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马公司(BMWYY)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高翔:助力中国打造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导者
新浪财经· 2025-03-29 22:34
宝马集团战略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契合度 - 公司提出三点建议应对行业挑战:推动AI大规模应用实现产业融合 强调国际政策标准协调 倡导健康增长与技术开放 [2] - 公司战略与中国创新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高度契合 增长 创新 合作是公司在华30年核心主题 [3] - 2024年全球销量达245万辆乘用车 中国市场交付715万辆BMW/MINI汽车 其中纯电车型超10万辆 累计新能源车交付量突破40万辆 [3] 中国市场布局与产能规划 - 2026年启动沈阳iFactory数字工厂新世代车型本土化生产 2027年前投放40余款新/改款车型 [3] - 公司致力于将中国打造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导者 构建智能汽车 基础设施 城市三位一体生态系统 [3] 技术创新突破 - NEUE KLASS新世代车型搭载全景视觉平视显示系统 首创驾驶员为中心技术 实现全动力系统数字神经系统开发 [4] - 全球首家获德国批准同时配备L2组合驾驶辅助与L3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车企 [4] - 第六代大圆柱电池研发涉及40余个联合项目 合作方包括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企业 [6] 本土化合作生态 - 与华为合作开发鸿蒙OS车载数字生态 与阿里巴巴合作大语言模型应用 [6] - 研发环节整合研究机构 大学 初创公司等多方资源 形成完整产业链协作体系 [6]
独家丨智舱引入阿里大模型后,宝马计划在下半年敲定智驾中国合作伙伴
雷峰网· 2025-03-28 21:32
宝马与阿里合作 - 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开发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2026年搭载新世代车型[2] - 合作采用深度定制模式,宝马可获取通义千问最强最新模型及阿里超8000万条POI深度数据[2] - 宝马工程师强调合作非简单App集成,而是以阿里大模型为基础赋能所有交互动作,实现类人体验[2] 合作技术架构 - 底层:通义千问作为模型底座提供技术能力,宝马引入识别、主动推荐、数据等原子能力[4] - 中间层:定制交互框架支持临时交互、多模态交互等多样化体验[4] - 上层:连接海量生态与三方应用,云端提供算力支持灵活接入AI智能体[4] 定制化AI产品开发 - 宝马开发两款AI智能体:"用车专家"整合超20万条专属用车数据及百万售后案例,提供用车维保服务[5] - "出行伴侣"基于阿里8000万条POI数据,支持复杂多指令需求(如餐厅推荐综合路况、充电桩、用户偏好等)[5] - 两款产品计划在4月上海车展展示[5] BBA智能化布局动态 - 宝马同步与华为合作,将推出BMW数字钥匙、HiCar等鸿蒙生态服务[5] - 奔驰计划在至少四款车型使用Momenta智驾方案,首款为纯电CLA,并追加7500万美元投资[6] - 奥迪确认A5L燃油车与Q6L e-tron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方案[6] 行业竞争趋势 - BBA全面引入中国智驾方案,豪华车市场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7]
Trump Imposes 25% Tariffs on Imported Automobiles and Parts
PYMNTS.com· 2025-03-27 07:41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签署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的命令,旨在保护美国工业基础、扭转生产停滞和贸易逆差问题,还将带来关税收入和创造就业 [1][2][3] 关税相关信息 - 3月26日特朗普签署命令对汽车及特定零部件进口加征25%关税 [1] - 关税4月2日生效,4月3日开始征收 [4] - 关税“永久”且不考虑谈判例外 [4] 关税目的 - 阻止大量进口威胁美国工业基础,降低供应链脆弱性 [2] - 扭转美国汽车生产停滞、每年935亿美元汽车零部件贸易逆差及自2000年以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岗位减少34%的局面 [2] 关税影响 - 刺激国内制造业,带来超1000亿美元的新年度关税收入 [3] - 立即创造建筑和制造业就业岗位 [4] 其他关税计划 - 4月2日预计宣布广泛的对等关税,以降低其他国家贸易壁垒 [5] - 威胁对木材、半导体和药品征收特定行业关税 [5] 市场反应 - 3月11日报道美国汽车买家因关税担忧加速购车 [6]
BBA集体遭遇“中年危机”,宝马每卖出4辆车有1辆电动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2:12
核心观点 - 奔驰、宝马和奥迪在华面临新能源转型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集体遭遇"中年危机" [1] - 宝马2024年营收利润双下滑,但中国市场仍是其最重要的电动车销售市场 [2][5][13] - 宝马电动化转型加速,纯电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7.4%,但尚不足以弥补燃油车下滑缺口 [8][9][15] -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3.4%,价格战导致利润损失44亿欧元 [16][20] - 宝马加大研发投入至91亿欧元,聚焦新世代车型和智能化技术,计划2026年量产 [6][28][3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423.8亿欧元(约1.12万亿元),同比下滑8.4% [2] - 息税前利润109.71亿欧元(约862.9亿元),同比下滑35.8%,利润率从11%降至7.7% [2] - 净利润76.78亿欧元(约603.9亿元),同比下降36.9%,日赚1.65亿元 [2] - 