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搜索文档
风格切换当下,周期有哪些看点?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的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火电、水电、核电)、建筑建材、水泥、房地产等[1][3] * 纪要涉及的公司包括银龙股份、三棵树、兔宝宝、华新水泥、招商蛇口等[1][2][8][9][10][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用事业板块 * 火电行业三季报业绩延续修复趋势 核心驱动力是燃煤成本同比大幅下跌 尽管三季度煤价环比二季度有所提升[4] * 当前煤炭现货价格在720元左右 反内卷政策为煤价设定底部预期 为2026年火电厂电价谈判提供信心[4] * 火电容量电价可能在明年再上一个台阶 行业商业模式将持续改善[4] * 水电行业前三季度波动较大 主汛期7-8月来水偏枯导致发电量下滑 但9月超预期秋汛扭转局面 四季度水头更高 有助于2026年一季度发电保障 全年发电量目标有望稍微乐观上调[5] * 核电长期成长性确定 2027年将迎来投产小高峰 今年4月核准10台新机组 在利率下行宏观背景下影响力凸显[6] * 近两个星期内 公用事业指数上涨了接近3个百分点 跑赢上证综指约3个百分点 表现受益于风格切换以及电价预期的乐观[3] 煤炭与火电关系 * 今年煤炭供给实质性收缩导致煤炭价格上涨 目前现货价格在720元左右[7] * 如果迎风度冬更早 下游煤化工等需求可能进一步带动煤炭需求 对煤炭支撑更强[7] * 煤炭价格上涨对火电影响相对有限 不会形成巨大成本压力 预计火电和煤炭都会有一定盈利空间 将维持动态平衡状态[7] 建筑建材领域公司表现 * 银龙股份今年股价接近翻倍 一季度和中报业绩增速分别同比增长77%和71% 预计前三季度维持70%左右增速[8] * 银龙股份中报净利润率达到12.25% 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 受益于高强度产品使用比例提升[8] * 银龙股份海外业务稳步推进 如获得4亿营收订单 新兴业务涉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钢丝产品 具备较强竞争力[8] * 三棵树三季报营收同比增长2.7% 净利润同比增长80% 扣非业绩同比增长126%[8] * 三棵树加速开拓高毛利零售业态(马上住、艺术漆、美丽乡村) 这些业务毛利率在50%左右且回款快 占比迅速提升[8] * 2025年三棵树在整体营收以及B端和C端分项营收增速上均超过了立邦中国 体现了国产替代的趋势 公司C端业务拓展能力显著[8] * 兔宝宝近期股价大涨受益于板块切换及其低估值高分红特性[9] * 兔宝宝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营收增速回正 剔除拖累项后的主营经营性业绩增速接近10% 投资汉高集团带来约两个多亿的投资收益 使得单季度业绩同比增速达到40%-50%[9] * 兔宝宝自2021年以来每年的分红率均高于50% 2025年中期分红率为86% 股息率维持在5%-6%[9] 水泥行业 * 华新水泥2025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50% 国内外水泥业务单吨净利提升 国内因煤炭成本下降 海外因价格优势[10] * 华新水泥第三季度完成并购豪瑞旗下尼日利亚水泥资产并表 每年贡献约10亿业绩[10] * 展望未来 2026年并表将覆盖完整财年 同时国内供给侧反内卷逻辑及公司海外并购成长逻辑使得华新水泥具备更大的业绩弹性[10] 房地产市场 * 国庆黄金周期间楼市数据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一线城市略有增长 三线城市同比增长约20% 二线城市稍弱[11] * 从第二、第三周的数据来看 市场复苏热度超出预期 新房推盘规模增加 头部中介二手房带看量稳定或改善 反映需求层面持续改善[11][12] * 2025年9-10月核心城市新房供应量环比8月翻倍 同比增长30%-40% 企业推盘放量表明对未来销售预期乐观[12] * 从贝壳统计数据看 看房人次自七八月份以来持续环比改善 前置指标显示需求层面已有明显恢复迹象[12] * 新房市场出现转型 从过去高周转模式向利润放慢周转、保持利润的经营模式转变 尽管开盘去化率下降 但企业可能通过更慢周转速度实现更高利润规模[13] * 二手房市场价格下跌主要集中在过去价格坚挺的小区 九十月份后核心城市一些刚需项目价格企稳甚至销量改善[14] * 四季度政策基调预计将继续宽松 地产收储和城市更新存量政策落地节奏将加快 总量货币政策层面的降息预期也在增加[15] * 在政策预期改善和基本面环比走强情况下 纯开发类企业存在估值修复或基本面驱动交易机会 重点关注A股开发龙头招商蛇口[16] 其他重要内容 * 核电需关注市场化交易带来的短期业绩压力[6] * 兔宝宝主营板材和定制家居两大板块 其中定制家居中偏向地产端的玉凤汉唐一直是拖累项 但影响正在减小[9] * 高频数据来自房管局备案 有统计误差及滞后问题 不完全代表真实销售情况[12] * 由于结构性数据影响 总体均价尤其是在上海、杭州等城市表现出明显调整压力[14]
