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

搜索文档
股指分红点位监控周报:IH及IF主力合约升水,IC及IM主力合约贴水-20250918
国信证券· 2025-09-18 09:44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模型名称**: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11][44]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精确预测指数成分股的分红金额、除息日及权重,计算期货合约存续期内指数因成分股分红导致的点位下降值,以更准确评估股指期货的升贴水幅度[11][4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获取成分股权重**:采用中证指数公司每日披露的日度收盘权重数据,保证每日个股权重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历史权重估算带来的偏差[49] 2. **预测分红金额**:若公司已公布分红金额,则直接采用;若未公布,则需预测。分红金额 = 净利润 × 股息支付率[50] - **净利润预测**:基于历史净利润分布的动态预测法。若公司已公布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则直接采用(业绩预告取上下限均值);若未披露,则根据其季度盈利分布稳定性进行分类预测[53] - **股息支付率预测**:若公司去年分红,则用去年值;若去年不分红,则用最近3年平均;若从未分红,则默认今年不分红;若预测值>100%则进行截尾处理[56] 3. **预测除息日**:[54][58] - 若已公布除息日,则直接采用 - 若未公布,则判断公司是否已公布分红预案 - 若处于预案阶段,检查过去三年从预案公告日到除息日的间隔天数的稳定性。若稳定,则用该间隔天数均值与今年预案公告日进行线性外推;若不稳定,则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判断 - 若处于决案阶段,检查过去三年从股东大会公告日到除息日的间隔天数的稳定性。若稳定,则用该间隔天数均值与今年股东大会公告日进行线性外推;若不稳定,则采用历史分红日期判断 - 若采用历史日期不合理(在当前时点之前、距当前不足10天或在股东大会日前),则采用默认日期:7月31日(预测日在7月22日前)、8月31日(预测日在7月22日至8月21日)、9月30日(其他情况) - 若过去两年未分红,也采用默认日期 4. **计算分红点数**:汇总从当前时刻t至期货合约到期日T之间所有成分股的分红影响。公式为: $$分红点数 = \sum_{n=1}^{N} \left( \frac{成分股分红金额}{成分股总市值} \times 成分股权重 \times 指数收盘价 \right)$$ 其中,要求个股除权除息日满足 $t < \text{除息日} \leq T$[44] 2. 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 - **模型名称**: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12]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指数价格及预测的分红点数,计算扣除了分红影响后的实际价差,并年化以衡量其升贴水幅度[11][1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当前价差:合约收盘价 - 指数收盘价[12] 2. 计算含分红价差:当前价差 + 分红[12] 3. 计算升贴水幅度:含分红价差 / 指数收盘价[12] 4. 年化升贴水幅度:$$年化升贴水 = \left(1 + \frac{含分红价差}{指数收盘价}\right)^{\frac{365}{到期天数}} - 1$$[12] 或采用线性年化近似:$$\text{年化升贴水} = \frac{含分红价差}{指数收盘价} \times \frac{365}{到期天数}$$[1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分红点位测算模型**: - 预测误差(2023年):上证5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沪深30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中证500指数误差基本在10点以内[64] - 预测误差(2024年):上证5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沪深300指数误差基本在5点以内,中证500指数误差基本在10点以内[64] - 对股指期货合约的预测准确性:上证5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预测效果最好,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偏离度稍大[64] 2. **年化升贴水计算模型**(截至2025年9月17日数据)[12]: - **IH2510.CFE合约**:年化升水1.66% - **IF2510.CFE合约**:年化升水1.19% - **IC2510.CFE合约**:年化贴水9.49% - **IM2510.CFE合约**:年化贴水11.25%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股息率因子 - **因子名称**:股息率[2][14]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上市公司预案分红金额与其当前总市值的比率,用以衡量其分红回报水平[1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股息率 = \frac{预案分红金额}{当前总市值}$$[14] - **因子评价**:股息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因子,高股息率通常吸引追求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2] 2. 