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题基金

搜索文档
超100只科技主题基金申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0:59
科技主题基金申报态势 - 年内名称带"科技"的基金申报数量达106只 较去年同期19只增长4.6倍[3] - 44只产品名称包含"科技创新" 聚焦核心科创方向意图明显[3] - 股票型指数基金占比超六成 其中64只包含44只ETF产品[4] 产品类型与机构分布 - 申报产品包含2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15只债券指数基金 4只QDII及1只REITs[4] - 50家基金管理人参与申报 汇添富基金申报7只居首 富国基金6只 华安与招商各5只[4] - 工银瑞信 广发 华夏等8家公司各申报4只 形成头部引领多点开花格局[4] 科技板块布局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 市场行情 板块业绩三重因素共振 科技领域成长期价值与短期弹性核心赛道[4]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 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政策支持与成长空间[5] - TMT板块净利润保持高增长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步入新景气周期[5] 基金公司科创领域投入 - 博时基金2017年成立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 现有75只科技创新方向基金规模超500亿元[6] - 鹏华基金通过股债联动构建立体化科创投资布局 深度参与硬科技企业成长[7] - 华安基金构建覆盖A股与港股 硬科技与软实力的多层次科技主题基金系列[7] 细分领域投资工具 - 南方基金加强半导体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研究 开发特色科技主题产品引导长期资金[7] - 诺安基金打造"科技超市" 超10只基金聚焦科技细分方向形成特色产品矩阵[7] - 相关ETF覆盖食品饮料 游戏 半导体 云计算等领域 资金流向呈现分化态势[11][12]
翻倍基超百只!公募基金业绩解码:锚定新质生产力,“科技战队”正在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8-29 08:16
核心观点 - A股主动权益基金8月以来表现强劲 超三成产品净值创新高 年内涨幅显著 科技创新赛道成为主要布局方向 [1][3] - 头部基金公司和中生代基金经理主导本轮行情 易方达等机构在绩优产品数量和规模上领先 [2][3] - 公募基金重点配置科创板与创业板 对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加仓趋势明确 电子和医药生物成为焦点领域 [5][6][7] - 基金公司系统性强化科技投研能力 诺安、易方达等机构形成规模化科技主题产品矩阵 [8][9][10] - 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长期投资机会 公募通过深度研究和前瞻布局助力价值发现 [11][12] 基金业绩表现 - 全市场5279只主动权益基金中1616只8月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占比超30% [1][3] - 近一年诞生105只"翻倍基" 232只基金年内涨幅超50% [1][3] - 绩优基金集中于人工智能、创新药、半导体等科技创新赛道 [1][4] 头部机构表现 - 易方达、富国、南方等10家头部公司旗下净值创新高产品均超40只 [3] - 前20大公募贡献802只创新高基金 占总量近50% [3] - 易方达、富国、广发、永赢4家公司旗下涨幅超50%产品均超10只 [3] - 易方达、信达澳亚、财通等9家公司均有4只以上"翻倍基" [3] 基金经理表现 - 中生代基金经理表现突出:易方达武阳管理3只基金近一年净值翻倍 易方达瑞享I涨幅近150% [3] - 广发吴远怡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A近一年回报达160% [3] - 易方达郑希管理的易方达信息产业A近一年涨幅超90% 北交所主题产品回报超150% [4] - 鹏华闫思倩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押注高端制造和机器人板块 [4] - 医药基金经理如易方达杨桢霄、汇添富张韡、永赢单林等因创新药板块爆发收获颇丰 [4] 板块配置情况 - 主动权益基金对创业板配置比例从16.6%升至19.0%(超配1.1%) 科创板从15.2%微升至15.4%(超配7.2%) [6] - 二季度末科创板配置比例达15.36%创历史新高 超配比例从7.5%升至7.72% [6] - 一季度科创板配置比例15.17% 较2024年四季度提升2.15个百分点 [6] - 电子行业占基金重仓股市值首位达4392亿元 [7] - 易方达2019至2024年投向科创板与创业板资产规模从超110亿元增至超370亿元 增幅超230% [7] 产品布局与投研体系 - 市场共有531只科技主题基金 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有299只 总规模达4264.39亿元 [9] - 诺安、易方达、万家、汇添富4家公司科技主题基金规模均超200亿元 [9] - 诺安基金拥有9人科技组 至少10只科技主题基金 基金经理刘慧影、邓心怡为领域熟手 [9] - 易方达推出超20只科技、制造、绿色、医药方向主动权益产品 [10] - 万家基金14只科技主题基金总规模289.74亿元 覆盖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10] - 汇添富8只科技产品规模241.56亿元 形成"研投一体"科技投资体系 [10] 政策与行业背景 - 新质生产力战略地位持续升级:2023年9月首次提出 2024年1月明确定义 2025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核心任务 [6] - 政策细化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具体领域 [6] - 科创板与创业板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载体成为配置重点 [5][6]
公募顺势布局科技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07:46
科技主题基金布局动态 - 科技板块表现强势 公募基金加大科技主题基金布局力度 [1] - 8月以来超35只科技主题基金上报 包括首批10只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1] - 科创板宽基指数基金与港股科技主题基金同步扩容 [1]
深圳证券基金业培育一流行业机构、打造一流市场生态、建设一流防控体系 写好“大文章” 当好“助推器”
深圳商报· 2025-08-19 13:37
