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必选(09880):中标人形机器人最大采购订单,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东吴证券· 2025-07-21 18: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优必选中标觅亿超9000万机器人采购订单,商业化进程领先,群体智能叠加自主换电双重助力机器人加速落地,维持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当前市值对应PS为17/12/9倍 [1][2][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7月18日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2] 公司商业化情况 - 公司走在全球人形商业化前沿,此次中标订单是全球人形机器人金额最大采购订单;3月推出的天工行者有超百台订单,预计今年交付突破300台,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开发者 [2] 技术助力情况 - 群体智能技术是工业场景下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关键,创新提出人形机器人群脑网络软件架构,设计人形智能网联中枢,攻克复杂工业场景下协同决策与控制难题,已在协同分拣、搬运和精密装配三大典型场景取得突破 [3] - Walker S2使用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可实现动态能源管理,热插拔技术防触电和防爆,双电池系统可冗余备份,增强安全性与可靠性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分别为20.16/28.23/37.0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S为17/12/9倍,维持“买入”评级 [1][5] 市场数据 - 收盘价85.75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40.80/126.00港元,市净率15.97倍,港股流通市值28,987.43百万港元 [8]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4.89元,资产负债率56.22%,总股本441.78百万股,流通股本371.11百万股 [9] 财务预测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56/13.05/20.16/28.23/37.05亿元,同比分别为4.70%/23.65%/54.40%/40.08%/3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2.34/-11.24/-10.28/-7.45/-2.32亿元,同比分别为 - 26.59%/8.95%/8.52%/27.56%/68.89% [1]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各项目在2024A - 2027E的预测数据,涉及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内容,还给出主要财务比率如每股收益、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的预测 [11]
昭衍新药(06127):实验猴刚性缺口驱动战略资源回暖趋势,离岸外包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招商证券· 2025-07-21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昭衍新药,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1][8][6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实验猴供需不匹配,价格中枢将长期上行,昭衍新药作为国内安评CRO行业龙头,离岸外包打造新增长引擎,有望受益于后续实验猴涨价增厚利润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实验猴供需不匹配,驱动猴价回暖趋势 - 供给端刚性收缩,价格经触底后回暖,存量种猴老龄化加速、繁殖效率下降,进出口政策限制进口量,难以补充供给缺口 [8][13][19] - 需求端药物研发需求改善,生物药研发用猴更多,国内临床前CRO需求有望回暖,大分子药研发热情高涨,用猴需求增加 [8][26][28] 昭衍新药:离岸外包打造新增长引擎,有望受益于后续实验猴涨价 - 国内安评CRO行业龙头,国际化资质完备,建有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多地区GLP及相关认证,子公司遍布多地 [32][35] - 国内需求有望复苏,海外市场拓展开启新增长引擎,前期公司收入增长受投融资环境和竞争影响,当前国内需求有望稳步复苏,海外业务扩张成效初显,离岸外包成新引擎 [42][48][52] - 持续加码技术平台建设与技术提升,保持领先优势,在类器官模型、疾病模型、信息化和自动化能力建设方面取得进展 [62] - 收购猴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商业价值边界,2018年建设梧州实验动物基地,2022年收购广西玮美和云南英茂,解决实验猴资源稀缺性痛点,降低成本 [63][64][67] 投资建议 - 看好昭衍新药,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20/22/25亿元,归母净利润3.5/5.5/5.7亿元,H股对应PE 40/26/24倍,A股对应PE 54/35/33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8][68]
