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琰究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汽车 | 9月:银河月销表现亮眼 股份回购彰显信心【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10-08 22:44
公司9月销量表现 - 9月批发总销量27.3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9.2% [2] - 1-9月累计批发总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45.7% [2] - 9月新能源销量165,201辆,同比增长81.3%,环比增长12.1%,占总销量比重60.5% [2] - 1-9月新能源累计销量116.8万辆,同比增长113.9% [2] - 分品牌看,吉利品牌9月销量22.2万辆(含银河12.1万辆),极氪9月销量18,257辆,领克9月销量32,902辆 [2] 分析与判断:新能源增长与新车上市 - 公司9月出口销量4.1万辆,环比增长12.7% [4] - 吉利银河旗舰SUV车型M9于9月上市,限时置换补贴价17.38-23.88万元,车身尺寸优越并配备激光雷达,上市24小时订单突破2.3万辆 [4] - 极氪旗下超豪华SUV新旗舰极氪9X于9月29日上市,限时置换补贴价45.59-58.99万元,基于浩瀚-S架构打造,配备先进智能驾驶系统,上市13分钟内大定突破10,000台 [5] - 极氪和领克1-9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4.4万辆和24.1万辆,同比增长0.5%和23.5% [5] 公司战略与财务举措 - 10月6日公司公告拟实施最高金额达23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资金来自现有资本及现金储备 [6] - 极氪科技与吉利汽车向美国SEC提交CB表格,“大合并”交割工作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以推进“一个吉利”战略 [6]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047.8亿元、4,896.9亿元、5,72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1亿元、220.9亿元、259.7亿元 [7]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计为1.61元、2.19元、2.58元 [7]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十 | 电装:日系Tier1标杆 借势、精进、全球化【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9 20:10
文章核心观点 - 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认为中国车企有望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并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最终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 [2][10] - 通过复盘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巨头日本电装的发展历史,深度分析其成功原因,梳理其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2][6][10]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从燃油车时代的“多、小、散”格局,到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借助新势力破局、自主车企崛起而快速发展,并加速全球化布局和AI+技术落地 [8][11][12] 海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成功路径总结 - 不同地区的零部件巨头崛起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德系以技术型为主,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推动行业成长;日韩系多为主机厂扶持,早期学习先进技术后逐步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美国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商整体规模弱于德日;轮胎行业则呈现品牌化优势显著的垄断竞争格局 [5][12] - 从0到1成长的关键在于选择优质赛道和绑定优质客户: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等燃油车时代优选赛道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的特性;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日本供应商受益于丰田等主机厂扶持 [5][12] - 从1到10成长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技术驱动型(如博世、法雷奥、李尔)专注高附加值赛道,用前瞻技术驱动行业变革;依附崛起型(如日韩系供应商和麦格纳、安波福)绑定强势车企共振崛起;并购壮大型(如大陆)通过并购切入新细分领域实现多元化 [5][12][29] - 全球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辅助驾驶系统、底盘系统、座椅等高价值赛道,其中前50名供应商在底盘电子、车灯、线束、内外饰等领域数量占比更高,发展空间较大 [22][23] - 地域分布上,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前10名中占据3家,2024年营收占比达33%;日本供应商受益于主机厂扶持,前30名中数量占8家,收入规模占比25%;中国零部件厂商规模较小,仅4家进入全球前50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5] 日本电装发展历程与成功基因 - 