汽车部门息税前利润78.93亿欧元,较去年129.81亿欧元下滑近四成 [21] - 中国市场收入317.86亿欧元,同比下滑22% [20] 销量情况 - 全球总销量245万辆,同比下滑4% [3] - 宝马品牌220万辆(-2%) - MINI品牌24.5万辆(-17%) - 劳斯莱斯5712辆(-5.3%) [3] - 中国市场销量71.52万辆,同比下滑13.4% [4][16] - 纯电动车销量42.7万辆(+13.5%),占总销量17.4% [9] - 中国市场纯电销量超10.7万辆(+7.7%),占在华销量15% [5][14] - 宝马品牌纯电26.9万辆(+11.6%) [12] - 劳斯莱斯纯电车型增长479.6% [11] 电动化战略 - 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从2021年1.9%提升至2024年17.4% [8] - 2026年将在中国量产新世代车型,采用800V高压平台/10分钟充电300公里 [33] - 投资百亿元建设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提升30% [30] - 目标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纯电累计交付150万辆 [23]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支出91亿欧元(+17.1%),占营收6.4% [28] - 3亿欧元投入捷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31] - 中国拥有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4处研发中心 [32] - 2025年研发占比目标降至4%-5%,聚焦电动化/数字化/AI [36] - 与阿里合作开发AI引擎,将搭载于2026年新世代车型 [37] 市场策略 - 2025年在中国推出10多款新车,2027年全球推出40余款新车型 [7][35] - 2024年下半年多次调整终端价格,给予经销商每台1万元补贴 [19][20] - 价格战导致中国市场损失44亿欧元利润,超半数为定价压力造成 [20]
宝马牵手阿里巴巴!
券商中国· 2025-03-26 12:26
宝马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 - 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 将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 [1] - 合作聚焦AI大模型、智能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领域 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采用共同开发的AI引擎 计划2026年在中国市场交付 [2] - AI引擎支持的智能座舱及智能出行交互场景将于2023年4月上海车展首次亮相 [3] 合作细节与技术应用 - 宝马专门设立德国以外唯一的Skylab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研究中国用户需求与偏好 [4] - 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融入AI Agent 实现自然交流、场景感知、服务组织与认知进化 提升精准意图捕捉、复杂指令解析等体验 [4] - 阿里巴巴CEO表示此次合作是AI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创新探索 旨在深化AI垂直领域应用 [4] 双方合作历史与行业影响 - 阿里巴巴与宝马自2015年起在数字化领域长期合作 覆盖电商、云计算、智能网联、车载导航、智能座舱、语音交互、AI大模型等领域 [4] - 除宝马外 小鹏、极氪、零跑、智己等汽车品牌智能座舱已接入阿里通义系列模型 [5] 阿里巴巴AI领域投入 - 阿里云营收增速提升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月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6] - 阿里云在全球顶尖高校招募AI技术人才 覆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等领域 设置A Star和Al Clouder项目吸引顶尖人才 [6] - 阿里巴巴未来将专注三大业务类型 包括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 [7]
金融价值观|政策红利与超大市场共振 外企高管眼中的“投资中国”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3-24 19:37
金融价值观|政策红利与超大市场共振 外企高管眼 中的"投资中国"新机遇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梁栋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多位跨国 企业与会代表表示出加码在华投资的意愿,希望紧跟中国市场步伐,携手中国企业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 前景。 今年以来,当特斯拉在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阿斯利康无锡基地追加投资等外企在华布局的大手笔持 续涌现,令人好奇在其商业决策背后,外企高管眼中"投资中国"的新机遇在何处,恰好在中国发展高层 论坛2025年年会中可以找到一些明确的答案。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年会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其中118位为正式代表,企业界代表86位。参会跨 国企业国家范围广,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新高。今年第一次派正式代表参加论坛的企业有17家, 包括英特宜家、博枫等,为历年数量最多,占企业总数的20%。 选择深耕中国 着眼政策机遇 "未来十年,必和必拓将继续大幅增加投资,大力支持与人工智能等相关的技术开发,也希望获得更多 支持,与政府、行业、企业展开更多合作,打通产学研各环节,一起实现更好发展。"必和必拓首席执 行官韩慕睿说。 韩慕睿表示:"铜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当 ...