赛力斯(601127):问界引领高端化转型,盈利能力跃升;首予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7-21 17: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予赛力斯买入评级,目标价 180.5 元人民币,当前股价较目标价有 38.4%的上升空间 [4][5][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端新能源市场国产化率提升,问界品牌高端化确立,赛力斯盈利能力向上,M8 有望成细分市场第一 [10][14][18] - 华为智驾领先,赛力斯入股引望加强华为属性和智能化水平,维持领先优势 [10][15][58] - 赛力斯加速高端转型,预计 2025 - 27 年盈利提升,自由现金流为正,首予买入评级 [10][17][10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问界品牌高端化确立,盈利能力领先行业 - 2024 年中国内地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260 万辆,占比超 23%,自主品牌市占率近 58% [10][14][18] - 问界在华为赋能下完成品牌上探,M9 重塑高端 SUV 格局,M8 巩固高端布局,1Q25 赛力斯毛利率 27.6%领先 [10][14][18] - 问界 M8 4 月上市,5 月销量超 1.2 万辆,6 月达 2.1 万辆,预计稳态月销 1.5 万辆 [10][14][18] 中国内地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捕捉消费需求转变机遇,市占率提升趋势明确 - 消费者对电动化等需求增长,高端新能源乘用车抢占传统豪华燃油车市场,2024 年销量占比 23.4%,预计 2025 - 27 年销量约 320/390/440 万辆 [19] - 合资高端豪华品牌销量承压,传统 BBA 增长乏力,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车型崛起,2024 年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50 万辆,市场份额 57.7%,预计 2025 - 27 年销量达 200 万/250 万/300 万辆 [19][22][25] 主力品牌问界 M9:高端品牌调性基本确立,细分市场销量领先 - 赛力斯主要品牌有问界等,问界已推出 M5、M7、M9 和 M8 四款车型,覆盖 20 - 60 万元价格带,2024 年问界品牌销量 38.9 万辆 [29] - 问界 M9 售价 46.98 - 56.98 万元,在高端 SUV 市场挑战 BBA,提供丰富高端配置,智能座舱和智驾超越传统豪华车型 [30] - 2024 年问界 M9 在 45 - 60 万元 SUV 市场市占率全国第一,该市场 CR3/CR5 占 55%/75%,M9 和奔驰 GLC 为第一梯队,理想 L9、宝马 X5 为第二梯队 [33][34][35] 新车型问界 M8:进一步完善问界品牌产品矩阵,有望成为细分市场第一 - 问界 M8 2025 年 4 月上市,定价 35.98 - 44.98 万元,完善问界品牌产品矩阵,覆盖 20 - 60 万元价格带 [39] - 2024 年 35 - 45 万元 SUV 市场规模约 110 万辆,竞争格局分散,CR3/CR5 为 33%/47% [39] - 该市场第一梯队为传统 BBA 和理想系列,年销量 8 - 15 万辆;第二梯队销量 8 万辆以下,自主品牌占比逐渐提升,问界 M8 有望成细分市场第一,稳态月销 1.5 万辆 [39][40][44] 高端化驱动盈利跃升:赛力斯毛利率领先自主车企 - 问界品牌高端化提升赛力斯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高端车型提升单车售价和毛利率,增强资本市场预期 [48] - 销量上,赛力斯与理想接近,吉利、长城领先;ASP 上,赛力斯 2024 年达 28 万元,与理想、蔚来接近 [48] - 毛利率方面,赛力斯 2024 年 27.6%领先,理想和长城约 20%,小鹏和吉利约 15%,蔚来 9.9% [48][57] 深度协同华为,智驾领先同行 - 华为智能座舱和智驾产品迭代加速,已更新至 HarmonyOS 5 和 ADS 4,大多整车厂将转向感知端大模型 [58] - 华为 ADS 搭载多款车型,合作车企规模扩大,华为有望在数据规模上领先,问界依托华为维持领先优势 [58] - 华为通过三种模式与车企合作,智选车模式下与问界等深度协同,问界成华为智选车成功样本 [59][60] 入股引望,华为属性和智驾优势再加强 -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从技术协同到产品共创,问界 M5、M7、M9、M8 推动赛力斯转型 [65] - 2024 年赛力斯子公司收购引望科技 10%股权,引望整合华为车 BU 核心技术能力 [67] - 入股引望战略意义重大,加深与华为合作,提升智能驾驶掌控力,增强高端车型开发能力,有望获投资收益 [72] 华为智驾目前处于第一梯队,ADS 4 率先迈向 L3 级自动驾驶 - 按量产进展,实现城区 NOA 的华为系车型处于第一梯队,蔚来、小鹏推进城区 NOA 覆盖 [79] - 2025 年 4 月华为发布 ADS 4,在架构、感知硬件、算力平台等方面升级,降低对高精地图依赖,实现全国城区 NOA [82] - 