已实现股息率因子 - **因子名称**:已实现股息率[3][16]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指数中已实施现金分红的成分股,其已分红金额按权重加总后与指数总市值的比率,反映已兑现的分红收益[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已实现股息率 = \sum_{i=1}^{N_1} \left( \frac{个股已分红金额}{个股总市值} \times 个股权重 \right)$$[16] 其中,$N_1$ 表示指数中今年已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16] 3. 剩余股息率因子 - **因子名称**:剩余股息率[3][16] - **因子构建思路**:计算指数中尚未实施现金分红的成分股,其预计分红金额按权重加总后与指数总市值的比率,反映未来潜在的分红收益[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剩余股息率 = \sum_{i=1}^{N_2} \left( \frac{个股预计分红金额}{个股总市值} \times 个股权重 \right)$$[16] 其中,$N_2$ 表示指数中尚未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1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9月17日,各行业已公布预案股票的股息率中位数)[2][14]: - 煤炭行业:排名第一 - 银行行业:排名第二 - 钢铁行业:排名第三 2. **已实现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9月17日)[3][16]: - 上证50指数:2.18% - 沪深300指数:1.75% - 中证500指数:1.10% - 中证1000指数:0.85% 3. **剩余股息率因子**(截至2025年9月17日)[3][16]: - 上证50指数:0.57% - 沪深300指数:0.40% - 中证500指数:0.14% - 中证1000指数:0.09%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8
国信证券· 2025-09-18 09:42
核心观点 - 有色金属板块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 资源股配置价值凸显[12] - AI算力需求旺盛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待履约订单增至4550亿美元[16] - 房地产基本面延续下行 1-8月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9%[10] - CPI内部结构分化显著 非食品价格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7][8] - 功率半导体行业回暖 汽车与数据中心成为主要增长方向[22][23] 宏观与策略研究 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 央行净投放维持资金面均衡 预计9月资金利率季节性上行[7] - 8月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下行 R001和GC001月均值分别下降5BP和7BP[7] - 银行间待购回债券余额同比回落 预估8月超储率为1.3%[7]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 - CPI食品与非食品项目出现显著分化 食品项受供应因素影响 非食品项受需求驱动[7][8] - 10年期国债利率与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相关性达0.576 显著高于与食品价格0.10的相关性[8] - 非食品价格占CPI权重80% 成为影响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的关键变量[8] 行业与公司研究 房地产行业 -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10] - 新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销售额55015亿元下降7.3%[10] - 房企到位资金64318亿元 同比下降8.0% 新开工面积39801万平方米下降19.5%[10]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出现补跌 政策博弈窗口期仍在[11] 金属行业 - 有色金属指数上半年上涨17% 跑赢上证指数11.42个百分点[12] - 工业金属板块H1营收13586亿元 同比增长12.08% 净利润697.4亿元增长38%[13] - 贵金属板块H1净利润96.8亿元 同比增长65.6% Q2环比增长48.4%[14] - 能源金属板块H1扭亏为盈 实现净利润53.1亿元[15] - 小金属板块H1营收1377亿元 同比下降37.6% 净利润76.4亿元下降26.1%[15] 机械行业 - 甲骨文FY1Q26云基础设施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16] - 特斯拉正在敲定Optimus V3设计 