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信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泸州老窖(000568):2025年核心经销客户会议召开,传递发展信心
国信证券· 2025-09-12 09:57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3][10] 核心观点 - 公司组织管理禀赋突出 营销数智化转型成效显现 渠道考核机制优化改善经销商利润 高度国窖在千元价位势能加强[3] - 短期关注中秋国庆旺季动销窗口 预计国窖在稳定价格基础上通过渠道精耕和消费者费投适当放量 大众价位产品完善减轻国窖放量压力[3] - 中长期各价位大单品布局完善 38度国窖1573产品力突出 受益于轻商务场景趋势 具备全国化扩张空间[3] - 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2024年转向消费者扫码开瓶拉动 聚焦库存去化和价值链稳定 2025年调整考核指标形成经销商终端联盟 保障渠道合理利润[4] - 高度国窖1573批价稳定在835元 通过精耕渠道、扩展终端和加大消费者费投促进动销 数字化系统精准把控价格和库存 旺季可适当放量[5] - 38度国窖1573预计2024年收入体量约100亿元 在河北600元+价位带市占率16%左右 具备品质口碑和组织管理优势 全国化增长空间较大[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295.4/303.6/334.2亿元 同比-5.3%/+2.8%/+10.1%[3][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3.7/130.1/146.5亿元 同比-8.2%/+5.2%/+12.6%[3][10]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16.6/15.8xPE[3][10] - 预计2025年毛利率86% ROE24% 每股收益8.40元[15] 产品与市场表现 - 高度国窖批价稳定在835元 千元价位主流产品中价格表现较为稳定[5] - 38度国窖1573在河北唐山、保定等市场聚焦运作 形成份额优势 嘉兴、湖州区域消费氛围较好[9] - 大众价位产品布局均衡 腰部特曲60版、老字号及头曲、新二曲有望在宴席和自饮场景放量贡献收入增长[5]
海外债市系列之六:海外央行购债史:美联储篇
国信证券· 2025-09-11 23: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联储购债政策最早是调节流动性的工具,2008年次贷危机传统降息空间耗尽转向QE,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QE重启 [1][66] - QE政策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短期更多通过投资者预期演化,长期来看对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大规模购债提供流动性同时推动利率下行 [1][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第一阶段(2008年之前):提供流动性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满足基础货币持续扩张性需求,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证券购买满足基础货币扩张需求,回购交易平滑流动性扰动 [15] - 购债方式:一、二级市场单向买入,每周在二级市场通过SOMA进行一次购债操作,一级市场作为“价格接受者”按规范购买置换国债额度,有购买期限、个券比例等限制 [20][37]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购债核心目标限制对市场影响,规模不大,对债券市场影响相对有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由市场预期决定,美联储通过政策利率传导影响市场 [38] 第二阶段(2008年 - 2014年):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稳定金融市场、压低长期利率,缓解信贷紧缩、刺激经济,通过购买资产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 [40] - 购债方式:二级市场持续买入,分三轮QE和一次扭曲操作,QE1总规模1.725万亿美元,QE2买入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扭曲操作出售短期国债买入等额长期国债,QE3开放式设计,后开启缩减购债进程 [41][44]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QE政策宣布时点与债市运行关系显示,实际购债操作对债市收益率影响不一,后期债市更多基于购债预期交易,长期看QE政策显著降低美国债券收益率 [47][48] 第三阶段(2015年 - 2018年):正常化的艰难探索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被动缩表,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低利率环境可能引发风险,启动加息和量化紧缩 [50] - 购债方式:到期不再再投资,2015 - 2018年底累计加息9次,2017年10月起启动量化紧缩,按规定速度减持国债和MBS [51][52]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量化紧缩政策落地后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缩表抬升了美债收益率 [55] 第四阶段(2019年 - 2022年):疫情冲击下的史无前例应对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启动危机模式,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 [57] - 购债方式:无限量QE - Taper - 缩表,2019年预防性降息并提前结束缩表,2020年疫情暴发两次紧急降息,推出量化宽松计划并启动“无限量QE”,后逐步缩减购债并开启缩表 [58][61]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无限量QE公布后美债收益率下行,缩减购债公布后震荡走高,购债最终影响相对有限,2022年购买行为未成功压低债券收益率 [63][65]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三周回升-20250911