华为智驾在端到端路线有领先优势,搭载车型多,数据规模大,与多家车企合作 [86][87][88] 财务预测:预计 2025 - 27 年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为 37.9% - 预计 2025 年问界 M8/M9 合计占比 53%,单车均价 29.7 万元,毛利率 27.1%,净利率改善,自由现金流为正 [100][101][118] - 预计 2025 年交付量 56.5 万辆,同比增长 13.7%,超 30 万售价车型占比上升,盈利能力改善 [101] - 预计 20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达 109 亿/124 亿/156 亿元,净利率稳定在 6.1% - 7.3% [118] 公司介绍 - 赛力斯从零部件起家,历经转型成为高端智能电动企业,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 [138][139][140] - 主营业务为整车制造和零部件,新能源收入占比超九成,问界是核心增长品牌 [141] - 公司有三个问界工厂,设计产能 30 万辆,销售渠道为自营 + 华为门店 + 与中升集团合作,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37.3% [146][147][148]
阿里巴巴(BABA):闪购投入加大影响利润,估值接近底部,关注AI云带来的情绪扭转
交银国际· 2025-07-21 17: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集团短期加码即时零售投入以带动交叉销售深化用户心智 考虑投入影响下调2026财年/1季度调整后EBITA 25%/23% 小幅调整收入预测-0.9%/-0.4% 淘天市占率稳定 CMR预计1季度双位数同比增速 云业务在AI需求带动下逐季加速增长 利润率稳定中高个位数 按SOTP将估值调整至2026日历年 给予云5倍市销率 电商13倍市盈率 菜鸟10倍市盈率 维持目标价165美元/15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2] 财务模型更新 - 报告公司收盘价120.23美元 目标价165.00美元 潜在涨幅+37.2% [1] 盈利预测变动 |指标|FY26E新预测|FY26E前预测|FY26E变动|FY27E新预测|FY27E前预测|FY27E变动|FY28E新预测|FY28E前预测|FY28E变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收入(人民币百万)|1,039,034|1,048,162|-0.9%|1,134,191|1,147,634|-1.2%|1,228,957|1,240,465|-0.9%| |增速|4.3%|5.2%|-0.9ppts|9.2%|9.5%|-0.3ppts|8.4%|8.1%|+0.3ppts| |毛利润(人民币百万)|431,230|452,730|-4.7%|470,352|490,678|-4.1%|508,784|530,788|-4.1%| |毛利率|41.5%|43.2%|-1.7ppts|41.5%|42.8%|-1.3ppts|41.4%|42.8%|-1.4ppts| |经调整EBITA(人民币百万)|161,320|213,782|-24.5%|213,506|247,872|-13.9%|229,981|268,595|-14.4%| |EBITA利润率|15.5%|20.4%|-4.9ppts|18.8%|21.6%|-2.8ppts|18.7%|21.7%|-2.9ppts| |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44,441|163,794|-11.8%|159,209|186,222|-14.5%|173,660|204,081|-14.9%| |净利率|13.9%|15.6%|-1.7ppts|14.0%|16.2%|-2.2ppts|14.1%|16.5%|-2.3ppts| [3] 2026财年1季度情况 - 预计集团收入同比增3%至2507亿元 与此前预期基本一致 对比VA一致预期增速4.5% 淘天GMV增速与大盘同步 CMR同比约11% 变现率呈提升趋势 云业务收入同比增20% [7] - 下调1季度集团利润23% 利润端承压因闪购加大投入 预计集团调整后EBITA同比下降15%至384亿元 对应利润率15.3% 同比降约3个百分点 饿了么和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 补贴投入下闪购+饿了么日单峰值达8000万 预计淘天+饿了么/闪购EBITA同比下降20%至415亿元 若不考虑闪购影响 淘天EBITA同比仍正增长 云业务利润率预计保持中高个位数 国际业务以转盈为目标 [7] - 估算2026财年1季度淘宝闪购日均单量1300万 投入约105亿元 补贴约68亿元 配送成本约34亿元 2季度/3季度预计日均单量2100万/1600万 估算约160亿元/135亿元投入 对公司整体EBITA影响-31%/-21% [7] 分部业绩预测 - 给出各业务板块2025财年各季度及2026 - 2028财年的收入、EBITA等数据预测 [8] 损益表预测 - 给出2025财年各季度及2026 - 2028财年的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数据预测 以及彭博一致预期对比 [9] 财务数据 - 给出2024 - 2028年损益表、资产负债简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预测 [14][15] 交银国际互联网及教育行业覆盖公司情况 - 展示行业内多家公司股票代码、公司名称、评级、收盘价、目标价、潜在涨幅、发表日期、子行业等信息 [13]