华为拿下宝马,为什么BBA集体“投华”?
商业洞察· 2025-03-20 17:34
华为与宝马合作 - 华为与宝马达成合作 德国BBA(宝马、奔驰、奥迪)已全部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 此前奥迪引入华为智驾 奔驰S级引入华为Hicar技术 [2] - 合作范围集中于国产宝马车型 暂不涉及进口车型 国产宝马在智能化和科技属性上将优于进口版 [6] - 合作主要聚焦智能座舱领域 鸿蒙生态车机系统将接入宝马汽车 支持华为手机遥控宝马 包括数字钥匙一键启动和生态应用车机同步 [3] 宝马选择华为的原因 - 宝马智能化转型较慢 这是合资车厂的普遍问题 引入华为智能座舱可加速转型 [3] - 25%宝马车主使用华为手机 接入鸿蒙生态可提升老车主体验 同时吸引华为用户购买宝马 [6] - 宝马采取双线战略(燃油车+电动车) 华为智能座舱可同步适配两种车型 [8] 华为技术对车企的影响 - 华为技术赋能车企效果显著 例如赛力斯通过华为改造后 问界M9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月销超1.6万辆 [8] - 华为智驾版奥迪和鸿蒙座舱版宝马兼具品牌号召力与技术优势 市场竞争力强 [10] - 若合作模式在国内成功 华为智驾版BBA将在国际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10] 行业趋势与中欧合作 - 中欧合作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技术可借助欧盟品牌进入西方市场 欧盟品牌可依托中国技术加速转型 [10] - 中欧联合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可能淘汰美国传统油车厂商如福特和通用 [10] - 德国BBA与华为合作是上半场 中欧联合抢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下半场的关键 [10]
告别BBA
投资界· 2025-03-16 15:19
行业趋势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显著下滑 2024年奔驰中国交付68万辆同比下滑7% 奥迪交付64 9万辆同比下滑10 9% 宝马交付71 45万辆同比下滑13 4% [7][9]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47 6%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下半年连续5个月突破50% [15] - 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收缩 新能源车崛起导致BBA价格体系崩盘 宝马M4从加价10万到降价20万仅用两年 [12] 市场表现 - BBA采取大幅降价策略 奥迪长期折扣超20% 奔驰E级/GLC终端优惠6万 宝马5系降价幅度约20% [10] - 经销商亏损严重 2024年上半年全国经销商亏损比例达50 8% 宝马全球首家5S店因资金压力停业 [25] - 传统4S店模式受冲击 40家以上BBA经销商门店翻牌为蔚来直营店 部分转为问界等新能源品牌 [26] 竞争格局 - 技术优势转移 电车时代国产车在混合动力 智能驾驶等领域形成统治 BBA机械素质优势过时 [18][19] - 用户需求变化 新生代车主更关注科技配置 蔚来ET5零百加速4秒且标配激光雷达 宝马需加价选装自适应巡航 [21][22] - 销售模式迭代 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实现价格透明 BBA仍依赖传统4S店导致高库存风险 [23] 消费者行为 - 豪车用户转向新能源 案例显示AMG S Coupe车主试驾蔚来EC6后立即置换 并带动朋友购买5台蔚来 [32][33] - 决策因素变化 律师客户更关注换电站和智能驾驶辅助而非传统马力参数 [34] - 消费观念升级 高净值用户接受"一油一电"配置 年轻人将电车作为首选 [36][37] 企业财务 - BBA利润大幅下跌 奔驰2024年净利润104 1亿欧元同比降28 4% 宝马奥迪三季度利润分别下滑83 8%和91% [9][25] - 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奔驰中国区降幅为全球单一市场之最 [9]