电装从丰田电气部件部门独立(1949年),初期依赖丰田订单生存,1953年与德国博世合作引进技术后迅速消化创新,逐步拓展至高附加值领域,凭借精益生产和独立研发获得戴明质量奖,并跟随丰田全球化扩张降低单一客户风险,最终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出于丰田而胜于丰田” [6][14][34][36] - 电装的全球化布局采取渐进策略:1968年在澳大利亚和泰国设立首批海外制造据点,1985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立首个区域总部和技术中心,随后在北美、欧洲、亚洲持续扩张生产与研发网络,构建全球协同体系 [34][37][38][42] - 在中国市场,电装自1994年起通过本地化生产网络(如烟台、天津、广州南沙等地工厂)和研发中心(如上海、天津技术中心)深度布局,与上汽、广汽、一汽-大众等本地OEM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本土化与应用验证 [42][44][45][47] -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且国际化,截至2025年3月丰田汽车持股21%,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持股29.8%,海外法人持股23.9%,流通股份占比高达96.8,体现了广泛的股东基础和市场参与度 [61][64] 电装业务布局与财务表现 - 电装业务分为四大板块:电动化系统业务、动力系统业务、热管理系统业务和移动电子业务,其中热管理系统凭借热泵空调系统等技术引领市场,动力系统覆盖全生命周期,移动电子业务聚焦环境感知与自动驾驶 [48][51][54] - 财务表现稳健,2014-2024年营业收入从2,385亿元增至3,37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5.7%,2024年同比增长4.68%;净利润虽有波动但近年企稳回升,2024年净利润148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4.2%-18.1%之间,净利率恢复至4.9% [65][66][68][70][73] -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21-2024年研发费用率从10.0%降至7.7%,资源向电气化系统、半导体和下一代ADAS等重点领域倾斜,通过自动化与AI优化开发流程提升效率 [69][72] - 区域营收结构以日本、北美和欧洲为主,2024年占比超75%,其中日本市场占40.4%,北美占24.4%,亚洲区占23.7%且增速领先,受益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乘用车渗透率提升和绿色出行战略 [75][77]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变革与机遇 -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企业因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叠加合资车企采购体系封闭,整体呈现“多、小、散”特点,仅福耀玻璃、星宇股份等少数企业通过绑定整车厂、专注细分领域崛起 [8][12]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破局重塑整零关系,自主车企崛起为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零部件商带来机遇,典型代表包括拓普集团、德赛西威、伯特利等 [8][12] - 2022年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带动下,自主供应商出海进程加快,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敏实集团等加速海外产能布局,进击全球零部件巨头 [8][12] - 2025年以来,受益于特斯拉引领及大模型突破,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元年,汽零公司凭借强客户卡位优势和批量化生产能力纷纷入局,寻求新增长点 [8][12]
周观点 | 赛力斯宣布境外上市进展 T链机器人催化密集【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8 18:18
本周乘用车销量数据 - 2025年9月第3周乘用车销量51.6万辆,同比+13.4%,环比+12.6% [2]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0.0万辆,同比+31.9%,环比+10.6% [2] - 新能源渗透率58.2%,环比-1.0个百分点 [2] 汽车板块市场表现 - A股汽车板块本周下跌1.2%,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0.8%) [3] - 细分板块中汽车服务跌幅最大(-8.4%),商用载货车次之(-3.4%) [3] - 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及其他板块跌幅相对较小(均为-0.9%) [3] 核心关注组合 - 本月建议关注组合包括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10家车企及零部件企业 [4] - 乘用车领域推荐智能化与全球化突破的优质自主品牌 [7] - 零部件领域聚焦智能化与新势力产业链标的 [7] 自主高端化进程加速 -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募资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最大车企IPO [5] - 赛力斯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赴港上市 [5] - 问界M7上市24小时订单达4万份,尚界H5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 [5] - 理想i6统一零售价24.98万元,比亚迪秦PLUS起售价下探至6.98万元 [5] 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催化 - Optimus V3将于2025Q4发布,目标年内生产数百台原型机 [6] - 5年内规划达到百万台量级,未来特斯拉80%价值或来自Optimus [20] - 重点关注灵巧手构型、PC/ABS机甲、轻量化材料等硬件环节 [6] - 宇树科技拟2025Q4提交IPO申报,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 [6] 智能化与电动化发展 - 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2025年成为智驾平权元年 [18] - 特斯拉FSD累计里程突破30亿英里,V13实现车位到车位功能 [18] - 地平线计划2026年发布舱驾一体芯片并实现量产 [64] - 问界M9全系开启华为乾崑智驾ADS 4升级 [65]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 - 智元机器人开源GO-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62] - 梅卡曼德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募资2亿美元 [63] - DeepMind发布Gemini Robotics 1.5系列家族模型 [64] - 工信部明确"十五五"时期将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63] 液冷技术市场前景 - 全球液冷市场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27.6%,2030年规模达213亿美元 [23] - 冷板式液冷当前占比约90%,浸没式液冷占比逐步提升 [24] - 快接插头与电子水泵为核心组件,建议关注银轮股份等布局企业 [25] 摩托车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8.4万辆,同比+23.6% [26] - 1-8月累计销量67.5万辆,同比+36.0% [26] - 500ml-800ml排量区间增速显著,同比+231.4% [27] - 春风动力8月市占率17.4%,隆鑫通用同比+29.0% [28] 重卡市场复苏态势 - 2025年8月重卡销售9.2万辆,同比+46.6% [29] - 1-8月累计销量71.6万辆,同比+14.4% [29] -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标准,单车补贴最高8万元 [29] - 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建议关注中国重汽等龙头 [30] 轮胎行业全球化进程 - 半钢胎开工率67.47%,全钢胎开工率59.78% [32] - 加权平均成本同比显著下滑,PCR成本同比-11.5% [33] - 海外工厂净利率远高于国内,头部企业开启第二轮产能投建 [31] - 欧线海运费同比-64.7%,占货值比重降至5.8% [33] 地方消费刺激政策 - 广西对20万元以上新车补贴5000元,新能源车按价格分段补贴 [45] - 宝鸡市对35万元以上车型补贴1万元 [45] - 国家明确置换补贴标准,新能源车最高不超1.5万元 [43] - 报废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标准,累计涉及1410万台车辆 [42]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九 | 舍弗勒:机器人全栈Tier1 创新、并购、机电一体【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7 00:10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1920s-1930s已实现规模 化量产,早期大众、奔驰、戴姆勒、奥迪、宝马、保时捷均发源于德国,零部件供应 商多为技术型,通过研发开创新技术,推动德国汽车工业成长;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 日系、韩系汽车工业发展较晚,1960s,日韩汽车 产业逐步崛起,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日韩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早期学习先 进零部件厂商的技术,发展壮大后逐步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 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弱于整车厂,前十名中仅李尔 (位列第9)来自美国,前30名中仅4家供应商来自美国;而位于加拿大的麦格纳为 北美三巨头重要的供应商,自成立起即配套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并通过海外建厂, 新技术开发,集成化、模块化供应配套客户实现成长。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 轮胎在汽车零部件中独树一帜,先于汽车诞生、面向配 套及替换双市场、车载端直接品牌露出、后市场消费品特征显著,全球已形成"三巨 头+八集团"的垄断竞争格局,但头部企业仅拥有有限的规模效应,这给予了后发者 成长空间。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0到1成长: 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优质客户带动成长 ...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八 | 安道拓:汽车座椅之王 并购、专注、全球发展【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6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并带动产业链诞生全球领先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 [2] - 通过复盘全球零部件巨头安道拓的发展历史,分析其成功原因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借鉴经验 [2][6] 海外零部件巨头发展模式总结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1920s-1930s),零部件供应商通过研发开创新技术推动产业成长 [5][13] -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1960s日韩汽车产业崛起,为保护本土工业,供应商多由主机厂内部培植,后期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5][13] -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前十名中仅李尔(位列第9)来自美国,前30名中仅4家来自美国;加拿大的麦格纳为北美三巨头重要供应商 [5][13] -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形成“三巨头+八集团”垄断竞争格局,但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有限,为后发者留出成长空间 [5][13] 海外零部件巨头成长路径 - 从0到1成长: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座椅、车灯等)为燃油车时代优选赛道,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特性 [5][16] - 从1到10成长:主要通过技术驱动型(博世、法雷奥、李尔)、依附崛起型(日韩系供应商、麦格纳、安波福)和并购壮大型(大陆)三种途径加速成长 [5][16]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变化 -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企业因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叠加合资车企占主导且采购体系封闭,呈现多、小、散特点 [10][16]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破局,重塑整零关系,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借机崛起 [10][16] - 全球化加速:2022年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带动下,自主供应商出海进程明显加快,以拓普集团、新泉股份等为代表公司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10][16] - AI+落地:2025年以来,受益于特斯拉引领及大模型突破,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人形机器人迎量产元年,汽零公司纷纷入局寻求新增长 [10][16] 安道拓发展历程 - 江森自控时期(1985-2016年):通过收购Hoover Universal正式进入汽车座椅业务,后续收购Naue Group、Prince Corporation等拓展内饰产品范围,完成座椅产业链垂直整合 [6][40][45] - 分拆调整期(2016-2020年):2016年从江森自控分拆独立上市,2017年收购Futuris,2018年与波音组建合资企业涉足航空座椅领域 [6][42][47] - 深耕拓展期(2020年至今):聚焦座椅全球化,2021年收购延锋安道拓(廊坊)100%股权,2022年研发UltraThin座椅,2023年开发ProX IsoDynamic座椅 [6][50] 安道拓业务布局与战略 - 产品结构覆盖汽车座椅系统全链条布局,包括软性组件、硬性组件,按车型分为乘用车座椅、商务车座椅,按功能分为按摩座椅、零重力座椅等 [56] - 2019年对内部业务架构进行调整,将分散部门整合为综合性座椅部门,简化组织架构,促进业务环节深度融合 [58] - 管理层多由工程+管理复合背景人员担任,CEO Jerome J Dorlack曾在Delphi、Aptiv等公司任职,具备丰富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经验 [64][68] - 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机构投资者占94.91%,前五大投资机构占比约45.56%;2016年从江森自控分拆后独立运营 [65][69] 安道拓财务与区域表现 - 营业收入总体呈稳定趋势但存在波动,2016年营收162.13亿美元,2018年增至174.39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2021-2023年波动企稳 [76][81] - 研发费用率稳步上升,2016-2018年分别为2.70%/3.00%/2.90%,2021-2024年维持在2.28%-2.53%区间 [78][82] - 销售区域集中于北美,2024年美洲占比46.04%;2019年以来加速开拓亚洲市场,亚洲收入占比从2019年14.14%提升至2024年20.35% [84][89] 安道拓技术研发与智能化布局 - 独立后通过收购强化中国等本土市场布局,研发投入支撑12个全球技术中心协同运作,拥有超1200项座椅技术专利 [7][50] - 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聚焦座椅数字化交互、电动化适配等领域,研发轻量化座椅结构,探索座椅与车载智能系统互联功能 [7][50] - 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优化座椅空间利用与能源效率,融入智能调节、场景化交互等功能 [7][50]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七 | 住友电工:汽车线束巨头 并购整合、全产业链协同【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5 13:57
文章核心观点 - 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并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未来必将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 [2][13] - 通过复盘全球零部件巨头住友电工的发展历史、成功原因及智能电动领域布局,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2][8][11]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重塑了整零关系,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借机崛起,并加速出海及布局AI+等新赛道 [10][17] 