预计年产百万台成本降至2-2.5万美元[17][18] - 重点关注AI液冷环节 包括飞荣达、高澜股份、同飞股份等[17][20]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关注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等核心环节[20] 电子行业 -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6万辆 同比增长27.4% 渗透率达48.7%[22] - 主驱IGBT模块国产化率提升 芯联集成、时代电气等厂商领先优势确立[22] - 25年1-7月SiC MOSFET在新能源车主驱占比达18% 800V车型渗透率13.5%[23] - 光伏逆变器出口台数同比增长31% 高功率产品占比提升[23] 重点公司分析 汉钟精机(002158) - 2025H1营收14.89亿元 同比下降18.86% 净利润2.57亿元下降42.90%[25] - 压缩机业务营收10.77亿元 同比增长12.21% 受益数据中心需求增长[26] - 真空泵业务营收2.76亿元 同比下降60.12% 半导体真空泵开启国产替代[27] 中密控股(300470) - 2025H1营收8.58亿元 同比增长18.45% 净利润1.87亿元增长8.10%[28] - 国际业务收入超8500万元 同比增长超10% 并购德国KS GmbH贡献增量[28][29] - 机械密封存量业务毛利率达68.98% 同比提升3.20个百分点[29] 宗申动力(001696) - 2025Q2净利润2.79亿元 同比增长73% H1净利润5.06亿元增长79.37%[31] - 通机产品收入36.44亿元 同比增长73.09% 毛利率16.52%[31] - 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CA500航空活塞发动机通过适航认证[33] 市场数据 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3876.34点涨0.37% 深证成指13215.45点涨1.15%[2] - 创业板综指3927.24点涨1.38% 科创501370.42点涨0.91%[2] - 恒生指数26908.39点涨1.77% 道琼斯33597.92点持平[3] 商品市场 - 黄金839.00美元涨0.10% 布伦特原油68.47美元涨1.52%[38] - 铜80720元/吨跌0.45% 铝20965元/吨跌0.11%[38] 资金流向 - 两融余额23927亿元 占流通市值比重2.5%[35] - ETF溢价较多的是专精特新ETF 折价较多的是互联网ETF[35] - 股指期货贴水率扩大 中证500期指年化贴水率达29.89%[36]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33周):斯拉机器人催化不断,带动汽车板块估值重塑-20250917
国信证券· 2025-09-17 23:24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6] 核心观点 - 特斯拉机器人催化不断 带动汽车板块估值重塑 [1] - 中长期维度 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 [3] - 一年期维度 看好强新品周期的华为汽车及车型元年的小米汽车产业链 [3] - 地缘政治背景下汽车作为内需消费品 刺激政策有望加码 看好乘用车和国产替代零部件 [4] 月度产销数据 - 2025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 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 [1] - 2024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再创历史新高 [16] 周度数据表现 - 9月1-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30.4万辆 同比去年9月同期下降10% 较上月同期下降4% [1] - 9月1-7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30.7万辆 同比去年9月同期下降5% 较上月同期增长9% [1] - 9月1-7日国内乘用车上牌36.66万辆 同比-9.5% 环比-29.8% [1] -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22.06万辆 同比-0.8% 环比-23.4% [1] 市场行情表现 - 本周CS汽车上涨0.21% CS乘用车下跌0.37% CS商用车下跌1.06% CS汽车零部件上涨0.72% [2] - 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4.23% 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0.79% 电动车下跌0.08% 智能车上涨1.36% [2] -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93% 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66% [2] - 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1.72pct 弱于上证综合指数1.45pct 年初至今上涨23.76% [2] 成本与库存状况 - 浮法平板玻璃价格同比-9.4% 环比-6% [2] - 铝锭类价格同比+7.1% 环比+0.5% [2] - 锌锭类价格同比-5.2% 环比-1.1% [2] - 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0% 