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历史首次,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大关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11:36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实时数据统计,截至10时34分, A股市值总和已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8月18日,A股全线高开,三大股指早盘集体大涨, 沪指站上3700点,迈向十年高位。 创业板涨超3%站上2600点,年内涨幅超20%。 截止上午11时24分, A股继续大涨, 上证指数报3735.60点,创下2015年8月以来盘中新高。 | 内地股票 △ | | | | --- | --- | --- | | 行情 | 资金净流入 | 涨跌分布 |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北证50 | | 3735.60 | 11868.05 | 1539.39 | | +38.82 +1.05% +233.38 +2.01% +63.07 +4.27% | | | | 科创50 | 创业板指 | 万得全A | | 1133.54 | 2615.25 | 5928.13 | | +32.25 +2.93% +81.03 +3.20% +93.21 +1.60% | | | | 沪深300 | 中证500 | 中证A500 | | 4257.39 | 6682.91 | 5057. ...
下周,全市场都盯着这个地方
华尔街见闻· 2025-08-17 20:49
杰克逊霍尔年会与美联储政策预期 - 全球投资者聚焦8月21日至23日美联储杰克逊霍尔年会 鲍威尔演讲将为美国货币政策路径提供关键线索并可能成为定义其职业生涯的关键事件[2][3][5]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数周降息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超过92% 预计年内至少还有一次降息[5][8] - 鸽派预期推动利率敏感板块上涨 龙头住宅建筑商PulteGroup、Lennar和D.R. Horton股价过去一周上涨4.2%至8.8% 远超标普500指数1%涨幅[8][9] 市场脆弱性与潜在风险 - 市场涨幅使板块异常脆弱 任何与降息预期相悖的信号都可能引发剧烈抛售[5][9] - 若鲍威尔表现鹰派立场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自满情绪加剧波动风险[10] - 美银警告鸽派信号可能触发"买预期卖事实"行情 引发获利回吐[10] 政治压力与政策困境 - 特朗普政府公开批评鲍威尔未能降息 称其为"顽固的笨蛋"并暗示可能解雇 白宫已在筛选愿迅速降息的替代人选[11][12] - 政治干预增加决策难度 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0%区间 主要担忧关税政策加剧通胀[12] - 历史教训显示政治干预或导致灾难性后果 如70年代尼克松政府压力下维持低利率最终引发两位数通胀[12] 经济数据矛盾与政策挑战 - 通胀压力依然顽固 7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3%为1月以来最大增幅 年率达3.1% PPI上月飙升0.9%为三年多最大月度增幅[14] - 劳动力市场出现降温迹象 7月仅新增7.3万个就业岗位 前两月数据下修超25万 工资增长从2022年6%年率放缓至约3.9%[14] - 经济数据矛盾导致FOMC内部分歧 7月会议两名理事投票支持降息[14] 政策框架调整与央行独立性 - 鲍威尔演讲将聚焦美联储五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而非提前透露9月利率决定[15] - 可能重新采用"偏离"而非"短缺"描述就业状况 赋予美联储应对过热或过冷劳动力市场的同等理由[16] - 此次演讲被视为捍卫美联储独立性的关键策略 旨在建立超越任期的指导原则应对供应冲击和平衡就业与物价稳定目标[15][17]
小米强势杀入“前三”,7月线上销量超格力,空调格局变了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17 20:49
中国空调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7月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达16.71%,首次超越格力(15.22%),全渠道排名升至行业第三 [2] - 小米空调全年同比增速高达53.9%,成为前三甲中唯一高速增长品牌 [2] - 小米集团目标2030年成为中国头部家电品牌 [4] 小米的竞争策略与局限 - 核心策略为"软件定义硬件",空调用户联网使用率超70%(传统品牌仅个位数),通过智能家居生态重塑产品价值 [7] - 与长虹代工深度绑定(贡献长虹空调60%收入),但代工方毛利率仅7%,净利率不足3%,体现极致性价比模式 [7] - 1.5匹空调成本铁底为含税1900元,价格战空间已逼近极限 [8][10] 传统巨头的竞争壁垒 - 历史规律显示价格战从未颠覆格局,反而加速行业出清和龙头集中度提升 [11] - 美的、格力内销收入达千亿级,规模是第二梯队(海尔、海信300亿)的3-4倍,第三梯队(奥克斯、TCL 100-150亿)的6-10倍 [12] - 垂直一体化优势显著:美的GMCC+格力凌达压缩机合计市占65%,零部件份额高于整机份额 [14] 未来竞争形态演变 - 行业将转向子品牌"代理人战争",美的华凌线上份额5年内从不足1%升至10%,占美的系零售额25%-30% [17] - 海尔"统帅"等子品牌成为性价比市场缓冲垫,避免主品牌高端定位受损 [17] - 竞争范式从全面价格战转向分层对抗,新势力与巨头子品牌直接交锋 [18] 行业格局的辩证结论 - 小米加速行业智能化变革,改变竞争范式 [20] - 但巨头规模优势、核心技术及历史规律构筑的底层结构未受动摇 [21] - 当前态势为"特种部队突袭"而非战略颠覆,新时代特征是多元化竞争而非王朝更替 [22]
一周重磅日程: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美俄乌三方会谈,万众瞩目!