渤海租赁(000415):聚焦飞机主业,飞机租赁龙头新起航
麦高证券· 2025-07-21 17: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025年目标PB 0.85x,对应目标价4.39元 [3][4][9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5月拟出售集装箱资产,未来聚焦飞机租赁主业,Avolon客户多元分散,有助于分散风险 [1] - 2025Q1 Avolon机队规模1096架,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公司,订单飞机优势显著,未来订单弹性大 [1] - 飞机制造商产能受限,供需缺口难扭转,飞机价值和租金维持高位,公司经营业绩有望提升,负债成本和结构有望优化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509.04/329.28/354.98亿元,归母净利润3.52/13.82/18.18亿元,随着基本面改善,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剥离集装箱业务,资产价值重估可期 - 渤海租赁发展历经成立初期、快速扩张期和聚焦租赁主业三个阶段,2018年后聚焦主业,2023年以来伴随航空业复苏扭亏为盈,目前无实控人 [14][15][18]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和境内融资租赁,飞机租赁业务通过Avolon及天津渤海开展,客户多元分散 [20] - 随着航空业复苏,渤海租赁营业收入持续改善,2024年达384.31亿元,同比增长14.12%;净利润修复曲折,2024年受集装箱业务商誉减值影响下行29.4%至9.04亿元 [24] - 营收核心来源是飞机租赁和销售业务,合计占比约80%,境外收入占比高,2024年达89% [25] - 疫后飞机供需错配租金上行,2024年飞机租赁和销售收入319.8亿元,同比增长17.7%;飞机租赁毛利率稳健回升,2024年达61.5%,销售毛利率有所波动 [29][30] - 集装箱业务收入在2023年以来受航运市场影响变化不大,2024年租赁和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1.9%、24.8%;2025年5月拟转让GSCL 100%股权,出售资金可化解流动性风险,优化债务结构 [34][35][39] 订单飞机数量优势显著,资产端收益弹性可期 - 渤海租赁机队规模整体稳健,2025Q1自有飞机超600架,2024年末订单飞机571架;平均机龄自2019年升至2024年的6.7年,剩余租期相对稳定 [40] - Avolon是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公司,机队规模1096架,机队以主流单通道窄体客机为主,订单飞机457架,机型符合市场趋势,订单数量领跑全球头部租赁商 [44][48] - 公司飞机业务布局以亚太地区为主,2024年机队出租率为100%,未来将保持高位;疫后租金收益率稳步回升,2024年约11.4%,飞机账面价值受机队数量和减值影响 [50][52] - 渤海租赁营业总成本变动与营收相当,2024年上行至342.80亿元,同比增长15.0%;营业成本主要是飞机租赁和销售成本及财务费用,2024年财务费用占比28.0% [58] - 负债结构以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为主,2024年末负债合计2376.29亿元,同比增长10.0%;固定利率负债占比高,境外负债占比约82.38%,受海外利率影响大 [62][66] - 2025年公司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境外关注美元利率,境内化解流动性风险,恢复市场信用 [69] 飞机供需缺口难扭转,飞机价值和租金维持高位 - 受供应链等因素影响,飞机制造商产能受限,平均交付时间2024年达5.3年,全球飞机交付量未恢复至2018年峰值,飞机供给不足将延续,亚太地区需求高 [70] - 新飞机租金超过疫情前水平,窄体机租金上升显著,宽体机租金也呈增长趋势;租赁延期率逐年提高,二手飞机价值显著抬升,机龄较大的二手飞机价值今年以来抬升较多 [77][78] - 2025年5月全球航空客运市场增长势头延续,客座率回升至83.4%,除北美外各地区均增长,亚太和欧洲贡献80%净RPK增长;国际航线需求增速显著改善,亚太地区表现亮眼 [83][8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飞机账面价值同比分别增长12.50%、10.00%、10.00%,飞机租赁租金收益率分别为11.99%、11.76%、11.70%,分别销售飞机100、40、40架,2026年和2027年集装箱业务收入为0 [90]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509.04/329.28/354.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46%/-35.31%/+7.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13.82/18.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03%/+292.26%/+31.61%,对应PB分别为0.69x/0.66x/0.63x [94] - 参考可比公司平均PB 1.02x,渤海租赁2025年目标PB 0.85x,对应目标价4.3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6]
巨星科技(002444):持续公告电动工具新订单,看好电动工具业务成长性