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2] 市场关注热点 - 智驾领域:地平线与哈啰合作加速Robotaxi落地 文远知行无人小巴驶入比利时 [3] - 机器人领域:马斯克增持特斯拉股票10亿美元 特斯拉为马斯克设定万亿美元薪酬计划 [3][45][46] - 特斯拉Optimus V3正在敲定设计 预期年产100万台时成本将降至2-2.5万美元/台 [47] - 重点车型:全新问界M7开启预订1小时订单破10万 [3][41] - 政策方面: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3][56]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 行业新旧动能切换 [14] - 预计2025年乘用车销量有望维持6%左右增速 [22] - 2025年新能源车型销量有望超1550万辆 同比增长超25% [25] -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逐渐取代合资/外资车企地位 [24] 投资建议方向 - 整车推荐:新品周期强劲的零跑汽车 江淮汽车 吉利汽车 [4] - 智能化推荐:科博达 华阳集团 均胜电子 伯特利 保隆科技 [4] - 机器人推荐:拓普集团 三花智控 双环传动 [4] - 国产替代推荐:星宇股份 福耀玻璃 继峰股份 新泉股份 地平线机器人-W等 [4] 重点公司预测 - 零跑汽车2025年预计销量45万辆 同比增长53% [27] - 小鹏汽车2025年预计销量45万辆 同比增长136% [27] - 理想汽车2025年预计销量60万辆 同比增长20% [27] - 问界2025年预计销量45万辆 同比增长16% [30] - 小米汽车2025年预计销量30万辆 同比增长119% [30] 增量零部件机遇 - 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 域控制器 线控制动 空气悬挂 车灯 玻璃等环节 [24][33] - 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 电驱动系统 中小微电机电控 IGBT 高压线束等环节 [24][33] - 激光雷达当前渗透率<3% 单车价值量>10000元 [34] -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当前渗透率<5% 单车价值量>10000元 [34] - 空气悬架当前渗透率<1% 单车价值量10000元 [34]
宗申动力(001696):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3%,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国信证券· 2025-09-17 22:32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58] 核心观点 - 2025Q2净利润同比增长73%至2.79亿元,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37%至5.06亿元 [1][9] - 通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09%至36.44亿元,毛利率提升1.74个百分点至16.52% [1][9] - 公司布局低空经济领域,航空发动机CA500通过适航审查,成为国内首款获适航批准的国产航空动力产品 [3][39]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11.87/13.69亿元 [4][58] 财务表现 - 2025Q2营收34.50亿元,同比增长39.00%,环比增长6.40% [1][9] - 2025Q2净利率8.2%,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11] - 2025Q2四费率6.71%,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2][19] - 2025H1营收66.93亿元,同比增长39.05% [1][9] 业务分项 - 通机业务:2025H1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长73.06%,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39.79% [29] - 摩托车发动机:2025H1收入23.30亿元,同比增长14.39%,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39.30% [33] - 航空动力:形成五大航空动力平台,推出20余款衍生产品,覆盖无人机及轻型通航市场 [3][38] - 新能源业务:涵盖电驱动系统、储能及氢能源,50kW氢燃料电池系统已实现示范应用 [44][45][50] - 高端零部件:年产能2.2万吨铝合金铸件及2000万件零部件,与一汽、博格华纳等企业合作 [52][53] 发展策略 - 通过燃油动力业务升级延长第一增长曲线,通过新能源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5] - 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覆盖燃油与新能源产品的立体化竞争力体系 [25][29] - 坚持"保增长、强转型、做价值"经营方针,向动力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 [54][57] 行业与市场 - 摩托车行业外贸出口量价齐升,250ml以上大排量休闲摩托车市场高增长 [33] - 低空经济政策全面落地,无人机行业进入战略机遇窗口期 [39] - 公司PE估值低于同业平均,2025年预测PE为28.16倍 [59]
