专家进化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2025年中国MPV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MPV累计零售量达50.9万辆,同比增长5.9%,6月零售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呈现回暖但竞争加剧[1] - 市场格局分化,传统豪强与新能源新贵并存,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1] 广汽传祺MPV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MPV家族第80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首个达成此里程碑的中国品牌[2] - 2024年11月累计销量超70万辆,刷新中国品牌MPV销量纪录,2025年M8家族45万台下线成就"中国豪华MPV第一车"[8] - 2022年4月初代M8单月销量首次超越别克GL8,终结外资车型20年销冠统治[7]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精准切入20-30万元价格带空白市场,初代M8上市首年打开局面,次年销量增长近2倍,第三年突破8万辆[7] - 构建10-40万元全价格带产品矩阵:M6PRO(10万级)、M8大师(25万级)、M8宗师(30万级)、E9/E8新能源系列[11] - E8系列开创"插混家用MPV"新品类,5.2㎡魔术空间实现家庭场景无缝切换[11] 技术创新与制造能力 - 投入超500亿元研发,拥有5000+研发团队及四大工艺全栈自研能力,实现发动机/电机/电池自主生产[12] - 冲压车间实现棱线圆角半径0mm突破,焊装5000+焊点AI监控,涂装抗刮性提升50%[12] - 首创3.2米超长侧气帘+后风窗气囊,构建360°环抱式气囊矩阵[9] 品质验证体系 - "五高一山一尘"验证体系覆盖12大项目2500+子项测试,800万公里等效测试覆盖70种极端路况[14] - 车身强度超同级17%,连续八年J.D. Power新车质量冠军,M8以152分登顶2024中型MPV质量榜首[14] - 2025年上半年保值率榜单中,M8获自主MPV三年保值率第一,E8获插混MPV一年保值率第一[14] 智能化升级 - 向往M8鸿蒙座舱版搭载华为鸿蒙系统,实现手机-车机无缝流转,补贴后价格29.99万元[19] - 集成24点全身SPA按摩和7区270度环抱加热系统,10分钟提升皮肤温度2℃[19] - 宁德时代骁遥电池配备10层安全防护,电芯失效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以下[20] 生态合作模式 - 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构建i-GTEC 3.0技术平台,实现从功能叠加到系统级融合的技术护城河[16][17] - "双旗舰"矩阵(鸿蒙座舱版+乾崑系列)以32.99万起售价实现"百万级体验平权"[21]
融资余额逼近2万亿关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杠杆资金动态 - A股融资余额达1.97万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 [1] - 单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连续7日突破10%,显示风险偏好提升 [1][6] - 杠杆资金连续7日净流入,反映投资者对后市乐观预期增强 [4][5] 机构资金动向 - 6月混合型公募基金新发份额达292亿份,创2024年新高 [7] - 财政部新规推动险资长周期考核,有望加速险资入市 [2][7] - 宽基ETF持续获净申购,配置盘资金稳步入场 [8] 市场资金结构变化 - 产业资本减持规模环比下降40%,市场压力减轻 [2][8] - 外资重新流入中国市场,高股息品种受青睐 [7] - 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推动股市配置需求,形成资金正反馈 [10] 后市展望 - 核心指数或挑战年内高点,但需关注政策落地及经济数据验证 [2][11] - 无风险利率下降与经济结构改善支撑中长期上行趋势 [11] - 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日均成交额维持高位,换手率超3% [8][11]
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凭什么冲击985名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我国目前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1] - 这些大学可分为三类:办学10年以上的"老大哥"(南科大、上科大)、办学2-4年的"中生代"(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生的"新军"(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1] - 福耀科技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别录取50名和70名新生 [1] 招生表现 - 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录取分数线表现亮眼,最低投档分超过很多985高校,甚至逼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 [2] - 西湖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74分(全省1900位次),在重庆录取最低分669分(全省500位次)[5] -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658分,最高分683分(全省857位)[6] - 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物理类投档分652分,高于中山大学(628分)和华南理工大学(622分)[7] - 深圳理工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629分(超本科线193分),在内蒙古录取最高分672分(全省330位)[7]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6分,仅比浙江大学低2分,比宁波大学高60分 [8] 办学特色 - 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招生人数少且专业集中在热门领域 [10] - 