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的集团(000333)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暴力拉升!盈新发展1分钟涨停!存储芯片概念股走高 磷化工板块异动拉升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1:51
市场整体表现 - 11月6日A股市场震荡走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0.81%,创业板指涨0.89% [2] - 化工、电力、芯片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福建本地股、短剧游戏、餐饮旅游等板块下挫 [2] - 港股主要指数走高,中芯国际涨超2%,海尔智家、阿里巴巴、美的集团等涨幅居前 [2] 存储芯片板块 - 存储芯片板块盘初拉升,盈新发展开盘一分钟涨停,走出14天11板 [4] - 德明利涨停,艾森股份、长光华芯、新相微等跟涨 [4] - 源杰科技现价590.01元,涨11.43%,德明利现价247.14元,涨10.00%,艾森股份现价60.51元,涨9.98% [5] - 消息面上,SK海力士与英伟达就明年HBM4供应完成谈判,HBM4供应价格将比HBM3E高出50%以上,隔夜美股存储板块大涨 [5] 磷化工板块 - 磷化工板块异动拉升,清水源盘中直线拉涨停,芭田股份涨停,云天化、川恒股份、川金诺等跟涨 [6] - 清水源现价12.22元,涨20.04%,芭田股份现价12.42元,涨10.01%,云天化现价31.80元,涨7.76% [7] - 消息面上,生意社数据显示黄磷指数11月5日上涨4%,近两周累计涨幅超过7%,涨价源于湿法磷酸装置集中减停产及下游电解液原料需求恢复 [7]
刚刚,暴力拉升!000620,1分钟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1:23
市场整体表现 - 11月6日A股市场震荡走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0.81%,创业板指涨0.89% [1] - 化工、电力、芯片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福建本地股、短剧游戏、餐饮旅游等板块震荡下挫 [1] - 港股主要指数走高,中芯国际涨超2%,海尔智家、阿里巴巴、美的集团等涨幅居前 [1] 存储芯片板块 - 存储芯片板块盘初拉升,盈新发展开盘一分钟涨停,走出14天11板 [3] - 德明利涨停,艾森股份、长光华芯、新相微等跟涨 [4] - 源杰科技现价590.01元,涨跌幅11.43%,成交量296万,总市值5071Z [5] - 德明利现价247.14元,涨跌幅10.00%,成交量1117万,总市值5611Z [5] - 文森股份现价60.51元,涨跌幅9.98%,成交量552万,总市值53亿 [5] - 长光华芯现价72.61元,涨跌幅8.55%,成交量554万,总市值128亿 [5] - 新相微现价22.64元,涨跌幅7.86%,成交量1041万,总市值1041Z [5] - 海光信息现价236.69元,涨跌幅6.62%,成交量1582/J,总市值5501亿 [5] - SK海力士与英伟达就明年HBM4供应完成谈判,HBM4供应价格比HBM3E高出50%以上 [6] - 隔夜美股存储板块大涨,希捷科技和闪迪周三双双涨超10% [6] 磷化工板块 - 磷化工板块盘中异动拉升,清水源盘中直线拉涨停,芭田股份涨停,云天化、川恒股份、川金诺等跟涨 [7] - 清水源现价12.22元,涨跌幅20.04%,成交量2887万,总市值31亿 [8] - 芭田股份现价12.42元,涨跌幅10.01%,成交量5173万,总市值120亿 [8] - 云天化现价31.80元,涨跌幅7.76%,成交量4970万,总市值580亿 [8] - 川恒股份现价38.21元,涨跌幅6.52%,成交量1783万,总市值232亿 [8] - 川金诺现价23.95元,涨跌幅6.21%,成交量3212万,总市值661Z [8] - 黄磷指数11月5日上涨4%,近两周累计涨幅超过7% [9] - 本轮涨价源于湿法磷酸装置集中减停产及下游电解液原料需求恢复,产业链出现明显结构性修复 [9]
沪深300ETF中金(510320)开盘涨0.89%
新浪财经· 2025-11-06 09:41
沪深300ETF中金(510320)市场表现 - 11月6日该ETF开盘上涨0.89%,报价为1.252元 [1] - 该ETF自2025年4月16日成立以来总回报为24.28% [1] - 该ETF近一个月回报为-0.14% [1] 沪深300ETF中金(510320)重仓股表现 - 重仓股中际旭创开盘表现最佳,上涨2.30% [1] - 重仓股新易盛开盘上涨2.00% [1] - 重仓股招商银行开盘下跌0.35%,长江电力开盘下跌0.11% [1] 基金基本信息 - 该ETF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该ETF的基金经理为刘重晋 [1]
外资A股最新持仓曝光,行业龙头仍是“聪明钱”的最爱
第一财经· 2025-11-06 07:49
外资整体持仓概况 - 截至9月底,外资持仓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是宁德时代(2656.59亿元)、贵州茅台(881.42亿元)和美的集团(716.48亿元) [1] - 共有42只A股的外资持仓市值超过百亿元,涉及紫金矿业、恒瑞医药、比亚迪、福耀玻璃等 [2] - 从持股机构数量看,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五粮液最受外资青睐,持股外资机构数量分别达到85家、83家和81家 [1][2] 外资青睐的行业与公司类型 - 行业龙头公司是外资重点持仓对象,如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 [1][2] - 银行股受外资青睐,外资持股数量前十的A股公司中上市银行占据7席 [2] - 外资持有南京银行23.6亿股(32家外资机构持有),持有宁波银行16.03亿股(42家外资机构持有)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外资持股数量均超过10亿股 [2] 外资三季度调仓动向 - 外资三季度涌入部分“中字头”个股,持有中国船舶的外资机构达到68家,较6月底的46家增长超四成 [1][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船舶1.53亿股,持股比例2.03% [3] - 与6月底相比,贵州茅台、比亚迪、长江电力等多家公司的持股外资家数增加 [3] 外资“抱团”买入个股案例 - 