国信证券· 2025-09-11 23:09
高技术制造业指数表现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2,指数B连续三周回升至52.4[1][9] - 六氟磷酸锂价格周环比上升0.07万元/吨至5.65万元/吨(涨幅1.25%)[2][11] - 丙烯腈价格周环比上升250元/吨至8500元/吨(涨幅3.03%)[2][11]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周环比下降0.013美元至1.907美元(跌幅0.68%)[2][11] 行业政策与前沿动态 - 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已发布30项,另有84项正在制定中[2][11] - 国家标准委正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2][11]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五年3000亿美元算力合作协议[2][11]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可能因结构调整失灵[3][23] - 经济政策干预及经济增速下滑风险[3][23]
通胀数据快评:PPI环比止跌
国信证券· 2025-09-11 22:30
CPI数据 - 8月CPI同比下降0.4%,低于预期的-0.2%和前值0.0%[3] - 食品项CPI同比下降4.3%,较上月-1.6%继续扩大拖累,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下降16.1%[5] - 核心CPI同比上涨0.9%,连续第四个月扩大并创18个月新高[5] - 服务项CPI同比上升0.6%,工业消费品同比上涨1.5%,其中家用器具和文娱耐用消费品分别上涨4.6%和2.4%[5] PPI数据 - 8月PPI同比下降2.9%,符合预期且较前值-3.6%收窄[3][8] - PPI环比由前值-0.2%回升至0.0%,为2024年11月以来首次止跌[4][8] - 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PPI环比分别大幅改善至+2.1%和+1.9%,前值分别为-1.1%和-0.3%[8] - 有色金属冶炼PPI环比由前值+0.8%回落至+0.2%,石油开采环比由+3.0%转为-1.1%[8] 政策与展望 - "反内卷"政策对PPI价格的提振作用逐步显现,内需品种价格回升[4][8] - 未来CPI有望在度过食品高基数后温和回升,PPI可能在国际大宗商品与政策共振下企稳[10]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全国首个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出炉,山东省风电竞价结果较好
国信证券· 2025-09-11 22:29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2][3] 核心观点 - 全国首个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在山东省出炉 风电竞价结果较好 风电机制电价远高于竞价下限并接近上限 结合最新成本情况 预期风电项目投资收益率较优 [3][7] - 光伏机制电价为0.225元/千瓦时 入选电量12.48亿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为80% 风电机制电价为0.319元/千瓦时 入选电量59.67亿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为70% [3][5] - 光伏入选项目数量为1175个 项目规模合计1.27GW 其中集中式光伏规模1.22GW 分布式光伏规模为46MW 风电入选项目数量为25个 项目规模合计3.59GW 涉及集中式陆上风电 分散式陆上风电 近海风电三类 [5] - 与标杆电价0.3949元/度相比 光伏 风电增量项目机制电价分别下降43% 19% [6] - 预计"十五五"期间国内新能源开发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集中式开发规模较"十四五"期间更侧重于风电 利好风电产业链相关企业 [4][11] 竞价结果数据 - 光伏竞价上下限为0.123~0.35元/千瓦时 机制电价为0.225元/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为70% 入围规模1.27GW 入选电量12.48亿千瓦时 [8] - 风电竞价上下限为0.094~0.35元/千瓦时 机制电价为0.319元/千瓦时 机制电量比例为80% 入围规模3.59GW 入选电量59.67亿千瓦时 [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金风科技 三一重能 运达股份及时代新材 [4][11] - 金风科技市值529亿元人民币 2024年归母净利润18.6亿元人民币 2025年预测27.0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测36.7亿元人民币 [13] - 三一重能市值344亿元人民币 2024年归母净利润18.1亿元人民币 2025年预测21.3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测26.8亿元人民币 [13] - 运达股份市值140亿元人民币 2024年归母净利润4.6亿元人民币 2025年预测6.8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测9.9亿元人民币 [13] - 时代新材市值140亿元人民币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亿元人民币 2025年预测6.5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测8.4亿元人民币 [13]