建筑材料:好房子需要好建材,反内卷政策有望继续发力
华福证券· 2025-10-19 20:4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7] 报告核心观点 - 在反内卷加速供给侧改革预期下,建材产能周期有望迎来拐点 [3][5][11] - 利率下行有利于购房意愿修复,收储及城改货币化有助于购房能力修复,推动地产市场基本面企稳概率增加,并有望带动地产后周期需求修复 [3][5][11] - 与2024年相比,建材板块基本面进一步恶化的空间不大,且估值分位低于彼时低点,判断板块基本面与估值均有望进一步修复 [5] 政策环境分析 - 住建部部长提出要系统发力建设“好房子”并改造老房子,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 [3][11] - 多地出台支持政策:上海加快“两旧一村”改造;重庆计划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更新;天津、成都、襄阳等地出台公积金新政;合肥延续购房及车位补贴 [3][11] - 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明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续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契税下调等政策加码,预期城改货币化、收储等增量政策蓄势待发 [3][11] - 我国PPI数据已连续35个月负增长,反内卷推动PPI转正开始受到重视,建材板块有望受益于供给侧出清 [3][11] 本周高频数据总结 - **水泥**: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全国散装P.O42.5水泥市场均价为343.2元/吨,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14.1% [4][12];全国水泥库容比为63.3%,环比增长1.65个百分点 [16];近期多地复价落实不到位,价格偏弱运行,短期预计继续震荡,中长期有望企稳回升 [19] - **玻璃**: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全国玻璃(5.00mm)出厂价为1231.4元/吨,环比下降2.7%,同比微增0.1% [4][20];全国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为16.1万吨,环比增长0.4% [36];全国浮法玻璃库存为6427.6万重量箱,环比增长2.3% [38] - **玻纤**:截至2025年10月17日,山东玻纤、泰山玻纤、重庆三磊的出厂价分别为3550.0元/吨、3800.0元/吨、3450.0元/吨,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分别下降4.1%、2.6%、4.2% [42] - **其他建材**:SBS改性沥青价格地区间有所分化,华北地区价格为4083.3元/吨,环比下降1.6% [43];TDI价格小幅上涨,华北地区国产价格为13150.0元/吨,环比增长0.3% [48] 板块市场表现 - 本周(截至2025年10月17日)建筑材料(申万)指数下跌4.11%,表现弱于上证指数(-1.47%)和深圳综指(-4.34%)[4][49] - 子行业表现:其他建材(-0.92%)、玻璃制造(-1.23%)、水泥制品(-1.43%)、管材(-1.97%)、水泥制造(-2.73%)、耐火材料(-9.42%)、玻纤制造(-10.78%)[4][53] - 个股涨幅前五:法狮龙(+18.12%)、华立股份(+14.53%)、晶雪节能(+13.96%)、兔宝宝(+6.91%)、耀皮玻璃(+5.94%)[58][61] - 个股跌幅前五:中材科技(-13.56%)、北京利尔(-12.86%)、中国巨石(-11.43%)、中旗新材(-10.46%)、濮耐股份(-9.20%)[58][61] 投资建议与关注主线 - 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5]: 1. 行业格局优异同时受益于存量改造的优质白马标的: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包括伟星新材、北新建材、兔宝宝 2. 受益于B端信用风险缓释同时长期α属性仍较为明显的超跌标的: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包括三棵树、东方雨虹、坚朗五金 3. 基本面见底的周期建材龙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包括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中国巨石、旗滨集团