中密控股(300470):械密封龙头,国际业务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9-17 22:1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5] 核心观点 - 机械密封行业龙头 国际业务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1] - 国内石化项目仍有增长 公司增量转存量的商业模式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9/4.84/5.58亿元 对应PE 19/17/14倍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58亿元 同比增长18.4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7亿元 同比增长8.10% [1]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16.76% [1] - 毛利率44.03% 同比下降3.11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21.86% 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46亿元 同比下降38.94% [1] 业务板块表现 - 装备制造业收入3.85亿元 同比增长18.47% [2] - 国际业务收入超8500万元 同比增长略超10% [2] - 增量业务毛利率27.56% 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 [2] - 石化存量业务收入1.89亿元 同比增长9.58% [2] - 煤化工存量业务收入0.64亿元 同比增长10.58% [2] - 其他存量业务收入0.49亿元 同比增长11.61% [2] - 橡塑密封板块收入1.08亿元 同比增长60.92% [3] - 特种阀门板块收入0.61亿元 同比增长9.6% [3] 盈利能力分析 - 石化存量业务毛利率68.98% 同比上升3.20个百分点 [2] - 煤化工存量业务毛利率69.89% 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 [2] - 其他存量业务毛利率63.63% 同比下降10.11个百分点 [2] - 橡塑密封板块毛利率32.09% [3] - 特种阀门板块毛利率47.91% 同比提升0.97个百分点 [3] - 子公司优泰科净利润0.15亿元 同比增长13.04%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7.61亿元 同比增长12.4% [4]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9.95亿元 同比增长13.3% [4]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22.75亿元 同比增长14.1% [4] - 预计2025年净利润4.19亿元 同比增长6.8% [4] - 预计2026年净利润4.84亿元 同比增长15.3% [4] - 预计2027年净利润5.58亿元 同比增长15.3% [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01/2.32/2.68元 [4]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19.1倍(2025E) [4] - 当前市净率2.75倍(2025E) [4] - 当前EV/EBITDA 17.5倍(2025E) [4] - 预计2025年ROE 14.4% [4] - 预计2026年ROE 15.3% [4] - 预计2027年ROE 16.1% [4] 业务进展 - 并购德国KS GmbH公司贡献收入增长 [1] - 国内大型石化项目市场开拓顺利 [2] - 新地佩尔二季度末在石化、输水引水、储能等市场敲定多个大订单 [3]
中密控股(300470):机械密封龙头,国际业务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9-17 19:11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 核心观点 - 机械密封行业龙头 国际业务打开成长空间[1] - 国内石化项目市场开拓顺利 国际业务稳步推进[2] - 增量转存量商业模式持续深化[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9/4.84/5.58亿元 对应PE 19/17/14倍[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58亿元 同比增长18.45%[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7亿元 同比增长8.10%[1]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16.76%[1] - 毛利率44.03% 同比下降3.11个百分点[1] - 净利率21.86% 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46亿元 同比下降38.94%[1] 业务板块表现 装备制造业(增量业务) - 收入3.85亿元 同比增长18.47%[2] - 国际业务收入超8500万元 同比增长略超10%[2] - 毛利率27.56% 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2] 存量业务 - 石化业务收入1.89亿元 同比增长9.58%[2] - 煤化工业务收入0.64亿元 同比增长10.58%[2] - 其他业务收入0.49亿元 