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洞察
icon
搜索文档
罗永浩大战西贝,张兰却被骂上热搜;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西贝贾国龙道歉;美的回应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
商业洞察· 2025-09-15 17:28
麻六记直播营销事件 - 张兰在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期间,通过直播展示麻六记后厨以证明其非预制菜,意图借势营销 [2][3] - 直播引发负面争议,焦点集中在张兰未洗手切菜、未出示健康证、佩戴非医用口罩及便装帽子和墨镜等违反后厨卫生规范的行为 [4][5] - 网友普遍质疑该直播为“作秀”和蹭流量,并提及麻六记此前酸辣粉发霉的负面口碑,导致品牌挽回形象的尝试失败 [7][8][10] 西贝预制菜争议与行业动态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预制菜争议公开道歉,承认应对方式有误,并宣布西贝将“打明牌”,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13][14][15] - 罗永浩提议与贾国龙进行公开直播对质,以澄清事实;李国庆则认为争议对西贝非灭顶之灾,并指出预制菜价格偏高问题 [16] - 华与华为西贝提供十年咨询服务收取6000多万元费用,西贝内部人士证实该数字属实,且华杉公开力挺贾国龙 [24] 新能源汽车与电池技术发展 - 比亚迪王传福立下2028年实现年产1000万辆车的目标,计划通过国内销售700万辆和海外销售300万辆的策略超越丰田 [18][19] - 比亚迪将同步推进磷酸铁锂与固态电池双技术路线,以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19]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进展 - 特斯拉马斯克公布技术路线图:FSD V14计划在2025年底前大规模部署,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量产 [21] - 马斯克旗下xAI裁撤至少500名数据标注员工,战略重心转向“专业型AI Tutor”,并计划将该团队规模扩大10倍 [38] - MiniMax发布新一代音乐生成模型Music1.5,生成时长提升至4分钟,并面向开发者和C端用户提供API [40] 科技产品与市场竞争 - 亚马逊开发消费级AR智能眼镜“Jayhawk”,配备单目全彩波导显示屏,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发布,将与Meta的“Hypernova”竞争 [39][42] - 百度推出新一代文字识别模型PP-OCRv5,旨在解决大型视觉语言模型在文本定位和边界框精度上的局限性 [41] 餐饮企业业绩与运营 - 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 [34] - 公司旗下太二酸菜鱼、怂火锅和九毛九西北菜三大品牌收入全部下滑,其中太二收入19.48亿元,同比下降13.3%,门店数量减少65家至547家 [34] 出行与平台经济 - 滴滴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比例为14%,平台表示抽成资金大部分用于司乘补贴、系统维护、合规与税费等支出 [35] - 全国铁路1至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同比增长5.6%,有效拉动全社会投资 [31] 企业合规与安全事件 - 沃尔沃在美国召回1355辆2026款车型,原因是前排安全带卷收器中的扭力杆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受损 [36] - 波音因安全违规行为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处以约310万美元罚款,涉及舱门塞脱落事故及干涉安全人员履职等问题 [37] 品牌与市场传闻澄清 - 贵州茅台官方声明否认“放开茅台专卖店加盟”和“1499元直采飞天”等市场传闻,称其为虚假信息 [27][28] - 娃哈哈被曝或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以解决品牌使用的合规性问题 [17] 宏观经济与人口数据 -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61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9.4%,创历史新高,在全球人口超4000万的国家中占比最高 [30]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达成超900项成果,覆盖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线下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20% [32]
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商业洞察· 2025-09-14 17:23
事件背景与影响 - 罗永浩于2024年9月10日起连续发布30余条微博并开展直播批评西贝预制菜问题 在线人数1分钟突破10万 [4]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此为西贝成立37年来最大外部危机 公司2023年营收62亿元 拥有370余家直营门店及1.8万名员工 [4] - 事件导致西贝营业额连续三日下滑:9月10日跌100万元 11日跌100万元 12日预计跌200万至300万元 客流量断崖式减少 [4][9] 公司应对措施 - 贾国龙决定起诉罗永浩 强调"生意可以不做 官司一定要打" 认为此事涉及是非黑白问题 [5][13][16] - 公司内部对应对方式存在分歧 多数建议采取缓和态度 但管理层坚持强硬对抗立场 [18] - 计划通过视频公开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的完整制作过程 以证明未使用预制菜 [24] 预制菜争议焦点 - 贾国龙区分预制菜与预制工艺:西贝门店使用预制工艺(如净菜加工、提前炖煮)但否认使用预制菜 [40][43] - 公司承认曾通过外卖渠道销售袋装产品(如小牛焖饭牛肉包)但强调该业务已于2024年4月终止 [37] - 指出行业标准中预制菜指工厂全熟封装产品 而西贝采用门店现场加工模式 [39][40] 企业经营状况 - 贾国龙于2023年9月重回CEO岗位 至2024年9月已满一年 自评工作成效80分 [34][35] - 公司近期发展状态被描述为"跌跌撞撞但总体健康" [33] - 获得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声援 贾国龙表示曾三次带队前往胖东来学习 [27][28][31] 行业认知与趋势 - 强调食品工业化与标准化是行业趋势 但需区分质量等级 反对将预制菜等同于低质产品 [45] - 指出净菜加工、真空包装等技术是为保证食材新鲜度与风味 非传统毛菜处理模式 [43] - 认为消费者焦虑源于对预制菜的误解 实际冷冻锁鲜技术可避免添加剂使用 [45]
吓人,相亲市场里,男性集体“消失”了!
