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搜索文档
重庆百货(600729):2025半年报点评:Q2归母净利润同比+8%符合业绩快报,零售主业利润增速好转
东吴证券· 2025-08-31 15: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H1归母净利润7.74亿元 同比+8.74% 符合业绩快报 Q2单季归母净利润2.99亿元 同比+7.96% [8] - 收入下降但利润率提升 毛利率28.4%同比+1.8pct 净利率9.7%同比+2.8pct 主要因汽贸业务向新能源代销模式转型 [8] - 零售主业Q2明显好转 扣非扣投资收益后归母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6.2% 较Q1下滑改善显著 [8] - 通过门店调改、新能源车、便利店等新业态推动业绩成长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14.1/15.0/15.8亿元 [8] 主营业务分析 - 百货业态营收12.01亿元同比-9.5% 毛利率72.3% 引进新品牌45个 自营黄金品牌"宝元通"四店销售超1780万元 [8][13] - 超市业态营收35.4亿元同比-3.56% 毛利率25.7%同比+0.58pct 直采占比40.3% 调改3R门店24家销售增近40% [8][13] - 电器业态营收15.46亿元同比-6.7% 毛利率20.6%同比+1.43pct 战略品牌销售近7.5亿元 "世纪通"新开39家门店 [8][13] - 汽贸业态营收16.63亿元同比-25.3% 毛利率8.4%同比+2.0pct 新能源车销售3621台同比+59.5% 调整门店9家 [8][13]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162.49/161.15/167.75亿元 同比-5.19%/-0.82%/+4.10% [1][14]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4.06/14.99/15.82亿元 同比+6.94%/+6.64%/+5.52% [1][14] - 每股收益预测3.19/3.40/3.59元 对应PE 9.20/8.63/8.18倍 [1][14] - 2025年ROE预计19.08% 资产负债率60.59% [14]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29.37元 市净率1.69倍 总市值129.37亿元 [6] - 每股净资产17.37元 流通市值56.16亿元 [6][7]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5年8月PMI数据
国家统计局· 2025-08-31 13:53
制造业PMI指数 - 制造业PMI指数为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小幅改善 [1][2] - 生产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2] - 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需求端略有回暖 [2] 制造业产需与采购 - 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产需指数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2] - 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及家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产需指数低于临界点 [2] - 采购量指数升至50.4%,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 [2] 制造业价格水平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出厂价格指数为49.1%,分别较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2]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价格指数均升至52.0%以上 [2] - 医药、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价格指数低于临界点 [2] 企业规模表现 - 大型企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扩张 [3] - 中型企业PMI为48.9%,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回落 [3] - 小型企业PMI为46.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改善 [3] 重点行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装备制造业PMI为50.5%,分别较上月上升1.3和0.2个百分点 [3]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回升 [3] 市场预期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4] - 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预期指数位于58.0%以上高景气区间 [4]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扩张加快 [1][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 [5]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5] 服务业细分行业 - 资本市场服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5] - 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0% [5] - 零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5] 非制造业市场预期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5]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略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 [5] 综合PMI产出 -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1][6] - 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8%和50.3% [6]
国家统计局,发布重要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3:39
2025年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比上月上升0.1、0.2和0.3个百分 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升 8月份,制造业PMI升至49.4%,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改善。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一)服务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从行业看,资本市场服务、铁路运 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其中资本市场服务商务 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0%;同时,零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57.0%,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
超17亿元投放“贴秋膘”来啦!重庆金秋消费季明天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8-31 13:28