华尔街见闻· 2025-08-17 20:49
财经事件 -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于8月21日至23日举行,鲍威尔将于北京时间8月22日22:00致辞,市场预计9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62.9% [6] - 美联储公布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将披露投票背后的讨论细节,决定9月会议的政策门槛 [13] - 美俄乌三方会晤有望举行,特朗普将与泽连斯基于美东时间18日下午在白宫会面 [11]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8月19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15] - 恒指公司将于8月22日公布二季度恒生指数系列检讨结果 [17] - 2025中国算力大会将于8月22日至24日在山西大同举行,主题为"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 [18] - 谷歌将于8月20日举办发布会,推出新款Pixel手机、手表、耳机等产品,Gemini AI将成为贯穿整个系统的"平台级智能体" [19] 经济指标 - 中国8月一年期LPR为3.0%,五年期LPR为3.5%,分析师认为下半年LPR还有下调空间 [22] - 美国8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9.8,服务业PMI初值55.7,综合PMI初值55.1 [20] - 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初值49.8,高盛将欧元区到2027年底的实际GDP水平预测上调1.2% [21] 公司财报 小米集团-W - 预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32%至117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6% [23] - 手机业务出货量预计424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保持15%,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 [24] - 智能汽车交付量预计8.1万辆,IoT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6%,互联网服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0% [25] 百度 - 预计二季度营业收入326.93亿至345.2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5.1%至45.1% [27] - AI智能体在广告业务中表现突出,相关收入同比增长30倍,占核心在线营销收入的9% [28] - 智能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智能驾驶业务"萝卜快跑"订单量超过140万单,同比增长75% [28] 泡泡玛特 - 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至136.7亿元,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至43.4亿元 [30]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公司平台价值被低估,维持"增持"评级及目标价365港元 [30] 美的集团 - 预计二季度营收1350亿至1400亿元,同比增长15%至20%,净利润115亿至125亿元,同比增长12%至20% [31]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约45%,自主品牌业务占比接近45%,北美市场第一季度增长超35% [32] - 高端家电品牌COLMO系列收入占比超15%,扫地机器人、空气炸锅等智能家电海外增速超20% [32] 沃尔玛 - 预计第二季度财报将展示基本面动力依然强劲,特别是在杂货、健康与保健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 [34] - 分析师预计公司不会大幅提高全年每股收益指引,但将展示有效控制成本并维持稳定需求的能力 [34]
巴菲特看好住房行业,也在下注美联储降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8-17 20:49
巴菲特对住宅建筑行业的布局 -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新建仓美国最大住宅建筑商D.R. Horton并增持Lennar股份 传递对利率敏感住宅建筑行业的看涨信号 [1][2] - 巴菲特操作被视为市场风向标 强化住房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 投资者正重新评估长期受高利率压制的行业 [2] 住宅建筑商股价与技术表现 - D.R. Horton股价年内上涨19% 表现优于Toll Brothers的4%涨幅和Lennar的3%下跌 技术形态突破150美元逆头肩形态颈线 目标200美元 [3] - Taylor Morrison Home股价距52周高点回调不足10% 8月13日放量上涨5%突破68.33美元杯型形态买点 过去10周有8周上涨 目标75美元并可能向100美元迈进 [5] 住房产业链上游企业表现 - 建筑产品供应商Masco股价年内仅上涨1% 但过去一个月飙升13% 突破70美元上升三角形形态 目标85美元 [9] - Masco当前股价73.52美元 过去一个月涨幅13.14% 市值153.92亿美元 [10] - 涂料巨头Sherwin-Williams股价年内上涨7% 突破历时两年半的350美元带柄杯形态基底 目标400美元 [10][11][13]