8月经济数据窗口期,债市博弈期
国信证券· 2025-09-11 22: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轮债市下跌呈现短债平稳,期限利差拉大特征,调整原因一是 2024 年期待的落空,二是宏观叙事的变化 [2] - 8 月下旬以来股债逐渐脱敏,进入 8 月经济数据窗口期,预计债市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短期债市有望超跌反弹,建议关注 9 月 15 日公布的 8 月经济增长数据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轮债市下跌复盘 - 本轮债市收益率上行调整始于 6 月底,6 月 30 日至 9 月 10 日,几乎全部债券品种收益率显著回升,平均上行 12BP,仅 3 年 AA - 品种收益率下行 5BP [3] - 长期限债券品种上行更显著,国债、国开债和地方政府债平均上行幅度为 15BP、17BP 和 11BP,3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34BP [3] - 多数信用利差收窄,全部品种信用利差平均收窄 5BP,低等级信用利差收窄幅度更显著,3 年 AA -、5 年 AA - 信用利差分别下降 16BP 和 14BP [3] - 8 月 8 日起新发行部分债券利息收入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新老券收益率分化,8 月 27 号之后,中债国债收益率逐渐锚定新发活跃券,10 年期国债中债估值曲线该期间上行幅度多为 5 - 6BP [3] 下跌原因分析 - 期待的落空:2024 年期待的落空,2025 年 7 天逆回购利率仅下调 10BP,少于过去三年平均 20BP + 的下调幅度,且今年上半年 GDP 增速 5.3%,好于去年底对 2025 年经济的悲观预期 [6] - 宏观叙事的变化: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内卷运动使投资者对通缩的悲观预期消散,同时 AI 产业链业绩亮眼,权益市场气势如虹,债市遭遇赎回股债跷跷板 [6] 8 月下旬以来股债逐渐脱敏 - 8 月 18 日至 9 月 8 日,债市总体横盘,股市累计上涨(沪深 300 涨幅 5.4%、中证 500 涨幅 4.9%),和 7 月相比,股债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减弱 [9] - 债市交易节奏开始领先股市,债券投资者可能通过提前预判股市走势交易债券,债市逐渐对股市脱敏,这与本轮股市上涨的结构分化有关 [9][10] - A 股各行业涨幅分化明显,涨幅前三为通信、有色金属和电子,对应 AI 和黄金主线,煤炭行业年初以来指数下跌,石油石化、食品饮料和交运行业涨幅接近 0,A股 暴涨不等于中国经济全面改善 [10] 8 月经济数据窗口来临,预计债市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 - 历史数据显示,债市重要变盘常出现在统计局经济数据公布窗口,官方月度经济数据能提供重要增量信息 [16] - 当前经济基本面依然偏弱,下半年政府托底经济效应减弱,预计三季度 GDP 增速继续下行,7 月经济数据明显偏弱,估算月度 GDP 仅 4.3%,远低于全年 5%的经济目标,随着 8 月经济数据公布,三季度经济压力更明显 [16] 债市展望——博弈窗口开启 - 短期债市有望超跌反弹,建议重点关注 9 月 15 日公布的 8 月经济增长数据 [20] - 本周债市下跌速度加快主要是基金费率新规传闻扰动,并非实质性利空 [20] - 目前 7 天逆回购利率保持在 1.4%,资金面相对宽松,短端国债 1.4%存在配置价值,10 - 1 期限利差 40BP,已处于历史中位数上方 [20] - 考虑到国内经济依然面临压力,8 月经济数据发布后压力更明显,随着股债脱敏债市交易主线回归基本面,长债有望阶段内反弹 [20]
布鲁可(00325):核心IP再推新品计划,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国信证券· 2025-09-11 20:3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4][7]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IP拼搭类玩具龙头持续受益情绪消费和IP经济发展红利 [4][7] - 积极推动IP矩阵建设、品牌推广和渠道扩张以夯实成长基础 [4][7] - 9.9元平价产品覆盖下沉市场成为收入增长重要驱动力 [3][5] - 短期因平价产品占比提升可能影响毛利率且新IP需要培育爬坡期 [4][7]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05/11.38/15.06亿元(前值10.31/14.67/18.88亿元) [4][7] - 对应PE分别为27.4/19.4/14.7倍 [4][7]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 [3][5] - 9.9元平价产品收入达2.16亿元 [3][5] - 前四大IP贡献总收入83.1%较去年同期前三大IP占比92.3%更分散 [3][5] - 已实现19个IP商业化 [3][5] 产品与IP布局 - 计划9月12日推出英雄总动员星辰版第3弹及酷洛米第2弹产品 [1][3][5] - 星辰版定位9.9元价格带重点覆盖下沉市场 [3][5] - 新品上市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3][5] - 三丽鸥IP上新是完善IP矩阵的重要举措 [3][5]
