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JD)
搜索文档
大厂“爱”上车,“野蛮人”还是“送水人”?
36氪· 2025-11-11 15:52
互联网大厂进军汽车产业概况 - 互联网大厂正以集团军姿态全面渗透汽车生产、销售、养护、出行等全链条 [1] - 其核心驱动力是分食汽车产业这块万亿级的蛋糕,并围绕自身优势链条进行延伸 [1] - 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在2025年10月已达58.7%,较三年前的20%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从小众尝鲜变为大众选择 [7] 京东的汽车业务布局 - 京东凭借埃安UT Super车型在双十一位列新品热卖榜第一,该车电池租用购车价低至4.99万元 [1] - 公司利用6亿活跃用户的消费数据,联手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和广汽埃安的智能制造能力,形成"制造+技术+流量入口"的分工模式 [7] - 京东养车已构建近3000家自营门店与超4万家合作门店的服务网络,切入汽车后市场 [8] 阿里巴巴的汽车生态构建 - 阿里巴巴通过"AI驱动 + 场景闭环"策略,将电商、云计算、物流等优势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 [6] - 公司与山子高科(原银亿股份)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智能汽车定制化新零售模式,首个V17定制车型已进入样车测试阶段 [4] - 阿里在汽车产业布局广泛,包括重金入股小鹏汽车、与上汽集团参股合作智己汽车与斑马智行,并通过高德入局Robotaxi等 [6] - 2025年3月,宝马宣布与阿里深化AI战略合作,基于通义大模型开发新一代智能座舱系统 [6] 百度与美团的自动驾驶应用 - 百度萝卜快跑已覆盖全球22座城市,累计完成超1700万次出行服务,每周订单量突破25万单,且实现100%全无人运营 [9] - 美团自研的"魔袋20"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单次可配送十份外卖,已在全国多城市投入运营,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数据反馈"闭环 [9] 字节跳动的差异化路径 - 字节跳动旗下懂车帝从内容平台延伸至全链路汽车服务,形成"内容种草-在线看车-线下服务"的闭环 [10] - 公司与一汽丰田合作,推出智能诊断、预约保养、能耗分析等全链路服务,将内容流量转化为服务流量 [8] 汽车后市场规模与竞争 - 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且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8] - 天猫养车的全国门店规模突破2500家,覆盖300多个城市,与京东养车共同争夺增量市场 [8] 互联网大厂的战略动机与行业影响 - 互联网大厂布局汽车生态的深层逻辑是寻求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以应对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 [12] - 各公司路径依赖其核心基因:京东侧重零售和物流打通汽车消费最后一公里;阿里侧重构建车与生活的生态服务平台;百度与字节则侧重攻坚智能汽车的核心软件与技术 [12] - 互联网企业的入局倒逼汽车行业跳出产品思维,转向生态思维,重构产业价值分配 [13]
实探美团“官旗闪电仓”,骑手深夜抢订单
36氪· 2025-11-11 15:46
文章核心观点 - 双十一期间即时零售成为主战场,美团、淘宝、京东等巨头通过不同模式加速布局,竞争焦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整合 [3][11][12][13] - 美团闪购推出“品牌官旗闪电仓”新模式,通过轻资产“拎包入驻”吸引超百家品牌入驻,实现品牌商品分钟级配送 [2][8][9][10]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行业进入多巨头竞争阶段 [20] 美团闪购“官旗闪电仓”模式 - 仓库为纯线上前置仓约80平米,服务于同城即时配送网络,入驻数十个品牌包括3C数码、美妆日化、母婴宠物等 [4][5] - 采用严格交接流程,拣货员需核对订单信息后才将包裹递予骑手,半小时内已有10名骑手取单 [5] - 目前美团在深圳布局6个此类仓库,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十个城市推广,10月29日宣布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官旗闪电仓” [8] - 品牌方可低成本入驻,平台提供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基建,实现24小时营业和30分钟送达 [9][10] 巨头即时零售竞争策略 - 美团路径为构建“仓-配-数”一体化基建,通过“拎包入驻”降低品牌运营成本,强化确定性履约能力 [8][14] - 淘宝闪购发布“淘宝便利店”品牌,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以品牌授权方式扶持商家,计划打造100个百万单销量大单品 [14] - 淘宝整合现有门店资源,推动3.7万个品牌的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依托生态形成“店-仓-配”协同规模效应 [15] - 京东调整APP首页,新增“自营秒送”专区聚合自营即时零售业态,主打最快9分钟送达的分钟级配送体验 [18] 行业数据与趋势 - 即时零售订单配送费较高,例如价值42元商品配送费11元,骑手实赚约9元,而相似餐饮订单仅约5元 [5] - 淘宝闪购点过外卖但未在电商下单的用户规模过亿,截至11月5日这些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超1亿 [13][15] - 行业分析师认为市场体量足够大,可能形成美团与淘宝双寡头或多巨头共存格局 [20]