新能源行业周报:六氟磷酸锂景气度超预期,光伏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20251018
国海证券· 2025-10-18 22:4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电力设备各行业均有基本面层面的积极变化和潜在催化,维持板块整体“推荐”评级 [10]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电力设备行业近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表现分别为-1.5%、29.3%、44.2%,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分别为-0.8%、11.9%、19.2% [4] 光伏行业 - 光伏行业“反内卷”阶段性成效显著,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硅料价格已稳定在50元/kg左右 [5] - 协鑫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颗粒硅平均外部售价(含税)为42.12元/kg,环比第二季度上涨27.9%;平均现金成本为24.16元/kg,环比第二季度下降4.5% [5] - 预计有重要政策将发布以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硅料收储平台公司预计月内有望加速落地 [5] - 随着各省136号文细则陆续发布以及机制电价竞价开启,此前观望的集中式项目预计启动 [5] - 欧洲夏季假期结束,传统旺季来临,有望对海外需求形成支撑 [5] - 建议关注硅料、高效电池技术、辅材及出口链相关公司 [5] 风电行业 - 国内海风进入招标旺季,东方电缆、中天科技近期分别中标23.74亿元、17.88亿元海缆订单 [6] - 明阳智能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42.10亿元) [6] - 9月陆风风机招标量达7.02GW,维持高位;开标均价达1710元/kW,创2024年以来新高 [7] - 建议关注海风、陆风产业链及零部件公司 [6][7] 储能行业 - 河北省发改委发布多元技术路线独立储能试点项目清单,共97个项目,总规模13.82GW/47.03GWh [7] - 项目采用磷酸铁锂与其他技术混合路线,促进钠离子、全钒液流、固态等多种技术发展 [7] - SNEC ES+2025国际储能展览会举行,多家企业推出大储、工商储等领域新产品 [7] - 持续看好海外储能需求增长及国内独立储能发展 [7] 锂电行业 - 欣旺达截至2025年9月已向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交付超过800万颗半固态电池 [7] - 当升科技与博苑股份签订战略合作,致力于构建固态电池电解质领域的上下游协同关系 [7]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9月16日的约5.6万元/吨上涨至10月13日的约6.8万元/吨,不到一个月内涨幅超20% [7] - 国庆假期后三天,六氟磷酸锂市场均价上涨超8000元至约6.9万元/吨,部分最高报价触及7.3万元/吨,出口报价达8万元/吨 [8] - 建议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及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相关公司 [7][8] 电力设备与电网 - 国家电网2025年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预计全年投资规模将首次突破6500亿元 [9] - 中国电气装备等联合研制国内首套用于核聚变的300MVA脉冲供电系统完成测试验收 [9] - 英伟达发布面向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800V DC白皮书,探索中压整流器应用及固态变压器技术 [10] - 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首次达成跨电网经营区电力现货交易,支援华东地区180万千瓦用电保障 [10] - 建议关注电力基建、核聚变、数据中心电源、液冷设备及电力市场化运营相关公司 [9][10]
“反内卷”政策对钢铁产业影响几何?