同比增长11.61%[2] - 石化业务毛利率68.98% 同比提升3.20个百分点[2] - 煤化工业务毛利率69.89% 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2] - 其他业务毛利率63.63% 同比下降10.11个百分点[2] 橡塑密封板块 - 收入1.08亿元 同比增长60.92%[3] - 毛利率32.09%[3] - 子公司优泰科收入0.74亿元 基本持平[3] - 优泰科净利润0.15亿元 同比增长13.04%[3] 特种阀门板块 - 收入0.61亿元 同比增长9.6%[3] - 毛利率47.91% 同比提升0.97个百分点[3] - 净利润0.065亿元 同比减少2.09%[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7.61亿元 同比增长12.4%[4]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9.95亿元 同比增长13.3%[4]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22.75亿元 同比增长14.1%[4] - 预计2025年净利润4.19亿元 同比增长6.8%[4] - 预计2026年净利润4.84亿元 同比增长15.3%[4] - 预计2027年净利润5.58亿元 同比增长15.3%[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01/2.32/2.68元[4] - 预计2025-2027年ROE 14.4%/15.3%/16.1%[4] 估值水平 - 当前市盈率19.1倍(2025E)[4] - 当前市净率2.75倍(2025E)[4] - EV/EBITDA 17.5倍(2025E)[4] - 总市值79.90亿元[18] - 收盘价38.42元[18] 同业比较 - 恒立液压PE 44.44倍(2025E)[18] - 江苏神通PE 19.64倍(2025E)[18] - 行业平均PE 32.04倍(2025E)[18] - 公司PE 19.07倍(2025E)低于行业平均[18]
能源电子月报:功率公司业绩回暖,汽车与数据中心增长趋势明确-20250917
国信证券· 2025-09-17 19:0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2] 核心观点 - 功率半导体行业业绩回暖 收入与盈利能力逐步修复改善 汽车与数据中心仍为主要增长方向[4] - 行业步入改善阶段 整体利润为近8个季度新高 市场份额持续做大[6] - 需求端数据中心 新能源汽车保持加速增长 汽车智能化与功率段持续提升带来功率器件用量增长[6] - 汽车中低压功率器件国产替代空间仍大 汽车仍为最主要增量市场[6] - 数据中心用电量指数型增加 功率器件需求加速提升 SiC/GaN迎来增量空间[6] - 随着电动化单品红利逐步释放 产业增量主要来自于碳化硅等器件应用在汽车 数据中心打开增量空间[6] - 产能扩展回归理性 结构向BCD工艺等电源管理产品过渡 产品从单一功率半导体逐步向产品解决方案发展[6] - 覆盖市场从国内逐步向海外扩展[6] - 在需求温和复苏背景下 价格企稳 随着头部公司市占率提升整体有望保持稳步增长[6] 功率半导体业绩回顾 - 2Q25行业营收基本实现同环比增长 收入体量进一步提升[7] - 工控与消费等传统应用领域保持平稳 新能源汽车应用仍为主要增长领域 服务器电源需求增速最快[7] - 中低压功率器件如MOS 二极管等在国产份额提升 汽车智能化及整车增长推动下加速渗透[7] - 高压超结MOS及IGBT基本进入同比低基数改善阶段 二季度光伏抢装拉动营收 数据中心功耗增加带动MOS需求增长[7] - 整体功率公司基本实现同环比增长 营收持续增加对应国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7] - 功率公司利润端进入改善阶段 整体利润为过去8个季度新高[14] - 二季度随着行业需求回暖 受益于汽车 算力等高门槛市场渗透率提升 价格基本稳定 行业盈利情况持续改善[14] - 中低压器件延续稳定态势 扬杰科技 捷捷微电实现同环比增长[14] - 高压器件随价格企稳 需求增加 相关厂商斯达半导 东微半导实现同环比增长[14] - 回顾过去两年 行业经历了需求调整 供给释放带来价格竞争 整体利润水平下降[14] - 进入2025年 需求改善 由供给带来的价格竞争逐步放缓 头部厂商份额持续增加 头部厂商利润走向改善[14] - 行业各公司毛利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基本保持改善[20] - 剔除产品结构 折旧等因素影响各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 - 库存端 行业存货水位保持健康 随需求回暖 部分公司周转加快[20] - 当前行业企稳明确 产品价格逐步稳定 消费 工业等基本盘平稳 汽车 算力相关应用打开增量市场 行业走向回暖[20] 新能源汽车领域 - 我国7月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126万辆(YoY+27.4% MoM-5.0%) 产量124万辆(YoY+26.3% MoM-2.0%) 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8.7%[5] - 我国新能源汽车峰值功率200kW以上的主驱占比由22年的9%提升至25年1-7月的25% 100kW以下的低功率车型占比由22年的26%降低至22%[33] - 电驱最高峰值功率由22年255kW升至25年7月的580kW[33] - 我国25年1-7月新能源上险乘用车主驱模块中SiC MOSFET占比为17.9%[36] - SiC MOSFET模块电控搭载量占比由22年10.2%增加至25年1-7月的17.9%[36] - Si MOSFET电控搭载量占比由22年12.2%下降至至25年1-7月的1.4%[36] - 