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代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国博电子股价下跌3.17% 广东商业航天政策或带来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2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9日收盘 国博电子股价报61.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00元 跌幅3.17% [1] - 当日成交量为3.45万手 成交额达2.12亿元 振幅4.40% [1] 资金流向 - 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19.35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940.33万元 [2]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子元件 第三代半导体 国产芯片及5G等领域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 航天 国防等行业 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 [1] 行业政策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 支持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1] - 政策覆盖卫星制造 地面站建设及卫星应用终端等领域 公司作为产业链企业或受益于政策推动 [1]
上证指数, 近十年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12:30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最高涨至3741.29点,创2015年8月底以来近10年新高,上午收盘上涨1.18%报3740.5点 [1][2] - 深证成指上涨2.25%,创业板指上涨3.63%,双双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 [1][2] - A股总市值达1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午成交额1722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上午增加4114亿元 [2] - 东方财富半日成交294.4亿元,中兴通讯、北方稀土、指南针成交额均超100亿元 [2] 行业板块表现 - 影视院线板块大涨6.60%,百纳千成涨停20.07%,华策影视涨停20.00%,慈文传媒涨停9.99% [4][5] - 互联网金融板块上涨3.02%,指南针涨停20.00%,同花顺上涨15.74%,财富趋势上涨14.55% [6][7] - 科技股全线反弹,算力产业链领涨,液冷服务器、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板块大涨 [8] - AI语料、Sora概念、消费电子(歌尔股份涨超8%)、存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板块表现强势 [8] - 军工、光伏、人形机器人等板块均大涨 [9] 资金动向 -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反映私人部门金融投资活跃 [10] - 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资金可能从存款流向股票市场,因固定收益资产吸引力偏弱 [10] - 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倾斜,股票风险调整后回报优于债券 [10] 行业催化因素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99.56亿元(截至8月18日),观影人次超2.6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6] - 算力产业链、AI应用(国产算力、AI语料)、创新药、军工、大金融被券商列为战略配置重点 [11] - 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期,业绩向好方向有望成为市场主线 [11]
长飞光纤光缆尾盘涨超8% 北美资本开支预期强劲 康宁业绩证实光通信高景气
智通财经· 2025-08-07 16:25
公司表现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股价上涨7.95%至30.96港元,成交额达11.18亿港元 [1] - 康宁光通信业务二季度营收15.7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2.47亿美元同比增长73% [1] - 长飞光纤在光模块与光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海洋工程及工业激光器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1] 行业动态 - 康宁企业和运营商网络业务双轮驱动光通信业务强劲增长 [1] - 数据中心互联方案实现商业化落地,未来可持续放量 [1] - 多模光纤市场需求旺盛,盈利性优于普纤 [1] 市场趋势 - 海外AI产业链业绩及资本开支超预期,AI算力硬件需求持续强劲 [1] - 全球AI产业链公司2025Q2业绩超预期,Meta及微软对2026年资本开支展望乐观 [1] - "scale-up"趋势推进,OIO光互联方案有望撬动企业网数倍增量空间 [1]
3834吨稀土到达美国!超3年总和为去年27倍,西方军工的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01
全球稀土市场动态 - 泰国和墨西哥的稀土转运生意正接受多国联合调查,部分企业惊慌失措并退出市场 [1] - 美国军工企业急于寻求本土替代方案以摆脱对外国稀土的依赖 [1] - 中国企业加强内部自查严防出现问题 [1] - 全球稀土市场风云变幻,各国加强监管,黑市与灰色地带的博弈持续不断 [1] 中国稀土行业举措 - 中国海关严厉打击涉及锑、镓等稀土元素的走私案件,多家公司被查处 [3] - 中国商务部对锑、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引发全球金属市场价格暴涨 [3] - 中国占据全球90%以上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生产 [5] - 中国推进稀土产业升级,2025年政策规划着重优化出口结构,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创新 [5] - 中国龙头企业积极布局稀土永磁材料、动力电池新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5] 西方国家稀土困境 - 美国锑矿项目"Stibnite"因环保审核和技术难题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3] - 美国F-35战机、反导系统等高端装备生产将受稀土供应影响 [3] - 欧美国家缺乏自主提纯和深加工能力,难以充分利用稀土原材料 [3]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稀土项目实现量产,但产能和技术水平与中国存在显著差距 [7] 稀土贸易灰色操作 - 西方军工企业通过第三国迂回购买稀土资源 [3] - 中国企业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在灰色地带游刃有余 [3] - 美国2025年4月突然进口3834吨锑产品,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 [9] - 泰国和墨西哥企业背后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公司,锑产品实际源自中国 [9] - 泰国和墨西哥新成立的公司充当中间商,负责对原料进行身份转换 [11] 稀土市场需求与价格 - 中国出口管制导致锑价上涨近六成 [3] - 全球稀土领域并购交易激增近75% [5] - 美国军工企业对锑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防部将其列为战略物资 [11] - 绕道进口使成本上涨40%,但军工厂仍需高价囤货 [11]