海外零部件巨头的崛起路径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早,零部件供应商通过研发开创新技术推动产业成长 [5][13] -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日韩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后期增强研发并向海外扩张 [5][13] -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弱于整车厂,前十名中仅李尔来自美国,麦格纳通过配套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并海外建厂实现成长 [5][13] -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轮胎面向配套及替换双市场,后市场消费品特征显著,全球形成“三巨头+八集团”的垄断竞争格局 [5][13] 海外零部件巨头的成长模式 - **从0到1成长**: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等为燃油车时代优选赛道,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的特性 [5][17] - **从1到10成长**:通过内生增长+并购实现业务与应用领域多元化,具体分为技术驱动型、依附崛起型和并购壮大型三种途径 [5][14][17] - **全球巨头地域分布**: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前10中占据3家,2024年营收占比达33%;日本供应商前30名中数量占8家,收入规模占比25%;中国厂商仅4家进入前50强,规模占比排名低于数量占比,有较大发展空间 [27][29] 住友电工的成功基因分析 - **技术筑基与并购扩张**:公司1897年以铜线制造起家,通过持续研发突破高压电缆、海底电缆、光纤及超导输电等关键技术,并依托明确的收并购策略扩张新业务和新市场 [6][16][43][47] - **全球化战略与全产业链协同**:全球化布局始于1969年泰国首个海外基地,现已覆盖40国,拥有超400家关联企业及29万员工,通过五大核心事业部(汽车、信息通信、电子、环境与能源、产业原材料)构建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6][16][55][58] -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汽车线束全球市占率25%,高压铝线束技术同样占据全球25%市场份额,化合物半导体及海底电缆等核心领域占据技术制高点 [6][7]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变迁 -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企业因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且合资车企采购体系封闭,整体呈现多、小、散的特点 [10][17]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破局,重塑整零关系,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借机崛起 [10][17] - **全球化加速**:2022年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带动下,以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等为代表的公司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10][17] - **AI+落地**:2025年以来,受益于特斯拉引领及大模型突破,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汽零公司凭借强客户卡位优势和批量化生产能力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10][17] 住友电工的业务布局与战略转向 - **技术引领与绿色转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高压铝线束技术,通过轻量化设计降低能耗;在信息通信领域凭借多芯光纤技术支持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整合水处理膜技术与超导输电系统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7][52] - **深耕中国市场**:中国是住友电工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与海外销售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13%-14%,拥有98家关联公司,员工超4万人,业务深度融入中国工业体系 [50][53] - **未来愿景**:以“绿色地球与安心舒适的生活”为愿景,通过技术整合实现“安心、舒适、绿色”三位一体价值,目标成为2030“Glorious Excellent Company” [7][52]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六 | 博格华纳:涡轮增压龙头 研发、并购、战略转型【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4 23:48
文章核心观点 - 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车企有望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并带动产业链成长 叠加中国速度和性价比优势 将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 [2][13] - 通过复盘博格华纳发展历史 分析其成功原因及新能源领域布局 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借鉴经验 [2][13]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经历智能电动化转型 全球化加速和AI+落地三大变化 涌现出拓普集团 德赛西威 伯特利等代表性企业 [10][17] 海外零部件巨头发展模式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 