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新车跟踪报告:10月重点关注腾势N8L及高山7
华创证券· 2025-10-16 17:17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预计有4款重磅新车/换代车型上市,其中长城、比亚迪新车对其相关标的股价潜在影响或较大,建议重点跟踪关注上市情况及市场预期变化[6] - 10月新品有望给整车投资带来新催化,建议关注比亚迪(腾势N8L)、长城(高山7)新品热度[6] 10月新车型一览 - 2025年10月预计将有4款重磅全新/换代车型上市[8] - 新车型包含新势力的小鹏X9增程版;传统车企电动车的长城魏牌高山7、比亚迪腾势N8L、极氪焕新001[8][9] - 极氪焕新001为C级纯电掀背车,售价26.98-32.98万元,标配900V高压纯电架构,12C超快充,零百加速2.83秒[10] - 魏牌高山7为C级插混MPV,预售价28.98万元,WLTC纯电续航172公里,综合续航945公里[10] - 腾势N8L为D级插混SUV,预售价31.98-34.98万元,百公里加速3秒级[10] - 小鹏X9增程版为C级插混MPV,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345公里,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10] 重点新车分析:魏牌高山7 - 定位25-30万C级插混MPV,预计10月15日上市,预计月销0.3万辆[11] - 目标市场主要为25-30万元MPV,规模约15万辆/年[14] - 车型亮点包括空间得房率高达61.1%,搭载1.5T+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系统综合功率337kW,配备Coffee Pilot Ultra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14] - 主要竞品为别克GL8(月销0.9万辆)和丰田赛那(月销0.7万辆)[14][15] 重点新车分析:腾势N8L - 定位30-40万插混六座SUV,预计10月上市,预计月销0.3-0.5万辆[16] - 目标市场主要为30-40万级的大六座SUV,规模约为30万辆/年[19] - 车型亮点包括2.0T+三电机实现3.9秒零百加速,CLTC纯电续航230公里,综合续航高达1300公里,配备激光雷达和天神之眼B驾驶辅助方案[19] - 主要竞品包括问界M8(月销2.2万辆)和乐道L90(月销1.0万辆)[19][20] 投资建议 - 整车板块推荐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后两者风险释放已较为充分[6] - 汽零-机器人板块推荐敏实集团、拓普集团、银轮股份、豪能股份、双环传动、新泉股份,建议关注均胜电子,新增推荐常熟汽饰、星宇股份[6] - 汽零-AI/智驾板块重点推荐地平线机器人,建议关注禾赛科技、耐世特、浙江世宝[6] - 汽零-液冷板块继续推荐银轮股份、凌云股份[6]
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需求仍待改善,资金活化延续
银河证券· 2025-10-16 17: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推荐(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融资需求仍待改善,资金活化延续[1] - 社融同比少增,增速略有下滑,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8亿元,社融存量同比+8.68%,增速环比-0.13个百分点[3] - 政府债对社融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减弱,人民币信贷延续少增,主要由于企业融资需求不足[3] - 居民中长贷有边际改善,M1增速进一步改善,资金活化程度继续提升[3] - 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中期业绩边际改善,拐点可期,结合多维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红利价值[3] 社会融资规模分析 - 人民币贷款与政府债发行继续拖累社融增长: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新增政府债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3] - 9月政府债发行规模2.3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3035亿元,主要受今年政府债靠前发力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3] - 企业债增加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3] - 新增表外融资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3] 信贷需求结构分析 -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9月单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3] - 居民贷款增加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有效消费需求仍待修复[3] - 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与楼市进入"金九"传统销售旺季有关,9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环比+22.1%、同比+0.4%[3] - 企业贷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呈现疲软状态,9月PMI为49.8%,仍处于收缩区间[3] - 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未见明显季末票据冲量[3] 货币供应与存款结构 - 9月M1和M2分别同比变化+7.2%、+8.4%,环比分别+1.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为-1.2%,环比收窄1.6个百分点,资金活化程度继续改善[3] -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同比+8%,增速环比-0.6个百分点,9月单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3] - 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3] - 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主要受季末理财资金回流存款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3] 投资建议与个股推荐 - 关注后续消费经营贷贴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成效[3] - 维持银行行业推荐评级,个股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杭州银行(600926)、招商银行(600036)[3]