科技金融 - 深圳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科创债超3500亿元 [1] - 中信证券上半年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达711.01亿元,承销家数46.73家 [1] - 深圳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近300亿元 [1] 绿色金融 - 深圳辖区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绿色债超700亿元 [2] - 深圳六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鼓励绿色资产抵质押融资及绿色债券发行 [2] - 支持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 [2] 普惠金融 - 深圳期货公司累计为超500家企业提供套保服务,2024年套保金额近3.6万亿元 [3] - 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超400单,保单金额近90亿元 [3] - 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700家,提供资金支持7.55亿元 [3] 养老金融 - 深圳14家公募基金发行的58只基金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2] - 辖区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超2万亿元 [2] - 南方基金搭建混合资产投研条线管理养老金,覆盖一二三支柱养老体系 [2] 数字金融 - 深圳首批9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转常态化运营 [3] - 部分项目助力9家科创企业完成融资超5000万元 [3] 行业发展规划 - 深圳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目标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 [3] - 力争形成一流创新资本机制、标杆企业、行业机构及市场生态 [3]
科技主题基金25H1业绩简评:哪些科技主题基金25年上半年业绩出色?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2 17: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年上半年科技板块受四月初关税冲击影响大,科技主题基金在主动权益基金样本中波动更高、收益率稍弱 [3][9][12]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科技主题产品25年上半年业绩领先,永赢科技智选业绩回报最高 [3][16][19] - 科技主题基金布局较多的公司中,中欧基金平均表现领先,永赢基金平均业绩表现最高 [3] - 中欧数字经济25年上半年分位数均值最高,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分位数均值也较高 [3][27][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技主题基金整体表现情况 - 科技板块受四月初关税冲击影响大,科技指数在25M2及之前快速上行,而后回调,四月初显著回撤后进入调整 [9] - 25年上半年科技主题基金在主动权益基金样本中波动更高,平均达31.26%,收益率稍弱,回报均值约6.25% [3][12] 哪些科技主题基金25年上半年业绩出色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业绩领先,如中欧数字经济、中欧智能制造等;永赢科技智选业绩回报最高,达47.43%;诺安稳健回报等回报均在30%以上 [3][16][19] - 科技主题基金布局较多的公司中,中欧基金平均表现领先,旗下8只基金规模超193亿元,25年上半年平均业绩18.98%;永赢基金旗下3只基金规模约54.87亿元,平均业绩29.54%最高;财通证券资管旗下3只产品平均业绩21.97%;大部分平均业绩领先的公司旗下基金数量和规模较小 [3][23][24] - 中欧数字经济25年上半年分位数均值最高达81.1%,市场环境适应性强;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分位数均值分别达75.8%和75.5%,顺境表现突出,Beta敏感性显著正向 [3][27][30]
多只科技主题基金提前结募;张翼飞卸任所有在管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17 15:30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其中4只登陆深交所(嘉实、景顺长城、南方、富国),6只登陆上交所(易方达、华夏、招商、博时、广发、鹏华)[1] - 7月以来多只科技主题基金提前结募,包括中海科技创新主题基金、鹏华上证科创芯片ETF、万家中证人工智能ETF和万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2] - ETF融资融券标的扩容至438只,上交所调入16只ETF同时调出16只,深交所新增13只、剔除6只[3] 知名基金经理最新动态 - 张翼飞因个人原因卸任安信基金旗下9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包括安信稳健增值、安信目标收益、安信民稳增长等[3] -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二季度重仓买入新易盛,广汇能源退出前十大重仓股,同时减持中国移动、宁德时代等个股[4] 今日ETF行情点评 - 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涨0.37%,深成指涨1.43%,创业板指涨1.76%,沪深两市成交额1.54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73亿元)[5] - 创新药概念股强势,港股创新药ETF集体上涨,最高涨幅达5.73%(如恒生创新药ETF涨5.739%)[5][6] - 黄金股相关ETF全线回调,最高跌幅1.56%(如黄金股ETF跌1.56%)[7] ETF主题机会 -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强化,医保基金支出向创新药倾斜,估值处于底部区间,港股创新药产品具备系统性反弹基础[8]
避险情绪上升!公募“换季”策略强调守成
券商中国· 2025-07-03 17:12