期货日报网· 2025-10-17 09:13
产业政策和效果 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复盘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开启了钢铁行业供给侧 改革的序幕。2016—2018年是钢铁行业供给侧产业政策集中落地实施的阶段,其间,通过淘汰落后产 能、环保限产以及减量置换等举措,去产能超过1.5亿吨,出清"地条钢"超过1.4亿吨,提前两年达成 了"十三五"规划去产能的上限目标任务。 近3年产业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16年是淘汰小高炉,化解产能超过6500万吨;2017年上半年主要 取缔"地条钢",实现了1.4亿吨"地条钢"产能的出清,此外,借助产能置换和环保限产,化解粗钢产能 5000万吨;2018年则持续推进压减产能以及环保限产工作,化解粗钢产能3000万吨。 供需面和价格走势 粗钢产量逐年增长 2015年,钢厂产量基数较低(当时钢厂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产量呈负增长态势)。2016—2018年,生铁 和粗钢的产量均逐年上升,然而铁钢比却出现下降,生铁产量的增幅小于粗钢,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炉 生产受到政策的约束。 在产能淘汰和压减周期中,产量不减反增的原因主要有:其一,表外产量转向表内。2017年上半年"地 ...
协鑫科技再涨超3% 多晶硅期货连日上涨 市场关注光伏产能调控政策
智通财经· 2025-10-16 14:46
公司股价表现 - 协鑫科技股价上涨3.01%至1.37港元,成交额达8.77亿港元 [1] 行业价格动态 - 多晶硅期货主力2511合约连续第三日上涨,扭转此前颓势 [1] 行业政策预期 - 多晶硅能耗相关征求意见稿已发布,后续可能推进收储等措施 [1] - 市场情绪受政策预期主导,若产能调控政策及时出台且出清路径明确,看多情绪将升温 [1] - 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文件,加强光伏产能调控,涉及限制全产业链现有产能开工率并严禁新增产能 [1] 机构观点 - 花旗研报指出反内卷措施下的供给侧改革将利好内地太阳能行业 [1] - 花旗予协鑫科技等主要多晶硅制造商“买入”评级,预计其将成为政策主要受益者 [1]
通胀数据点评:PPI同比进入回升周期?
天风证券· 2025-10-16 08: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通胀数据呈现“CPI偏弱、PPI企稳”的分化特征 CPI同比延续负增长 PPI同比降幅收窄且环比企稳 [1][7] - 在低基数效应和“反内卷”政策影响下 预计PPI同比或处于回升周期 [2][8] - 按2015 - 2016供给侧改革时间节奏线性推演 PPI同比转正大概率在2026上半年 核心取决于“反内卷”政策对供给的优化与终端需求改善的共振 [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9月通胀数据情况 - 9月CPI同比 - 0.3% 前值 - 0.4% 环比0.1% 前值0.0% 9月PPI同比 - 2.3% 前值 - 2.9% 环比0.0% 前值0.0% [1][7] 9月CPI情况 - CPI同比延续负增长受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拖累 翘尾影响约 - 0.8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下降4.4% 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 [4][10] - 食品中猪肉、鲜菜、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17.0%、13.7%、13.5%和4.2% 合计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78个百分点 [4][10] - 核心CPI同比上涨1.0% 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 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4][10] 9月PPI情况 - PPI同比下降2.3% 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除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外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 部分行业价格积极变化 [5][11] - 部分行业产能治理成效显现 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价格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8.3个、3.4个、3.0个、2.4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 [5][11] - 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飞机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4%、1.2%、0.1% [11] PPI周期情况 - 本轮PPI下行周期从2022年10月开始 最低点是2023年6月的 - 5.4% 截至目前已连续36个月处于负值区间 [2][8] PPI转正时间推演 - 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PPI同比连续54个月负增长 2015年11月提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到2016年9月PPI由负转正 历时约10个月 [3][9] - 按此节奏线性推演 PPI同比转正大概率在2026上半年 若政策力度不足或外部环境变化 转正时点可能延后 [3][9]
