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国企动态系列报告之39:多家央企制定并购重组规划,通信等央企带动分红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5-19 21:33
资本运作 - 2024年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围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资本运作规划,涵盖医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3][7] - 2025年5月16日,证监会修改发布相关办法对并购重组政策松绑,为央企资本运作提供支持[3][7] 分红情况 - 2024年A股央企整体分红率达50.7%,同比增长2.9pct,通信、交运领域央企带动作用显著[3][9] - 通信行业中,中国移动2024年分红1008亿元居首,承诺分红率逐步提至75%;交运行业中远海控分红251亿元排第7,分红率从2021年15.6%提至2022年50.0%后稳定高位[9] - 农林牧渔、基础化工等行业超40%上市央企未分红,分红积极性待提升[3][10] 市场表现 - 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30.0万亿元占比31%,国资委体系下19.0万亿元占比20%;港股上市国资央企总市值13.0万亿元占比19%,A+H国资央企8.0万亿元占比12%[52][68] - 近两周,国新央企小盘指数上升5.0%,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上升5.9%;近一年,央企科技引领涨幅8.8%,[HK]国企指数上涨17.8%[52][69] 估值表现 - A股国资央企估值相对偏低,大部分央企指数PE(TTM)和PB(LF)处于历史高位,国新央企小盘和央企现代能源处于较低历史分位[82] 成交活跃度 - 近两周,招商银行等10家A股国资央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航天长峰等10家净主动卖出额居前;招商银行等10家港股国资央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华润啤酒等10家净卖出额居前[107] 股东回报 - A股国资央企股息率市值加权均值3.1%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类型企业;港股国资央企股息率算术均值4.0%、市值加权均值5.9%、中位数4.2%均高于港股整体[114][119]
流动性周度观察-20250519
国新证券· 2025-05-19 21:14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本周(2025年5月10日 - 2025年5月16日)净回笼4751亿元,逆回购投放4860亿元、回笼8361亿元,MLF到期1250亿元[3][17] - 截至本周五,逆回购余额4860亿元,MLF余额45320亿元[3][17] - 下周(2025年5月17日 - 2025年5月23日)逆回购到期量4860亿元[3][17] 政府债发行与到期 - 本周发行8177.41亿元、到期978.84亿元,净融资7158.10亿元[4][18] - 下周预计发行3568.94亿元、到期2354.67亿元,净融资3978.79亿元[4][18] 同业存单市场概况 - 本周发行5214亿元、到期5938.50亿元,净融资 - 724.50亿元[5][22] - 本周加权发行利率1.64%,较上周下行6.6bp;本周五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降至1.67%,较上周五降0.8bp[5][25][26] - 本周五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升至1.68%,较上周五升1.5bp;9月、6月、3月、1月期收益率较上周五分别升3.5bp、0.5bp、3bp、4bp[5][26] 资金利率变化 -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周均值7.14万亿,隔夜成交周均值6.30万亿,隔夜占比88.34%[29] - R、DR利率整体下行,票据利率整体上行;资金分层现象有所缓解[6][31][32][3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建议聚焦利率债修复机会,操作保持灵活,适当参与超长债交易并控制久期风险[11][38] - 风险包括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财政政策发力超预期、流动性关键变量波动幅度超预期[12][39]
短期提振与长期忧虑
德邦证券· 2025-05-19 20:54
全球股市表现 - 上周全球主要股市集体上涨,美股纳指、标普和道指涨跌幅分别为+7.2%、+5.3%和+3.4%,欧洲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和德国DAX指数涨跌幅分别为+1.8%、+1.5%和+1.1%,亚太地区中国台湾加权指数领涨[3] 中美贸易情况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将美国对中国加征的从价关税保留10%,24%在90天内暂停实施,美国对华关税平均仍在40%以上[3] - 90天暂缓期内美国或加快相关产品囤货速度,可关注4月美国对华进口下降幅度最大产品及中国库存少、美国需求大的产品[3] 美债与市场情况 - 90天风险缓和使美联储降息意愿下降,CME模型显示6、7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概率更大,美债利率可能短期上行,后续或有更好配置机会[3] - 中美贸易缓和提振市场风偏,前期跌幅大的风险资产或反弹,但持续性有限[3] 美国政治与经济情况 - 美东时间5月16日,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否决共和党税收和支出议案,显示党内分歧,或导致经济衰退担忧抬头[3] 策略应对 - 权益方面,美股反弹驱动或边际走弱,关注美国与他国谈判进度,注意回踩风险[3] - 美债方面,利率上行概率大,反弹后关注长期配置机会[3] - 商品方面,黄金短期或高位宽幅震荡,关注美国加速补库相关品种[3] 风险提示 - 海外通胀反弹超预期,或使美欧央行收紧流动性并冲击权益市场估值[47] - 全球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美国经济转弱,若全球下行市场将受冲击[47] - 地缘政治局势超预期,巴以、伊朗或俄乌冲突升级将引发市场波动[47]
每日复盘-20250519