公募基金下半年策略变化 - 核心观点:公募基金从上半年偏进攻策略转向"攻守兼备",强调"守成"和避险情绪上升 [2][3] - 上半年高收益普遍(全市场十强基金收益率超60%,300余只产品收益率超20%)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业绩保护 [7][8] 市场环境与风险判断 - 出口压力:美国库存消化及转口需求前置可能导致三四季度出口承压,但全年外需下行风险有限(关税压力缓解+贸易新动能支撑) [3] - 估值水平:全A估值处于2016年以来中枢,流动性受美联储高利率压制,市场估值缺乏弹性 [3] - 政策预期:7月重要会议政策期许有限,但中长期财政货币双宽路径明确,创新型刺激工具或出台 [4] 行业配置策略 **防御性配置** - 稳定红利资产:港口、公路、白电龙头等高股息板块(南方基金、金鹰基金) [5][6] - 避险资产:黄金及黄金股、军工、粮食等泛安全类资产(金鹰基金) [5] **进攻性配置** - 科技成长板块:AI、机器人、自动驾驶、半导体(平安基金、诺安基金) [5][6] - 新型消费:服务消费、银发经济、旅游保健(诺安基金) [6] - 医药领域:创新药、生命科学服务上游(诺安基金) [6] 主题投资与产业逻辑 - 上半年主题杂乱(如DeepSeek、固态电池、军工等),但隐含科技主导产业演化主线,人工智能仍是竞争蓝海 [10] - 下半年策略更注重基本面逻辑,减少短期主题博弈 [9] 基金产品选择建议 - 低风险偏好:固收类或价值/均衡型权益基金 [6] - 高风险偏好:科技主题基金(建议定投以淡化择时风险) [6]
“专业投研+科技赋能” 南方基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财经网· 2025-06-12 10:37
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 -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权益配置,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并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转变 [1] - 公募基金行业已发展27年,截至4月底全国共有16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达32.5万亿元 [1] 高质量发展与科技金融 -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2] - 公司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抓手,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研究和资产配置,开发科技主题类产品并发行多只科技主题基金 [2] - 公司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绿色金融与ESG投资 - 公司践行ESG投资理念,覆盖超5100家A股企业和超7100个债券发行主体,完成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库 [3] - 公司ESG项目荣获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两项大奖 [3] 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 - 公司秉持"金融为民"理念,通过产品、服务、投教三维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出"司南投顾"智能平台 [3] - 公司作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管理人,构建了覆盖养老金一二三支柱的完整产品线 [3] 数字金融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制定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4] - 公司以云原生技术为底座,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心为支撑,推进向数智化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4] 政策与市场生态 - 新"国九条"出台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 [5] - 公司指出《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的硬指标,有助于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构建"长钱长投"生态体系 [5]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基金运营模式、提升权益投资规模等25条举措 [6] - 公司表示《方案》将督促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6] - 公司未来将聚焦"专业投研+科技赋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助力共同富裕 [6]
公募基金新规出炉!如何重塑行业生态?专家最新解读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10:09
政策核心目标 - 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2] - 通过利益绑定、考核重构、产品创新等组合拳引入长期稳定资金[2] - 头部机构需巩固投研优势,中小机构探索特色化路径[2] 利益绑定机制 - 建立与基金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终结"旱涝保收"固定费率模式[3] - 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抑制短期追涨杀跌行为[3] - 改革直指行业短期主义、利益错配、能力空心化问题[3] 行业生态重塑 - 浮动管理费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3][4] - 长周期考核鼓励价值投资,提升资产长期稳健增值能力[3][4] - 推动主动管理能力提升,优化投资策略和团队建设[5] 中小机构突围策略 - 聚焦细分赛道如行业主题ETF或指数增强产品[7] - 利用灵活性优势布局新兴市场或特定策略[7] - 引进投研人才、加强外部合作提升研究水平[7] 权益投资与指数基金 - 要求权益类基金占比不低于50%,引导资金流向科技、高端制造领域[8] - 优化指数基金注册机制(如"快速注册制")降低发行成本[8] - 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权重股可降低市场波动性[8] 深圳科技创新布局 - 推动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基金扩容[9] - 研发匹配硬科技的中低波动产品降低风险暴露[9] - 政府可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支持硬科技基金[9] 投资者体验优化 - 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及指数基金费率[10] - 规范投顾服务,披露历史推荐组合收益率[10] - 强化信息披露提升持仓透明度[10] 投资者行为建议 - 关注基金长期风险收益特征,避免追逐短期"冠军基金"[10] - 善用智能投顾和定投策略平滑市场波动[10] - 选择长期表现稳定、理念清晰的基金产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