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工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2026年展望 | 港股:“牛市”的下一步
中金点睛· 2025-11-11 07:38
2025年市场回顾 - 2025年港股市场表现优异,恒指与恒生科技指数均上涨30%,领跑全球 [17] - 市场上涨由产业趋势(AI)和基本面改善(财政发力与私人信用修复)推动,但流动性和情绪(风险溢价)的贡献更大,例如恒生科技30%的涨幅几乎全由风险溢价贡献 [2][17] - 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行情,15家个股贡献了指数涨幅的70%,同时仍有一半个股跑输指数 [2][18] - 板块轮动显著,一季度互联网、二季度新消费、三季度创新药、四季度又回到互联网 [2][19] - 南向资金大幅涌入,年内流入规模达1.26万亿港元,创下纪录 [19][87] 宏观逻辑框架:"过剩流动性"追逐"稀缺资产" - 过去两年中国市场的核心脉络是"过剩流动性"对"稀缺回报资产"的追逐 [4][25] - "稀缺资产"的类型由信用周期的走向决定:信用收缩时债券和分红资产受青睐;局部修复时体现为结构性行情(如互联网、新消费);整体修复时出现全面牛市;极端通胀环境下黄金成为唯一选择 [3][25] - 这种组合导致表面通缩与局部通胀并存的现象,体现在资产估值极度分化以及实体经济不同领域的价格走势迥异 [3][26] - 对后市判断的关键在于流动性环境是否被破坏,以及稀缺资产能否扩散到更广范围 [4][26] 2026年流动性环境展望 - 宏观流动性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仍将维持充裕甚至过剩,原因是回报和收入预期过低导致信用收缩,资金淤积,M2规模达335万亿人民币,为GDP的2.4倍 [4][5][30] - 微观流动性维持宽裕但不宜过度放大其作用,利率走低是存款"活化"的前提,但居民长期入市更取决于收入预期、养老和债务压力 [5][33] - 外部流动性在上半年维持宽松,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但下半年存在变数;"去美元化"是局部共识而非全球现象,呈现二元化结构 [5][34] - 以上三个因素中,宏观流动性最确定,微观流动性更利好A股,外部流动性更利好港股 [35] 2026年信用周期与稀缺资产展望 - 2026年中国整体信用周期将转向震荡甚至放缓,私人部门社融脉冲预计在明年三季度降至-2% [6][8][40] - 稀缺资产难以大幅扩散,市场将呈现信用周期震荡放缓与产业趋势延续的局面 [8][40] - 新兴需求(科技)预计维持高景气,但预期过高;AI领域短期内难以证伪,中国在政策支持下投入可能更强 [8][41] - 传统需求(地产、泛消费)在短暂修复后再度转弱,核心问题仍是收入预期不振与回报成本倒挂 [8][39] - 财政支出整体力度有限且更多结构性倾斜,除非出现内部就业压力或外部关税风险等催化剂,否则难以期待大举发力 [8][45] 2026年市场走势与估值预测 - 经过2025年上涨,市场估值已不便宜,恒指动态估值11.4倍接近历史均值上方一倍标准差,风险溢价一度低于2018年初低位 [10][76] - 指数进一步上涨空间需要盈利修复驱动,不能单纯依赖估值扩张;基准情形下预计2026年盈利增长3%(非金融增长6-7%,金融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的9-10% [11][76][78] - 基准情形下恒指中枢预计在28000-29000点(盈利增长3-4%+景气结构情绪推动)[11][76] - 乐观情形可达31000点(政策超预期推动盈利增长6-7%+各板块情绪回到年内低点)[11][76] - 悲观情形可能回落至21000点(政策不及预期盈利零增长+情绪回到4月关税低点)[11][76] - 基准假设下,估值层面有约5-7%的上行空间(中美利率下行+结构主线情绪回落)[81] 2026年配置策略 - 建议适度保持分红资产配置以应对整体信用扩张疲弱,中国国债利率和货币条件仍有宽松必要 [12] - 在信用扩张疲弱环境下,应聚焦依然能扩张信用的方向,主要从三个维度寻找:产业趋势(AI)、产能出清、海外需求映射 [12][58] - 具体建议超配AI软件与硬件(AI产业趋势&外需映射)、电新(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化工(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家居(产能出清&外需映射)、创新药(产业趋势&外需映射)[12] - 建议低配地产、食品零售、家庭个人用品 [12] - 预计中国PPI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一二季度阶段性走高,可能成为市场交易层面切换到顺周期的契机 [12]
11月10日68只个股获券商关注,宝丰能源目标涨幅达25.31%
搜狐财经· 2025-11-11 07:33
券商评级概览 - 11月10日共有68只个股获得券商评级,其中32只获得买入评级 [1] - 在公布了目标价格的个股中,宝丰能源预期涨幅最高,达25.31% [1] 重点个股分析 - 宝丰能源(600989 SH)获得西南证券评级,最高目标价24.31元,较最新收盘价19.4元有25.31%的上涨空间 [2] - 新产业(300832 SZ)获得2家券商关注,收盘价64.03元 [6] - 阳光电源(300274 SZ)获得2家券商关注,收盘价194元 [6] - 胜宏科技(300476 SZ)获得2家券商关注,收盘价301.94元 [6] - 康冠科技(001308 SZ)获得2家券商关注,收盘价22.66元 [6] 行业关注度 - 电子行业关注度最高,涉及个股包括景辰股份、复目微电、传音控股、兆易创新、胜宏科技等 [2][3][6] - 电气设备行业关注度居前,涉及个股包括四方股份、麦格米特、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 [2][3][6] - 有色金属行业关注度较高,涉及个股包括横脂东核等 [3][6]