德国汽车工业1920s-1930s实现规模化量产 零部件供应商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推动产业成长 [5][13] -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 1960s日韩汽车产业崛起 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 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 后期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5][13] -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 前十名中仅李尔(位列第9)来自美国 前30名中仅4家来自美国 麦格纳为北美三巨头重要供应商 [5][13] -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 形成"三巨头+八集团"垄断竞争格局 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有限 给予后发者成长空间 [5][13] 零部件巨头成长路径 - 从0到1成长: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 优质客户带动成长 动力总成 汽车电子 底盘系统 内外饰为燃油车时代优选赛道 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特性 [5][17] - 从1到10成长:主要通过技术驱动型(博世 法雷奥 李尔) 依附崛起型(日韩系供应商和麦格纳 安波福)和并购壮大型(大陆)三种途径加速成长 [5][14] - 全球前10零部件供应商中德国占3家 2024年营收占比33% 日本占2家 营收占比22% 美国零部件厂商整体规模弱于德日 [27][29] - 中国零部件厂商规模较小 仅4家进入全球前50强 2024年前100强中占比17% 但规模占比排名低于数量占比 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7][29] 博格华纳发展历程 - 始于1880年Morse Equalizing Spring Company 1928年四家公司合资成立BorgWarner Corporation 通过持续并购与技术创新不断拓展边界 [6][19] - 1997年收购Kuhnle涡轮增压系统部门切入增压领域 2020年收购德尔福科技强化电力电子能力 2021年收购AKASOL拓展电池系统业务 [6][19] - 从机械传动企业转型为覆盖传统动力与电动化核心部件的全球巨头 2023年将燃油系统业务和售后市场部门分拆为独立公司PHINIA上市 [19][47] 博格华纳业务布局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涡轮增压及热管理技术部门占41.7% 传动及摩斯系统部门占39.5% 动力驱动系统部门占13.7% 电池及充电系统占5.2% [51][53] - 2024年研发费用构成:动力驱动系统部门占53.1% 涡轮增压与热管理技术部门占23.5% 传动及摩斯系统部门占16.3% 电池及充电系统部门占7.1% [51][53] - 技术突破包括:涡轮增压领域可变截面涡轮 电子辅助增压技术 传动系统Hy-Vo®链条技术 动力驱动系统800V碳化硅逆变器 集成电驱动模块(iDM) [7][19] - 电池及充电系统专注商用车LFP电池与快充技术 构建电动化全产业链能力 [7][52] 博格华纳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114.5亿元 与2023年基本持平 2025H1营收达515.0亿元 [66][69] - 2024年净利润降至38.9亿元 2025H1净利润为29.0亿元 [68][69] -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1.1/50.4/51.8/53.3亿元 研发费用率维持在5%左右 [71][76] - 分地区营收:北美与欧洲市场占比超60% 亚洲市场2016-2024年从177.1亿元增长至339.8亿元 其中中国市场为主要增长引擎 [79][8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变化 -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企业呈现多 小 散特点 仅延锋汽饰 福耀玻璃 星宇股份 德昌电机等通过绑定整车厂 专注细分领域方式崛起 [10][17] - 智能电动化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 蔚小理等新造车破局 重塑整零关系 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供应商借机崛起 [10][17] - 全球化加速:2022年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带动下 自主供应商出海进程加快 拓普集团 新泉股份 伯特利 敏实集团等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10][17] - AI+落地:2025年受益于特斯拉引领及大模型突破 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 汽零公司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10][17] 全球零部件市场格局 - 2024年全球前50名零部件厂商业务分布:动力总成占17% 汽车电子占15% 底盘系统占11% 座椅占8% [26][28] - 前10名供应商地域分布:德国3家(营收占比33%) 日本2家(22%) 法国1家(8%) 加拿大1家(12%) 中国1家(10%) 韩国1家(9%) 英国1家(6%) [27][30]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52.5亿美元 位列全球第5 其中动力电池系统占比69.9% [21][30] - 全球前100强中国公司数量占比从2023年16%提升至2024年17% 营收占比从11.2%提升至11.7% [21]
数据解放生产力——琰究摩托车数据系列(2025年8月)【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1 19:47