独家丨京东零售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负责人向CEO许冉汇报
雷峰网· 2025-11-11 15:14
雷峰网独家获悉,京东零售于近期正式成立预制食品业务部。 目前,该部门在组织架构上与3C数码事业 群、家居家电事业群、大商超事业群等京东零售C1级部门平级,负责人为Andy Tian,直接向京东集团 CEO许冉汇报。 "京东布局预制菜并非新鲜事,只是没想到这次战略层级这么高。" 一位接近京东的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事实上,通过梳理京东在预制菜领域的过往动作会发现,早在 2017 年,京东生鲜便开始组建专门的运营 团队操盘预制菜品类,迈出入局第一步,且多年来持续加码: 2019年,京东开始与眉州东坡、西贝等知名餐饮品牌达成合作,同时纳入原材料工厂型品牌、调味 品工厂品牌,构建多元化品牌合作体系。业务雏形初现。 而此次成立独立的C1级预制食品业务部,标志着京东预制菜战略的再度升级,且业务重心已与过往有所不 同。 从"京东零售招聘"公众号 8 月 15 日发布的一则社招消息来看,新部门的核心业务明确指向 "聚焦自有品 牌的商品开发" 。 " 京东押注预制菜,要搞大动作。 " 作者丨 王薇 编辑丨 董子博 京东零售体系再迎大变动。 此外,能以成熟的冷链体系支持预制菜发展,也让京东的入局水到渠成。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 ...
供电服务“先行一步” 为“双11”购物车保驾护航
扬子晚报网· 2025-11-11 15:11
随着"双11"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的物流枢纽进入备战高峰期。为确保物流园区在高峰期间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昨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组织 专业人员,前往京东智能物流园,开展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巡视工作,以可靠的电力为"双11"物流畅通保驾护航。 位于常州市钟楼区的京东智能物流园是常州重要的物流转运枢纽,常州供电工作人员与京东智能物流园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园区"双 11"期间的用电负荷变化及重点保障需求。 "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帮我们做了一次全面的'电力体检',真正解决了用电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我们对迎战'双11'海量订单也 充满信心。"京东智能物流园相关负责人齐晓东表示。 此次前置化、精准化的用电服务,是常州供电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重要客户需求的生动实践。在"双11"期间,常州供电公司为辖区物流园建立了专属 服务档案,详细记录专项巡视内容及问题整改情况,确保闭环管理、跟踪到位。同时安排值班抢修人员全天候在线响应,以最快响应、最优保障、最强力 量,共同迎接这场消费盛典的考验。 张春艳孙婧卓刘甜 校对陶善工 针对园区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特点,工作人员对配电间所有变压器、高低压开 ...
京东11·11:京东外卖日单量超2500万,入驻商家超200万
新浪科技· 2025-11-11 14:35
此外,今年7月开店的七鲜小厨3日复购率达行业3倍,带动周边3公里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12%。 新浪科技讯 11月11日下午消息,在京东11·11媒体开放日上,京东集团披露,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外 卖日单量超2500万,入驻商家超200万,全职骑手超15万人。 责任编辑:宋雅芳 ...
超级供应链:一个贯穿京东22年创业史的“阳谋”
观察者网· 2025-11-11 14:06
10月31日,今年第二场京东品酒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会上宣布,目前京东年度活跃 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经历了新一轮的深蹲-起跳,这家万亿民营企业再次"厚积薄发":从电商零售到 餐饮外卖、酒旅出行……当行业步入下半场,京东正用对体验、成本和效率的不懈追求,再次让人们看 到他充满生命力和烟火气背后久久为功的一面。 中国零售行业激荡三十年。从北京中关村的三尺柜台,到今天成长为中国乃至具有全球顶尖级供应链能 力的世界500强企业。今天的京东,不是一家传统的电商公司、物流公司、服务公司,而是一个始终通 过供应链的技术与服务平衡产业上下游,及要让消费者得实惠,也能让产业有利润,有社会担当的价值 型企业。 这种价值判断和战略选择,深藏在京东对供应链的执着和追求里。京东年度活跃用户屡创新高,更离不 开京东供应链的硬实力和她始终服务用户的情怀——正是这种"超级供应链"的思维,塑造了今天的京 东。这也是为什么从零售到即时零售和生活服务,京东总是能不断为人们带来"惊喜"。 "京东",在今天已经不仅是一家在供应链技术值得借鉴的标杆型企业,也是一套商业价值观,一种创造 价值的方法论。 何以"京东"?多快好省,解剖一个 ...