睿能科技获多家外资机构买入,瑞银大幅加仓130.2%,截至9月末持有114.64万股(持股比例0.55%),位列第三大股东 [4][5] - 高盛、摩根大通、美林国际新进睿能科技前十大股东,分别持有84.59万股、82.63万股、66.04万股 [4][5] - 中策橡胶前十大股东中美林国际为新进第八大股东(持股635.56万股,比例0.73%),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均为新进流通股股东 [7] - 祥生医疗前十大股东中瑞银、巴克莱银行新进,分别持股30.69万股和30.57万股(持股比例均为0.27%) [7] 外资对A股市场的观点 - 瑞银证券认为A股市场中期展望依然向好,驱动力包括整体盈利逐步复苏、资金持续净流入、科技叙事助力估值重构等 [8] - 三季度全部A股盈利同比增长12%,非金融板块同比增长4.8%,六成行业录得盈利同比增长 [8] - 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电子等板块实现了超过30%的单季同比增长 [8] - 高盛预测中国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A股迎来持久牛市行情 [9] - 高盛建议投资者思维模式应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 [10]
美的集团第三季度营收再破千亿元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约1119亿元,再次突破千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18.7亿元,同比增长近9% [1]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30.57亿元,同比增长13.8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 [1] To B业务表现 - 公司业绩增长归因于作为"第二引擎"的To B业务稳步上涨 [1] - 前三季度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 [1] - 前三季度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 [1] - 前三季度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 [1] - 多元产业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 机器人业务发展 - 人形机器人赛道发展思路为"以应用出发为主",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家电机器人化、人形机器人价值化 [1] - 工业机器人方面,9月底美的库卡发布了五大战绩级智能体产品 [1] - 推出家电业首个万亿级数据量的AI agent智能体"COLMO AI管家",可实现全屋家电家居跨设备动态协调调度 [2] - 在具身机器人领域,拥有工业应用机器人"美罗"和人形机器人智能管家"美拉" [2] 智能家居业务 - 在弱周期行情下,智能家居业务保持增长韧性,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加13% [3] - 海外OBM(自有品牌)收入大幅提升,占TO C业务比例提升至45%以上 [3] - 第三季度,日本市场东芝品牌销量的市场份额晋升至第二 [3] 全球化运营 - 海外OBM收入提升受益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生产能力和品牌建设 [3] - 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供应链韧性灯塔工厂,成为家电行业首个海外灯塔工厂 [3] - 业务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3] - 在全球拥有38个研发中心和63个主要制造基地,其中海外设有22个研发中心及41个基地,占比均超过半数 [3]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战略转型还瞄准了美的能源、美的医疗等新领域 [3]
美的致富路 机器人还没帮上忙
北京商报· 2025-11-06 00:19
公司战略与业务调整 - 美的集团将全资子公司广东美的电气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库卡机器人自动化(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业务调整至经营范围首位 [1] - 公司2025年推出的机器人战略涵盖AI+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与应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三大方向,并已推出多款战略级智能体产品 [1]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19.3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3630.57亿元,同比增长13.82%,累计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3]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远超海尔智家(2340.5亿元)与格力电器(1371.8亿元),净利润体量分别是二者的2.2倍和1.8倍 [3] To B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智能建筑科技业务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 [3][4] - 三大To B业务前三季度合计收入达813亿元,占公司同期总营收比例约为22.4% [4] - 对比来看,智能家居业务仍是公司营收基本盘,上半年该业务营收167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66.58% [4] 机器人业务现状分析 - 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增速在三大To B业务中最低,且低于公司整体营收(13.82%)和归母净利润(19.51%)的增速 [5][6] - 该业务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比例从半年报的6%微涨至三季报的约6.22% [5] - 