爱博医疗(688050):人工晶体高端产品增长迅速,单二季度归母净利环比增长30%
国信证券· 2025-09-11 20:00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5][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87亿元(同比增长14.72%),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2.53%),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2.63%)[1][8] - 单二季度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14.44%,环比增长20.25%),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4.85%,环比增长30.46%),创上市以来单季度利润新高[1][8] - 上半年毛利率65.25%(同比下降4.43个百分点),但单二季度毛利率65.80%(环比提升1.80个百分点),净利率提升至27.26%[3][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6.43%),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72%[19] 业务分项表现 - 人工晶体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8.23%),其中高端产品如"全视"多焦人工晶状体、"龙晶"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增长迅速且占比提升[2][14] - 近视防控产品中"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63%),在竞争加剧环境下保持销量增长[2][14] - 隐形眼镜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8.89%),主要因自有品牌销售渠道拓展[2][14] - 子公司表现分化:天眼收入1.12亿元(净利润0.08亿元),爱博维康收入0.71亿元(净亏损0.07亿元),美悦瞳收入0.72亿元(净亏损0.05亿元)[2][14] 研发与产品管线 - 2025年1月推出"龙晶"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自研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型号S2DRT)已取证[3][21] - 非球面扩景深(EDoF)人工晶状体进入产品注册阶段,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临床进展良好[3][21] - 散光矫正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T)、硅水凝胶隐形眼镜彩片进入临床试验[3][21] - 在研管线覆盖人工晶体、角膜塑形镜、医美填充剂等16个项目,其中3项处于产品注册阶段,多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27亿元(同比增长10.0%)、5.20亿元(同比增长21.7%)、6.27亿元(同比增长20.5%),原预测为4.69亿元、5.78亿元、7.17亿元[4][24]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PE)为35.9倍(2025年)、29.5倍(2026年)、24.4倍(2027年)[4][2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7亿元(同比增长16.1%)、19.56亿元(同比增长19.5%)、23.47亿元(同比增长20.0%)[4] 行业地位与优势 - 国内首家自主开发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的厂家,近视防控产品线布局完善[24] - 隐形眼镜业务处于快速放量期,"龙晶"眼内镜进口替代空间巨大[24] - 平台化和国际化发展潜力显著,研发能力突出[24]
模拟芯片专题:推荐具有高端化和平台化能力的企业
国信证券· 2025-09-11 19: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模拟芯片行业周期向上,预计2025/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分别增长3.3%/5.1%至822/864亿美元[3][14] - 国产化空间较大,工业、AI、汽车是重点领域,国际大厂TI/ADI/MPS 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合计63亿美元,而A股龙头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3] - 国内企业核心推荐逻辑是去库周期结束+AI增量+国产化率提高+份额提升+盈利能力改善,重点推荐圣邦股份、杰华特、思瑞浦等企业[3] 模拟芯片产品类型和客户数量 - 集成电路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6305亿美元,其中模拟芯片796亿美元,占比12.6%[11][12][14] - 