我国25年1-7月新能源上险乘用车主驱模块中IGBT模块国产供应商占比约87.0%[36] - 主驱IGBT模块主力厂商芯联集成 时代电气 士兰微 斯达半导领先优势逐步确立 海外厂商份额逐步下降[5] - 25年1-7月比亚迪半导体累计主驱电控搭载量约占24.6% 时代电气占16.0% 芯联集成约占10.2% 斯达半导占10.8% 士兰微约占14.1% 宏微科技约占2.8%[36] - 800V车型中碳化硅车型渗透率由23年20%不到增至25年1-7月的76% 而目前800V车型渗透率尚未超过15%[40] - 25年1-7月碳化硅车型中10-18万车型占比提升至8.1% 25万以下车型占比超43%[47] 数据中心应用 -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18.5%[62] - 加速服务器需求增长和非加速服务器的强劲复苏将推动市场规模在2029年达到5920亿美元[62] - 北美大型CSP仍是AI Server需求同步增长[62] - 随着中国CSP厂商进入资本开支扩张期 国内市场有望复制北美数据中心增长路径[62] - 随着数据中心扩建 电源需求指数型增加 有望带动功率器件[62] - SiC GaN加速渗透[59] 新能源发电与光储应用 - 8月20kW 50kW 110kW光伏逆变器价格保持稳定[71] - 8月逆变器出口台数为548万台 同比+31% 环比-1%[71] - 8月出口金额为8.88亿美元 同比+20% 环比+9%[71] - 随着高功率逆变器占比提升单价有所修复[71] - 国内储能从强制配走向市场化 海外大储需求走强 功率器件同步受益[5] - 25年8月国内储能招标同环比超预期[71] - 根据CESA统计 1H25中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合作规模同比增长220.28% 大储需求旺盛[71] 交期与价格跟踪 - 库存回归健康水位 海外厂商产品交期拉长 价格逐步企稳 行业陆续走向改善期[5] - 根据TTI 除部分IGBT产品外 大部分品类产品近半年交期稳定 供给端基本触底企稳[77] - 低压MOSFET 高压MOSFET产品 小信号晶体管及小信号二极管基本保持稳定[77] - 2Q25后海外厂商产品交期逐步拉长[77] - 随着下游库存去化基本完成 补库需求带来市场温和复苏[7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相关公司扬杰科技 新洁能 华润微 士兰微 东微半导 斯达半导 捷捷微电 芯联集成 华虹半导体在新器件 新工艺及新市场的拓展[6] - 碳化硅下游加速渗透 衬底进入6英寸向8英寸转换阶段 头部衬底企业有望受益 建议关注产业上游的天岳先进等公司[6]
汉钟精机(002158):AIDC压缩机、半导体真空泵打造新成长曲线
国信证券· 2025-09-17 18:1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同比下降18.86%,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42.90%[1] - 业绩下滑主要受光伏真空泵业务拖累,压缩机业务受益于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拉动实现增长[1] - 公司通过AIDC压缩机和半导体真空泵打造新成长曲线,半导体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3] - 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8/7.16/8.13亿元[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5.02%,同比下降5.43个百分点,净利率17.29%,同比下降7.26个百分点[1] - 期间费用率中销售费用率4.48%(同比-0.36pct)、管理费用率4.89%(同比+0.85pct)、研发费用率6.32%(同比+1.63pct)、财务费用率1.72%(同比+3.10pct)[1] - 2025Q2单季度营收8.83亿元,同比下降18.69%,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54.43%[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9/34.60/38.98亿元,同比增长-14.6%/10.2%/12.6%[4] 业务分析 - 压缩机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7亿元,同比增长12.21%,毛利率34.79%,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2] - 真空泵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2.76亿元,同比下降60.12%,毛利率36.37%,同比下降9.84个百分点[3] - 制冷压缩机受益数据中心发展,产品涵盖螺杆式、磁悬浮离心式,客户包括申菱、台湾东元、海尔、美的[2] - 空气压缩机通过推出无油、离心等高端产品实现营收稳步增长[2] - 半导体真空泵已完成PMF、PDM、iPH三大系列产品,通过部分国内芯片制造商认可并开始批量供货[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1.14/1.34/1.52元,对应PE 23/20/17倍[3][4] - 2025-2027年预计ROE为13.2%/14.1%/14.5%,EBIT Margin为21.7%/22.1%/22.3%[4] - 当前市盈率(PE)22.8倍,市净率(PB)3.00倍,EV/EBITDA 19.9倍[4][17] - 总市值142.99亿元,收盘价26.74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