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看好AI和机器人,推进中国本地制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1:03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2025财年AI相关业务营收预计达6亿欧元 2026财年预计增至10亿欧元 [1] - 2024财年全球营收14955亿欧元 大中华区占比34% 为全球最大单一区域市场 [1] - 汽车电子全球市场占有率135% 中国市场占有率139% 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全球占有率177% 微控制器全球占有率213% [2] - 三大业务支柱为汽车业务、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 [2] AI与机器人领域布局 - 预测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2025年达380亿美元 与NVIDIA合作开发800V高压直流电源架构解决AI服务器高功耗问题 [2] - AI服务器电源方案融合硅、碳化硅、氮化镓技术 能效提升至975%以上 可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 [3] - 机器人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已与20家产业链公司合作 氮化镓关节方案可减轻机器人重量并延长续航 [3] - 300mm GaN实现全规模化生产 未来硅与GaN产品成本将持平 [2] 中国本土化战略 - 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重点包括本土化创新、运营、生产及生态 [4] - 扩大MCUs、MOSFETs等产品本地化生产 加强无锡后道工厂合作 [4] - 响应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趋势 加速通用半导体产品本地化生产转移 [3][4] - 意法半导体计划2025年底在华生产40nm节点MCU 恩智浦建立中国芯片供应链 [4] 行业竞争与机遇 - 国内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 公司看好AI、自动化、机器人及家电市场机遇 [5] - 通过全球化布局支持中国客户"出海"需求 [4]
英飞凌在中国推进本土化战略 AI相关业务年收入将达10亿欧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6-15 11:06
公司财务与业务展望 - 2025财年AI相关业务营收预计达6亿欧元,2026财年预计增至10亿欧元 [1] - 2024财年总营收149.55亿欧元,大中华区占比34%为全球最大市场 [2] - 在汽车MCU市场连续5年蝉联全球榜首,2024年整体MCU市场份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2]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00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推动GaN与硅成本趋近 [2][3] - 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半导体晶圆(直径300mm/厚度20μm),实现15%功耗降低并应用于AI服务器 [3] - 2025年2月向客户提供基于200mm碳化硅(SiC)晶圆技术的SiC产品 [2] - 与英伟达合作开发800V高压直流(HVDC)架构的下一代电源系统 [3] 中国市场战略与本土化 - 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聚焦汽车、工业与基础设施、消费计算与通讯三大业务 [5][6] - 计划2027年实现汽车业务主要产品本土化量产,涵盖MCU、功率器件、传感器等 [6] - 下一代28nm TC4x MCU将实现前道与后道国内生产合作 [6] - 扩大MCU、MOSFET等产品本地化生产,加强与中国代工厂及无锡后道工厂合作 [6] 行业应用与市场地位 - 功率半导体连续21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应用于风电(覆盖95500台风机)、光伏、高铁等领域 [2][6] - 在AI数据中心领域提供硅/SiC/GaN组合方案,助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3][7] - 机器人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化与高效化 [7] 行业竞争与机遇 - 国内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带来AI、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家电市场等机遇 [1] - 地缘政治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跨国企业如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同步推进中国本土生产 [5]
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新华日报· 2025-05-30 05:3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多领域接入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应用等案例显示两者"双向奔赴"的重要性 [1] -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需突破"卡脖子"难题并抢占科技制高点,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3] 传统产业升级 - 传统产业需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目标是做精做高做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重点推动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高端纺织、生物医药、船舶海工等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未来产业布局 - 需在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前沿材料、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加快发展 [3] -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需积极赋能千行百业 [3] 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 - 需推动高新园区与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等新平台需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提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能 [4]
