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社
搜索文档
英伟达变身AI“央行”!1000亿背后谁将是下一波大赢家?
美股研究社· 2025-09-29 18:16
英伟达“央行式”新战略 - 公司正在从传统的周期性硬件销售模式,转变为主动投资以塑造需求的“算力央行”模式[11][16] - 新模式通过1000亿美元投资建设10GW算力产能,并利用长期合同锁定客户未来3-5年订单,旨在将收入从一次性交易转变为长期可见的合同流,降低波动性并提升估值逻辑[9][16][18] - 10GW算力产能对应近100万台AI机柜或约1400万张H200 GPU,潜在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至5000亿美元,可支撑公司未来多年的增长曲线[7][17] - 假设10GW产能分5年部署,每年2GW,按每张卡3万美元计算,年订单金额可能达800亿至1000亿美元,年毛利润可达数百亿美元级别[18] - 该战略使公司能像央行控制货币供给一样,主动控制算力行业的节奏,在合适时机释放或收紧算力供应以维持价格健康水平[20] 商业模式转型细节 - 传统模式下,公司设计GPU后交由台积电代工,再卖给OEM、云厂商或AI公司,收入一次性确认,周期性波动明显[11] - 2023至2024年AI训练需求爆发推动H100、H200芯片供不应求,公司毛利率一度超过75%,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11] - 新商业模式下,公司先用资本投资GPU产能、建设机柜并优化互联架构,再通过意向书和长期合同锁定客户3-5年需求,最终形成客户回流续单的滚动循环[23] - 转型使公司从“吃行情”变为“控行情”,其护城河加深,部分分析师开始将其视为“算力运营商”或类似云计算商业模式[18] 与英特尔的战略合作 - 公司宣布对英特尔进行50亿美元战略投资,以每股23.28美元收购其约4%股份,形成深度合作关系[22][26] - 合作包含两个关键层面:英特尔将为数据中心推出定制x86 CPU,与英伟达GPU通过NVLink深度互联;英特尔将推出融合英伟达GPU chiplet的x86 SoC,将高性能AI算力引入个人电脑和边缘设备[27] - 此次合作为公司带来了CPU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并为未来联合研发、芯片封装及AI PC生态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英特尔加速服务器CPU和代工业务发展[27] - 合作可能推动业界出现真正优化的“CPU+GPU协同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在AI算力标准上的话语权[27] 产业链影响与投资机会 - 公司10GW产能扩建及战略合作将带动整个AI产业链繁荣,包括云基础设施托管商、HBM内存供应商、光模块与交换芯片厂商、数据中心REITs及电力公司等[29][36] - 直接受益方包括CoreWeave、Lambda、甲骨文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商,SK海力士、美光、台积电等HBM及先进封装产能满载的供应商,以及博通、Marvell等网络设备商[36] - 投资者可考虑建立“AI算力组合”以分散风险,而非仅关注英伟达单一股票[29] 与OpenAI和甲骨文的深度绑定 - 公司通过“央行化”战略将AI产业军备竞赛锁定在自身供应链内,与OpenAI和甲骨文形成“ONO”铁三角联盟[33][35] - 在该联盟中,甲骨文为满足OpenAI算力需求向英伟达大量采购GPU,资金从OpenAI流向甲骨文再至英伟达,英伟达将部分利润返还给OpenAI[35] - 该绑定形成了一个增长飞轮:英伟达提供算力给OpenAI,OpenAI开发更强AI模型并吸引用户推高估值,更高估值使其能吸引更多英伟达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算力[41] - 根据预测,OpenAI年收入将从2025年的130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3640亿美元,这为英伟达的长期订单提供了基础[42]
亚马逊:市场对这个巨头的尊重还不够
美股研究社· 2025-09-29 18:16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表现不及非必需消费品板块(XLY),而公司是XLY的最大成分股,占其敞口20%以上 [3] - 公司/板块的长期上涨动能似乎已经消散并进入盘整区域,但过去一年在类似水平出现过强劲逢低买盘 [3] - 公司预期市盈率超过30倍,但预期市盈率增长比率(PEG)为1.88,比行业中位数高出不到10% [11] - 市场可能尚未充分考虑到公司可能的利润率增长及其在多个领域建立的增长选择权 [11] 云服务业务(AWS) - 过去12个月,AWS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6%以上 [4] - 公司在IaaS市场的总份额在未来十年可能继续面临消化风险 [4] - 公司支持关键LLM合作伙伴Anthropic的超过1GW数据中心预计将加速发展,可能在今年年底或2026年初重拾AWS增长势头 [5] - AWS近期相对较慢的增长可能被解释为供应受限 [5] - 