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负增长
英大证券· 2025-03-12 15:08
CPI情况 - 2月CPI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同比数据自2024年1月以来首度转负,主要受春节错月和节后价格回落影响[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5%,鲜菜和猪肉价格环比下降影响CPI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2] - 剔除基差因素,1至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3%,消费品需求改善趋势有望延续[2] PPI情况 - 2月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受国际原油价格和实体经济观望影响[2] - 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带动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上涨,中游制造业价格波动收敛[2] 趋势预测 - 预计随着促消费政策发力,CPI同比有望回升[2] - 随着宏观逆周期措施加码,PPI同比降幅或收窄[2] 风险提示 - 全球贸易战升级增加国内产能过剩压力[1] - 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增加国内制造业成本[1]
1-2月外贸数据点评:出口走弱了吗?
联储证券· 2025-03-12 15:08
出口情况 - 1 - 2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速2.3%,2月累计出口额5399.4亿美元创新高,贸易顺差1705.1亿美元,同比增速36.8% [3][12] - 对东盟出口增速5.4%,对越南13.3%,对印度7.6%,对美国2.9%;东盟、美国、中国香港、印度贡献显著,东盟拉动0.9个百分点,贡献率37.7%,越南拉动0.6个百分点,贡献率24.6% [4][17] - 农产品出口增速3.0%,拉动0.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累计同比增速4.2%,拉动2.3个百分点 [22] 进口情况 - 1 - 2月进口同比增速 - 8.4%,低于2024年全年增速1.1% [27] - 农产品进口增速 - 14.7%,拖累1.3个百分点;金属资源品拖累1.8个百分点;能源类资源品拖累2.1个百分点 [5][27] 未来趋势 - 短期内出口有望反弹,一是基数因素消除,二是转口贸易有对冲作用,三是全球制造业复苏 [6][31] 风险因素 - 出口不确定性源于美国关税政策,特朗普已两次加征10%关税,4月2日将征“对等关税” [6][31] - 海外政策变动超预期、海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7][32]
2.0版贸易战对泰国经济的影响
Krungsri Research· 2025-03-12 14:17
贸易战背景 - 特朗普若连任,其保护美国商业政策或引发新一轮美中贸易战,他曾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征10%关税,对加墨征25%关税,竞选时宣称对中国征60%、对其他国家征10%-20%关税[10] 贸易战1.0影响 - 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从2018年21.6%降至2023年14.1%,中国从美国进口份额从2018年7.3%降至2023年6.5%[13] - 东盟从贸易战获益,美国从东盟进口份额从2018年7.3%升至2023年10.1%,中国从东盟进口份额从2018年12.6%升至2023年15.2%[20] - 泰国对美国出口份额从2018年11.1%增长到2023年16.8%,对中国出口份额维持在11.9%左右[20] 贸易战2.0情景分析 - **情景一**: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60%关税,全球出口和GDP分别下降0.64%和0.17%,中国出口降5.78%,美国降1.95%,泰国出口和投资分别增长1.66%和1.93%,GDP增长0.05%[27][28] - **情景二**:美国对中国征60%、对其他国家征20%关税,全球出口、投资和GDP分别减少5.02%、0.36%和0.23%,泰国出口下降1.09%,GDP增长可能转负[42][43] - **情景三**:美国征关税,中国报复征60%,全球出口、投资和GDP下降幅度比情景一高8.1、2和1.7倍,美国出口下降幅度比情景一高15.5倍,泰国部分行业出口增长,GDP净影响小[58][59] 贸易战展望及泰国应对 - 特朗普政府可能保留拜登部分关税,对中国加征关税但难达60%,或用关税威胁谈贸易协议,中国可能出口管制[90] - 泰国或从产业转移和出口替代受益,但面临美国加税、中国商品涌入风险,应积极开展贸易外交,提升产业竞争力[91][92]
海外与外资周观察:内资南下夺取港股定价权?