市值691亿光伏巨头,将被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套现市值近16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06:22
11月10日,合盛硅业发布公告,股东富达实业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2025年11月14日至2026年2月13日期间,减持不超过270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2.29%,占其所持比例的100%。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182.21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524.8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29%)。若以公告 当日收盘价58.51元/股计算,本次套现金额约为15.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富达实业本次减持的股份均为IPO前取得。据悉,富达实业于2011年2月1日在香港开业,为黄达文独资私人企业。 资料显示,合盛硅业的主营业务为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最新市值约为 业绩方面,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归母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扣非归母净利润-2.71亿元, 同比下降120.61%。 691.7亿元。 ...
沪指创年内收盘新高 大消费板块集体活跃
上海证券报· 2025-11-11 01:59
市场整体表现 - 11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分化,上证指数收报4018.60点,上涨0.53%,创年内收盘新高,深证成指收报13427.61点,上涨0.18%,创业板指收报3178.83点,下跌0.92% [1] - 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额2194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742亿元 [1] - 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上涨 [1] 大消费板块 - 食品饮料、免税、旅游酒店等大消费板块集体活跃,中国中免、首旅酒店、舍得酒业等多只个股涨停 [1][2] - 白酒股上涨,舍得酒业、酒鬼酒涨停,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等涨超6% [3] -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上涨0.2%,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升至2024年3月以来最高 [3] - 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首周免税购物金额5.06亿元,购物人数7.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86%和3.37% [3]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即将落地,离岛免税政策是海南消费市场核心支柱,免税行业迎来新的五年发展 [3] 化工板块 - 化工板块延续强势,磷概念、有机硅、氟概念表现亮眼,清水源、澄星股份、天际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 [1][4] - 化工行业整体加权开工率处于历史高点,但价差还在绝对底部,已有零星品种率先走出底部反转趋势 [4] - 化工板块交易围绕三大主线:储能需求带动锂电材料供需格局重塑、行业“反内卷”推动价格底部回暖、自身高景气业务保持高增长 [4] 后市展望与投资方向 - A股正进入景气验证关键期,指数震荡上行但涨幅放缓,可能出现风格切换,基本面预期改善的品种领涨 [5] - 市场共识为科技成长是逻辑最顺方向,但需警惕结构性回调风险,重点关注AI、新能源、关键资源等 [5] - 资源品可能成为科技主线后新的主线方向,看好逻辑包括全球货币宽松、供需缺口、国内补库周期开启等 [5][6] - 短期高位震荡是为中期继续向上蓄力,重点关注三大方向:科技成长与先进制造、行业景气改善板块、红利资产 [6]
A股:大盘重回4000点,大消费爆发,释放了重要信号!周二A股可能这么走