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已进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参与信息收集、设备维护、固定巡检及标准化作业流程 [7] 机器人业务未来发展潜力 - 公司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进展,至2024年底谐波减速器年产能已达8万台,为批量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8]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430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88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高于整体营收 [8] - 机构预计美的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线下商业类门店场景 [6]
家电企业与车企频频“联姻” 加快抢占全场景入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5 23:38
合作动态与战略布局 - 腾势汽车与美的集团高端家电品牌COLMO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腾势N8L汽车与COLMO智能家居的双向互联,用户可在车内控制全屋智能家电,在家可实时查看车辆状态或远程操控[1] - 美的集团在2025年8月发布全屋智能新战略,将"人车家生态"作为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其生态版图已囊括手机端、汽车端和互联网端,形成"硬件互补+场景共建"的网络[1] - 海尔集团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供应链、大健康、全球创牌等多个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尔旗下卡泰驰控股战略入股汽车之家,以深化汽车产业生态布局[2] 企业参与路径与模式 - 家电企业基于自身技术基因与资源禀赋选择不同发展路径,"跨界造车派"以小米、夏普、追觅为代表,将汽车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通过下场造车完善自身生态[2] - "深度场景派"以美的集团、海尔、创维为代表,创维集团以自有系统为核心深耕"车家一体"的场景融合,是较早涉足整车制造的家电企业[2] - 夏普在2025年日本移动出行展展出LDK+概念车,将车身长约5米的厢式车打造成"移动的客厅"[2] - 格力电器走出"B端供应链+C端终端"双端联动路径,凭借空调技术推出节电30%的车载热管理方案,成为新能源车企核心供应商,同时以格力手机为中控载体实现手机、车载系统与家电的基础联动[3] 行业竞争焦点与未来格局 - "人车家"生态争夺战的背后是企业在全场景入口、用户数据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家庭"总开关"和车内"智能系统"是两个关键控制中心[4] - 通过分析用户在车、家、手机等不同场景的行为习惯,企业可构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提供更个性化服务以增强用户黏性[4] - 未来产业格局将呈现"分层竞争"态势,少数掌握操作系统和AI能力的"生态主"搭建舞台,多数车企和家电品牌作为"生态参与者"在框架内寻求差异化发展,"核心部件供应商"凭借技术优势成为生态基石[4]
美的致富路,机器人暂未挑大梁
北京商报· 2025-11-05 22:29
公司战略聚焦机器人业务 - 美的集团将全资子公司广东美的电气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库卡机器人自动化(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业务调整至经营范围首位,释放战略聚焦机器人赛道的强烈信号 [1] - 公司2025年推出的机器人战略涵盖AI+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与应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三大方向,已推出多款战略级智能体产品 [1] - 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已进入荆州工厂参与信息收集、设备维护、固定巡检等任务,以及设备上下料、物料搬运等标准化作业流程 [1][8] 机器人业务当前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是三大To B业务中增速最低的板块 [4][6] - 机器人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占总营收比例约为6.22%,远低于智能家居业务66.58%的占比,在公司业务矩阵中仍处于小众位置 [4][5] - 该业务9%的同比增速不及整体营收13.82%和归母净利润19.51%的增速,是三大To B业务中唯一跑输整体增长的板块 [6] 机器人业务技术布局与产能建设 - 公司在核心零部件端实现谐波减速器8万台年产能,为后续机器人业务的批量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1][8] - 美的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430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87.67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整体营收增速 [9] - 公司深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推动家电机器人化升级,并发力机器人整机开发,积极布局核心技术 [6] 公司整体财务业绩领跑行业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1119.3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3630.57亿元,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3.82%和19.51% [3] - 美的营收规模远超海尔智家(2340.5亿元)与格力电器(1371.8亿元),净利润体量分别是二者的2.2倍和1.8倍 [3] To B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 前三季度三大To B业务(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合计收入达813亿元,占同期总营收比例约为22.4% [4]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大幅跑赢整体营收13.82%的增幅 [4] - To B板块以高增速成为美的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智能家居业务仍是营收基本盘,占比超六成 [4]