储能超预期、风电招标向好、光伏反内卷持续推进 - 新能源9-10月报
2025-10-15 22:57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新能源行业,具体包括储能、风电、光伏 [1] * 公司:提及宁德时代(储能电芯)[4]、阳光电源(欧洲储能市场)[23]、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三一重工、运达股份(风电)[26]、东缆、中天(海缆)、海力风电、天顺、泰胜(塔筒)[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储能市场全面超预期 * 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增长,2025年预计增长约70%,2026年预计增长40%左右,未来几年保持20%-30%增长 [1][3] * 国内市场受容量电价政策推动,下半年招标情况非常好,内蒙古、甘肃、河北、新疆等地项目收益率高 [3] 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预计149GWh,同比增长35% [19] * 美国市场受大美利法案推动超预期,2025年预计装机超过50GWh [1][3] 欧洲和新兴市场呈现翻倍增长态势 [1][3] 储能电芯供不应求,集成盈利改善 * 当前储能电芯供不应求,项目交付已延期至2026年1月,紧缺状况预计至少持续到2026年中 [4] * ETC招标价格上涨和大电芯集成盈利改善,将提升集成领域整体盈利能力 [4][5] * 国内储能系统招标价格在9月以来因电芯供需紧张有所回升,预计未来将触底反弹,行业逐步恢复盈利 [2][22] 风电行业招标向好,海风前景明朗 * 2025年1-9月国内陆风招标接近80GW,同比增长7%;海风招标8.3GW,同比增长9% [6][25] * 深远海规划可能提高海风中长期上限,欧洲漂浮式海风需求明确 [6] * 预计2025年陆风并网量约100GW,同比增长72%;海风装机约8GW,同比增长30%-40% [25] 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 光伏需求端弹性较弱,2025年7-9月装机同比下降50%,下半年需求疲软 [1][7] 2025年8月国内光伏装机7.36GW,同比下降50% [8] * 供给端过剩明显,核心在于反内卷推进,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 [7][9] 多晶硅能耗新国标将推动尾部30%产能退出市场 [11] * 看好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包括硅料龙头与组件龙头 [7] 光伏产业链价格与盈利承压 * 多晶硅价格在9月份上涨明显,从8月份的4万多元/吨涨至5万多元/吨 [15] 10月报价已达每吨50万元以上 [15] * 上游硅料价格上涨40%以上,但组件端价格仅小幅上涨至约0.7元/瓦,成本传导不畅导致电池和组件环节仍处于亏损状态 [18] * 电池端每瓦亏损约2分钱 [17] 其他重要内容 政策动态与影响 * 各省136号文细则逐步出台,已落地省份的机制电价区间在0.2-0.3元/千瓦时左右 [7][8] 容量电价补偿政策优化了独立储能收益模型,全投资收益率可达6%-20% [20][21] * 预计2025年底前全国约20多个省份将补齐独立储能的容量电价补贴政策 [21] 海外市场动态 * 光伏组件出口:8月组件出口额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28%;出口量25GW,同比增长22% [12] 电池形式出口同比增长近60%,成为趋势 [13] * 海外装机:印度上半年安装约20GW;美国二季度安装约7.5GW,全年需求预计45-50GW [14] * 澳大利亚新补贴政策带动户用储能市场快速启动,两个月新增约5万套系统,对应900MWh [24]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累计装机230GW,同比增长65%,主要靠上半年抢装 [7][8] * 多晶硅社会库存维持在45万吨左右,与全年40万吨水平相近 [15] * 欧洲大规模储能装机去年为8GWh,今年预计达18GWh,中国企业获得大量订单 [23]
反内卷政策释放信号,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15 09:07