公司基于改进的Trainium和Inferentia架构的全栈方法可帮助其在关注总拥有成本优势的客户中脱颖而出 [5] - 甲骨文的数据库集成和LLM不可知论方法似乎破坏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微软与Anthropic的合作也尝试分散风险 [5] 竞争格局 - 甲骨文的订单积压(OpenAI为基石客户)可能推动其未来几年跻身巨头之列 [4] -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有望大力投资以保持其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这些公司可能削弱公司在IaaS领域的主导地位 [4] - 竞争对手可能寻求将其基础设施商业化并采取更具竞争力的定价,这可能对AWS的运营利润率产生显著影响 [5] 电子商务与广告业务 - 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拥有庞大的物流和履行基础设施 [1] - 公司一直在深入广告领域,以稳定和提升其电商业务的利润率 [8] - 公司拥有专有数据访问权和宝贵的库存,这些是其仅采用DSP的同行所不具备的 [8] - 公司广告技术栈(SSP和DSP)两端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觑 [8] 增长选择权与创新 - 公司希望利用其Prime会员的定价杠杆来释放价值 [9] - 公司的"柯伊伯计划"旨在成为SpaceX主导地位的顶级竞争对手 [9] - 公司的"登月计划"(包括Zoox机器人出租车)处于有利地位,凸显了其在云基础设施业务之外的创新能力 [9] 市场观点与风险考量 - 市场对公司电商业务能否降低其云服务相关风险存在思考 [8] - 华尔街仍然坚信公司的利润率增长不会放缓,即使公司继续在电商和AWS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扩张 [8] - 尽管存在潜在不利因素,投资者似乎对日益加剧的竞争风险过于担忧 [8] - 与关税有关的矛盾心理尚未限制公司及其综合零售同行的盈利预期,凸显了供应链的灵活性 [8]
“闻到了2007年的味道”,大佬发警告
美股研究社· 2025-09-29 18:16
市场泡沫信号 - 大规模杠杆收购交易再度活跃,华尔街银行准备安排超过200亿美元的并购债务融资,与2007年TXU Corp的440亿美元杠杆收购相似,当前Electronic Arts Inc潜在500亿美元收购案刷新纪录[5] - 汽车贷款违约率上升,次级汽车放贷机构Tricolor Holdings突然申请破产,部分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利息支付被追回,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 Group LLC准备进入破产程序,与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违约潮早期阶段相似[5] - 美国投资级债券市场从2015年初不足4万亿美元增长至目前约7.6万亿美元规模,私人信贷市场快速发展成为超过1.7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6] - 甲骨文发售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为今年第二大交易,凸显企业为AI投资大举借债趋势[7] - 私人信贷支持的债券成为华尔街最热门金融产品,Blackstone、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Golub Capital等公司正以创纪录速度发行此类产品[8]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 - 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风险溢价触及27年来最低水平,目前仍徘徊在接近该水平附近,反映市场对风险定价过于乐观[3][10] -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表示如果他是基金经理不会购买信贷产品[10] - DoubleLine Capital首席执行官Jeffrey Gundlach表示公司一直在减少垃圾债券敞口,因估值未能反映风险[10] - Sixth Street Partners联合创始人Josh Easterly在5月指出市场存在重大风险[10] -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Bill Zox表示在如此高估值水平下不需要太多就能让恐慌重归市场[10] 经济放缓迹象 - 美国8月失业率升至2021年来最高水平,就业增长明显放缓[3][14] - 美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四个月低点[3][14] - 经济指标恶化为债券市场担忧提供现实基础,尽管困难信号仍处于早期阶段[14] 当前市场与2007年的区别 - 银行监管更加严格,拥有更大股本缓冲[13] - 消费者借贷规模相对较小[13] - 杠杆收购公司在收购中使用更多股权资金[13] - 私人信贷是否会在金融市场造成广泛损失尚不明确[13]
IBM估值合理!