长江证券· 2025-07-21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巨星科技电动工具业务进展良好,持续获取订单彰显技术和海外生产能力获认可,订单进入爆发期,预计支持未来业绩快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12.53 - 13.73 亿元,同比增长 5% - 15%,靠跨境电商和电动工具销售提升毛利率 [2][6] - 7 月 11 日取得电动工具采购确认,年采购金额不少于 3000 万美元 [2][6] - 7 月 15 日公告收购微纳科技股权,增强芯片解决方案能力 [2][6] - 7 月 16 日电动工具进军欧洲市场,年采购金额不少于 1500 万美元 [2][6] 事件评论 - 越南产能布局增强获取电动工具订单能力,首个中国外生产交付订单证明全球化供应及海外量产能力 [13] - 收购微纳科技股权增强电动工具芯片解决方案能力,后续将加大芯片领域投入 [13] - 电动工具首次进入欧洲市场,订单为未来 3 年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及零配件销售服务 [13]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4795|17451|20635|24205| |营业成本(百万元)|10059|11922|14002|16337| |毛利(百万元)|4737|5530|6634|7867| |营业利润(百万元)|2776|3251|4014|4861| |净利润(百万元)|2366|2775|3425|414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304|2728|3365|4072| |EPS(元)|1.93|2.28|2.82|3.41|[20]
中国神华(601088):首次覆盖报告:煤电化运一体化布局,铸就央企高分红典范
招商证券· 2025-07-21 16: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煤炭行业增产空间有限,供需转向紧平衡,对动力煤未来偏强震荡价格走势形成支撑 [4] - 公司煤电化运一体化布局,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熨平业绩周期波动 [4] - 公司资源禀赋优势凸显,高长协保持业绩稳定,预计未来产能将进一步扩张 [4] - 公司现金流充裕,铸就央企高分红典范,预计 2025 年将继续维持高比例分红 [4] - 持续看好公司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相应表现,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煤炭企业中流砥柱,稳健业绩立潮头 - 背靠国家能源集团,是煤电化运一体化央企,拥有优质矿区和多板块布局,总市值突破 7000 亿元,排名居前 [11] - 以煤炭采掘为起点,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煤炭、发电和铁路分部贡献主要营收和利润,各分部盈利能力有差异 [17][18] - 经营业绩稳健,整体呈上升趋势,重视成本控制,费用管控能力较强,分红率保持相对稳定且呈上升趋势 [23][25][31] 二、煤炭行业:供需结构持续调整,缺口缩小有望转向紧平衡 - 供给端新批产能增量有限,供给逐渐呈现刚性,煤炭产量增产动能不足,增速放缓,进口量或已达峰值,预计 2025 年稍有回落 [33][44][53] - 需求端电煤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用电需求稳步增长,煤电装机规模扩大,动力煤供需转向紧平衡,价格趋势长期向好 [61][72][77] 三、资源禀赋优势凸显,产能规模庞大且增量可期 - 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品质优异,产销数据稳居国内首位,生产经营稳定性强,可采年限长 [80][83][86] - 待注入资产众多叠加新获探矿权,产能进一步扩张可期,高长协保障业绩稳定,平抑周期波动 [88][94][95] 四、煤电化运一体化布局,强化业绩韧性 - 电力新增装机贡献增量,煤电联营锁定产业链利润,火电行业景气度触底反弹,公司电力业务持续布局,推进煤电清洁发展,采用煤电联营模式 [100][109][132] - 路港航业务稳中有进,紧密服务一体化运营,运输网络高效协同,煤电路港航协同,积极拓宽外部客户 [142][144][151] - 煤化工项目持续拓展,新产能预计带动业绩新增长,营收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152][156][158] 五、现金流充裕,铸就煤炭央企持续高分红典范 - 积极响应政策引导,分红比例稳中有升,分红率稳定且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59] - 资产负债率较低,短期偿债压力小,远低于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位列行业头部 [163][170] - 现金充裕且稳定性强,保障高分红可持续,经营性现金流维持高水平 [171] 六、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自产煤销量、外购煤销量、煤炭销售均价有相应变化 [175][176] - 预计 2025 - 2026 年发电分部新增装机,售电量和电价有相应表现 [177] - 合并抵消后公司 2025 - 2027 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相应增长,对应 EPS 和 P/E 有相应数值 [178]