毕马威中国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第三届)
毕马威· 2025-10-16 16: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为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非传统投资评级报告,旨在发掘和展示在生物科技领域具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的企业 [1][16]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技术突破与政策优化的双轮驱动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成效显著 [8] - 中国生物科创行业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韧性,企业聚焦细胞及基因治疗、AI制药等新兴赛道,以颠覆性创新力量引领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协同创新 [9] - 政策驱动下,中国生物科技领域形成以全链条协同创新、资本生态重构、审评审批提速、支付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四大支柱,构建创新驱动政策助推器 [8][40] 上榜企业总体概况 - 评选对象为有融资经历(A轮融资后)的尚未上市公司,从技术产品前沿性、产品管线、团队、产业化前景等六个核心维度进行评估 [17][20][24] - 上榜企业数量较上一届增加7家,涵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七个细分领域 [26] 上榜企业细分领域分布 - 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比32%,位列第一;医疗器械以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类企业各占比28%;体外诊断类企业占比6% [8][26][28] - AI制药、医药外包组织及中药科创等新兴领域企业崭露头角 [8][19][26] 上榜企业地域与城市分布 - 65.3%的上榜企业来自苏州、北京、深圳和上海,苏州上榜企业首次位居第一,较上一届增加4家,占比19% [29][30] - 长三角地区表现亮眼,上榜企业占比达51%;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占比21%和20% [29][30] - 北京上榜企业增加至13家,当地政策提出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带动100亿元以上社会基金投资 [29] 上榜企业成立时间与融资轮次 - 93%的企业成立3年以上,其中成立5-10年的企业数量为31家,占比43%,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或进一步加剧 [32][33] - 融资轮次以A轮(37%)、B轮(26%)为主,共占比63%,显示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趋势持续加强 [34][35] - 共有9家企业(占比13%)未进行融资,部分企业拥有充足自有资金和稳定现金流 [34] 行业发展趋势一:政策红利与创新药发展 - 2024年7月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标志着创新药发展进入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新阶段 [40][41] - 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等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举措,包括医保准入周期缩短至1年、80%新药实现上市2年内进保等 [42][43] - 2025年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政策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科创板优化制度,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 [46] 行业发展趋势二:CDMO战略转型 - 中国医药CDMO服务市场规模2024年为956亿元,预计到2030年增至3,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9%,全球市场占有率从15.8%提升至19.8% [55][56] - 行业从成本竞争迈向价值创造,通过应用连续流反应、AI技术等先进工艺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55][58][59][60] - 企业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2024年上市CDMO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比重为64.7,并在ADC、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深耕 [55][69][70] 行业发展趋势三:AI重塑研发范式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2023年为88亿元,预计至2033年达3,1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1% [74][76] - AI显著提升药物研发效率,传统新药研发需26亿美元和12-15年,而AI辅助的临床试验阶段成功率可达80%-9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0%-65% [82][83] - AI在基因编辑、医学影像等精准医疗领域应用深化,如某系统使儿童遗传病确诊周期缩短70%,基因编辑准确率从85%提升至98%以上 [90][91] 行业发展趋势四:外资企业重构对华投资 - 