美股研究社· 2025-09-29 18:16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和云服务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已从硬件企业转型为人工智能和混合云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 [1] - 公司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上涨了27%,大幅跑赢基准,当前预期市盈率约为25倍,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 [2] - 公司营收在过去一年增长2.69%,分析师评级为“持有”,12个月目标价为305美元,意味着约9%的上涨空间,股息收益率为2.39% [2] 最新季度财务业绩 - 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达170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过去12个月增长5%,比分析师预期高出约3.85亿美元(意外增长2.2%) [3] - 第二季度摊薄每股收益为2.80美元,较去年同期2.43美元增长近10%,比预期高出0.15美元(意外增长5.3%) [3] - 公司产生2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实现16%的调整后EBITDA增长 [4] 各业务部门表现 - 基础设施部门收入增长11%至41亿美元,其中混合基础设施应用强劲,增幅达67%,但分布式基础设施收入下降17% [6] - 软件业务收入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8%,自动化和混合云业务均实现14%的年增长,数据类别增长7%,交易处理业务下降2% [9] - 咨询业务营收为53亿美元,同比持平,人工智能订单增长但过去12个月情报业务仅增长2%,战略和技术类别下降2% [11] 财务指标与估值分析 - 公司预期市盈率增长比为3.52,相比行业平均水平1.82,估值高出约94% [13] - 预期企业价值倍数和市销率分别为4.71和3.92,与行业中位数相比估值高估约25%,预期市净率为8.48,较同行溢价约92% [13] - 公司毛利率为57.57%,比行业中位数49.57%高出约16%,TTM运营现金流达132.8亿美元,远超行业中值1.21亿美元 [18][20] - 公司股本回报率为23%,比同行5%的回报率高出4.2倍 [20] 股息与资本配置 - 公司已连续25年增加股息,连续35年向股东派发股息,预期股息收益率为2.39%,比行业平均水平1.38%高出约73% [15] - 现金股息支付率为50.6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77%,但一年期股息增长率仅为0.60%,与行业中位数4.85%相差约88% [15] 增长前景与风险因素 - 公司预期收入增长率为4%,较同行7.50%的平均水平低约46%,预期摊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7.47%,比行业平均水平10.98%低约32% [15][18] - EBITDA增长11.37%,较同行9.96%的平均水平高出14%,但EBIT增幅为8.71%,低于行业中位数12.19%约28% [18] - 华尔街预计2026财年每股收益为11.94美元,同比增长约8%,若采用25.5倍市盈率,目标价可达305美元 [20][22] 资本结构与流动性 - 公司总债务约为677亿美元,拥有154亿美元现金,上个季度净利息支出为3.38亿美元 [21] - 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使公司以更优惠条件为债务再融资,从而支撑盈利增长 [21][22]
AI日报丨还要涨36%?特斯拉目标价上调至600美元,市值到2026年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
美股研究社· 2025-09-29 18:16
AI行业动态与模型进展 - 阿里通义7款模型入选全球前十开源模型榜单 其中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登顶Hugging Face榜单 [5] - 英伟达CEO黄仁勋将OpenAI未来发展潜力与Meta、谷歌相提并论 并认为其很可能成为下一家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企业 [5] - 三星2纳米制程晶圆报价为每片2万美元 比台积电的3万美元便宜33% 正积极与英伟达和高通等厂商接触进行性能评估与量产准备 [5] 公司特定动态与市场观点 - 特斯拉股价收涨4.02% 投行韦德布什证券将目标股价上调至600美元 预测较上周五收盘价440.40美元有约36%上涨空间 [6] - 分析师认为特斯拉AI和自动驾驶领域蕴含1万亿美元机遇 并预测公司市值到2026年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 [6] - 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内部使用的类似ChatGPT的应用程序"Veritas" 以辅助预计明年发布的新版Siri [10] - 新版Siri最早可能于2026年3月发布 当前版本Siri已集成ChatGPT功能用于执行某些任务 [10]
AI日报丨套现超7亿美元!黄仁勋连续4个月卖出英伟达,仍持有超过7400万股英伟达股票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AI行业动态 - 苹果公司开发类似ChatGPT的iPhone应用以测试新版Siri 包括测试在个人数据中搜索及执行应用内操作的能力 [3] - 英伟达CEO预计马斯克AI将率先实现1 GW的AI算力 [3] - 马斯克旗下xAI的Colossus II超算已配置超过50万GPUs 近期项目获得超过10万GPUs供应 [4] 公司表现与预期 - 特斯拉股价涨幅扩大至约4% Wedbush因AI因素将目标价上调至600美元 较周四收盘价存在42%上涨空间 [4] - Anthropic商业客户基数在两年内从不足0.1万激增至超过30万 计划在2025年将国际员工增加两倍 AI团队扩大五倍 [4] 高管交易 - 英伟达CEO黄仁勋通过10b5-1交易计划连续减持股票 6月20日至7月18日减持逾100万股 套现约2亿美元 [6] - 2024年6月黄仁勋抛售近1.7亿美元股票 7月抛售3.23亿美元 两个月累计套现约5亿美元 [7] - 截至2024年8月黄仁勋仍持有超过9300万股英伟达股票 占总股本3.5%以上 [7] 市场竞争与产品 - Perplexity发布搜索API挑战谷歌和微软必应 其索引包含数千亿实时更新网页 [12][13] - Perplexity出价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网络浏览器 [13]