活动概况 - 2025金秋消费季于9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 预计直接带动消费逾100亿元[1] - 活动按照"1+6+N"思路展开 聚焦六大主题行业并融合多类特色场景[2] - 全市开展消费促进活动500多场 多方资源投入促销资金超17亿元[1] 汽车行业 - 本地车企及经销商投入促消费资金2.3亿元 区域性补贴2000万元 补能行业补贴700万元[8] - 问界/阿维塔/深蓝/理想等品牌提供多重优惠 中石油/中石化推出新购车权益大礼包[8] - 全市2000余座加油站参与惠民活动 部分站点油价优惠力度最高达8.5折[8] - 金融机构下半年投入超6亿元补贴汽车促消费 提供"0首付"/低息分期等金融优惠[16] 零售行业 - 零售商协会鼓励企业通过折扣/消费券/会员礼遇等形式促销 预计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9] - 潮流百货推出秋冬新品首发及店庆活动 大型超市开展特色活动保障民生供应[9] 家电行业 - 重百电器/重庆京东电器推出满减/直降/以旧换新等优惠[12] - 华为/美的等品牌提供补贴或服务保障[12] 家居行业 - 开展2025秋季房地产暨家居展示交易会惠民促销活动[13] - 行业重点企业投入超1亿元资金 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宜家家居推出直降/满赠/特价优惠[13] - 推进"家居服务0公里"家装厨卫焕新活动 开展行业内购会及省钱帮扶行动[13] 餐饮与节会活动 - 第17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节于9月29日至10月31日举办 设万人火锅宴等子活动[5] - 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5] - 同步开展解放碑国际消费节/新加坡体验周/万物直播季/绿色饭店消费季等系列活动[5] 金融支持政策 - 9月1日起至明年8月底 居民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可享1%贴息[16] -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 建行/农行等推出汽车金融优惠[16]
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49.4,新订单指数升至49.5
华尔街见闻· 2025-08-31 12:08
制造业PMI表现 - 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改善但仍低于临界点[1][3] - 生产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生产扩张加快[5] - 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景气水平略有改善[5] - 大型企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5] - 中型企业PMI为48.9%,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5] - 小型企业PMI为46.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处于收缩区间[5] 行业分化特征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保持扩张态势[2]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支撑引领作用增强[2]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转为收缩[2]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回升[2] - 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产需指数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1] - 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及家具、化学原料等行业产需指数均低于临界点[1] 价格指数变化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1]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但仍低于临界点[1]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2] - 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以上高位[2]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10]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2][13]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转为收缩[13]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2][13] - 零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景气度偏弱[2][13] 综合PMI与预期 -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1][21] -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2%,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市场发展前景乐观[17]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7]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7]
制造业PMI回升至49.4%,“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31 12:07
制造业PMI指数仍处荣枯线之下,且已持续5个月。 随着高温多雨影响减弱以及稳经济稳就业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制造业景气度回升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 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 张。 8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比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改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扩内需、反内卷 等政策综合效果初步显现。同时要注意到制造业PMI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之下,且已持续5个月,经济下 行压力仍较明显。 张立群表示,当前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仍呈发展态势,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仍然较大。要显 著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扩大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资规模,带动市场订单显著 增加,带动企业生产投资显著活跃,就业和居民收入显著好转,消费持续回暖。尽快加强经济回升向好 的发展态势。 企业对后市预 ...
国家统计局:8月制造业产需指数均有回升 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新华财经· 2025-08-31 11:22