政策开放与市场扩容形成合力,2023年取消医药领域合资股比限制,2025年新版目录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领域 [97] -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同行的30%甚至20%,结合人口老龄化(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带来的市场需求,形成强大吸引力 [98] - 外资企业战略从轻资产销售升级为研发-生产-商业化全链条嵌入,如罗氏在上海张江投资20.4亿元建设生物制药基地 [99] 行业发展趋势五:多元化全球化出海模式 -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5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5% [106][107][109] - NewCo模式成为新路径,2024年达成7件交易金额突破600亿元,2025年1月即发生5起交易金额超55亿美元 [112][113][114] - 出海目的地从集中欧美市场转向"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中国人用疫苗出口前三大市场为摩洛哥、巴基斯坦和埃及,占比近40% [115][116]
汽车海外销量点评:8月欧洲、北美同比增速放缓,东亚降幅扩大
华创证券· 2025-10-16 16: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2] 报告核心观点 - 8月全球轻型车销量同比增速放缓,海外市场同比由正转负,但中国市场表现强劲,新能源车保持高增长;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销量基本持平,投资主线聚焦智能驾驶领域 [2][5] - 8月全球轻型车销量约692万辆,同比+4.3%,环比-2.0%;其中海外市场合计424万辆,同比-1.7%,环比-8.3% [2][5] - 中国市场8月销量268万辆,同比+15.0%,环比+10.0%,表现显著优于全球;8月狭义乘用车出口53万辆,同比+23.0%,环比+6.1% [2][5] - 全球新能源车8月销量约182万辆,同比+27.0%,环比+5.6%;其中海外市场新能源车销量52万辆,同比+32.0% [5] -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智能驾驶产业链,特别是地平线机器人等标的 [5] 全球及各区域销量表现 - **全球整体**:8月全球轻型车销量692万辆,同比+4.3%,环比-2.0% [2][5] - **北美市场**:8月销量175万辆,同比+2.1%,环比+5.1%;预计Q4受关税及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2025年销量预计同比基本持平 [5] - **欧洲市场**:8月销量109万辆,同比+0.7%,环比-24.0%;西欧表现较好,但俄罗斯市场疲软;预计2025年销量同比-1.6% [2][5] - **东亚市场**:8月销量38万辆,同比-5.3%,环比-19.0%;日本市场同比-7.9% [5] - **南美市场**:8月销量31万辆,同比+1.8%,环比-6.7%;巴西市场同比-3.9% [5] - **东南亚及南亚市场**:8月销量48万辆,同比-21.0%,环比-5.4%;印度市场同比-30.0% [5] - **中国市场**:8月销量268万辆,同比+15.0%,环比+10.0%;预计2025年销量同比+7.9% [2][5] - **9月速报**:据Marklines估计,9月北美销量同比+5.4%,欧洲销量同比+6.9% [2][5]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全球新能源**:8月销量182万辆,同比+27.0%,环比+5.6% [5] - **海外新能源**:8月销量52万辆,同比+32.0%,环比-4.7%;预计2025年海外电动车销量643万辆,同比+20.0% [5] - **北美新能源**:8月销量19万辆,同比+16.0%,环比+18.0% [5] - **欧洲新能源**:8月销量26万辆,同比+42.0%,环比-18.0% [5] - **中国新能源**:8月销量130万辆,同比+25.0%,环比+10.0% [5]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车企份额**:截至2025年8月,全球销量前五车企为丰田集团、大众集团、现代起亚、通用集团、Stellantis [27][29] - **全球新能源车企份额**:截至2025年8月,全球新能源销量前五车企为比亚迪、吉利控股、特斯拉、大众集团、通用集团 [31][33] 汽车出口及零部件公司 - **中国汽车出口**:8月狭义乘用车出口53万辆,同比+23.0%,环比+6.1% [5];国内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呈现增长趋势 [36] - **零部件公司海外营收**:报告列出了A股海外营收占比1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例如森麒麟、跃岭股份、金麒麟等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持续较高 [37][39][40]
建材周专题:关税避险关注顺周期,重点推荐非洲建材
长江证券· 2025-10-16 16:49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关税避险关注顺周期,重点推荐非洲建材” [1][2][6] - 传统建材基本面不受中美关税波动影响,但情绪端可能受益于避险情绪 [6] - 推荐两大方向:一是受益于非洲人口和城镇化大趋势及美国降息周期的非洲建材;二是当前底部改善较少的顺周期公司 [6] - 玻纤板块受加征关税的实际影响较小,而科技板块短期情绪或受影响,但AI电子布仍供不应求 [7] - 继续推荐非洲产业链、特种布以及兼具确定性和弹性的存量龙头作为全年投资主线 [2][9] 行业基本面总结 水泥 - 国庆假期后,受资金短缺、降温及降雨天气影响,水泥市场需求环比回落 [8][26] - 全国重点地区水泥企业平均出货率约为44.3%,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 [8][26][34] - 全国水泥均价为354.03元/吨,环比下降1.94元/吨,同比下降59.19元/吨 [27] - 全国水泥库存为64.86%,环比上升0.49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 [27] - 由于需求支撑不足,部分区域推涨价格出现回落,但多数省份仍在推动价格上调,预计后期价格将延续震荡调整 [8][26] 玻璃 - 国庆假期期间市场交投阶段性放缓,叠加天气因素,企业库存普遍累积 [8][38] - 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为5774万重量箱,较9月30日增加696万重量箱,增幅13.71%,库存天数增至28.20天,增加3.40天 [8][38] - 重点监测省份产量为1688.36万重量箱,消费量为992.36万重量箱,产销率为58.78% [8][38] - 当前中下游提货积极性一般,观望情绪偏浓,部分区域企业报价虽有上涨计划,但具体落实仍需观望 [8][38] 重点推荐方向与公司 非洲产业链 - 重点推荐华新水泥与科达制造 [6][9] - 华新水泥非洲高弹性加速兑现,尼日利亚项目提前并表且盈利超预期,并启动境外资产分拆上市计划,海外扩张进度加速,国内有望迎来反内卷催化 [9] - 科达制造是非洲本土龙头,在利基市场具备生产、渠道、品牌优势,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量价齐升,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持续恢复,同时有望受益于碳酸锂价格修复 [9] 存量链龙头 - 2025年消费建材存量品类有望迎来需求向上和结构优化 [9] - 住宅需求方面,二手房成交相对较好将传导至存量建材企业经营;公装需求方面,城市翻新政策加码,受益品类包括外墙和屋顶材料(外墙涂料翻新占比约30%、公共防水材料翻新占比约15%)及地下管网等 [9] - 首推商业模式优异且稀缺成长的三棵树,以及低估值的兔宝宝 [9] - 东方雨虹底部出现边际改善,未来两年业绩增量将来自零售端提价和海外市场开拓 [9] 特种布 - 推荐核心龙头中材科技 [9] - 因AI需求爆发且供给壁垒高,特种电子布成为卡脖子环节,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中材科技作为国产特种玻纤布全品类龙头,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9] 其他受影响板块分析 玻纤板块 - 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进口玻纤已加征总计60%的关税(2月+10%、3月+10%、4月对等关税+10%),自4月起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玻纤贸易停滞,当前仍未恢复,故继续加征关税对玻纤影响很小 [7] - 普通电子纱及电子布因库存合理且需求处于旺季,9月以来迎来提价 [7] 科技板块 - 短期情绪或受关税影响,但AI电子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供不应求局面 [7] - 中材科技为AI电子布全品类龙头,中国巨石在AI电子布领域取得进展,若有回调继续推荐 [7]
银行业数据点评:信贷增量弱、结构改善
湘财证券· 2025-10-16 16: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社融增速趋缓,信贷增量弱、但结构改善 [5][6] 社融与信贷数据分析 - 9月社融增速下行0.1个百分点至8.7%,增速继续缓慢回落 [6] - 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主要由于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3471亿元及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 [6] -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与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为6.6%和6.3%,均较前值下降 [6] - 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同比少增3662亿元 [6] - 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2031亿元,主要是科创债等发行加快 [6]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 [15] 信贷结构改善表现 - 信贷转弱主要由于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减少,票据融资负增4026亿元,同比少增4712亿元,近月票据冲量明显减少,改善企业贷款结构 [6][7][15] - 企业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但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 [7][15] -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但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支持其企稳 [7][16] - 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得益于9月开始的消费贷贴息政策支持汽车、家装等领域 [6][15] - 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受节假日相关消费较弱拖累 [6][15] 货币供应与存款情况 - 9月M1同比增长7.2%,增速较前值上升1.2个百分点 [8][24] - 9月M2同比增长8.4%,增速较前值下降0.4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 [8][24] - M1增速提升预计与财政支出加快有关,资金进一步活化 [8][24] - 人民币存款新增2.21万亿元,同比少增1.53万亿元 [8][26]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预计与资本市场投资交易及资产重配置有关 [8][26] - 财政存款负增7700亿元(或8400亿元),同比少增6042亿元,反映财政支出明显加快 [8][26] - 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 [26] 投资建议与行业展望 - 9月信贷数据呈现结构改善态势,后续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支持中长期信贷保持相对平稳 [9][32] - 存款成本保持下行节奏,息差或逐渐趋稳,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9][32] - 随着市场投资风格再平衡,银行股稳健高股息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看好银行股绝对收益投资价值 [9][10][32] - 建议关注国有大行稳健高股息配置价值,以及经济改善预期下股份行和区域行估值修复机会 [10][32] - 推荐关注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苏州银行等 [10][32]
银行OCI账户储备大盘点:下半年银行还会大幅卖债吗?