宝马: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5 23:55
自动驾驶策略差异 - 宝马坚持安全第一的ADAS策略,明确表示不会让消费者测试未经验证技术,新世代车型聚焦L2+++功能升级(变道/超车精准度提升)但保持方向盘控制要求 [5] - 奔驰CLA采用激进的L2++全场景高阶智驾方案,国产版搭载Momenta方案实现全国城区NOA,形成与宝马的技术路线分化 [5] 新世代技术架构 - 电子电气架构集成算力提升20倍,采用4台"超级大脑"域控制器管理娱乐/自动驾驶/驾驶动态/舒适系统,线束系统减重30%(减少600米)[12][14] - 突破性技术包括:全景iDrive座舱(首创视平线显示/3D HUD)、驾控超级大脑(18,000牛·米扭矩管理/1毫秒延迟)、第六代eDrive(能量密度+20%/续航+30%/800V快充10分钟300公里)[15] - 架构兼容纯电/插混/燃油/氢能四种驱动形式,首款车型iX3将于2024年底欧洲上市,2026年国产 [15] 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宝马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同比+17.1%,占营收6.4%),三年累计增长50% [11] - 中国团队主导OS9系统70%-75%软件开发,设立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创新基地及三家数字化公司(宝马诚迈/领悦北京/领悦南京),拥有3000+软件工程师参与全球研发 [17] - 与奔驰不同,宝马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如电芯设计/BMS),而奔驰CLA国产版采用Momenta智驾/吉利-雷诺发动机/宁德时代电池等供应链合作模式 [7]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宝马销量-4%/营收-8.4%/利润-35.8%,汽车业务利润率从8.1%降至6.1%,主因中国需求疲软 [11][12] - 奔驰同期表现相似(营收-4%/利润-39%/利润率8.1%),反映传统豪华品牌在华共同面临智能电动转型压力 [11] 本土化战略 - 中国设立唯一海外Skylab进行新世代本地化调整,与腾讯合作云计算,计划引入大模型技术至智能座舱 [17] - 电子电气架构800V高压平台等配置已追平中国新势力,氢能兼容性甚至超越部分本土企业 [14]
缓刑三年,欧洲车企或不会因减排不达标被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5 09:25
欧盟排放政策调整 - 欧盟委员会提议给予汽车制造商三年窗口期,允许2025年排放目标基础上提高排放量,为行业提供喘息空间[5] - 修正案将2025年合规窗口延长至2027年,允许车企用2026-27年更清洁车型抵消2025年排放超标[7] - 政策调整推迟欧洲电动汽车生产规模扩张,缓解2025年推出低价电动车型的压力[7] 行业反应与影响 - 大众、宝马、奔驰股价因政策放宽上涨[14] - 大众CEO支持欧盟务实态度,认为不影响减排目标且提供车型推出灵活性[15] - 雷诺称灵活性有助于保持竞争力,沃尔沃则担忧阻碍电动化转型并造成不公平竞争[15]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认为目标仍具挑战性,行业或需降价、减产或购买积分[15] 销量与罚款背景 - 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下降1.3%至199.5万辆,加剧达成27.5%减排目标的难度[11] - 原罚款机制下车企面临高达150亿欧元罚款,整合销售业务可能惠及特斯拉和中国厂商[11] 政策争议与技术路径 - 意大利、捷克支持放宽政策,后者争取五年延长期[12][14] - 欧洲汽车零部件协会(CLEPA)呼吁对插电混动、增程式等技术开放法规修订[17] - 环保组织T&E批评政策削弱清洁标准,制造转型不确定性[17] - 电动出行协会警告政策变动打击充电设施和电池投资信心[19] 配套措施与产业支持 - 欧盟拟成立行业联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探讨对本土电池制造商直接支持[20] - 行动计划包含激励企业用车部门采购电动汽车等长期措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