商业洞察· 2025-09-14 17:2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晓芳聊财经 ,作者王晓芳团队 晓芳聊财经 . 说商业奇闻、讲品牌故事、人话解读行业内幕。王晓芳,壹创新商学创始人,20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 链接赋能16万家企业。聚景资本管理合伙人,投资中信建设、喜马拉雅、金维制药等众多项目。 可结果如何呢? 作者: 王晓芳团队 来源: 晓芳聊财经 ---------------------------------- 近年来,相亲市场呈现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女性成为绝对的主角,而男性则似乎集体"消失"了一般,严重的"供不应求"。 据2024年部分城市相亲市场,男女比例的调研数据显示: 成都男女比例高达1:43、杭州 1:40 ,南昌 1:36 。 也就是说,平均40个女性挤破头,只为了见一个男人! 更离谱的是,广州之前搞了一场相亲活动,女生竟然需要入场费500元,而男生则免费入场,还送 饮料。 现场来了1000个女生,而男生依然寥寥无几,中途还走了不少男生。 最后变成了,大家自掏腰包凑50万,开一个大型的闺蜜茶话会! 无独有偶,今年1月,成都市人民公园贴出了一张通知: 相亲角女生位置已满,暂停登记。 01 男性集体退出婚恋市场 主要有这三点原因 首先是,资本 ...
刚宣布8.5亿买芯片,A股地产老板就被带走了…
商业洞察· 2025-09-13 17: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万通发展通过高溢价收购芯片企业数渡科技实现向科技领域跨界转型 引发市场对其战略真实性和执行风险的关注 [5][8][18]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AI科技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热点 工业富联市值创新高 传统地产白酒板块被边缘化 [3] - 全球PCI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5.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5% 博通垄断90%份额 [8] - 房企转型呈现多元化路径:珠免集团转向免税消费 华远控股发力轻资产运营 万通发展选择跨界科技 [5] 收购交易细节 - 万通发展以8.54亿元收购数渡科技62.98%股权 对应整体估值12.72亿元 [5][11] - 交易溢价率达1869% 标的公司净资产仅6460万元 [11] - 收购流程极速推进:8月11日公告计划 9月8日完成股权变更 [7][8]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数渡科技主营PCIe5.0高速交换芯片 用于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GPU与CPU互联 [8] - 核心团队平均行业经验16年 成员来自IBM、Intel、华为海思等企业 [8] - 产品瞄准国产替代 技术领域与博通形成直接竞争 [8] 财务与业绩风险 - 数渡科技持续亏损:2023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2.3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628万元 研发投入导致亏损 [12] - 业绩对赌要求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5亿元、10亿元 [13] 公司治理与整合挑战 - 实控人王忆会被公安机关拘留调查 引发内幕信息泄露质疑 [15] - 万通发展传统地产业务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累计亏损11.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再亏0.28亿元 [14] - 地产背景缺乏芯片行业管理经验 跨界整合存在实质性障碍 [14][18] 转型成功关键要素 - 数渡科技PCIe 5.0芯片需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批量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 [20] - 必须达成业绩对赌协议中三年收入爆发式增长目标 [13][20] - 公司需化解实控人风险并建立科技领域运营能力 [15][20]
爆赚4200亿,出口114万辆,中国又一低调汽车巨头诞生!