浙商证券· 2025-10-16 16: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看好(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预计未来大行买入配置扩表,小行卖出改善业绩,银行债券买卖行为将出现分化 [2][3][69] - 中美摩擦加剧,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银行股Q4深蹲起跳,反弹节点提前 [69] 银行债券买卖行为驱动因素 - 银行二级市场债券买卖行为主要与三个因素相关:被动配置行为、主动配置行为、风险指标约束 [3][9][10][11] - 被动配置行为:由剩余流动性驱动,存贷差走阔时银行资金充裕,可能增加债券配置 [3][9] - 主动配置行为:基于利率走势预判和业绩诉求,银行主动调节仓位以提升营收或规避风险 [3][10] - 风险指标约束:根据季末等时点的流动性或利率风险指标,主动调节债券期限结构 [3][11] 3-6月银行大幅卖债原因分析 - 卖债行为主要由于中小银行业绩压力大,通过兑现OCI/AC账户浮盈来改善业绩 [3][12] - 被动配置角度:3-6月剩余流动性未显著减少,与大幅净卖出行为出现背离 [3][13] - 主动配置角度:中小银行业绩压力显著,处置老券对营收改善作用大 [3][16] - 25H1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核心营收同比分别为-0.9%、-1.0%、+7.9%、-2.0% [3] - 25H1 OCI户浮盈转出对上述银行营收的贡献分别为1.2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 [3] - 25H1 AC户卖出老券对上述银行营收的贡献分别为2.4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 [3] - 风险指标角度:利率风险指标吃紧,"ΔEVE/一级资本净额"指标可能吃紧,24年末国有行该指标平均水平为10.4%,较23年末上升3.1个百分点 [3][33] 不同类型银行行为动机差异 - 国有行:受剩余流动性约束和风险指标驱动,业绩压力较小 [2][3][41] - 25Q1国有行增量存贷差约1.0万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2万亿元,剩余流动性收敛 [41] - 25Q2国有行AC和OCI账户规模分别较25Q1增长2.2%和6.5% [2] - 股份行:受业绩压力影响显著,AC账户缩表 [2][3][42] - 25Q2股份行AC账户规模环比下降2.2%,OCI账户规模环比增长1.7%,增速较25Q1下降7.7个百分点 [2] - 城农商行:受业绩压力影响,部分银行AC和OCI账户缩表 [2][3][43][44] - 25Q2农商行AC账户规模环比下降1.1%,OCI账户规模环比下降0.8% [2] 未来几个月银行卖债行为展望 - 被动配置行为:预计剩余流动性走阔,大行可能加大配置力度 [2][62] - 预计年内政府债券未来每月平均净融资规模在5000-6000亿元,显著低于1-8月每月平均水平(约1.3万亿元) [62] - 预计年末上市银行单季付息负债成本率可能降至1.47% [62] - 主动配置行为:中小银行可能持续卖出AC和OCI老券以改善业绩 [2][63] - 若将剩余OCI浮盈全部卖出,预计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全年营收增速可提升约3.0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 [63] - 风险指标约束:年内超长债发行接近尾声,一级市场供给压力减小,预计指标压力趋缓,国有行长债卖出规模减少 [2][65]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行和稳健高股息大行 [4][69] - 推荐组合:浦发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关注齐鲁银行、H股大行 [4][69]
银行行业月报:政策持续发力-20251016
万联证券· 2025-10-16 16:37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政策持续发力” [1] - 展望未来,政策性金融工具继续加快落地,对信贷形成支持 [4][20] - 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具有吸引力,长线资金持续增配方向明确,有助于夯实板块估值下限,增量资金有望支撑板块行情持续 [4][20] 9月社融数据总结 - 9月社会融资规模(社融)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0.23万亿元 [3][10] - 社融同比少增主要受政府债发行放缓及信贷同比少增共同影响 [3][10] - 9月新增信贷为1.61万亿元,同比少增0.37万亿元;政府债净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同比少增0.35万亿元 [3][10] - 