国元证券· 2025-05-19 20:41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19日市场震荡调整,并购重组概念爆发,上证指数涨0.00%,深证成指跌0.08%,创业板指跌0.33%,成交额10863.05亿元,较上日减31.26亿元,3606只个股上涨,1713只下跌[3][16]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上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稳定>成长>周期>0>金融>消费等,中证全指表现优于基金重仓[22]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上涨,综合、房地产、国防军工靠前,食品饮料、汽车、银行靠后[3][22] - 多数概念板块上涨,昨日涨停_含一字等大幅上涨,白酒、机器人执行器等走低[3][22] 资金流表现 - 5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3.72亿元,超大单净流出42.86亿元,大单净流出100.86亿元,中单净流出5.01亿元,小单净流入154.07亿元[4] - 南向资金5月19日净流入84.60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72.68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11.92亿港元[5][28] ETF资金流向表现 - 5月19日上证50、沪深300等ETF成交额较上日减少,华夏上证50ETF等有不同程度变化[4][31] - 5月16日主要宽基ETF资金主要流入科创50ETF,流入金额1.48亿元[4][31] 全球市场表现 - 5月19日亚太主要股指普遍下跌,恒生指数跌0.05%,恒生科技指数跌0.50%等[5][34] - 5月16日欧洲三大股指和美股三大指数普遍上涨,美股“七巨头”涨跌不一[6][35]
2025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基础需要巩固
中泰证券· 2025-05-19 20:39
生产端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前值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2%[4] - 4月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上涨0.9%,较前值回落6.8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仍在增长区间但增速回落[4] 投资端 - 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长4.0%,当月同比增长3.5%,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0%[5] - 前4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2%,国有控股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均回落[5] - 前4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3%,当月同比下降11.3%,跌幅扩大1.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增速持平[6] 消费端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5.1%,较前值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4%[7] - 4月餐饮收入当月同比增长5.2%,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1%,增速均回落[7] 就业端 - 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失业率为5.1%,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8] - 4月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为48.3小时/周,较3月小幅减少[8]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变动、经济波动超预期、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2][10]
4月经济数据点评:新旧力量“转换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9 20:15
核心观点 - 经济进入“旧力量”退坡、“新力量”蓄势的“转换期”,需紧密跟踪增量政策[4][34] - “旧力量”退坡表现为商品消费以旧换新放缓、设备更新周期尾声拖累投资、地产存量项目减少与刚需释放阶段性结束[4][34] - “新力量”蓄势体现为服务业投资回补、房价供给端压力边际好转[4][34] 各领域表现 - 消费:4月社零同比5.1%,增速回落0.8pct,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汽车、通讯器材等增速回调,必需消费稳定[2][9] - 投资:4月固定投资累计同比4.0%,当月同比回落0.8pct,制造业与公用事业投资受设备更新周期退坡影响,服务业投资有韧性[3][14] - 地产: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3%,供给端压力改善,需求端积压刚需释放进入“退坡期”[4][24] - 工业生产: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6.1%,较3月回落1.6pct,采矿业、公用事业、制造业生产均有回落[5][30] 常规跟踪 - 就业: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1pct至5.1%,外来、本地户籍人口失业率均回落0.1pct[53] 风险提示 - 外部环境变化、房地产形势变化、稳增长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6][55]
并购重组跟踪(二十):附“重组办法”修订前后对比
东吴证券· 2025-05-19 19:06
上周并购动态 - 5.12 - 5.18,上市公司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5例失败,剔除后共86例并购重组、33例重大并购重组,其中19例并购重组、1例重大并购重组完成[8] - 5.12 - 5.18,上市公司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竞买方为国央企的有8例[11] - 上周发生5例并购失败事件,竞买方为信恳智能、艾森股份、旗滨集团、华峰化学、东湖高新[13] - 上周无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15] 政策更新 - 5月多项政策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和企业并购重组,如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比提至80%、期限延至10年,广东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适用范围等[6] 《重组办法》修订 - 5月16日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六大方面优化,如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新设简易审核程序等[21] 市场表现 - 5.12 - 5.18,重组指数跑赢万得全A,超额为1.19%;中期维度,重组指数与万得全A滚动20个交易日收益差在零轴附近震荡[16]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海外降息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事件、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33]