这一战,谷歌准备了十年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谷歌开始对外出售其自研的AI处理器TPU,直接挑战英伟达在AI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争夺万亿美元市场[4][6][7] - 谷歌TPU作为专为AI计算设计的ASIC芯片,在能效和成本上相比通用GPU具有显著优势,其算力成本据称为OpenAI使用GPU成本的1/5[11] - 行业趋势显示,为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依赖并寻求更高性价比和稳定供应链,多家巨头正积极发展自研ASIC,预计到2026年ASIC总出货量可能首次超过GPU[21][23][25] 谷歌TPU的技术优势与演进 - TPU是专为AI计算设计的ASIC芯片,采用脉动阵列架构和提前编译策略,以实现极高的矩阵乘法吞吐量和卓越能效[10][11] - 谷歌TPU已迭代至第七代Ironwood,峰值算力达4614 TFLOPs,最高配集群算力为42.5 ExaFLOPS,是超级计算机El Capitan的24倍以上,性能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英伟达B200[15][16][17] - 2025年谷歌TPU全年出货量预计为250万片,到2026年总销量预计将超过300万片,其中v5e系列占比约120万片,v5p系列约70万片[15] 谷歌的TPU生态与市场策略 - 谷歌围绕TPU构建了完整生态,包括JAX高性能计算Python库和模型流水线解决方案Pathway,以对抗英伟达的CUDA生态[17] - 谷歌积极推动内部从英伟达GPU转向自研TPU,内部已部署约150万颗TPU,其2024年订购的16.9万台Hopper架构GPU在五大云厂商中排名最后,约为微软的三分之一[19] - 谷歌对外战略包括向使用英伟达芯片的数据中心供应TPU,并为合作伙伴提供财务支持,例如为Fluidstack提供最高32亿美元的备选担保支持[4][20] 市场竞争格局与行业趋势 - 过去半年,围绕Google Cloud TPU的开发者活跃度激增约96%,业内看好其前景,若将TPU业务与DeepMind合并分拆,估值或达9000亿美元[19] - 除谷歌外,Meta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其首款ASIC芯片MTIA T-V1,目标到2025年底至2026年实现100万至150万件出货量;微软和亚马逊也拥有自研ASIC芯片[23][24][25] - 英伟达通过发布NVLink Fusion等技术进行反击,允许其GPU与第三方加速器混合使用,并声称其GPU更具性价比[25]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在投资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收益的来源,对波动的不同理解和利用构成了不同投资策略的核心 [6][8][33][40] - 投资者对波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类:风险厌恶者视波动为风险,风险偏好者视波动为收益,价值投资者认为波动中性 [41] - 波动的本质在于帮助投资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是金融世界运行的基础 [44]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即为价格波动,并使用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进行量化 [11][12] - 夏普比率是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计算方式为(年化收益-无风险收益)/波动率标准差,例如年化收益15%、无风险收益3%、波动率12%的基金,其夏普比率为1 [13] - 资产定价遵循风险补偿原则,高波动资产需提供更高预期收益,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其差额即为风险溢价 [14] - 高波动基金易导致投资者“高点申购、低点赎回”,实际平均收益率可能远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甚至亏损,而低波动基金投资者实际收益更佳 [14][15]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实战派投资大师反对将波动等同于风险,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16][18] - 巴菲特认为波动是与风险无关的中性概念,对长期投资者而言,短期波动仅是“噪音” [21] - 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策略实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进行低价买入,表明其曾将波动视为收益来源 [23][25][26]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由于市场上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主权基金、保险资金、高净值人群)占主导,高波动资产通常需折价交易,这为风险偏好者创造了收益机会 [28] - 波动本身可作为交易标的,例如期权定价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密切相关,波动率越高,期权价格通常越贵 [32] - 基于对波动的利用,衍生出多种投资策略:定投策略依赖“微笑曲线”从波动中获益;网格策略纯粹赚取波动的钱,要求资产波动适中;趋势交易则同时看重方向和波动率的放大 [36] 波动的本质与策略选择 - 波动通过触发投资者的恐惧和行为偏差,使风险变为现实,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 [40] - 成功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可判断与不可判断的因素:机构投资者认为收益可控而投资者心态不可控,故选择控制波动;追求高收益者相信自己能承受回撤,故拥抱波动;价值投资者则认为企业价值可判断,市场波动不可控 [41][42] - 波动率的变化规律和投资者行为偏差均可被利用,从而设计出各类量化或主观交易策略 [43][44]