福耀科技大学开设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 [10] - 康复大学主要招收医学类专业,录取位次相对较低 [10] - 这些大学实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 [11] - 深圳理工大学采用"4+1"培养模式(4天课程+1天科研),本科生每年进入实验室时间超过100天 [14][15] - 福耀科技大学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 [14] - 深圳理工大学延伸出"4+3"模式,增加周末研学活动 [15] 产教融合 - 福耀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汽集团、赛力斯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 [18]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与中芯国际探讨"强强联合" [18] - 南方科技大学已获批设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18] - 大湾区大学参与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的联合培养项目 [19] - 深圳理工大学计划培养50%以上创新型人才、5%-10%创业型人才 [19] - 福耀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实际工程师水平才能毕业 [20] 社会评价 - 新型研究型大学在考生群体中口碑两极分化,既有拥趸也有质疑者 [10] - 部分家长担忧这些"双非"民办大学的长期稳定性和就业认可度 [11] - 也有家长认为这些大学"站在产业最前沿",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20]
固本强基、穿越周期,横琴人寿探索破局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行业背景 - 中国寿险行业处于深化转型、重塑价值的关键调整期,2024年多项新规出台倒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1] - 中小寿险公司生存与发展路径备受关注,横琴人寿作为代表性中小公司近期战略调整受市场关切 [1] 核心经营指标 - 净资产:2024年底达11.81亿元(同比+328%),2025年6月末同比+30% [2] - 偿付能力:2024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2%(+38pct),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60%(+40pct);2025年6月末分别为189%和157% [2] - 盈利能力:2024年账面亏损5.6亿元但同比减亏2.08亿元,连续实现费差益 [2] - 投资收益: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3.5pct,2025年上半年达6.19%(年化,+3.1pct),一季度同业排名第12 [3] - 业务价值:2024年新业务价值率同比+9pct,2025年上半年达19.1%(+11.3pct);13个月继续率保持94%-95%高位 [3] 战略转型举措 - 2024年4月新班子提出"五个一"工程:强化总部建设、培养规划师队伍、研发差异化产品、建立资产负债联动体系、建设数字化平台 [5] - 组织优化:2024年高管团队调整4人,引进20名专业中层干部,提拔10余名内部年轻干部 [6] - 科技赋能:系统数量从91个缩减至46个,改造OA系统并开发金莲花APP [7] - 业务转型:个人业务新单期交2025年上半年同比+71%,"金莲花"渠道占比41%,规划师人均产能达传统队伍2.4倍 [8] 行业共性挑战与应对 - 资本金不足:总资产/注册资本比例13.90,通过压降趸缴业务、推进增资引战缓解 [10] - 折现率曲线影响:2025年6月末因曲线下行增提准备金20亿元,通过提升债券持仓22pct、降低增额寿险占比11pct对冲 [11] - 规模效应不足:2024年负债资金成本率降0.25pct,固定成本降2.7%;2025年上半年业务管理费降13.2% [12] 中长期发展规划 - 定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专注保险本源(专)、精细化管理(精)、琴澳特色(特)、创新举措(新) [15] - 区位优势:累计为澳门居民提供40亿元保障,计划提升合作区投资占比,开发跨境普惠/养老/理财保险 [16] - 战略定力:董事长强调聚焦主业,确保战略落地见效 [17]
56天闪电重组!朱华荣掌舵新长安,10年再投20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公司重组与地位变化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由兵装集团下属子公司升级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序号73位[2] - 新集团名称沿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但地位从二级央企跃升为一级央企,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成为重庆首个一级央企[3][8] - 重组仅耗时56天完成,涉及117家原兵装集团下属汽车业务相关子公司整合,创央企重组速度纪录[4][7][8] 股权与品牌调整 - 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定位为面向全行业的智能制造与资产管理平台,不涉及长安汽车股权变动[10][11][12] - 长安汽车最大股东仍为中国长安(持股17.99%),兵装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持股36.82%[11] - 子品牌战略维持不变:阿维塔(高端豪华)、深蓝(15-30万元中高端)、启源(15万元以下主流市场),定位将强化而非合并[14][15][16] 业务目标与战略规划 - 2030年目标:整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销量超30%,进入全球汽车品牌TOP10[21] - 未来十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新增1万科技人才,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30万台级全球化单品[22] - 2024年销量目标300万辆(新能源100万辆),下半年重点抓流量、新品、国际市场和创新技术[18][19][22] 行业竞争与改革背景 - 