搜狐财经· 2025-11-11 01:54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收于4018.60点,上涨0.53% [1] - 深成指收于13427.61点,上涨0.18% [1] - 创业板指收于3178.83点,下跌0.92% [1] 板块涨跌情况 - 白酒、乳业、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板块领涨,多股涨停 [2] - 贵金属与化工板块表现活跃 [2] - 算力硬件、人形机器人板块集体调整 [2] - 市场呈现个股普涨格局,上涨个股超过3300家 [2] 市场风格切换 - 资金正从高位科技赛道出逃,涌向能源、周期、红利、消费等低位板块 [3] - 市场突破4000点的驱动力由上周四的科技股反弹转变为周一的大消费集体爆发 [2] - 科技板块经历三季度爆发后进入高位震荡期,成交量放大但价格承压 [4] - 能源周期、化工、电力红利及消费板块轮动上涨,表现强于科技板块 [4] 资金流向与筹码迁移 - 资金将筹码从已炒高的科技赛道逐步转移至估值低、位置低的传统板块 [4] - 资金提前布局传统板块潜在的困境反转机会 [4] - 白酒、食品饮料等传统消费板块长期低位横盘,机构仓位普遍偏轻 [9] 宏观数据与政策催化 - 10月CPI同比数据超预期,彰显消费回暖迹象,为市场提供经济复苏信号 [6] - CPI数据改善提升了与居民消费相关行业的预期 [6] - 下半年以来,稳增长与促消费政策持续推进,对消费板块情绪面有提振作用 [8] 板块轮动与投资机会 - 市场多头并未消失,只是切换了赛道,短期行情核心在板块轮动而非单一主线 [11] - 高位震荡板块不宜追涨,后续可能进入消化阶段 [11] - 低位板块轮动频率可能加快,短期机会集中在低估值、具备催化的方向如大消费、红利周期等 [11] - 消费等“老登股”已结束横盘等待期,进入资金有序吸筹阶段,有望走出困境反转格局 [11]
陶氏、科思创、赢创、杜邦、霍尼韦尔,密集签约!
DT新材料· 2025-11-11 00:03
进博会新材料领域合作亮点 - 陶氏、科思创、赢创、杜邦、霍尼韦尔等公司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多项签约合作[2] - 合作涉及汽车涂料、合成革、聚氨酯、POE、硅橡胶、聚芳醚酮、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2] - 针对中国消费市场急需的绿色和可持续解决方案成为签约最大亮点,生物基和回收成为焦点[2] 科思创合作动态 - 科思创与立邦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汽车与工业涂料两大方向[3] - 合作围绕汽车原厂涂装、零部件、修补漆及卷钢、工程机械、风电光伏等应用场景,在低碳材料开发、技术创新、能效提升、VOC减排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3] - 双方在2022年进博会曾发布一款突破性生物基汽车涂装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标志着已构建覆盖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方位低碳涂装体系[3] 杜邦合作动态 - 杜邦与安姆科聚焦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及医疗包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4] - 合作致力于实现医疗包装的绿色生产与循环利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4] - Tyvek® 特卫强®材料凭借良好透气性、耐用性、防霉性等优势,应用于药品与营养保健产品干燥剂包的外层材料[4] 汉高与霍尼韦尔合作动态 - 汉高与大同中车煤化有限公司合作,聚焦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及零部件制造需求,在粘合剂、密封、减振降噪、防火阻燃及轻量化材料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协同[5] - 霍尼韦尔与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催化剂、吸附剂等相关产品及服务领域深化合作[5] - 霍尼韦尔与中国石油就UOP系列催化剂、吸附剂和关键设备以及售后服务等达成合作,助力中国石油的炼化一体化建设[5] - 霍尼韦尔与国家能源集团物资有限公司签署异丙苯-苯酚丙酮装置的专利许可授权和工程设计合同,相关技术将应用于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5] 赢创合作动态 - 赢创与榆林高新科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榆林赢创融合科创中心,聚焦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催化剂开发制备与回收、煤化工低碳工艺等重点方向[6] - 赢创与旭川化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发更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合成革产品,聚焦单组分及双组分脂肪族无溶剂聚氨酯合成技术[7] - 赢创与厚新健投携手多方共同在中国设立创新基金晋江厚新,专注投资于中国市场,重点布局生物基解决方案、能源转型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话题[9] - 赢创与河北亚东化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高性能与可持续的聚氨酯解决方案,响应不同应用领域对聚氨酯泡沫快速迭代的需求[10] 中国合成革与聚氨酯市场 - 中国合成革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与消费国[8] -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关注提升,为环保型合成革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8] -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及消费区域,中国是其中的关键驱动力[10] - 在国家'双碳'目标、绿色消费趋势和终端市场差异化需求推动下,中国聚氨酯行业正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10] 陶氏公司合作动态 - 