特斯拉:一场被 “完美定价” 的翻身仗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关于特斯拉(NASDAQ: TSLA )估值过高还是过低的讨论 非常激烈。一方面,电动汽车业务面临压力,2024 年销量将停滞不前,2025 年第 二季度甚至将出现两位数的下滑。此外, 约占净收入 40% 的监管信贷收入到 2027 年可能完全消失。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认为,特斯拉不仅 仅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还将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发挥主导作用。 围绕特斯拉的讨论愈演愈烈。埃隆·马斯克营造了一种氛围,认为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它是一家科技公司,将在全自动驾驶 (FSD)、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引领潮流。看跌者则指出,马斯克倾向于言过其实,却未能兑现承诺。例如,他在2019年 承诺 ,到2020年底将生产出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分析师深入研究后,发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实际预期规模。预计 到 2030年,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38亿美元。即使特斯拉占 据了该市场的30%,假设利润率为15%,到2030年也只会带来20亿美元的额外净收入。与1.3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这根本无法让人兴奋。 还有另一个问题 。埃隆·马斯克决定特斯拉专注于FSD的纯视觉系统。他的理由是,人类驾驶时也 ...
HubSpot:AI代理不仅成为新的增长动力,还能扩大TAM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9:28
公司概况 - HubSpo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软件公司,为全球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自动化和内容营销管理服务,成立于2005年,拥有超过8700名员工 [1] - 公司98%的收入来自订阅服务,从地域收入构成看,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占60.6%、31.4%和8%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总收入达7.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订阅收入增长19%,其他收入增长21% [4] - 按地域划分,欧盟地区收入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2.1%,美洲和亚太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8.4%和16.4% [4] - 公司GAAP营业利润率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3.76%改善至-3.23%,净利润率从-2.27%攀升至0.43%,自由现金流利润率从13.84%提升至19.5% [4]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85%,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经营利润为1.29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17% [5] - 公司预计2025财年营收同比增长17%,非GAAP营业利润率预计增长至18%,每股收益预计同比增长17%,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预计保持在19% [4] 人工智能战略转型 - HubSpo正从SaaS营销软件公司转型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CRM公司,目标是帮助企业交付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软件 [7] - 公司于2024年底推出AI平台Breeze,该平台连接用户整个生态系统,涵盖从会议准备到战略分析的各个方面 [7] - 截至2025年9月,每周使用Breeze Assistant的活跃用户超过34.2万,客户代理、潜在客户代理和内容代理分别积累了5000、4000和20000名客户 [7] - 客户代理的解决率达到65%,潜在客户代理吸引了68.2万名潜在客户,表明AI战略取得良好成效 [7] 市场机会与增长潜力 - 公司估计潜在市场规模将从2024财年的760亿美元增长至2029财年的1280亿美元,增幅近70% [8] - 假设公司保持市场份额不变,70%的TAM增幅将转化为约44亿美元的收入增长 [8] - 估值分析显示,基于2029财年12.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和47.63倍P/FCF比率,公司股价有128.57%的潜在上涨空间 [12][13] 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内部职能,超过75%的网络查询由生成式AI处理,50%的支持工单由AI解决 [10] - 工程团队利用AI工具加快代码交付,每位工程师代码生成量增加46%,近92%的新代码更改由AI工具支持 [10] - 公司通过AI应用实现在不增加员工情况下扩大业务规模,过去两年成功维持非必要员工人数并扩大业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