天风证券· 2025-03-12 13:50
港股市场现状 - 以10年期中债收益率衡量的恒指ERP突破向下一倍标准差,与2024年10月初相当,对内地投资者有吸引力;以长端美债衡量,恒指ERP突破近年低位,美债配置性价比高于港股,外资配置意愿待察[1][10] - 本轮港股交投情绪不及前三轮,恒指市场宽度从22.9%升至3月7日的90.4%,陡峭程度与峰值不及前三轮,上行动力集中在资讯科技(+34.7%)与可选消费(+32.1%)板块,恒生科技指数滚动10日成交额占比一度突破40%,存在局部过热迹象[2][12] 港股走势分析 - 恒指隐含相关性截至2025/3/7回升至0.39,后续或回升,成分股分化收敛,“扩散行情”或已开始,港股可能向上或向下波动[3][17] - 若科技调整波及其他板块,恒指成交额回落、卖空占比上升,叠加地缘政治扰动,港股整固压力增大;若其他板块补涨,反映投资者乐观,逻辑为市场对港股盈利预期改善,恒指远期EPS持续上修,中国经济意外指数企稳,且全球配置资金有望回归中国[4][18][21] 外资流向情况 - 2024年以来外资减持规模约为南向增持规模的80%,内外资流向呈镜像关系,除三轮行情共振外,其余时间为筹码交换,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比提升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7][30] - 部分亚太资金加仓中国,欧美资金观望,对冲基金2月初流入后四周减持,亚太大型主动股票基金削减印度仓位、增持中国股票,韩国投资者2月买入三年来单月最多港股,欧美主动管理型LO累计净流出规模扩大[5][32] 期权市场观点 - 以FXI为例,3月6日相比3日,看涨期权持仓下降,主要对应行权价为36(97.4%股价)、38(102.8%股价)和41(110.9%股价);看跌期权持仓增加,主要分布在33(89.3%股价)和36(97.4%股价),市场看涨情绪减弱,下跌风险上升[37] - 深度虚值看涨期权隐波未急剧上升,深度虚值看跌期权隐波略有上升,微笑曲线显示隐含股价短期震荡或缓慢波动,下行风险略高但大幅下跌概率不大,市场情绪震荡偏弱[46]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投资主线为Deepseek引领的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与分层复苏、低估红利崛起,重视恒生互联网,红利高度取决于AI产业进展,消费投资核心是估值[6][52] - 风险包括海外流动性快速收紧、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国际局势复杂化[6][109]
宏观:本手
中粮期货· 2025-03-12 12:58
政策方面 - 两会财政货币政策边际加码但未超去年底预期,中央加杠杆、地方去杠杆围绕高质量转型[1] - 经济目标设定年增长率5.0%,通胀目标降低至2.0%,财政政策赤字率等边际加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但流动性偏紧[2] - 过去两年三季度政策加码,今年既定额度加码更审慎,关注发力节奏[3] 外部压力方面 - 中美贸易纷争2.0渐进税是共识,美国两轮加税超年初乐观预期,或因中国对美AI施压继续加税[4] 市场表现方面 - 9月后境内偏好高科技,地产、内需定价品种若无供给端矛盾表现弱,二季度境内品种价格上行或靠供给端[5] 通胀方面 - 通胀目标下调至2.0%,除商品相关食品与PPI外,CPI其他大权重项目年内难大幅涨价[6] - 螺纹、生猪、原油上半年若无供给端矛盾或特朗普压制通胀失败,较难对通胀正向贡献,铜维持通胀需关注AI、欧洲基建及供给端[7] - 关税若使收入不变,直接涨价会削减需求,加征关税一次性通胀反应后是更弱需求路径[7]
周报:季节性因素致通胀走弱,强力稳增长政策稳定预期
中航证券· 2025-03-12 11:43
政策导向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名义GDP增速为4.9%,综合通胀水平约为 -0.1%[1][2]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特别国债5000亿元,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合计达6.2万亿元[3]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适时降准降息”,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空间[4] 物价走势 - 2月CPI环比 -0.2%,同比 -0.7%,核心CPI环比 -0.2%,同比 -0.1%,扣除春节因素2月CPI同比仍温和上行[9][10] - 预计2025年全年CPI同比呈“高 - 低 - 高”走势,年末同比升至 +1.2%左右,年涨幅 +0.6%[11] - 2月PPI环比 -0.1%,同比 -2.2%,PPIRM环比 -0.2%,同比 -2.3%,预计年内PPI同比降幅持续缩窄,四季度有望回正,全年同比 -1.2%[11][13] 外贸情况 - 2025年前2月出口金额同比 +2.3%,进口金额同比 -8.4%,出口未现明显超季节性下滑,中美贸易争端影响未充分体现[14] - 后续面临美国多项加征关税政策,对美出口承压,外贸考验大[16] REITs市场 - 近一周REITs市场有限反弹,截止3月9日,中证REITs指数 +1.14%,中证REITs全收益 +1.19%[16] - 近一周市场流动性下降,日均成交额7.87亿元,较上周下跌7.50%,日均换手率1.28%,较上周均值1.50%下行[18]
宏观日报:关注提高数据产业能效方案推进
华泰期货· 2025-03-12 10:23
政策动态 - 国家数据局将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1] - 深圳市印发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6年底形成万亿级“20 + 8”产业基金群,备案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2] 生产行业 - 1 - 2月我国汽车产销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增长16.2%和13.1%;新能源汽车产销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增长52%;出口28.2万辆,同比增长54.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40.3%[1] 行业价格 - 国际油价震荡,液化天然气价格升高;纯碱价格小幅上升;水泥、建材价格持续回落;鸡蛋价格上涨[2] 行业开工率 - PTA开工率较同期回落,尿素、PX、聚酯开工率较同期提高[3] 下游市场 - 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较同期偏弱;国际航班班次增加,国内航班班次较同期减少[4] 市场信用利差 - 医药生物行业信用利差震荡,其余行业信用利差小幅上升[5] 行业信用利差数据 - 如农牧渔林去年同期83.54BP,本周89.3BP;采掘去年同期51.14BP,本周55.37BP等[28] 重点行业价格指标 - 玉米现货价2175.7元/吨,同比1.40%;鸡蛋现货价7.0元/公斤,同比 - 1.41%等[30]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传统升级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振