剑指新爆款,坐上“王座”的华为平板推出MatePad 11.5 S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25.0%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第一,苹果以24.8%位列第二 [1][2] - 华为市场份额同比下滑3.4%,苹果下滑3.2%,而小米、荣耀、联想等品牌份额均实现增长 [2] - 华为在无新品发布的季度仍保持领先地位,显示出较强的用户粘性和品牌韧性 [1][1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推出HUAWEI MatePad 11.5 S,首发超清护眼云晰柔光屏,主打"护眼更清晰,纸感好书写"体验 [3][8] - 新型柔光屏通过高精度纳米蚀刻技术实现闪点降低50%,抗眩光能力达99%,同时提升显示清晰度和书写阻尼感 [9][10] - 技术突破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抗眩与清晰度难以平衡"的困境,尤其在2-3K价位段市场 [7][8] 产品战略与生态构建 - 华为通过硬件技术大众化策略,将高端屏幕技术应用于主流价位产品,强化市场竞争力 [14][15] - 软件层面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整合华为笔记AI功能、小艺助手及鸿蒙电脑应用,构建生产力生态 [16][18] - 软硬件协同创新打破行业"单点升级"模式,实现全场景需求覆盖 [16][20] 历史发展与行业影响 - 华为平板自2014年进入市场后快速崛起,202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苹果成为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11] - 公司是柔光屏技术的开创者,2023年首次将柔光屏应用于大众平板产品,2024年进一步升级云晰柔光屏 [7][8] - 技术革新重新定义2-3K价位段平板标准,有望巩固其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5][12]
刘强东不怕外卖百亿亏损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互联网行业即时零售大战 - 京东入局外卖市场点燃即时零售大战 战事对公司利润造成显著影响 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50.8%至62亿元 [1] - 二季度总收入同比激增22.4%至3567亿元 创三年增速新高 [2] - 公司采取"以亏损换流量"激进战略 通过高频外卖绑定用户并向高附加值业务导流 创始人认为相比购买流量更划算 [3] - 公司瞄准外卖背后供应链 计划通过供应链盈利而非前端卖饭菜 [3] - 行业竞争加剧 阿里美团加大投入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 [4] 京东二季度财务表现 - 核心业务表现稳健 京东零售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4.5%创大促季新高 [7][8] - 电子产品及家电收入1789.82亿元同比增长23.4% 3C数码门店突破3000家 [8] - 日用百货收入1034.32亿元同比增长16.4% 商超品类连续6季度双位数增长 [8] - 服务收入742.46亿元同比增长29.1% 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增长21.7% [8] - 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98.8% 618期间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8] 外卖业务投入与亏损 - 二季度外卖业务营业成本144.1亿元 经营费用144.5亿元 相比一季度大幅增长 [10] - 新业务板块二季度经营损失147.8亿元 环比数倍增长 [11] - 集团二季度经营损失9亿元 去年同期经营利润105亿元 [11] - 自由现金流220亿元同比下滑55% 12个月滚动自由现金流101亿元同比下滑超80% [13] 公司战略与长期规划 - 公司计划长期发展外卖业务5-20年 追求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13] - 摩根士丹利预计行业补贴将达300-500亿元 公司已与阿里美团共同抵制恶性竞争 [13] - 创始人提出"体验、成本、效率"六字战略 通过新业务寻找增长机会 [14] AI业务布局 - 618期间大模型调用量同比上升130% 超过1.4万个AI智能体在内部运行 [16] - 超过1.7万品牌商家使用数字人直播带货 京东大模型品牌升级为JoyAI [16] - AI应用于健康领域 "AI京医"上线500+专家医生智能体提供诊疗服务 [17] - 工业领域应用大模型于商品寻源、合规管理 打造工业品标准库"墨卡托" [18] - 3个月内投资多家具身智能企业 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 [18] 国际化布局 - 斥资180亿元收购德国Ceconomy 获取欧洲11国1000+门店和2亿高端消费群体 [20] - 计划将欧洲业务升级为JOYBUY品牌 强调本地化运营 [21] - 自营快递品牌"Joy Express"实现全链路覆盖 日均单量50万单 [21] - 物流成本高于国内40% 核心价值在于供应链输出 计划带1000个品牌出海 [21] 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未参与7月以来的恶性补贴 认为低价竞争无长期价值 [22] - 即时零售大战指向未来十年电商新格局 各巨头争夺超级APP地位 [24] - 公司持续推出新业务 格局未定竞争仍在继续 [25]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恒力集团及*ST松发资本运作 - 恒力集团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3] - *ST松发提前近三年启动董事会换届,新提名9名董事中包括24岁的陈汉伦(创始人陈建华之子),原董事会成员无一人留任[3][4][5]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250亿元身价位列2024年全国富豪榜前20,并保持江苏首富地位(持股市值801.2亿元)[6][7] 