气派科技业绩会:行业温和复苏 在手订单稳中有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7:50
行业趋势 - 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需求温和复苏,公司订单增多,产能利用率恢复,经营业绩同比改善 [1] - 集成电路封测行业短期面临挑战,但长期发展前景较大,受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新应用场景和需求增加的驱动 [3]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20.25%,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减亏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3217.24万元 [1] - 一季度亏损加大原因包括其他收益减少(集成电路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金额减少)、财务费用增加(利息支出增加)、折旧摊销增加 [2] 技术进展 - 完成第三代半导体、电源管理、MCU、Nor-Fash、LDO等产品系列的测试开发和量产 [2] - 引进LaserTrim设备,扩大DC/DC、电源管理IC等模拟类器件测试范围,新增OTP测试流程 [2] - 开发SOP、TSSOP、SOT89的高密度大矩阵集成电路封装技术,SOP、TSSOP已大批量生产,SOT89完成设计审核并通线 [2]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折旧等成本 [3] - 开发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封测业务 [3] - 功率器件生产线快速起量 [3] - 加强市场开拓,增加销售量及销售额,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利润率 [3] 公司竞争优势 - 掌握5G基站GaN射频功放塑封封装技术、高密度大矩阵集成电路封装技术、FC封装技术、MEMS封装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1] -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内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之一 [1]
2025年全国16准一线城市排名:成都第2,重庆第6,东莞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5-06 17:08
城市竞争力排名 - 成都位列全国准一线城市第2名 巩固西部经济第一城地位 [3] - 重庆位列全国准一线城市第6名 展现立体发展新空间 [3][7] - 东莞首次入围准一线城市 实现从世界工厂到科创名城的转变 [3][13] 经济发展指标 - 成都2025年GDP预计突破2.8万亿元 [3] - 重庆2025年GDP预计达3.4万亿元 [9] - 东莞2025年GDP突破1.3万亿元 [13] -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42% [13] 产业集群发展 - 成都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 重庆汽车 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双双突破8000亿元 [9] - 重庆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值占全国比重超15% [9] - 东莞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1/5 [13] - 东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13] 科技创新能力 - 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万家 [5] - 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中西部首位 [5] - 重庆长安汽车固态电池技术实现量产 [9] - 东莞R&D经费投入强度达4.2% 居全国前列 [13] -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汇聚散裂中子源 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 [13] 基础设施建设 - 成都双流 天府两大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3亿人次 [5] - 成都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00个主要城市 [5] - 重庆全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环线贯通主城九区 [11] - 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建成投用 [11] -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开行中欧班列超5000列 [11] 城市品质提升 - 成都天府绿道体系突破1.2万公里 [5] - 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8% [5] - 东莞中心城区三江六岸碧道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15] - 重庆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实现98%事项零跑动 [9] - 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企业超5000家 [9] 产业融合模式 - 成都发展科幻+文旅模式 [19] - 重庆发展汽车+数字模式 [19] - 东莞发展制造+科创模式 [19] - 东莞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形成深圳研发+东莞转化产业协同新模式 [15] 对外开放水平 - 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 跨境电商交易额五年增长4倍 [11] - 东莞滨海湾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8000亿元 [15] - 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11] 文化产业发展 -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2% [7] - 重庆洪崖洞夜景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 [11] - 重庆长江索道入选全球十大最具特色交通工具 [11] - 成都通过世界科幻大会 ATP网球公开赛等国际活动激活赛事经济 [7] 人才吸引能力 - 东莞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广东首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