北交所行业周报:本周北证50继续领涨,交投活跃度持续上升,天工股份正式上市-20250519
国海证券· 2025-05-19 17:00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6日,北证A股成分股266个,平均市值30.16亿元,本周北证50指数涨3.13%,收于1422.43点,同期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涨跌幅分别为+1.12%、+1.38%、-1.10%[2][9] - 本周北证50日均成交额346.84亿元,较上周上涨11.45%,区间日均换手率4.55%,环比+1.19pct[2][22] - 本周个股上涨179只、下跌87只、平盘0只,上涨比例67.29%,上涨比例周环比下降24.40pct[2][15] 行业行情 - 本周涨幅前五行业为有色金属、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美容护理、食品饮料,涨跌幅分别为226.44%、74.60%、10.56%、9.32%、8.85%;后五行业为国防军工、计算机、社会服务、电力设备、通信,涨跌幅分别为-2.82%、-1.26%、-0.96%、-0.36%、0.27%[2][19] 政策动态 - 5月16日,北交所修订《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引》,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审核程序,细化明确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2] 新股情况 - 天工股份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交所上市,2024年营收8.01亿元,归母净利润1.72亿元[2][26] - 本周酉立智能上会通过,下周上会0家、申购0家、上市0家[2][31] 投资策略 - 中长期看好北交所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合理的优质标的,建议关注低估值的同力股份、五新隧装,主题映射的恒拓开源、凯德石英、华岭股份、天力复合等[3] 风险提示 - 存在北交所系统性风险、企业技术和材料进口依赖风险、政策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等[3][35]
4月经济数据点评:韧性显现,增势平稳
东方证券· 2025-05-19 16:42
生产端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累计同比6.4%,较一季度略降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10%,4月环比增长0.22%,开年至今相比去年年末增长1.57%,弱于去年1 - 4月的2.3%,二季度GDP保持5%以上可能性较大[3] 投资端 - 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较1 - 3月慢0.2个百分点,同期PPI累计负增加深0.1个百分点[3] - 广义基建累计同比增速10.85%,狭义基建5.8%与前值持平,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 - 10.3% [3] 消费端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5.1%,金银珠宝零售额当月同比25.3%,文化办公用品类当月同比3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当月同比38.8% [3] - 4月通讯器材零售额当月同比19.9%,建筑及装潢材料4月当月同比9.7% [3] 就业端 - 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较前一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3] 综合情况 - 4月内需指标未失速,外需企业谋求增长空间,维持增速稳定,后续针对中微观企业支持将优先加码[3] 风险提示 - 存在抢出口、抢转口透支下半年增速的风险[3]
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消费格局如何演变?
东吴证券· 2025-05-19 16:35
消费年龄特征 - 2010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年龄结构呈倒U型,30 - 40岁为消费高峰,因大宗消费多发生在此阶段,且25 - 45岁为收入高峰[1][7][8][12] - 消费支出倒U型,消费倾向U型,30 - 40岁消费倾向低但收入高,消费支出高;老年人相反[1][15] 各年龄段消费情况 - 2022年20 - 39岁人口占总人口26.7%,占总消费29.1%,是消费最多群体,但未来40 - 59岁或成消费主体[1][20][22] - 2010 - 2018年20 - 39岁人口贡献30.3%消费增长,2018 - 2022年贡献44%左右消费增速降幅,主要因20 - 30岁人口消费下降[1][24][25] 消费结构分类 - 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20 - 39岁达消费高点[1][36] - 文教娱乐支出呈双峰型,15 - 19岁、40 - 44岁为高峰;居住支出20 - 24岁上升,25 - 29岁达顶点[1][38] - 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人生后半段较高,食品“两头高、中间低”,医疗保健大致呈U型[1][41] 消费趋势变化 - 过去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55岁降至2022年25 - 29岁,消费高峰从2010年40 - 50岁移至2022年25 - 29岁[1][48] - 未来最高收入年龄可能右移,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 - 54岁或成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1][54][56] 人口与消费关系 - 2025 - 2035年若消费高峰右移与人口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增速或高于2020 - 2025年,2025 - 2030年40 - 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至15.9%[1][58] - 人口结构变化使食品、医疗等老年消费占比或上升,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窗口期表现或更好,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变为40岁以上[1][70][74] 风险提示 - 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仅更新到2022年,可能不能代表常态消费情况[1][80] - 数据由CFPS调查经计量模型计算得到,细节有误差,样本不能代表整体[1][80] - 报告聚焦人口对消费影响,社会经济等环境变化可能使推导结论产生偏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