行业指数表现 - 上周(2025/10/09~2025/10/10)沪深300指数下跌0.51% [1][2] - 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上涨2.99%,跑赢大盘3.50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位列第5位 [1][2] - 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1.99%,跑赢大盘2.50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位列第8位 [1][2] - 子板块涨幅前五分别为:磷肥及磷化工上涨6.26%、钛白粉上涨4.23%、油品石化贸易上涨4.23%、复合肥上涨3.42%、涤纶上涨3.07% [1][2] 商品价格变动 - 上周(2025/10/06~2025/10/10)价格涨幅靠前的品种:NYMEX天然气上涨10.88%、无水氢氟酸(江苏)上涨8.49%、华东萤石粉(湿粉/华东)上涨6.94%、硫磺(固体/华东)上涨2.60%、环氧丙烷(华东)上涨2.07% [2] - 价格跌幅靠前的品种:二氯甲烷(江苏)下跌3.44%、涤纶工业丝(1000D/192F/江浙)下跌2.30%、尿素(小颗粒含氮46%/华鲁恒升)下跌2.19%、PVC(电石法/上海)下跌1.91%、PVC(乙烯法/天津大沽)下跌1.86% [2]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提出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提供定价参考等措施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2] - 海外方面,原料成本上涨及亚洲产能冲击导致欧美化工企业出现关停与产能退出事件 [3] - 地缘摩擦反复增加了海外化工供应的不确定性 [3] 供给侧投资逻辑 - 若供给侧改革强化,建议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的板块: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 [3] - 相关代表企业包括合盛硅业、兴发集团、东材科技、君正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 [3] - 在供需格局偏弱背景下,关注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如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制冷剂相关企业巨化股份、农药板块的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江山股份 [4] 需求侧投资逻辑 - 新消费趋势提升健康添加剂、代糖等需求,食品添加剂行业景气有望复苏 [4] - 关注食品添加剂领域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如百龙创园、金禾实业 [4] - 化工新材料自给率约56%,国产替代加速带来发展机遇,涉及领域包括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热界面材料、高端助剂 [4] - 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金发科技、圣泉集团、彤程新材、久日新材等,这些企业凭借技术、资金和客户资源积累有望优先受益 [4]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反内卷政策释放信号,维护市场价格秩序-20251014
东海证券· 2025-10-14 20:3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超配” [1] 报告核心观点 - 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建议挑选弹性及优势品种板块 [4][13] - 国内“反内卷”政策频繁提及,海外产能退出,中国化工企业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有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4][13] - 投资主线一:若供给侧改革强化,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的板块(如有机硅、膜材料等)及代表企业 [4][13] - 投资主线二:关注供需格局偏弱背景下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如煤化工、氟化工制冷剂、农药等) [4][13] - 把握消费新趋势和科技内循环驱动的需求机会,包括食品添加剂和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 [5][14] 行业政策与新闻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旨在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 [6][12] - 政策提出通过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提供定价参考、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引导公平竞争 [6][12] 股票市场表现 - 上周(2025/10/09~2025/10/10)沪深300指数下跌0.51% [6][15] - 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上涨2.99%,跑赢大盘3.50个百分点,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 [6][15] - 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1.99%,跑赢大盘2.50个百分点,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 [6][15] - 基础化工子板块涨幅前五为:磷肥及磷化工 (6.26%)、钛白粉 (4.23%)、油品石化贸易 (4.23%)、复合肥 (3.42%)、涤纶 (3.07%) [6][17] - 