大公国际· 2025-03-12 10:14
政策导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三方面[2]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新兴产业涵盖八大领域,未来产业包括九大方向,表述从“积极培育”转为“培育壮大”[3] - 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34.6%、16.3%[4] - 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8946家企业[4] 传统产业 - 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80%,侧重点从“供应链优化”转为“产业改造”[5] -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6] 数字经济 - 表述从“推动发展”转变为“激发活力”,侧重点深化为发挥创新作用[7] - 2024年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数字基础设施与基础制度进一步发展落实[8] 协同效应 - 2025年三方面协同共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十四五”“十五五”目标打基础[8]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精读政策 寻找投资热点
致富证券· 2025-03-12 09:24
经济形势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政策重心向提振内需倾斜[3][4] 经济目标 - 经济增速目标5%左右,与上年相同,出于稳就业等考虑[6] - CPI涨幅目标2%左右,较上年调低1个百分点,因通胀压力不大[6] - 单位GDP能耗降幅提升至3%,较上年高0.5个百分点,因2024年能耗目标超额完成[6] - 就业目标与上年一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6] 财政政策 - 赤字率4%,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金额5.6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万亿元[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较上年高1.2万亿元[7]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9]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9]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较上年提升1/3[9] 货币政策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9] -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9] 扩内需 - 促消费与优供给相结合,涵盖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9][10]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金额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12] 新质生产力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12] 房地产 -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2] -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12] - 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12][13] 其他领域 - 对科教兴国、深化改革等诸领域均进行了部署[14] 国企改革 -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17] 资金入市 -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17]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25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致富证券· 2025-03-12 09:23
2024年财政收支特点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12亿元,为预算的98.1%,比2023年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4%,非税收入增长25.4%[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12.25亿元,完成预算的99.7%,增长3.6%,赤字40600亿元[3]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090.4亿元,为预算的87.7%,下降12.2%,支出增长0.2%[4] -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82.88亿元,为预算的114.5%,增长0.6%,支出下降6.5%[5] -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18944.7亿元,为预算的101.2%,增长5.2%,支出增长7%,当年收支结余12883.42亿元[6] 2025年财政政策发力方向 - 提高财政赤字率至4.0%,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金额5.6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万亿元[7] - 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7][8] - 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等多方面[8] 2025年各预算情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850亿元,增长0.1%,支出增长4.4%,赤字56600亿元[10]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499.09亿元,增长0.7%,支出增长23.1%[11] -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328.04亿元,下降6.7%,支出下降9.8%[12] -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4471.54亿元,增长4.6%,支出增长6.9%,本年收支结余11095.77亿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