苏州天脉(301626):翱翔蓝天,脉动奇迹
中邮证券· 2025-07-21 16: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苏州天脉是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专家,深耕导热散热产品,2024年营业总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20.26%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0.40亿元、12.48亿元、14.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2.47亿元、3.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61倍、51倍、41倍 [9]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08.51元,总股本1.16亿股,流通股本0.26亿股,总市值126亿元,流通市值28亿元 [3] - 周内最高/最低价为127.98元/66.39元,资产负债率11.7%,市盈率53.72,第一大股东是谢毅 [3] 主营业务 导热界面材料 - 深耕行业十余年,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成功开发系列产品应用于中高端市场,覆盖众多知名客户,逐步替代国外品牌,成为稳定收入增长来源 [5] 石墨膜 - 2012年自主开发人工合成石墨材料并推出市场,伴随消费电子市场发展,进入多家知名厂商供应链,为电子散热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6] 热管与均温板 - 提前布局建立竞争优势,随着消费电子产品散热需求提升,渗透率不断增加,2024年成为重要收入增长来源 [7] 产能扩张与市场前景 - 建设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募投项目,建成后新增1000吨导热界面材料、1200万套散热模组和6000万只均温板(VC)的生产能力 [8] - 2021年全球热管、均温板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9.72亿美元和7.0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37.76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17%和14.20% [8] - 2019年全球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达52亿元,预测到2026年将达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7% [8]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43|1040|1248|1498| |增长率(%)|1.62|10.32|19.95|20.0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85.43|204.59|246.99|303.53| |增长率(%)|20.26|10.33|20.73|22.89| |EPS(元/股)|1.60|1.77|2.14|2.62| |市盈率(P/E)|67.70|61.35|50.82|41.35| |市净率(P/B)|8.38|7.69|7.00|6.31| |EV/EBITDA|41.58|38.87|33.20|27.34|[12]
昊华科技(600378):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特品业务逐步恢复,25Q2业绩超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昊华科技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Q2单季度业绩超预期 [8] - 制冷剂产品量价齐升、特品业务订单恢复和民品领域拓展使25Q2业绩环比显著增长 [8] - 氟聚合物、锂电材料等业务承压,但一体化协同增强竞争优势,重点项目推进丰富产品体系 [8]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966|3,157|15,666|16,998|18,642| |同比增长率(%)|-3.8|11.0|12.2|8.5|9.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54|185|1,606|2,032|2,376| |同比增长率(%)|-10.9|10.5|52.4|26.6|16.9| |每股收益(元/股)|0.95|0.14|1.24|1.58|1.84| |毛利率(%)|21.7|22.7|26.1|28.3|29.2| |ROE(%)|6.2|1.1|8.7|10.2|11.0| |市盈率|31|-|21|16|14| [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5.90 - 6.50亿元,同比增长59 - 76%(重述前)、10 - 21%(重述后),扣非归母净利润5.75 - 6.35亿元,同比增长56 - 72% [8] - 25Q2单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4.05 - 4.65亿元,环比增长119 - 151%,扣非归母净利润4.04 - 4.64亿元,环比增长136 - 171% [8] 业务情况 - 