重组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对三家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的要求,旨在提升国有汽车企业竞争力[23] - 阿维塔启动上市筹备,长安科技拟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多元化激活机制灵活性[23] - 行业整合加速:吉利收缩多品牌战略,合并极氪/领克等品牌,反映市场容错空间缩小[24][25] 管理层与执行策略 - 朱华荣继续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本宏任党委副书记,强调资源整合后"取之不尽"的发展机遇[4][8] - 三大新能源品牌承接集团战略:启源目标2027年销量100万/2030年180万,深蓝聚焦技术突破与出海,阿维塔坚持高端化[17] - 效率被列为竞争核心,管理层认为"谁先突破谁生存",需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5]
突发!A股年内首只10倍股,停牌核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38
公司股价异常波动 - 上纬新材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至7月30日多次触及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累计涨幅达1083%,成为A股年内首只10倍股 [1][3] - 公司股票于7月31日起停牌核查,预计停牌不超过3个交易日,当前股价92.07元,市值371.38亿元,动态市盈率411倍,严重偏离基本面 [1][4] - 上海证券交易所已于7月25日对公司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5] 控制权变更与收购方背景 - 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方式取得上纬新材63.62%股份,累计耗资21亿元 [7][8]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已完成13轮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腾讯、比亚迪等头部机构 [8][9] -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系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成员,年薪最高档201万元,B站粉丝280万,具身智能领域技术领袖 [12][13] 智元机器人业务进展 - 构建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线,实现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制造 [14] - 2024年12月启动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全球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14] - 2025年3月估值达150亿元,2024年营收过亿元,目标数倍增长,预计近两年盈亏平衡 [14] 财务数据表现 - 上纬新材2025Q1净利润0.06亿元,ROE 1.77%,毛利率15.09%,负债率36.79% [4] - 智元机器人2024年收入14.9亿元(同比+6.73%),2025E收入16.4亿元(同比+9.85%),净利润预期9495万元 [4] - 上纬新材股价16个交易日换手率4.8%,振幅18.79%,成交总额17.29亿元 [4]
中国创新药出海新范式:闪电审批,硬核疗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38
创新药审批加速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总量,其中40个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 [1] - 抗肿瘤药物占比约40%(18款),内分泌代谢领域信达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恒瑞医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JAK1抑制剂 [5]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审批均速达8.8个月,接近FDA的7.9个月,5月29日单日批准11款国产创新药创纪录 [6] - 国家药监局计划将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30日,正在修订附条件批准程序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7][8] 治疗领域突破 - 麻醉、心血管、感染性疾病及罕见病领域取得进展:江西科睿药业玛舒拉沙韦片获批治疗流感,上海信致医药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成为首个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 [5] - 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惠及约3000名戈谢病患者,从NDA到获批仅用6个月 [5][6] - 多联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发获政策鼓励,实验数据保护管理规定已完成起草 [7][8] 国际化进程 - 中国拥有1775种FIC药物占全球19%,2025年ASCO会议中国LBA研究达11个占比20% [10] - 中国企业开展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肿瘤试验总数39%,远超2009年的2% [10]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创纪录 [11] - 百济神州建立2000人全球临床团队,恒瑞医药在瑞士设研发中心实现24小时全球研发接力 [12] 本土生态建设 - 国家医保局首次设立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为高价值创新药支付开辟新渠道 [16] - 证监会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更多前沿科技企业上市 [16] - 行业需解决研发资金不足、临床转化动力不足、医保支付机制完善等问题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