模拟芯片包括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1953亿元,预计2025-2029年CAGR为11%[17][19][20] - 汽车是中国模拟芯片增速最高的应用领域,2020-2024年CAGR为23.9%,2025-2029年预计CAGR为17.6%[23] - 模拟芯片应用领域繁杂,产品型号和客户数量积累重要,ADI FY2024产品数量约7.5万款,客户数量超过1.25万家,最大单一终端客户收入占比仅约5%[26][27] - 模拟芯片生命周期长,存在先发优势,ADI约一半收入来自于10年甚至更长年龄的产品[26] 模拟芯片行业核心问题思考 - 模拟芯片企业成长模式是产品和客户相互强化,产品种类越齐全可导入客户越多,客户越丰富有助于新产品研发[34] - 行业短期去库存结束周期向上,TI 1Q25营收在连续九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季同比转正,ADI 2QFY25营收在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减少后首季同比转正[3][37] - 长期AI带来增量,AI数据中心以及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AI应用带来广泛增量,机器人技术发展使ADI提供价值量从数百美元增加到数千美元[37] - 国产化空间较大,2024年我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左右,TI/ADI/MPS 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41] - 国产化重点应用领域是工业、汽车、AI,TI来自工业和汽车电子收入占比分别由2013年24%/13%提高到2024年34%/35%[44] - 模拟芯片企业成长路径包括平台超市型(如TI、ADI通过外延并购)和特色聚焦型(如MPS以内生增长为主)[51][54][56][58] - 经营模式包括IDM(如TI内部制造为主)、混合制造模式(如ADI超过一半晶圆来自外部代工)和Fabless/虚拟IDM(如MPS完全依赖外部代工)[61] 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对比 - 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工业、汽车、AI等领域技术、产品、客户积累成为进军中高端国产化关键[65] - 2025年上半年圣邦股份收入18.19亿元(YoY +15%),毛利率50%,归母净利润5.00亿元;纳芯微收入15.24亿元(YoY +79%),毛利率35%[65] - 国际大厂对比:TI 2025年上半年收入609.70亿元(YoY +14%),毛利率57%;ADI收入364.62亿元(YoY +8%),毛利率60%[65] -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圣邦股份2025年上半年研发人员1219人,在售产品型号约5900款;纳芯微研发人员588人,在售产品型号约3600款[65][69]
政府债净融资放量
国信证券· 2025-09-11 17: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展示了基础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 1.60,社零总额当月同比为 3.70,出口当月同比为 4.40,M2 为 8.80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府债净融资情况 - 第 36 周(9/1 - 9/7)净融资 2065 亿,第 37 周(9/8 - 9/14)6080 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10.5 万亿,超去年同期 4.7 万亿 [1][5] 国债净融资及新增地方债发行情况 - 第 36 周(9/1 - 9/7)为 1877 亿,第 37 周(9/8 - 9/14)5618 亿,截至第 36 周广义赤字累计 8.7 万亿,进度 73.7%,超去年同期 [1][5] 国债净融资情况 - 第 36 周(9/1 - 9/7)净融资 1698 亿,第 37 周(9/8 - 9/14)4152 亿,全年合计 6.66 万亿,2025 年中央赤字 4.86 万亿,安排特别国债 1.8 万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4.8 万亿,进度 72.7%,超去五年同期 [7] 地方债净融资情况 - 第 36 周(9/1 - 9/7)367 亿,第 37 周(9/8 - 9/14)1928 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5.7 万亿,超去年同期 2.9 万亿 [1][9] 新增一般债情况 - 第 36 周(9/1 - 9/7)0 亿,第 37 周(9/8 - 9/14)147 亿,2025 年地方赤字 8000 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6208 亿,进度 77.6%,超去年同期 [9] 新增专项债情况 - 第 36 周(9/1 - 9/7)1780 亿,第 37 周(9/8 - 9/14)1319 亿,2025 年安排 4.4 万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3.3 万亿,进度 74.6%,超去年同期,特殊新增专项债已发行 11223 亿,9 月至今 1543 亿,土地储备专项债已发行 3284 亿 [2][12] 特殊再融资债情况 - 第 36 周(9/1 - 9/7)0 亿,第 37 周(9/8 - 9/14)262 亿,截至第 36 周累计 1.96 万亿,发行进度 98% [2][22] 城投债情况 - 第 36 周(9/1 - 9/7)净融资 -369 亿,第 37 周(9/8 - 9/14)预计 -109 亿,截至本周余额 10.1 万亿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