9月末社融存量规模达437.0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7%,增速较8月回落0.1% [3][10] - 2025年1-9月,社融新增合计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政府债净融资额达11.46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是支撑社融同比多增的最重要力量 [3][10] - 预计2025年后续政府债净融资额可能同比少增,对社融的支撑作用将下降 [3][10] 信贷需求分析 - 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0.3万亿元 [14] -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7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4] - 居民端贷款增加3890亿元,同比少增,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21亿元(同比少增),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 [15] - 企业端贷款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少增,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同比少增),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减) [15] - 整体信贷需求表现仍然偏弱 [15] 货币供应量(M1、M2)表现 - 9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增速环比回落0.4% [3][19] - 9月新口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7.2%,增速环比回升1.2% [3][19] - M1增速回升除受2024年同期较低基数因素影响外,9月财政净支出的支撑作用也较大 [3][19] - 考虑到基数效应消退及财政净支出大概率减弱,M1增速的弹性可能下降 [3][19]
中美互征港口费点评:跨太平洋航线运营成本或明显增加,“中转贸易”增加航线网络或将重构
中银国际· 2025-10-16 16:1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5] 核心观点 - 中美互征港口费将显著增加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营成本,航运港口及货代企业的短期利润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1] - 船公司可能通过征收附加费将部分成本转嫁给货主,中长期看,高成本将抑制贸易需求,导致跨太平洋航线货量下降 [5] - 为规避额外费用,可能催生经第三国(如越南、马来西亚)中转的“迂回贸易”,从而重构航线网络 [1][5] - 建议关注航运港口板块调整之后的机会 [1][3] 政策影响与成本分析 -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费用:由中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赴美航次征收每净吨50美元;非中国企业运营但由中国船厂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标准箱120美元择高收取 [5] - 中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将分阶段实施,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计收,后续逐步提高至2028年4月17日的每净吨1120元 [5] - 受中国特别港务费影响的“美国船舶”超3000艘,包括约430艘悬挂美国船旗或美国建造的船舶,以及按船东统计的约1273艘,再加上美股上市航运公司相关的1417艘 [5] - 受影响船舶在中国停靠的平均费用预计将达近200万美元 [5] - 赴美船队方面,以当前部署计算,2026年主要航运公司将被征收额外费用总额高达32亿美元,其中中远海运集团受影响最深,预计征费达15.27亿美元,占总体近半 [5] 行业格局与港口影响 - 国内主要对美港口(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可能因直接贸易量下滑而承压 [5] - 若“迂回贸易”兴起,主要港口可能作为区域枢纽承接来自东南亚的中转货物,部分抵消直航货量损失 [5] - 内贸港口(如唐山港)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5]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招商轮船、中远海特 [3] - 建议关注中远海控、中谷物流、中远海能、唐山港、青岛港、招商港口 [3]