摩托车行业数据更新 - 2025年8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8.4万辆 同比+23.6% 环比-4.4% [2] - 1-8月累计销量67.5万辆 同比+36.0% [2] - 250ml<排量≤400ml区间8月销售4.7万辆 同比+28.5% 环比+6.5% [3] - 400ml<排量≤500ml区间8月销售1.7万辆 同比-28.5% 环比-27.9% [4] - 500ml<排量≤800ml区间8月销售1.9万辆 同比+231.4% 环比+0.8% [4] - 排量>800cc区间8月销售0.1万辆 同比-39.4% 环比-16.6% [4] 主要厂商市场表现 - 春风动力250cc+车型8月销量1.5万辆 同比+14.4% 市占率17.4% [5] - 隆鑫通用250cc+车型8月销量1.4万辆 同比+29.0% 市占率16.9% [5] - 钱江摩托250cc+车型8月销量0.9万辆 同比-18.5% 市占率10.2% [5] - 春风动力1-8月累计市占率21.0% 较2024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 [5] - 隆鑫通用1-8月累计市占率14.2% 与2024年全年持平 [5] 行业投资观点 - 核心组合关注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等整车企业 [6] - 推荐伯特利、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沪光股份等零部件企业 [6][10] - 重点推荐春风动力、隆鑫通用等中大排量摩托车龙头 [12] - 特斯拉Optimus V3机器人将于2025Q4发布 目标年内生产数百台原型机 [7]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注灵巧手构型、PC/ABS机甲、轻量化等硬件环节 [7] - 国产机器人主机厂证券化进程加速 宇树科技拟2025Q4提交IPO申报 [7] 新车型市场表现 - 享界S9T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10,000台 [8] - 银河M9上市24小时大定订单突破23,000台 [8] - 问界M7、上汽尚界H5、蔚来ES8等新车型将于9月正式上市 [8]
摩托车行业系列点评二十|中大排出海提速 自主高端化突围
汽车琰究· 2025-09-21 19:4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250cc(不含)以上摩托车销量8.4万辆,同比增长23.6%,环比下降4.4% [2] - 2025年1-8月250cc(不含)以上摩托车累计销量67.5万辆,同比增长36.0% [2] - 125cc(不含)以上摩托车8月销量67.0万辆,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0.7%,主要增量来自125-150cc及500-800cc排量段 [3] - 250cc(不含)以上摩托车8月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64.1%,环比增长0.6%,1-8月累计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71.1% [3] - 250cc(不含)以上摩托车8月内销3.8万辆,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10.0%,1-8月累计内销31.6万辆,同比增长10.8% [4] 排量结构分析 - 500cc以上排量车型增长强劲,自主品牌高端化提速 [4] - 250cc<排量≤400cc车型8月销售4.7万辆,同比增长28.5%,环比增长6.5%,1-8月累计销量35.6万辆,同比增长36.5% [7] - 400cc<排量≤500cc车型8月销售1.7万辆,同比下降28.5%,环比下降27.9%,1-8月累计销量17.0万辆,同比增长0.9% [7] - 500cc<排量≤800cc车型8月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231.4%,环比增长0.8%,1-8月累计销量13.1万辆,同比增长130.2% [7] - 排量>800cc车型8月销售0.1万辆,同比下降39.4%,环比下降16.6%,1-8月累计销量1.7万辆,同比增长77.6% [7] 头部企业表现 - 8月250cc以上销量前三名分别为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CR3市占率合计44.6% [5] - 1-8月CR3累计市占率合计48.3%,较2024年全年下降2.4个百分点 [5] - 春风动力8月250cc以上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14.4%,市占率17.4%,1-8月累计市占率21.0% [5] - 隆鑫通用8月250cc以上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29.0%,市占率16.9%,1-8月累计市占率14.2% [5] - 钱江摩托8月250cc以上销量0.9万辆,同比下降18.5%,市占率10.2%,1-8月累计市占率13.1% [5] 春风动力详细分析 - 8月两轮总销量5.0万辆,同比增长73.3%,其中燃油摩托车1.8万辆,极核电摩3.3万辆 [6] - 1-8月两轮车累计销量37.4万辆,同比增长94.5% [6] - 四轮沙滩车8月出口1.3万辆,同比下降11.4%,1-8月累计销量11.6万辆,同比增长5.2% [6] - 两轮车出口8月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49.4%,1-8月累计出口9.5万辆,同比增长15.6% [8] - 两轮车内销8月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81.5%,1-8月累计内销27.9万辆,同比增长153.6% [9] 钱江摩托表现 - 8月总销量3.3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增长9.4% [11] - 1-8月累计销量26.7万辆,同比下降12.0% [11] - 8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0.9万辆,同比下降18.5%,环比下降15.2% [12] - 1-8月250cc以上累计销量8.8万辆,同比下降10.5% [12] 隆鑫通用表现 - 8月摩托车(含三轮)销量11.7万辆,同比下降29.1%,环比增长2.5% [13] - 1-8月累计销量95.2万辆,同比下降7.1% [13] - 