核心观点 - 8月中国PMI三大指数均回升 制造业PMI升至49.4%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50.3%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 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 [1] 制造业PMI分析 - 生产指数50.8%环比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49.5%环比升0.1个百分点 医药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产需指数显著高于制造业总体 [2]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3.3%环比升1.8个百分点 出厂价格指数49.1%环比升0.8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价格指数均超52% [2] - 大型企业PMI 50.8%环比升0.5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扩张 中型企业PMI 48.9%环比降0.6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PMI 46.6%环比升0.2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制造业PMI 51.9%环比升1.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PMI 50.5%环比升0.2个百分点 消费品行业PMI 49.2%环比降0.3个百分点 [3]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3.7%环比升1.1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行业预期指数均超58% [3] 非制造业PMI分析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5%环比升0.5个百分点 创年内新高 资本市场服务行业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 铁路运输及航空运输行业指数均超60% [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49.1%环比降1.5个百分点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1.7%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 [4] 综合PMI产出指数 - 综合指数50.5%环比升0.3个百分点 制造业生产指数50.8%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3%共同构成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 [5][6]
外资在华“卖身”真相
虎嗅APP· 2025-08-31 11:06
核心观点 - 外资消费企业集中出售中国业务股权并非看衰中国市场 而是经营策略的本地化转型 通过引入本土资本实现业务下沉和二次扩张[4][10][24] - 本土企业崛起导致外资市场份额下滑 但外资在金融 高新技术等领域仍保持韧性 且持续加码中国投资[13][20][23] - 麦当劳 肯德基等案例证明"外资交棒本土资本"模式可实现双赢 未来将形成更轻资产 更本地化的运营趋势[5][10][25] 退潮现象 - 2024年夏季出现外资退出潮 星巴克拟售中国业务70%股权 交易额50亿-100亿美元 迪卡侬计划出售30%股权 估值约100亿元人民币[9] - 哈根达斯内地业务剥离金额达5亿-8亿美元 宜家母公司打包出售10座荟聚购物中心[9] - 历史案例包括:2016年百胜中国出售给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 2017年麦当劳中国业务以20.8亿美元售予中信与凯雷[9] 原因分析 - 星巴克中国市场份额从34%降至不足15% 哈根达斯门店从400家缩减至250余家 客流量多季度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3] - 外资下沉市场受阻:一二线城市饱和 三四线市场存在文化认知和消费需求错配 中国消费转向性价比趋势明显[14][17] - 本土化能力不足:标准化运营模式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产品迭代 线上线下融合及高频政策变动[17] 转型策略 - 外资保留控股权并转向轻资产合作模式 星巴克保留30%股权 迪卡侬仍在中国扩张门店[9][25] - 2025年上半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 营收利润率达7% 在各类企业中领先[20] - 资本层面持续加码:贝莱德持有工商银行股份超5% 多地城商行第一大股东为外资背景 跨国制造企业仍在华扩产[23]
三大指数均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重要数据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10:4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3%和50.5%,分别比7月份上升0.1个、0.2个和0.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继续 保持扩张。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为49.4%,比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8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表明扩内需、反内卷等政策综合效果初步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 赵庆河表示,8月份,产需指数均有回升。生产指数为50.8%,比7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 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新订单指数为49.5%,比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连续回升。8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9.1%,分别比7 月份上升1.8个和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改善。 张立群表示,应加大宏观经济 ...
国泰海通海外:美联储重启降息之下 港股外资存在超预期回流可能
智通财经· 2025-08-31 10:40
外资流动趋势 - 2020年9月以来外资累计流出港股市场超6700亿港元 当前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比例达历史低位 [3] - 5-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 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入约162亿港元 [3] - 8月初至8/19长线外资累计流出超400亿港元 短线外资流出约170亿港元 [3] 美联储政策影响 - 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于今年9月重启降息周期 年内降息次数达2次 [2][3] - 美元或延续震荡偏弱格局 为外资边际改善甚至超预期回流提供良好宏观环境 [2][3] 外资行业偏好(存量视角) - 零售业外资整体占比77%(长线稳定型57% 短线灵活型20%) [4] - 保险业外资占比75%(长线60% 短线15%) [4] - 软件与服务外资占比74%(长线51% 短线22%) [4] - 媒体业外资占比69%(长线61% 短线7%) [4] - 外资持仓ROE中枢值10.7% 最新13.4% 明显高于全部港股6.8%-7.0% [4] 外资流向变化(流量视角) - 24/01-25/04期间外资逆势加仓硬件(累计流入84亿港元)和食品用品(22亿港元) [5] - 同期外资大幅减持银行(-2067亿港元)零售(-1847亿港元)软件服务(-1035亿港元) [5] - 25/05以来软件与服务获外资流入760亿港元 技术硬件流入334亿港元 [6] - 耐用消费品获外资流入216亿港元 材料板块流入178亿港元 [6] 板块资金分歧 - 生物制药长线资金流入68亿港元但短线流出180亿港元 [7] - 汽车板块长线流出237亿港元但短线流入148亿港元 [7] - 地产板块长线流出105亿港元但短线流入118亿港元 [7] 一致减持板块 - 银行板块外资整体流出494亿港元 [7] - 能源板块流出152亿港元 [7] - 零售行业受外卖大战影响流出562亿港元 [7] 港股科技板块前景 - 恒生科技PE处20年有数据以来18%分位 [8] - AI产业趋势确认推动科技龙头受益 稀缺性标的向上空间更大 [8] - 科技出口管制松动及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出台改善行业环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