商业洞察· 2025-09-13 17:28
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即将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车企IPO 标志着其21年上市征程取得关键突破 [4][12][18] - 公司2024年营收达2698.97亿元 销量超260万辆 出口114.4万辆 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7][13][25] - 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助力后 公司将强化全球竞争力 有望成为中国第三家进入全球前十销量的车企 [38][41][42] 上市进程 - 历经六次IPO失败 第七次冲击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 [13][16][18] - 2004年首次因股权关系问题失败 2008年因经营不善和金融危机中止 2011年因关联交易中断 [14][15][16] - 2014-2016年间经历三次失败 包括奇瑞徽银A股/H股双败 新能源借壳未获生产资质 混改资金问题 [16][1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3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 以596.94亿美元营收入选世界500强 [39] - 2024年销量260.4万辆同比增长38% 出口114.4万辆同比增长21% [36] - 2025年1-8月累计销量172.7万辆同比增长14.5% 8月单月出口12.9万辆同比增长32.3% [36] 全球化布局 - 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 海外用户超530万 业务覆盖120个国家地区 [26] - 2024年出口量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近五分之一 2025年预计突破120万辆 [6][7] - 欧洲市场2024年上半年销售超3万辆 同比增长近11倍 [26] - 创造三项出口记录:单月出口首破12万辆 累计出口首破500万辆 连续4个月出口超10万辆 [26] 产品与技术转型 - 早期凭借奇瑞QQ开创"国民神车"赛道 统治小型燃油车市场十年 [21][22] - 曾因品控问题导致口碑下滑 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扭转"低端劣质"形象 [34][37] - 2025年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智界R7 新能源车8月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53.1% [36][37] - 产品线覆盖瑞虎、艾瑞泽等系列 实现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市场全面布局 [23] 企业管理挑战 - 近期因要求门店延长营业时间4小时至晚10点 再次引发加班争议 [30][31] - 2023年内部邮件要求周六作为正常工作日 董事长曾公开道歉并承诺改善 [34] - 历史存在发动机漏油、变速箱卡顿等质量问题 市场流传"修车排队"顺口溜 [34]
获王卫百亿捐赠,顺丰为何股价跌跌不休?
商业洞察· 2025-09-12 17:25
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 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 扣非净利润45.51亿元同比增长9.72% [6] - 公司业务量达78.5亿票同比增长25.7% 市场份额8.17% 较2024年7.6%有所提升 [6] - 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14% 总市值缩水超过337亿元 [6] 业务板块分析 - 速运及大件分部收入1047.73亿元同比增长8.21% 其中时效快递营收632.3亿元同比增长6.8% 经济快递营收151.6亿元同比增长14.4% 快运业务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 冷链及医药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5.3% [7]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357.68亿元同比增长8.67% 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营收55.83亿元同比激增38.77% [7] - 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营收1435.31亿元同比增长10.23% 占营业收入比97.73% [8] 盈利能力与竞争压力 - 单票价格降至14元同比下滑12.2% 毛利率13.2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二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下降1.4个百分点 [9] - 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3.46% [9] - 7月单票收入继续下滑至13.55元同比下滑14.02% [13] 新业务发展状况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2024年毛利率仅6.6% 全年净亏损13.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再次亏损2.96亿元 [18] - 同城即时配送业务2022-2024年毛亏损率分别为50%/57.5%/62.9%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3% [18][19] - 国际业务覆盖60%中国500强企业较去年年底提升15个百分点 [18] 股权激励计划影响 - 公司推出无偿员工持股计划涉及不超过2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约4% 价值约100亿元 [21] - 计划总摊销费用高达84.7亿元 2025年确认费用4.25亿元 2026-2034年每年额外支出约4431.09万元 [22] - 业绩考核仅要求净利润增长率为正 锁定期长达十年 [22][23]
连夜跑路的药店老板,揭开行业遮羞布
商业洞察· 2025-09-12 17:2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药店关闭3.9万家,闭店率达5.7%,预计2024年将继续关闭6-10万家[13] -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一年半内关闭近20%门店,漱玉平民股东一年减持四轮,董事套现1.4亿元离场[16] - 上市连锁药店净利润大幅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31] 行业衰退原因分析 - 社区医院分流客源:年轻人偏好社区医院的医保性价比服务,慢病顾客被医保统筹政策吸引至社区医院[36][38][40] - 线上平台冲击:互联网巨头通过低价策略(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线上售价2元 vs 进货价14元)和医保比价系统削弱线下药店优势[44][46] - 医保政策收紧:虚假购药追溯系统、个人账户削减及飞行检查导致医保刷卡占比从营业额60%降至20%[49][50]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尝试 - 跨界经营:白塔寺药店推出文创产品,童涵春堂销售中药奶茶,同仁堂开设养生餐厅,一心堂通过卖彩票年营收8000万元[54][56] - 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会员社群扩大使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65][67] - 技术赋能:引入AI问诊智能体中台和AI中医体质辨别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8] 行业扩张模式问题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问题:一心堂10年内门店数量从2389家增至11372家,大参林达16833家,漱玉平民加盟占比从22.4%升至50.9%[61] - 加盟模式缺陷: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中多数为经营不善的加盟店[64] - 行业本质局限:药店属非刚需低频消费,无法复制奶茶咖啡店的高频次消费特性[64] 未来行业趋势 -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70] - 行业洗牌加速:倒闭潮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存活企业需强化核心竞争壁垒[71]
中年男人最爱的“国民神车”,也卖不动了?