8月250cc以上摩托车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29.0%,环比增长1.9% [14] - 1-8月250cc以上累计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29.4% [14] - 800cc以上车型单月销量754辆,表现强势 [15] 行业展望 - 供给持续丰富,龙头摩企发力出口业务,中大排内外销有望共振向上 [4] - 春风动力重点布局450cc和650cc级别新车型,包括450NK/500SR/450CLC/675SR/450MT等 [10] - 春风动力2022-2024年摩托车出口销量分别为3.8万、5.9万、12.6万辆,同比增长120.7%、54.5%、66.6% [10] - 钱江摩托产品定义能力提升,推出涵盖街车、巡航车、仿赛等六大品类的全新车型矩阵 [12] - 隆鑫通用无极品牌国内外渠道建设效果显著,国内销售网点990个,海外销售网点1165个 [19]
行业深度 |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四:特斯拉引领 迈向具身智能新纪元【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1 19:47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迈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及商业应用迎来跨越式发展 [2][7] - 大模型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突破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技术瓶颈,应用落地聚焦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及家庭服务三大场景 [7][33] - 特斯拉Optimus引领产业化趋势,软件与硬件端同步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4][8][44] - 头部厂商如Figure AI、Boston Dynamics等产业化进展加速,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行 [3][9][18] 发展历程 - 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以实现双足行走为目标,代表为日本早稻田大学WABOT系列,运动能力较弱 [11][42] - 集成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2010年):整合感知和智能控制,本田ASIMO实现环境交互与动作预测 [12][42] - 高动态发展阶段(2010年至2022年):控制理论进步提升运动能力,本田ASIMO和波士顿动力Atlas分别实现电驱与液压复杂操作 [13][42] - 智能化发展阶段(2022年至今):大型语言模型赋能智能化感知与决策,电驱动成为主流,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 [14][42] 技术路线 - 日本侧重仿生模拟与服务应用:早稻田大学WABOT实现双足行走,本田ASIMO提升行走与交互能力,索尼开发娱乐机器人 [18][42] - 美国侧重功能学习与复杂环境操作:Willow Garage的PR2执行复杂操作,NASA的Robonaut 2执行太空任务,波士顿动力Atlas展示动态平衡 [19][42] - 欧洲等国多元化创新:法国Aldebaran开发NAO和Pepper,德国DLR开发TORO,意大利iCub研究认知,英国Engineered Arts开发Ameca [21][22][23][25] 竞争格局 - 科技巨头通过全栈布局、内生发展及外延拓展加速入局:谷歌投资Apptronik,微软投资Figure AI,英伟达发布GR00T模型,特斯拉自研Optimus [28][43] - 美国凭借AI积累领跑赛道:初创公司数量与中国持平(13家),过去10年融资总额达13.7亿美元 [30][43] - 头部企业注重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通过资本绑定创新主体,行业处于资源整合与技术验证阶段 [29][43] 发展趋势 - 具身大模型赋能技术突破:Figure AI的Helix模型实现跨场景泛化,1X Technologies强化具身学习,Physical Intelligence的Hi Robot提升指令跟随准确率40% [33][44] - 应用落地加速:工业制造场景中Figure AI与宝马合作目标交付10万台,物流分拣场景中Figure 02实现零样本到应用突破,家庭服务场景中1X的NEO Gamma目标进入10万家庭 [35][36][37] - 技术路径分层架构为主流,端到端模型推动执行效率质变,2025年成为智能化跃迁关键拐点 [33][44] 特斯拉Optimus进展 - 软件端:2024年具备上肢重物搬运与动态抓握、下肢复杂地形自主运动能力,2025年将优化步态与跌倒恢复功能 [8][44] - 硬件端:Optimus 3预计2025年底推出,2026年量产,搭载22自由度灵巧手(微型丝杠+腱绳传动),采用轻量化方案 [8][50] - 量产计划:2025年出货量预计5千-1万台,2027年目标百万台级别,售价预估2-3万美元 [8][56] - 轻量化材料可能采用铝/镁合金或PEEK材料,以提升运动性能、工作效率和续航能力 [53][54] 其他头部厂商动态 - Figure AI:推出VLA模型Helix支持双机协作,全球融资最多(B轮6.75亿美元,C轮洽谈15亿美元),与宝马合作目标年产能扩展至10万台 [64][70][73][75] - Boston Dynamics:从液压转向电驱,电驱版Atlas成本降至几十万人民币,与英伟达、丰田研究所合作提升学习能力 [76][82][83] - 1X Technologies:发布NEO Gamma家庭机器人,采用肌腱驱动和自研LLM,获OpenAI和英伟达支持,计划2025年家庭测试 [84][86][90][91] - Sanctuary AI:Phoenix 8集成新型触觉传感器,提升操作精度与适应性,融资超1.4亿美元 [93][96][97] - Agility Robotics:Digit机器人年产1万台,与亚马逊合作物流自动化 [61][35] - Apptronik:谷歌参投3.5亿美元A轮融资,与奔驰合作推动Apollo商业化 [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