海澜之家携手京东,做中国服装产业的革新者
深圳商报· 2025-11-11 13:38
品牌战略转型 - 品牌定位从“男人的衣柜”升级为“全家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布局女装、童装及家居等新品类拓展增长空间并突破用户圈层 [2][3] - 品牌致力于年轻化转型,围绕年轻用户需求开发产品线,并利用上海时装周、社交平台互动及短视频内容等多触点与新一代消费者沟通 [3][4] - 品牌经营重心从追求单点销量转向提升长周期经营效率,将“双11”视为供应链综合演练而非单纯流量玩法 [2]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打造柔性供应链,通过数据联动将首单生产量控制在一定基数,并根据实时销售数据动态补单,实现“小批量试水、快速爆发”的运营模式 [4] - 柔性供应链使生产节奏可以“天”为单位进行调节,替代了过去按“季度”决策的模式,实现高周转和高动销 [4] - 公司与京东共建VMI云仓体系,在全国已有十余个云仓节点,实现订单就近出库,对爆款商品可做到区域内当日达甚至半日达 [1][9] 智能制造与生产革新 - 海澜云服智慧工厂实现柔性可定制生产,从过去不接100件以下订单变为“一件起订、7天交付”,定制服装生产周期从21天最快缩短至4天 [5] - 工厂通过数字化系统对每件服装进行全流程实时监控与调度,利用模块化设计、动态排产和算法匹配实现个性化智造 [1][5] - 生产前端攻克裁剪瓶颈,通过光影裁剪机实现毫米级精准控制,减少布料浪费,所有裁切参数被系统记录用于优化算法 [6] 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 - 海澜科技已取得25项研发成果,其中9项已落地,涵盖极地科考队服装、环保回收面料、纳米气溶胶保温棉及无化学柔软剂纯棉结构纤维等领域 [6] - 公司强调未来品牌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研发和文化表达能力,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并与东华大学共建“汉服研究院” [6] - 公司每年与京东联合推出超百款覆盖全品类的专供商品,基于平台消费趋势洞察共同打造“数据爆款”,如石墨烯轻商务羽绒服、加绒直筒牛仔裤等 [1][10] 平台合作与数据驱动 - 京东为品牌提供数智大脑,通过算法洞察趋势并实现高效履约,帮助品牌从“流量竞争”转向“效率竞争” [9] - 京东平台超过九成消费者购买服装时关注面料成分和功能参数,近半数消费者认为“面料”是影响品质的第一要素 [10] - 京东推出“JD FASHION”精选体系,对打标商品进行严格甄选和一物一检,海澜之家高品质服饰系列全面打标成为合作样本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海澜之家与京东的合作构建了一条从制造到零售的数智化链路,是制造业与零售业深度融合的缩影,推动中国服装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7][11] - 数智化转型让服装产业重新聚焦好产品、好体验、好服务的本质,代表国货品牌在行业加速变革背景下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市场的路径 [4][11]
不造壳不装芯只攒局?京东造车是创新还是噱头?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11 11:52
合作模式与角色定位 - 京东并非直接造车,而是联合广汽集团负责制造、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提供电池与换电技术,自身角色为洞察用户需求并开展独家销售 [3] - 公司采用轻资产路径,反向整合制造与技术资源,形成“平台+制造+科技”的铁三角合作模式,旨在打破传统造车及销售格局 [12] - 该模式被业内部分人士调侃为“广汽造壳,宁德装芯,京东卖货”,突显其作为销售渠道和资源整合者的定位 [23] 营销策略与市场反响 - 选择在“双11”前夕宣布造车,旨在借助大促节点获得异乎寻常的营销效果,以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 [8] - 通过“1元起拍”活动,仅以100元保证金成本换来了海量免费曝光,使造车消息渗透至各圈层,尽管001号特别版7819.34万元的竞拍者最终放弃支付尾款 [10] - 首款联合打造车型“埃安UTsuper”于11月5日在广汽埃安长沙工厂正式下线,但外观与广汽现有车型高度重合,且前期宣传的“全民定制”未在量产车上明显体现,引发消费者质疑 [5][14] 行业背景与入局逻辑 -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电池技术成熟使续航提升、成本下降,国家战略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及地方政策支持吸引企业入局 [18] - 年轻用户群体对汽车智能化、“第三空间”等概念接受度提高,企业为满足需求、开拓市场空间并争夺数据资产以整合生态(如车联网)而跨界造车 [18] - 京东依托电商平台积累的6亿用户数据可精准把握需求,且其汽车生态布局近十年,包括投资蔚来汽车、上线整车交易平台、成立汽车事业部等,此次联合造车是生态链的延伸而非突然入局 [20][21] 资源与能力基础 - 公司拥有超3000家自营养车门店与4万家合作门店构成的服务网络,可提供从试驾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显著提升购车便捷性 [12] - 但这些门店以往以燃油车保养、配件销售为主,面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维修、高压安全检测等需求,其专业人才与技术储备受到外界质疑 [23]
京小智11.11咨询量超1.6亿次,新功能“对话驾驶舱”破解大模型调优难题
中金在线· 2025-11-11 11:09
近日,京东商家智能客服平台京小智推出 "对话驾驶舱" 功能,构建起大模型应答自助调优体系,将传 统需人工上报、技术介入的以周、月为单位的调优流程,提速至实时生效,为商家提供高效精准的客服 优化路径,在 11.11 大促中交出亮眼答卷。 数据显示,11.11 期间京小智已服务超百万商家,总咨询量近2亿次。5 万家参与内测的店铺启用大模型 能力后,会话转人工率降低 28% 以上,售前咨询转化率提升 37%,充分印证了大模型技术在电商客服 场景的商业价值。但客服场景 "零容错"的高要求,让大模型偶发的应答偏差成为商家核心顾虑,传统 被动反馈机制难以快速化解服务风险,"对话驾驶舱" 应运而生。 了解问题环节,系统支持完整回溯大模型答案生成过程,商家可清晰查看应答关联的知识来源,精准判 断症结:是知识内容有误、未召回正确知识,还是存在知识储备空白,让问题归因从 "模糊猜测" 变为 "清晰可见"。 解决问题环节,功能推动调优回归构建高质量知识体系的本质,针对不同成因提供精准方案:知识内容 有误可直接编辑优化,未召回正确知识可手动关联,存在空白则通过 "知识新增" 快速补充。所有操作 即时生效,商家可通过内置 "测试窗" ...
京东生鲜携手嘉吉公司深化战略合作 直采3.5亿元优质澳洲牛肉丰富中国消费者餐桌
中金在线· 2025-11-11 11:03
公司合作与产品表现 - 京东生鲜与嘉吉公司开启澳洲牛肉产地直采合作模式,直采总额超过3.5亿元的高品质牛肉产品[1] - 合作核心产品来自嘉吉旗下澳大利亚知名肉类品牌Teys,包括澳洲肥牛、金钱腱、谷饲牛排、和牛等多款明星产品[3] - 京东11.11期间,源自合作的澳洲肥牛和金钱腱等产品销量实现120%的同比增长,谷饲牛排与和牛系列新品迅速赢得中高端消费群体青睐[3] - 合作旨在通过规模化采购与京东的超级供应链能力,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稳价保质的市场目标[3][6] 行业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 - 中国牛肉消费市场持续扩容,市场研究预测到2025年国内优质牛肉消费需求预计将攀升至220万吨[6] - 澳大利亚已稳居中国牛肉进口主要来源国之列,2025年对华出口呈现显著增长态势[4] - 进口牛肉消费场景日趋多元,从高端餐厅宴请全面融入家庭日常烹饪,适用于中式烹饪方法的牛肉产品需求增长明显[4] - 中高端进口牛肉市场显现出量缩价增态势,进口量同比下滑,而吨均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6]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澳洲牛肉凭借稳定质量、广泛品牌认知度及成熟肉类标准体系,在中国中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6] - 澳洲牛肉在京东平台用户中复购率表现突出,尤其受注重生活品质的家庭及年轻消费群体欢迎[6] - 京东生鲜致力于通过产地直采模式,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兼具卓越品质与高性价比的选择[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