美的集团今日大宗交易溢价成交5万股,成交额41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5 21:44
大宗交易概况 - 2025年11月5日美的集团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为5万股,成交金额为410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0.2% [1] - 该笔交易成交价格为82元,相较于市场收盘价75.94元,出现7.98%的溢价 [1] - 交易买方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延安路证券营业部,卖方为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艾路证券营业部 [2]
深市公司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环比双增长,研发投入超五千亿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20:40
整体业绩概览 - 截至2025年10月底,2879家深市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7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归母净利润9030.18亿元,同比增长9.69% [2] - 超七成公司(75.34%,共2169家)实现盈利,超过五成公司(53.66%,共1545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含减亏) [3] - 业绩实现同比和环比双增长,其中207家盈利公司业绩增速超过100% [2][3] 板块与头部公司表现 - 主板实现营业收入12.47万亿元,净利润6583.57亿元,同比增长6.68% [3] - 创业板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3] - 57家市值超千亿元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0%,实现净利润4613.68亿元,同比增长13.84% [3] - 比亚迪、美的集团、宁德时代等公司收入规模超千亿元,净利润规模超百亿元 [3] 电子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净利润791.22亿元,同比增长32.12% [4] - 第三季度电子行业实现净利润336.11亿元,环比增长33.76%,连续三个季度增长 [4] - 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7%,北方华创实现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5% [5]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946.09亿元,同比增长29.53% [5] - 宁德时代利润增长36.20%,阳光电源利润增长56.34% [5] 通信行业表现 - 通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28.32亿元,同比增长14.29%,实现净利润307.94亿元,同比增长36.71% [5] -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26.22%、18.70% [5] 非银金融行业表现 - 非银金融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135.83亿元,同比上升10.67%,实现净利润608.54亿元,同比增长49.03% [6]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6.78亿元,环比增长15.32%,实现净利润255.76亿元,环比增长48.05% [6] - 券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74.83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现净利润509.14亿元,同比增长77.15% [6] - 东方财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5.89亿元,同比增长58.67%,实现净利润90.97亿元,同比增长50.57%,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00.65%和77.74% [6] 研发投入与股东回报 - 深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5180.11亿元,同比增长6.20%,研发强度为3.29% [7] - 63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比亚迪、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11家公司研发支出超过50亿元 [7] - 507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现金分红1291.12亿元,金额较上年同期翻番 [7] - 披露257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745.7亿元,披露106单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上限260.76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