商业洞察· 2025-09-11 17:24
文章核心观点 大众汽车正面临电动化转型困境 其美国市场电动车销量因补贴退坡而大幅下滑 同时公司整体利润出现显著下降 软件短板成为电动化转型的关键障碍 而中国市场虽面临挑战但仍被公司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 公司正通过双轨战略和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应对挑战[5][6][7][9][11][15][17][18][21][23][24] 美国市场困境与ID.4销量下滑 - ID.4在美国2023年销量达3.8万辆 但2024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1.7万辆 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跌19% 第二季度暴跌65% 单季销量不足2000辆[6] - 销量下滑主要因2025年1月失去7500美元税收抵免资格 且所有新能源车补贴将于2025年9月30日彻底终结[7] - 大众采取降价策略 将ID.4月租压至129美元 成为全美租赁成本最低的电动车 但仍难挽销量颓势[7] - 大众查塔努加工厂减少ID.4生产班次组装数量 160名员工从10月底开始休假[2] 财务表现与利润下滑 - 2025年上半年大众集团销售收入1584亿欧元微降0.3% 但营业利润狂泻32.8%至67亿欧元 税后利润蒸发38%至44.77亿欧元[11] - 利润下滑原因包括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导致13亿欧元损失 以及奥迪、大众乘用车和软件部门Cariad重组拨备7亿欧元[11] - 尽管电动车全球交付46.55万辆暴涨46.7% 占总销量10.6% 但保时捷半年销量跌6.1% 奥迪缩水5.9% 宾利跌11%[11] 软件短板与电动化挑战 - 软件问题是大众电动化的核心短板 尽管ID系列在机械素质和驾驶质感上获得认可 但软件系统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15][17] - 2019年ID.3因大量软件问题无法及时交付 上市后仍有车主投诉系统卡顿、无法联网、频繁弹出故障码等问题[17] - 2024年5月大众在美国召回近8万辆ID.4 原因是软件漏洞可能导致显示屏黑屏 致使车速表信息丢失或后视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17] - 大众积极应对 与中国科技公司地平线、中科创达等合作 并加大在华研发投入[17] 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大众中国交付131万辆同比微降2.3% 亚太区整体销量146.68万辆仍显疲态[21] - 大众在中国2024年销量为274万辆同比下滑10% 在华利润份额下降至17亿欧元[21] - 大众采取双轨战略 一面坚守燃油车阵地承诺2030年前推出17款燃油新车 一面新增投资全押智能新能源 牵手小鹏基于其领先的电动平台和智能驾驶技术共同开发新车[23] - 中国新车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至24-30个月 甚至推动欧洲研发周期提速至30-36个月[23] - 大众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将达74% 2026-2027年约30款电动新军将密集出击[21] 历史背景与行业对比 - 大众汽车1937年提出"人民的汽车"概念 甲壳虫最终以超过2150万辆的总产量成为传奇 1974年高尔夫横空出世重新定义国民车[10][11][12] - 2017年大众推出"Roadmap E"电动化计划 2019年ID.3亮相MEB平台[12] - 2024年大众咖喱香肠年销售850万根 与大众汽车全球年销售约900万辆在数字上接近[8] - 行业预计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在补贴结束后可能立即降至4%以下 并可能在2026年初稳定在约4%[8] - 2025年8月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飙升至55.3% 新能源乘用车已连续6个月渗透率超过50%[24]
阿里向美团发起全面进攻
商业洞察· 2025-09-11 17:24
高德扫街榜产品特点 -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构建榜单 包括每日1.7亿用户的搜索、收藏、导航与到店轨迹数据[11] - 核心评价维度包括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和人群宽度 对应规模热度、稳定满意度、目的性和外溢影响力四个决策标准[11] - 采用"永不商业化"机制 引入芝麻信用加权和AI风控过滤噪声 每日更新多类排名包括轮胎磨损榜、回头客榜等[11] 商业战略意图 - 重建信任体系 通过行为轨迹与信用数据沉淀好店信用资产 改善消费者决策与商家经营预期[13] - 扩大线下入口 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日均超1.2亿次 