基础化工板块个股涨幅居前的有:澄星股份 (21.12%)、横河精密 (15.36%)、博苑股份 (15.24%) [20][22] - 石油石化板块个股涨幅居前的有:岳阳兴长 (20.97%)、万邦达 (12.48%)、中油工程 (8.55%) [23][24] 产品价格与价差跟踪 - 上周(2025/10/06~2025/10/10)价格涨幅前五的品种:NYMEX天然气 (10.88%)、无水氢氟酸(江苏)(8.49%)、华东萤石粉(湿粉/华东)(6.94%)、硫磺(固体/华东)(2.60%)、环氧丙烷(华东)(2.07%) [6][27][28] - 上周价格跌幅前五的品种:二氯甲烷(江苏)(-3.44%)、涤纶工业丝(1000D/192F/江浙)(-2.30%)、尿素(小颗粒含氮46%/华鲁恒升)(-2.19%) [6][27][28] - 上周价差涨幅前五的品种:DMF-1.25*甲醇-0.4*液氨 (159.37%)、PET瓶片-0.34*乙二醇-0.86PTA (26.42%)、醋酸-0.55*甲醇 (9.14%) [29][30] - 上周价差跌幅前五的品种:二甲醚-1.42*甲醇 (-18.33%)、丙烯酸甲酯-0.89*丙烯酸 (-11.10%)、纯苯-石脑油 (-6.50%) [29][30] 重点公司公告 - 新凤鸣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实施完毕,累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27,741,869股,占总股本1.82%,增持金额2.98亿元 [33] - 利民股份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84亿元-3.94亿元,同比增长649.71%-669.25% [34] - 荣盛石化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实施完成,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16,642,047股,占总股本1.17%,增持金额约10.13亿元 [35]
中美互鉴:一场供给侧与需求改革的“双向奔赴”
虎嗅· 2025-10-14 19:58
中美基础设施与建设能力对比 - 美国1915年从纽黑文至纽约的特快列车行驶时间约2小时,110年后2025年仍为2小时出头,距离77英里(约123公里)[1] - 中国高铁若连接相同距离仅需半个多小时,美国洛杉矶至旧金山高铁项目十年仅建成36公里区段,两地距离600公里[2] - 中国高铁网络长度是日本的10倍,太阳能和风能产能为全球其他国家总和[3] 中美治理结构与产业重心差异 - 美国治理结构由律师主导,每10万人拥有约400名律师,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三倍,最近几任总统如克林顿和奥巴马均为律师出身[4] - 中国是工程师治国,长于规划与建设,美国律师主政导致程序繁复、资源倾向于保护既有财富结构而非激励新创造[3][4] - 美国创新集中在虚拟世界和金融领域,中国则以真实基础设施网络和大型项目推进构建全球罕见建设能力[5] 制造业外包与流程知识的重要性 - 20世纪9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推动制造业外包,将制造环节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中国在此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红利[6] - 制造业外迁导致美国工程师数量锐减,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流程知识"失传,而中国工程师通过"干中学"实现能力跃升[7][8] - 科技三要素包括工具、蓝图与流程知识,流程知识是"活"的工程师经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本在于积累全球最大规模工程师群体及其流程知识[7][8] 中国制造业规模效应与创新模式 - 苹果公司鼎盛时期每天包下50个从旧金山飞往中国的商务舱座位派遣工程师,库克称在中国组织制造工程师可轻松填满几个足球场[9] -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因规模效应大幅拉低成本,让全球消费者受益并推动数字经济普及,光伏产业发电成本骤降主要源于中国高效生产体系[11] - 中国工程师核心价值在于"从一到一百"的规模化创新与持续改进能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及成本下降本身就是创新体现[12] 中美当前经济挑战与改革方向 - 美国需要供给侧改革,恢复百年前建设基础设施及住房的能力,中国则需要需求侧改革以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27] - 中国汽车制造产能已是国内市场需求两倍,需通过出海化解产能过剩,刺激内需则须依靠服务业进一步开放[29] - 中国制造业雇佣约1亿人,是美国的八倍,德国日本制造业就业仅800万和1000万,中国每年STEM领域毕业博士生为美国两倍[30] 科技产业资本集中与精英网络效应 - AI产业动辄几百亿美元投资数据中心,几十亿美元估值初创企业,几亿美元级别人才挖角,显示硅谷与华尔街合流趋势[17] - 苏茨克维创立的"安全超级智能"公司无任何产品即以50亿美元估值募得10亿美元,穆拉蒂的"思维机器实验室"以100亿美元估值筹得20亿美元[20][21] - Meta等公司由一小群背景相似、关系紧密的精英掌控,成员有共同教育背景和社交关系,形成高度同质化领导网络[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