航空行业9月数据点评:航司运力运量持续增长,有望迎来行业黄金时代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6 16:13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认为航空行业有望迎来黄金时代 [4]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飞机制造链困境前所未有,全球飞机老龄化趋势预计未来5-10年仍将延续,导致供给高度约束 [4] - 客座率水平已提升至历史高位,客运量增速因供给限制降至历史低位 [4] - 出入境旅客量增长趋势确定,更多运力将被分配至国际航线 [4] - 站在行业变化的拐点,航空公司效益有望迎来显著提升 [4] - 供给逻辑确定性强,需求端具备弹性,在外部油价变化配合下航司能够释放较大业绩提升空间 [4] - 推荐关注航空板块,具体推荐中国东航、华夏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国泰航空 [4] 行业整体运营数据 - 9月民航旅客运输量约6270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4.6% [4] - 9月民航国内运力同比2024年增长1.0%,国内客流量同比2024年增长3.6% [4] - 9月国际客运航班约5.6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7% [4] - 9月民航日均飞机利用率为7.8小时,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4] - 9月宽体机日均利用率为9.0小时,窄体机为7.9小时,支线飞机为5.4小时 [4] 各航司总体运营表现 - 各航司持续加大运力投放力度,旅客周转量增长高于运力投放增长 [4] - 6家上市航司ASK运力同比2024年变化:中国国航(+1%)、中国东航(+4%)、南方航空(+4%)、吉祥航空(+2%)、春秋航空(+21%)、海航控股(+6%) [4] - 各航司RPK旅客周转量同比2024年变化:中国国航(+6%)、中国东航(+9%)、南方航空(+5%)、吉祥航空(+5%)、春秋航空(+23%)、海航控股(+7%) [4] - 各航司旅客运输量同比2024年变化:中国国航(+4%)、中国东航(+5%)、南方航空(+4%)、吉祥航空(-0.3%)、春秋航空(+24%)、海航控股(+3%) [4] - 春秋航空客座率领先其他航司达91.8%,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4] 国内市场表现 - 整体供需增长平衡,春秋航空运力运量同比显著增长,三大航同比个位数增长 [4] - 国内ASK同比2024年变化:中国国航(-0.3%)、中国东航(+2%)、南方航空(+3%)、吉祥航空(-6%)、春秋航空(+21%)、海航控股(+2%) [4] - 国内RPK同比2024年变化:中国国航(+3%)、中国东航(+6%)、南方航空(+4%)、吉祥航空(-4%)、春秋航空(+23%)、海航控股(+3%) [4] 国际市场表现 - 国际航班进一步恢复,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同比显著增长 [4] - 国际ASK同比2019年变化:中国国航(-2%)、中国东航(+5%)、南方航空(-5%)、吉祥航空(+131%)、春秋航空(-13%)、海航控股(-26%) [4] - 国际RPK同比2019年变化:中国国航(-1%)、中国东航(+17%)、南方航空(-1%)、吉祥航空(+142%)、春秋航空(-14%)、海航控股(-23%) [4] - 恢复率方面中国东航、吉祥航空超2019年水平 [4] 地区市场表现 - 运力运量整体恢复呈现分化,中国国航和中国东航恢复超2019年水平 [4] - 地区ASK同比2019年变化:中国国航(+0.4%)、中国东航(+3%)、南方航空(-7%)、吉祥航空(-36%)、春秋航空(-72%)、海航控股(-42%) [4] - 地区RPK同比2019年变化:中国国航(+8%)、中国东航(+19%)、南方航空(+7%)、吉祥航空(-22%)、春秋航空(-69%)、海航控股(-32%) [4] 重点公司估值数据 - 南方航空: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6.30元,总市值1142亿元,预测2025年PE为32倍 [7] - 中国东航: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4.39元,总市值979亿元,预测2025年PE为34倍 [7] - 春秋航空: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53.68元,总市值525亿元,预测2025年PE为20倍 [7] - 中国国航: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8.27元,总市值1443亿元,预测2025年PE为33倍 [7] - 吉祥航空:投资评级为“买入”,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14.05元,总市值307亿元,预测2025年PE为19倍 [7] - 华夏航空:2025年10月15日收盘价10.76元,总市值138亿元,预测2025年PE为22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