餐厅点位覆盖超700万家 日导航到达1300万目的地 实现从工具到决策的升级[13] - 导入交易与供给侧治理 未来可能向饿了么与淘宝闪购输送可控流量 反向改造供应链能力[13] 资源投入与影响 - 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提供超10亿元补贴 包括出行补贴、消费券和首页推荐等措施[13] - 目标每天多带1000万人到店 直接干预线下消费流量与成本结构 降低到店成本并激活长尾小店[13] 方法论局限性 - 行为数据偏向交通便利和地标区位门店 需模型校正区位红利[16] - 高权重专程前往可能放大目的地餐厅 对社区型日常好店覆盖不足[16] - 永不商业化要求更高算法透明度与纠错机制[16] 阿里vs美团竞争格局 - 阿里形成淘宝闪购对美团外卖、飞猪对美团酒旅、高德对大众点评的三线对位组合[18] - 即时零售成为核心竞争领域 美团依托骑手网络和高频刚需 阿里强调电商货架与即时履约结合[18] - 飞猪与淘宝会员体系绑定 用电商价格力和商品力延伸至酒旅业务 与美团从吃扩展到住行玩的路径形成差异[19] 竞争优势对比 - 高德采用行为数据作为口碑依据 避免刷评灰色产业链 更接近真实用脚投票[19] - 美团优势在于配送密度和社区氛围 但高德若与淘宝闪购和飞猪协同 可能在入口层形成竞争力[20] - 长期竞争取决于标准沉淀能力 从单次消费扩展到整套生活方式覆盖[20]
搞垮日本芯片产业40年后,美国又盯上了韩国
商业洞察· 2025-09-10 17: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通过技术钳制和政策干预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日本和韩国先后因依赖美国技术而陷入发展困境 台积电通过代工模式重塑产业分工但同样受制于地缘政治 中国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 半导体产业需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5][53][88][94][96] 美日半导体竞争历史 - 日本1980年代通过改进美国技术实现反超 DRAM芯片良品率超越美国 全球半导体份额超48%[9][16] - 美国1985年对日本实施贸易反制 包括反倾销调查 强制限制出口份额及《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芯片涨价100%[25]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48%跌至1995年不足十年前一半[16][26] 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与困境 - 韩国1980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起步 三星支付300万美元获得美光64K DRAM设计授权 SK海力士从德州仪器引进设备[22] - 韩国DRAM全球份额从不足5%跃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30%以上 三星1992年推出全球首款64M DRAM 1996年量产1GB DRAM[27] - 美国拟撤销对韩"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 要求每台设备进口单独申请许可 技术依赖度超七成[5][72] 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创新 - 台积电通过纯代工模式改变产业成本结构 良率从50%提升至80%[35][37][42] - 为苹果 英伟达 高通等企业代工 但受美国政策限制 2020年被要求停止为华为代工7nm芯片 2025年禁止生产16nm及以下制程芯片[44][51]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荷兰阿斯麦垄断EUV光刻机 日本供应全球70%光刻胶 中国拥有稀土资源反制能力[62][65][66] - 韩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14%份额 DRAM和NAND闪存领域占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69] 中韩半导体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韩国半导体最大出口市场 2020年对华出口占比突破35% 存储芯片对华依赖度达42%[73][74]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3280.8亿美元 占韩国外贸总额21% 中国连续21年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77][78] 中国半导体技术突破 - 华为通过昇腾910B芯片3D堆叠技术在14nm制程实现近4nm性能 长江存储232层NAND芯片量产获得存储领域定价权[90] - 上海微电子SSX800系列光刻机实现28nm制程国产化 5nm量子芯片设备进入Alpha测试阶段[92]