制冷剂业务:25年以来内外贸价格持续上涨,内销主流制冷剂R32/R125/R134a均价环比提升,外贸均价也环比上涨,带动业绩增长 [8] - 特品业务:24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订单下滑,25Q2以来逐步恢复,预计25H2支撑业绩 [8] - 民品领域:高端制造化工材料产品向民品领域拓展,如海化院涂料、西北院密封型材等,有望成板块增长新动能 [8] - 氟聚合物、锂电材料业务: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承压,25Q2产品价格底部运行,拖累利润 [8] 项目进展 - 2024年报披露9个项目建成投产,包括10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1000吨/年全氟烯烃项目、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等,西南电子特气项目开工 [8]
汉桑科技(301491):领先的高端音频ODM厂商,AIoT拓展成长边界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1 16: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汉桑科技是领先的高端音频 ODM 厂商,产品开发及应用场景拓展能力强,AIoT 发展带动市场扩容,公司持续创新并拓展应用领域,与可比公司相比业绩稳定增长、毛利率较高且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率显著下行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HP 分值及预期配售比例 - 汉桑科技 2025 年 7 月 17 日招股将在创业板上市,剔除、考虑流动性溢价因素后 AHP 得分分别为 1.46 分、1.84 分,位于非科创体系 AHP 模型总分的 19.4%、35.2%分位,处于下游偏下、中游偏下水平 [5][10] - 假设以 95%入围率计,中性预期情形下,网下 A、B 两类配售对象的配售比例分别是 0.0245%、0.0218% [5][10] 新股基本面亮点及特色 - 领先的高端音频 ODM 厂商,具备完整技术和产品链,产品层次丰富,能满足多层次市场需要,在全球高端音频设计制造领域地位突出 [11] - 在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和放大技术、音频传输、音频系统智能化领域技术领先,有自主开发的技术链方案和软件系统框架,具备柔性制造能力,有国际化布局优势,与国际著名音频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2][14][15] - 22 - 24 年创新音频和 AIoT 智能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正研发多款创新性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客户扩展到音频行业外新客群,已进入多个新兴领域 [16][17] 可比公司财务指标比较 - 选择 6 家 A 股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截至 2025 年 7 月 17 日收盘,可比公司市盈率(TTM)区间为 26.97 倍 - 203.42 倍,均值为 71.91 倍,中值为 35.53 倍,所属行业近一个月静态市盈率为 40.93 倍 [22] - 22 - 24 年公司营收规模较小、归母净利 24 年达可比公司中上游水平,二者复合增速分别为 2.41%/15.67%,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22] - 22 - 24 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8.49%/29.87%/32.50%,持续提升且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主要受创新音频和 AIoT 智能产品毛利率提升影响,产品定位高端单价高 [26] - 22 - 24 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5.22%、7.20%、5.70%,与可比公司均值相当 [26] - 22 - 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4.13/1.02/3.15 亿元,22 年、24 年高于归母净利润,23 年减少后 24 年回升 [29] - 22 - 24 年资产负债率为 47.94%/27.90%/29.89%,23/24 年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3 年降幅大因产销量减少 [5][29] 募投项目及发展愿景 - 公司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 3,225 万股新股,募集资金用于年产高端音频产品 150 万台套项目、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智慧音频及 AIoT 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4] - 各项目分别有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化落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等作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