家族接班布局 - 创始人子女已进入核心管理层: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2001年生)任集团副总裁[10] - 陈汉伦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历,曾任职普华永道新加坡税务咨询[10] *ST松发资本运作历程 - 2018年恒力集团以8.2亿元收购*ST松发29.91%股权(单价21.91元/股),精准规避30%要约收购红线[14][15] - 原控股股东林道藩家族2018年出让股权时市值5.5亿元,交易溢价49%[14][15] - 2024年启动"类借壳"重组:剥离亏损陶瓷业务(2024年亏损0.77亿元),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并配套募资40亿元[23][27] - 重组后股价上涨14.7%,市值从401亿元升至460亿元[12] 恒力系资本运作模式 - 恒力石化借壳*ST大橡塑上市:2016年完成更名,累计融资6987.28亿元,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1] - 采用"先借壳后注资"策略:2017年将亏损的恒力石化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完成更名[20] - 恒力重工收购STX(大连)船厂耗资21.1亿元,延伸至造船业以协同化工运输需求[26] 行业背景与战略 - 恒力从纺织向上游拓展至炼化全产业链:2010年建PTA基地,2014年启动原油炼化项目以解决PX进口依赖(80%靠进口)[17][18] - 造船业务与化工形成协同:特种船舶运输石化原料,装备制造技术互通[26] - 采用"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跨界重组案例,配套融资获瑞银等19家机构认购[27]
“减肥双雄”市值距离高点已蒸发超6000亿美元,今年就跌掉1个“爱马仕”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市值损失与股价表现 - 诺和诺德和礼来今年累计损失2520亿美元市值 相当于整个爱马仕集团的市场价值 [1] - 自去年峰值以来 两家公司总市值跌幅超过6000亿美元 [1] - 诺和诺德今年股价下跌49% 市值蒸发1660亿美元 礼来下跌11% 损失860亿美元 [1] - 诺和诺德自去年6月峰值以来损失3670亿美元市值 跌幅超过三分之二 [2] - 礼来自去年历史最高估值以来下跌29% 市值蒸发2500亿美元 [2] 减肥药市场调整 - 投资者对肥胖治疗药物热情消退 担忧美国仿制药兴起和下一代药物试验结果 [1] - 诺和诺德的Wegovy和Ozempic 礼来的Zepbound和Mounjaro等明星产品增长预期回归理性 [1] - 礼来口服减肥药orforglipron试验结果令人失望 股价跌至2024年2月以来最低点 [2] 政策环境影响 - 特朗普政府要求15家制药公司降低美国药品价格 否则将面临后果 [1][3] - "最惠国"定价政策前景让投资者对整个制药行业保持观望态度 [1] - 美国和欧洲前十大制药集团今年合计损失1280亿美元市值 总市值2.8万亿美元 [3] - 默克 辉瑞和罗氏股价下跌 艾伯维等公司涨幅不足以抵消礼来和诺和诺德损失 [3] 市场情绪与内部信号 - 礼来5名董事和高管购入股票 为三年来首次内部人士增持 [5] - 礼来CEO购买110万美元股票 为十多年来最大一笔购买 [5] - 制药板块市盈率降至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可能为未来反弹奠定基础 [5]
大摩预言:下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鲍威尔会“放鹰”,抵制市场降息预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警告市场忽视服务业通胀的粘性问题,认为美联储可能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释放鹰派信号,而非市场预期的降息"绿灯" [1][2][3]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高达93%的共识主要基于疲软的就业数据(新增就业放缓+25.8万历史数据下修),但低估了服务业通胀的持续性风险 [5][6] - 服务业通胀(7月核心CPI同比3.1%,环比+0.4%)比商品通胀(环比+0.2%)更具粘性,因受劳动力成本和租金等内生因素驱动,更难被美联储调控 [8]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需通过"鹰派"表态打破市场对降息的单边押注,避免政策被动性,同时等待8月完整数据以保留政策选择权 [9][10] 市场预期形成逻辑 - 7月就业报告显示劳动力市场超预期冷却(新增就业放缓+25.8万历史数据下修),促使市场将9月降息概率锁定在93% [5] - 投资者认为疲软就业数据压倒通胀风险(7月CPI未显著恶化),形成"预防性降息"的单边叙事 [6] 服务业通胀的威胁 - 7月核心CPI同比增速从2.9%加速至3.1%,服务业价格环比上涨0.4%(商品仅+0.2%),PPI中服务价格大幅上涨1.1%预示未来压力 [8] - 服务业通胀由劳动力成本和租金等内生因素驱动,比受关税影响的商品通胀更具粘性,更难通过货币政策快速压制 [8] 美联储的政策困境 - 市场已计价23个基点降息预期,若美联储不降息将等同于加息,可能引发金融动荡 [9] - 美联储内部意见分化:鸽派官员古尔斯比转向警惕服务业通胀,鹰派官员沃勒、鲍曼等持续强调通胀风险 [10] 杰克逊霍尔年会前瞻 - 鲍威尔或将强调通胀问题比就业更棘手,推迟对关税影响的判断,打破市场"降息必然论"以夺回政策主动权 [12] - 美联储需通过"预期管理"为市场降温,避免被数据公布前的狂热预期绑架,同时保留9月降息的灵活性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