陶氏公司与3M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聚焦推动压敏工业,包括有机硅压敏胶带、离型材料以及硅橡胶方面的业务发展,并探索绿色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合作形式[12] - 陶氏公司与浙江鹏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聚芳醚酮分子结构为主链+有机硅特性融合",在特种工程塑料和涂料领域开展深度协作[13] - 陶氏公司与苏州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依托陶氏公司EVOAIR™聚烯烃弹性体(POE)人造革解决方案,打造汽车内饰一体化产品系列[13] - 陶氏公司与青岛青禾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聚焦于可持续的包装树脂(包括生物基、机械回收及化学回收聚乙烯PE)的采购与应用[14] - 陶氏公司与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理解备忘录,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行业加速可持续转型[15] - 陶氏近年推出全球首个建筑幕墙用硅酮密封胶碳中和有机硅服务,有助于提升建筑外立面长期性能与安全性,并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减少碳排放[16] Carbontech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 Carbontech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以"新能源碳材料技术制备与电池产业应用"为核心主题[18] - 大会系统探讨碳材料在多孔炭、硅碳负极、快充石墨负极、导电添加剂、硬碳负极及新型纳米碳材料等前沿方向的研发进展与产业化路径[18] - 中国航发、奥威科技、广汽埃安、天能电池、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海四达、OCSiAl、超威、圣泉等企业已确认演讲[18] - 报告主题涵盖钢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技术、化学发泡构筑微纳结构三维石墨烯基材料、高品质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开发、多孔碳与硅碳负极进展、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创新等[21][22][23][24]
库存周期跟踪报告:上游“主动补”,中下游“主动去”
国金证券· 2025-11-10 23:23
总体库存趋势 - 2025年9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2.8%[8] - 全工业行业库存周期自春季旺季后再次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13] 上游行业(采矿业) - 上游行业(占全部库存2%)在2025年9月呈现“主动补库存”状态[2] - 2025年9月上游行业库存阶段分布为主动补库存20%、被动补库存20%、主动去库存0%、被动去库存60%[15] 中游行业(中上游制造业) - 中游行业(占全部库存54%)在2025年9月延续“主动去库存”状态[2] - 2025年9月中游行业库存阶段分布为主动补库存25%、被动补库存31%、主动去库存31%、被动去库存13%[18] 下游行业(下游制造业与水电气) - 下游行业(占全部库存43%)在2025年9月处于“主动去库存”状态,且已连续6个月[2][19] - 2025年9月下游行业库存阶段分布为主动补库存7%、被动补库存21%、主动去库存50%、被动去库存21%[20] 细分行业库存状态(2025年9月) - 电子、化工、汽车、有色行业处于“主动补库存”状态[6][21][31] - 电气机械、造纸行业处于“主动去库存”状态[6][21] - 仪器仪表行业处于“被动补库存”状态,通用设备行业处于“被动去库存”状态[6][35] 风险提示 - 报告提示存在统计口径误差风险,数据多为抽样统计,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2][36]
第八届进博会闭幕:超强磁场引万商奔赴,意向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3:16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累计进场92.2万人次,同比增长8.2%,创历史新高 [1] - 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和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 -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0家,180家企业连续八届参展 [2] 交易成果与投资意向 - 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创历史新高 [1] - 第九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展览面积已超8万平方米 [1] - 超过半数的在华日企表示将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并对中国营商环境感到满意 [4] 创新技术与产品发布 - 本届进博会共发布461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全球首发201项、亚洲首展65项、中国首秀195项 [3] - 创新发布涵盖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等行业,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占比更高 [3] - 松下首发以“两端赋能”为核心的中国AI战略,明确AI将成为集团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方向 [5] 行业趋势与战略重点 - 人工智能与绿色发展成为本届展会高频词,众多企业展示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 [4][6] - 汉高展示应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芯片保护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前沿材料解决方案 [6] - 路易达孚推动绿色产品链和供应链,其位于东莞、天津、张家港的工厂在2025年均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 [6] 跨国合作与市场信心 - 美国企业以超5万平方米的参展面积连续第七年蝉联进博会最大展团 [8] - 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强调双方合作互利共赢,中国是威斯康星州最大的贸易伙伴,该州80%的花旗参出口至中国市场 [9] - 上海美国商会调查显示,会员企业在监管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看到积极改善,认为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10] 企业战略与本土承诺 - 汉高、冯氏集团等“全勤生”企业视进博会为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支点和展示创新成果的关键平台 [2] - 罗克韦尔自动化将进博会从“客场”变成“主场”,依托平台链接生态圈伙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规模化 [4] - 路易达孚集团致力于在华投入创新,利用进博会平台深化与中国活力市场的对接 [3]
华泰股份:形成“现有化工+新材料”协同效应
证券日报网· 2025-11-10 22:1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化工板块核心产品包括烧碱、液氯、双氧水、环氧丙烷、氯乙酸、甲烷氯化物、苯胺等基础及精细化工产品 [1] 战略发展与投资 - 公司董事会已于2025年10月30日审议通过合资设立广西华泰华友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议案 [1] - 新公司将依托公司在氯碱化工、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与运营优势,结合华友控股的资源优势 [1] - 合资目的在于拓展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业务,形成"现有化工+新材料"协同效应,以提升整体竞争力与盈利水平 [1]
美元流动性有所缓解,商品短期或震荡运行
国投期货· 2025-11-10 20: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商品市场上周先跌后反弹整体收跌0.47% 美元流动性缓解 短期或震荡运行;各板块受不同因素影响 短期均以震荡运行为主[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行情回顾 - 商品市场上周下跌后反弹 整体收跌0.47% 黑色板块领跌2.62% 能化和有色分别下跌0.41%和0.06% 贵金属和农产品分别上涨0.11%和0.57%[1][5] - 涨幅居前品种为菜粕、纸浆和鸡蛋 涨幅分别为6.32%、3.49%和2.32%;跌幅较大品种为沥青、铁矿石和甲醇 跌幅分别为6.04%、4.94%和3.12%[1] - 商品市场20日平均波动率回落 各板块品种波动率均以下降为主[1] - 全市场规模增加近百亿 仅贵金属板块表现为资金净流出[1] 各板块展望 - 贵金属:近期讲话官员总体偏鹰派 板块承压;美国政府停摆谈判有进展 短期延续高位震荡[1] - 有色:中美经贸关系有望缓和 国内“十五五”规划落地 但国内进出口及美国相关数据不佳 宏观偏中性;终端销售偏弱 原料端偏紧 部分品种供给有扰动 短期震荡运行[2] - 黑色:螺纹钢表需和产量回落 去库放缓 终端需求进入淡季 钢厂盈利率收缩 铁水减产;铁矿到港量增加 港口库存累库 双焦有供给收缩预期 成本支撑或延续 短期震荡运行[2] - 能源:原油库存超预期累库 美国政府停摆影响就业和航煤需求 供需盈余压力中期利空油价;俄乌冲突升级 短期油价震荡运行[2] - 化工:煤炭上涨形成成本支撑 聚酯品种冬季服装需求或提振 但中期需求有转弱预期 产业链品种或以反套为主[3] - 农产品:中国降低美国大豆关税 但美豆无价格优势下跌 关注美国农业部报告;棕榈油止跌反弹 但动能不强 供需偏空 短期承压运行[3] 商品基金概况 - 黄金ETF周收益率多为负 规模有增有减 成交量大多下降[35] - 能化ETF周收益率为 -0.65% 规模增加6.01% 成交量下降20.51%[35] - 豆粕ETF周收益率为1.54% 规模增加0.46% 成交量下降17.18%[35] - 有色ETF周收益率为 -0.49% 规模增加1.74% 成交量下降47.80%[35] - 白银基金周收益率为 -0.10% 规模无变化 成交量下降57.31%[35] - 黄金ETF合计规模增加0.81% 成交量下降47.86%;商品ETF合计规模增加0.94% 成交量下降46.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